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教学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安全教育;科学化管理;安全活动
一、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虽然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要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现实中,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还存在很多缺陷,中学生的 人身安全问题等问题依然是人们不可忽略的重要存在。而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其一,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问题虽然是我国一直在大力加强的问题,但是出于社会之中的各个层面的人们对于对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还是不够重视。甚至在一些中学内,一直是应付式的敷衍对待。国家紧抓时就重视一下,搞搞表面的活动,但在平时,就十分的不重视,忽略了孩子们的安全[1]。更甚者,一些学校把安全教育管理当成他们学校检测时应付检查的挡箭牌,而不是真正的按照安全教育管理方式开展各类安全教育的工作。其次,很多中学的安全教育管理的教材资源不够。教师们能教的,学生们了解的,都十分有限,安全教学的资料太少,因此很多教师们对于安全教育资源的理解与运用都不够全面和系统,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管理不能负起应有的责任。
此外,安全教育者们的教学资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些教师对于中学生们并不重视安全教育,也没有真心实意地真正的参与到安全教育管理中来,而是敷衍了事,但是却在校园内担当着重要的安全教育管理的重任,这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再者,在许多学校内部,开的各项安全教育管理没有因人施教。有些学校将一些事故中的血腥场面和图片展览给学生们看,反而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给学生造成更多的逆反心理和情绪。最后,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本身的地理位置等原因,所处的安全教育环境不是很好。对于那些本来就不重视自身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学校,对于开展各类安全教育管理的活动自然也是不愿意参与到社会中来的,他们只注重升学率,对于国家提倡的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环境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没有真正的在校园内部营造一个舒适的安全的良好的安全教育管理氛围。校内到处乱停的车辆,十分不齐全的安全设施等,给学生们的学习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二、怎样进行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
要像科学合理的进行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就要努力创建安全的环境,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环境创建活动。创建安全的文明校园,让中学生们日常的的所见所闻所想都能都感受到全社会的文明形象和安全环境的良好影响,让中学生在文明健康的环境中体会感受法制思想教育的好处和优点,让广大中学生在安全的社会形象下能都健康发展。其次要努力建设中学生充分参与的安全教育管理的社会化大舞台,让中学生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并投入到安全教育管理的社会活动于大众生活中来。此外,学校和家庭包括社会大众在内在各个行业以及领域都要让中学生的社会安全教育管理成为自己理所应当承受的担当与社会责任,让社会大众发挥安全教育管理的大众化作用。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各个学校内部的安全教育管理措施渠道等一系列因素,开展校内的安全教育管理。此外,各个中学还要不断培养中学生们对于安全教育管理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发展中学生们对于安全教育管理的探究兴趣,培养中学生们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积极主动精神[2]。最后,各个中学还应该开展安全教育管理的一些创建工作,将中学内部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以及文化生活与校园内部其他的文化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
改进安全教育管理的教学方法。重视中学生们的安全感教育。科学的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其次,还要重视中学生们的情感的管理与安全教育管理在行为能力上的一些简单的训练。人若有一个好的心情状态,安全行为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能很大程度上预防一些不良事故,社会才能成为快乐幸福的社会,中学生的自然人格与社会人格才会成长的更加完善。此外,还要重视中学生们的安全行为能力的基本培养和训练。针对不同的中学生来开展各种与之身体相互适宜的安全行为能力训练。最后,中学生安全教育应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眼光。不断完善自我发展体系,为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保障。
结语: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也在是不断地向前飞速发展着,然而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弥补不足,探索新的安全教育方法。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虽然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要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现实中,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还存在很多缺陷,中学生的 人身安全问题等问题依然是人们不可忽略的重要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管理的自我发展体系,为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编写;课堂组织
自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案例教学法以来,其独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引起了理论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不断的模仿与拓展过程中,今天它已成为商学院里不可缺少的教育方法。本文重点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局限性展开探讨,分析有效解决这些不足的方法和措施。
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局限性
