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宝宝早期教育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父母在早教活动中容易走进的误区

亲子园早期教育是教师、家长、幼儿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使孩子得到良好发展,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父母容易走进三个误区。

误区一:包办代替

活动中有许多环节要求宝宝动手操作,这时,父母就很容易忽视孩子操作过程,不注意观察孩子,而注重孩子操作的结果。因此,常常会急于动手帮助宝宝,甚至比幼儿自己操作得多,看起来,孩子似乎是旁观者、欣赏者。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机会,孩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学习欲望的个体,他们不仅需要看,听,还需要摸,闻,尝和不断的摆弄,重复,模仿,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误区二:强迫练习

有的孩子常常表现为对操作活动持续不久,注意力转移比较快,这时父母为了让孩子完成,就千方百计强迫幼儿操作,不管幼儿是否愿意,忽视幼儿当时的情况、状态,常常引起幼儿哭闹,父母和幼儿情绪都受到影响。

误区三:放任自流

父母带孩子来到活动室后,任由孩子自由活动,不加引导,只是等到孩子的行为妨碍别人的活动或是不安全了才干涉、阻止孩子的行动。这样的家长缺乏引导孩子的方法,也无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帮助。

亲子园是提高父母早期教育水平的途径

途径一:家教沙龙

定期开办沙龙,约请专家向父母介绍0~3岁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亲子教师的经验讲述;父母之间交流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适宜的教育策略;针对某一专题开展探讨活动例如“怎样与宝宝交谈”、“怎样引导宝宝的交往技能”“怎样防止以外伤害”、“小饮食,大学问”。

目的是要树立父母学做父母的意识,考虑自己是否具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自觉地发挥模范作用,学做称职的父母。

途径二:有目的地系统地开展亲子活动

精心地设计亲子教育活动、互动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给父母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践科学早教理念。在每次游戏活动前向家长详细介绍此项活动的目标、意义及指导要点: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个别问题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尝试多种引导方法在活动结束后,选择有共性的教育不适宜行为的录象片段,组织家长观看,交流教育观点、解决策略,达成良好教育行为的共识。

途径三:发挥环境的作用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一、构建社区早期教育管理网络,提供保障

以幼儿园为基地,以社区、家庭为依托,以建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和完善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点面结合”的社区学前教育网络和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即:社区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早教专家指导小组等等;实行“早期教育四纳入” 即把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各镇学前教育十五规划和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纳入园长年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园所等级评估和学前教育规范乡镇建设标准,纳入幼儿教师聘用和奖惩范畴。同时下发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活动的相关规定,对早期教育的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来源、活动频率、玩具设备和档案资料等提出明确要求,为开展社区居民的孕期保健、优生优育、婴幼儿养育创造了条件,为社区婴幼儿潜能开发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另外,社区早教中心等机构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包括许多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玩具的添置、教师待遇等等,都必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到位。

二、开发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家长主动参与

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对村落分布比较集中、居住地距离幼儿园(班)较近的地区,采用这一形式。幼儿园教师利用周六、日时间,每两周组织儿童及家长来园活动一次。其次,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中心。对居住地距离幼儿园较远,村里人口较多的地区,争取各村委会的支持,利用村支部、学校及家庭闲置房舍,建立社区早期教育中心和亲子活动站。另外,以邻里为背景的家庭联合活动站。对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村落,利用邻近居住的3~5户家庭建立活动站。活动周期一般是1~2周。教师多数由幼儿园教师兼任。

(一)开设了全日制的托班,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社区内中心幼儿园应该面向社会招收2~3岁的托班,以集体、小组教育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家园合力开展早期教育。并专门派教师参加由杭州市组织的托班教师上岗培训,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习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探索、研究针对该年龄段的婴幼儿的教育策略,初步形成了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该年龄段婴幼儿发展与家庭的关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来提高该年龄段婴幼儿家庭的教养水平。

(二)系统开设双休日的“宝宝亲子园”

每年举办两期双休日的亲子园,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按照不同月龄编班,每班不超出10户家庭,以便于个别指导。招收对象是0~3周岁的社区散居婴幼儿及其家长,通过每周六的亲子活动,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的同时,帮助年轻父母们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教养能力,通过良好的亲子互动,润泽家庭关系。提供一个适合0~3岁幼儿学习、探索、一起游戏的机会和环境,开发婴幼儿的潜能。

(三)举办“0~3岁家教指导专题讲座、咨询会”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面向社区以专家讲座、咨询等方式,向社区家庭宣传早期教养的理念。

