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的工艺流程

化学的工艺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的工艺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的工艺流程

化学的工艺流程范文第1篇

1.化工原料预处理:粉碎、酸浸、碱洗

(1)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方法有粉碎、搅拌、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吸收剂从吸收塔顶喷淋)等.

(2)浸取 常用的浸取剂有:水、酸和碱.一般流程都是用酸溶解,一般是将金属元素浸出.

碱洗的目的有别于“酸浸”: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洗金属废屑,目的是洗去金属表面油污;用热的烧碱溶液浸洗,还可除去金属表面(如铝材)的自然氧化膜,有时还具有对混合原料初步分离或转化的效果,如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起步“碱溶”就兼有除去铁的氧化物的目的.

提高浸出率的适宜操作通常有:将矿渣粉碎、连续搅拌、延长酸浸时间、利用流程产生的废热使酸液保持一定温度、合适的酸浓度、合适的液固比、循环浸取等.

2.化工流程的中坚:氧化(或还原)、除杂

(1)氧化(或还原)

由于铝、铁、铜是使用最广的金属,铁又是变价元素,所以化工原料不可避免地涉及多种金属;为“物尽其用”,流程中将原料“酸浸”后,必然涉及将Fe2+氧化转化为Fe3+(常用的氧化剂有:Cl2、H2O2等),而后通过调控pH将其转化为沉淀除去.

例如2013江苏卷第16题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第(3)问:滤渣2 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分析 菱镁矿中加入稀硫酸,MgCO3和FeCO3都要反应,过滤除去不与硫酸反应的杂质后,加入H2O2是为了氧化Fe2+,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为4使Fe3+形成Fe(OH)3,即滤渣2.

第(2)问:加入H2O2 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2)除杂

①加合适、过量的沉淀剂.为使杂质离子充分沉淀,加入沉淀剂必须过量且不引入新杂质离子,过量的部分在后续步骤中必须除去.沉淀剂过量的判断,通常有两种思考方向:一是继续滴加沉淀剂.如在食盐水精制工艺中,证明滴加BaCl2溶液(沉淀SO2-4)过量的操作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无白色浑浊现象产生,证明BaCl2溶液已经过量,否则, 溶液不过量.注意,切不可用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Na2SO4溶液的方法,否则,会再次引入SO2-4.二是另选特征检验试剂.如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是:静置片刻,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表明Fe3+沉淀完全.

②调控溶液的pH.一般流程都是用酸溶解,故酸溶后溶液有较强酸性.调节pH多为加入能消耗H+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物质,每种金属离子都有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两个pH,因此,一定要正确控制pH范围.

例如2013北京卷第27题 用含有Al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l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

Ⅲ.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Ⅳ.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

Ⅴ.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第(3)问 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1.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

答案:除去铁元素.

调节溶液pH的目的还有其它方面考虑:①抑制离子水解;②防止微粒氧化.如在用废铁屑抽取绿矾的过程中,要保持硫酸过量,一则抑制Fe2+水解,二则抑制Fe2+被氧化(因Fe2+在酸性环境中比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实际操作中还用过量铁屑来确保Fe2+不被氧化.

3.化工流程的尾声:结晶与过滤、洗涤与干燥、脱水或煅烧

(1)结晶与过滤

结晶的方式有两种――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有趁热过滤和冷却过滤两种情形.具体采取什么途径要结合物质性质来考虑.例如,易水解,易分解的物质用冷却结晶,混合物分离是还要考虑各物质的溶解性差异.

例如2013・四川卷第11题 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

[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

4KAl(SO4)2・12H2O+3S2K2SO4 +2Al2O3+9SO2+48H2O

第(2)问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方法是 .

分析 蒸发结晶.如果是易水解的盐酸盐或硝酸盐,就应该用冷却结晶的方法.

(2) 洗涤与干燥

晶体颗粒表面、颗粒之间粘附有其它可溶性物质,为提高晶体的纯度,必须对晶体进行洗涤,混杂在晶体中的水分可通过干燥剂吸收.

洗涤的操作:把蒸馏水(或冰水,或合适的有机溶剂等)沿着玻璃棒缓缓地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洗涤溶剂自然流出,重复2-3次.注意,“将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再过滤”是错误的.有时洗涤剂是某电解质溶液,冰水,有机溶剂,其目的都有减少目标物的溶解损耗.

判断沉淀洗净的操作:另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检验主要杂质的合适试剂,若有预计的现象出现,证明沉淀没有洗干净,反之,证明沉淀已经洗净.现象由试剂决定,试剂依杂质而选.

