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社会,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许多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契机,通过引入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软件,以推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然而,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ERP在中国的实施成功率并不高,业内人士总结为:“三分之一失败,三分之一没效率,三分之一成功”。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流程重组的关系。信息化改造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多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中过多地注重了设备投资和技术更新,而往往忽视与之配套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变革,没有从企业管理体制这一基础层面入手进行改造以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
二、企业流程重组
任何组织的重大项目要获得成功,都需要考虑流程、技术、人和知识四个要素。1990年迈克尔·哈默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揭开了企业流程重组的序幕。
企业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在美国提出的一个概念,要从根本上对原有企业经营过程进行“重新构思、重新构造、重新构成。”
Champy(1993)认为,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J·佩帕德与P·罗兰则认为“通过重新设计组织经营的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内容最小化,从而获得绩效改善的跃进”。流程再造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达到提高整体绩效的目的,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流程重组的特点有:关注流程、根本性、彻底性、重视客户需求、持续改进、追求绩效。
企业流程重组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企业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与变革。目的就是追求更高的绩效,而最高绩效往往是最好的流程、精力充沛的人与丰富的知识的结合。企业流程的重组可以优化企业的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PR能给企业带来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的业务流程变化,并创造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此外,以流程为导向、以并行活动取代顺利活动,促进组织扁平化的流程重组能够迅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响应能力,缩短时间,降低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流程重组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和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业务流程分析与诊断。即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予诊断。二是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现有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可以表现为:第一,经多道工序合并,归于一人完成;第二,将完成多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工作;第三,将串行式流程改为同步工程等。三是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并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
三、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流程重组互动关系分析
企业流程重组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企业流程重组是一种思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企业流程重组。仅仅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引入不能实现企业流程重组的效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组织模式、管理手段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以ERP的推广与应用为例,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决定购买一个ERP系统并非难事,但实施这个ERP系统却充满了风险和挑战。许多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上马了ERP项目,可实际上却收效甚微。但是,也有的公司成功地实施并充分地利用了它们的ERP系统。原因何在?秘诀何在?其实,这些成功运用了ERP系统的企业,不过是遵循了一个简单的法则,即首先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然后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和重组,最后才实现操作自动化。在这看似简单的实施方式中,都隐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企业流程重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流程重组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手段,企业流程的重组需要借助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企业流程重组是对企业流程的再思考,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施BPR。通过信息技术武装起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员工,是保障BPR实施成功的重要条件。例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技术构建的内联网和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并支持并行工作方式;建模仿真工具可以方便企业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过程:信息技术同样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子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成为可能。可以说,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那么企业实施BPR将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不太可能成功。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重组,通过组织规范化实施,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企业利益。”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脉络,从单个业务的自动化(CAD,CAPP),到单个业务的信息系统,再到跨部门,系统集成,以及企业流程变革。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手段,企业流程重组是思想,两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无论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企业的流程重组,都必须建立在两者的完美结合之上。
四、结论
许多企业流程重组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信息技术是企业流程重组的加速器,同时又是流程变化的执行者。实际上,一方面信息技术仍是自动化的动力;另一方面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管理活动的处理方式。例如,它可以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使一个流程在很广的地理范围内有效地运营;它可以使同一流程中活动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生变化,使各个活动并行执行,如支持基于并行工程的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信息技术;它可以使非结构化的处理变为常规处理,如决策支持系统;它可以提供大量的实际的详细的信息和复杂的分析方法,如数据库系统和各种系统分析统计技术;它可以消除流程的中间介质,等等。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基础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33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在社会转型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生产运营规范化、秩序化的进行,能极大地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创新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其走出中国,走向国际的有效途径。但纵观当下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亟待解决。
1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信息化建设在各企业经营发展中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依然有一些国内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种“不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烦琐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资金支持,但企业领导者在信息化建设投资方面有所保留,资金匮乏十分常见。第二,技术缺乏。企业并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第三,受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
1.2 国内企业中缺乏规范、完整的信息化建设战略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有较为完整、规范且系统的战略规划,才可提高建设效率。但事实上,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企业存在跟风心理,一般是“别人引进信息化软件,我也不甘落后”,但至于引进先进软件技术后如果构建系统完善的信息化运营体系则不得而知;另一方面,企业觉得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费时费力,完全没必要。很显然,这种管理心理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多走弯路。
1.3 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存在脱节现象
在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脱节成为主要的问题。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发展与企业实际经营并没有完美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只负责信息建设,对整个国内企业运营实况(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等)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不善于主动学习生产方面的知识。一些信息技术人员往往致力于数据信息的学习,却不愿下车间、走进施工现场去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这种技术与实际脱节的做法限制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
1.4 企业职工的信息化素质不高,制约着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信息时代,一支信息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优秀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对推动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但纵观当下国内企业人才发展状况,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整体水平低等,已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然,企业职工由于信息技术水平而导致工作出错率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十分常见。例如:部分职工不擅长使用网络办公软件提高数据存储与运用的效率,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加大资金投入,多途径提升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设备,增强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力量十分必要和重要。众所周知,加大资金投入是企业加强重视,提升认识的第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系统工程,妄想一次性投资终身发展享用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投资,确保各种网络技术软件、硬件设备不断更新、继而充分发挥其信息化建设的价值。除了加大资金之外,企业要专门引进一批信息技术软件开发、设备管理、维修、防护人员,这些人员可定期开发适合企业生产运营实况的科学化信息技术软件,并对计算机、信息设备等进行维修检查。唯有如此,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另外,还可以与其他技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引进最先进的技术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2 结合企业发展实况制定科学完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完善、规范明确的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尤为重要,它极大程度地避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和随意性,确保了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有步骤、循序渐进进行。具体来说,企业应做到三点:第一,基于企业发展实况制定出切合实际、且系统完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要将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并结合企业各个生产项目实际制定整体的系统规划;第二,对整体规划进行细化,分配好工作人员,避免规划的无效实施。整体规划能起到大致的指引性作用,另外,在整体规划下要细化分支,使各部门、各系统均担任一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做到分工明确,并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避免部门间出现“信息孤岛效应”;第三,及时对战略规划作出调整,企业要根据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信息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现有的战略规划,使其更贴合实际,更科学高效。
