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社区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核心商贸商务区;城市客厅;中心区;淮安市主城区;休闲商务
Abstract: QingPuOu huaian huaihai south road is located in huaian city, huaian city planning is one of the city's main thoroughfares determined. By urbanization process speed is differ, QingPuOu huaihai road south city land layout chaos existing status, land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a part of the unimproved location, architectural style is poorer, urban color problems such as the chaos,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huaihai road south of the new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QingPuOu demand is not harmonious. Through the new operation is planning to achieve the rational use of urban space, to organize and promote the trunk road on both side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uaihai south road, promote the urban grade and city vigor,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QingPuOu.
Key words: the urban core business trade business district; City sitting room; Center; Huaian city; Leisure busines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规划现状概况
1.1区位概况
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中部,淮河下游,东与盐城市接壤,西临安徽省,南连扬州市,北与连云港市、宿迁市毗邻,是苏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
淮海南路为贯穿淮安市区南北的主要道路,它南接宁连高速公路,北至淮安市中心区,本次规划范围以淮海南路为中心南起大运河,北至里运河,全长为2700米,两侧规划进深100米左右,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76公顷(不含18.3公顷的道路用地)。
淮海南路两侧地区为淮安市中心及次中心地段,商业、办公、娱乐等公共设施集中,是全市重要的黄金地段。规划范围以北为淮安市中心区,以淮海广场为中心的核心区域内有大型购物中心、综合商场、专业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东为规划中的水渡口新的商贸、文化中心。大运河以南则为规划中的以文教、体育为主的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南新区。规划范围内的里运河和大运河是贯穿淮安市的两条重要水系。其中大运河位于淮安主城区南端,形成城市的入口标志。里运河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古运河,其两侧分布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其中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和清江文庙为省级文保单位。目前淮安市正着力于把里运河及其周围地区打造为集历史文化展示、娱乐、旅游、购物、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文化旅游区。
1.2现状分析
淮海南路位于淮安市主城区,是该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干道之一。现存在用地布局混乱,土地利用不合理,建筑风貌较差等诸多问题,建设现状与新时期的清浦区城市发展的需求很不协调。具体表现为:
大运河——延安路:以工业和居住建筑为主,少量沿街商铺,建筑以低层、多层为主,但是立面残破,色彩灰暗,质量差。西侧地块有天龙御城和金满华府两个在建楼盘。
延安路——解放路:以低层为主,部分多层和少量高层,大部分建筑质量一般,多层经过粉刷,因此立面街景效果较好,形成了一定的商业氛围。但仍存在一些质量差的低层建筑。
解放路——新民路:以低层、 多层为主,有部分高层,商业氛围较为浓厚,大部分立面经过装饰,整体较为美观,质量普遍较好。
新民路——里运河:以多层和高层为主,质量好或较好,立面较为美观。临楚秀园一侧有联盛国际楼盘在建和东大街附近永康大厦拟建。
2规划定位
2.1规划定位
因淮海北路商业中心的规模已成,淮安尚无相应规模的商贸、商务区,因此我们在规划地段功能定位为商贸为主,商务为辅的集购物、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区。
3规划构思
(1)地块整合:将地块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加商业的比重,增加地块的公共空间,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
(2)文化延续:对原有风貌以及文化历史符号应有较好的保护和延续,提升地块的文化价值。
(3)景观营造:在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绿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地块的绿地空间和景观小品,提升地块的景观价值。
(4)环境提升:在尊重地块风貌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老街坊进行改造和整合,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升地块的居住环境。
(5)单体设计:对已建成的建筑单体和待开发地段,严格按照城市设计的要求进行改造和设计,提升地块的建筑和街道景观品质。
(6)政策助推:在整个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政策的导向和舆论宣传的作用,实行公众参与,加强监督和管理,最终使规划设计落到实处。
4规划设计
4.1设计理念
结合淮安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以当前信息多元化,产业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等时代特质为背景,旨在突出淮安市苏北中心城市的地位,我们提出“城市客厅”的概念:即为市民的生活和休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美化绿化城市风貌的同时,把城市的历史,发展,未来综合展现在淮海南路。
4.2整体结构
2.1在功能上,大致分为五个区域:
(1)特色商贸区(西大街至楚秀路段):依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开发旅游业;
(2)传统商贸区(东文渠沟南北两侧):借助东大街的商业优势和该地段的古居民宅风貌开发传统零售业;
(3)商业过渡区(大庆路至解放路段):保留原业态类型和教育培训机构,结合居住空间开发生活超市型商业;
(4)商务办公区(解放路至前进路段):基于现状已有的一定数量的办公楼,设计为商务办公区不仅有利于形成规模,更有利于形成淮海南路的沿街城市风貌;
(5)综合商贸区(前进路至延安路段):包括由延安西路南北两侧的物流商贸区和CBD商业中心区,延安东路南北两侧的以家居装饰和小商品批发辅以电子配件类商品批发产业为主的复合商贸区,以及沿淮海南路前进路至延安路段的金融商贸区四部分组成。
图1 规划结构分析图图2商贸区夜景人视图
5从社会角度分析开发时序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一个区域的印象往往取决于关键地块的标志性建筑,这部分建筑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影响城市风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用地内,解放路周边有较高的人口基础,商业设施也较完备,社会影响力大,适宜先开发; 延安路周边人口基础不足,但由于延安路属于城市主干道,周边地块的好坏对城市风貌影响较大,因此同样适宜先开发;新民路周边地块临近楚秀园和淮海广场,但对城市风貌的影响不及解放路周边与延安路周边地块,适宜中期开发;前进路周边地块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适合远期开发。
6结语