例如2013年安徽卷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它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第(1)问 洗涤滤渣A的目的是为了去除 (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涤的方法是 .

分析 滤渣上附着Fe3+和Cl-,所以,只要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硝酸银,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就可证明洗涤干净.

但是检验NO-3就不容易(由于产生有害气体);检验K+也不理想;一般采用沉淀法检验,检验Fe3+也可用KSCN溶液.

(3)脱水或煅烧

干燥后的晶体有时并不是我们希望获得的最终产物,对晶体进行的后续处理通常为:脱水或煅烧.如无

化学的工艺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危险识别;控制措施

前言: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工作是保证化工生产安全稳定进行的有效措施,在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工作人员应做好化工工艺安全危险的识别及制定合理的对策。

一、化工工艺设计的难点

1.1设计工作量大

在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化学原料进行调研,确定其各种性能,然后才能对其有下一步的设计。另外,化工工艺设计的预算往往要超出其他工艺流程的设计,由于原材料多为特殊产品,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后续的处理设备,都需要做特殊考虑。并且许多企业为了能够提前抢占市场,往往采用开发与设计同步的方式,一边开发设备以及工艺,一边将开发出的东西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在预算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科研经费,因此这使得预算与其他工艺设计相比增加不少。

1.2工艺流程独特

由于化工装置的工艺流程一般都比较独特,针对不同的化学产品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装置进行生产,因此,无论是对于功能化还是标准化的设计,在设备选用方面都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工艺条件复杂

化工工艺设计时往往要考虑化工装置的工艺条件,比如温度、压力、液位等等,有的化工装置需要多个工艺条件结合起来控制,才能形成完整的工艺装置,最终生产出产品来。这些工艺条件需要进行不断的调试和关联,这个过程也往往比较复杂。

二、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的危险识别

化学工艺中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并且其极不稳定,有不确定性。在对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危险识别中,必须要进行准确的把控,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化工工艺安全保障工作。从化工工艺的设计来说,主要就是对相关流程中的安全事故进行防范,对化学工艺流程中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进行排除,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安全事故。

2.1工艺物料

在化学工艺的相关流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复杂的工艺物料,这些化学物品很多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如果未做好防范措施,很容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等较大的事故。因此,做好化学工艺设计,要对危险品进行甄别,要对化学工艺中的化学元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处理,而且对于这些物料中后期的保管以及运输也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保证工作。

2.2工艺路线

化工工艺设计所针对的工艺物料性质复杂、种类繁多,而化工工艺设计的工艺路线也具有成产连续性强、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化工工艺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差池,都有可能带来失败,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进行化工工艺安全设计时,必须熟悉整个工艺路线,确保每处设计都符合工艺要求及相关规定,同时尽量减少工艺流程中危险物料的使用,从而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

2.3化学反应装置

化工工艺所使用的反应装置较为多样,并且每一种装置性能也都比较特殊,因此,进行化工工艺设计时,做好化学反应装置的危险识别工作是及其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化学工艺流程中关键的一环,首先就需要对化学的一些反应装置进行熟知,保证使用过程的正确并且安全。如果化学的反应装置使用不规范,或者选型出现差错,都会对整个化学反应产生致命的危害,进而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化学工艺设计时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良好的控制,充分把握其中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并正确的进行实际操作,保证其良好的运行。

2.4管道

管道在化工工艺流程中一般起着输送的作用,无论化工工艺中的液态还是气态物质,都需要管道进行输送。而在化工工艺中的这些液态或气态物质,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或者是强碱强酸的特征,而这些物质的泄露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做好管道的危险识别工作,这就要求在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输送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来选择相应的输送管道,并明确管道的材料和作用;化工厂员工一定要重视检查管道的泄露,以防管道泄露带来的安全事故。

三、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因素的控制

3.1工艺物料安全控制

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变化往往是多样且快速的。原材料可以分为几个演变过程,即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成品,它们可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具有的化学以及物理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全面的了解他们的性质是识别危险以及对危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方面主要应该有物料和产品的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以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

3.2化学反应装置控制

作为化学反应装置的核心,化学反应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产品都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得到。但是与化学反应相对应的是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进行工艺设计的时候,要在最开始就预想好在工艺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事故是怎样的,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反应器以及搅拌器的选择。

