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运营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够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体系,要在以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为目的的基础上,确保这一方针得以有效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有如下特点:

(1)是一个闭环的、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2)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一切活动;

(3)将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中的策划、组织、实施及检查、监控等活动要求,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包括手册、程序、方案和须知等文件;

(4)体系本身使所有的体系文件受控。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必然会涉及到有关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职能分配,也必然会涉及到按照管理程序所实施的管理过程控制,更会涉及到实施管理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装备、材料、技术和软件等)支持。可以说,一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意味着在资源支持下基本形成了一个公司的安全和防止污染管理机制。随着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公司的安全管理机制也逐步健全。

航运企业按照《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 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 规则》)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应结合企业实际并满足规则的要求。不论是《ISM 规则》还是《NSM 规则》,其内容均为16 条,公司在建立体系时,应逐条对应。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编写纲领性的文件,即《安全管理手册》,这是根据规则的要求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作总的概述,描述了安全管理程序的制订及有关的具体内容;其次,按照《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编写公司的安全管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必须满足规则对应条款的要求;第三,根据程序文件所规定的途径编写各种操作须知,操作须知必须结合船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写应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职责明确。

针对船舶个体经营者,交通运输部要求由船舶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并赋予船舶管理公司6项职能。船舶管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对所管理的船舶承担安全责任,针对管理船舶的种类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与船舶所有人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劳务公司派遣船员必须遵循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船员要求的规定,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各司其职。总经理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资源支持保证,而在安全管理体系给予岸基管理人员及船长充分权力的同时,他们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即权责明确。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大好处是将被动的安全管理变为主动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了全员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航运企业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2 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方法

即使安全管理体系编写得再好,倘若未有效运行,且不受领导重视,安全工作也不可能取得成效,甚至还会发生各种事故。近年来,海事组织机构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第一批国际航运公司实施《ISM 规则》(或《NSM 规则》)后,平均单船事故率和平均单船死亡人数分别是实施前的1/4 和1/6,说明体系的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方法如下:

(1)公司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毕准备运行前,应对公司岸基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全体船员进行体系文件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熟悉公司体系文件及本职工作,包括熟悉责任和权限,学习如何填写工作记录。

(2)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了各种关键操作和临界操作,并制订了具体的操作须知。在船员上岗前,有关部门或船长及部门长应对其进行职责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认真按操作须知使用设备,才不会出现问题,人员生命、船舶和设备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3)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制订了具体的应急预案,详细规定了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船舶和岸基的应对措施。按文件的规定周期加强紧急情况的应急训练和演习,加强船岸间的联合演习,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演习技能,做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能有效控制险情,确保人员和船舶的安全,减少人命和财产损失。

(4)加强船舶维护保养,及时报告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船舶设备出现故障会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船舶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基础。船舶的维护保养分年度保养和月度保养。在完成月度保养后,应填写月度报告,并对船舶管理中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填写报告表,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需要公司支持的,公司应给予财力、人力支持以消除不符合项,确保体系良性循环运行。

(5)认真内审是有效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内审是根据《ISM 规则》(或《NSM 规则》)的全部条款、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司体系文件的要求对安全工作进行审核,目的在于查明船舶和船员及岸基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按规定执行,是否符合《ISM规则》(或《NSM规则》)的要求。内审工作的执行应全面、认真、严肃。通过内审,才能查明安全管理体系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避免不符合规定情况的重复发生,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指定人员应加强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监控。指定人员作为与船舶联系的最高管理层人员,其责任和权力包括对岸基和各船舶的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方面进行监控,并确保根据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上支持。指定人员在监控检查时,发现不符合项或缺陷,须开列不符合项报告表,并要求责任人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加以纠正,涉及需要资金支持的,总经理应给予保证。

(7)外审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进行的保证,外审每年进行一次。通过文件审核和活动审核,查明公司人员在执行规则和体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在审核中,若发现有严重不符合规定的,应对公司进行跟踪审核,并在3 个月内纠正完成;出现重大不符合规定的,应收回符合证明和安全管理证书,船舶将不能航行。外审是主管机关对船舶企业运行体系的监督保证,提醒船舶企业应重视并认真对待安全管理工作,否则企业将无法经营。

3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运企业中的应用

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5A级综合物流企业和大型二类水运企业,武汉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经营国际危险品货物运输的海运企业。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及控股的武汉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以来,经过全员参与,有效运行体系,并对体系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加强运行监控,通过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长江海事局审核组的审核,船舶未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2001 年6 月,武汉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国际油船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了岸基管理机构,配齐了管理人员,加强了岸基和船舶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两次换证审核,以较少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通过了审核,体系文件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将新修改的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吸收到体系文件中,使体系文件得到不断改进。2012 年1 月,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海船安全管理体系,岸基和船舶按体系要求加强船舶维护保养、人员培训、应急演习和训练、体系检查和监控、关键设备检测和维护,以及内审工作,积极纠正不符合项,体系的有效运行得到了保证,顺利通过了年度审核。认真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明确个人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岸基和船舶的安全管理水平。