通过这次设计初探,纵观国内较成功的案例,笔者体会到休闲商务在我国旧城更新、中心城区提升等领域中,对城市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更好的以复合化的功能服务于全社会人民。
【参考文献】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是以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生活质量,满足和解决他们的教育需求为目标,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而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很多社区内有高校图书馆,它有社会服务的职责,更有社区教育的义务。现在是微媒体时代,人们普遍使用微信获取信息,包括教育信息。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服务社区教育,不失为社会服务的一条途径。
1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少,人力资源不足,教育资源缺乏;社区图书馆数量少,发展缓慢,管理体制落后;社区图书馆面积小,藏书册数少。当前社会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党和国家也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强调人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滞后的社区教育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继续学习的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下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向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但是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数字资源服务上,多为提供专业知识信息,并未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整理相关信息,忽略了社区居民的真正信息需求;社区与高校联合开展的各类教育课程培训,缺乏科学管理与有效实施平台,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引入一个中介平台,整合居民需要的教育资源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教育,为居民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微信平台恰好契合这一要求,能帮助高校图书馆开创社区教育新服务。
2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教育中的优势
现在是微媒体时代,微信自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人们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微信,社区居民同样在广泛利用。微信平台具有很多功能优势,如微信的功能和操作简单,无论哪个层次的用户都会使用,它的活跃用户远超国内其他同类平台;微信相较于其他平台更加稳定;无论是个体还是单位,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为目标群体服务;微信一个公众平台,可以同时面向众多个体用户,信息推送瞬时同步完成,所有用户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微信借助手机移动端,可以随时随地推送信息,个体用户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传递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过程中,传播不受影响,信息到达率为100%;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限量为用户推送一条信息,信息量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微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微信“朋友圈”的转载、转发及“@”功能可以将微信内容分享给其他用户,扩大用户的覆盖率,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微信推送信息不局限于文本传输,还有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传播形式;个体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微信平台所推送内容;利用微信这个已有平台开展服务,可以节约程序开发与新平台维护的成本等。基于微信平台上述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改变传统服务手段与方式,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社区教育。这样既可以迎合现在社区居民普遍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和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又可以将图书馆服务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社区居民中,而不再是仅满足部分居民,起到更广泛的育作用。
3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教育中的应用
3.1传播图书馆信息,接收反馈意见
社区居民有别于校内读者,进出高校图书馆受到限制,同时高校图书馆动态多采用馆内通告形式,因此,社区居民对高校图书馆缺乏一定的了解。反过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高校图书馆也不能很好掌握。基于微信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社区居民通过手机终端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图书馆、查看图书馆动态,既拉近了社区居民与高校图书馆的距离,又给社区读者提供了便利,同时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职能。微信平台上信息传播,可以是图书馆信息,如图书馆规章制度、校外读者守则、借阅须知、图书馆使用指南等;可以是文献信息,如图书馆馆藏布局、热门借阅、新书目录等;也可以是活动宣传和报道,如图书馆公益性讲座、读书活动、其他文化活动等。基于微信平台上进行反馈,可以接收到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社区居民也可以接收到图书馆的回复与解释。既促进社区居民与高校图书馆的相互了解、交流与沟通,又优化了图书馆管理机制,促进了图书馆自身发展。
3.2开展线上活动,提供互动交流
线上活动的开展不受场地、时间与形式等的限制,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其中,参与度与自由度明显高于线下活动。线上活动还能覆盖到每一个社区居民,线下活动则有人力物力等资源限制,活动难以惠及每一个参与者。基于微信平台线上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好书推介、美文赏析,也可以是有关教育的焦点新闻和热门话题,还可以是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话题等。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各类方式发起互动话题,社区居民在交互栏目下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微信平台的线上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与精神世界,又在互动中实现了继续教育,还增进了社区居民的感情,拉近了彼此距离。
3.3收集网络教育平台,推荐数字教育资源
网络上有很多免费教育平台,高校图书馆发挥专业优势,收集相关平台,在微信平台上推介给社区居民,满足社区居民继续教育需求。如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是国家开放大学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平台,资源均为优质教育资源,内容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社区居民可以利用该资源进行自我充电和学习。爱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资源也为优质教育资源,不仅面向高校师生,同时也面向社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需求。另外还有中国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学堂在线、顶你学堂、好课网、在线开放网络课程平台等,社区居民可以利用这些平台继续学习。
