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象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

1、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有了完整的原始工程建设资料,并加以整理归档,在整个工程竣工验收时就能准确无误的依据这些原始凭证来评定该项工程产品的质量等级是合格还是不合格,这一点建筑施工单位是深有感触的。

2、工程档案是处理和判决工程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依据。

3、工程竣工档案与施工单位所承建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工程竣工档案是否齐全,与质量等级的评定有直接的关系。

4、工程竣工档案也是检验和衡量施工单位资质和信誉的依据。

工程竣工档案与我们施工单位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提高承建工程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的信誉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仅以中交二航局为例,经过多年发展,二航局现已成为以大土木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公司的组织构架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层级类:公司总部、事业部、工程公司、管理型公司、经营型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现有员工8100多名,拥有各类大型工程船舶80多艘,施工机械设备5200余台(套),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二航局每年有超过百项工程在建或开竣工,档案资料之多可想而知,而且就二航局所属各单位而言,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存在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在档案信息化系统部属前,四公司档案信息管理仅有单机版管理软件,实现条目级管理,其余单位均无软件,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要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要着手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

(一)、更新观念,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没有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及时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都不能称其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实现档案人员现代化进程中,档案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理念,建立和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对档案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等观念,实现转变工作作风,实现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转变,使档案工作更好的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

1、及时配备档案管理所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刻录仪等,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微缩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2、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与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具有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相关因素多,关联度高等特点,因此电子档案对记录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信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与各个不同的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都有密切联系,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各个不同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二航局建立了全局档案信息管理统一平台,采用服务器组和存储设备大集中的集群部署模式,建立档案数据中心,为各所属单位提供数据集中存储和应用服务,实现全公司上、下级单位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全局三级单位统一业务规范。二航四公司在二航局的统一部署下上线了PDE档案系统,实现电子档案网上移交和网上互查;实现上级档案业务在线监管和查看;将在建项目纳入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有效整合各种档案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功能,推动公司信息现代化建设和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目前中交二航四公司PDE档案系统已实现与OA办公系统的对接,对公文可直接检索目录也可进行全文检索,可对档案目录、正文、附件进行检索。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明细相关责任,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1、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的环节和步骤。统一档案管理标准,统一档案类型、统一报表样式;网络信息采集、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及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各种档案类型的数字化管理;档案全文信息网络检索与共享;数字档案光盘存储的自动打包,脱离系统、跨平台的目录检索及原文调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全宗单位可跨全宗移交档案、网上数据报送,使其档案信息不再存在信息“孤岛”。

目前二航四公司档案系统已实现:文档通过协同办公自动化模块实现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保管、利用;工程档案通过在线系统、离线客户端进行了多个项目的收集、编目等工作,目前已应用工程档案管理中;个人待办可提醒用户目前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主要通过在主页上显示和进入相应模块进行操作。

2、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主要定义各档案类型的开放权限以及可使用档案系统的用户。定义用户的角色、权限以及是否是专兼职档案员等。权限管理模块还细分为永久权限和临时权限,并可对档案原文的控制进行细化,具体分为浏览权限和下载权限,以满足不同的利用。文件安全控制:对电子档案的“阅读、下载、打印”进行三权分立。支持多种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管理和浏览,无需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通过浏览器打开原文进行浏览,且浏览器和用户权限进行了集成,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浏览、下载、打印。光盘打包离线备份:系统提供了将档案扫描的原件及其对应的录入信息,从数据库中刻录到光盘上的功能,可以制作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通用电子光盘档案。利用廉价的光盘永久保存档案的原件信息,同时也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制作成的光盘可脱离档案系统进行检索或浏览原文,光盘可设置登录密码,光盘上的内容可进行加密保护。

(四)、制定档案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 根据国家档案局相关法规规定,专职档案人员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集中的在职继续教育用以提高档案人员的档案工作素质和技能。继续教育包括国家档案协会会议,档案知识交流班等用以提高档案人员技能。 (五)、制定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归档工作监督制度。 制定每季度档案工作自查制度,每季度末由档案主管、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工作自查。有档案室和档案库房的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库房自查,并上报自查情况总结。制定不定期抽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总结抽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辅导兼职档案人员改正,力争做到促使档案工作向完美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监督制度,档案主管要坚持在公司领导支持下,认真落实档案工作监督职责。