3.3工艺路线安全控制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安全性高的原材料代替安全性低的,同时也要考虑化学反应产生的一些副产品是否有毒有害。另外,对有害的副产品要进行必要的处理,或者稀释或者中和。在进行工艺运行的时候,减少设备链中原材料的储存,并且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3.4工艺管道安全控制

管道是连接整个化学生产工艺链的媒介,通过管道输送的物质往往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的特点,因此,如果管道不能完全的封闭,可能会导致这些有害物质泄露,对生产人员造成生命财产的威胁。在管道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的对可能发生的泄露进行预想,并且从材料选择、管道连接以及受力分析等多方面规避泄漏问题的发生。在实施生产之前,要提前对控制管道的阀门材质以及密闭性进行检查,并且对管道布置的位置进行合理分析,防治由于管道震动导致的有害物质泄露。易燃易爆原料应该尽量不要经过拐弯处的管道,并且所有的管道支架都应尽可能的接地。

3.5安全防护装置控制

在化工生产的现场,必须要有相应型号的灭火器,以便在原材料因化学反应导致起火的时候能有尽快处理。另外,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生产工艺,相关工作人员还需着防护服进行操作。高危实验应尽量保证全自动生产。

3.6健全安全监督管理单位

为了对化工工艺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除了要提高监督管理水平,还要建立健全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管理单位要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并要求相关设计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3.7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为保证化学工艺的安全有效,不仅要做好其危险识别的工作,还需要对化学工艺中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为此,首先需要做好设计时的监督保障工作。对于设计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一线的操作者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保证其化学工艺中的危险因素能够被扼杀在设计萌芽中。

3.8严格考察厂家生产情况

项目竣工投产后,设计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与检查,检查化学工艺中的一些危险因素是否在控,从设计层面有效的保证其安全生产。除了对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外,还应当组织人员,进行一线生产工艺路线的考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排除,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结语: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在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需要正确识别危险,并且制定出高效、安全的运行策略,全面进行危险防治。

参考文献:

[1]芮国芬.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解除途径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01:40-41.

化学的工艺流程范文第3篇

一、了解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强化复习与训练的针对性

1.强化学习真实的化学,试题背景注重与社会、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如近两年福建高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温室气体、清洁能源、酸雨、低碳经济、可燃冰、维生素C、牙膏中摩擦剂、PX、增塑剂、工业上制硫酸铜、白磷、硫酸锌等等。

2.重视三大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热化学反应)、三大化学理论(平衡理论、结构理论和电离理论)的考查。这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在福建高考化学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约占30%)。

3.重视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的考查。元素化合物内容是化学理论知识、化学实验与探究等的载体,在试题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福建高考化学试题直接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约占20%,包括间接考查约占35%)。

4.重视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的考查。利用学生可理解的并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验性问题为情景,设置平实而又密切联系化学原理的问题,从物质的定性检验、样品成分的定量测定、实验方案的评价诸方面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实验探究情境平凡,问题层次多元,由浅入深,发挥了实验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考查功能。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手段,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福建高考化学试题直接考查实验约占24%。

5.注重化学用语考查。新课程高考福建化学卷,每份试题均要求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数达15分左右,还要求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结构简式、电子排布式等化学用语,直接考查化学用语有25分左右。

6.重视化学计算技能的考查。化学计算是从定量角度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能力体现,新课程高考虽然没有独立的一题Ⅱ卷的大计算题,但将化学计算与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等结合起来,体现化学计算在化学学科中的认识和应用功能的试题如:①反应热的相关计算;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③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核心的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基础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⑤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⑥溶液pH、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等方面的计算题每年均会涉及,全卷直接考查计算因素的试题达15分左右,而涉及计算因素的考题分数达35分左右或者更高。

7.注重对新课程新增内容的考查。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新型电池均是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化学的必考题,电离能、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空间构型和杂化轨道理论也是选考题的热点。

第二轮复习的内容及练习、测试题均要根据上述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来选择,强化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的专题,确定二轮复习的重点与突破口

第二轮总复习是以专题复习为主,专题的设置一般有两类:

1.按知识块设置。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溶液酸碱性

盐类水解与沉淀溶解平衡

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及其应用

热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STSE)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2.按试题考点与类型设置。

化学科学特点、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与化学观念

阿伏伽德罗常数

离子共存与离子推断

离子方程式:书写与正误判断

必考有机化学

化学基础理论选择题

无机元素推断:原子结构推断、转化关系推断

探究实验:实验设计、评价、条件控制

化学工业流程题

图表专题

化学小计算

选考

根据以上专题及学生的第一轮复习后知识及能力的实际,确定二轮复习的重点及突破口。

三、认真解读高考化学能力要求,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能力要求的变化。

新课程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别强调的能力是“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删除的能力要求是“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高考化学将突出强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多样化的表达和解析的能力,以及科学方法和实验探究的能力,等等。

