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验式;大学英语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分支,最早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中,逐步建构起对外界的认识,继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条件、认知过程中个体的主动性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从而形成了现在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也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打下了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与研究

1.现代认知心理学派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寻求知识,同时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强调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从而实现支持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

2.体验式学习理论最早由库伯(Kolb,1984)提出。该理论结合皮亚杰的成人连续性发展思维的体验、观念、反思和行动四个维度,既注重勒温(Lewin)学习模式中的反馈过程,又强调杜威(Dewey)学习模式中的发展特征,把学习看作是结合了体验、感知、认知、与行为四个方面整合统一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体验的转换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在Kohonen(2001)的体验式外语教育模式中,外语学习也是一个体验,反思,概括与应用不断循环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对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对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这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出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都有深刻的启示。

1.建构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体验式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所学内容意义;教师是体验式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大学英语课堂由“一言堂”变成 “群言堂”;教学由教师的“单向传输”,变成师生的“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体验。

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千差万别,必须学会主动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寻找更多的使用语言的机会,这种情形下应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教学观融入互动机制,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通过小组活动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发自觉地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体验式教学环境。在合作学习的体验式环境下,激发了兴趣,激活了思维,丰富了见解,共享了智慧,张扬了个性,从而在这个体验式过程中对新内容进行了主动的意义建构。

2.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体验式学习“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理论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新内容中的作用,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重要前提,同时创设情境也是体验式教学理论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创设。由于学生几乎不可能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习得英语,只有在同学中和在课堂上,因而创造语言情境对于体验式教学尤其重要。无疑,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网络所提供的英语环境和材料极大地增加了真实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逼真的体验式的感受,这样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在逼真生动的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3.建立以建构性学习为宗旨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依赖于笔试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就是只注重学习结果从而误导学习动机、扼杀学生个性和后续能力的发展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学习者进步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和情况的变化来设计教学,改进和精练教学策略,使学习者通过建构性学习获得持续进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建构主义评价思想的集中代表。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重点是要让学生发现潜力,改进和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中流行的教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教学理论并不是全盘否定的,而是一种“变革”、“创新”。一方面,这种变革适应新时代学生心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建构主义理论对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更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英语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学研究,1993,(3):14.

[2]约翰・杜威.赵祥麟等译.经验与教育.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50.

[3]Kolb D A. On Management and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M].A Book of Readings,2nd ed. Engle 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1984:66- 68.

[4]Kayes D.C.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its critics: Preserving

the role of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2002,(2):137

[5]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C语言;教学模式

0引言

C语言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以及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规划里一门重要的课程。C语言也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其语句表达丰富,有高级语言的优点也有低级语言的众多特点。但对于刚刚接触C语言的学生来说,C语言又显得语法规则多,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习。这一方面是由C语言本身的课程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操作、重讲授而轻吸收的现状。尤其对本身就有厌学或畏难情绪的学生而言,C语言就变成了一门难学又难教的课程。研究如何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一直都是学者探索计算机教学模式的重要研究课题。

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现行教育中的传统教学观和知识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种以强调意义建构与知识创新的建构主义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盛行,这其中影响较为深刻的便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接受“理性”知识的过程[1]。在当前教育教学的现实环境下,要积极的对传统的教育中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借鉴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并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获取积极有效的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

1C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C语言的教学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很多高校给予的教学课时有限,而课时中还包含一部分上机实践,这就使得授课教师为能够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是将讲授重点放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上,忽略了程序设计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最终演变成课堂教学的知识满堂灌,忽略了教与学的交互,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也常常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传统C语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虽然在知识讲授上具有很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C语言教学的组织与安排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达到以培养能力为教学要求的目标。

1.2学生学习方面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往往是以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为主,对上机编程实践不够重视,在有限的上机实践中过分依赖书本,缺乏动手编写程序的训练,以至于出现没有书就不会编程的情况,也造成了在纸上编程的奇怪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当前学生入学前对计算机熟悉程度形成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使得课堂教学的进度不容易掌握,过快或过慢都会出现问题。

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动地建构他对客体的认识。而且这些知识不是通过教学直接教授给学习者,也不是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2]。其内涵就是强调以学生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中心、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这一点与传统教学有明显区别,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是老师把知识点从自己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正是基于这种意义的建构,从而对学习者的评价就不会以知识点的记忆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学习者在学习中参与的程度及协作学习的贡献等因素来衡量。

在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中,将教师定位成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及学生建构知识的协作者,而不是知识传递的领导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3]。

3基于建构主义的C语言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比较成熟的有“随机进入教学”、“抛锚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与“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这一类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引导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知识构建,意在激发每个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模式注重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之间的平衡和转化[4]。

3.1抛锚式教学

建构主义的理论中提出,通过让学习者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能够使学习者深刻理解知识所反映出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抛锚式教学就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真实环境和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的。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在实际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形成抛锚。之后对假设给定的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对各种假设进行论证,并且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该问题解决的方法,抛锚式教学将学生引入到预先设定的情境中,在现实世界典型的具体问题的指导下,使其自主探讨,选择各种的方式方法和各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返回课本内容,再来了解课堂内容的安排,学习课程的知识点,完成意义建构。整个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组合适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其过程就是学生在这个概念框架上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首先,通过将程序设计案例化提出要求学生完成案例任务,将其引入问题情境。其次搭建概念框架,由教师给出各种要求,语法规则等。之后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对案例进行问题解决。通过独立探索及协作学习两个环节,学生不但了解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而且头脑中已有了初步的框架。支架式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在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就能够集中到整个问题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创设情境的目标任务指导下,自觉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4结束语

本文以C语言的教学研究为目的,通过对当前C语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导向,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C语言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教育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加强,提高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问题的主动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中国大学教学,2004,(7).

