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范文第1篇

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和检测装置

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装置。拉曼光谱仪能够阻挡多种散光进入探测器,同时将拉曼散射光射入探测器内,在散射的时候可以将拉曼散射光分成不同的频率,以便更好的进入到探测器内。拉曼光谱仪器具备具有很好的分辨率,能最大范围探测到拉曼散射光。拉曼光谱仪有光源、外光路、色散系统、信息处理、接受系统五个部分构成:光源:提供功率大、单色性好、多波长的入射广。外光路由集光、聚光、滤光、样品架和偏振等组成。色散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散射光按照波长分开;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提取拉曼散射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画出图谱;接受系统负责接收拉曼散射信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拉曼光谱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可以应用在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上。但是这些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在不同的I域。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具体的测量情况,适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检测物质的分析。

拉曼光谱技术原理。拉曼光谱技术通过对分子结构内部振动或者转动进行信息展示,包括振动的频率和转动的能级。它与红外光谱不同,拉曼光谱会随着分子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而红外光谱则不同。实践表明,水分子具有极强的吸收红外光谱和弱的拉曼活性,所以拉曼光谱一般广泛应用在含水的分子系统中。拉曼光谱包含了多元化的信息,谱线数目、位移等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密切相关,所以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拉曼光谱,拉曼光谱也能代表物质与其他物质的不同。所以在测试过程中,要将测试得到的拉曼光谱与数据库中的拉曼光谱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出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全国频繁爆出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农药残留污染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检测仪器专业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的方法比较复杂,而且价格比较贵。如果使用普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可能无法达到效果。不同的农药,它的振动和转动也不同,所以利用拉曼光谱技术进行检测,可以识别不同的农药。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检测蔬菜、水果、粮食中使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检测前,首先要获得各种果蔬的拉曼光谱,然后再检测农药的拉曼光谱,从而建立数据模型,这样通过对比,拉曼光谱仪器就能识别果蔬上喷洒的农药,从而检测出果蔬表面的农药含量。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新闻的不断播出,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感到恐慌,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就是要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而如何能快速的找到问题出现点,这就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帮忙。作为一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相关法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准确应用还应进行完善。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在各国的应用是有很大差异的,尤其是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对于其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国应该借鉴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美国为例,与中国相比,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尤其是管理分配较明确,不会出现交叉管理现象。美国国会颁布了与食品供应保护管理相关的4个条款,对于食品安全所能出现的问题都能进行及时处理。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 通过与之对应的条款就可以追溯到某一问题环节。另外,日本和欧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检测也做出明确规定,包括日本出台的《日本农业标准法》,欧盟出台的《欧盟一般食品法》等。以上这些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对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计算机技术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时至今日,我国只颁布了不足十部与食品行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应用相关的法律,计算机技术通常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 并对相关点进行监控,做好结果记录。尽管如此,仍存在问题。第一就是食品监管部门缺乏对技术的支持, 缺乏专业判断力。第二就是检测报告参数较乱,测定标准出现交叉现象,虚假报告时常出现。近几年流行网络订餐,由于订餐送餐量大迅速,使得小商小贩以及小规模的餐馆信息记录工作做的不及时, 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证。所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为了能更好发展还应做出完善。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食品企业在管理上都有应用。具体应用到以下方面。第一是原材料储存以及运输。由美国制定的《食品补充剂良好生产规范》,就是为了防止食品安全头上出现问题,对食品企业提出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数据记录,创建出与原材料储存和运输有关的自动分离控制系统,以防止异种原材料间发生误用以及交叉污染等问题。第二用于采集食品样品进行数据检测。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计算机在记录食品安全数据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食品样品数据采工作组,能够对计算机对食品样品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方便。第三是关于质量跟踪控制体系方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食品生产的后期质量情况进行跟踪,美国在此方面是领跑者。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范文第3篇

畜产品是指人工饲养并用于食用的畜禽及其产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不仅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所以,加强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关键环节,健全保障体系,规范经营行为。