2.《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化学学科能力要求解读。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解读】对于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即主干知识必须做到全面熟练掌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准确表达。如《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例1和例2。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像、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解读】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背景材料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社会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内容呈现中含有大量的图像、图表及过程的文字描述,要求学生能认真审读、剖析图像、图表及过程的文字描述,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并从中找出规律,以便解答相关的问题,并能用恰当的文字、化学用语或图表表达出相关的解答。如《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例4、例6、例7和参考试卷25、30(3)、(4)题。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进行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解读】能够独立地对试题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应答的关键,能选择和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块,将它们加以分解、迁移、转换(联想、类比、模仿和改造)、重组,形成解题思路,使得问题得到解决,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例6和例7。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如《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例5和参考试卷24题。

【解读】其一是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其二是实验探究分析设计能力,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它包括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混合物组分确认及分离、验证化学原理、纯度及定性、定量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敏锐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是高考化学考查的热点,在高中新课程高考化学中,探究型试题将成为高考试题的最大亮点。如《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5。

四、二轮复习重点策略与备考建议

二轮复了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相关考点的每一个细节和要求,逐点过关,不留盲点,重视新增内容的复习,切实让学生构建好各部分知识网络,重视化学实验与化学基本计算外,还应着重关注:

1.重要知识的结合点的复习与题型训练。如物质性质与各类平衡、平衡与能量变化、重要物质的工业制备与化学原理、实验与物质性质、仪器功能与操作等。

2.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应用的复习与题型训练。如氮、硫与平衡、盐与水解、金属与电化学、燃料与热能;树立工业生产典型物质的基本流程:氯碱,二酸、合成氨、冶铝和海水制镁等。

3.加强规范训练,增强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化学用语的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贯穿在整套化学试题中,直接考查占15%左右,间接考查在35%以上,可以看出其重要所在。但是据统计,得分率并不高。所以在二轮的复习中,要时刻强调规范,要从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式、水解(电解)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下功夫,从简答题的规范答法上下功夫;在计算题的格式、步骤、量纲和有效数字方面也要强调规范。不仅我们随时要给学生做出表率,还要时刻让学生口述,板练,抽查学生书写,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以便让学生知错、纠错,并在纠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让学生会做的题能做对且得满分,绝不再在卷面上失分。

4.注重训练(试题、练习)的有效性、层次性。不凭经验选材料(依据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情);尽量不使用现成材料;尽量不翻印成套试题。练习与试题内容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把要达到的各项能力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融化到具体的题目中,并渗透高考命题意图、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答题思路、解题技巧等,知识与能力并重,逐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要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完善知识结构,让知识升华为能力。

5.优化考试心理,提高学生素质。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要解决“高考化学得高分难”的问题,优化考试心理是高考化学复习不可忽略的一环。面对一套题,应该有稳定的心态,在按题号顺序作答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同学科、同类型)的策略,以最佳状态去克服慌乱急躁和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会做的题,要特别注意表述准确,考虑周全,书写规范,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

6.注重两种课型的有效性及工业流程题的研究。教学要求必须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讲授的内容是科学的,但全是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这就叫做“正确而无效的知识”。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丰富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1)复习课。

①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状况及高考化学要求(如何考、考什么、考多难)来确定复习目标,依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策略,设计问题和练习;

②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高,使分散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知识“树”,构建知识体系;

③重视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做到讲练结合,形式可以边讲边练,也可以先讲后练;

⑤要注意查漏补缺,充分备学生,针对学生薄弱环节;

⑥做到“五研究”。研究教材,明确教学三维目标;研究重点难点考点,确定教学切入点和突破口;研究近年高考化学试题,掌握命题规律和复习方法;研究学生心智,做到因材施教;研究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容易丢分的细节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力求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如,化学实验的复习,要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

A.关注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的设计的整合,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B.强化实验设计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装置、仪器、试剂、步骤、现象、结论等实验的各个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所掌握的实验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C.注重对实验异常现象和误差分析或实验评价的训练;

D.重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表格)的能力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或得出结论的能力;

E.重视培养实验问题的准确规范表达能力。

(2)讲评课。

①查漏补缺,在充分备学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薄弱环节设计讲评内容;