2.3 实现企业“专业技术”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信息技术建设是为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服务的,企业通过强化信息技术建设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搜集、传递、处理和利用等等,继而提升了管理与经营的高效性。但是,高质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需要国内企业实现“专业技术”与“生产经营”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企业要大量引进既具有高超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又掌握国内企业生产项目流程的综合类人才。诚然,国内企业中一般的信息人员不懂得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管理目标,而只有那些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明晰操作流程与管理目标,并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进行优化改善。因此,企业要想最大限度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专业技术”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意味着,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走进车间,走进施工现场去勘查与检测,以将所学专业技术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实践。
2.4 全面提高国内企业职工的整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从根本上来说,企业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因此,企业应将人力资源发展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重点。具体来说,企业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企业可通过广播、电子屏幕展示等方式使员工意识到提升自身信息化素质以及强化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重要性。这样,员工便能积极参与信息化培训,并通过自我学习、参与实践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二,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信息技术专业培训。企业员工不仅要掌握详细的生产操作规划及业务流程,更应该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在工作中大胆运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重点对全体职工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专门而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高效地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3 结 语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多途径推进信息化建设对自身发展和国家进步具有双重的促进作用。纵观当下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够、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缺乏、企业技术与生产相脱节、企业职工信息化素质偏低等问题。鉴于此,国内企业必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以多元化的方法和措施解决问题,继而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同兴.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6).
[2]潘桂湘.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6).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共同组成企业信息化,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合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结语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息化;提高;发展
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十报告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下,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小微企业突破目前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在国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力,使工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互联及各种数字化的交互、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社会中的经济、企业的运作模式,信息化也真正融合进了实体经济。目前国内的企业处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体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紧密连在一起的信息经济环境中。这其中也包括了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国家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的各种资源有限,经营成本偏高,随着需求拉力的减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面对信息化既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实施信息化的小微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使有的企业实施了,结果也只是流于表面。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佳的信息化能力,是每个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小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比较单薄,相对信息化,他们更关心业务、成本和利润,而且实际上,由于财力和人力所限,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来做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具体部署和实施当然也无从做起。
我国一直把推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例如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它部委印发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缓解融资难等难点问题,开展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微企业因其自身特点,信息化预算投入有限,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投入较少同时又能满足其全方位需求的产品。
二、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难点
1.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部门引导与支持乏力
首先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环境不足,虽然存在着不少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不够明晰,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财税政策的具体化不够。其次,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不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再次,政府内部管理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顺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难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最后,对于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不利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
2.针对小微企业的外在信息化服务滞后
最近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如“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在不同终端设备(PC、平板、手机、电话等)之间无缝切换”;智能化的IT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可从高灵活性的架构和众多整合选项中显著受益,轻松实现扩展,更加灵活的部署选择,从而全面满足企业各流程、各部门的应用需求”等,或者可以说,达到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针对小微企业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从小微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相符合,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变的情况。而且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也不到位,小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3.小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跟不上。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信息化”还呈现出种种疑虑。他们既担心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成的IT信息系统其投资回报周期有限且无法适应企业形态的快速变化,又怀疑IT信息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其独特的、复杂的应用需求。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的本质是信息化观念不强,随之便会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成功率低、信息化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致使小微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其次是内部管理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管理体系、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比较完善,拥有较多的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因此各个体系的信息化应用更容易实现。而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杂”,业务、人员、流程和IT设备都很杂乱,这就导致企业信息化实现起来存在诸多难题。
三、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出路
1.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
政府在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例如北京2012年联合中国联通、百度、用友、金蝶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通过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管理升级计划、育林计划,为一大批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应用推广、免费建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是加强组织引导。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挥地方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优势,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建设规划;推广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经验,引导小微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如信贷、税收支持等;政府通过调研,主导开发适合不同小微企业的各类相关软件,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再次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新闻媒体受众面广、传播渠道通畅的优势,组织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培训、政策宣讲和案例宣传活动;整合各类培训机构,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免费培训或必要的补贴;整合各类服务机构资源,建立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业队伍和业务服务机构。最后是加强平台服务。建立地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网下服务平台,提供建设专业服务及日常相关专业服务,维护网络运行。营造地方网络诚信平台,让企业通过诚信的通道实现盈利和发展,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自主加入信息化建设,做强诚信绿色信息通道。
2.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主要是成立信息化服务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把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量统一起来,通过品牌扶助、管理扶助、融资扶助、信息化扶助等措施提升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工具,打造品牌实力,获得融资支持,从而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顺利提高信息化水平。例如2011年,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英特尔公司、中国银联等5家合作伙伴在广东共同发起“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创新联盟”,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使其获得高效的金融及融资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共有超过100家中小企业在此次创新性的跨行业联盟的合作中受益,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近5000万元。
3.小微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内外功的结合,内功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首先是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管理层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其次要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最后要提高小微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其中硬件系统是信息化运作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的手段;硬件系统为软件系统服务,软件系统则直接为用户服务。小微企业如果准备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就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并制定配套的硬件系统搭建方案。在选择时切忌贪多求全,或者盲目选择高端产品,而是应以适合企业情况为最大前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