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行业知识

机械行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行业知识

机械行业知识范文第1篇

产业集群是一群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的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王缉慈,1998)。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从上世纪末开始,产业集群在中国的浙江、广东、福建及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所隐藏的危机逐渐显现,有的产业集群优势弱化,后劲不足,甚至走向没落和终结。引发产业集群衰退的原因很多,在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集群,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企业相互模仿成风,由此导致产品同质化,使企业陷入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打击了企业创新的动力,并最终导致了集群的衰退。因此,技术创新的保护成为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探讨行业协会在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完善行业协会的功能,以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一)知识溢出的负效应与集群知识产权保护

产业集群的一个突出优势是知识的溢出效应。在同一区域聚集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性而能够较容易地获取他人的知识。知识的溢出效应促进了集群中企业的知识交流和再创造,对企业竞争力和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但是知识的溢出也同样存在负效应:

1、对创新者而言,由于溢出效应的存在,集群中的知识可以被集群中的企业自由使用。但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主要是企业的个体行为,是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企业将无力再进行创新的投资,其创新动力必然会受到打击。

2、对模仿者而言,如果模仿容易且成本较低,企业会滋生“搭便车”思想,采取模仿战略,坐享创新外溢的好处。如果模仿成了习惯,则容易引发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惰性,这对集群的创新和发展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产业集群主要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这些传统产业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均较低,且产业结构不完善,互补性不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同质化特征明显,因此,模仿行为很容易发生。在一些集群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行业发展秩序混乱,模仿成风。假冒伪劣横行,严重损害了创新者的利益和创新积极性,阻碍了集群的发展。因此,对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促进创新是必要的。

(二)集群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任务及机制

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通过司法、行政和经济等手段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新技术的不正当不合法泄露和使用,并在充分发挥维护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通过创新成果的公开化和合法有偿使用,促进技术交流,推动技术进步。

目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通过五种机制:1、知识产权立法,即通过国家立法来确立和保障创新者和权利人对技术的所有权;2、行政监控,是指由政府执行部门对当事人严重违反知识产权法律行为予以行政处罚;3、司法诉讼,司法保护就是指通过司法途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4、集体管理组织保护,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知识产权的制度;5、知识产权人及利益相关者的自我保护。以上五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善的保护体系,才能够及时制止、制裁侵权行为,有效地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

(一)行业协会在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性

行业协会是某一行业或专业内的生产经营者为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行业性社会团体。作为社会自治的非营利性组织,行业协会具有弥补政府缺陷和市场失灵的重要作用。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承担自律性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社会组织。

根据传统的组织理论,社团的存在是为了达到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目的或利益。某一行业的企业不仅是竞争的对手,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利益和要求,出于维护和实现这些共同利益的内在需要,同行企业必然会联合起来结成某种组织,这种共同利益的存在是促使行业协会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同样也是集群中企业的集体利益诉求,这种诉求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企业都无法实现的,因此,行业协会的出现可以代表成员企业的利益,对外可与政府和有关机构进行协调联络,对内可以利用集体行动的选择性激励机制惩罚违规和不合作者,奖励有贡献者。一个团体的存在可以为成员提供一个长期交易重复博弈的平台,使成员的行为从关注长期利益出发,而不会轻易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有学者认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同时存在为行业协会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性,在一些领域依靠市场和政府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或者说依靠市场或政府交易成本要更高,便需要更具相对优势的行业协会等组织来解决这些领域的问题。集群中存在的对技术创新的“搭便车”和非法仿冒行为,实质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此时便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通常认为,作为“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是治理市场失灵最合适的办法,但是,政府对技术创新保护的干预也会有失灵的可能。目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仍然是传统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但随着知识产权侵权手法日趋繁多和隐蔽,仅仅通过法律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侵权现象。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往往缺乏相关行业专业知识,且信息反馈速度较慢,因此,行政手段也存在不足之处。此时便需要更具有行业经验和优势的组织参与进来,比如行业协会,以弥补政府部门由于信息反馈迟缓和不了解行业运作而导致的决策延误及失误。

