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早期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洋理论水土不服?
■培训效果如何衡量?
■谁有资格教孩子?
提起早期教育,家长谈起来都“头头是道”,但真正选择早期教育机构时却有许多困惑。近日有家长给本报打电话反映,为了给孩子找到“放心”的早期教育机构,跑了很多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转遍了北京家政公司,换了四五个保姆,也没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给孩子挑选早期教育机构怎么比上大学还难?对此,记者采访了从事早期教育的培训机构和专家,就家长们遭遇到的诸多困惑进行了探讨。
困惑一:从国外引进的早教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孩子?
赵女士的孩子现在1岁零7个月,她曾经带儿子去过好几个专门给0到3岁的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培训机构。赵女士发现,这些早教机构的培养理念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多元智能”。赵女士困惑的是这些理论在国内没有经过本土化的研究就直接进入市场,适合其他国家孩子的教育模式和考核指标是否对中国的小孩也适用?
对此,早期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吴凤岗教授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共性很多,3周岁前的孩子有很多共同的特征,这一点中西方孩子没有太大区别。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文化背景、民族宗教等的差异越来越大,教育的方式会有很大区别。他赞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方法,但考虑到教育环境也应注意差异,比如国内家庭孩子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较多,而国外讲究小家庭。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和考核目标,都只是适合一定的人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姜勇说,“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大多拷贝国外的教育模式,只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做法。”针对家长的困惑,姜博士指出,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多元智能”,都给中国早期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以模仿的范本,“可以肯定地说,适合国外儿童的教育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同样适合中国儿童,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ABLE教育机构教学总监郑天杨表示,无论是什么教育理念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教育学是年轻的科学,有很多新兴的理论。早期教育理论也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体系,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有可取之处,但不能照单全收,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早期教育机构都会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之前应该清楚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
困惑二:各机构推出的亲子课程为何大同小异?
郑女士的孩子现在有两岁半了,她告诉记者:“现在早教市场上最流行的课程是亲子班,一般都是母亲和小孩一起上课,一周上一到两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常规,诸如:听音乐、蹦蹦跳跳、走直线、卷地毯、辨认颜色与大小等小游戏。”郑女士说,各种亲子班课程内容多有重复,并且各堂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后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是否有学习成效、到底有没有副作用都还不能肯定。
吴凤岗教授介绍,亲子教育最初来源于一些着名的幼儿园,后来慢慢的有了亲子园、亲子门诊咨询。因为来源于较小的范围,各家的教材大同小异,使得这些亲子教材和课程存在很多共性,但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孩子,亲子教育不要硬搬教材,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但是,“亲子课程也不能特别个性化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姜勇指出,0到3岁的孩子,兴趣爱好等都没有定型,孩子的学习只是在完成家长的心理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亲子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只是家长的需求,对实施早期教育的机构来说,这样完成孩子的教育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郑天杨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能看出来的。技能训练是以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短暂地掌握一些技能,给家长一种满足感。亲子课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低龄儿童的教育目标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产生压力,强迫训练和无兴趣的教学对孩子有害无益。
对于早期教育的效果如何评价,吴教授表示,目前的评价系统确实存在问题,对于早期教育的评价应该是综合评价而不是单一评价。例如,在单项比较上,认字少的孩子可能在另一方面发展得好。应该是发展的评价,接受亲子课程一个月的时间,短时的效应和进步都不能说成是阶段的变化。对于过度看重效果的家长,吴教授建议对于早期教育的结果不要太重视,放轻松一点,顺其自然。即使老师对孩子强化了某方面的训练可以产生短期效应,但也可能会顾此失彼。
专家们坚决反对目前在家长中刮起的“超前教育风”。他们认为,儿童在0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果人为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不仅没有必要,可能还会给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困惑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资格从事早期教育?