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让学生来讲或评,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协商、相互交流,在合作互动中产生顿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教师注意加强引导和补充;

③重视方法指导和规律总结,突出审题、解题思路分析和答题能力培养;

④变式讲评、变式训练,从多角度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以一通百,融会贯通;

⑤补偿练习,二次过关,甚至三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讲评后要有补偿练习,来检查落实。

(3)强化工业流程题的解法探索。

化学工业流程题已成为新课程实验区各省市高考化学的主流题型,它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结构】

A.题头:简单介绍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目的;

B.题干: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

C.题尾: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置成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工业流程题的特点】

A.试题源于生产实际,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为思路进行设问,使问题情境真实,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B.试题内容丰富,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方方面面,能考查学生化学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双基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

C.试题新颖,一般较长,阅读量大,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吸收、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

【工业流程题的类型】

从生产过程中主要工序可分为除杂提纯工艺流程题(如海水纯化工艺流程题)、原材料化学转化工艺流程题、电解工艺流程题、有机合成题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工艺生产流程题等;按资源的不同,可将工艺流程题分为利用空气资源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合成氨工艺流程题)、利用水资源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海水制盐、氯碱工业、海水提取溴碘、海水制镁等)、利用矿产资源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工业制硫酸、冶铁炼钢等)、利用化石燃料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有机合成工艺题)等。

【解答工业流程图题必备的基础知识】

A.重视重要代表物的用途及工业制法原理的掌握;

B.整理一些典型材料给学生研读,指导学生如何看懂流程图,形成解题思路;

C.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制备和分离的知识、绿色化学的观点、经济的视角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D.简介水的处理、煤的加工、新材料的制备、金属冶炼、绿色工艺等有关知识;

E.重视书写不熟悉反应方程式的训练。

【解题思路】

A.解决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化学原理;

B.除去杂质并分离提纯产品方法;

C.提高产量与产率的措施;

D.减少污染,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E.原料的来源既要丰富,又要考虑成本;

F.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可行。

【解题步骤】

A.从题头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流程的目的(生产的产品);

B.对比分析生产流程图中的原料与产品,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流程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或操作工艺对制取产品有什么作用;

C.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D.整合问题与获取的信息,联系“双基”知识,形成答案;

化学的工艺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中水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中图分类号:TU99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危机,世界各国积极开辟非传统水源,其中城市污水因其就近可得,水量稳定,适当处理后可回用至多种途径,既能降低对新鲜淡水的取用量、城市排水管网负荷、又能起到控制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积极作用,因此国外很多缺水城市已将城市污水作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1-3]。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中水处理工艺、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大批国内环保企业的崛起,已能够为新建中水处理厂提供包括设计、施工、设备、调试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建筑中水的应用有着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6]。

1 建筑中水处理技术工艺简介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

该方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法”,其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填充填料,充氧后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7]。该工艺较为成熟,相关设备材料生产企业较多,基建投资较省,对水量水质波动适应能力较强,运行管理较为简单,其典型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流程

1.2 膜生物反应器(MBR)

MBR工艺是以膜分离设备代替常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二次沉淀池,将活性污泥与水彻底分离,获得优质出水,本质上是生化反应与固液分离同步完成[8]。该工艺具有出水水质优良稳定,消毒副产物少,安全性高,剩余污泥量极少,无需污泥处理设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工艺控制简单,流程短,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流程

1.3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

CASS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变型工艺,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水质均化、初次沉淀、生物降解、固液分离,反应器内交替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环境,内部由隔墙分隔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两部分[8]。该工艺具有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好,对水量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操作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较好等特点,其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流程

1.4 曝气生物滤池(BAF)

曝气生物滤池内装填有高比表面积的颗粒填料,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载体,污水由上向下或者由下向上流过滤料层,滤料层下部设有鼓风曝气,空气与污水逆向或同向接触,使污水中的有机物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发生反应得以降解,填料同时起到物理过滤阻截的作用[8]。该工艺具有反应时间短、占地少、能耗较低,硝化效果较好等特点,其一段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如图4。

1.5 速分生化法

速分生化技术是浸没式固定床生物膜技术的变型,将流体力学中的“流离”原理与微生物固定化的O/A生物膜技术相结合,利用特殊的固-液-气三相运动,可以在无压力、只需水体稍微流动的情况下运行[8]。该工艺微生物生长快、系统启动时间短、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氧利用率较高、能耗较低,基本不排泥、不需设置污泥处理系统,维护管理简单,其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图4 一段式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流程

