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的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
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方法》和《管理工作指引》的文件要求,当前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需要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相互协作,提供有效的申报资料。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审核,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标准。企业技术部门应该向政府部门提供申请书,财务部门同时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等不同信息,有效整理不同的企业文件,规范企业申报流程。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研发部门组成人员整体花名册进行整体,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标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规范,确保提供的资料完整且准确,符合政府部门审核的需要。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的材料审核较为严谨,申报企业不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提高重视,确保申报资料完整且真实。财务部门应该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及时整理企业三个会计年度的费用情况,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并且出具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对于现阶段企业销售收入与研发费用进行明确。
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关键作用
1.确保申报财务报告符合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财政厅下达的文件学习力度,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提供正确的文件,确保申报材料符合相关要求。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提供的材料中,应该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财务数据,这些文件需要财务部门或者配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编制,作为评判高新企业的重要资料。现阶段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对于技术性的收入要求较高,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财务管理人员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在企业申报活动中,对于企业的材料进行有效管理,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资料收集到位。财务工作人员在企业申报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结合政府部门的要求,确保企业申报各项资料整理到位。2.财务指标达到预定标准当前政府部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较高,其中技术性收入与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一直是判断该企业是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这一点,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文件,对于申报高新技术型企业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政府部门要求申报企业提供三年的经营材料,在三个会计年度中,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政府部门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总额小于五千万的企业,该企业的研发资金占比应该不低于现阶段企业总支出的5%。至于销售总额更高的企业,研发资金占比略有降低。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企业各项支出的统计,尤其是技术部门的费用,需要专人管理,并且将各项费用进行标注,避免在会计师事务所统计阶段出现遗漏等问题。政府部门除了对于企业技术部门的投入提出要求,还需要财务人员对于企业技术性收入进行统计,确保该数值不低于企业总收入的60%。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细化企业财务工作,对于不同种类的支出与收入进行管理,有效规范当前企业财务工作,确保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能够有效出具相关财务资料,便于技术人员进行审查。3.研发费用等科目内容完善现阶段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管理,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内部设置有效科目,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目前,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将研发费用在整体财务报表中有效设置,并且将其作为二级科目,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核算,发挥财务管理人员自身重要作用,便于企业在申报工作中,准确提供各项财务报表。例如:某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问题,技术研发部门研发人员名单并没有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造成企业薪资核算中存在偏差,并且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研发部门的费用支出跟进存在问题,对于研发部门的办公费以及折旧费等问题缺乏有效归类,造成企业的各项支出存在账面不符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难以发挥自身重要作用,并且在随后企业申报过程中,由于数据不达标,企业并没有通过申报。该企业管理人员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地位,对于各项费用进行统计。在企业内部,管理层制定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研发费用支出进行专项管理。通过企业管理层的改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对于不同费用进行核算。3.企业开展专项外部审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对于企业的不同支出进行管理。由于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材料的要求,企业需要进行外部审计,由具有该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于企业的研发资料进行审计。公司财务部门工作需要与第三方审计机构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提供有效的数据,便于第三方审计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通过企业的外部审计,能够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客观展示,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异常现象,便于企业管理人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改善企业发展质量,及时将相关材料上报给财务部门。目前,第三方审计机构结合税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整理出符合申报规范的文件。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申报;创新能力;研发费用;申报成本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1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84
现阶段,我国高新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新技术也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做好自身的申报创新工作,就需要加强对研究费用的支出,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申报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申报创新能力。另外,我国相关政府机关也应该对企业的申报创新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为企业营造一个创新空间。
1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高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高新技术的出现将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完善。高新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范畴,其中包括了技术、文化、经济等方面,这些方面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现有的高新技术理念进行不断扩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