1.案例的完整展开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在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常常是非常紧密的,以作者所授《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整个课程包含12个章节,总共51个课时,平均一个章节只有4个左右课时,且章与章之间跨越性大,每章知识要点至少有5个,如此算来,要在每节课中充分理解这些知识要点时间就非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形下安排案例分析与讨论就对案例的挑选、编写和课堂组织性要求非常高。案例要求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编写要求精炼而又不乏深度,课堂组织和课外预习要配合而行,否则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学生参与度与理论深入间的矛盾。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结构的差异常常导致学生对不同讨论主题的参与度不同。如果要激发大多数人的有效参与,在设计讨论主题时势必要求大众而新颖,在理论深入了解与运用方面势必就会有所取舍。反之,若立意要求深入分析,这必然也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同时,案例的深入展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学生们一步到位,这与时间的有限性也是难以兼容的。
3.案例教学课程成绩评定与课程考核方式变革。传统的“3+7”模式,即30%平时成绩加70%期末考试成绩的课程考核模式,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是一种制约。首先,70%的大比例鼓励了学生们年末冲击考试,导致对平时课堂讨论的怠慢。其次,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而传统的“3+7”模式主要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课程考核方式随之变革。
二、案例教学法在《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中的实验
结合上述三点局限,接下来我就谈谈案例教学法在我所授课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中的一些实验及对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
1.实验一:学生参与编写案例。新颖的案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的氛围。正切知识点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随案例的适时发展增强体验,感受运用知识的力量。为得到有效的案例,我实验了让学生参与编写案例。要使学生的工作能创造有效的结果,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针对每个组分别安排与不同章节对应的案例资料收集任务。为了使资料更具有效性,需要明确任务至要点。例如,为收集与“跨国公司技术转让”这一章节相关的案例,我给学生们提供参考模板,标明内容结构,指导案例编写程序。接下来,根据最新的行业信息,选择新的案例编写对象,安排学生根据资料编辑新的本章案例,并设置具体个问题,让学生们以问题为导向,搜集并组织编写案例。
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方式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实现案例深入讨论,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也能解决学生参与度与理论深入有限之间的矛盾。但该种方法的成功实施需要提前做大量准备,并要求适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2.实验二:教学目标与案例的选择。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首要的目标是掌握跨国经营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熟悉跨国管理的业务流程。这要求有大量详实的案例资料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强化知识点。其次,如何让学生从掌握一个知识点开始,然后慢慢上升为扩展知识面,实现以点带面的知识扩展体系,是课程教学的第二个目标。第三,如何让学生从学知识到获得能力的提升,这是教学的第三重目标。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更不等于有智慧,如何从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这需要一次次的实践与锻炼。为此,我要求学生从第一次课程开始就选择一个跨国公司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每一个章节主题下该公司对应的问题,形成个性化的案例资料。此外,还安排有课堂小组讨论、团体案例分析与期末课程案例综合展示,要求学生根据分组,在内部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并作公开陈述与总结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资讯的能力,概括与表达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效解决了案例的完整展开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但这要求学生能与老师紧密合作,能悉心听从老师的指导,老师也需要不断耐心地激励学生去完成任务。
3.实验三:课堂组织与案例的运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案例的介绍与展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这需要进行合理的课堂组织与有效的案例运用。根据学期初的分组安排,在每一章的开篇,我分别设置了一个案例分析,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在随后的分析中大多围绕这个案例展开,如此,可以做到充分利用案例和有效节约时间。在课堂组织上,为使案例寓于理论与知识要点之中,首先需要对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然后依次展开。每堂课的要点设置在4-6个之间,结合案例重点讲解其中的2-3个。期间设置10分钟讨论,5分钟总结归纳。讨论与知识点的展开可以是同步进行的,也可以是交叉或依次展开的,以实现从“教师灌输知识”向“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知识”教学形式的转变。
实验结果表明:围绕案例开展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10分钟的讨论是必不可缺的环节,否则案例再精彩,也难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案例教学”不是“例子教学”
培训中的“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例子教学”。例子教学具有权威性的结论,它指讲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列举多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教学观点;而案例教学法需要学员对具体事件分析思考,用针对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最终给出答案。案例教学拥有四个典型的特点。
案例是真实的情景纪实
想要体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完整“故事”,必须有发生背景、起因、详细的情节,以及矛盾和冲突。因此在设计培训案例时,首先要解决选材问题。素材的选择要基于教学目的,选择来源于工作实践的背景素材,这样可以保障案例教学的实战性。确定了讲授内容的要点和结论后,需采集案例的背景素材,这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积累和耐心,在工作应用中找出具体问题,并捕捉相关的“典型事件”。