正因为此,我国政府在《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政府监督管理、社团自我维权、企业依法经营”的良性互动关系,这表明我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了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行业协会在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职能

一般而言,行业协会在经济运行中具有三项基本职能:代表职能,即代表成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向社会和政府表达成员企业的意愿。反映行业的利益要求;服务职能,即提供各种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

括提供技术支持、营销和品牌推广、信息咨询、人力资源培训等;自律职能,即通过适当的机制安排,规范企业行为,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协会功能的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也不断多样化,但这三项职能是最基本的,其它的职能均是这三项职能的扩展与延伸。

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同样也应该履行此三项职能,这是由行业协会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战略功能决定的。

1、代表集群企业的合法权益,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沟通协调

首先,参与及影响政府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如美国《半导体知识产权保护法》由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起草,最后上升为WTO《与贸易相关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8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的行业协会还是美国政府在WTO内“国际谈判平台的设计者和提供者”。美国政府的所有谈判条款,都是各行业协会提供,谈判的结果,也要得到美国各行业协会的认可才能获得国会的批准。其次,充当行业利益代言人,及时与政府沟通,向政府反映企业的诉求,提供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追踪侵权行为,并寻求政府的支持。

2、行业自律与维权

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行业规则和技术标准,规范技术创新的合理使用,惩罚侵权行为。比如,温州的几个产业集群的行业协会便通过制订维权公约的方式来规范企业行为,达到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创新的目的。以温州打火机集群为例,以前集群中模仿成风,整个集群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泥潭,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很不利的位置。1993年12月,行业协会牵头制订了《烟具行业维权公约》,通过设立行业专利的方式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该公约规定了维权的条件和范围、维权的程序以及对侵权的处罚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此公约出台后,集群中企业之间相互模仿的情况大大减少,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也不断提高。

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积极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企业申请专利,并构建与实施专利战略,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有的技术优势,防止竞争者的介入,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达到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另外,行业协会还可以发挥其协调作用,组织企业联合研发,对影响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3、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服务是各国行业协会的一项重要和基本职能。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并提供定期培训和咨询服务,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国外各个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专利的申请情况,企业技术的运用情况等,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传播企业的创新成果,使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在法国,各行业协会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站,供会员查阅,也有一种或多种专业刊物向会员分发。刊物主要是向会员企业介绍国内与国际同行发展情况和市场的需求,介绍当前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并提供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一些协会每年还举办技术讲座和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使企业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三、发展行业协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行业协会也随之不断成长,在集群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江温州中小企业集群中的行业协会。但是纵观全国,相当一部分行业协会是从政府专业职能部门转化而来的,或者是由政府出面成立,其在维持运转上依赖于政府部门,比如经费和场所,有些协会的会长也由地方政府官员兼任。这尽管可以使其获得政府的支持,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行业协会沦为政府部门的附庸,影响了其独立性和功能的发挥。因此,为了使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保护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必要通过一些措施促进行业协会的成长。

(一)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支持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行业协会的发展;其次,要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并逐步放权给行业协会,使其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包括在制定相关的行业规则、技术标准、技术成果鉴定和评比等方面享有自,以调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再次,应完善行业协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内部的权力制衡,实现真正的自治,并促使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在人、财、物方面彻底分开,使其能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发挥其代表企业利益、服务企业的功能。从我国温州行业协会的情况来看,协会领导均是民选产生,主要领导多数由同行业中实力较强并有着较强责任感的企业家来担任,协会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也由协会自主聘任,协会的经费来源也能自筹,包括会员会费、资助、捐赠和有偿服务。协会的一切管理和决策都由协会自己决定,从而保证行业协会依法运作,回归自治性。

(二)行业协会自身的不断完善

机械行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 行业特点 质量控制 措施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广泛的客户群体,也能够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也不例外。要提高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产品质量,首先要在了解其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产品的质量控制。

1 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的行业特点

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主要是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所需的机械。而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而就要求机械本身的安全性和质量较高。所以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行业的产品就具有高技术、高质量、高精度等特点。

