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现状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单一,任务繁重,难以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现有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归口于就业指导处,而就业指导处一般设置于学生工作部门之下。这样一来,就业指导机构人员数量少、专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就呈现出来,成为现有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机构设置方面的突出问题。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校级层面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就业领导负责制,建立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责任制,但大多数是“挂挂牌子”,现实中的就业工作负担仍旧由学校就业处的个别领导、教师承担。根据实地走访、对话交流,笔者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处的领导、老师甚至存在兼职情况。面对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由单一部门全权负责数量庞大、素质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伴随着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度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原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组织由辅导员这支队伍完全承担,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逐渐建立了“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使得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在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上更加贴合工作需要,取得了该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与发展。但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位,一些专业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不如专业课程,在对待的态度上有明显差异,有的甚至敷衍了事。如一些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用于科研的时间较少,容易将就业指导课程变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再如高校教师常年与市场脱节,对就业市场供需的把握、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远远低于专业水准,这使得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往往脱离就业市场。又如有些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教师自身就没有授课“权威”。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就业指导老师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市场导向意识不够等问题,也是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两门的基础上加入“大学生职业道德”。在课程性质的设置上,就业指导课程是公共必修课,占相应学分。在课时的安排上,每门课程安排10课时,分别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教学。从授课内容和课时上来看,两者呈现不匹配趋势,即授课内容要求的课时远远大于规定的课时。有授课教师反映,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他希望带领学生在“自我认知”这块做好功课,但是无奈课时太短,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自我认知测试,缺少了老师的引导,使得学生测验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授课的形式上,教师和学生都反映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将对口企业现场“引入”授课教室,或者将授课教室“搬入”企业现场,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4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活动开展现状
1.1转变意识、实践为先
(1)就业指导课应该是以“课”的形式(课堂上),“实践”的内容来进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课上应着力于充实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上课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景及对应的职业发展状况;明晰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素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发展的关系及努力方向。同时开展以体现专业特色的面试模拟。
(2)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如今,高校就业指导课较多地在学生大三上学期开设,在笔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大三是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准备就业,但此时,准备的时间非常紧张了。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授内容,如大一,进行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成才观。大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就业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大三,加强社会实践,明确自己专业适合的就业领域。大四,进行就业成才指导,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心理调适及职场发展等。
1.2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1)较完备的课堂教学知识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作,它要求高校辅导员具有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与良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技巧,在学生需要时给出适时的、正确的指导建议。就业指导教师除了具备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评价的知识,同时要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吸取就业指导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高校就业指导PDCA循环教学理论[1]。
(2)熟练的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和就业信息收集能力对辅导员来说,必须熟悉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作为辅导员,提升就业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收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包括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甄别与利用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收集和使用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种传播媒体、各类人才市场及各方社会关系等渠道来收集各类就业信息。
1.3明确问题、及时纠正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大学生在就业求职中产生的诸多心理、思想问题必须引起高校教师,尤其是就业指导教师的高度重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效衔接。辅导员本身就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体表现为:
(1)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就业指导。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类课程的重要作用。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要结合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把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带入课堂。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2)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帮助学生准确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已有优势和潜在的能力。
(3)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以便更好地踏入职场。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中融入社会实践环节,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兼职,创造大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触的机会,架起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生真切、志愿者活动,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所需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明确自身的不足。恰当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调整角色期望值,弥补不足之处,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结语
1.医学院校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重视不足
高校就业教育往往高度关注学校就业率,而忽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只有提高人才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率,解决就业问题r}〕通过课程来提高职业素养费时长,投人多,不如帮助学生鉴约对就业率提升速度快。因此,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相关课程设置不系统、不专业
虽然在教育部的文件指引下,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始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相关课程的设置却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还没有像国外高校那样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利一来研究。
3.缺乏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助与配合
完整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职业指导的课堂上,还应该融人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但目前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教师把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
4.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和参与性很强,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川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此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实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
5.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不健全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涉及多学利一交叉的边缘学利一,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理论知识广博,实践经验也要丰富川然而,多数高校这方面的教学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其他行政人员转岗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和本利一生,不是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就是缺乏实际指导经验,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
6.科研水平落后
目前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领域的利一研交流并不活跃,与其相对应的刊物也不多,且等级都不高,这也造成该领域利一研意识的淡薄与利一研水平的落后,而这种状况无疑会阻碍这一领域进一步的发展。
二、医疗卫生单位的用人要求
医学专业性特别强,要做好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把握好相关单位的用人要求
当前相关单位反映的医学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专业基础不牢固;二是临床操作技能不熟练;二是忽视临床实习,把实习当成考研复习期;四是眼高手低,不虚心,不愿意做基础工作;五是就业观念落后,只愿意去二甲不愿意去基层r?〕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的不足之处,恰恰是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所需着力解决和提高的环节,也是相关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三、医学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提升医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力,有必要对现有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安排全程化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参照美国大学成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和专业,制定各年级具体的目标re-}〕第一阶段,对大一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和职业素质指导;第二阶段,对大二、大二学生主要通过《现代礼仪》、《大学生创业教育》等选修课以及各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调补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发展与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种能力;第二阶段,在实习前(大二或大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着重进行就业政策与求职技巧的指导。