我们由社区早教指导站联络,向社区发放0~3岁家长发放邀请函,在社区早教中心内,开展早教讲座和咨询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和教授做家庭教养观念的指导讲座并为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大家一起游戏,亲自动手操作,学会了许多材料简单、玩法多样的亲子游戏,还分享了许多通俗易懂的科学教育方法。

(四)开设“准妈妈准爸爸早教指导班”

招收对象是孕期准妈妈的“准妈妈早教指导班”,以互动、多样的方式,让准妈妈们树立正确的生育教育观、了解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提高我区人口的整体素质。延伸到0岁教育的“准爸爸准妈妈班”活动,以互动的形式进行了早期的胎教培训。准爸爸妈妈们先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通过图像看到了自己肚子里的宝宝现在是什么样子,了解了这个阶段的胎教应该如何开展,了解了情绪胎教、音乐胎教、触觉胎教、感光胎教等方法,而后在优美舒缓的胎教音乐配合下,准爸爸妈妈们还可亲身体验如何胎教,共同练习胎儿操、孕妇健身操。

(五)建立“社区早教指导站”

为了能融合社会各方面教育、保健资源,为社区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提供环境氛围;让家长和看护人得到科学的智慧训练、得到科学早教的方法启迪;让家长和家长交流分享教育经验;让家长和专家交流以解决育儿难题;让孩子和家长交流以增进亲子感情。辖区幼儿园必须与社区联系,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推动社区早教工作的展开,宣传普及科学育婴知识,提高广大婴幼儿家长育儿水平、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早教指导站还应成为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联络口,不定期地为居住在社区的0~3岁的婴幼儿父母和看护人员、准备怀孕和已经怀孕以及孕产期家庭提供便捷有效的咨询与培训等服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组织开展亲子活动,逐步建立健全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网络。

(六)入户指导

启动了“入户指导”工作,从亲子园中宝宝家庭和早教指导站的家庭入手,尝试开展了入户指导工作,从小处着手:比如指导家长利用家庭里现有的材料开展亲子游戏、如何促进宝宝动作发展、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让早期教育变得轻松实在。通过示范性活动引导家长掌握教养方法和技能;发动家长利用自然资源,制作、充实玩具材料等。着眼家长困惑和问题,挖掘拓展活动内容。可以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座谈,关注家长的困惑和问题,了解近期孩子发展情况和家长教育子女遇到的困难,及时纳入和挖掘活动内容。如针对围绕家长共同关注的“怎样让孩子大胆讲话”“孩子应该学什么”“孩子喜欢玩什么”“哪些食品有营养”“为什么孩子喜欢吃手指”等问题,组织研讨会、交流会,并在家教专栏上选登有价值的家长经验和做法。

三、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早期教育指导策略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进一步明确妇联、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和乡镇、村基层政府职能,协调各部门,使早期教育走进社区、家喻户晓。以促进家长“转变观念、明确责任、掌握方法”为目的,以“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生活中的早期教育、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婴幼儿营养保健、卫生防病、科学喂养、优生优育”等为重点内容,通过媒体宣传、印发资料、开动员会、发调查问卷、家长讨论交流、专家培训讲座、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并在路边、村口、街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告示牌,营造全社会重视早期教育的氛围。

(二)着眼需求,设计活动

依据婴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重点从培养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生活卫生习惯、初步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几方面选择活动内容。在设计早期教育活动时力求做到“四化”,即兴趣化、游戏化、生活化和系列化。

(三)完善档案资料,积累经验成果

早教中心、活动站和入户指导都应建立不同年龄段的花名册、出勤记录和指导记录,还为每个婴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更便于家长和指导教师及时准确地进行交流。同时采取图文并茂法记录案例,并分别按不同内容和年龄阶段归纳整理,用文字注明活动名称、目标、玩具材料、玩法规则、指导重点、效果分析和家长指导建议等内容,再按年龄阶段分别归档,以便其他教师参考查阅。此外,还分别汇集整理适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婴幼儿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治等相关内容,正逐步开发适合我县实际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乡土教材。

(四)挖潜力、整资源,共享双赢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感知语言:多于婴儿说话,给婴儿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婴儿语言的发育。

发音:可重复啊、噢、呜等单音教婴儿发音。

认知

视觉刺激:距离小儿眼睛20~30厘米处,用颜色鲜艳或伴有响声的玩具吸引宝宝集中注视后,再向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训练婴儿追踪。