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以下四个特征:(1)高智力性: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拉高社会的经济效益,而高新技术所研究出来的产品可以进一步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2)高投入性: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国家科技水平进行创新、提高,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申报的创新能力来说要比一般的企业的创新研发费用更高;(3)高渗透性: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所研发出来的产品在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高竞争性: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传统企业在申报创新研究费用支出更大,一旦高新技术企业的所生产出的产品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那么就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1.2 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的定义与特征
高新技g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申报的创新专利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新企业的专利权主要由我国相关部门机构进行授予,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创造一些全新的产品,并对这些产品给予对应的所有权和收益权。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申报的专利主要通过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而专利权的申请是由我国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操作的。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还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申报创新技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申报循环,并对高新技术的产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
2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创新研发费用的计量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申报创新的研发费用来说,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计量制度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研发费用的浪费现象发生。另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申报的创新工作产生大量的基建支出与日常支出,其中的日常支出主要对应企业中的日常劳务、申报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的支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可以有效地将一些费用以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研发费用的计量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2.1 初始计量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计的初始计量可以以企业的会计主体交易事项所支出、收入的货币,实物的数量变化进行全方面的确认、计算,将其以统一化的货币形式进行计算,将对应的计算结果发送到企业相关账目中。对于一些申报中的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来说,通过会计处理的形式进行计算,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而这一意义由企业的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得出。企业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获取最新的技术、手段,就应该在一些具有基础性的研发工作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后期的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奠基。然而,这种奠基形式就会意味着建筑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本化意图不明显。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为现有的基础性研发费用计量工作制定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费用化处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而基础性的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计算主要通过一些“有条件资本化”的方式进行,并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进行全方位的分类、归纳计算,只有这样等到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无形资产转变成对应的无形资产成本,并形成研发费用的支出、收入进行全方面的技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中负荷资本化的研究费用就会转移到对应的无形资产价值中,从而将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成本进行统计。
2.2 后续计量
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项目后续的计量工作进行衡量,并确定一些项目交易与事项的货币数量,在原有的计量工作变动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现有、财务状况体现出来,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到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后续的形式进行支出,那么整个无形资产就会进入企业的账户中去,要想保证这些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效益与价值,那么高新技术企业就需要开展对应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由于这些无形资产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现有的经济效益进行判断,等到无形资产进入企业对应的账户中才能算顺利地完成自身使命。而企业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通过企业费用管理的形式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全方面的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形成工作来说,可以将无形资产通过后续计量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以所计算出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整个项目研究费用依据。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对现有资产进行评估、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基础的方法进行评估,而常见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计算法、现行市
价法。
3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的处理
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究费用来说,可以通过支出无形资产的形式进行销售转让,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无形资产进行转销,无论将这些无形资产销售给对应上还是企业自行销售,这些无形资产的所有事项表明都应该由对应的资本化无形资产形式进行销售,但是这种销售形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对应的经济效益。
由于这些资本化无形资产不能在预期内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在以下两点:现有的资产化无形资产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生命周期较短,逐渐被全新的无形资产取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受到对应的权利法律保护,导致申报中的创新能力水平较低,而无形资产在预期内对企业所来带的经济效益也不能正常地流入到企业现有的资产中。然而,对于资本化的无形资产处置工作来说,只有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会计账面账单进行冲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成本费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研发费用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企业申报的创新能力。费用性的确定还是资本性的确定都会关系到研发费用的后续计量工作质量,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对应的研发费用的处理工作制度才能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 结语
本文对高新技术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处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高新技术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处理工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建鸿,刘军,黎红,徐东明,朱滔.浅议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认定[J].建设者,2015,11(8).
[2] 刘荣忠,颜美华,周雁凌.浅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J].会计师,2012,16(11).
[3] 朱卫平,伦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5(23).
[4] 梁R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5).
[5] 黎明,马哲.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6(17).