1信阳市畜产品安全概况

近年来,我市畜牧部门紧紧围绕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认真开展奶站专项整治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专项整治、加强畜产品监测、严格检疫监督,强化了“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的畜产品质量监管,使我市畜产品总体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提高。①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确保从源头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75个,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养殖企业达到198家,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23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企业的增加,对从源头上保证畜牧业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查处力度,确保从畜产品市场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全市集中开展了4次饲料、兽药、种畜禽市场大检查,检查饲料、兽药生产企业86个(次),经营企业门店近千个(次),奶牛养殖场(户)56个(次),抽检兽药、饲料、蛋白饲料等样品388批次,查获没收不合格产品31.16t,查处假冒伪劣兽药210件;抽检牛奶、猪肉、禽肉、鸡蛋等

2 630批次,重点监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苏丹红等违禁物品及滥用添加剂致使兽药残留等违法、违规行为。

2信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信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有:①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致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②人畜共患病蔓延。③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残留。畜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突出,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合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主要表现为加工卫生条件不能达标、储运条件不合格和畜产品掺杂使假突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益驱使导致质量安全隐患。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方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处于信息极不对称的状态,面对畜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真伪,这为经营者获取非法利润创造了条件。从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部环节看,利益驱使是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②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协调。目前,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涉及农业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兽医兽药部门、流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食品工业部门、饲料工业部门等。但是参与管理畜产品的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不清、职能重叠。由此形成对本部门有利的事情,如发证、设卡、检查等工作,各部门都根据相应的规定参与对畜产品的管理,而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帮助和解决时,各部门之间又相互推诿。③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管理监督机构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业务素质不强也是畜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④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落后。

3信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农民增收和畜产品贸易。当前畜产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是饲料和动物饮水中存在违禁添加药物现象,畜产品中仍有兽药残留。①个别地方畜禽生产程序不规范,防疫检疫不到位,加之流通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质量卫生安全管理的难度;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对动物性食品消费量越来越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需要“安全肉”、“放心奶”,市场需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动物产品;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展潜力较大,所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应从饲养、管理、防疫、检疫、产品加工、包装等源头抓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标准,规范管理,确保畜产全质量安全。

(2)把握关键环节。为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必须大力加强畜产品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管理。①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②在产地环境方面要按照国家的《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及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加强动物饲养场周围环境的管理,控制外来污染源,使畜产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的质量关。③在投入品管理方面,要对饲料、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资格审查工作严格把关,杜绝违禁药物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的使用,积极开发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④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场内环境管理,严格防疫技术规程,科学使用饲料、兽药及其他投入品。⑤在包装标识方面,要逐步推行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无包装上市的畜产品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和验讫标志;有包装上市的畜产品,要表明产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及保质期。⑥在市场准入方面,要严格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对出栏及屠宰的畜禽进行严格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畜产品决不允许进入流通环节。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范文第4篇

国家对药品研究、生产、流通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从全过程加强药品质量安全控制。

推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物GLP)认证。为了提高药物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真实、完整、可靠,1999 年国家颁布了《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并从2007年4月起实施药物GLP认证。目前共有27家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通过了药物GLP认证。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以及中药注射剂的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都必须在通过药物GLP认证的实验室进行。

实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MP)认证。为保证药品生产质量可控,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引进药品GMP的概念,1988年颁布了药品GMP并于1995年开始受理认证申请,现行药品GMP是1998年的修订版。结合国情,国家按药品剂型类别分步实施药品GMP。1998年完成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药品GMP认证;2000年完成对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基因工程产品生产企业的药品GMP认证;2002年完成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药品GMP认证。2004年实现化学原料药和全部药品制剂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组织生产的目标,未通过认证的企业全部强制停产。从2006年1月1日起,分阶段实现了体外生物诊断试剂、医用气体、中药饮片在符合药品GMP条件下组织生产的目标。通过全面实施药品GMP认证,淘汰了不达标的企业,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和医药产业结构调整。

