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市场调研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营销是以保险为客体,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客户转嫁风险的目标为中心,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段,将保险产品或服务转移给消费者,最终实现保险公司长远经营目标的活动。保险营销以客户的需求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通过对保险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和完善,积极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以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保险营销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善的保险营销网络。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市场营销,努力寻求客户需求和企业利润的结合点,通过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计划,并对整个营销环节进行全程监控,最终实现盈利。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仍处于或部分处于推销或由推销向营销转变的阶段,保险行业从业者的营销意识还有待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1 营销意识薄弱,营销观念落后 受传统保险业的影响,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营销意识普遍较弱,营销理念也较为滞后。很多保险公司过分强调自身,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将营销错误理解为针对个人的分散性业务推广,缺乏长远的营销目标和战略。
1.2 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特色性不强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在进行营销前一定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把握好市场定位。但受粗放型经营方式的影响,一些基层保险公司不重视市场调研工作,认为其可有可无,造成了市场定位不准确,影响了产品设计、产品开发、目标市场分析等后续工作的开展,导致产品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影响了保险公司的长效稳定发展。
1.3 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 目前,专业的保险营销人员较为稀缺,我国保险公司现有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营销理论知识,营销管理经验不足。另外,保险公司的培训不到位,很多营销员基本未接受过专业的营销培训,业务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质量低下。同时,一些保险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缺失,责任意识淡薄,保险误导、收取回扣、恶意招揽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声誉。
2 保险营销模式的可行性创新
2.1 E行销 E行销是一种E化的销售思维,它通过采用电子化技术和工具的方式进行高效地保险服务,集保单销售和业绩管理于一体。与传统的保险营销方式相比,E行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时间短,效率高。E行销通过一种全自动化的销售平台实现了高效保险营销,客户从投保到获得保险保障仅需半个小时。二是成本低。保险销售人员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负担。三是高效便捷。移动展业模式打破了传统保险营销的时空限制,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投保,同时可以及时获得保险保障。
E行销由于其突出优势,受到了很多保险公司的欢迎。中国人寿在2011年6月建设E行销试点,并推出了系统的行销计划和方案,建立了 “国寿e家”,同时还提出了争创 “2011年打造万名科技先锋”的营销目标;泰康人寿积极与银行合作,开发POS刷卡平台,加快发展E行销。
2.2 社区营销模式 所谓社区营销,就是指深入社区,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接触,以及时获取客户的相关信息,以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保险公司在发展社区营销模式时可以依托我国城市已经发展成熟的社区组织,深入开展保险业务宣传和服务工作。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其市场分析来确定其目标市场,即选择目标社区,先建立几个保险营销试点,在逐步开展推广宣传工作。在社区开展保险业务可以有效地节约其资产投入,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保险的业务范围,实现了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
2.3 “嫁接式”保险营销模式 “嫁接式”保险营销模式采用聘请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为专门的“风险管理专员”,通过其人脉资源优势和信用资源优势开展保险营销。同时,保险公司还要根据其发展需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积极提高其业务水平。这种高效营销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有效地保证了保险合同顺利的签订。由单位离退休人员组成的“销售中介”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的信任度,打消客户对保险投资的顾虑,增加保险业务的成功率。二是这些“风险管理专员”非常熟悉单位职工的个人情况,能及时掌握其保险需求,提高保险服务的针对性。
关键词:西部;车险;市场调研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089-05
引言
在国内保险市场上,车险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地位举足轻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机动车辆数量迅猛增长,机动车辆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其保费收入一直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60%以上,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的龙头险种。如何在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中,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加强经营管理,保持良好的发展速度,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对财产险公司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从目前的西部某市地区的机动车辆保险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车险市场占有份额,品牌形象,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认识以及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以期能为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上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并在实践中有所促进。