四、档案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取得的效益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业务信息与档案信息的一体化和档案管理业务自动化,同时为统一管理档案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了档案工作人员重复工作量,降低了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成本,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从档案利用角度看,由于档案利用者可直接、快速、方便地在网上查找档案资源,大大提高了查档效率。在二航局全局内异地查档大覆盖后,其累积节约的费用及时间将更为可观。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范文第2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仅以中人集团建设公司为例,近年来通过购并、重组等资产整合方式,下属企业数量扩大至X个,建筑施工也从通信向公路、桥梁、爆破等新领域拓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课题也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就中人集团建设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绌。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链条出现断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实时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实时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项持久战,相关的费用不菲,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制定合理的投入计划很重要。做到合理规划、谨慎投入、分阶段投入、持续投入并实时规避风险。信息系统还应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体系也应及时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统才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4强调施工企业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施工企业首先遇到的能见效果的信息化应用应当就是协同管理工作平台的应用。施工企业选择协同工作平台时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不能保障执行力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协同工作平台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选择的协同工作平台应具备跨平台的功能并具有相对可靠的安全认证等内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业务处理系统。

3.5加强培训,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拥有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信息系统,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和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4.2进一完善建筑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用以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程,从源头上规范建筑业整体市场的运营

我国目前有六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央企、国企、民企同时并存,国内同行业间在实力和管理上良莠不齐。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资产、资金、经营业绩、资信能力、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科学收集、分类、维护和管理。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的进程将从源头上推进建筑业整体市场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工程管理的难度急剧增加,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便捷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的需要,而信息技术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提供了解决之道。实现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可以从而提高组织能力,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项目整体的工作效率,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促进建筑业向现代化迈进。

    1 施工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十分重视,颁布了相应企业信息化标准,这也大大促进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工期、成本、质量与安全是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它们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并相互影响制约。对于大型复杂工程,传统基于工作经验的管理方法难以全面快速地分析和科学调控各种资源,难以预见和控制潜在风险。目前,流行的管理软件往往只是针对工程管理工期、成本、质量与安全之中的一个方面,无法为全面科学综合地处理项目风险与工艺决策问题提供依据。

    (2)在工程招投标完成技术标时,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要快速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各种资源计划(劳动力、材料、机械)十分困难,往往利用已有类似工程资料修改而成。因此,方案缺乏针对性,进度计划和网络图简单粗糙,缺少关键节点和工作的控制措施,严重影响标书质量。同时,这些资料即使是电子文档也无法直接提供给相关软件用于生成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的进度计划和资源计划。

    (3)各个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方案、工法和各种有效工作管理流程无法利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进行积累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也缺乏有效途径引入项目管理和员工培养中。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将信息所带来的短暂竞争优势转化成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必须拥有捕捉信息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源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即企业的知识化,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手段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

    所以,如何将工程需要的工程知识、技术、经验、案例等资源信息化,实现企业长久关键竞争力是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根本目标。

    2 系统框架与主要功能研究

    基本框架如下(图1):

    该系统设计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建立施工项目相关的工作库、工艺库、资源库和案例库,实现对各种施工项目施工工法以及相关技术、成本、质量、安全等工作的信息化。

    这些知识库和数据库不同于普通电子文件只能更够存储和查阅,而是可以直接为相关软件计算分析,提供数据,从而得出工程所需的管理文件和报表。同时,系统提供的知识库维护和管理功能,为企业技术和工程经验地有效积累、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在项目上应用发展提供了基础。

    (2)系统结合施工项目不同特点,提供了网络计划技术的施工方案和工程计划快速生成工具,分析计算功能强大,具备相关资源冲突检测和预警功能,可为施工方案决策和项目动态调整、优化提供依据。

    (3)系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各种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库,施工工序及工程资源库(劳动力、材料、机械等),技术人员可以快速地选择或组合不同的施工技术和工法,形成适合项目特点的施工方法,并可利用系统的自动分析功能比较不同施工方案在工期、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优劣,实时产生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准备计划,为快速完成施工技术目标创造条件。

    (4)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施工网络图生成和调整功能,用户既可以利用系统自动生成施工时标网络图,也可以半自动按照顺排、倒排,先确定里程碑工作再连接其他工序等方法,生成自己需要的施工网络图;可输出不同图形格式和幅面,大大方便了施工计划的编制、调整和输出满足不同大小和格式的施工网络图。

    (5)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计算分析、工程资源实时分析、工序动态调整和优化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工程量、产量定额、班组劳动组合和每日工作班次、工序关系、资源组合等)对施工工序时间进行快速计算和动态调整,并可利用系统提供的时间、费用与资源优化模块自动调整和优化方案,以适应项目变化,保障项目总目标实现。