2 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发展现状

2.1 发展环境

21世纪,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各国各地区对于石油天然气等新型能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故而世界石油生产的速度极快,需要的开采和加工机械也逐渐增多。并且近些年来,中国的石油市场逐渐开放,市场化的机制逐渐完善,这就给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和交流空间。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已经有30多台成套钻机被出口至其他国家,同时很多机械被使用在国外石油工程项目中。总体来说,国际国内的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 竞争状况

由于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行业利润较大、发展前景较好,故而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同时随着很多新生能源的开发,许多其他行业的先进机械也逐渐发展。另外在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中,买房和卖方会设置相应的价格空间,促进产品的流通。所以综合来看,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几乎同时面临着5种竞争力量,即现有竞争者、潜在行业竞争者、替代产品竞争者、买方的价格竞争、供应商竞争等。可以说,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竞争压力极大。

2.3 市场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入驻,由于这些企业本身具有良好的企业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故而国内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同时当前客户的忠诚度和稳定性较差,他们对于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故而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可能因为客户群体的流失而导致成本减少。另外,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也对于钢材市场的依赖性较高,而采购人员相对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低,故而会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机制还不够完善,会增加其市场发展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和行业特点,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其质量控制,生产合格、优质的产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企业在制定质量控制制度时,充分考虑自身的规模、人员、生产等各个因素,同时结合国家对于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行业规定,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另外,在制定质量控制制度时,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产品质量整体控制文件,然后依据各部门的情况,制定部门质量控制文件。比如在技术部门,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改进、技术更新换代文件;而在设备管理部门,就应该明确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采购等质量制度;而在生产部门,就应该建立相应的生产标准制度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和实用。

3.2 采用先进的技术

先进的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节省成本的直接方法。在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善于和各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石油机械制造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国外同行业专家、企业等的交流和合作,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之后进行研究和消化,再根据中国石油机械的加工和制造状况,进行改进。另外,企业也可以在其内部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加强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交流,以便使技术人员加强对现有生产技术的了解,并根据其运行现状进行相应的改进。

3.3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

员工是产品的直接制造者,所以他们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对于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其行业特点,同时要定期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企业还可以外聘一些技术性过硬的人才或者在本企业中挑选较为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充实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提高生产的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3.4 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理

生产环节包括了原材料的加工,产品的制造、处理,成品等重要环节。故而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理是企业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在原材料加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淘汰或者更换。在加工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设备操作的正确性,减少误差,对于不可避免的问题,要采用误差补偿等方法,保证初级产品的精度。

在产品的制造和处理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制造标准和规章制度,同时规范员工的行为。当然,也要保证产品制造环节中,各个设备运转的正常。而对于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要邀请技术人员或者聘请专家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产品制造和处理的整个流程合乎规范。

产品制造完成之后,要设立相应的质量检测制度,邀请质检部门或者企业的专业质检员共同参与产品质量检查,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清理、淘汰或者进行返工,而合格的产品要及时进行包装和储存、运输。保证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都合乎标准。

当然,提高对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业质量控制的措施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其市场占有额,提高其产品的质量,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鑫.试论石油机械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146-147

机械行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中国实行分业监管,虽然有利于监管当局明确监管目标,统筹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但是,分业监管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商业银行为了规避法规的监管,通常将大量资金流向其他行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制度突破口;外资银行带来的新型金融产品,一家监管机构往往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等等。可见,中国现行的以机构监管为基点的分业监管体制,不但抑制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速度,而且加大了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协调成本,同时也影响跨国银行监管合作的质量,容易导致监管真空或过度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监管的效率。这些情况促使笔者对在中国分业监管模式下,如何加强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有效性,特别是建立一套衡量协调与合作是否适度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借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行动建议。

一、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体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包括一国或地区的中央银行和各种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在中国,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狭义主体主要指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