[2] 王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美国的应用以及对教改的启示[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9,(12).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论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英语语言学教学,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21 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学习方法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1.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1.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1.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1.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2.1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2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

2.3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反思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教学方法。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前苏联建构主义理论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概念。他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而潜在发展水平指的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能力更高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潜在水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成为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本文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三个方面探讨体育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体育英语教学的理念,以期对体育英语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1.从知识观来看,体育英语是一门跨学科课程,融合了体育知识和英语知识,具有复合型知识特征。因而,课本知识的局限性不足以对体育英语实践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单纯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应对,这与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有关,同时,也是在实践中缺乏灵活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体育英语知识的课堂实践凸显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显然,这种知识观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巨大挑战。“支架式”教学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指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搭建支架,创造语言情景和利用合作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不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应该起到“脚手架式”的辅助作用。[1]教师起着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因此,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地把体育英语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方式视为唯一权威,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搭建阶段性的支架,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建构他们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方式,同时,培养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2.从学习观来看,体育英语的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把体育知识和英语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应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器”,[2]而应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体育英语的学习过程既包含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改造,又包含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强调课堂实践的重要性。体育院系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抹杀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制约学生英语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体育英语知识与体育运动项目联系紧密,体育专业知识是体育英语的学习铺路石。如果学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尚不明白,学习体育英语专业术语时会感到一头雾水。因而,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有必要在体育英语之前,通过参与体育项目实践先了解体育相关知识。体育运动项目实践和课堂英语知识相结合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会严重影响体育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实践效能。体育英语的学习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息息相关,他们已经掌握的体育相关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成为他们自身的已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会以此为基础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最后,在实践活动中去检验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构建“学习、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实习体系,[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从教学观来看,体育英语的教学应重视学习的情境性和社会性。合作型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学生在合作型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增强对新知识的批判能力。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这些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开展互学习、相互探讨,因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体育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把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一致。教学过程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和指导,同时不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绝对权威,在合适范畴内对学生提供帮助。在体育英语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起着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学习过程应包括创设情境、开展协作和交流和进行意义建构。体育英语的跨学科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与现实的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常常包含于相关的体育英语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依据课堂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去开展讨论,注重学习探索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提供建构新知识所需的合适情境,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建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另外,体育英语专业应结合当地的优势体育项目,积极开拓新型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比如:组织安排学生到较近的体育外资企业中去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体育专业知识,了解企业对体育英语翻译服务的实际需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体育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和自主发现能力,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型学习结合起来。同时,体育英语课程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体育院校的资源优势,采取体育运动项目实践与体育项目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体育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专项实践后,为接下来的相关体育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同步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了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体育英语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体育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效果分析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引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是为发展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该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夯实基础,提供支架

词是句子的最小单位,词汇量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影响着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起点。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教授教材中课文时,从词与词组入手,结合五种基本句型结构以及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等各种时态,并且通过演示、讲解、操练和反复使用,使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而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笔者多数采用带有趣味性的头脑风暴式操练形式来提供交互式支架。教师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个最近学过的单词,请学生说出所有与该词相关联的词。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的fruit、food等这些单词,以这个单词为中心,请学生说出所有与该词相关联的词。把关联词写在中心词的四周,并以线段与中心词相连,呈阳光放射状。初中的高年级学生初二和初三年级,教师可以选择词根为起点进行联想练习,例如:“part”通过联想可以引导partition、depart、partake、participate、impart等词。

(二)加强阅读,训练思维

扩大阅读量是增强语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个性及语言水平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原版读物,并尝试将自己刚刚读过的读物内容复写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欣赏,用这样的训练方法能很快而又自然地摆脱母语对英语的影响,从而形成英语的思维习惯,提高英语的思维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英语写作与汉语的写作一样,需要丰富多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新课程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中西方的文化习俗差异,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习惯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其间,教师要注意保证文章的多样和有趣,力求新颖,以新鲜感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不仅爱上阅读,而且有意无意地将这种兴趣带到作文的创作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思路会更开拓,他们的内在写作动力也会被启发,学生的思想会丰富起来,表达也会更自如、更流畅优美。

(三)增强听说,促进写作

听说教学法的理论认为语言的首要形式是口语,口语是第一性的;而文字是记录口头语言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有语言学家研究证明:写作教学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并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同时,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写的能力的培养。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在“写”方面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反映。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时,应该选用一些篇幅较小,而又有趣味性的文章。它们可以是新闻,时尚资讯或者睿智的小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听力又拓宽了视野。

(四)合作学习,适时评价

这一阶段,学习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将上一阶段的构思扩展成文,要求全体组员共同参与本组写作。根据所列的提纲,小组成员可以分别以会话的形式对主题进行拓展,组长可以负责纪录。教师则要对文章结构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不同题材、体裁、文章的某篇布局特点,根据写作目的选择适当的扩展模式。为便于学生进入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文体指导学生写出每段的主题句。全组根据主题句对各个段落进行拓展,最后检查各段的逻辑关系与衔接,使文章和谐连贯、完整统一。学习小组经过共同努力,完成写作。之后,小组成员共同对本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写出初稿。在写作阶段,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或是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组,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评价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以审视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作品。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评判的项目和标准,如段落层次、句法、时态、人称、选词、拼写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换初稿,进行评判。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认真阅读所需评价的初稿,从不同的方面评出优点和长处,指出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讲评之后,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布置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稿。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交流,在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冲突与选择中,建构了写作知识。

参考文献:

[1]彭红卫,蒋京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