3.4推送社区教育信息资源,满足不同教育需求
社区居民人员复杂,且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教育信息需求不一样。图书馆推送多元化教育信息资源,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如对于党员提供党员党性教育信息资源;对于有法律需求的居民提供法律法规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家庭提供和谐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信息资源;对于老人提供健康养生教育信息资源;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对于教师、高学历和科研机构的人员,应提供提升科研素养的教育信息资源;对于需要丰富业余生活的居民提供休闲文娱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公职人员提供职场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对于有求学就业需求的居民提供求学就职教育信息资源等。
1.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包含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数据、电子信息等媒介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以及光磁等非实体媒介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教学资源和学习研究保存为文字、图像、视频等文件,再传送至各服务器终端。广义上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就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支撑性教育资源的总和。
2.数字化教育服务。数字化教育服务主要指的是以现代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此体系通过一定的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参考、传播以及交流等综合服务,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从巨量的教育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的活动,它是一种兴起于网络时代、面向所有网络用户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3.数字化社区教育。此次研究的数字化社区教育指的是基于数字化的社区教育体系,也就是在社区范围内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学习,建设各级各类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沟通交流的渠道,并采集数字化信息等等,通过此方式满足社区内民众对学习生活的需求。这种体系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以数字化信息为教育环境,将教学资料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传播出去,建立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第二,实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种教育模块,服务不同人群;第三,建立多功能的虚拟教育平台,实现地方和高职院校以及社区的教育,丰富居民的学习方式,为教学交流提供足够空间,分享学习成果及研究成果,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水平。
二、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的社区教育将信息技术和社区的教育模式有效结合,通过网络手段突破空间和距离上的限制,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此外也需要快捷便利的学习服务体系。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是难以实现全面社区教育的,必须借助新的渠道或传播载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好提供了崭新的契机,运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各种问题,并且网络化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并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由此看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对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化社区的教育服务调研
为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进行了一次在线上的问卷调查活动,研究人员对问卷的有关指标都进行了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及可信度检验之后,根据调查结构,本次研究满足要求。此次调研以江苏某省为例,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总共3个月时间,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7份,除去无效问卷外,总共收回944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可以发现四个问题:第一,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叫数字化社区教育体系;第二,虽然接受调查的各社区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教育体系,居民的需求和系统提供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差异;第三,学习资源不能实现多元展示,只能通过计算机查看,不支持移动终端;第四,支持服务能力弱,社区教育的相关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线上线下的联系。
四、数字化社区驾驭服务体系构建
1.数字化社区教育架构的建设。该市的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级社区的教育实施组织架构,也就是由当地教育局主办、由当地社区培训学校承办、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民间学校共同参与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架构。另外还借助该市的社区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当地职校的科研及管理评价职能,在社区教育实施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完善了该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也就是科研引领、社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管理的三大管理模块,在每个大的模块下面又建立了四个子模块。
2.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该市按照确保传统教育服务功能并整合本土特色教育资源的目的,该市在自己的终身教育网上设立了教育咨询、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健康养生、老年大学、儿童天地以及资格认证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的课程少则数百门,多则两千多门。当地教育局和社区培训学校也分别建立起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此外当地还建立了交流中心,为社区居民以及管理人员提供沟通渠道,方便完成好学习支持的相关服务。
