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咨询;知识传承
近年来,国资委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及对集团企业的控制力,将信息化列为央企的重要考评指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成为摆在企业决策层面前的重要问题。在这个思路上,众多企业通过编制信息化规划来指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规划的有效编制又成为众多企业的难点,因此信息化咨询市场随之诞生。信息化的专业咨询人员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宽的思路、更广的视野。信息化咨询也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必经的阶段。
一、咨询的必要性
编制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参与是必要的。但仅仅是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来制定信息化规划,是不能满足信息化规划的编制要求的。企业自身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人员,他们对于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是非常熟悉的,但这熟悉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已有的业务模式、管理方法、流程过程等是适应并置身其中的,基本上很难摆脱固有思维的局限。另外一方面是现有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于倚重年轻人,尤其是没有信息化实施与维护经验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需要具备丰富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因此信息化规划的制定,需要借助外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职业化的专业人才。
二、咨询转变企业的信息化观念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高层对于信息化的理解是有限的,虽然偶有认识先进的企业高层,也限于对信息化观念的系统认识不全面,而对信息化的建设显得信心不足。很多的企业高层基于信息化思路也就是“项目可以上、资金可以给、支持可以做、权力可以放”,这种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对基于企业战略的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无法深度的管控,扮演的角色始终是信息化的一个局外人。现今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但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组成结构以及如何支撑企业战略,大部分的企业高层则没有完整的思路。这种情况下,掌握企业战略下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核心要素。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认同上,不管是信息系统厂商、专家学者还是企业自身信息化人员,均是以面向利益的方式来宣传信息化的成效。这种方式在经过多少次、多少年的反复宣传后,带给企业高层的则是固化的思维。这种思维一旦树立,就会导致企业高层忽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更重要的业务流程的梳理、管理方式的改变,及其面临的难点。而这些东西正是信息化建设当中对企业冲击最大的。企业高层的精力此时也会被束缚于实施中产生问题的调整与解决,而不能完全面向企业的战略、企业的长远,况且企业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基本都是难以短时间内很好解决的。
总之在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中,企业的高层、中层和普通的员工,都会在信息化的观念上产生很多的盲点。它们始终萦绕在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当中,随之导致了众多企业的信息化的失败或不成功。观念转变的最好方式就是邀请专业的咨询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信息化知识的传承和知识转移。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可以将更完整的、准确的观念传递给企业人员,让企业高层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破除信息化观念的盲点。而信息化知识的传承和知识转移,则是在专业咨询人员的咨询过程中,通过企业自身与咨询人员的互动,实现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方法论的传递,让企业人员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专业咨询的存在,才使得企业人员转变信息化观念,有效破除信息化观念的盲点。
三、咨询中企业自身的作用
咨询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帮助,便是调研与分析已有信息化资源,串联与梳理分散、孤立于企业不同环节的信息化资源,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编制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或发展战略。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的相关人员也必须参与其中,包括企业高层、核心部门中层、信息技术人员等。咨询人员在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的编制过程中,会通过自身的经验,将信息化团队的建队思想、组织配置,传递给企业人员,让企业人员首先清晰自身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通过编制过程中的言传身教,让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懂得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编制的整套方法论和知识体系,懂得如何调研与分析企业现有业务、现有流程、现有管理思想与方法,懂得信息化如何支撑企业的战略。
但在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编制过程中,咨询人员只是辅助者的身份出现,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企业自身的人员。在信息化规划及战略的实施中,是企业自身人员在付诸实施、在具体推进,只有参与整个咨询过程的企业人员才能更清晰信息化的战略,懂得其内涵,知道如何去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尤其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只有他们参与咨询过程后,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才不会演变为纯技术方案,也只有这些高层的参与,才会在后续的实施与推动中,使得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虽然咨询人员起的是辅助作用,但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优秀咨询人员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咨询人员作为企业外部人员,不会陷身于企业现有的各种具体问题,而是以高宽的思路、更广的视野来分析企业,能够直接以企业的战略及未来发展为目标,编制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这些是企业自身人员无法做到的。
四、咨询人员的专业性
优秀的咨询人员,必定具有丰富的信息化实施与建设经验,也同时具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具备非常强的分析企业现状的能力,具备非常强的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这种人才是企业自身无法造就的。他们透过现象看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本质问题,编制基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或发展战略,同时需要承担这种研究结果所涵盖的相应责任。
五、咨询的知识传承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编制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对于企业来讲,面对这种情况不可能每次到邀请咨询人员进行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自身信息化技术人员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这种修正与完善。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和企业自身都必须意识到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整套知识体系,需要传承给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但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灌输,应是通过咨询人员的工作过程,对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方式、良好习惯、信息化知识的潜移默化,实现知识的平滑传授。企业信息化咨询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技术人员知识培训与能力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帮助企业信息化技术人员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现有管理方式的再认识与再分析的过程。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次组织机构的调整、管理方式的提升、发展战略的调整,都会产生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修正与完善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真正起作用的便成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他们接受了咨询人员的知识传承。他们通过接受的知识,担负起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的修正与完善工作。他们接受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在修正与完善工作中,更好的形成团队,更好的协同工作,更好的与业务人员沟通与协调。
六、结束语
