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2012年底,我带着学校的嘱托和期待,来到有着一百零五年校史的师范类知名学府福建师范大学,参加国家教育厅首次举办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013年底,我怀着空杯心态,来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再次参加学前教育国培。江西大虽地处革命老区,但有着显赫的前身,我国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就在这里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如果说,去年的福建培训就像把我这个饥肠辘辘的“门外汉”,引进了摆满色香味俱全的学前教育菜系的豪华大厅,让我大开眼界、目不暇接,但每道菜只能浅尝辄止;今年的江西培训则像奉我为座上宾,让我系上餐巾,慢条斯理地品尝着学前教育菜系的每一道菜那萦绕在舌尖上的真滋味。

有着多次承办国培任务经验的江西科技大学把培训安排得有条不紊。特意聘请了富有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和幼儿园园长给我们讲课;联系了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富有成效的国家重点学校给我们参观和实践。听课期间,教授们的观点总能点拨开我们原来禁锢不化的思维,碰出智慧的火花。下面我把两个感受深刻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授观点一:学前教育专业如果把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放在首位,是绝对错误的培养目标

现代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协会理事胡青和黄烈教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非常重要,只有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正确的培养目标

尽管目前有些不懂幼儿教育真谛的幼儿园园长在面试时还注重应聘者的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艺术技能,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导,绝不能和无知者一样,把艺术技能放在培养的首位。社会不缺会唱歌、跳舞、画画的幼师,缺的是学前教育理论扎实、职业道德认同感(专业承诺感)强、真正了解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能实施有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一定文化学科素质,心理、身体健康的幼儿教师。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太专业化,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有限的用武之地也让这类老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淡化了艺术技能的重要性,可以给大部分因没有艺术特长而很自卑的学生重树自信心,让其轻松选择奋斗目标,增强学习主动性。教授们认为如果要提高学前专业入门门槛,富有爱心、喜欢孩子、多血质型、身高155cm左右、容貌端正者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

作为中职学校要明白,中专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无法考取幼师资格证的;为提高就业率,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上,要考虑构建学生差异性(特长)发展特色课程,确定以下几个特色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教育、学前儿童保育、婴幼儿营养与保健、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护理。学前专业学生在经过两年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推荐和考核的方式,在第五个学期集中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有目的地突出特长。注意在特色方向中,每个方向学生数目控制在3~5人,因为通过培养特色人才可以为中职学前专业树立良好的社会效应,打响专业品牌。

教授观点二:从智商来说,中职生普遍不低于重点高中生;他们在“盼望被认可、成长、成才、挣钱养家”等方面的情商比高中生还高。只要我们老师把学生内心的渴望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相信他们,经过三年的培养,一样可以成才

特级教师曹树华先生认为,不少中职老师把教不好学生归罪于学生的底子和本质差,很少从自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找问题,造就了不少本来充满期待成才的学生在学校“混”了两三年后,带着对学校、对老师的失望和不信任懵懵懂懂地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作为老师,回想这些可怜的孩子,有没有愧对良心的不安?

面对现实中接连不断出现的幼儿园事件,面对社会对幼儿教师水平的质疑,学前专业老师不妨经常自我反思这几个问题: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打算教会学生什么?我应该怎么教?

(一)幼儿园需要什么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幼师只要会唱会跳会弹就吃香,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技能好的幼师只会给本身带来更多,只有专业知识扎实的幼师才能给幼儿园和孩子带来更多,所以实习期满后最终被录用的往往是后者。从后续个人发展来看,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观察能力、学习反思能力、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幼师都能成长为复合型学前教育事业人才。这就提醒我们,基于专业的视角和归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从“建立行业意识、明确成长目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这三方面合力培养学生。

(二)教什么

据调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中真正喜欢幼师这一职业的不足30%,很多学生对专业缺乏了解,因此新生入学伊始,就业指导工作就应开始启动,首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通过《马背上的摇篮》《幼儿园的一天》电影视频、优秀校友讲座,参观幼儿园等形式接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职业理想熏陶与教育,初步了解幼儿园岗位环境、幼儿日常表现和就业形势;通过写观后感、日记和总结明确行业方向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第一学年,就业指导要融于各学科教学中,突出以诚实守信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增进学生的行业责任感;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从最基本的文明素养抓起,对学生的坐、立、行等仪表行为做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这样不仅使学生端正就业态度,还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

职业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学科老师要有整合的意识和行动,以形成专业教学的合力。拥有合力的老师会把这种合力演变成自己独特的魅力,魅力又会促进教学更加有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老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就业工作的指导者。老师应经常深入幼儿教育第一线,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运用情况,并以此制订教学计划,在传授本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传授与本学科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法,如钢琴――教儿歌弹唱;视唱――教幼儿歌曲;美术――教幼儿简笔画、蜡笔画、教具制作和环境设计;体育――教幼儿体育游戏;英语――教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幼儿活动设计――模拟幼儿园课堂;卫生学――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纠正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各学科教学内容和幼儿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学会了幼儿教育方法,为今后求职就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在校期间学校要主动掌握本土专业活动动态,了解各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早教机构免费接待日、教师比武、骨干教师观摩课的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参加学习和观摩;在“六一”儿童节前主动联系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组织学生协助他们编排幼儿表演节目和游戏活动;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特长意味着在就业上更具竞争力,所以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展示才艺、发现自我、找回自信,活动内容包括讲故事比赛、主题墙布置比赛、手工比赛、幼儿歌曲弹唱比赛、幼儿舞蹈创编比赛、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比赛、学生五项全能比赛等。