现在能够意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并不多,即使是有精力实行这种早期教育的家长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这种教育,只有寻找合适的早教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
徐女士家里的小孩快3岁了,她打算给孩子请个育婴师。考察了多家家政公司后,徐女士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她告诉记者,如今北京家政市场上大多数的保姆来自外地下岗女工,她们大多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已经很少。而所谓的育婴师大多是因为给家政公司交了一定的培训费当上的,在所谓的培训中并没有例如儿童心理学等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亲子班教师的资质家长们也提出了质疑。赵女士说:“一般亲子班的教师都是一些刚从幼师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她们能带着孩子蹦蹦跳跳做游戏,但是不是真正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胜任早期教育的工作呢?”
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的制约,目前市场上的育婴师或早期教育教师很难让家长满意。吴凤岗教授认为,好的育婴师首先要有爱心,愿意和孩子沟通相处,具备儿童保健、营养、心理和教育的知识,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他透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着手开展育婴师的培训,但还没有足够的师资满足市场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指出,一定要澄清家长对早期教育在开发孩子智力上的认识误区。“不要一提开发智力,就必须是教孩子认字学知识,其实教孩子玩耍也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赵教授说,“0到3岁孩子智力的开发,就应该是蹦蹦跳跳、听音乐、走直线、卷地毯等。”赵教授认为,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还是应该充满活力点好,“如果再经过专业的幼儿心理、生理等培训,这样的老师是最好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养体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006-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个体一生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和学前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师资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已成为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前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美国政府及教育部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是分不开的,所以,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对于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中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分析
美国学前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现分别从学历层次、培养体制、课程体系、教师资格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学历层次。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层次以大专以上为主,并且学前教育中本专科层次区别不清晰。而美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都在本科以上,还有相当多的研究生、博士生从事学前教育职业。美国高学历的师资队伍为学前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很多身心全面发展的优秀儿童。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仅学历偏低,而且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缺口比较大,还不能满足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也就进一步造成了我国学前教育师资良莠不齐,队伍极其不稳定的状况。
2.培养体制。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由师范类院校承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采取封闭式的培养体制。而美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由综合大学、社区学院、社会上的专业化机构等承担,其培养体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美国采用非师范型的培养方式,学前教育师资并非在专门的师范院校中培养,一些综合性大学也设有早期教育系。综合性大学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介入,使独立、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走向开放,增添了勃勃生机。
3.课程体系。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课程主要是依靠书本知识,重视理论知识,忽视教学实践。在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往往不能很好地施行,仅仅当作一个形式而已。而美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最为值得借鉴的就是实践课程,美国师资培养制度中相当重视教学实习和实地经验,其中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达到30%[1],这对于新教师加入学前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识教育在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也受到了重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对教师素质和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教师资格的准入制度。学前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对学前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世界上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最早源于1782年美国的佛蒙特州,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与美国相比存在以下问题:入职门槛偏低、教师资格准入认定内容缺失、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不规范。我国只要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就能从事幼儿教学工作,并且获得终身制的教师资格。而美国学前教育教师,只有经过一定的入职培训后,在幼儿园工作2~3年,才能拿到教师职格证书。美国专业权威团体全儿教育协会(NAEYC)对0~8岁儿童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作了详尽的规定。