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玻璃艺术论文

玻璃艺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玻璃艺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玻璃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实践

一、播音主持人艺术魅力的体现

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遵守行业规则,此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节目中的突发状况能够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机智应对。唯有这样,播音主持人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出个人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人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为观众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可以引导观众按照他的思路展开想象,进而达到凝聚观众和吸引观众的目的。因此,播音主持人可以从观众的五官感受出发,传达观众需要的信息,激发其想象力,引导他们去感受、深思并理解。播音主持人要突出最终的节目效果,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第二,要增强自身的口语化语言魅力。在播音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强主持人的亲和力,展现出他们的个人魅力,以此获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播音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不仅要简明扼要、表达清楚,还应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进而展现个人的语言艺术魅力。第三,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播音主持的工作内容大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播音主持人要深入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经历,这也可以增加自身的人生阅历,对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时要全面考虑新闻信息,比如新闻的背景、涉及的矛盾,以及报道中各区域存在的差异,做到播报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播音主持要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语言魅力,这样才可以充分展现出主持人的艺术魅力。

二、提升播音主持人艺术魅力的策略

(一)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是展现其艺术魅力最基础的要求。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项: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本质上是指对工作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加以规范。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是面向受众的,所以,播音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身及社会负责。其次,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播音主持人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强大的专业知识架构获取最及时、最精准的信息,全面掌握最新的社会动态,并第一时间传播给观众,使观众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资讯。最后,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新闻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播音主持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保持理智和冷静,沉着从容地应对。

(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当播音主持人进行突发性新闻报道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播音主持人从容地进行新闻播报。由于播音主持工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挑战性,这对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播报突发事件时才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工作状态,确保自己的声音平稳,正常报道。

(三)丰富播音主持的知识内涵

为了创新我国广播电视的艺术形式,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现代播音主持人应该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要求,在掌握播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效复合型人才。播音主持人所需的知识内涵涉及多个领域,如政治、社会、经济、民俗、文化等。播音主持人的知识层面要具有哲理性、延展性、生活性以及历史性,这样才能确保播音主持人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进而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目的。

(四)培养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途径

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系统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听觉识别系统、提高对社会动态的敏锐观察力以及提升自己的语言技巧,来增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最主要的工作是与人交流,所以建立自己的听觉识别系统至关重要,特别是要根据声音来探讨其艺术性与审美价值。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是不同的,不同的声音可以体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语言技巧。总而言之,声音对于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当然,最重要的是主持人要意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进而找准定位实现长远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部分,广播电视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艺术魅力,也成了广播电视行业最关键的问题。播音主持人的个人艺术魅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经过系统培训后形成。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需要把行业特点和社会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充分了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标准,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还要提高自身的播音技巧,充分展示个人的声音魅力、语言魅力以及人格魅力,进而提升播音主持的效果,在提升节目收视率的同时,促进广播电视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媛.试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6(19):22-23.

玻璃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这些都是我买的摄影书,有300多本。书买多了,有时候也会记不清哪本买过,这样拍下来,再想买时就能很快地检查一下。”他解释说。

庄跃成家里的每个房间,随处坐下,伸手都能拿到一本摄影书,他习惯把书放在座位附近,这样就能随手拿起一本阅读。

“摄影是您最主要的爱好吧?”

“……应该是。”

“排第二的爱好是什么?”

“还是摄影。”

在这个单反不比空调稀罕多少的年代,被问及爱好时答曰“摄影”,真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庄跃成这样连“第二爱好”都是摄影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时反倒如此郑重,话也说得节制。也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身为省级机关干部,工作中的慎思持重被带到了日常言谈的细节里?