一、车险市场调查状况的调查问卷情况
(一)调查问卷内容概述
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六个方面,依次为年龄、性别、家庭结构、从事的行业、居住和工作区域。第二部分了解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的认知情况题目。题目的设计主要采用封闭式方法,就是对每一道题目都给出几种答案,被调查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其中有八道题目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另外一道题则可以多选。在第二部分的八道选择题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被调查居住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主要包括10公里,10~15公里,15~20公里以及20公里以上的调查分析等。(2)被调查在短期内是否有购车计划和购车价格范围主要包括在10万元以下,10万元~15万元,15万元~30万元以及30万元以上这几方面内容,以及买车的付款是采用直接方式还是间接方式。(3)被调查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主要内容包括: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不计免赔、车上人险和附加险保险产品。消费者为爱车买保险看重哪方面,如价格、品牌、理赔服务、机构网路优势。(4)根据调查广大消费者从哪方面对了解和认识人保公司。主要包括广告产品宣传,熟人介绍,媒体新闻和访谈,公益活动。同时调查客户已经购买或者即将购买的保险产品公司,例如:人保财险、太平洋、平安、永安和其他保险公司。
(二)调查情况
本问卷以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研究院在全国部分重点城市巡展汽车安全活动为平台,配合站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回收180份。经过一系列数据整理共收回有效问卷170份。
二、车险市场的分析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从调查年龄范围来看,40岁以下的人群占据82%,40岁以上的人群占据18%,大体上符合目前个人市场年龄消费层次分布。
从性别角度来看,这次调查的男性比较女性多2倍,具体分布(见表1):
从调查问卷中发现:未婚人士只占36%,已婚人士占64%。
我们把行业在归纳一下集中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零售、物流业、金融业、服务业、住宿餐饮。 第一产业包括:制造业、舰载以及房地产。其他行业和政府及事业单位。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政府及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分别占总调查者 29%、18%、20%、33%。
考虑到调查地点的特殊性,所以市城内、城东、城北的调查者相对多一点。
从调查者家庭和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来看,相对而言15公里以下的占据大部分71%,除外的占据29%,比较符合市目前的城市发展状况。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对个人消费者来看15万元以下的车辆占据74%,15万以上的车大致占据26%。也比较符合市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消费收入水平。
从调查的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来,目前市场几家大型的保险公司的份额比重,也相对和保监局的数据基本一致。
我们从调查问卷的14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大类分析可以看出来,此次调研报的基础数据,和目前XX市场的大致情况一致,基本达到调研报个数据的真实性,为下面相关因素分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问卷基本因素的相关分析
1.从被调查者年龄范围角度可以看出,40岁以下的人在被调查者总人数中占据了82%,这些人群是有车或者近期内买车的主力人群;同时也是将来一段时间保险市场的主力消费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人占据已有和即将购车计划中占据84%的市场份额。
2.统计调查人群中,对保险公司选择时:可以看出,人保39%,紧跟是平安38%,其次是13%的太平洋。然而,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的调查中买人保公司人数占据31.7%。其中,40岁以上人群平安公司占据市场34.1%、太保15%、永安10%,其他保险公司19.2%(见表2)。
表2
以上数据表明,40岁以下的人买保险选择平安公司的相对少一点,而人保在40岁以上的人数中占据要比平安公司多一点。
3.调查为爱车买保险最看重哪方面时,统计表明:理赔服务占据54%、品牌27%、价格12%、机构网络优势7%。但是主力消费人群40岁以下人群中,理赔服务占82%,价格相对少一点16%。相比较40岁以上的人,买保险最看重的情况来看,对理赔看重大概52%、价格36%(见表3)。
表3
4.在分析不同年龄对人保公司的认识方式时,将人群年龄分40岁以上、40岁以下两个阶段进行统计,得出结论(见表4)。
表4
5.调查统计现有车辆和即将购买的价格范围得出:10万元以下占总调查人数40%,10万元~15万元占总调查人数34%,15万元~30万元占总调查人数21%,30万元以上占总调查人数5%。但是,在40岁以下人群中,10万元以下购车者所占比达到32%,10万元~15万元占到40.7% 15万元~20万元占到22.8%。
6.在调查者从事的行业中可以看出来,调查者的行业相对比较分散,相对而言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政府及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分别占总调查者 29%、18%、20%、33%,比较符合当前中国就业趋势。将调查现有车辆和即将购买的价格范围与从事行业进行结合比对,分析得出表5。
表5
7.在问卷中发现从事其他行业中买保险选择公司时候,44%选择人保,9%选择太保,41%选择平安。将调查从事行业与选择保险公司进行结合比对,分析得出表6。
表6
8.针对各个行业人群买保险最看重的指标,选取价格、品牌、理赔服务、机构网络进行统计类比,得出结论(见表7)。表7
9.通过调查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之间距离与有无购车计划的相关性,我们得出结论(见表8)。
表8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的居住地和工作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买车一定成一种必需品。也成为了保险市场的潜在客户。
10.我们对保险险种组合分析中:购买6+1险种的只有8%,其次购买4+1险种只有14%。发现有34%只购买交强险。
从购买车的价格和购买险种组合中分析发现:
表9
从表9的统计数据得出,车辆的价位高低直接影响对购买险种的需求,也就是车价越高,人们对险种的需求相对多一点。
三、对策与建议