并对幼儿教育专业人员分为6个等级和提出了具体的学历要求[2]。美国对教师资格采取进阶式的制度,并取消了教师资格终身制。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已取消了永久性教师资格证书,规定每年重新接受教师能力测试,以突显教师资格证书时效性的优势,由此可见,美国的学前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还有很多我国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中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1.提升培养层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的提升,是21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前教师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奠定坚实的基础。过去人们认为教育者的水平是和教育对象的年龄相关的,教育对象的年龄越低,教师学历的要求也就相应地降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发展,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高学历的观念将被摈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事实告诉我们,儿童越小,对他们进行教学就越难,而对于幼儿的教学未来的后果就越有影响”。[3]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教师也是专业人员,同样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言行举止将会对0~6岁的儿童产生终身影响,所以,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应该提高到本科及以上。
2.严格规定学前教师资格的相关制度。学前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会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提高学前教师资格认定的学历要求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美国对于非师范类的其他社会人员提出的规定:这部分人员应该已经有其他学科的学士学位,根据NAEYC的要求再修30个学分的教育理论和基础课,然后参加教学实习,审核合格才可获得教学证书[4]。并且,对每一阶段的幼儿教师,规定了不同的认证标准。美国要求教师资格证每隔一定的年限进行更新,级别逐渐递升。刚入职的学前教师获得初级教师资格证,有效期2~3年,在证书到期之前,教师要参加培训,进而获得二级教师资格证,最后达到国家高级资格证书。我国也应该尽快取消终身制教师资格制度,通过分层次制定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来激励学前教师提高能力,朝向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3.加强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训主要是在学校中上课、学习。等修满学分,获得学历,取得教师资格证后,不经过入职培训就成为幼儿教师。新老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幼儿园里出现的各种难题,例如,幼儿的吵闹和冲突等。我国实行的学前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以学院为基地,这种在职培训模式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举办,一般在大学、师范院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机构进行,由行政领导、专家等按照已经规定好的课程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形式还是班级授课,学习理论知识。由于忽视教育实践与实习的培训,这种在职培训的形式还有待改进和加强。美国幼儿教师接受的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有:学区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立不同的小组开展培训,教育资源与咨询部门设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小组提供的培训,观察与评价模式,探究培训模式。美国幼儿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也需要改革,本科与大专层次培养机制分工不明确。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课程,更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来满足幼教机构的要求。美国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0%,而我国大专层次的实践课程还有待提高。其次是通识课程的加强。美国四年制大学早期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包括人文、历史、科学、自然等)占整个课程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强调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大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艺术技能课程占三分之一[5],忽视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和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所以,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有待改革,增加实践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比例。
参考文献:
[1]施煜文.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及其对制定上海市师资培养方案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2,(5):16.
[2]成丽媛,李佳,李海霞,冯晓霞.美国幼儿教师资格及其认证方式简介[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48.
[3]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30.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校园文化活动 活动课程
引言
大学阶段的教育完全有别于中学教育,中学教育走的是一条以“课本”为中心,以“考大学”为目的,以“应试”为主要途径,采取的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大学生则应该以“活动”为中心,以未来“就业”为目的,以“锻炼技能”为主要途径,应该说是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化和迈进阶段。
一、教育理念――“活动”课程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应以受教育者实际经验为起点,从“做”中学的理论。一切学习都要通过“做”,由“做”而得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而不是死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前身,如何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仅有课本上理论还不足以达到培养的目的与规格。福禄贝尔指出:幼儿游戏活动等充分发挥教育儿童的作用,幼儿教师必须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蒙台梭利也指出: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活动,使儿童、环境和活动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为此,本专业大学生更是要以“活动学习”为主要内容,融活动开发、活动组织、活动管理为专业学习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各方面技能。不仅使他们要有学校实训室里的动手操作专业技能,更要有步入社会中的一般通用技能。