    (6)系统在对资源统计、材料进场计划和现场材料存储面积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可提供场地冲突检测并发出预警,为施工总平面规划和资料进场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3 项目施工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

    3.1对进度、质量、成本及安全的管理

    3.1.1 进度控制管理

    工程进度是指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的工期。但一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环境不利等。因此,对进度地控制管理也增加了不少困难,在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后,在施工中就需要做好控制规划,就控制规划在以往工作中总结以下考虑:进度计划应充分掌握工程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 建设单位在招标时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参照该工期来确定施工进度计划;对进度实时监控,阶段性对进度进行总结,寻找偏差,实时的落实工程进度并完成原定进度计划。

    3.1.2 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就是要做到保质保量,质量是整个工程的灵魂。质量的保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来执行施工任务。严禁偷工减料,因此,做好质量管理需做好以下主要管理:①人的管理,项目都是需要由人来管理,也是需要由人来完成,人在对质量管理控制起着关键作用。②材料的管理,材料的管理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分类及材料的发放等环节对材料的质量、材料的保护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③机具的使用管理,机具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益,即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又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1.3 成本管理

    现代化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管理至关重要,作为施工企业实现高利润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几点:①成本最低化,施工定额需根据市场价格合理的实现。②全企业、全员、全过程控制成本。③实时实情调整目标偏差控制成本。④责任、权力、利益相结合控制成本,因此,做好成本管理,实现为企业争利益,为工程创实效的良好局面。

    3.1.4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全企业、全员惯切到实际行动里去的,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和安全生产要领。因此,在管理中对安全意识必须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对企业和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同时例行安全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3.2 工程施工的保障体系和信息化管理

    施工保障体系是工程井然有序的保障,施工企业必须要拥有强有力的后备力量,保障体系也是对施工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和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动态控制,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科学整合,还可以获得即时的相关信息,各项管理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到公司各部门,实现生产、技术、质量、经济、材料、财务等众多部门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强有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并通过信息化拉动施工企业向智能型和管理型企业转化。我们结合企业实际,确立了“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提高了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三个信息化:①数据的信息化,实现了日常办公信息、客户资料、合同文件、工程信息等以数据的形式进入到管理系统中,可以用来统计分析、查询管理;②流程的信息化,实现了各个管理环节用管理系统贯穿起来达到文件的流转和数据的交互;③决策的信息化,通过对信息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达到辅助决策的目标,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施工的信息化也是时代步伐的需要,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和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人员,而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也是多元、多变的。因此,对工程进程的掌控和人员的调动、组织就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管理做后盾,确保施工到做后结算、验收、竣工都井然有条不紊。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字:平台;传递;应用Abstract: It is understood, in China, BIM was originally applied to some large-scale landmark projects, in addition to a number of venues to become a BIM classic Expo in Shanghai's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of the BIM. After just two or three years, BIM has been applied to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ojects. Taking Shenzhen city is still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 as an exampl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me of deepening the design of 30% ~ 50% of the projects are completed with BIM. ses with the world's leading companies in the same level. And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welfth Five Year Plan" clearly put forward to promote BIM collaborative wor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opularization, visualization, parametric design, 3D mod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ign level, reduce the investment of the project, from design,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commissioning the whole process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to run.

Keywords: platform; transfer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 所谓BIM,即指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三维可视化是其特点之一。1.碰撞检查,减少返工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2.虚拟施工,有效协同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3.三维渲染,宣传展示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二、海量信息数据库BIM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包含建筑生命周期中大量重要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库信息在建筑全过程中动态变化调整,并可以及时准确地调用系统数据库中包含的相关数据,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提高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增加项目利润。1.快速算量,精度提升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6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BIM技术能自动计算工程实物量,这个属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此项应用案例非常多。2.数据调用,决策支持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3.精确计划,减少浪费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的人材机计划提供了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4.多算对比,有效管控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此外,在无BIM技术支撑下,项目基础数据由于无法及时获取,总部无从得知项目部的成本、进度、资金等状况,项目风险控制能力极差。随着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地域的扩张,施工企业集团的风险控制能力完全取决于项目经理的能力与道德基准,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BIM的出现让施工企业集团总部与项目部实现信息的对称,甚至信息优势地位,有效地管控项目风险,并为项目部提供有效支撑。三、展望BIM对于工程建设业有着革命性的作用,但作为新生事物,产业环境还不尽成熟,仍需要有所突破。1.与设计、运维的有效对接BIM的出现,真正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串联,但目前设计、施工、运维在产业上被割裂,各个阶段的数据未能实现有效流通,对BIM的应用发展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建筑业软件厂商需要提升上下游合作,加快实现数据接口的打通,实现BIM在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利用。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前一轮信息化建设主要着重于ERP,由于缺乏项目基础数据,核心业务数据无法畅通,而BIM与ERP的对接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确途径。目前鼎立建设一方面引进ERP系统,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引进鲁班BIM技术,着力建设三大基础数据库(BIM数据库、价格、企业定额),最终实现BIM数据与ERP系统的对接,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平台。