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若干问题的通知》(财企[20**]905号)下发后,对于健全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规范固有企业审计行为,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现就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有关备案及审计报告的管理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关于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有关事项的备案问题
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直接向主管财政机关报送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公司,其确定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签定的审计业务
约定书、审计报告,应当向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具体要求如下
1、直接向主管财政机关报送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公司应当在12月31日之前,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备案报告,说明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确定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理由、约定的审计范围、企业集团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收费情况等。
2、企业集团公司在办理备案中,应当填报《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备案表》(详见附件),列明集团公司或总公司及其纳入合并范围的全部子公司有关委托审计情况,作为备案报告的附件。
3、主管财政机关受理企业备案的机构为主管财政机关负责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的机构。企业备案时,应将《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备案表》同时抄送主管财政机关负责年度会计报表管理的机构。企业备案后,对备案的内容在以后年度如有变化的,应当按照上述第1、2项的要求重新备案。
4、直接向主管财政机关报送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公司,应当在次年4月20日以前分别向主管财政机关负责企业固有资本与财务管理的机构和负责年度会计报表管理的机构报送审计报告。对于审计报告属于保留意见,或者拒绝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类型的,企业集团公司应当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的要求相应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财政机关负责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的机构。
二、关于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处理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的,企业应当对审计报告相关内容提出财务处理或账务调整的意见。
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如果存在分歧意见,主管财政机关应当根据国家有关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的规定,就企业财务处理或账务调整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企业对主管财政机关的处理意见如有异议,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三、关于拒绝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处理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出具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企业应当陈述有关年度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情况和意见。
主管财政机关可视企业的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资产清查,或者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四、关于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财政监管
主管财政机关负责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的机构对企业备案的资料和报送的审计报告,应当进行认真审核,加强监管,并配合主管财政机关监督检查机构对企业依法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1、企业委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符合财政部《关于固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条件的,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主管财政机关应当责令企业重新委托符合规定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2、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披露事项不能满足《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规定的,退回企业补充资料,或者责令重新委托审计。
3、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内容虚假,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责令企业重新委托审计。
4、在审计过程中,企业不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或者不给予有效配合,导致注册会计师不能有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影响审计报告的出具及其使用的,责令企业限期重新实施审计。
以上退回企业补充资料或者责令重新审计的,审计报告应当自退回之日起两个月内报送主管财政机关。
五、关于国有企业年报审计的法律责任
主管财政机关在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监管过程中,对违规、违法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注册会计师,可以按规定停止其固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对拒绝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者在审计中不提供资料或者不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主管财政机关可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追究企业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早在2010年笔者曾撰文《数字签名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应用》,对审计报告的电子化进行过理论探讨。如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已经进入了实践领域。
(一)北京市社会团体无纸化年检方案介绍。为推进无纸化办公,优化年检服务,提高年检效率,节约办事成本,北京市民政局决定,从2015年起,通过改造年检系统,推行法人单位数字证书,利用电子签章实现申报材料电子化,取消文本材料报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年检事务参与方,使用数字证书登录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并利用电子签章实现电子版年检申报材料报送。
电子财务审计报告是年检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电子审计报告流程为:首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报告电子版;其次使用数字证书签章工具,加盖单位电子签章和个人电子签章;最后向社会组织提供加盖单位和个人电子签章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因此,采用电子签名方式的电子版财务审计报告,具备了合规性、合法性。
(二)运行效果。北京市社会组织年检无纸化工作分两期进行,首期在2015年6月前完成市级社会组织和试点区县推广任务;第二期将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将成果扩大到全市社会组织范围。首批参加无纸化年检的社会组织包括市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顺义区试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目前该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利用数字签章功能实现了年检申报材料电子化、年检审查程序网络化、审核行为即时化、年检档案数字化。相关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建议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大力推广。