实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SP)认证。为了控制药品在流通环节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消除质量事故隐患,2000年国家颁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SP认证工作经过了2001年认证试点、2002年正式受理以及2003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管部门组织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认证等三个阶段。通过实施药品GSP认证,中国药品经营企业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营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一批不规范经营的企业被淘汰。

推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物GCP)资格认定。为了保障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权益和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1999年国家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并从2004年3月1日起实施药物GCP资格认定。截至2007年底,通过药物GCP资格认定的临床试验机构共计178家。药物GCP资格认定工作推动了中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中国开展。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隔热控温;品质检测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36

1 试验材料

将试验所用仓库分为试验仓和对照仓,试验仓的长宽高分别为 54m、22m和4.6m;对照仓的长宽高分别为 66m、23m和4.6m ;2个仓库都是平房仓,装粮线约为4.6m,仓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都配有机械通风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和粮情测控系统。

2 试验方法

2.1 供试仓房的综合隔热措施

试验仓的墙壁所采用的材料是钢筋柱,墙壁的厚度约为75cm,仓库门外设置有珍珠岩隔热铁门,内有塑钢气密门,仓库的窗外装置为铝合金玻璃推拉窗,也设有隔热装置。仓库顶端装置了排除热量的排风扇。在仓库的南面、北面和西面墙种植了百香果绿色植物,粮食表面安装了排积热的装备。

2.2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见表 1

其中重度不宜存的将被安排出仓库。

3 品质检验

通常,粮食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脂肪酸值的高低,因此,必须保证脂肪酸值测定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掌握粮食质量的好坏。

3.1 实验依据

本实验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规则。

3.2 试样制备及检测

选取的稻谷样品为混合均匀样品,并从样品中取出约80g左右的样品进行粉碎,并将90%以上的试样进行筛选。将粉碎的样品经过全面混合后倒入磨口瓶中放入室温为20℃的房间内,便会发现脂肪酸值不断上涨,所以要及时进行检测。

3.3 试验仓与对照仓扦样品质变化情况见表2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1 试验结果

将试验仓安排在不能够接受西晒的位置,对照仓位置则可以接受西晒,根据脂肪酸变化的情况看出,各时间段试验仓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仓,对粮食良好的储存。

4.2 脂肪酸值与储藏品质指标的联系

我国在2006年11月期间发行了《谷物储存品质判断规则》,并在同一年的12月对这1规则正式施行,我国当前所参照的《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清楚的规定,不管是玉米、稻谷还是小麦的储存品质指标均以脂肪酸值、品尝评分以及粮食作物的气味和颜色进行判定,其中脂肪酸值属于1项灵敏性的品质劣变指标。随着粮食储存时间越来越长,在储存环境温度不同的情况下,稻谷的脂肪酸值会产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温度越来越高,脂肪酸值的增长就会越明显;通常储存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脂肪酸值的变化是最小的。粮食储存到达后期时脂肪酸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相反,前期脂肪酸值的增加缓慢,相对均匀。

4.3 综合隔热效果良好

通过文中试验可以看出,对仓库顶部的隔热层进行整改,添加全新的隔热材料,之后在设置排除积热的排风扇,并在仓库的四周种植绿色植物,能够将仓库的温度有效降低,让粮食在低温常态下储存,更好的保障了粮食的品质,有效的防治害虫,降低熏蒸几率。

想要在长时间内对粮食进行储存且要保证粮食的品质,可以通过对储存粮食的品质状况测定得知粮食品质的变化,从而更好的避免粮食和经济受到损失。通过对粮食脂肪酸品质指标的测定,可以更准确的判断适合粮食储存的时间和温度,从而保障了粮食的质量。粮食储存的时间越久,温度就会越高,脂肪酸值的变化就会越发显著。通过粮食检验能够更好的保障粮食储存的安全,也是实施绿色储粮最根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