保险行业是服务性的金融行业,服务是保险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保险公司提供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的质量好坏,是客户判断是否继续在公司续保的决定因素。把维护客户利益贯穿到产品设计、产品宣传、承保、理赔以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优质的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企业形象,而且还可以为公司维护和发展客户,为公司带来销售利润,最终实现财产险公司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从调查者买保险最看重的这一项来看,消费者对服务看得最重,尤其是40岁以下的调查者来看最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树立服务意识,加快服务理念的创新。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创新服务是基于基本价值的创新服务,基本价值的创新就是围绕“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设计―承保―承保后风险防范―出险后的查勘定损―理赔”这一服务链的创新,而基本价值创新的基础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服务理念。市场是创新的原动力,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服务观。“以客户为中心”,要体现在服务的咨询、理赔、售后、风险管理等方方面面,而不是一句口号所能简单概括的。这种大服务观,要求彻底颠覆“以业务为中心”的观念,从整体上改变和改善服务,而不是仅仅从细枝末节上雕花刻凤。
因此,人保公司机动车险保险公司要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让服务成为保险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要让我们独特的服务成为公司进行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与升级
充分认识服务创新对于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诚信立业、服务强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实做优基础服务,做精做强特色服务。完善服务内容的重点就是要努力实现保险服务的便捷化、标准化、增值化和个性化;要求保险企业必须从保险业务、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三个方面对服务流程不断地加以完善,确保各项服务活动贴近客户,方便客户;进一步树立客户至上、诚信为本、争创一流的服务理念,努力提升保险行业的形象。
(二)加大品牌宣传和销售渠道创新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目前市场的具体现状,大力调整和整合公司的产品分销渠道机构,在目前主要的两大分销渠道(即间接销售渠道和直接销售渠道)基础上,调整布局,优化结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公司建立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利用此系统积极开展基于数据库营销的销售体系建设。
从销售渠道创新方式来看,虽然在中国目前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公司业务的发展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从中国现有的机动车险销售渠道来分析,间接渠道的销售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而且其管理成本很高,客户服务质量相对而言不及直接销售渠道的服务,客户流失率很高。根据现代渠道销售理论,“渠道为王,终端制胜”,谁掌握了渠道,谁控制了终端,那么谁就会在市场的竞争中获胜。因此,建立和完善属于保险公司自己掌控的渠道和终端,是公司市场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网络营销、电话营销是机动车险市场营销未来发展的趋势。
1.丰富物流保险产品,确立物流保险品牌策略保险公司应注重市场调研,研究物流企业不同的保险需求,注重研发新的物流保险品种。物流注重的是整合,包括加工、仓储、运输、分配等点到点的服务。保险也应适应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整合设计出涵盖整个物流过程的“物流综合险”,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在综合险下进行细分,以满足投保人的各种需求,确立险种品牌,增加保费收入。
2.保险企业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增加市场份额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电话等方式,宣传物流保险产品,向物流市场渗透。一旦客户认知了物流风险的高发及物流保险的保障功能,那么,无论物流标的大小、物流链长短,物流企业都会乐意购买保险,签订保单。
3.推行渠道模式,搭建销售平台物流保险企业可以模仿寿险产品的操作方法,与银行和邮政等商合作,挖掘它们的渠道销售潜力。销售物流保险产品,适当地给予点手续费,手续费与保单份数挂钩,使得小额保单和大额保单的投保人享受同等服务。随着我国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银行依靠存贷差获利的竞争将更趋白日化,因此,销售物流保险既丰富了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又为物流保险销售搭建了好的平台。
4.推行连锁式营销模式,实现多网点、广覆盖针对国内保险业过度依赖保险人及中介渠道,保险公司远离客户、远离风险管控点的现状,为拓展自身营销渠道,加大直销力度,经营物流保险的企业可以依托城市社区建立起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中心,以门店的形式直接面对客户,以个人产品为主要业务方向,以个人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形成多网点、广覆盖的连锁营销模式。
5.创新营销手段,降低营销成本网络销售保险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而且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特点,保险公司可以开展保险的网络营销。在网上详细列出每个保险品种的详细条款、投保注意事项等,便于用户查询。投保人可以通过比对不同公司的产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6.稳定物流保险营销队伍,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保险公司要有高素质而且稳定的队伍,必然是从引进和培养两方面入手。保险制薪酬制度要改革,不能简单地与保费收入挂钩,而应该考虑赔付率等相关因素,以提升其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消除夸大保险责任范围的销售误导行为。同时,保险公司要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主动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让参与物流各个流程的单位和个人了解物流保险,了解物流保险公司,要让他们找上门来主动购买保险。物流企业投保的动机,无非是在出险后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而保险人往往惜赔、推诿,这样,一旦令众多被保险人反感,那将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营销工作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二、物流保险的推广方式研究
1.物流保险推广方式的大环境探讨保险监管机构应大力支持目前,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物流保险的发展对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增加,能起到较大作用。因此我们相信,保险监管机构一定会在物流保险各险种的条款拟定、费率厘定以及险种推广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
2.保险业须加强宣传力度一个新的保险产品,在投放市场的前期都要进行广泛的宣传,物流保险的推广也是如此。保险公司可边开发边推广,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宣传力度,使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和广大企业都及时了解物流保险产品,从而增强物流保险意识,并与保险业共同做大这块蛋糕。