二、推行电子财务审计报告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服务效率,便于信息共享。审计报告的电子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取消文本资料的报送和传输,节约纸张,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更加环保。纸质审计报告的传输需要邮寄或专人送达,会消耗诸如交通费、快递费等相应的成本,并且在传递过程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最快也要几小时,如果一份审计报告需要提交给不同的部门需要多次邮寄或传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报告通过网络能够快速传达,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节约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在建设支撑系统时,还可以选择将电子版的财务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系统中备份,来实现备案。这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经过授权后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查询到相关企业的电子审计报告,实现信息共享。
(二)打击不法中介,保护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目前社会上存在不法中介伪造、变造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等情况,极大地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只有具备出具电子审计报告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即:办理过单位数字证书和个人数字证书的事务所才能在审计报告上加盖电子签名,电子审计报告才能是合法的。现代密码技术保证了用户的数字证书和密钥是不可伪造的,所以,不法中介如果伪造、变造审计报告,他们没有合法的电子签名,无法通过验证。
(三)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企业出于不同目的,会存在多套账的行为,如为了申请某种资质、办理银行贷款,往往会虚增资产和利润,而为了避税目的又会隐瞒收入减少利润,然后聘请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同目的的多套账分别出具审计报告。纸质审计报告的环境下,由于信息传输不方便,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银行等很难发现这一问题。于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极高的执业风险,同时也会导致国家税款流失,银行的资金安全也受到威胁。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能很方便地实时传输,每一份审计报告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真伪,从而能够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有利于注册会计协会的行业监管。目前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制度,对于加强行业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多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业务报备,都是对被审计单位名称、收费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签字注册会计师等基本信息进行备案,至于完整的审计报告情况注协是看不到的。在手工签名加盖章的情况下,要实现每一份纸质审计报告都在注协备案显然也不可行。这样事务所就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业务报备,对于某些有问题的业务完全可以略去不报,注协是难以发现的。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备案,这样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事务所的业务动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
三、财务报告电子化实施的保障
(一)建立财务审计报告电子化的支撑系统。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建立审计报告电子化所需的支撑系统,包括相应的软件、硬件、人员和相应的策略、操作规程和制度。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使用这些系统制作电子版审计报告,而其他相关方要能够接受和验证这些报告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如果需要考虑审计报告备案存储,系统还需要具有安全存储、检索等功能。
(二)数字证书的申请、发放和吊销。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另一个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数字证书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这就是说,如果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签名人必须事先获取一个由权威机构签发的数字证书,以保证文件接收者能够验证他的身份。
具体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就应当是全国和地方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CA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数字证书的签发、吊销等管理。数字证书代表了某个注册会计师的身份,注协通过为其签发数字证书(USBKey),表明审核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入会申请,授予其签发审计报告的资格。注册会计师具备执业资格后,就可以使用该证书对经审核的审计报告进行数字签名来完成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数字证书的获取过程与此相同)。
(三)人员培训。一旦推行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就要分期分批地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培训。由各省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牵头,结合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开展专题培训,详细介绍和现场演示数字证书的使用方法、电子审计报告的签发流程以及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等,并且要在培训中让广大注册会计师明确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做到数字证书专人专用,避免法律纠纷。同时,数字证书的制作单位应该提供技术支持和电话咨询服务。
(四)数字证书的日常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颁发给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数字证书,用于表明其合法的身份,在电子财务审计报告上签名时,与实体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要求各事务所建立相应的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制度,加强证书介质和证书私钥的管理,做到专人使用,确保电子签章的使用与保管与本单位实体印章的使用与保管规定一致。
(五)审计报告的实时验证。当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报告发送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审计报告使用者时,要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签章,而电子签名的结果就是以注册会计师私有密钥和原始审计报告作为已知数据运算和生成的一段新的数据,没有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制作出电子签名。
审计报告接收者会使用数字证书(公共密钥)对收到的审计报告进行验证,验证该数字证书是否由其声明的CA中心颁发,并会验证其数字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已被吊销。如果这些审核项都通过,就表明被审计单位成功核实了电子签名,证明该报告是?特定的具备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审核,并且该审计报告签名以后未经改动。如果在注册会计师签名完成后,审计报告再有任何改动,都会造成签名验证失败,所以,对已签名报告的任何改动都是无效的。验证数字签名的有效性比起纸质办公条件下验证印章和签名的真伪会更容易和直观。
(六)电子审计报告的检索服务。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为不同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电子财务审计报告允许哪些人员或机构来查阅,因为财务信息是企业重要的商业机密。注册会计师协议可以提供电子财务审计报告的存储系统和查询系统,向相关方提供查询功能。
(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最普遍的审计报告。据国外统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90%以上都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国的比例可能低一些,主要与的质量有关。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符合合法性与公允性,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限制,且不存在应当调整或披露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项时,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决定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如果认为审计报告不必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标准审计报告。