对于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提升发展的企业来讲,信息化咨询是非常必要的。它仿佛是一面镜子,让企业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转变信息化的旧有观念,破除信息化建设的盲点,了解到企业自身的优势与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它能够帮助企业梳理现有业务和流程,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的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可能造成的损失,使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目标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武玲玲,刘晓松.浅谈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 2006(11).20~21
[2]周聃. 咨询公司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3.5~13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企业;企业管理;MI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137-03
1 企业信息化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等各个领域中使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提升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效率,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在企业信息化之中应用了大量信息技术,强化并改进了企业的资金、人员、物资和信息流的集成化管理,对企业原有的固定管理模式及经营思想形成了强烈冲击。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并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战略不断的创新,促进企业提升了整体的管理水平。
2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2.1 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我国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建设得是较早的,20世纪60年代时,我国就开始了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50多年的建设,在2009年底,全国的电力企业各类规模的局域网就已经超过了2500个,在电力企业的关键岗位上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人员也已经是100%覆盖,各省供电公司在本部局域网所覆盖的机关业务工作也已经达到了95%以上,建立起了全方位的由供电管理到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的服务体系。
2.2 电力生产和调度自动化的水平在逐渐提升
厂站自动化许久以来都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全国大部分的水电厂和火力发电机组以及变电站在其生产过程中,都配备了具有先进功能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很多系统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电力企业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或是少人值守的自动化安全运行。目前,各省市电力调度的各种自动化系统,也都已经建成,为了对这些系统配合实施,各省的电力调度机构建立了SCADA系统,以确保电网三级调度自动化可以100%实现。
2.3 建立比较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为了能够适应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早在2002年,国家电力总公司提出了对传统的供电营销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具备现代化计算机的网络化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为了对这种要求响应,各省供电分局使用计算机客户管理技术建成了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地(市)级供电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业务受理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2.4 MIS建设逐渐得到完善
为了适应管理信息化要求,各个供电企业都积极地开展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应用工作。将MIS作为实现管理信息化重点环节来抓,现已形成规模。各个发电集团公司也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且制定了详细信息化发展的计划,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蓝图,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3 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3.1 提高业务的运作效率
应用信息系统带动了企业优化业务流程。研究表明,电力企业实施信息系统,尤其是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企业业务流程需要进行梳理和优化,在优化业务流程基础上,借助于信息系统的处理,业务运作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使其业务功能变得具有流程化,计算机流程化管理,业务和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另外,通过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借助于网络和信息化系统,大大地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电力企业的行政办公中,电力企业普遍实用的办公系统可以有效缩短工作时间,以前一份公文经过多重审核,时间需要几天,效率非常的低,但在这个系统实施以后,可以在自动化办公系统上进行所有审核,随时随地可以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及生产成本
通过信息系统应用,极大地优化了人力资源和设备配置,使管理成本得到降低。在生产管理当中,无人值班的分层分控系统以及变电运行的管理系统,两者的使用运行可以让值班人员从繁重值班当中解脱出来,在实施之后,最新定员标准直接减少了51.99%,工作人员数量的减少,相应的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使生产成本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效益。办公应用系统实现了从纸质办公到网络办公的转变,办公系统内公文和信息流转都在网上进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传统办公中支出的笔墨纸张和打印复印、分发反馈等项目开支也会随之减少,办公资源也节约了,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管理的应用系统,使电力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能力得到加强,设备运行提高了可靠性;MIS的使用让设备的消缺率和及时性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而且进行检修管理全面规范,设备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直接或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使用复合式的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检修系统的手段,可以实现即时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减少了维修人工成本支出,检修效益得到提高。很多电力企业应用信息化系统也有效延长了设备维修周期,经过测算,一台机组在六年时间节约了半个大修所需要的费用,六年检修天数节约12天,按照负荷率70%计算,多发电60480000kwh,加上机组的
启动和试验等各种费用,收入与支出双向计算之后,有非常明显的效益。
3.3 增强电力企业管控能力
客户服务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电力企业在客户服务方面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客户服务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很多业务因为人为因素出现的问题得到了避免,能够有效地避免部门之间由于业务的不统一造成管理信息不通畅的现象,使电力企业客户管理增加了严密性,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工作程序简化,业务流程更加合理。真正实现电力企业服务和客户之间的和谐发展。客户服务中心的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还可以使电力企业的自身运作各方面有更全面、及时和准确的掌握,电力企业可通过门户系统更直接、实时地进行各种企业运动数据的收集,收集数据更加的真实客观,能够实现对生产数据和生产状况的实时传递及监控,进行实时管理,实现数据能够准确及时的共享,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上下信息问题的不对称性,更加强了各种企业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使电力企业能够逐渐加强自我掌控能力。
3.4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客户服务中心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改善了客户服务的方式、手段,节约车辆的使用费用、节约人力资源、使供电收入增加;缩短故障抢修时间,缩短电费回收时间。通过强化这种服务管理,信息化作用逐渐凸显,有效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5 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工作能力和素质
电力企业的计算机水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实施的过程中,信息化培训也可以让电力公司的各个领导和员工能够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办公水平,增加其信息化办公的意识,提高其计算机使用水平,员工通过应用信息化系统可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工作中的各种便利,提高了电力企业员工业务操作能力。
3.6 统筹全局,多元化筹资
对于很多的县级电力企业来说,资金投入的保障是实现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供电企业除了要保证生产和营销等主要建设资金之外,还要从用电和生产等产业中挪出一些资金,进一步使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资金充实,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和主业的协调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使其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
3.7 引入和培养信息化高端人才