第二学年开始,学校要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起码两周;第五学期末期和第六学期期间,一定要由专门老师带队到幼儿园或教育基地实习。实践证明,让学生了解自身缺陷,检验学习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下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了解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积累幼儿教学组织技巧和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观察模仿,培养良好的教姿、体态和表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操练,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能力,让幼儿教学技能实践能力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遗憾的是,目前有很多中职学校不太重视多方面、多时段对学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只考虑第六学期的实习,但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时间点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已经太晚了!很多毕业生能力与幼儿园的要求相脱节,毕业生的“成熟期”大大延长。

(三)怎么教

虽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俗话让很多老师听起来很不舒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因授课进度而听到不利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也产生过怀疑。但在培训后期,在国家级培训大师石科明教授悉心传授下,有幸让自己从“雾里看花”领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也明白老师在不容乐观的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现状中,的确需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责任。

新课堂教学过程:

石科明教授说:“让不懂教育的人大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评价一个老师、一节课堂是大笑话。”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弄懂“教育”的含义;然后,弄懂“教学”的含义,在深刻理解“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后,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延伸未来”;接下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认可、参与、成就),熟悉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倡导的有案例、模拟、小组讨论、竞赛与评比、分层递进、行为导向等教学法),掌握语言、非语言和教具的使用技巧;最后就是拿着准备充足的备课设计,怀着相信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清晰的逻辑支持授课论点,运用三种以上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并把教学气氛推向,以小结和回顾方式结束授课过程,达到课程专家眼中的“好课”标准(高效、智慧、默契、直观、难忘、满足、快乐、成长)。

石科明教授认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是老师掌控课堂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他教我们掌握一些利用视频、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控制课堂气氛的例子,如:板书5551=24(要求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对5551这四个数字运用颠倒顺序和“加减乘除”等方法让这个等式成立);板书5+5+5+5=555(要求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在5+5+5+5 这部分“添加一笔”的方式让这个等式成立)。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科任老师提出,要主动掌握多种在幼儿园里用于赞美和表扬幼儿的肢体和语言方式,并在教学中毫不吝啬地运用起来。因为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认可、享受成功”的需要,还教会学生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技巧。

国培三个月来,除了胡青、黄烈、石科明教授和曹树华先生的观点让我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合力培养方式”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新课堂教学”有了更多思考,陈水平教授让我深刻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的五大要素;袁玖根教授提高了我制作课件的水平;毛淑娟教授通过指导论文写作坚定了我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钻研决心;幼儿园特级教师李静通过让我亲手制作手工作品,让我挖掘出自身潜伏已久的美术特长……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深刻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战略地位的认识,“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党的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位,首次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党立足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形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1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居住在乡村。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教育发展要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迫切呼唤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也是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

深刻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论述,突出明确农民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党的十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把资金、技术、人才带入农村,把城市的先进生产要素、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引入农业,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人的统筹与发展。农民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他资源要素必须通过农民才能发挥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既要对转移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更要对务农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加快培育出一大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转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促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党的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一系列部署。深刻理解十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入思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问题。农民职业教育与围墙式的职业教育不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我们要下决心把“送教下乡”固化成一套完整、有说服力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同时要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开放大学,形成从技能培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到本科以上层次教育有序衔接的、多层次的农民教育体系。

深刻理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突出把握农民教育培训内涵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农广校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基层农广校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跟不上等问题。建设农广校教师队伍,首先必须注重师德建设,要把“一切为农民着想、为农民服好务”作为出发点和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在业务能力建设上,要通过建立导师团制度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开展优秀教学能手及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大力宣传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深刻理解“教育公平”、“终身教育”的重要论述,突出把握农民教育培训的重点任务,争取在政策扶持上有新突破

党的十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目前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农民教育依然是弱势教育。总理提出“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回良玉副总理提出“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韩长赋部长提出“今后必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造就出一亿左右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不同层次教育培训的需求,是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对农民开展的终身教育。十提出的“教育公平”、“终身教育”,为我们争取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享受国家资助政策提供了政策依据。韩长赋部长提出“要强化政策争取,在进一步完善各类生产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加强政策创设。”我们要按照韩部长的要求,努力实现农民中职教育政策扶持上有新突破。

深刻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解决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实施“智慧农民工程”