二、教育模式――“活动”板块
无论是学校还是系部以及班级还有社团等,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文化活动。对于这些众多的常规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提炼和升华,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参与获得体验而已。为此,针对这些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分解与总结指导,通过这些活动把“授渔”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输入学生头脑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一个有血有肉有内容有思想的人。学校开展的所有活动主要凝练为如下五项板块:
1. 人文思想教育板块
大学是其个人人生观及价值观进一步形成与塑造时期,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理念,作为教育者,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只有一个人的政治方向感明确,其后面的各方面发展才有其社会意义。因此,适时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其正确的国家政治态度及发展方向,为多年后成就合格的社会人才不断努力。
每年新学期开学,都要进行新生军训活动,今年的新生军训期间,出现了众所周知的事件,如何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正确对待这一事件,而不是以青年学子的冲动来解决看似简单的问题。为此,在网上搜索图片、新闻、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归属的来龙去脉,使学前学生学会在和平年代如何做到爱国,爱家,而不是做冲动的文化蛮夫。因此在事件来袭,开展“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比较研究”探讨会,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区别。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事件的演讲视频,让学生明白的事件的历史渊源,要理性分析此事件将会带来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放远眼光,从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为中华民族读书,为发展中国高科技而努力学习,而不是一味的感性的被他人势力所利用,成为无价值的牺牲品。
2. 班级管理建设板块
班级的完善不仅需要稳定的思想,优良的学风,更需要建设一个管理机制完善的集体,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精神,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积极心态参与班级管理,提升生命质量的层次。
由于学前教育大学新生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现场公众表达、自我展示、能力、反应能力都很弱。为此,要求同学们要抓住学校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参与各类比赛,学会给自己创造参加及参与的机会,主动突破自我和挑战自我,使得自己在各方面获得发展与提高。积极鼓励大家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去寻求和参与学校及系部举办的各类招新面试。学校的各项文化活动根据其部门的举办,顺序依次为:校级、系部、社团、公益、兼职、班级、寝室等,学生可在轮番准备和面试活动中体验着成功和失败,获取心得和感悟,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自己的勇敢心,提升自己的公众表达力。经过尝试,多数同学做到了第一次主动出击挑战自己,感受前所未有的胜利喜悦。
3. 专业认同构建板块
作为学前班主任,学前教研室主任,以及主修专业课任课教师,三角色齐聚一身,使得自己在教育学生方面,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之外,采取课内教学课外活动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随时对学生进行学前专业学科知识疏导、感受幼儿教师在个体早期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学生明白目前社会多么急切需要本学科人才。
由于今年学前专业学生是本校的第一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对专业的认识上,有许多误区,如幼教是否地位不高、是否不好就业、幼教是否就是哄哄孩子等错误理念。针对此情况,利用学校招聘会活动机会,带领同学们去搜索幼教招聘信息,观察用人单位的规模大小、感受用人单位给予的薪资水平等,使学生们对学前就业有个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强化他们对本专业认同度,同时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除此之外,还不断关注有关学前教育新闻及方针,截取有关于学前的一切有用信息,疏导给学生,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几年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认真在校发展和全副武装自己。例如在浙江温岭“虐童事件”中的幼儿教师的所作所为,首先启发同学们先从宏观方面,如时代角度、社会发展角度、家庭模式角度以及教育文化角度,深刻剖析产生此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后果;其次再从微观方面探析个体的性格、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和早期教育等,进行讨论汇总不同的观点及看法。通过如此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到幼儿教师在国家和个体教育中的重要性。
4. 校园文化参与板块
学校是一个每月都有很多各类活动的举办,发现此规律后,自己亲力亲为的也主动报名参加与参与,如卡拉ok大赛、运动会、教师技能比赛等,其目的也是为了给学生们做一个示范作用。当然,仅仅让学生参加或参与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时刻告诫学生要以参加各类活动为契机,锻炼观察力和勇敢心、提高思维力和表达力、掌握沟通交际技巧、广交不同专业校友,提取他人身上有用之点,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完全杜绝在活动中充当打酱油的角色。例如在学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大赛和学校“好声音”以及舞蹈大赛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获得了优异名次,不仅提高了他们在赛事上的随机应变等通用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专业技能。
5. 学期总结调研板块