3.财产保险公司要唱主角物流保险的险种除了传统的货物运输保险、仓储保险外,还可拓展物流项目融资信用保险、物流配送责任保险、危险品仓储管理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法》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这样,物流保险的所有产品均可由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因此,若以财产保险公司为主开展经营活动,就可以对物流公司及相关方进行全方位的展业,以降低展业成本,并提高展业的成功率。当然,人寿保险公司也可以单独经营物流业相关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
4.保险经纪公司可积极参与物流保险由于其产品的多样性和客户的复杂性,其保险需求将非常个性化。这种情况最适合保险经纪公司操作。保险经纪公司可针对具体的物流企业,为它们设计最合适的保险产品组合方案,并可担任它们的风险管理顾问。因此,保险经纪公司一定能在物流保险的推广过程中大显身手。
三、大力推广物流保险需要保险公司实施以下举措
1.强化创新意识开发物流保险新产品是我国保险业的重要责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对待保险产品创新的问题上,保险公司却往往表现得理性有余而激情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不足,没有把产品创新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再加上保险产品创新本身具有风险性,一旦失败将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一些保险公司出现了畏难情绪,采取跟进、模仿的策略,大多着眼于熟悉的、见效快的产品销售,造成一些有市场需求、有发展潜力的新产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物流保险的产品创新要贴近市场需求,要针对客户的风险点,进行科学的评估,开发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新产品,使大多数物流公司能够接受并乐于选购这些产品。
2.深入物流企业,组织培训保险公司应经常深入现代物流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熟悉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了解物流公司的需求,不断推出满足物流公司需要的保险产品。同时当好物流公司的高级参谋,为其找出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准确鉴定其风险程度,为客户作风险评估,设计风险管理方案。保险公司有必要经常组织有关物流与保险的培训班,培训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请物流企业的专家,为保险从业人员讲授分析现代物流相关案例;另一类是保险公司的专家到企业讲授物流的风险责任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沟通,统一认识,并不断改善产品,培育一个物流保险的良性循环市场。当然,要达到目标,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必要的。
近几年来,我国健康保险业务量迅速增长。十六大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200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5.66亿元,同比增长20.28%。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84.2亿元。健康险在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占比由1999年的4.2%增至2006年的8.8%。在业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健康保险市场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近10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各类健康保险业务,其中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近10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另外,健康保险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提供健康保险产品近千种,分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四大类,并开始向居民的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目前虽然产品仍然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导,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健康保障功能进一步显现。
2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整体规模小。与国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普及率很低。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2006年我国人均商业健康保险费支出还不到30元,是美国2001年的1/90;2006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深度仅为0.293%,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二是产品单一、同质性严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虽然目前市场上健康险产品近千种,但基本上表现为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具有较强替代性的保险产品,或者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并且集中在定额给付型的疾病保险产品,短期(如一年期)的产品居多。补偿性的医疗费用保险产品如个人住院费用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产品少;长期保障的产品少。而这些恰恰是老百姓所需要的。这样,市场上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保险费率偏高,保障程度偏低。老百姓生活确实需要商业健康保险,但事实上它与老百姓的距离却很远。对老百姓而言,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偏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精算所需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率等基础数据,由于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率有很大不同,而且数据变化很快,监管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难度很大,因此国内至今没有一张统一、科学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在产品定价上偏于保守,而高高在上的价格难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以摊薄风险降低单位保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从保障效果来看,保障程度偏低。对于重疾险,保险公司往往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制定出非常苛刻的理赔条件。与普通人对于疾病保险的直观理解不同,市面上的重大疾病保险并非只要得了保险合同上规定的疾病就可以得到赔偿,事实上要获得赔付,不仅要得规定的病,还要按规定的方法诊断与治疗,甚至还要按规定的症状去生病。在很多情况下,当满足了保险合同的赔付条件,患者已经濒临垂死的境地,从而让疾病保险的保险目的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健康保险的另一大类型-费用报销型保险,往往是一年期的短期险种,续保审察严格,并且有投保年龄上限,因而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医疗保障需要。四是保险条款不严谨、不完善,管理的随意性大,实务操作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化经营。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基本上采取附加于人寿保险业务由寿险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完全用寿险、财产险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来经营医疗险,造成产品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专业培训和市场营销的系统偏差。