3.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建设。数字化的社区教育指的是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数字化社区教育模式体现出远程教育的特点,即教育学的分离。因此,该市在及社会数字化教育资源时,也必须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教育的需求。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网络也加强了该市社区培训学校的统一领导以及社区教育中心校分级管理和民间学校合作的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共同维护着社区教育服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关键词: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发展策略
一、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服务现状
研究团队针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现状开展了调研,共计调研广东省9所高职院校,选取了2018年位于全国高职高专排行前200名的分布在不同阶段的广东省高职院校,调研对象主要为一线专任教师、专业负责人、继续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调研内容主要涉及继续教育服务规模、服务对象、继续教育服务开展方式、是否设有专门继续教育服务部门、部门功能和人员设置等问题。
(一)继续教育服务规模较大,吸收能力较强
调研的9所广东省高职院校中,有5所院校的年服务规模为2000~4000人,3所院校的年服务规模在2000人以内,1所院校超过4000人。教育部网站的“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学生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成人专科在校生2938744人,广东省高等教育成人专科在校生525301人,位居全国31个省/直辖市首位,在校生人数占总数的17.88%。教育部网站的“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共计1418所,将成人专科在校生人数与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做简均,可得每所高职院校平均服务水平为2073人。对比参与调研的广东省9所高职院校,6所超过平均服务水平。如果考虑网络专科在校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等教育网络本科、专科生学生数”统计数据,2018年网络专科在校生5430796人,则高职院校平均服务水平为3830人。考虑到部分本科院校具有培养成人专科学历的能力,平均服务水平会相应降低。从调研结果来看,基本有超过50%的高职院校达到甚至超过平均服务水平。由此可见,相对来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服务规模覆盖量较大,吸收能力较强。
(二)继续教育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丰富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超过60%的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服务对象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在职员工,其他社会人员占比为30%左右,社区待业和失业人员不超过10%,由此可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为其提供学历继续教育,如专升本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能力提升的继续教育服务或者是学历提升的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而面向社区的待岗人员、老年人等其他社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其参与度较低,服务对象有待丰富和扩充。
(三)继续教育服务的开展方式有所丰富,但传统方式依然占据主流
调研广东省9所高等职业院校发现,基本所有调研学校在开展继续教育授课时都会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包括有组织的集中授课与培训、自主式在线开放课程和网络直播授课等。从调研结果来看,9所高职院校当下选用的授课方式中,集中授课和培训的方式占比100%,网络直播课占比50%左右,在线开放课占比40%左右,其他方式占比10%。尽管授课方式较之以前丰富,但是传统的集中授课和培训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四)继续教育的配套课程服务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继续教育的配套课程服务来看,超过80%的被调研学校设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学院或部门,然而,绝大多数继续教育学院或部门只是负责招生和学员入学管理,继续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课程管理普遍由各个专业自行管理。调研还发现,绝大多数被调研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时并没有配备专门的课程服务专员或助教,对课程开展过程中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进和管理,课中与课前、课后严重割裂。个别学校由授课教师亲自进行管理,但是基本仅限于课程资源的共享,督学、作业、沟通和反馈方面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紧跟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借助移动端课程平台,深入推广继续教育课程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近年来,各大院校均着力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开发资源共享课程。课程投放的移动端课程平台也很丰富,如超星、职教云、蓝墨云等,用户友好度均较高。继续教育课程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在线开放课程,根据学员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做模块化调整,整合或开发适合继续教育学员的课程,并且推广教师线上指导为主、线下见面课为辅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继续教育模式。第二,与市场化运作的教育机构合作,利用商业教育机构的资源,探究多样的合作方式,推动课程的商业平台输出。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与商业培训机构合作,根据培训机构面向的用户特点,依托现有课程以及商业机构的线上线下平台,开发线上直播类公开课程或者小班课程。同时,可发挥学校的场地资源优势,与商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组织输出线下小班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第三,积极与地方政府、社区党群组织、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参与这些组织及机构组织开展的社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丰富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研究团队调研了包括福石社区、南溪社区、长沙社区、吉大社区、迎宾社区在内的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现上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均承担了地方政府指定的负责相应社区人员尤其是失业待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培养、儿童的兴趣教育、家长的儿童成长心理教育及离退休老年人的兴趣课程教育的继续教育责任。同时,发现上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存在教师和课程稀缺的问题,非常迫切希望各类院校能够积极参与社区党群组织的继教培训活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完全可以发挥自身课程和师资优势,与社区党群组织采取如下合作方式。一方面,教师或专门的继续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导入学员,学员依托课程所在平台的APP软件自主开展线上学习。另一方面,社区党群组织等其他机构可以和高职院校建立继续教育定点服务的合作,组织机构的学员可直接安排在定点服务机构接受继续教育。第四,明确继续教育各部门职责,配备专门的课程服务人员,为学员提供完整的课程配套服务。首先,高等职业院校需明确继续教育部门的工作范畴,规范继续教育部门的人员配备以及分工,制作相应的工作手册。确立继续教育部门负责招生、学员管理、授课教师统筹管理等基础工作,同时承担提供课程配套服务以及课程的后续跟进等责任。其次,加强专门的课程服务人员的培养,做好单纯的行政人员角色向“行政+助教”双重角色的转变,逐渐建立其由专门的课程服务人员担任班主任的机制。由其协助授课教师管理学生、负责督学、跟踪学习效果等,避免继续教育培训变成只有课上几十分钟的孤立课堂,确保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性。