在电力企业中,既能懂得电力生产,又能懂得信息化技术的高端人才并不多,在县级电力企业中更是缺乏。但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这种高端人才发挥作用。所以,通过待遇吸引和深造培训等方式引入并培养一些高端人才,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也应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抓,才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佳.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0):23.
关键词:管理 信息化 企业销售
信息化建设给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管理也正在逐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所转变。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并与其他企业建立了信息交流的通道。通过网络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结合国内甚至国外的先进资源,对企业的管理及投资做出正确的决定,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投资效益。管理信息化普及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企业销售也受其指导,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对销售的战略方式做出正确的指导,对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整个销售的效率。信息化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企业加大销售推广的一种新思想,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销售现状,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的、不断更新的内容。本文对管理信息化在企业销售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企业销售的未来发展方向。
1.企业销售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信息化影响着世界的每个角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顺应社会发展形势,重视信息化的建设。销售是整个企业的基础业务,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销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销售额度的多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情况,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因此,在销售环节中实施信息化的管理,可以进行销售预算、确定好生产的规模、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减少库存数量、杜绝浪费现象的出现,还可以根据销售市场的形势发展,对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科学研制新产品,加快企业销售发展的步伐。
2.管理信息化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2.1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知名度
企业通过互联网制作有关企业自身的信息,在网站上销售产品信息,赢得相当数量的网上客户,通过网络进行业务来往,随时与客户保持联系,维护良好的业务关系,通过企业正面口碑的传播,可以提高企业在业内的知名度,发展更多的潜在客户,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2.2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销售量
企业在EPR技术基础上进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销售业绩。EPR指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以让决策者对企业的整体状况一目了然,系统的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之一。EPR的功能是把企业资源集成管理,也就是综合了企业资金情况、物流状况以及信息状况等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都可以进行系统管理。根据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方案,所以说EPR系统对企业的销售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EPR系统拓宽了企业管理的范围,提供了新的构架,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把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商的所有资源整合。在制造生产方面既能以客户的要求为标准,又能结合企业成本控制要求,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收益。EPR还专门有针对销售管理的模块,价格表的制定、订单汇款等销售的整个过程的细节,都会有系统的管理模式。而且通过电脑可以随时对销售的新订单、客户信息以及退换产品等情况进行查询,管理者对这些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掌握一手的销售资料,评价出销售的实际效果。根据销售市场的形势,抓住每一次机遇,整合企业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制定详细的销售计划,管理好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赢得好的市场回报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管理信息化在销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推动销售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3.企业销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企业用于管理的软件或硬件还非常单一,企业所有的资源还未得到彻底系统化的整合,多数企业的网络建设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没有自己的网站,或是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站上只有企业形象和基本信息查询,真正能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企业非常少,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这些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在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更高层次的发展,先进计算机技术的提高,通信系统的完善与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形势将会多样化、系统化、普及化,同时在销售过程中应用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将会更为先进,对企业销售的帮助将会非常之大。
4.总结
管理信息化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销售的业绩,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值得引起各大企业的高度重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管理方式以信息化的形势来改变,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企业销售管理,创造出更科学的管理模式,发展壮大企业自身的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力,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永雄.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初探[J].开发研究.2003.01
[2]张永敬.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04
[3]袁红萍.初探中小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ASP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3
[4]李勇.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竞争优势[J]. 生产力研究.2004.0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价值增值;评估指标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互联网的应用对如今的社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现代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因素。基础设施本身不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价值增值,企业需要认真审视组织内部资源、信息技术与人员的协调和匹配,更好的获取和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流程、迅速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信息,将企业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机结合并优化配置,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利益。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含义入手,着重分析信息技术为企业价值带来的增值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信息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等活动进行改造。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营销、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改造,充分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逐步优化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水平和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全新的竞争战略,它已经成功的应用与企业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信息技术的良好应用已经成为带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转换经营模式,创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各项业务成本,加快生产技术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价值增值评估指标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也迅速发展,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对其的影响程度也相对不同,因此,信息化的增值作用在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企业的价值具有多元性,按时效不同,企业的价值可分为历史价值、现实价值、潜在价值;按载体不同,企业的价值可分为产品价值、资产价值、科技价值和产权价值。考虑到一般中小型企业产权价值所涉及的因素很少,而企业信息化对大型企业产权价值的增值作用不明显,因此在本文中对产权价值不作研究。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所以,潜在价值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产品价值、资产价值、科技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四项指标作为企业价值增值的评估指标。
