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校; 内部审计;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近些年来,有关高校内审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在我国学界持续不断,尤其平衡计分卡(BSC)这一考核评价方法的引入,更推高了这方面学术交流的热情,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高校内审工作的关注度。然而,在我国进行内审绩效评价的高校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除高校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也有待完善。本文借鉴学界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一套高校内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解决实务问题。
一、设计原则及思想
(一)设计原则
高校内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简明性原则,力戒繁冗和玄虚;实用性原则,所指明确且易行;目的性原则,立足规范与提高;效益性原则,指标全面代价低。
(二)设计思想
高校内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其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指标选取既要有本行业的视域,又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其二,全面性与关键性相结合,指标考核既能促进内审工作的全面提高,又可突出重点工作成效;其三,合理借鉴不照搬,内审工作只是高校众多专业技术工作之一,应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精髓”,不可“描摹”其指标设计四维度,否则不符合效益性原则。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不像教务、财务、后勤等部门是传统的受重视的部门,仍被许多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因此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应视被定位的情况及其作用条件而定。定位不当、工作条件不具备,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职能,绩效等将无从谈起。
有鉴于此,依据前述原则与指导思想,尝试构建一套简明实用的高校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即300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指标,即内部环境指标、基础建设指标,以及操作与成果指标。各大类指标均为100分,通过各类指标的分值即可判断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优劣及整改努力方向。对于尚待加强、亟待关注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很有帮助。
(一)内部环境类指标
比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定义,就高校而言,内部环境是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也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软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校园文化,以及内部审计的定位等。该类指标主要是指有关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结构中地位、权责等方面所反映出的量化数值,还包括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该类指标满分100分。指标说明与评分标准详见表1、表2。
(二)基础建设类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制度体系完整度、审计工作保障程度(经费、设备等)、人员专业结构、人员配备情况,以及职业素养状况(继续教育、廉政状况、科研状况)。该类指标反映的是正常条件下做好内审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前提,是任何高校持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应实施的基础性准备,也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硬基础。该类指标满分100分。指标说明与评分标准详见表3、表4。
关于表4的特别说明:在“基本制度覆盖率”指标中,“7”是根据调研结果,高校开展内审工作所必需的内部制度数量。在“审计人数”指标中,“最低应有数+1”是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四条规定并考虑综合因素予以修正,其中“1”就是修正值,否则教职工人数在250人以下的高校就不能设审计人员。
(三)操作与成果类指标
该类指标考核内容主要有:审计工作覆盖率(业务种类、覆盖面)、作业程序完整率、审计报告规范度、问题及建议指数、外审检出问题条数、工程类项目审减率等。本类指标满分100分。指标说明与评分标准详见表5、表6。
关于表6的特别说明:在“审计业务幅度”指标中,“7”即一般高校所开展业务种类,这是根据调研结果得出的数量,可能有出入。“财务审计覆盖面”指标,这是针对内审机构普遍不审一级财务现象而提出的考核指标,用以考核财务收支审计的幅度。“专业结构”指标中,所考核的三个专业为内部审计目前运行甚至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关键专业。“法规制度准确率”指标,应随机抽取报告不少于3份,找出所依法规制度考核。“审计结论与建议指数”包括维修包干工程审计报告的结论与建议、查核审计报告的数量,既可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也可以是整个欲评价期间的所有审计报告(不含非包干工程项目审计报告)。“平均审减率”指标不包括维修包干工程、查核审计报告的数量,既可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也可以是整个欲评价期间的所有审计报告(不含包干工程项目审计报告)。
(四)实施综合评价的基础
1.高层重视。内审部门作为对学校经济活动、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与咨询服务的职能部门,在现代大学制度尚未建立或引入初期,高校的治理结构尚有缺陷,学校管理层的重视与否,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或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若综合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很好利用,该项工作将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意义。
2.组织基础。内审部门设立综合评价事务专职或兼职管理岗位,依据综合评价内容与要求,与内审档案管理紧密结合,具体负责收集与评价有关的日常审计资料,并做适当归档予以存放。
3.业务要求。一些内审工作常被忽视的工作环节(如被审单位反馈意见、后续审计等)应予以充分重视与落实。
4.规范操作。由于内审工作的内容限于本单位之中,所接触或沟通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同事,加之内审权责也仅限于内部,致使内审人员缺乏外部审计人员强烈的“手续意识”,能省则省,能简则简,甚至于导致操作不规范。实施综合考核后,仅从收集角度即可促使相关程序的逐步规范化。
三、应用预期
(一)明晰内审工作优劣原因
就高校而言,内审工作优劣取决于本校内审工作环境、内审工作基础与内审人员的操作。通过前述三类指标的考核,应当说,内审工作优劣原因不言自明。
(二)明确内审工作的努力方向
在保持评价标准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考核,能够促使学校和内审机构及相关人员巩固已有成绩,改进现存不足,弥补未来发展的短板。
(三)自评他评两相宜
由于该指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且相对独立,没有复杂的计算,同时所有指标数据绝大多数来自内审机构或与内审机构相联系的其他职能部门,资料取得容易且客观、透明,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因此既适合自我评价又适合第三方评价。
【参考文献】
[1] 孙泽钰,李月娥.基于BSC的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2011(5上).