BIM应用为室内施工方案深化设计不但解决了信息创建、管理、传递的问题,而且BIM模型、三维图纸、装配模拟、采购制造运输存放安装的全程跟踪等手段为工业化建造方法的普及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工业化还为自动化生产加工做好了准备,自动化不但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而且对于复杂形体,利用BIM模型数据和数控机床的自动集成,还能完成通过传统的“二维图纸-深化图纸-加工制造”流程很难完成的工作。

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BIM将大大推动和加快建筑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进程,这将是BIM应用给建筑业带来的变化。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业;营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应试教育;应用教育机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95-02

一、中国建筑业人才培养、执业资格和存在问题现状分析

(一)营管人才培养分析

目前中国建筑业人才培养主要是从专业的大专院校进行理论基础的教育,然后到实施单位实习工作锻炼成长,这种培养结构模式并不是不好,但它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学生入校时不完全是自愿的,因为中国的高考体制决定了考生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的自由程度有限;二是学生入校后完全按照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进行教学,但学生走出校门后绝大部分真正需要的却是应用型人才,由此也造成了有限的大学教育资源浪费;三是教学和实际没有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不能走上独立工作的岗位,由此使得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影响人才的发挥;四是学生毕业后专业不对口和爱好与自己不相适应而导致勉强工作;五是在学校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而不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等。上述因素都是影响建筑业营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营管人才执业资格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业营管人才的执业资格大致分为建筑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这是国家或省级的考试,其次是分为施工员、造价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材料员等。根据上述的大致分类,要取得上述执业资格证件,每个人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这种制度的设计从理论上看是没问题的,但出现的现象是考取执业资格证的人,很大部分不能执业;很大部分能执业的人又考不过执业资格证。不但如此,由此产生的培训教育机构为了帮助这些人考过资格证,就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些需要考证的人提供特殊的针对应考培训,最后就造成如前所述的考取证的人很大部分不能执业,这不知能否说明中国的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是否有待于加强。

(三)营管人才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前面对中国建筑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专业学校到实施单位的学生,理论是专业的,走进工作也是专业的,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等。这些学生在很长时间并得不到综合能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长此以往,建筑业营管人才的单一性就显现明显。特别是建筑业项目管理和公司级营管人才,他们大都是专业的学生,到专业的技术人才,再到专业的分管领导,最后到主要领导后就不得不专一了。但现实中的建筑业企业营运需要的不是这种过分专一的人才,而更多需要的是在行业内较为复合的人才和更广泛的管理知识的人才。这一人才专一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资本营运、企业战略制订与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制度建设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二、中国建筑业营管人才培养、执业资格实施对策讨论

(一)营管人才培养应用教育机制设计

1.学校录取开放。希望中国的建筑业相关的学校,在对建筑业专业人才录取前进行开放式调查问卷,看学生是否真正爱好这一行业,如果学生不爱好者这一行业,就算大学毕业了,他也未必能安心或做好这份工作;由此来引导学生健康的走进自己所爱好的行业。

2.降低所谓的统招生。我不知道所谓的统招生与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教育模式上有什么不同,但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一个共同的看法是,统招生就比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高一档次,由此也引发统招生的就业率大大低于职业院校的就业率,究其心理本文暂不分析。但希望大大降低统招这一概念,实质性的回归到职业教育这条道上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实战人才。

3.强化实习与教育的结合。职业院校与建筑业的实施单位进行对接,把所招学生均分配到对接的实施单位,与实施单位形成共同培养人才的联合框架。学校负责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教育,实施单位安排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进校后,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要求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走进实习基地,其时间安排调整为:周一到周五在学校进行理论基础学习,周末和假期均到实习基地单位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这一体制的建立,就形成了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当一个学生毕业时,至少对一个实体工程项目有了整体的概念,在实施单位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除能学到实际操作技能外,他们之间还会产生情感,有效地加强了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同时也给学生走出社会创造了处事哲学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不但如此,学生也了解了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了解了学生,由此给学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条件创造;其次是学校与实施单位的关系更加紧密,理论更加联系实际,对过程中的一些理论与实际的问题,通过实习学生这一纽带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职业学校引进建筑业专家到校任教。在现实工作中,除研究型单位外,真正能用到很深理论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教育体制又把大量的教育时间花在理论教育上。我们可以请行业内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培养,这样对学校和对学生及社会都是有益的。