完整案例包括面临的问题与决策
案例中必须要有让学员做决策的 “突出问题”。讲师可以在学员商讨的解决方案中获得有效信息,同时要考虑到学员解决案例问题的难度,太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调动学习。案例设计者可以把设计重心放到冲突设计上,宁愿挑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也不要选一个复杂的难题。当然,对于一些结论一目了然的案例,在讲解中直接列举就行,不必作为案例教学或讨论。
案例解析重在知识框架的应用
学员在案例讨论后,会自发形成解决案例问题的统一答案,但结论有可能五花八门,不仅方法不尽相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讲师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结论”,因为答案并不重要,关键是学员对案例背后原理的解析,明白哪些原理符合知识点。此时,讲师的点评和引导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案例问题的设计以及讲师对信息的提炼和掌控。
开放决策方案
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案例的最终结论可以是多个相近或相反的解决方案,所以讲师不应纠结解决案例答案的一致。他们需要做的是总结和归纳案例中的解决措施,作为以后处理相应问题的指导,并从中导出共同特性,作为自己教学结论中的知识要点。
借助案例四要素
使教学更完整
想要培训案例教学激发学员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深度的思考,必须对案例进行完美的设计。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设计包含了四个方面:标题的设计、主体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解决方案的解析。
案例标题:既有铺垫,又有问题
案例的标题必须既有铺垫,又有问题,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种。
写实型标题 用一个写实的名称作标题,不带有结论倾向性,如《新任经理的心理困惑》《特殊的要求》《勇敢的银行出纳员》等。
概要型标题 在主题中反映案例的基本信息,让学员对整体有所认识,比如《如何跟第一名的同事沟通》《交代的工作总是无法按照标准完成》等。
切题型标题 抓住案例材料中最要紧、最本质的内容,在理论上给予点破,让它能够引起读者关注,让读者的思路朝着既定方向延伸,如《销售为什么没有成功》《该不该开除××》《三万块钱是否应批准》等。
案例主体:既有过程,又有冲突
案例主体也称案例背景资料的编写,一般以记叙的方式层层展开。基本信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案例涉及公司的基本信息描述、目前状况、相关环境信息等;二是案例教学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典型情况。
培训课堂教学的案例背景资料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加案例讨论和教学控场的难度,复杂的案例更适合在案例分析专题会中研讨。培训课堂中,应当适度剪裁和编辑案例背景文字,以帮助学员分析与决策。字数一般控制在500字以内,300字左右为最佳,但也要避免信息过少的情况。
除了将有关情况交待清楚外,案例背景的另一个要点是冲突的捕捉与制造。冲突是指与常理或公认逻辑相悖的事件、事件本身的矛盾和对立的解决方案等,能引发学员浓厚的兴趣。
问题设计:既引发思考,又鼓励决策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员在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因此在设计案例问题时,应以引导学员解析案例难题为核心。我们可以用问题引导学员在案例中找准决策角度,直面管理问题中的挑战。例如,我们可以将案例问题设计为“身为人力资源部经理的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难题”。
好的问题设计应该做到三点:能使学员进入角色;提供特写的情景让学员进入现场 ;让学员决策,形成具体结论。
为了顺利掌控场面并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可以选择单个或组合问题。组合总数以1~2个为最佳,最多不要超过3个(见副栏)。
案例的解析与解决方案:既刻意准备,又自然导出
摘要:几年来笔者尝试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药物的基本知识,而且也能将所学的药物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药理学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法的缺陷。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理学;教学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然而多年来药理学教师习惯于只向学生传授药物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药物的应用性。从而使学生实习或工作初期不能把所学药物与相应的临床病例联系在一起,使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现代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中,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案例中提供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几年来笔者尝试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1恰当导入,提出案例
在备课时,教师根据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选病例作为案例,上课时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强烈求知欲驱使下,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指导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对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要点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理解各个要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启发分析,展开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一起讨论。小组讨论一般以6-8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应引导学生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注重让学生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小组内可自定小组发言人,并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理论依据以及本组存在的疑难点。当遇到问题较多或较难的案例时,可组织全班讨论。
4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本案例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的疑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用的思路及各个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探究解决案例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中的作用
