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范文第1篇

学生自主性还具有层次性的特征,有学者认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行动者可以实现自我控制的目的,也不需要太多的反思能力,这是最小自主性;其次是行动者在外界声音的驱动下进行行动,但是并不会追问如此行动的原因,这是过渡自主性;再次是行动者经过外界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反思,并能够对行为策略进行选择,这是常态自主性;最后是行动者拜托各种暑促,超越常规去自主形式,并进行大胆的创新,这是超常自主性。以上自主性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存在很多重叠的可能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运用

高中语文相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具有更大的难度,不仅在学习的量上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在难度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跨越,这样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加强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高中语文教学,分析学生自主性学习在其中的运用。本文对高二某班的30人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教学尝试,并与在成绩和规模都有相当的班级进行对比。

首先进行小组分配,将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并且每组综合能力相当、强弱搭配,由语文成绩比较好的担任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协调工作,让每位同学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本文在采用学生自主性学习时,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特别引用了小组合作模式,从而让学生合作来弥补自主性学习的不足,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时,将课堂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可以通过自主完成并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作陈述发言,最后由语文教师陈述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可以就某个问题在课堂上讨论,并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自主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由于是小组合作模式,所以可以经过小组讨论后再在班级上发言,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课后作业是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部分,在口语表达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表演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而书面作业则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

第三步是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这也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成绩评价应该包括期末测试、自主学习成果和合作学习成果三个部分,并且整个评价过程要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的部分过程中。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范文第2篇

1.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干涉太多

在我国,大部分人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经过长期学习,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习惯了之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机械性的学习。在大多数人看来,语文就是一个纯文科性质的学科,只需要进行背记取得高分即可,而忽略了语文学习对他们以后发展的好处。尤其是高中阶段,这一阶段正是高考的冲刺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以取得高分为唯一目标,这样就使得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变成了空谈,反而拘泥于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单一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取得稳定的成绩,但会因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过多干涉,而导致学生忽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降低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1.2对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存在误区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最近几年才提出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因此,一些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方式时,都出现了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没有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教育上应用所要达到的效果。比如,一些教师在将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时,会过多地将重心放在“自主”这一方面,而并不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自主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就会大大浪费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降低语文学习效率。

2.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1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行,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不再是之前那种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的教育模式。但是,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大都养成了独有的学习习惯,而且将要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大多数学生对于一些改革建议的提出持有的态度都是只了解而无行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教研工作者经过科学的研究而制定的一套新的学习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意识,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语文教育作为整个高中教育阶段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积极主动探索,逐步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2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能够在很多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以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贡献,不仅教师本人要积极参加一些培训活动,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定期举办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保驾护航。

2.3结合网络强化自主学习效果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教学效果显著。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课堂教学重点,以便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通过网络准确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料,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范文第3篇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一般都是针对最后的考试为教学目标,为了取得更好地语文写作成绩,恰恰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教育,没有真正的做到启发式语文写作教学,已经脱离了新时期下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因为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剖析、自我总结经验来提升自我的写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的形成一种符合每个人自身的学习方法,更加有利于自我实现。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实践、思考、探究等模式,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是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效的培养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随之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会慢慢体现出来。固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自主学习策略,作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同时进行实施。一方面,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在对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方面,需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老师要想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必须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以往很多时候,绝大数老师在作文课堂上,会给学生出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范围,要求学生在范围内写作。这样的作文题目约束下,一般的学生只能在此范围内进行作文写作的展开,无法提起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不能够把生活中的内容真实的表达在作文中,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没有哲理以及情感。

(二)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习惯

在以往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完成作文的写作后,都有语文老师进行作文的批改,很多时候,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这样老师有些时候,不能够对作文给出中肯的意见来指导学生下次更好地写作。教师可以采取另一种模式,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批改作文,每个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他同学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会在批改同学作文的同时,对比自己写作的文章。

(三)强化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只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词汇和素材,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给语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语文写作中很有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要求学生对平时课堂书本中的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去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

(四)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

通常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在写作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作文风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的风格特点,把相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分类来进行作文课堂写作的点评,传授适合的写作方法,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引发每一类写作风格学生的亮点之处,要求他们对每天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事情进行随笔的写作记录,不限制写作的文体,根据自己擅长的写作风格来进行写作,提升个性的写作技能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资助 思想政治教育 贫困生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资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形成规模,高校也基本形成了以“奖、助、贷、补、减、免、勤”为主体的资助体系。随着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已初步实现了“绝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承诺。现阶段国家的资助体系走向了资助育人。但同时,现阶段许多高校还存在着资助宣传力度不大,对经济困难学生重经济资助,轻思想教育,存在资助与育人相脱节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应在资助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建立资助与育人相平衡的工作模式,实现资助育人的最大效用。