[2] 李敏,陈庆春.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2009(4上).
[3] 刘朝晖.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及实证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08(9).
企业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为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管理的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审计后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审计意见会出现不恰当或不正确的问题,从而导致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L、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建立了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在经济上都实行单独核算,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关联交易增加,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加之内部经济关系有的尚未理顺,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缺少依据,获取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相对独立超脱的地位,发挥高层次的内部监控作用。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涵盖的内容广,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高,范围广。如:某些专项审计结果及审计信息,为企业高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是企业领导及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审计的结果是企业对各单位领导奖惩和子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及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对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是领导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检查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结果是核实工程造价并作为财务结算的依据等等。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审计的影响越大,相应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3、内部审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是相对的,在提出审计意见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既要考虑合规性,又要注重合理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实际情况等。此外,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到外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时,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手段。这些都会使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审计风险。
4.有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发生财务错弊的可能性增大,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和审计遗漏,得出的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
5.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十分重视,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期望值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查清查实,对离任及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能划分得清清楚楚。总之,对审计提供的审计信息及审计结果要求质量高,可靠性强。而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期望要求,因而产生了期望差距,形成审计风险。
6.审计人员如果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对复杂的问题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审计事项就不能选择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运用必要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任务。由于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差错审计判断不正确、审计方法不当及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审计信息失真及审计意见不正确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
l、内部审计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通常经营规模大,经济关系复杂,内部控制不力,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问题较多,经营效益起伏大,审计次数少的单位,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对审计风险大的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拒绝接受,避免承担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根据领导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无选择地按计划进行审计。为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往往将审计风险大的单位作为审计重点,以期通过审计促进其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对产生审计风险可能性大的单位,在确定主审人选、投入审计人员力量、审计时间安排等方面要予以充分考虑,周密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时,注重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可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2.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程序。审计人员应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一环扣一环,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各项目审计工作应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上进行控制,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3.原始的证据越多,证据的证明力越强越充分,审计的风险也就越小。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收集详实的审计证据,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对于审计中的难点和疑点,要深入调查,分析取证,既要收集实物和文件证据,又要找人谈话调查取得被调查人签字认可的调查记录等证据。对审计出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验证,以取得足够的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避免因证据不足产生审计风险。
4、防范和控制出具审计报告的风险,应把好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关。首先,项目主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仔细认真地审查工作底稿,对审计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要求重写或补充完善。其次,必须分清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审计人员仅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再次,文字表述应持谨慎态度。注意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不在审计时间范围的审计事项,审计报告中不出现;审计仅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在审计后发表意见;对审计结果,要说明是采用某种审计方法计算或分析得出的;经审计核实后,能定量反映的问题定量反映,对无法定量的,以定性的方式反映存在的问题;对确因各种因素所限,无法核实的问题,审计报告也应如实反映,并说明导致对某一问题无法审计查清的原因。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05- 02
近年来,在高校审计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内部审计外包委托完成审计项目。高校的内部审计外包通常是指高校将本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或任务全部或部分委托给第三方实施。通常第三方一般选择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咨询公司等。