1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要我听”转变为“我要听”。在教学中,既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2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2]。在对案例讨论中,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当学生针对案例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又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总结,教师又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阔视野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接触到了现实中的真实病例,从而使学生由理论知识的抽象理解变为具体情况的解决,不但大大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加强了药理学科与实际的联系。
在实践中,教师若能深入地研究和恰当地选择案例,并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组织好教学,则能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最终可以显著地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分析;模仿;联动;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学生在此阶段将逐渐建立起有关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迈出建筑设计学习的第一步。然而,从认识与理解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诸多基本要素,到融会贯通所有的抽象概念形成完整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一直是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建筑规模或建筑空间组合的复杂程度来安排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要点在课程教学中较为孤立和零散,其教学的缺点和弊端是难以有针对性、系统性地掌控学生从概念认知到方法运用之间的学习过程,更难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因此,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突破点应当是在学生概念认知与技能运用之间寻找并建立一条有效路径,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的设计技能,及常规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关于联动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联动”,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认知与设计方法的认知,在学生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大师作品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并在第二次设计作业中对其进行有条件限制下的模仿重现,实现抽象认知与设计技能之间的联动,从而使相关知识要点的学习得倒深化。针对二年级的概念认知与技能运用,主要设立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大师作品分析,来认知建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学图示分析的过程中认知、理解相关建筑理念。(2)通过小型住宅设计,将前阶段的抽象认知转化为设计手法的认知。(3)联动:前后两次课程设计,在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教学环节上保持对应互动关系。
二、分析与模仿联动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
1.二年级第一学期两次设计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环节安排对照(见表1)2.两次设计课程教学要点与教学环节的联动(1)教学步骤上的联动在每次课程设计的教学中,都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阶段。前后两次课程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相互对应,其教学目的存在着严谨的逻辑关系。例如:在第一次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资料查阅与收集整理的训练,即是为第二次作业自主查阅小住宅案例打基础,第二次作业又通过环境调查报告增加了资料收集训练的难度。(2)教学要点之间的联动在大师作品分析中,通过分析大师作品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建筑语言表达方式等来建立有关建筑设计的感性经验,这一过程学生可能是在一种半疑惑的状态中完成的,尤其是关于作品中空间设计手法的表达,学生很难有深入的体会。在第二次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在第一次作业中总结的结论,探索其应用在第二次设计中的可能性,也即是一种有条件的模仿。这种教学要点上的联动,促使学生回过头再来体会大师的设计手法与理念,并且从运用的角度理解一种设计表达的真实含义,在抽象理解和实际使用方面建立起有效的联动。(3)理论课与教学环节的联动在前后两次课程教学中,理论内容要求容短小精干,浅显易懂,由二年级组老师自选题目轮流完成讲授。理论课的安排要求和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保持同步,并和每一阶段的教学环节联动。例如:在第一次查阅资料阶段,即配置有关查阅资料技巧的理论讲授;在第三阶段,一草、二草设计探索阶段,即配置建筑形式、手法和空间操作的理论讲授。
三、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探索,联动式的教学方法得倒了学生们的肯定,但与此同时也能观察到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例如,大师作品分析案例的选取必须适合二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次大师分析的个别案例选择有失妥当,像西泽立卫的森山邸住宅,其设计手法较为特殊,空间形式较为单一,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作者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独立住宅设计中又难以模仿设计者的设计手法。又如中途更换掉的案例分析——密斯的柏林国立美术馆,它属于博览类公共建筑,其设计手法和案例分析过程很难被小住宅设计借鉴。大师作品分析模型(图1~图3)筑的改建和扩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博览会结构设计与选型、新老建筑之间的衔接以及地基问题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为建筑的改建扩建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06SG524,钢管混凝土结构构造[S].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06SG517-1,轻型屋面三角形钢屋架[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