广义的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既包括狭义的监管主体,也包括一国或地区的银行同业协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新闻媒体、公众和投资者,还包括国外银行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还包括国有股权代表者。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广义的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主体。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本文把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主体归结为以下四类:一是“狭义的监管主体”。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简称“一行三会”。二是“国有股权代表者”。包括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汇金公司”,下同)。三是“监管第三方”。包括银行同业协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公众及投资者等非官方银行监管组织。四是“国际合作对象”,包括国外银行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

一般而言,纳入协调与合作范围的监管主体数量越多,考虑问题的视角就越开阔,防范风险的效果就越好。但是随着监管主体数量的增多,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难度也相应增大。因此,在存在多个监管主体的情况下,各主体之间要加强沟通和配合,否则就会产生重复监管、监管盲点或监管冲突等后果,从而降低监管效率,甚至造成监管失败。

二、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指标设计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不但有收益,还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我们知道,收益函数边际递减,表明协调与合作力度越大,收益上升的速度越慢,成本函数边际递增,表明协调力度越大,成本上升速度越快,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收益达到最大,达到理想的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状态,此时的监管协调与合作水平是理想、均衡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测度中国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水平是否达到理想、均衡的水平,有必要构建一组衡量指标,来衡量中国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是否适度,是否符合我国银行发展水平的需要。为了讨论上的方便,本文把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部分,即国内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每一部分的指标又分为广度指标和深度指标两大类。

(一)银行监管的国内协调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部分的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国内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

1 广度指标:

(1)“一行三会”及“国有股权代表者”协调会议开会频率一年开会次数/按约定应开会的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其他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是否按《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备忘录》等有关制度召开金融监管协调会议,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越到位。

(2)“一行三会”及“国有股权代表者”现场检查协调率组成联合检查组次数,涉及业务交叉现场检查的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其他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合作的诚意,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主体间越有诚意,协调越深入。

(3)银行年度外部审计比例外部审计家数,银行总数

该指标反映外部审计与银监会的协调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监会对外部审计的认可度越高,也说明市场约束发挥更大的作用。

(4)群众来信处理率群众来信查处数/群众来信总数

该指标反映群众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关注程度,也反映银监会对市场反映的重视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监会对市场纪律越重视。

(5)新闻媒体报道利用率利用报道信息进行监管的信息数目/新闻媒体对银行报道的总数目

该指标反映新闻媒体对银行的关注程度,也反映银监会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重视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监会对市场纪律越重视。

(6)新闻媒体对监管当局采访增长率本年比上年新闻媒体采访增加数,上年新闻媒体采访数。

该指标反映新闻媒体对银行监管的关注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新闻媒体对银行监管越关注。

2 深度指标:

(1)“一行三会”及“国有股权代表者”信息共享率已共享信息,应共享信息

该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其他银行监管协调主体之间是否按《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备忘录》等有关制度共享信息。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信息共享率越高,协调越到位。

(2)跨市场违规业务增长率本年比上年跨市场违规业务增长金额/上年跨市场违规业务金额

该指标说明银行、保险、证券之间业务相互渗透时,违规的可能性。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风险越大,违规越严重,也说明协调越不到位。

(3)参与协会规范市场秩序比例参与规范业务品种数,需要规范的产品数目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银行协会互动的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越到位。

(4)对危机机构救助成功率因动用再贷款等救助资金避免倒闭的银行机构家数/高危银行机构家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人民银行互动的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协调越到位。

(5)银行资产胜诉执行增长率本年比上年胜诉案件执行增长金额/上年案件执行金额

该指标反映地方的金融生态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地方政府越支持银行和银行监管的工作,协调越到位。

(二)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部分的指标主要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银行监管协调主

体之间的合作程度。

1 广度指标:

(1)签署谅解备忘录比例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数目,有相互设立金融机构的国家数目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2)对海外机构的现场检查频率一年对海外银行的检查家数/海外银行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海外分行的监管力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3)国外监管当局对国内外资银行的现场检查频率国外监管当局对国内外资银行的现场检查家数/外资银行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程度,也反映国外银行监管当局(母国)的监管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4)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比例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家数,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5)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比例参加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次数/十国集团一年平均参加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会议次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6)参加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比例参加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会议的次数,一年在亚洲召开的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会议次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密切程度和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2 深度指标:

(1)信息共享率已共享母国银行信息/应共享母国银行信息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外银行监管当局是否按监管备忘录等文件要求共享信息,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2)国际监管规则制订参与率参与监管规则制订的数量,一年监管规则制订总数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的国际地位,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3)国际监管规则修改参与率,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数目,各国提出的修改总数目

国际监管规则修改参与率,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数目/十国集团平均提出的修改数目

上述两个指标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的国际地位和监管水平,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4)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采纳率,中国提出修改意见被采纳的数目/中国提出的修改意见总数目

国际监管规则修改意见采纳率,中国提出修改意见被采纳的数目,十国集团平均被采纳的数目

上述两个指标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也反映银监会的国际地位和监管水平,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5)国际监管人才培训率参加国际、区域金融监管组织及其他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培训的人数,全国金融监管人员数(与十国平均水平比较)

该指标反映银监会与国际和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程度,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合作越深入。

(三)适度性评价指标的聚类分析

上述设计的指标在归属类别上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为了更准确地将某一个评价指标归属于某一个子系统,有必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分析。把相似程度较大、关系密切的指标聚合为一类,把不同的类型指标分离出来,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处理。该方法称为聚类分析(mierachical clusteranalysis)。凡是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和样品都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距离和聚类方法而获得满意的数值分类效果。聚类分析法就是把个体逐个地合并成一些子集,直至整个总体都在一个集合之内为止。动态聚类是聚类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对分类事物作一个初始的粗糙的分类,然后再根据某种原则对初始分类进行修改,直至分类被认为比较合理为止。

三、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评价

构建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指标体系只是一种初步尝试,未见国内有相关的研究以供借鉴,本指标体系也尚未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因此,笔者还无法确定每个指标的具体权数。本文的研究只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四、政策建议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国特有的监管体制背景下,研究银行监管的协调与合作问题有助于防范交叉风险,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一)重视监管协调与合作研究,防范交叉风险和监管失度

在我国分业监管体制的背景下,中国银监会要加强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研究。近期可先对本文所提出的监管协调与合作适度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制定出更加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进行评价,指出协调与合作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改进的先后顺序和可行性方案,不断促进三家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以加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之间监管的互动性,防范交叉风险和监管失度。

(二)加强国内监管当局的协调与合作,提升协作监管效率

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但为适应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的需要,三家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通道,确保三者间的信息共享,以加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之间监管的互动性。目前,要坚持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交流监管信息,及时解决分业监管中的政策协调问题。

(三)成立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升综合监管效率

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但是,在传统职能型的监管体制框架下,各个监管当局往往过多强调本机构的监管职责,忽视对职能交叉地带的监管协调与合作。因此,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来防范混业经营带来的各种风险只是权宜之策。从中长期分析看,中国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势在必行。对此,决策层应不断评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水平,适时调整金融监管的制度和政策,使监管机构、监管制度和监管方法更能适应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相互传染,促进中国金融业健康、稳健发展。

机械行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含义、发展现状、问题

1.工程机械的含义

工程机械是指土石方工程、交通建设工程、建筑工程、水利电力工程、矿山建设以及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等所需的机械装备,主要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压实机械、机动工业车辆、桩工机械、凿岩机械、气动工具、混凝土机械、钢筋及予应力机械、装修机械、电梯与扶梯、路面机械、线路机械、军用工程机械、园林机械、混凝土制品、城市公运设施及其它专用设施机械、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以及其他工程机械等二十个大类,它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类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我们国家部分产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我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2.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工程机械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十二五”期间,稳健向上的中国经济将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而持续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18.34亿元,同比增长0.59%,完成销售产值5915.71亿元,同比增长1.85%,产销率为98.29%。2013年上半年,虽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市场继续进行调整,但工程机械行业仍然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根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该行业销售规模预计将达到9000亿元。