1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依据
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中没有强调实施审计的审计主体,即只要能为组织实现改善管理、增加价值的目标,内部审计服务也可以由第三方提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九条也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批准,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计。”上述理论和政策为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提供了依据。
2 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外包的现实需求
(1)有限的审计资源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审计需求。学校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需要跟进到哪里,需要监督的范围增加,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却没有实现同步的增长。统计资料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补助收入从2005年的320.51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715.59亿元;江西省高等教育经费的总额由2005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8亿元,5年内已经增长了一倍多;王青逯(2007)指出,2005年末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属46所普通高校,设有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24所,有内部审计职能的有22所;李学岚 等(2011)调查的辽宁省20所高校中,有8所高校是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处级建制;有12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纪委等机构合署办公。可见审计部门在高校中属于较为精简的部门,审计人员较少。仅仅依靠有限的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完成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即使完成也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审计人员的单一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需求。高校审计原来主要是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随着高校资金规模的不断增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上述传统审计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防范发展中的风险。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初期基本都是财会专业出身,专业单一,后期因高校建设的需要,增加了工程审计人员,但基本都属于单一专业的人才,而缺乏适应上述新的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员,短时间内高校难以培养出上述人员,由于编制等因素的限制也不可能通过全面引进上述人员来满足需求。
3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选择
一是主要考虑高校自身规模、审计机构的情况:在单位规模较小、未设立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很少或是兼职人员的情况下,宜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审职能;在设立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配备较为齐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以提高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二是考虑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对于常规性的、开展较为成熟的项目,如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可以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对于涉及单位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项目,比如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可以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发挥内审与外包的协同效应。
4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
一要把好社会中介机构的“入门关”。社会中介机构称职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外包的质量。在选择社会中介机构时,尽量采用招标的方式,邀请更多的机构前来投标,扩大选择面。在考察中介机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别要避免在选择时一味注重事务所的规模,认为规模越大越好。要重点关注相关的行业审计经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于中介机构对企业审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体系,目前对于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审计理论和操作体系还不完善,未做过此类业务的中介机构往往套用、借鉴企业审计经验,不能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还要特别关注审计项目经理及团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审计项目经理和团队完成审计项目现场实施,是审计质量的第一保障。在实践中建议高校根据所要实施的审计项目规模分类招标不同的中介机构,形成中介机构库。
二要把好项目实施中的“过程关”。确定实施审计项目的社会中介机构后,要及时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审计目的、范围、质量要求等关键指标,对于合作内审的项目,要明确内审、外审各自的任务、职责。在审计准备阶段要搞好审前调查,共同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合同签订后实施项目过程中,即使是全部委托内部审计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关注项目的进展,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客观性;及时进行社会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对象、管理层的沟通、协调,把握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三要把好项目的结果――“报告关”。审计报告是审计实施的最终成果,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在审计外包中出具的审计报告,内审人员更应注重复核是否抓住主要问题,发现的问题是否事实清楚、证据可靠;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另外,对于审计报告撰写的格式、语言也要严把质量关,中介机构往往按照标准格式出具报告,但内部审计报告往往需要向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报告,要使审计报告既让领导、专家看懂,又便于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按照报告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
[2]吴海华.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8).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监察审计工作,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审计署《内部审计准则》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内部监察是依法对全公司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系统审计和监督,以严肃财经纪律,控制风险,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
第三条公司所属各部室、子公司应按照本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内部审计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职责
第四条公司设监察审计部,作为公司内部监察审计机构,负责公司内部监察审计工作,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第五条监察审计部应当保持独立性,公司各内部机构部门、子公司应当积极主动配合监察审计部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妨碍监察审计的工作。
第三章内部审计的范围及权限
第六条内部监察审计的范围:
监察审计部应根据公司各阶段工作重点和董事会的部署,组织安排监督审计工作。主要负责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工作作风建设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审计,具体内容如下:
(一)财务监督:对公司财务计划、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与财务收支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公司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公司资金和财产管理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二)工程项目监督:对公司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变更、中间计量支付、验收、结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参与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的有关会议,参与工程变更、工程验收现场查看,对工程款中间计量支付是否与完成工程量、合同支付方式相符进行核实签字。
(三)合同审核:由法律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司合同初稿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进行的法律审核把关,并签署意见。
(四)资产经营监督:对公司承包租赁合同、租金收取、国有资产使用、投资情况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参加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有关会议、参与研究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重大经营决策和投资方案执行情况审计监督。
(五)对子公司的重大议事规则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大宗物品采购、财务、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审计;人事任免,工资、奖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审计。
(六)配合综合办对公司员工工作作风进行监督考核。配合综合办对各部室、子公司工作进度进行监督考核。
(七)对公司大宗物品采购进行监督审核。
(八)专项监督审计:对与公司经济活动有关的特定事项,向公司有关部门或个人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董事会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九)董事会、董事长交办的其他监督审核事宜。
第七条内部审计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二)公司规章制度,董事会决议。
(三)公司经营方计、计划、目标。
第八条审计机构的主要权限:
(一)召开与内部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审核公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检查公司资金和资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必要时索取相关资料复印备查。
(三)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公司规章制度和企业管理存在缺陷,应向公司领导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合理化建议。
(四)向董事长会反映其他相关情况。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九条根据集团公司具体情况,拟定内部审计项目计划,报董事长批准后实施。实施审计前,应提前三天书面通知被审计部室、子公司(领导临时决定的突击性审计任务除外)。每季度至少对各部室、子公司进行监察审计一次,不定期对各部室、子公司进行专项监察审计。根据监察审计情况出具监察审计报告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正式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七天内向董事长汇报。
第五章审计人员及管理
第十一条内部监察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内部监察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十二条公司建立特邀内审员制度,特邀内审员用于临时补充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协助解决内审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公司在内审人员不足时,由内部审计负责人提出建议,报经董事长同意批准,方可聘请特邀内审员。
第六章审计档案管理
第十三条监察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建全监察审计档案管理制度,监察审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由内部监察审计人员负责。
第十四条审计档案管理范围:
(一)监察审计通知书和监察审计方案;
(二)监察审计报告及其附件;
(三)监察审计记录、监察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四)反映被审单位和个人业务活动的书面文件;
(五)董事长对审计事项或审计报告的指示、批复和意见;
(六)监察审计处理决定及执行情况报告;
(七)申诉、申请复审报告;
(八)复审和后续审计的资料;
(九)其他应保存的资料。
第十五条档案管理具体办法参照公司档案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执行。如借阅审计档案,应经有关领批准。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十年,永久档案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第七章附则
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品质高低是内部审计风险的很主要的因素,审计人员素质与审计风险成反比关系。内部审计是一种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具备高品质和杰出的政治立场的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知道如何审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经济学、工程技术的知识等。医院的审计岗主要是由财务岗位上调,相对审核比较陌生。医院审计师用专业的审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判定能力,充分适应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整体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要不断的识别和确定审计风险能力差。
二、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确保内部审计院的独立性、权威性
内部审计要求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是在他们活动的单独审查,无法参与相关的管理职能活动。根据医院的相关领导,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并对医院的工作直接汇报领导。该负责人要切实有效履行医院的审计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审计工作,充分体现了审计师的独立性,确保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其次,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维持客观、公平的原则,以实际情况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公正。
(二)增强医院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质量
首先,审计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同时也不断面临新的法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行业。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进一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审计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努力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使他们能够担任每个岗位的工作,以满足审计需求。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培养职业严谨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合理设置审计,完善责任分工。审计部门要充分考虑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按照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师审计的基本素质要求,审判责任的落实,审计师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此外,医院应以创建一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和管理。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质量,培养出整体素质优秀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进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有效的措施。
(三)规范医院的内部审计程序和内部审计方法
医院要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仔细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制定好审计项目实施方案。还要规范医院的审计证据采集和处理,以确保充足、相关性和审计证据的可靠性,使审计风险在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水平。准备好内部审计工作草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还应规划规范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该真实,公正的审计事项体现了完善的审计报告的审查制度,进而减少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