将原审计报告准则第二十一条与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第十七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删除了“会计处理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并对其余项目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准确。
(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适用于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的情形,才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所报告的情形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极为严重,则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视为注册会计师在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况下最不严厉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准则中规定了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两种情形,其中如果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其影响是否重大时,应当考虑该影响所涉及的金额或性质并与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对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通常涉及存货监盘的限制、应收账款函证的限制以及审计长期股权投资时无法获取被投资企业的已审计会计报表等。注册会计师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取决于无法实施的审计程序对形成审计意见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时,应当考虑有关事项潜在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会计报表中的重要程度。当注册会计师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意见段的措辞应当表明保留意见是关于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关于范围限制本身的。
将原审计报告准则第二十二条与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第十八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删除了“个别重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并对其余两项进行了修订。一是删除了“个别重要”和“重要的局部”等措施。因为一方面,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构成保留意见,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影响,而非是否为个别重要的项目;另一方面,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否构成保留意见,也主要取决于产生的影响,而非是否为重要的局部限制。二是增加了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力度。如果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说明注册会计师不能出具否定意见,但还存在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规定的情形且影响重大,说明注册会计师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这时出具保留意见就比较合适。同样,如果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形且影响重大,注册会计师既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也不能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这时出具保留意见比较合适。
(三)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注册会计师确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误导信息(Material Misstatement and Misleading)以至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才可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充分、适当的证据,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确信会计报表不具有合法性与公允性时,才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据文献统计,注册会计师一般很少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将原审计报告准则第二十二条与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第十八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将“严重违反”修改为“不符合”,将“严重歪曲”修改为“未能从整体上”。这样修改,一是考虑与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情形相对应,二是与出具保留意见的情形相区分。
(四)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无法确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注册会计师才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不同于否定意见,它仅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否定意见,必须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论无法表示意见还是否定意见,都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形下采用。
将原审计报告准则第二十二条与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第十八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删除了“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从现实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主要是由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造成的。委托人往往是股东,从上讲不会对审计范围施加限制;尽管在情况下,由于企业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往往成为一体,可能都会成为对审计范围施加限制的因素,但归根结底仍属由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造成的限制。原审计报告准则在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中并未提出“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施加的限制,而在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形中提出这个,显得前后不连贯。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将其删除,并在审计报告指南中进行了界定。二是将“严重限制”修改为“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判断是否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依据是受到限制产生的影响,而非是否受到限制本身;另一方面,原审计报告准则在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使用的是“重要的局部限制”,而在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使用的是“严重限制”,两者不易区分。
(五)说明段
审计报告的说明段,是指审计报告中位于意见段之前用于描述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理由的段落。当注册会计师决定出具无保留意见之外其他类型的审计报告,应清楚地说明导致所发表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的所有原因,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
(六)强调事项段
