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如右图1所示)。按照PDCA循环理论,人们可以把任何一个过程的运行,从策划、建立、运作直至结果的检查和持续改进分成四个循环阶段:

一是(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这一阶段类似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备课”阶段。

二是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这一阶段类似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上课”阶段。

三是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这一阶段类似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阶段。

四是A(Action处置/Act纠正、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这一阶段类似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总结提高”阶段。

由此可见,实训教学过程是完全能够应用“PDCA循环”理论来实现质量管理的。下面笔者结合“水利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教学过程谈谈实习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理论的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一、计划(P)阶段:备课时制定详尽的实训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方案

按照PDCA循环理论“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这一阶段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实训教学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对于“水利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教学过程,这个步骤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知识储备等,同时还要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其他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尽量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例如,通过现状分析后,发现学生对“水利工程测量”的实训有畏难情绪,总的来说学生觉得“难学”“不愿学”;而另一方面,课程实训的特点是既要学生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注重“测量精度”的职业素质,总的来说,“教学目标高”,

“难教”。

2.通过现状分析,找出产生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建立解决问题的支点。教师在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现状有了充足的了解后,才可以制定计划来展开自己的教学。例如,对于“畏难”“难学”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技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许多学生连三角函数也不会运用,甚至连简单的加减乘除也会算错,这给计算量较大的“水利工程测量”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技校学生学多缺乏主动性、怕吃苦、没有学习压力;对于“难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计算量大而学生又不会计算,实践熟练程度、精度要求高而学生纪律松懈等因素。

3.找出各种原因中的关键因素

通过前面的分析,这一步主要将所有因素进行全部归类,用“鱼刺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列出关键因素。比如对于前面的“难学”“难教”问题、分析出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数学几何计算能力差。

4.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实训计划及组织措施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解决措施,同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的课程性质、教学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设计和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它包括教学(情感、知识、技能)目标、管理组织措施(环节)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学生数学几何知识十分薄弱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补课计划,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采取对应的组织措施。

二、执行(D)阶段:按照拟定好的实训方案和实训教学设计组织教学

这一步骤是前面制定的“计划”的具体实施阶段,要按设计好的“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组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发现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因素(计划中)按照计划中的“组织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例如,采取“每天早晚两次例会点评”的制度,早晨集合学生布置这天的实训任务,讲解注意事项,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知道今天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结束时集合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懈”情况的出现。

三、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检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训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可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

1.实训教学设计完成的检查

每一个实训项目完成以后,自我检查实训教学设计的完成情况,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实训教学计划执行的检查

对照“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3.实训教学质量检查

通过定期考查、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检查实训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处理(A)阶段: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提高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这又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总结经验

把“认可”的“计划、教法、组织措施”总结提升为“标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规范标准”执行下去。如“每天早晚两次例会点评”的制度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宝贵经验,在笔者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处置遗留问题

对本次循环中“否定的”,要着重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措施,以便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系统。例如,对在这次实训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但又不可能马上有效解决的,就应该进入到下一阶段实训教学中,采用新的措施来纠偏,如此反复,问题将会越来越少,实训教学质量将会显著

提高。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1.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科角度而言

据我们对多所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是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自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以来也一直是这样开设的。就经济学本身而言,经济学理论不仅直接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而且指导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学习的目的首先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多范围、多层面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能从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把握经济问题的本质。而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内容主要是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展开阐述。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国民收入的相关内容、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等。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了解国家的总体经济运行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对这种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经济资源整体运用效率的目的。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管理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这课程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从西方经济学中学到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才能在后面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深刻了解到其对我们的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有影响的。而且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里面也要求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内容。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只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不是专业课程。

2.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

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及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是以应用能力为主,因此其专业基础课程也应该是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以用能力为主。因此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由由专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两类构成。而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将经济学分成理论性很强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来进行开设和讲解。以及仅将就涉及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自2009年设立以来也一直是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而言,仅掌握其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是不够的,更需要去了解企业运行的一些管理知识。

3.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角度而言

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大多数是三本院校分数录取的学生,其文化素养本身低于一本,二本分数线录取的学生。并且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是录取的是文科出生的学生,其数学基本功底比较薄弱,综合抽象能力也不如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学生。但是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一般多是复杂和模型的推理和深奥的理论分析,并且在理论的分析和阐述中,大多是将理论逻辑分析与数学推理相结合,即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同时还有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图标,贾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甚至有些还涉及到复杂的概率统计等数学方面的知识。而管理学但是该课程市面上已经出版的教材里面,大多是抽象的语言阐述和一些形象的图表进行论述。

二、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首要原则,笔者认为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就是结合专业设置的原则,构成对专业的知识基础内容体系。因此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符合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能够给予学生最必备的某一方面专业基础知识或专业基本训练:二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是内容覆盖面较广的,能够大致体现某个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三是所设置的所有通识课程必须能够构该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同时又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框架。而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确定对于应用型的本科学生而言,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经济学当中的一些基本结论,懂得如何去应用这些基本结论就行即可,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去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基础。因此需要将较为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理解较具体的形象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应用型本科的“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要求来进行.要针对课程整合的功能、结构和内容综合程度、课程整合方案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虑将多门学科整合成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要考虑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特殊性又要能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从而渗透到各个相关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我院在2014级级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放回学校统一经管类开设的公共课程;将原来作为专业课程的财务管理概论和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取消原来的统计学,改成经济统计学,增加34课时的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保留原来的经济法课程,课时由原来的68课时变为51课时。将管理学改为企业管理学,将国家税收作为专业课程开设。对于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确定中,根据上述的原则和要求,我院重点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做了很大的调整。以下就这两门课程进行阐我院对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2.1取消管理课程