无论是国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还是国内船舶安全体系,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岸基和船舶认真执行,资源供给得到保证,员工自觉遵守体系要求,安全管理工作将会得到明显效果,效益也会得到提升。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在执行安全管理体系以来,船舶未发生一般以上安全事故,小事故也被较好地控制,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功不可没。公司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条款,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努力实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并加以保持。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U2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69-01

1.广州地铁发展历史

广州地铁于1997年6月28日(1号线)开通,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西朗至广州东站)、2号线(嘉禾望岗至广州南站)、3号线(广州东站至体育西路和天河客运站至番禺广场)、4号线(黄村至金洲)、5号线首期工程(口至文冲)及8号线(昌岗至万胜围)正在营运中,但仍无法满通需求。为解决拥阻的道路交通,广州地铁正在大规模扩建中。从2004年开始,广州地铁每年将平均开通35公里。3号线(机场南―广州东站段)、广佛线(魁奇路―西朗段)将全部开通营运。广州地铁的远期规划长度是600公里。

2.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规章制度,实现依法依规严格管理

首先,树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思想,从推进地铁发展的角度,积极主动参与地铁法规和行业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织有关专家积极参与《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和国家《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等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订。积极探索和制订刚性接触网与第三轨结合的供电系统技术标准;屏蔽门与安全门系统技术标准;地铁VI图形与色彩系列标准;线性电机运载系统设计、安装、运行技术规范等。同时,结合广州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实践,积极收集和总结《广州市地下铁道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主动配合和推进《广州市地下铁道管理条例》的修改和完善。

其次,健全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事事有章可循。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的相关法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各项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结合地铁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建立了以安全管理制度为统领的,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手册、事故管理规程、应急处理预案等在内的安全规章体系。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意见》的要求,修改完善了《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立了“治防控”的安全管理机制,以制度来规范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以规范化保证安全,确保达到事事有章可循。

3.广州地铁充分发挥“一体化”经营优势,切实提高地铁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广州地铁在新线设计、建设、开通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一体化”经营体制优势,有效实现了企业资源的整合,通过安排地铁技术人员全过程参与地铁新线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调试,将地铁安全的关口前移到设计、建设阶段,将地铁运营的概念贯穿地铁建造的全过程,保证地铁线路按时、安全、顺利、高水平的建成和开通运营。

4.树立大安全观念,进一步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地铁运营系统是由地铁设备设施、行车组织、员工、乘客和周边环境等众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庞大联动机,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均会对运营安全产生影响。借鉴兄弟城市安全管理经验,广州地铁将行车安全管理推进到运营安全管理的层面,建立起包括行车安全、设备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员工职业卫生与安全、乘客人身与财产安全、防恐反恐安全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概念,扩充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内涵。

要满足广州地铁线网发展的要求和运营安全的需要,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是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生产安全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在顺利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的基础上,在2004年全面启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项目,通过引入过程管理的理论,使企业在体系宣贯、体系认证的过程中,达到对运营安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并且,通过体系的运作达到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5.精心检测、细心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

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我们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在线网运营下,设备设施的维修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体现速度。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设备检测技术和工具,能快速检测设备状态,查找故障点,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质量状态,处理设备故障提供了保证。

在维修管理上,我们采用了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水平。

对设备设施的维修管理,我们采用抓“小事”防微杜渐与集中技术力量攻“大事”的方式,做到精检细修,突出重点。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中,特别抓好车辆、接触网等设备的巡视、检测、紧螺栓、加油、清洁之类等看似简单但却容易引发事故的“小事”,克服麻痹思想,以小防大,杜绝大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集中技术力量攻克重大技术问题,对于运营生产中出现的故障或技术难题,组织跨专业的技术攻关小组进行攻关。从设备设施运行质量角度为确保运营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广州地铁树立相对安全的观念,摒弃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到危险伴随着运营生产过程而存在和发展,没有永久的安全,在运营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时,尤其要进行危机管理,在危险与安全对立统一中不断提高运营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建立和完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积极建立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我们主动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提高地铁抗风险能力,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广州地铁积极参与和协助市安委办、市建委、市交委制定《广州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广州市地下铁道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广州地铁应急公交接驳预案》,完善了事故抢险领导机构,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健全了紧急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了单位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了协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7.结语