3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几点建议
3.1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给予商业健康保险应有的社会地位。国家应将其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入其中,并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形式确定下来。财税政策支持。国家财税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一是应允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享受以下税收优惠: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利润免征所得税。二是应允许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人,其缴纳的保费和获取的保险金享受以下税收优惠:若企业团体投保的保费支出部分,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保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保险公司应定期运用典型赔付案例,积极宣传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普及健康保险知识,增强社会各界的保险意识,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与亲和力,使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企业欢迎,百姓拥护。政府在健康医疗保险市场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①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覆盖面,使广大职工真正享有医疗保障。②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这是规范医疗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③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监控,从源头上治理“回扣促销”等不正之风,使患者既享受到较廉价的药品,同时又保证用药安全。
3.2注重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重视产品开发战略
为使推出的健康险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保险公司必须注重市场调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群体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状况,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在险种开发方面,对于低收入、无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宽范围、低保障的险种;对于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职工人群,提供低价格、窄范围、高保障的险种;对于较富裕的年轻群体,提供价格与保障程度比例适中、保障期限长、保障范围有针对性的险种;对于高收入的中年群体提供高价位、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3.3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商业健康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如医学技术人才、精算人才等。保险人在开展健康险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对健康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储备一批医疗管理人才,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健康险专业人才队伍。
3.4保险公司应加强医保合作,积极探索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
在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中,医疗服务提供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索建立医保双方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增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控制意识,使保险公司在保证被保险人获得良好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在实务中,医保双方主要有如下合作途径:(1)选择定点医院。保险公司可就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服务质量等内容,在各医院之间进行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从中遴选出若干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医疗机构,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保户来此就医,只要属于保险范围内的病种,可不先缴费,而是事后由医院凭相关证据与保险公司结算,以切断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现金流”。如果非特殊原因,定点医院超过预先约定的费用标准,保险公司就要从付给医院的费用中扣减超过部分。如果节省了费用,医院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额外奖金。(2)选择合同医生。目前,医疗费用无从控制,其中较大原因乃是病人就医是一种随机性极强的无权选择,缺乏引导性。所以,保险公司有必要在定点医院中再选择合同医生,为费用控制装上“双保险”。(3)相机审查医疗服务。即保险公司可委派资深医师对定点医院和合同医生进行随机抽查,此举意在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协调管理,审核医院或医生所提供的施治方案和用药在医疗上是否必需和适当,以把好核赔关。(4)大力推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建设。在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内容上,保险公司应积极推动定点医院的电子化建设,由从初级的病历调阅、治疗调查等手工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通过网络化来实现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协调管理,从而形成管理式医疗。(5)保险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参与医疗机构管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总之,有效的医保合作模式可创造出政府、保险公司、医院、保户“四赢”的局面:政府解决了医改所带来的重大疾病无保障的难题,保险公司卸去了医疗费用无从控制的隐患,医院在医改冲击后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户则获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3.5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控制体系