“活动”课程理念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活动而已,其更关键之点在于如何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活动体验、观察活动进程、策划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过程,进而达到由活动的实操能力上升到活动的技能内化及活动文化再生产。技能内化包括一般技能(如观察力、表达力、发散思维力、创新力等)和专业特殊技能的内化吸收;活动文化再生产体现在对活动的总价经验基础上的再创造及创新。为此,要求各班同学积极投身于各项创新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在“活动”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学期终了之时,指导学生做“总结”和两项作业:“总结”主要是对本学期自己所参与或者参加的各项活动进行总结整理,是各项活动的总结和反省,旨在找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调研”主要是让学生们进行问卷调查活动,作为新开展活动的提纲和内容,主要是围绕其专业角度进行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调查,其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初步基础。
三、结语
作为高校教育者,应将活动课程理念长期熟烂于心,长效地应用于指导学生参与参加校园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将活动课程理念及活动实践结合,达到课程理念深入学生内心,通过学校的各项各类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及时反思自我,内化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如观察力、表达力、发散思维力、创新力等)和专业特殊技能,从而使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教师的鼓励与启发教育与他们自身的努力,获得全面高效地发展和提高,为进入社会就业及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在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已认识到,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需要,又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这也是东西方幼教工作者逐渐趋同的一个倾向。综合主题网络教育活动和生成性教育活动是较好地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的一条途径,其理论成果和运作模式,使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和为人自身充分发展创造条件的功能得以妥善地结合。它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幼儿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综合主题网络教育活动和生成性教育活动体系将对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三个幼儿园中的在职教师和朝阳师专学前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向在职教师发放问卷157份,收回问卷135份,有效问卷128份。调查对象全部是女性,年龄在23~48岁之间,其中23~30岁人数占总人数的43.7%,31~40岁人数占总人数的40.6%,41~48岁人数占总人数的15.6%。原始学历为中专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4.4%,原始学历为大专的人数占总人数12.5%,原始学历为本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1%。当前学历为专科或本科都为在职函授获得。24.0%的幼儿教师参加工作1—5年,其余教师都已参加工作5年以上。向学生发放问卷152份,回收152份,有效问卷152份。本研究自行设计了《幼儿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五部分: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任教年限)、活动设计(理念的科学与创新、知识的广博与多样、内容的系统与整合)、活动组织实施的机智与灵活、活动评价多元与发展。问卷现场发放,不记名,独立完成,现场收卷。这些题目和目前幼儿园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直接相关。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基础知识的广博性与技能的多样性
学前教育需要培养知识广博可用型教师,还是技能特长型教师?不同的高师院校有不同的看法,这也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尤其当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指引着学前专业培养的方向,有些院校顺应市场和幼儿园用人单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礼仪行为,使其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近似艺术生,她们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略知一二,但她们却不了解幼儿,不爱幼儿,把教育的平台变成了展示自己艺术的平台,她们不知道怎样把自己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转化为艺术对孩子的感染力、吸引力,进而转化为孩子对艺术的理解力、表现力,这种短时效应不符合教育的要求,更与教师职业相违背。有些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则强化学生的内在涵养,强调学生对各门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幼儿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等专业素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能与幼儿和谐相处,她们知道自己如何去爱孩子、关心孩子,但往往缺乏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能力,缺乏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具体形象的表现力。对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证明,所有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需要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70.3%的教师认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等重要,它们和活动设计的好坏成正相关。在对学生的问卷中,50%的学生认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同等重要,而36.2%的学生认为技能更重要。因此,单一的技能型教师和单一的知识型教师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才符合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活动内容的整合性与计划的系统性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科学、音乐、美术、语言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主题活动的设计采用“预设主题——搜集素材生成以主题为中心的子题——子题下的不同领域的活动内容”模式,这样就形成了围绕主题的子题套子题的网络结构。如以“服装”为主题,下设“我会穿衣服”“各种各样的服装”“服装哪里来等子题,”“各种各样的服装”下设“不同人的服装”“不同季节的服装”“特殊的服装”“民族服装”“不同人的服装”。