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大容量、准时快捷、安全高效的优势,对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出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上为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总结,通过与国内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人员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章,何宗华,徐金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措施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发展迅猛,无论是列车的行车速度还是列车的载重量,都在不断的增加,这两方面的因素无疑对铁路的安全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安全既是保证旅客、货物安全的基本责任,也是铁路自身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确保铁路安全运行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花大力气去建立和落实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铁路企业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铁路安全运营。

一、我国目前铁路安全运营存在的问题

1、缺乏落实标准化的有效控制机制

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铁路各工种均有相关作业标准,但有些职工却不按标准执行,常常有一些责任和规定无法落实。如在铁路编组作业中,调车作业人员有时候在编组列车有时会发生不对钩位进行连挂违反作业标准的事情。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职工没能够严格落实执行安全作业规范,尤其是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对其进行约束,致使职工在落实标准化作业时走样,从而形成习惯性违章。

2、铁路运营相关规章制度陈旧落后

铁路运营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联动系统,能够对其运营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非常多,而且,铁路运输面临的环境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在行车过程中,一味的执行陈旧的工作细则和滞后的铁路安全管理制度,定会大大的降低运营效率。企业应该一改以往“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结合实际情况,将铁路运营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确保规章制度能为铁路运营提供便捷,解决难题,使铁路能保持安全运营。

3、铁路干部职工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干部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本身的管理能力不高,自学性不强,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单一、以罚代管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给职工做好榜样作用,还会激发职工心中不满的情绪,势必会影响职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铁路基层技术职工的结构配置也很不合理,其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不高,缺乏对新技术的掌握和深入理解,没有创新意识,难以适应铁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可以说,铁路干部管理能力不高和铁路技术职工素质较差已成为制约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

4、行车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

由于部分管理者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为了节约经营成本,没有定时定期的督促相关维修部门对列车的各种组件进行维修和维护,使得旧设备没能够给予及时的更换和更新,而新设备又没能够给予适时的维护。而且,相关维修部门在检修行车设备时,也没有能够严格落实有关规定,漏检漏修不断发生,设备事故时有发生。铁路各级安全部门、技术部门对行车设备的安全技术评估工作不够仔细,对安全事故的研究工作也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这些问题使得机破、列车分离、车辆脱轨等事故时常发生,给列车的安全运营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1、运输作业全天候的需求

由于铁路的运输作业是全天候进行的,这其中如果任一时刻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到了铁路的运输作业,不仅会给旅客带来不便,货物不能及时到达,还可能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基于铁路运输业安全管理的全天候性,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来确保铁路时时刻刻安全运营。

2、安全管理综合性的需求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车务、机务、工务、电务和车辆等多个部门,其生产经营也涉及到工程施工、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巨大的行业的跨度和庞大的管理范围无疑增加了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所以需要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各个行业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的整体目标。

3、安全管理全员全过程的需求

铁路运输系统涉及的人员和部门众多,任何部门和职工如果不按标准作业,就有可能给铁路的运输安全留下隐患,只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才能有效约束所有职工和部门按照规章制度去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全员全过程的控制。

4、安全管理面临新形势的需求

随着铁路业的飞快发展,列车的时速和载重量都大幅度提高,这给铁路的运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该尽快制定和落实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铁路的安全运营水平。

三、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1、健全落实安全制度、强化安全责任机制

第一,任何事情必须“责任到人“,并且要对各级的安全责任进行严格的界定,保证责任与权力相匹配;第二,要做到“有责必究”,如果因为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疏忽大意,而造成安全事故,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绝不能姑息养奸,任其妄为。第三,进行考核时要做到“有责必问”,考核的内容主要是看其平时工作是否尽心尽责,是否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作业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等,并且要将考核的结果作为职工的升职、加薪等福利的依据,做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2、健全作业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保证机制

据有关数据表明,多年来铁路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绝大部分是由于职工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造成的,因此,企业必须健全以作业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保证机制,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强化职工的业务技能,健全岗位作业标准化,让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标可依,真正使学标、达标、贯标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

3、健全部门负责和逐级负责相协调的安全管理机制

铁路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业务部门抓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的管理机制,在发生事故后主要是站段、车间的责任,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机制并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所以,铁路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健全部门负责和逐级负责相协调的安全管理机制,这样就能使庞大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块化,使每个部门均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这无疑对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提高职工的思想防范意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职工的思想防范意识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将有助于规范职工的工作态度和职工的工作行为,为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上级领导应该从尊敬职工、鼓励职工、指导职工出发,在影响员工日常工作和给职工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共同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

四、结语

总之,从铁路自身来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且为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基本保障,有助于树立良好的铁路安全形象,这将对铁路的长远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使铁路的经济效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林晓莺,高.铁道部召开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座谈 会[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7).