图5速分生化法工艺流程

1.6 物化法

物化法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物化法中水处理工艺通常组合运用混凝、气浮、吸附、介质过滤、膜分离等方法,一般用于处理低浓度污水[7]。该工艺无微生物培养和维护问题,可间歇运行,管理方便,设备体积小,占地省,不排泥,无需设置污泥处理系统。物化法中的气浮滤池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6所示。

图6物化法中的气浮滤池法工艺流程

1.7生态法

生态法主要包括土壤渗滤工艺和人工湿地工艺。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应用土壤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基本原理建立的人工土壤生态系统,利用土壤颗粒的过滤作用、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植物根系和土壤中微生物对污泥物的吸收分解等机理,改善天然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环境条件和生物活性,强化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7],其典型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人工湿地净化机理综合了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协同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茎、根的输氧作用,供给湿地床除污需要的氧气,同时由于发达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净化作用,填料床体的截留及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而实现水质的净化[9],其工艺流程如图8所示。生态法无微生物培养和维护问题,具有可间歇运行,管理方便,无需曝气,能耗低,不排泥,无需设置污泥处理系统,可以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等特点。

图7 土壤渗滤工艺流程

图8 人工湿地法工艺流程

2 建筑中水处理技术综合评价

上述七种中水处理工艺的综合评价如表1所示。

3 建筑中水未来展望

(1)随着自来水价格持续升高,鼓励和引导建筑中水回用的政策将更为深入、配套,发展建筑中水回用的地区将继续扩大。

(2)随着相关技术法规的日趋完善,建筑中水的设计、建设、运行等环节将更加的规范化;风险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研究将更为系统、全面、深入。

(3)建筑中水处理技术将向着模块化、装备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回用途径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4)随着绿色建筑蓬勃发展,建筑中水将成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部分。

4 总结

本文指出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的重要意义,系统地阐述了目前普遍应用于建筑中水的几种处理工艺,对各种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和适用场合进行了定性比较,对建设、设计等单位选用中水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表1建筑中水处理技术工艺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林妹,胡彩霞,杜 鸿,张卫华,中水回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1,1-2.

[2]周望军,中国水资源及水价现状调查报告,中国物价2010,3,19-23.

[3]孙俊荷,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传播,2010,7,31.

[4]张莉,资源利用新趋势-中水回用,能源与环保,2009,8(23),155-156.

[5]许文峰,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广东化工,2010,8(37),275-276.

[6]高伟红,浅谈建筑中水回用的发展历程及技术措施,江西建材,2006,4,44-45

[7]03SS703-1《建筑中水处理工程(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4.10.1.

化学的工艺流程范文第5篇

实习内容:参观工厂,了解生产流程

实习时间:XX年2月23、24日

编写日期:XX年2月25日

引言

XX年2月23日xx年2月24日,我们参观了绍兴志仁印染厂、杭州华泰丝绸印染有限公司。经过对工厂、车间的亲身走访,我对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初步了解印染厂加工的常见纺织品;同时,我们的领队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染整加工中的工艺流程及特定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条件、基本设备。通过这次使我不但增强了理论水平,还要提高了我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产的问题的能力。

实习完毕后,我又搜索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并具体了解了几类纺织品的染整工艺加工过程,初步理解了轧染的基本工艺流程。下面我就举棉织物的轧染和丝绸的印花加工两例进行分析。

织物染色基本工艺

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氨染料、硫化染料等。

绍兴志仁印染厂主要是对棉麻、粘胶织物的染色以轧染为主,而杭州华泰丝绸印染集团主要是对真丝织物的印花为主。

棉织物的轧染加工和丝绸的印花加工

连续轧染一般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装四个,主要生产车间。

一、基本设备:

练漂设备(前处理):烧毛机(气体烧毛机、铜板烧毛机)、煮练机(平幅、绳状)、氧漂机、氯漂机、丝光机。

染色设备:热熔染色机、卷染机、红外打底机、显色皂洗机。

印花设备:平网印花、圆网印花、滚筒印花、转移印花、数码印花。

整装设备:定型机、拉幅机、磨毛机、压光机、预缩机、码剪机。

二、工艺流程:

1、棉织物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烘干)。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

煮练: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

染色: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整理:棉织物整理包括机械和化学两个方面。前者有拉幅、轧光、电光、轧纹以及机械预缩整理等。后者有柔软整理,硬挺整理、增白整理以主防缩防缩整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