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在意见段之后增加一个强调事项段,而该事项已在会计报表中得到更详细的披露和广泛的讨论,增加这一强调事项段并不影响审计意见,也不对会计报表构成任何保留,只是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请会计报表使用人关注。但目前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或屈从于客户压力,随着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或将本应发表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的事项仅仅作为强调事项加以说明,以此达到既不得罪客户又不承担责任的目的。因此,本准则规定只有存在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或其他重大不确定事项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或应当考虑增加强调事项段。有关持续经营的问题已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中详细规定,不再赘述。不确定事项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不在被审计单位的直接控制之下但可能影响会计报表的未来行动或事项。当存在重大不确定事项时,即使会计报表附注已作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如果会计报表附注没有作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其重要程度,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七)禁止性条款
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在能够确定被审计单位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不再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为由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甚至出具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企图回避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发表意见。为此,本条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八)对确定审计报告类型的进一步讨论
注册会计师在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要判断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否影响重大,往往离不开重要性水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要性水平是考虑审计报告类型的重要依据。如果某项错报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并不重要,预计也不会对未来各期会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注册会计师就可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错报金额与重要性水平的比较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报表中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判断或决策。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会计报表项目的性质和自身的专业判断。在具体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的金额和性质,并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资产总额的0. 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 5%-1%或净利润的5%-10%等,确定重要性水平;还可以对同时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错报确定一个重要性水平,由仅影响其中一张报表的错报确定另一个重要性水平。验证重要性水平是否合适的是将其纳入财务指标体系中,观察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测试时,运用的财务指标既涉及资产负债表又涉及利润表和其他财务资料时更加有用,如净资产收益率。
下面将错报金额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金额与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判断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
(1)错报金额不重要
当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金额不大,远远低于重要性水平,不至于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决策,因而注册会计师认为该金额是不重要的,就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例如,被审计单位办公用品直接作为管理费用,因其金额很小,错报就不重要,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错报金额重要但会计报表就整体而言是公允的
当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错报金额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在某些方面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决策,但会计报表就整体而言仍然是公允的,这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例如,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存货金额较大(超过重要性水平),已将其用作商业银行贷款抵押品,但没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如果其他商业银行利用该会计报表进行贷款决策,因不了解存货已作抵押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存货的错报并不影响现金、应收账款和其他会计报表项目,以及整个会计报表,这时,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错报金额非常重要且影响非常广泛以至会计报表整体公允性存在
当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错报金额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金额非常重要且影响非常广泛,将会全面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决策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例如,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存货金额很大,远远超过重要性水平。如果存货出现错报,对会计报表许多项目乃至整个会计报表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存货错报对流动资产、营运资本、净资产、资产总额、销售成本、利润总额、所得税、税后净利润的综合影响。在判断综合影响时,必须考虑该项目对会计报表其他项目的影响程度,亦即牵扯性(Pervasiveness)。现金和应收账款之间的分类不当只影响这两个账户,因此并无牵扯性;而一项重要的销售业务没有入账则影响应收账款、流动资产、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所得税、利润总额、净利润、留存收益等,因此牵扯性很广。一项错报金额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金额产生的牵扯性越广,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对现金与应收账款的分类不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对相同金额的销售业务没有入账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错报金额与审计报告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下:
2.判断错报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产生的影响
从上说明错报金额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程度并不难,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影响程度并不容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当存在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的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判断错报金额的影响程度:
①将错报金额与重要性水平比较。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的错报金额与推断的尚未发现的错报金额综合起来,判断是否对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决策产生影响,并重点考虑错报金额的牵扯性。
②确定错报可计量性。有时,错报金额是难以计量的。例如,被审计单位拒绝披露当前的诉讼案件或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购入的公司。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判断事项涉及的金额可能对会计报表使用人决策造成的影响。
③确定错报的性质。错报性质的不同对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决策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影响也不一样。以下性质的错报通常认为是严重的:
——非法交易或舞弊;
——对当期影响不大但对将来各期影响重大;
——具有心理效应(例如小额利润相对于小额亏损、存款结余相对于透支);
——根据合同责任判断影响重大(违反合同某一条款导致银行收回贷款);
——对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规章影响重大(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IPO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