“我只能算是个业余爱好者。”他反复强调着。尽管1980年代就摸过相机,买下了第一本摄影书,但庄跃成真正有意识地开始进行摄影创作却是数码相机普及后的事。工作的变动和胶片时代摄影的高成本,曾令他十余年没怎么动过相机,及至如今,他也只是在工作之余、逢年过节这样的休息时间里,才会出门好好拍上一遭。

但这位业余爱好者在摄影上的进步挺快,三个月前,他的一组摄影作品刚在浙江美术馆展出,颇受好评。

对于摄影,庄跃成自有一番的体悟。

那段爱上摄影的往事

每个摄影人都有自己爱上摄影的往事,不同的是情节,相通的是心情。

1980年,17岁的庄跃成在县城里的总工会谋得第一份差事,也在那里初次接触到相机。那时候,工会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有个摄影干事背着台海鸥120负责记录,“那相机跟砖头似的,上下两个镜头,按一次快门卷一次手柄。”庄跃成觉得新奇又好玩,每每碰上摄影干事有事需要找人代拍片子时,都会踊跃报名。

他在那段时间学会了怎么冲胶卷,怎么放大、上光。他还认识一个家里开照相馆的朋友,经常跟去人家的暗房里,看师傅怎么冲放片子。

工作记录式的摄影,拍的大半是会议活动、领导发言,庄跃成拍这些也拍得津津有味,毫无枯燥感,“比如你抓到哪个人的一个神态,等照片冲出来一看,哎呦!拍得很不错!那时候,心情真是很愉悦。”

几年后,庄跃成在向父亲请示后,花掉大半年工资买了一台海鸥135相机,如今,他已记不清那具体是哪一年的事,只是很清楚地记得自己一下子就花掉400多块钱的“巨款”,算是当年家里的“重要事件”。

有了自己的相机,出行时就多了件行李。单位举办运动会,庄跃成会背上相机;工会组织职工去黄山疗养,他也会背上相机;跟朋友一起出游,自然还是要背上相机。

胶片时代的摄影人,每按一次快门,心里都要咯噔一声,计算一下成本。庄跃成说,那几年他其实并没有拍多少照片,回想起来,也没拍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佳作,只是当时那种拍照时的兴致勃勃、等待片子冲洗出来时的兴奋心情、拍出像样片子时的快乐,历久难忘。

他还记得,那时候,单位的橱窗里展示过他的照片,可惜后来工作调动,那些片子渐渐都没了;地方报纸的副刊登过十几张他的投稿作品,当然也有投不中的时候,照片寄出去就没了消息;工作紧张,他曾一度将摄影搁置,只是断不掉买摄影书的习惯,这些书慢慢填满了家中的书架,后来,又慢慢被翻拍进他的手机相册里……

饱含情思的风光摄影

多年来,庄跃成工作的重要内容都是跟人打交道。而当他再度端起相机,收录在镜头中的,却大多是无人的风景。

“做纪实摄影,去拍人的话,可能碰到发生误会和矛盾的情况,影响总是不好的。”最初,大概是这样的顾虑使他选择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拍摄对象,但当风光片越拍越多,他所拍摄的风光,渐渐不再止于表层的风景本身。

庄跃成于2013年6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一组片子名叫《七级浮屠》,十二张黑白片,拍的是雷峰塔夜景。

浮屠,即塔。雷峰塔原为吴越国王钱俶为贺妃子得子而建,据载,始建时为七层建筑,与西湖北山的保俶塔南北对望、遥相呼应,同位于西湖景区的南北中轴线上。这条轴线贯穿西湖五大景观:雷峰夕照、断桥残雪、宝石流霞、三潭印月和南屏晚钟。

1924年,雷峰塔倒,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名存实亡,用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的话说:“雷峰塔倒掉,西湖南面景皆虚。”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早于1935年就提出重建雷峰塔的建议,此后几十年,有关专家学者不断呼吁重建。2000年底,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文化遗产。

拍摄雷峰塔,始于庄跃成对西湖申遗成功事件的关注和思考,他想借摄影反映人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努力及其意义。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功德无量;那么,重建雷峰塔这座“七级浮屠”,救湖一景,岂不也是功德无量之事?