转头找声音:再婴儿的不同方向用说话声、玩具响声或者音乐声等,训练婴儿转头寻找。

触觉刺激:给宝宝容易抓握的玩具玩,促使手的张开和进行触摸刺激。

运动

头竖直:每天适当竖起抱婴儿数次,练习头竖立,也可将婴儿背部贴住母亲胸部抱,使得他(她)更主动的练习抬头。

俯卧抬头:在奶前1小时,觉醒状态下练习俯卧抬头,用玩具在前逗引,每天数次,每次30秒,逐渐延长时间。

抚触及婴儿操:每天做婴儿抚触1~2次或做婴儿操,练习上肢,下肢,抬头的动作。

生活与交往

生活规律:逐渐养成按时吃,喝,按时睡眠的习惯,训练醒来把尿。

交往:多用亲切的声调与婴儿说话,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她),多给婴儿关怀与鼓励。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目前,中原区常住人口58万人,其中0~3岁婴幼儿1 18万人。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他们认识到,重视和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于是,从地处城市社区的实际和育龄群众的需求出发,制定人口早教实施方案,加强早教组织建设,成立早教队伍领导小组,注重早教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群众需求,又能与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早教思路接轨,具有中原区特色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人口早期教育运作模式,并按照“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多种模式运行、满足群众需求”的原则,成立了中原区“胎教早教宏志班”,为推进人口早期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创新四种模式

(一)以人口学校为依托的运作模式。人口早期教育的主体是婴幼儿家长、看护人和准妈妈。因此,提高此类人群对早教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尤为重要。中原区依托人口学校,开展早教工作,体现出诸多优势:一是阵地优势。人口学校是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宣传的教育场所,教室宽敞,设施完善,资料齐全,群众熟悉。二是网络优势。能够直接培训和指导基层人口学校教师,便于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便于将早期教育理念深入到社区,农村、家庭等。三是师资优势。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妇产科,儿科、优生优育、心理学、性学等专家齐全。

(二)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共赢模式。中原区从实际出发,确定了”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与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社会早期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发展早期教育事业。联合“乐智坊”亲子中心,“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河南摇篮工程郑州胎儿大学早教大学”,成立了中原区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基地,取得良好效果。在工作中,人口计生委侧重组织群众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推广普及早期教育理念早教基地侧重培训早期教育师资及设置教育课程内容;日常教学和管理共同负责,形成了优势互补和多赢的局面。

(三)三级网络联动的宣传模式。近年来,中原区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人口计生部门网络优势,逐步形成了三级网络联动的早教指导服务体系,把早教工作打造成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先后投入早教宣传经费30余万元,将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印制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宣传彩页;购置了“早期教育智能上网卡”:建立了中原区早期教育网络平台,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可免费登录网站,为孕前期、怀孕期及0~3岁育儿期等不同阶段群众提供了专业化,权威性的贴身服务,受益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家长2万余人。

(四)开展院校化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胎教是人口素质教育的源头,根基和核心,是高素质人才启蒙的摇篮,是奠定宝宝一生的黄金时期。做好胎教工作将为打造宝宝健康的生理,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奠定基础。中原区在早教基地基础上,2009年6月建立了“中原区胎儿大学”,填补了胎儿时期教育的空缺。胎儿大学实行院校化专业化教学模式。即

日常管理科学化,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优秀的教师,规范的管理;教学安排独特化,根据孕妈妈的孕周安排课程,准爸爸全程陪同上课,分班管理,集中上课,安排作业,老师督促,毕业后交毕业论文;胎儿教学专业化,全新理念的家长课程,新颖有趣的益智游戏,父母作业、爱心早教、共同成长,认知、右脑开发等。同时重视家长素质培养,积极打造向上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取得四项成效

(一)增强了群众的早教意识。中原区以基地为依托,以社区为网点,初步建立了人口早期教育服务网络,为育龄群众提供人口早期教育服务。在早教基地开展活动的同时,坚持进社区,进家庭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广大群众在受益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育儿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目前,0-3岁胎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新婚夫妇、孕妈妈、家长及看护人参与、带孩子参加早期教育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二)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成立了“胎教宏志班”和“早教宏志班”,吸引孕妈妈和三周岁以内的宝宝参加。早教学习“亲子互动游戏,唐诗舞蹈、儿歌律动”等丰富多彩的创编游戏,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使孩子们受益匪浅。截止目前,早教基地已举办早期教育辅导员培训班时期,培训早期教育工作者近百人。举办胎教讲座84次,早教讲座208次,开展活动50次,有300余名0~3岁婴幼儿入学接受早期教育。