我们可以通过参观(服装商场)、语言(童话《灰姑娘》)、艺术(图片)、角色游戏(医生、交警)等不同领域的具体活动,既加强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有利于促进幼儿完整和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上述实例中,教师围绕主题对不同领域的内容选材、设计,使之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这一过程就是对内容的整合。从大的范围来说,我们把围绕主题进行的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叫综合性整合;把子题中一个具体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叫集中性整合。集中性整合,内容选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如“不同人的服装”,我们要选贴近幼儿生活的一些不同职业的服装。整合是一种心智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念应用于实践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活动资源的优化整合,是幼儿教师智慧的体现。整合后的活动内容如何在幼儿园实施,需要全体幼儿教师的潜心专研。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懂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幼儿认识发展规律,由此,幼儿的教育活动设计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起到开发智力、促进发展的作用。如何将整合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实施,教师要有整体的计划性,保证幼儿教育的年龄阶段性、知识整体性、心理发展连续性。因此,幼儿的教育要有系统的计划性,任何盲目的、杂乱无章的教育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凌迟幼儿心灵的教育。问卷中,全体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的活动设计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幼儿教育活动内容进行整合,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对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81.3%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有计划进行,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活动时不能随心而欲,内容的整合与设计要符合幼儿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幼儿阶段的教育体系完整而有计划,其中,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在活动内容的整合和计划的系统性上,要好于工作五年以内的新教师,该结果,与本次的研究结论一致。在对学生的调查中,27.0%的人认为,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可考虑,也可不考虑,这也是在职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差别所在,所以,教学经验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三)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思想与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幼儿的教育活动是开放、丰富、生动的探究、发现、交往、合作的过程,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活动过程和结果的预设,导致幼儿被听、被思考、被服从,天性被扼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幼儿的主体作用无所适从;教师的思想放不开,就问题提问题,幼儿的思维想象打不开,于是幼儿思考回答问题被教师牵着走。调查显示,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在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希望幼儿提出问题或突发奇想,然而,面对幼儿的疑问,56%的教师能在实施活动前进行分析和准备,17%的教师有严整预案,44%的教师不做任何分析准备,1作五年以内的教师更多的时候会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在有准备的教师中,如果幼儿的疑问不在他们准备之列,往往和其他无准备的教师一样会敷衍了事。在校学生由于没有经验,对幼儿的突发疑问更是无所适从。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机智性与灵活性无从实现,幼儿的好奇无法被教师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也就是说教师按着预期的计划和规范进行引导,过程中幼儿被所思所想;幼儿因好奇心引发的探索、发现的欲望被预设、被搁浅,自主性被剥夺,这就是大一统教育对个性的抹杀。如中班早期阅读《农场里的叫声》,教师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把出示图片提问: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怎样叫?改为:农场里都有什么?然后再转到动物身上,这样给予幼儿的想象空间更大。因此,幼儿教师要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在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机智灵活,放得开收得回,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各得其所。
(四)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学前教育一直为各国所重视,它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素养,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我国学前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关于早教的研究理论相继问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被误解,甚至使学前教育近乎走向了非人性化教育的极端。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望女成龙,望子成风”,加之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些人把幼儿看做是“承载物质的机器”,一味地灌输。调查的教师中,有28.1%的教师认为幼儿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学完就该会。这种思想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压抑了儿童的天性,与其冒险对学前儿童期这块如同未开垦的处女地进行过早的发展施肥,不如保持其“自然的肥力”,即生长的潜力。所以,早期教育应立足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需要和兴趣,以尊重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为主旨,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完善其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科学的早期教育要淡化教的痕迹,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发展。通过“图解”的直观形式或“情景化”的活动形式来进行。学习目的并不在于掌握多少具体知识,而在于培养观察、口头表达等感觉经验,积淀幼儿的潜能,最终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调查的教师中有71.9%的教师是认同的。