将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学内容整合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开设。根据应用型本科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可知,对于管理学,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更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逐渐把握企业管理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将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管理实务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融会到一起。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理论学习,了解企业的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便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我院在2014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管理学课程改为企业管理学,课程内容即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管理学原理和企业管理学,其中管理学原理占40%,企业管理学内容占60%。另外,我们还开设了企业设立和运行这门选修课程进行强化对企业运行的相关的知识进行强化。

2.2取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科院校;国际贸易;课程建设

作为一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升本成功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它的培养目标为:要求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以及从事对外贸易及其它国际化经营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通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制度、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贸的政策、法规,能在政府涉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研究、实际业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2、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管理学、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熟悉WTO规则及其它国际经济与贸易惯例;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现状、趋势及其经济贸易政策、措施。

4、熟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趋势;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

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懂礼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7、学生毕业时获得一种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项目管理学综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内容,传统项目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工程领域中的质量、成本与进度进行管理,而当前项目管理学则是将管理范围拓展至社会各个方面,其中涵盖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时间管理等多方面管理内容。

二、当前经济管理专业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典型案例深入讲解。许多教师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大多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于学生而言,实践经验欠缺,且对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涉猎较少,本科课程相比于高中课程进度更快,接受和消化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项目管理学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容易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管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客观环境的限制,加之很多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要程度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但从学科本质上来看,项目管理学属于应用型的学科,在课堂氛围中的理论教学无法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导致学生在接手实际工作时往往是纸上谈兵,遇到现实问题遍束手无策。

三、经济管理专业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提倡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寻找和设计相关案例,并将案例穿插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自身工作时间或在项目管理者联盟网上搜寻管理案例和学习资料,并对素材进行提炼,对案例内容所衬托的相关知识点与随堂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有趣案例吸引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例如教师可将美剧《越狱》当作一个案例,而主人公迈克尔策划的越狱则视为一个项目,主人公本身就是项目精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慎密的计划越狱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巧妙的与各个关键人物周旋,并对各种能利用的资源进行出色的协调利用,从而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反映到案例中,在提问时可让学生讨论:“若其中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始下一步的计划部署。”这样既能活跃教学氛围,又能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二)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①教师可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对实践教学欠缺进行弥补;②充分利用实习机会引导学生提升项目管理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实习前需对实践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具体框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包括教学实施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保证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③鼓励本科生参与到院校的科研活动中,让学生将实际的科研课题当作一个项目来对待,加深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并在课题研究中逐渐提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资源利用的能力,逐步积累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四、结束语

综上,针对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项目管理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营管理,也不同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认清这一现实,结合具体问题,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丰富课程内容、结合理论发展前沿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积极解决问题,真正了解和熟悉具体领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小玲.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4,(9):89-91.

[2]董会忠,张伟.《现代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107-109.

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增速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中国所面临的管理型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对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学作为高等院校一门专业课程,理论性极强,所涉及的面也较广。管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掌握管理规律和管理技巧,并且使学生能够将掌握到的这些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管理实践中,能够较好的完成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学课程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合到管理工作实际来看,管理学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本文就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解决管理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好地进行管理学教学。

一、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高校的课程设置,既有综合素质教程,也有针对专业课程所设置的专业课。不同的教学属性自然就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会存在着不同的课程设置。而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当然也会不同。所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药充分地考虑到学习者的专业属性,从他们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管理学课程的设置。许多高校在对管理学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属性,而全部对管理学课程进行统一的设置,教学针对性不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十分理想。

(二)管理实践课程较少:根据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现今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往往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帮助学生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变成管理实践操作技能,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而由于理论知识往往都是万年不变,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结合时代问题进行实例教学,所教授的内容就会缺乏时效性,课程的相对吸引力也会下降,所培养的学生也很难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方式单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到“学”的单向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现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高校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课堂化的“填鸭式”教学,很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互动式教学在高校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被忽略的,教师没有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开发多种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太过于单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期终的书面考核形式基本上是大部分高校课程考核的一种形式,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基本上都是靠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也无法体现出他在实际操作中的管理水平,所以这种考核形式还是太过于单一了。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管理学课程设置:高校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时,应当针对不同的专业属性,对管理学课程进行合理化的设置。并且在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不能只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给学生,而忽视他们对实践课程的需求。最好能为学生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明白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比教师的枯燥灌输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是大得多。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关键的一步。

(二)推进教学改革,要以案例教学为核心:一般的教师都有经验,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往往就比较大,但是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话,学生很快就会感觉到厌烦。所以进行管理学教学,同样不能只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最好能够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将管理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完全融入到实际案例之中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不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能接触到枯燥的理论知识。

在做案例选择的时候,要选择那些既方便学生理解,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能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要更多的采用巩固知识型案例和启发式案例,来帮助学生既巩固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启发学生对管理学知识作出一定的自我思考。而在案例选择好之后,要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组织安排,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案例教学的成功。

(三)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应当加强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给学生创作更多的实践机会,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第一手的管理知识,而且对学生之后的就业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理论知识是死的,只有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领悟到管理学的要义和内涵,才能真正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管理能力。

(四)完善考核方式:传统的文字考核方式对于有实践能力考查要求的专业来说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如果只是单纯的以文字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那么就会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对学生的全方位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核,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创造力你们看得到,这才有可能使得管理学教学活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也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管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凤辉.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开封大学学报. 2009(04)

[2] 任文举. 基于企业模拟运营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3] 王长峰. 管理学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J]. 陕西教育(高教). 2010(03)

[4] 王菲,马孟丽.论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发展——以红河学院商学院为例[J]. 红河学院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