(三)丰富了优质服务的内涵。在开展早期教育工作中,中原区逐步建立完善计生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将计生家庭子女的早期教育指导、生长监测工作与利益导向机制协调推进,做到了早期教育与奖励扶助工作相结合,充分表明了政府对计生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体现了政府对计生家庭的关爱,加强了计生干部与育龄群众的交流,增进了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满意度,有效引导育龄群众树立起新型婚育观念,树立了人口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区委宣传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j教育部门为早教进行具体指导,实现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优势互补:卫生部门将此项工作作为妇幼保健和卫生知识普及的内容,开展婴幼儿保健、早期干预等工作;民政部门给新婚夫妻发放《公开信》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资料,指导新婚夫妻优生优育优教:妇联部门加强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宣传,提升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意识:计生部门定期协调组织各部门调查研究,召开专家、老师、家长等相关人员座谈会,分析早教形势,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早期教育网络。由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了早期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继续推进早期教育的四个思考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各界重视程度。胎婴幼儿早期教育大有可为,任重道远。为进一步扩大人口早教影响力,要动员社会各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各级计生服务站、人口学校等阵地,大力宣传早教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举办讲座,发放视听文图宣传品,引导各级干部、广大群众加深对早教工作的认识,提高早教科学知识的知晓率,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二)融入争先创优工作,增强人口早教动力。提高人口素质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要把早教工作同创建国家级,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结合起来,同实施“强基提质”工程结合起来,同加强基层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推进“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结合起来,同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方法,注入新活力,推动人口早教工作健康发展。

(三)纳入整体工作规划,确保各项投入到位。目前,社会上公立、民办的幼儿园较多,但0~3岁的早期教育机构却很少。然而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仅靠人口计生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各地党委政府要把早教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早教工作纳入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稳步推进。

宝宝早期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一、前奏――开展宣传工作,叩开亲子教育大门

亲子教育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新名词,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是涉及到的一个新领域。展开宣传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亲子活动的认识,明确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有: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教育讲座以及召开亲子家长会等。

二、主旋律――唤起家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点燃亲子教育激情

亲子活动中的参与者是家长和幼儿,因此老师在亲子活动中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多的是指向家长,但是家长往往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来参与活动。亲子活动要成功,就要真正起到互动效应,家长就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他们同时兼有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家长的这种特殊身份,整个活动要以家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教师和家长是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双方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这样才能和家长交朋友,激发他们参与亲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启迪亲子智慧

亲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根据年龄、季节、内容、幼儿能力发展状况等融合节日教育、家教指导、娱乐活动为一体,设计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进一步密切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1.主题亲子活动

主题活动是以宝宝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的整合建构,活动遵循游戏性、多样性原则,让宝宝通过与环境、材料、他人的互动而获得发展。针对3岁以下宝宝注意力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我们安排的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都不超过十分钟。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针对宝宝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将一些认知活动与体能游戏相结合,如“送玩具宝宝回家”、“喂动物”等,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在游戏中学习。

2.社区亲子活动

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于是我们将亲子活动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社区中。我们定期会与家长一起带领孩子到社区参观、到公园游玩……积极调动宝宝的各种感官,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让他们用亲身的体验来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如:一次远足活动――公园,在公园的池塘里发现几只鸭子,孩子们高兴地叫喊起来,于是教师就让孩子看一看鸭子长什么样、学一学鸭子的叫声和鸭子走路的样子等等。以上案例是计划中没有想到的,但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生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身边的教育契机,让家长与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家长感受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3.园本亲子活动

家乡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是宝宝学习的活教材。我园地处江南古镇――震泽,在这里,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师俭堂、慈云寺、禹迹桥等;响誉世界的美食特产――青熏豆、黑豆腐干等等。孩子们生活在这种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中,自然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因此,孩子作为个体的人能够接受也必须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他们需要学习和继承先人创造的文明,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他们的历史,实现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于是我们在园本课程的指导下组织宝宝参观震泽的文化遗产、了解家乡特产的制作方法、饲养蚕宝宝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施来引导宝宝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宝宝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尾声――做好经验分享、交流工作,整合亲子教育资源

1.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

我们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这种宝贵的经验应该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又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于是我们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有效事例记录下,请他们分别介绍给亲子园的家长,使他们在今后教育孩子方面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2.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