[关键词]创客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校园创客社区
目前,随着创客运动的大力推广,创客教育作为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正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教育变革的新浪潮。我国的大中专高校、中小学也纷纷加入此浪潮中,建立创客空间和开展各项活动。如何让创客教育真正落地,为教育服务,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而作为具有开展创客教育独特优势的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运用创客教育理念,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创建“校园创客社区”,让学生在玩乐中真正将知识学以致用、有效地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培养创新型综合应用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创客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客空间现属于萌芽发展阶段,创意主要来自国外开源网站,尚未形成具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国内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创客教育理论研究较多,实践应用研究较少。根据《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2015》显示,当前我国创客教育实践的热点是建设创客空间生态与开展各类创客活动。而本科、中小学教育成为了创客教育的先行者,虽然运用创客进行学科改革的研究较多,但也碰到了很多诸如创客教育与现有课程体系结合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由于其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运用创客教育理念进行专业教学革新,创建创客社区,可以促进学生在玩乐中灵活高效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为此以计算机专业为试点,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极具现实意义。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客化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湖南教育信息化进程,拓展创新教育的新园地,促进技术技能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基础就是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将是信息化推动的生力军,能有效改变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动手能力差,理实衔接不足”等问题,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应用者变为多重角色的主动创造者,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整体素质。
2.有利于高职专业教学改革,推动高技能人才建设,改变传统的讲座式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新型专业教学模式的形成。
3.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求职和就业提供了高效的能力支持,为适应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把教学与实践、教室与工作室、知识获取和能力锻炼、教育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开创了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4.有利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紧密深化了校企间的合作,增强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企业的调研成果,许多企业的技术创新贡献,大部分是属于一线职工的技术革新以及工艺改造,而这部分人又主要来自于职业院校。企业通过校园创客社区提供给学生创新服务,为学校打造较为真实的企业环境,提升了学生的实战应对能力。
三、基于创客教育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依托创客教育,构建专业技能和实践学习的环境,建立创客社区,激发创新创造能力。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革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真正让创客为专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贯彻“能力本位”的教学核心理念,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1.校园社区的搭建。建设“校园创客社区”软、硬件环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课堂知识点与对应的实践课对接,通过过程实现创意作品,达到巩固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不但拥有实体的社区实验场地还需要配套虚拟的社区环境,线下,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社区实验场地的工作区和交流区,开展学习交流,并进行实践教学、开发。社区实验场地不但配有计算机专业实验的基本器件还有创客开发的工具。线上,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社区平台进行交流答疑,还可以与企业专家进行对接连线,解决实践碰到的各类问题。
2.特色课程的开发。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设计菜单型计算机专业创客式课程和角色体验实验课程,按照计算机专业特色的技能知识点,以团队协作,分层教授的方式设计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进行有效提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工作能力以及计算机职业素质。学生参与课程开发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满足各个阶段或是跨专业学习的学生的需要。
3.学习模式、学习引导的设计。设计创客创业式学习模式及学习引导流程,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创业实施的方法和技巧。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如,计算机课程可以开展开放式的组织形式,学生自愿报名,不限专业,由学生分组,按照项目式实施,每个项目配一个指导教师,运用师兄师姐带领师弟师妹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线上校园创客社区中公布每天要实施的学习导图,引导学生通过导图进行自主学习。总之,在目前形势下,在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开展创客教育为例,分析了创客教育下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拉近了学生和创客教育的距离,加快了创客教育的发展步伐。下一步将继续展开研究,使创客教育与计算机教学的结合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
[2]吴俊杰.创客运动与STEM教育:专访“创客教父”MitchAltman[J].中小学信息教育,2013(12):39-42.
[3]WattersAudrey.TheCaseforaCampusMakerspace[EB/OL].
[4]施捷.基于创客教育视野中的五年制高职服装设计技能教学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为例[J].辽宁丝绸,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