[2]寇雪峰.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009(6).

[3] 禹志阳.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安全管理,2011(3).

[4]陈玉坚.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思考[J].硅谷,2008(12).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

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对个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单因素影响分析

(一)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1.人在保障运营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安全问题中,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也避免不了人的介入,不可能完全不受人的操纵和控制。德国安全专家库尔曼认为,人是一种安全因素和防护对象,机器是一种安全因素,环境是一种安全因素和应予保护的财富。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只有人向安全问题提出挑战,一个掌握足够技能和装备的人能够发现并纠正系统故障,并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交通运营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人的行为。人对运营安全的特殊作用可归纳为下述三点:(1)人的主导性;(2)人的主观能动性;(3)人的创造性。

2.运营安全的人的素质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运营安全的人的素质要求示意图

(二)设备影响因素分析

1.与运营安全有关的设备类型。(1)运营基础设备包括:固定设备——线路、车站、信号设备等,移动设备——电动车辆、移动通信设备等。(2)运营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安全监测设备,自然灾害预确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2.设备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设备本身的质量和设备适用于养护方面。

(三)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影响运营安全的环境条件包括内部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两部分。

1.内部小环境。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宏观大系统。它由系统硬件、系统工作人员、组织机构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技术系统。

2.外部大环境。影响运营安全的外部环境包括自认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提供的、人类一时尚不能改变的生产环境。其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很大,比如洪水、雷电、地震等。影响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如图2所示。

图2 影响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

(四)管理因素的影响

1.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其损失。(2)运营安全管理的主题是运营系统的估计管理人员。(3)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才、物、信息等。(4)运营安全管理的方法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运营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各种矛盾向有利于运营安全的方面转化。

2.管理对运营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运营系统内部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性。(2)管理具有协调运营系统内的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功能。(3)管理具有优化运营系统人—机—环境整体安全功能的能力。影响运营安全的管理因素如图3所示。

图3 影响运营安全的管理因素

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在时间上、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管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运营安全各影响因素间关系

企业运营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营管理;制造性运营;服务性运营;管理现代化

随着服务业的兴起,生产的概念进一步扩展,逐步容纳了非制造的服务业领域,不仅包括了有形产品的制造,而且包括了无形服务的提供。实施有效的运营管理越来越重要。面对全球性的竞争压力,企业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对运营管理的一些基本关系和概念有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知道如何运用这一知识来最大程度地提高质量和生产率。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运营管理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的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原本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和服务过程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厂房位置、设施和设备、制定生产作业计划、选择工艺流程、确定生产和服务技术、实行有效流程和质量控制、组织生产和技术人员等达到及时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就是指企业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先进运营管理模式、方法为手段,为客户提供及时、优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二、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不足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还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引进先进的运营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水平、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仍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效益。

(一)基础管理水平较低,运营管理粗放

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忽视基础管理工作,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的概念,把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在不健全的基础管理之上,致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世界先进企业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技术,促进生产制造过程的科学化、柔性化、智能化及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较好地实现了人类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而我国企业由于运营管理粗放和不规范,导致能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偏低。

(二)安全管理形势严峻

我国企业的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问题非常突出。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一是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生产经营者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三是工作一线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四是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生产法规执行较差;五是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许多企业生产工艺安全性能、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人力资源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劳动力结构已经呈现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即中间层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素质直接影响运营管理的质量,由于企业中相当比例的劳动者不能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不能掌握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在进行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的实施时困难重重,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四)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面与应用深度还比较有限,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还不足1%。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高,跟国际比差距比较小。从信息化应用领域来看,我国企业真正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比重较低。据调查,除了在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相对较多之外,在经营决策、研究开发、采购管理、制造管理、营销管理、电子商务方面完全应用网络技术的企业很少,在全部经营管理上都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更少。

三、对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实施现代化的运营管理需要一系列艰巨的变革,从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技术状况、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合作文化一直到优化企业的作业流程,都需要系统的配套条件,是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加强基础管理,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规章,规范员工行为,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先进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海尔的“日日清工作法”、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等。同时,信息技术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和支撑,我国企业应结合实际,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使自己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国家也应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降低企业信息化的负担,调动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

(二)加强安全运营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长期还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为此,要建立起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的三大措施,即科学技术措施、安全文化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以实现安全运营管理的目的。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方法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实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引进掌握现代化运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高端人才,把握运营管理现代化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士昂.企业的运作管理存在问题[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9,(4).

[2]刘丽文.服务运作管理的理论框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