选择拍摄夜景,一是为有别于大量已有的雷峰塔摄影作品,另外,二是为解决拍摄时间的问题—庄跃成白天要工作,只有在晚上,他才能带着相机仔细端详西湖与雷峰塔。

三月到四月,只要没有工作上的事,庄跃成都要赴约夜色下的佛塔,最晚一次拍到了晚上11点。那些日子,他围着西湖不知转过多少圈,寻找不同角度,感受小小一座“浮屠”与一个湖,乃至一座城市的关系。

组照中,夜灯燃亮的雷峰塔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地矗立,衬在湖亭柱内、老牌坊后、树影山间、静波桥上……那是人们所不熟悉的雷峰塔,是每张照片里少不得的存在。如果少了这座塔,这些照片和照片里的风景便都喑哑普通起来。

在一张照片里,雷峰塔隔着一面湖,与一城的高楼灯火相对,虽位于图片下方,却是光彩夺目的主角,犹如一个静默的守护者,凝视着整座城市;在另一张照片中,硕大的圆月隔着一段夜空停留在塔尖之上,月影与塔影倾泻在墨绸般的波心,融成相连的光带。“如果说圆月在天堂,浮屠在人间,那么西湖里的倒影便是天人合一了。为什么杭州被称作人间天堂?这里或许有一些答案。”庄跃成说。

组照中还有一张,源自一次失误。庄跃成在拍摄中没站稳脚,踢到了脚架,拍出一张叠影的废片。这让他灵光一闪,有意将30秒的曝光时间作六等分,移动机位,一次拍出7座雷峰塔,与“七级浮屠”的主题呼应。但与此同时,手动移动机位难免不完美,照片上7座塔之间的距离并不等分,他有意保留下这张带瑕疵的片子,暗含着如今人们眼前的雷峰塔已非传说里的古塔,而是后人重修、再建的新塔之意。

“没有雷峰塔,西湖不会这么美,杭州也不会这么美。”观看这组照片,观者不经意间便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组作品拍的是风光,实际所表现的却是浸满创作者情思的意象,有寓意,有抒情。由风光介入人文,由自然深入社会,作品因这一取向带上了更深刻的涵义。庄跃成说:“我想,这样带着个人观念的风光摄影会是我接下来的一个拍摄方向。”

温情点亮摄影之路

从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色中寻找落点,这并非易事。“《世界艺术史》的作者在给艺术下定义时说,有意思的东西都可以称为艺术。我觉得摄影也是这样,去看某样东西,也要看出意思,有趣味的照片才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发现的眼光。”

摄影路上,庄跃成走走停停、思前思后,并不急于赶路。走得太急,难免会错失有趣的画面。他和一群朋友去霞浦拍照,拍回一张毛竹竿围圈子形成的“方舟”,同行的朋友看到了都连连感叹这处风景自己也看到过,只是没有留心,没有拍下来。

这张照片其实受益于摄影家于云天用水泥板拍下的同名作品,庄跃成非常喜欢那张照片,也被“方舟”的概念所触动。一路走来,他一直这样边看边学,边走边拍,从他人作品中汲取精华,用于自身对日常趣味的捕捉。摄影的乐趣便也尽在其中。

沿路是风景,沿路有故事。在捷克卡罗维发利出差时,庄跃成和朋友在当地酒店顶层试着拍摄小城全景,廊道的窗户无法打开,厚厚的玻璃让他们很是烦恼。一位女房客听到外面的动静,开门看了他们一眼,抬手招呼他们到自己房间的阳台上拍摄,期间,她的丈夫从浴室洗澡出来还被赶了回去。“她说的是俄语,我们听不懂她的话,互相也没有什么交流,只是内心觉得很温暖。”

去年冬天,庄跃成在上班路上用随身带着的小相机拍下了一对携手而行的老夫妇,老先生拄着一根拐棍,老太太一手挽着老伴,一手提着三个包,他为这张照片取名为《执子之手》。照片在微博上发出后,被选送到杭州市民摄影节上展出,打动了一位观看影展的医生,被她用手机翻拍下来。今年1月,这位医生在医院里遇到了这对老人,她将照片给他们看,老人很开心,说两个人二十来年都没拍过一张合影,很想得到这张片子。护士向都市报热线求助,很多热心网友也在网上发起寻找照片拍摄者的行动。庄跃成被辗转找到,他将原片放大,委托报社转赠给两位老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AI文章写作

高效、专业、量身定制满意为止!

开始体验

相关期刊更多

玻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市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玻璃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上海经济区玻璃钢技术经济信息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