1、产品价值。在产品生产环节,企业资源计划(ERP)能根据客户需求制作运作计划,编制主生产计划,进而得出物料需求计划,增强了需求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同时结合应用SCM、B2B、JIT等改造传统生产流程,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因此,本文通过选择产品产量增长率、产品回收率、顾客投诉率、产品功能、性能的改进和售后服务的提升等指标来评估产品价值。
2、资产价值。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最直接表现。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财务模块,企业能合理改造应收应付账款业务流程,最大限度防止应收账款回收,留住企业的重要客户,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在营销方面,采用电子商务,在网站上直接进行宣传和交易,减少中介环节,从而降低企业宣传费用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利润率。所以,通过选择利润率、销售收入、成本、资金周转次数等指标来评估企业资产价值。
3、科技价值。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高科技信息产品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高科技产品自身的价值转到了企业价值中。第一,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企业管理有效性和劳动生产率。第二,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变革,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应变性,提高企业智力资本,并将创新成果转换成经济收入或者其他类型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4、潜在价值。潜在价值是一种隐藏的,在条件成熟时就会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就当前企业形势而言,潜在价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即便是单个企业也很难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因此在本文采用定性的方法将潜在价值与产品价值、资产价值和科技价值结合起来分析评估。
三、企业价值增值调查分析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调研的形式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产品价值方面。根据调查显示,企业在使用信息化后各项指标都有变化。生产型企业在使用后产品产量增长率提高了3.78%,产品回收率降低了8.10%。有以上数据可知,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企业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有极大的提高,顾客投诉率较之前明显降低。
2、资产价值方面。调查显示,信息化投入使用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8.95%,服务型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10.32%,其他类型企业为6.40%,平均销售增长率为8.56%,平均利润增长率为11.42%。企业应用信息化后,平均资金周转次数提高率为20.14%。各类型企业资产价值总体提高幅度都比较大,其中服务型企业资产价值增长幅度最大。
3、科技价值方面。根据调查分析显示,通过使用信息化前后单位产品劳动时间来衡量,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17%。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后,企业的管理费用明显减少。总体比较,企业科技价值增加,生产型企业增加幅度最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的增值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2、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程度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对待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问题,作出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它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的必要因素。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举足轻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优化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使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睦优.企业信息化与其价值增值[J].企业天地,2005(1)
[2]秦性才,蔡厚清,王方捷.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研究[J].现代商业,2009(2)
[3]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
会计电算化核算能完成凭证录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核算工作。它是集核算和管理于一体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作为其信息来源和依据。电算化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准确等特点。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及内部控制制度,注重会计信息分析。所以应强化会计电算化,增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体察性与档案管理工作,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如何将会计电算化融入现今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是现代化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
一、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关系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约占企业全部信息的70%,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把管理信息系统比作大脑,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好比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
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建立起信息管理平台,那么基于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与实时发生业务处理、管理控制相分割的传统会计电算化,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建立在企业信息管理化下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会计化系统”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是一个能与业务协同处理,能实时进行数据处理,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它能随时查看各种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变事后反映为事前分析,事中控制,随时利用账表一体化产生业务执行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现行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一)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二)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
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
(三)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四)对会计数据处理组织的影响
传统会计组织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并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因此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将完全融合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
三、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运用了电算化系统的企业,只是解决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尚未进一步提出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案,因此无法实施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共享。许多企业既上会计电算化,也搞信息网络平台,但从一开始两者就是分离的,不相干的,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2、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对相应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又懂管理,不仅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能适应这种发展的要求,因此人才问题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