一是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注重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科学厘订产品费率,防范产品开发风险;二是建立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核赔管理制度,加快研发和推广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管理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
参考文献
[1]KennethBlack,HaroldD.Skipper.人寿与健康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 金融保险 企业行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教育发展也呈现良好态势。由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就业为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由以学科为本位过渡到以能力为本位。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也积极响教育厅号召,按照湖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教师企业行”活动。
一、意义
(一)深化教学改革。
要使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具有竞争优势,所培养的学生就必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岗位的实践以及与同事们的交流,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熟悉具体岗位的职责分工,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这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
(二)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和培养人才。
在企业实践锻炼时,教师可以与公司业务专家进行交流,可以对以往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开展专业调研活动,亲身体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真实需求,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获得企业对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在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更能有的放矢,并根据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措施,把企业用人的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大胆改革,努力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适应市场,受到市场的欢迎。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桥区合作。教师赴企业锻炼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创造了学生实习、就业的良好条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同时通过教师的企业锻炼也有利于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储备和发展、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同时,教师赴企业锻炼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间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构建,实现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教结合,加深了校企间人才供与需的紧密性和一体化。
二、实践内容
2014年7月我作为一名高职金融保险的专业教师,来到中国平安金融集团第八营业部进行实践锻炼,从事的岗位是讲师助理,其工作职责主要表现为:协助讲师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教学培训任务、公司各项业务培训任务以及支援系统内各公司的业务培训;协调并完成课程方案计划;课件设计及维护;参与研究、开发、编写培训课程及教材;参与制定各级公司培训计划,包括参与公司组织的课题调研活动,广泛了解销售人员的培训需求,撰写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和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每天早上八点半,所有的保险同仁都会在聚龙部进行晨会。首先由全体参会人员起立唱司歌、读公司训导口号,接着是营业区业绩战报、人力战报、最新险种及咨询分析以及各项通知,最后是各个部门的二次早会。二次早会的内容主要是保险产品分享,即由最近已签单的保险营销人员分享自己的经验体会:介绍客户背景、签单背景和促成要点分享。这对于每一个上台发言人来说,都是一份荣誉。另外是本部门陈总监的分享。我将保险行业的晨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开展了“45分钟保险晨会”的活动,将金融保险12301班分为了五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由七个人组成,每个团队一周组织一次早会,早会由敬业时间(考勤)、晨曲、信息窗口、经验分享、游戏互动和经理时间组成,取得的效果良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令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处世哲学:做人有情有义、工作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保险营销已经到了一个境界:不是产品的营销,而是人的营销。陈总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人做到位了,还怕产品销售不出去吗”?“敬人就有人缘,敬业就有业绩”,他们把客户当作是朋友、亲人甚至是家人,对客户的关心是无微不至,而且做得非常细致,有时候是一句嘘寒问暖的贴心短信,有时候是一份用心的生日小礼物,让你倍感温暖。处在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使我深受感染,这个对我以后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受益不浅的。另外一点另外印象深刻的就是平安保险公司有着非常发达的培训体系,令人叹为观止。众所周知,他们有一所平安大学,培训分为师范类、营销类和管理类,整个培训系统非常完善,部门里有新人岗前培训、新人钻石沙龙、“麒麟营班”、主管模压训练、雏鹰特训营等等,非常注重对员工在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