一、在资助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明确国家资助政策导向的重要途径

政策的导向功能即政策能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国家资助政策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一是增强经济资助的广度和力度。新的国家资助政策增加了财政投入和扩大了资助覆盖面。二是引导教育结构优化和人才合理分布。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倾斜,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引导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规模。

高校的资助工作人员应该让学生理解这种国家的资助政策导向,这就要求资助管理工作必须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在进行资助工作的同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能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提高育人效果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大学生实际经济困难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如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尊、过于自卑、不善人际交往等,也会在生活中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如经济问题等。所以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相结合,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以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提高育人效果。

二、被资助学生的思想状况

(一)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和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是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ψ陨砩缁崛利和义务的自觉认识。在被资助的大学生中,有少数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困难是社会问题造成的,他们对资助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自己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感激谁。这部分学生平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学习,也不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整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社会责任感淡薄。

(二)缺乏励志进取精神。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赖于社会,依赖于获得资助,他们不愿意吃苦,缺乏励志进取精神,缺乏与贫困作斗争的勇气,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很少考虑,心安理得地维持现状,无所追求。他们对通过自身努力来克服经济困难缺乏信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奋斗意志,产生惰,不愿参加一些稍微艰苦的勤工助学工作。

(三)诚信缺失。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学生受助资金大、资助面宽,资格审核的程序也较为简单,如在困难生界定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界定标准,高校一般会参照当地相关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对困难生作模糊的界定,缺少监督。这就使得少数同学,利用政策的漏洞,捏造家庭经济困难事实,跟真正贫困的学生争抢受助名额,获得不应获得的资助。在助学贷款环节上,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利息的贷款不用就亏了,所以,很多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也去申请助学贷款。同时,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措施,使得少数贷款学生为追求利益而忽视信用意识,出现了国家助学贷款逾期还款、违约的情况。

(四)感恩意识缺乏。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进入到高校之后,因为自己的家庭状况,让其感觉自己好像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和羡慕心理,甚至产生不满社会的情绪,这部分学生开始封闭自己的生活,不能与同学之间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他们对自己所获得的资助费用没有做到勤俭节约。由于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有名额限制,学生还出现埋天怨地的现象,他们的感恩意识难以形成。个别受资助者对恩人漠不关心,只担心能否继续被资助,这些感恩意识较差的贫困生不懂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

三、在资助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以育人为导向,加强资助工作宣传

重视资助政策宣传,大力开展资助政策解读活动,让学生理解资助政策的价值指向和行为导向,深入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是为困难学生提供受教育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的一项制度。

资助工作宣传要注重常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把握新生入学和开学前后等重要事件节点进行重点宣传,同时举办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注重学校宣传、家庭宣传和社会宣传相结合,真正做到资助政策“全覆盖”,体现育人导向。

(二)建立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同的困难生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长期、系统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体系包括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教育等。

通过励志教育,开展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培养困难学生的独立自强意识,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引导他们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体验生活的意义,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争做生活的强者;通过诚信教育,增强困难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诚信教育作为发挥资助育人作用的核心推动力,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始终,引导学生内诚于心、立信于行、守信做人、勇担责任;通过感恩教育,在困难生群体中大力弘扬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培养困难生的回报社会意识,力争用优秀的表现回报国家、回报母校、感恩父母;通过心理教育,培养困难生的健全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引导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心理压力,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搭建资助育人平台

针对贫困生开展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应实现多样化。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困难学生家访活动,一方面可以核实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家长们宣传资助政策,让家长明白国家资助政策的导向;可以开展“励志、诚信、感恩”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付诸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实现由“受助”向“助人”的转型;可以利用网络和校园文化阵地,营造诚信、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和个别谈话,引导他们提高对事物正确判断的能力。

(四)调整资助结构,更多发挥勤工助学作用

勤工助学制度是一项国家鼓励学生自食其力的教育制度,为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精神。

高校首先要加大对勤工助学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宽勤工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内勤工助学的机会。其次,要更多的发掘一些能发挥学生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让困难学生在助学的实践工作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改变勤工助学就是体力劳动的陈旧观念。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环节。在资助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重要而且必要。Y助工作不但要重视对困难生的经济资助,更要关注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在资助中实现育人,在育人中创新资助,是新形势下资助工作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晓艳,李钊,沈婷婷.大学生资助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

[2]史凌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3]赵贵臣,刘和忠.在大学生资助服务指导中提高思想政治

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

[4]武立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调查研究―――基于北京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的问

卷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6 (3).