在进出口贸易中,工程机械行业一直保持非常快的出口增速,2006年工程机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达约11亿美元,2007年工程机械产品全面进入了海外市场,全年同比增长74%,贸易顺差更是扩大到38亿美元。进口方面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同比增长26%。

2012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243.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13%。其中,进口金额为56.91亿美元,比去年下降37.4%,出口额为186.21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4.5%,贸易顺差达129.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扩大57.52亿美元。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上半年,哦过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9.01亿美元,同比下降27.72%。其中,出口72.91亿美元,同比下降19.05%。

3.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工程建设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工程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进度,但是与之伴随的工程机械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显。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业务操作不专业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部分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基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无操作证就直接上岗,经常出现先上岗后补操作证的现象。特别是短期聘用的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本身的使用和相关知识了解很少,不注重实际的施工条件及作业方案,一味的赶工期、抢进度,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下施工作业,加速了老化和磨损的程度,严重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降低。[1]这样往往导致工程机械事故的频繁发生,无论对操作人员还是对机械设备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2.市场运转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还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建设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也不够重视,管理和维护人员不能为工程机械的高效运作保驾护航,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与合格的维护体系,造成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工作混乱。工程机械本身具有价值比较高,需求量比较大的特点,由于行业内没有统一的管理,使得工程机械设备存在着:无牌照、无登记、无备案、权属识别难等问题;工程机械行业与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对于设备的台账和相关的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使得政府在制定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时,无法获取准确、有效的数据,严重制约了工程机械行业快速稳步的发展。

3.3.事故处理不及时

由于工程机械管理行业混乱,融资、保险没有专业的机构,不能正常进行。我国的工程机械普遍为私有,工程机械价格昂贵,由于个人资金比较有限,前期为了使用和施工进度,贷款用于机械设备购置,多数为社会传统租赁。基于工程机械行业本身的特点,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机械设备丢失、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严重的损失,操作人员及业主束手无策。并在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不够及时,不能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需要有正规的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使工程机械设备的保险融资走合法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流程,可以为工程机械业主规避风险,使合法财产得到保障。

4.解决措施

目前工程机械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应该建立相关的工程机械管理行业,该行业应该开展了以下工作:

机械行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04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机械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正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进行转变,机械设备的维修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因此,机械设备维修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和转变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能够有效满足我国机械发展市场的需求,为机械行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为探索我国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有效途径,首先对我国机械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

1 机械设备维修行业现状的评价分析

首先,从我国机械维修行业的起步时间来看明显晚于发达国家,导致对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实施得较晚。其次,由于目前经济技术发展迅速、机械设备技术的更新较快,对维修人员维修技术及知识更新的要求较高。除此之外,我国的机械维修缺乏合理的维修制度和先进的维修管理方法。以上我国机械维修行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导致我国相关的机械维修人员短缺,尤其是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维修人才及其缺乏,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2 国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

本文中分别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机械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课程设置均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模式及教学改革均已职业行动为导向,以此来培养跟社会职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型人才。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提出了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概念,即学生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力,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中通过学习来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3 教育现状及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关于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正处于一个改革和创新的阶段。大多数高校已经能够认识到传统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重新确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但是依旧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教学主体上,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仍旧以传统的“授业解惑”观念为主导,将传播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较为单一,学生以“听”和“记”为主,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除此之外,考核方式仍旧以传统的考试为主,注重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学生很难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缺乏足够的技能和经验储备,从而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快速适应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4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首先,借鉴国外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

其次,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

然后,增加校企合作,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缺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补充。增加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经验,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有效对接。

最后,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用综合型评价取代传统的理论知识型评价。将传统的书面考试更改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模式,以提高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适应力。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借鉴国外高校关于类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当前高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存在的发展漏洞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探索我国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模式,旨在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我国机械设备维修行业发展、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的专业型机械设备维修人才,为我国高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机械设备维修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河水,徐厚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3):20-22.

[2]刘震东,王立萍,游佳伟,宛宇,李爱华,朴景威.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7(01):19-22.

[3]江辉.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模式研发[D].西华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