(二)营管人才执业资格考核机制探索

国家级别的执业资格,如一级建筑师、一级建造师、一级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都是国家统一考试注册,这些执业资格不但要求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但我国现行的考试注册制度对理论考试做了大量工作,而要求较高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却没得到认真的考核评价,由此导致本文前述的大部分有执业资格者不能上岗,而大部分能上岗者又很难取得执业资格。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能考试通过者都很年轻,对闭卷考试能力很强,问题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又需要长时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众多案例充实,当这一时间过后,这些经验丰富的人就过了年轻阶段,如果又重到考场用闭卷形式参与考试,那就很难通过。根据这一现实问题,建议建筑业国家或地方级别的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本文提出的改革执业资格制度为:一是将理论闭卷考试方式改为开卷考试。本文认为,闭卷考试无非是在考记忆能力,而不是考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项工作是不准查阅资料的,根据这一实际现象,闭卷考试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二是在现有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对申请执业资格者严格评审实际工作业绩。对没有实际工作业绩的申请者,严禁取得执业资格,这样能有效促进现实工作中的传帮带培养人才。

三、建筑业营管人才信用档案与信息披露机制设计

(一)营管人才信用档案建立

1.建筑业项目经理。建筑业项目经理是业内针对项目工程最重要的岗位管理人才,建立好项目经理的档案和做好项目经理业绩评估工作是建筑业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经济效益、建设周期、项目运行中对内对外的协调、市场开拓等与项目经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仅是一个专家,更应该是一个管理家,项目经理这个岗位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岗位。由此本文提出建议,在行业协会内集中建立项目经理人才档案,并对执业的项目经理进行严格的业绩评估,将项目经理档案与业绩信息向业内公开,这样就利于对项目的培养和了解,同时也为业内其他单位招聘人才提供了选择平台。

2.建筑业项目总工和其它技术人员。建筑业项目总工是一个技术关键岗位,除项目经理对一个项目整体营运起着关键作用外,项目总工就项目的质量、安全、技术实施和创新,带领项目技术人员具体实施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岗位。同理,在业内建立项目总工和各类技术人员的人才档案,并对总工及各技术人员的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

3.营管人才档案评估的公信度。中国建筑业或其它行业就科技和管理人员的档案建立基本都是由本人工作单位或人事机构来完成或保管的,且对科技和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估并非做到实事求是或认真负责,更有甚者,单位为了应付行业主管部门的人才数量要求而主动帮助科技和管理人员造假,由此使得很多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档案公信度失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议由行业协会专门成立一个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档案评估机构,由这一社会法人机构来对业内的科技和管理人才进行档案的建立、记录和业绩评估,并将评估信息在业内公开,以此方法来互相监督科技和管理人才本身造假或单位协助造假,有效提高科技和管理人才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和业绩表现。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人才的选择平台。

(二)营管人才信息披露约束机制

1.现阶段建筑营管人才的约束机制。现阶段中国建筑营管人才的约束机制主要是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企业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就是靠道德品行来进行自我约束。就现阶段这些约束机制对企业和科技及管理人才本身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其合同约束兑现的概率极低,其靠道德品行进行自我约束就更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了,由此本文的观点是一定要建立在制度之上的道德品行才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潮流中。

2.信息披露约束机制建立。社会或企业对科技和管理人才的约束形式,最基本的无非是合同约束、道德品行的自我约束、法规约束和公开信息约束等。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在这些基本的约束中,公开信息约束是最为有效的,但在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中,这一约束机制却没有得到实施。由此本文建议,除在业内对科技和管理人才进行档案建立与评估外,还应对科技和管理人才的职业道德等相关业绩进行评估进入档案,其档案机构有权向社会公开披露违反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信息,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促使用人单位和人才本身都重视自己的信用和业绩,能够有效地推进人才质量的提高,对防止那些恶意跳槽和随便跳槽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用人单位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业营管人才从专业学校重理论教育向理论与实践真正相结合的教育变革进行讨论,同时还对建筑业相关人才执业资格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加业绩评估的务实人才评价机制建立,这一应用教育与人才务实评价体系的结论表明,中国建筑业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业培养出一批实用性强的专业科技和管理人才。为保证科技和管理人才的信用,本文就人才的约束机制进行了建议,特别是对人才的档案建立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能有效的保证人才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