在对学生的调查中,50.7%的学生认为,幼儿阶段积淀潜能和学完就见成效同等重要,这说明学生还不懂得为什么要早教,怎样进行早教。在职教师和在校学生的这一区别,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侧重点,否则,学前教育专业和早期教育永远也不会走人正轨。因此,一方面,教育要适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从大多数儿童的一般发展水平和需要出发,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因为一个民族的科学素质不是取决于少数“英才”,而是取决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教育要面向儿童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在其各方面潜力还未发掘就被抑制,过早地分化培养单一方面发展的儿童,有悖于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现在很多人借早期开发的名义,通过办特色班为孩子过早定向,把孩子纳入一个狭窄的教育领域,这显然是忽略了一个完整儿童的发展。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特色教育,只是强调应该如何看待特色教育的问题,那就是应该在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谈特色,特色项目应渗透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而不应该将单项技能训练的特色看成是全面发展的途径。总之,过早、过多、过偏、过于机械的教育都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幼儿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的教育不良对整个大脑的发展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良的教育环境会在儿童潜意识里留下的思想,增加青少年和成人时期的犯罪率。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可以很好的提高儿童的自我情感调节能力,增进亲近社会的行为,有效的预防犯罪、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教育上的投资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教育投资时间越早,投资越大,越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幼儿教育的投资可以增加就业率,提高收入水平,通过教育的手段改善贫困的生活环境。在公共安全上,早期的教育投资可以减少以后特殊教育的成本和犯罪的司法成本,在以后可以很大的降低救助比例。
我国幼儿教育的公平政策
改善幼儿教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做到公平的原则。要做好教育公平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扩大办学规模
我国的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一直都是一个严重问题,在幼儿教育上,扩大办学规模,使得更多的儿童有接触教育的机会,特别是针对农村、山村等特殊地区加大教育力度,让幼儿教育从城市走向农村,采取各种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方式,例如公办、民办相结合,免除小学教育收费,提高奖学金等制度。
2延长学前教育年限
通常的学前教育为一年,为了使得幼儿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可以将学前教育扩大到两年或者三年,以缩小教育时间上的差距。
3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公平是在较高的教育质量为前提的,低质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没有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注重教育公平时,不仅仅是在教育时间上,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品质上的公平。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要提高办学的监管力度,提供规范的政策,保证教育资源很好的被运用到幼儿教育事业上。另外,针对幼儿的教育公平,政府要成为调控的主体,提高教育的福利性,把握好教育方向,提供公平的竞争政策,在宏观约束下,让教育体制在市场经济下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地域差异
区域上的差别,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地域因素限制的。在东部和西部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差距还在不断的增大,幼儿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公平。
2城乡之间的差距
同一个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越大,教育资源相对就越多,在城市里,基本上幼儿都能得到学前教育,家长关心的是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在农村虽然在东部地区能够达到很高的入学水平,但教育质量较差,幼儿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太少,在教育年限上也有很大的不足,另外农村公办幼儿园相对较少,家长选择性少,这些都是制约幼儿教育的关键因素。
3幼儿教育的代价和机会不同
在同样的居住环境下,因家庭收入的不同,孩子的教育水平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一些好的幼儿园,收费较高,或者特权幼儿园,普通家庭不可能负担的起,享受较好的幼儿教育资源,这也过早的给幼儿留下了社会不公平的阴影。另外,儿童本身的特点对教育公平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与特殊儿童例如聋哑人,提供给他们的早期教育甚至以后的终身教育资源都很有限,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就会受到正常人的歧视,对其内心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幅面作用。
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措施建议
1政府在教育体制中起到主体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投资人和倡导者,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提高教育的福利,不要将学校教育作为盈利性机构对待。
2合理的利用市场经济的体制,鼓励全社会的参与,建立自由平等的竞争机制,我国人口众多,只利用公办的教育资源很难达到全面性,所以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倡企业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并给于特殊的保护鼓励政策,减少税率、提高补助,刺激社会办学的热情,并提供合理竞争机制。
3建立补偿制度,减少教育差距
在保障和救济上对全国的教育差距进行改善,公平并非完全的等价,而是根据地方的发展特点允许合理的差距,政府要合理的做好东西部以及城乡差距等教育条件,制定特殊的补偿制度,分段的阶梯型调节,不断缩短教育之间的差距。
4完善教师的上岗聘用制度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幼儿教育体制内一定要做好教师的上岗培训,培养老师的公平教育心态,不区别的对待在校的学生,并保证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培祥孩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