[5]袁秀良,陈中桂.资助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

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2).

[6]洪流.资助育人: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

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7]杨凯.论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

度[J].科教导刊,2010(9).

[8]吴薇.发挥资助工作服务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实效性―――厦门市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调研报告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

[9]赫崇飞,王继辉,彭勃.高校被资助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

对策探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范文第5篇

(贵州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561100)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思想、流畅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构思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典范,文言文的文本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本价值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及总体素质的培养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古汉语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了解和领会。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既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又要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中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怎样利用文言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选入教材的古文篇章都是经过千百年过滤筛选的文学和道德精华的典范之作,是历代名家凝聚心血的代表作品。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是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所选文言文浓缩了中国文化精华,有着丰厚的精神内涵。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立足于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应该立足于文言文中那丰富、感人的情感,从中吸取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欧阳修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忧患意识;李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真意切,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这些情感所蕴涵的美,学生可感受,进而感悟,从而在作文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个性要求有四条,其中第(1)条是这样表述的: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是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导向,没有这一导向,书面表达就失去了灵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内心必定要有所追求。”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一个写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审美者和对生活大美的创造者。写作者要能够有目的地、挥洒自如地欣赏美和创造美,只有自我培养起一种深幽、阔空、苍劲、奥远的审美心理,才能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囊括天地之美于胸中,发抒寰宇之情于笔端。审美教学,是文言文的最高境界。文言文的美,从篇章布局到文字行文的内涵都有体现。所以,在文字的运用上是精之又精,其文字简练而又内涵丰富是今人所不及的,所以,在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这种炼词之美用词之妙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对文言文则要求“对文章进行初步的审美与评价。”

首先是感受人格美。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独具个人的精神之美,人物形象极具个性,例如在《离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百姓,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形象,特别是有些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如《苏武传》中的苏武,他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苏武的“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让我们从中领略到独特的人格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人格美,在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其次是感受情感美。文言文大都蕴含着情感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以陈情统摄,通过叙事说理,显得情真意切,是学习的重点。课文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难点。《陈情表》一文以“情”贯穿全文,字真句切,文中流露出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带而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营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委婉恳切的感情。能够感受人物的感情,让人物的高尚情感去陶冶学生的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学生人格美的教育。

再次,是感受思想美。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中华古文化的载体,有着无比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思想的美,使学生受到熏陶。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对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行为和高尚的品德都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程序化、模式化,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轻“情”,重“文”轻“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内容显得空洞、苍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同时也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美育的目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够形成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精读文言文,对学生写作能力会有所提高。鲁迅先生说“学好课内的东西只是学好语文的一半,另一半要靠课外去学习探索。”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文言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文言文的思想精髓、结构章法,语言的应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把这些借鉴到写作中。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素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立人和学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整体的人的发展的思想。因而,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大量文化知识,心灵得到浸润,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韩军先生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文中谈到他对文言学习的看法。他认为: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文言文教学与作文写作相结合,这体现学生能够从文言课本中找到写作之“源”。这样,学生作文才如“活水”一般灵动,中学生作文在有效借鉴文言文的优美语言和思想精华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逐渐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阅读、语感及字词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及技巧,有利于其写作

(1)阅读、语感及字词教学。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形成写作,写出好作品。

写作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要写作就必须读书;阅读教材历来都有“文言文”的内容。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1. 对学生进行经典教育,传承祖国文明。编入阅读教材的古典诗文,基本上是历代经典中的精华,通过阅读这些精品能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凝结在经典中的传统思想、文化、精神,已渗透到中国人心里结构之中,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里品格,汉语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语言。文言的阅读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存在着语言文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等实际的难题;在教学上,教师首先要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知人论世”;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并逐渐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讲授课文前,教师先范读,也可学生先读,然后师生共同纠正,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在阅读中,我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落实词句的翻译,从而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的基础知识后就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章法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在分析文章时,首先从文体特征出发,把握文章的总体特点特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全面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