2.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应该融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特别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多种教学形式并行
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讲授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传递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时,应以讲授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规划意识;在上职业素养提升类课程时,则应以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如情境模拟法、游戏角逐、角色扮演等)为主,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收获知识,在体验活动中体会其背后的精髓。到了邻近毕业的就业技能传授时,则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身操作,实际体验和观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获得更真实的感受。
4.教学管理规范化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学校要意识到这门课不仅仅是传授就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它还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度过大学阶段,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学校要按照“全程性”的要求,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把这门课的建设与实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其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加以规范化建设。
二、规范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的建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是该课程的教学组织,它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该教研室的所属有不同划分,有的归到招生就业办公室,有的归到学生处,还有的归入德育教学部,其中划入招生就业办公室是比较常见和合理的一种归属方式。教研室担负着涉及课程教学在内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为就业指导课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进而能够加快课程的系统化、专业化建设,从而奠定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地位。1.构建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立要突出体现全程化和全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该课程应从新生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活动,不能一蹴而就,忽视“过程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施过程应该是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因此要以全程化的要求设置就业指导课,每个阶段的教授内容和方法都要有所不同,分学期、分重点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展[2]。2.规范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质量。教学大纲是课程进行的主线,教材是课程进行的“剧本”。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教材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种类繁多,但良莠不齐,在大纲的统一性或者教材自身内容方面往往存在不足,缺乏公认的标杆性和全局性的好教材,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带来了不少困难。目前,选用一本教材作为主教材,再根据大纲选用几本辅助教材是普遍也是比较合理的现象。我院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适当地选用了非本校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编写了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类型和教师授课需要的教材。但无论是选用还是编写教材,都要本着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原则,用一本有教育性、实用性、指导学习功能的好教材来保证就业指导课的顺利进行。3.健全课程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管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应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这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和检查机制。一是要保证教学学时和教学条件,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规范学;二是要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三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考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试卷考试,其他注重实践的内容可以采用课后作业、实践报告、课后访谈等形式考核。
三、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我国职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教师数量、队伍结构还是教师素质都需要加快建设。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师主要是由就业办公室、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学生辅导员担任。这些人工作在第一线,了解、熟悉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有具体指导学生就业的经验,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这也是目前多数高校选择他们承担教学任务的理由。其次,这支队伍因为刚刚起步,也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由于本课程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多数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所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学、职业指导、科学测评等方面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鼓励教师通过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再次,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第三,要让教师走出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课堂讲授模式。因为该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任课老师要有计划地到校外进行调研参观,比如进行毕业生的跟踪、用人单位的回访和交流、市场需求调查、企业参观等。任课教师在调研参观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使课上得生动、鲜活、有说服力,才能与社会接轨,避免口头说教,纸上谈兵,才能使课程的经验属性更加突出。第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还要靠教师自身多学习、多钻研,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自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课程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基础,而这种提升不可能仅仅通过几次培训来完成。
四、改进就业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
1.1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在我国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态势下,社会各种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国有、私营、个体、民营等经济形态都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些大学生不顾社会经济形态的多方位发展,一味地看重大型、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不屑一顾,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与民营、私营企业求才难的矛盾凸显。
1.2大学生缺乏社会求职经验。大学生在高校校园中,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而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缺乏社会经验和求职技巧,这也是问题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迷失在就业选择的路程上。
1.3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大学生群体还未建立完全的自主意识,对自主创新缺乏探究精神,由于缺乏一定资金的支撑,还必须依附于家庭的资助,因而在创业过程中还举步维艰。由上可知,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将大学生就业作为日常教学,纳入大学四年的全程,并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多渠道的高校辅导,进行系统化的就业体系创新与优化。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分阶段的重要意义分析
2.1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的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与其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息息相关,高校也义不容辞应当承担起为大学生指导人生航向的重任,必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为大学生构建大学四年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分层次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做好就业知识准备和就业心理调适。
2.2高校教学优化改革与创新教学的需要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全方位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培养出的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因此,高校必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的优化改革与创新,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学科课程以及教学模式,以全程、分阶段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欢迎,用高评价和高反馈信息,证实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的发展。
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全程、分阶段优化体系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遵循全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员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自身素质、提升自我评价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教学培训,在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中,进行就业指导规划的体系构建:
3.1适应性教育———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探索期
初入大学的一年级阶段,是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角色适应期,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大学一年级学生介绍大学的意义、特点及专业,鼓励一年级大学生一入高校,就规划在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并以奋斗目标为出发点,进行个人生涯的拟定和设计,这是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的侧重点,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用正确的大学成才方法,实现由高中向大学的适应性转换,进而辅导大学生制定成才方案及四年的分期具体步骤,体现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在适应性教育的就业探索期内,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具体讲授内容应当包括:人生理想、道德修养教育;所学专业的认识与教育;角色转换期的适应性心理教育。总之,在大学一年级的适应性探索期内,必须让新生明确其专业与就业职业之间的关联,初步确立大学新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知识的积累奠定基础。
3.2认识性教育———大学二年级的就业定位期
大学二年级学生要进行逐步的人格塑造和智力成长,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用适应性学习阶段转为专业学习准备阶段,在公共基础课结束转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高校辅导员要在大学二年级的期间内对大学生进行以认识性教育为主的辅助,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定位;确立初步的职业目标,进行自我的认识和定位;重视职业规划团体辅导,解答大学生职业咨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职业迁移能力的教育。
3.3专业性教育———大学三年级的就业实践期
大学三年级已经是大学专业的完全学习期,也是学生储备其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职业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期间内应当以自己的专业为主,结合自身的能力与特点进行学习,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辅助其与职业目标相适应,进行职业与专业的调适,进行具体的辅助与指导,重点包括: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指导;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指导;社会相关就业信息的提供与指导。
3.4就业教育———大学四年级的毕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