党的十报告把“三化同步”递进为“四化同步”,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与特殊作用。当前,各种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日渐深入,农广校的成立是建立在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现在更需要将“信息化”做深做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优势,加强部门联合,强化教育资源、媒体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实施“智慧农民工程”,使教学资源进入手机终端,进入农家书屋和乡村教学点,建立“乡村学堂”,实现农民学习的伴随性、检索性、互动性、娱乐性,帮助农民随时接受教育,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深刻理解党的建设根本宗旨的重要论述,突出在思想上、作风上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认识新转变,持续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党的十在党的建设方面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学习领会十精神,我们要带着感情、满怀深情、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去,要把“方便农民、智慧农民、实惠农民”作为农广校的根本宗旨,把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培训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着眼于提升农民的综合能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要善于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深入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农民心坎上,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的新型职业农民。

去年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农广校系统有关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农广校体系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全面谋划、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

在工作目标上,仍然坚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个中心,勇于扛起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大旗。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农广校有平台、有手段、有支持,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韩部长“两个关系”的重要论断,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100个示范县的平台,以“阳光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等项目工程,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大讲堂等各种媒体资源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思路、狠抓落实。

在工作着力点上,仍然坚持办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两件大事,切实履行部党组交给农广校的职责任务。农民技能培训是针对某项知识和技能进行的短期的专门训练,是解决农民近期发展的实践性学习。农民职业教育是对农民进行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的长期的持续的素质培养,是解决个性长远发展的引导性学习,重点在于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全面、系统化的教育。要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双证制(新型“绿色证书”和学历证书)。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1河南省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都为河南省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河南省的交通职业教育与快速发展的交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所培养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中原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交通方面的人才供给仍不适应交通业的发展需要,交通行业内部人员的素质以及受培训的程度等等都不能满足要求,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对于行业内部开展的能力培训强度还不够,并且重点不突出,主要都是一些形式上的,开展的次数还太少;二是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针对性还不强,特别是针对基层一线的、适应实际岗位需要的培训等等还是开展的不够多,因此,对于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的劳动者来说整体上培训力度不够;三是整个的培训体系还不完善,经费投入也不够,教育培训的能力不强等等。

1)交通职业院校服务中原交通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河南省交通高职教育担负着为中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加快推进河南交通运输发展,对完善全国交通路网结构,保障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畅通,提升中原经济区综合竞争力,促进中部地区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人才培养规格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中原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河南省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和实现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这一战略通道功能,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对河南省交通专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无论是从中原交通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规格或层次的要求出发,还是从河南省交通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出发,与中原地区交通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与中原在全国交通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不相适应,也与全面落实中央交通发展规划不相适应。

3)交通高职院校办学效能亟待提高。目前,河南省交通系统职业学校有交通主管部门创办、交通企业创办、民间社会办学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模式,这种办学体制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参与性、竞争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但由于各校隶属关系不同,政出多门,一方面,大量办学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又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导致交通高职教育办学力量分散,浪费严重,办学效能低下。

2服务中原交通建设的一些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原则,以推进交通运输业科学有效发展为目的,以交通运输业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入实施人才强交和人才促交这一战略,加快交通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交通教育培训工作快速协调发展,要面向交通、面向社会、面向教育需求,根据交通行业实际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服务交通事业发展大局。

1)深化交通职业教育改革,探索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技术教育,构建起中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紧密围绕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任务,面向行业、突出特色,强化重点、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中原交通人力资源,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服务交通运输业科学有效常态发展。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回报地方的基础上,厘清办学思路、研究办学定位,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合作共建之路,以寻求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2)整合交通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交通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发展。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组建河南省交通职教集团,充分发挥行业干部教育培训平台的引领作用,积极整合、充分利用本行业内外一切有力资源为交通教育培训。加强交通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大力开展路桥车船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学校和企业、学校和学校、学校和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3)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制度。发展交通职业教育,服务中原交通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参加持续的培养、培训与提高,改变过去互相割裂的局面,加强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机构的联系与沟通,促使它们在职能上共担、资源上共享、内容上共融、发展上共进,真正形成一体化的关系,成为对职教教师开展终身教育的教育机构体系。

4)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要不断总结,积极吸取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教育培训方面的优秀案例,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和创新,要不断提高交通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建设和完善交通教育培训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切实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服好务,铺好路。

3结语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1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应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沙盘是根据地形图或实地地形、地貌,按一定的比例尺用泥沙、兵棋等各种材料堆制而成的模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盘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在军事上,常供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调和实施训练时使用。通过模拟推演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这种方法在军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英、美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意识到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随即对军事沙盘模拟推演进行了广泛的借鉴与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创建了以财经活动为依据的模拟沙盘,希望学生在模拟的财经实践活动中,逐步完成财商的提高,并最终开发出了企业沙盘实战模拟培训教学模式。随后,这一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开始逐渐推广使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尝试将沙盘模拟教学模式应用于MBA教学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教学活动中。

我国公安教育正值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期,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当坚持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主动适应公安实战需要,实行“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和培训模式。目前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公安专业主要包括刑事侦查、刑事技术和法医学等学科门类,每个学科均有其各自的专业特色和职业工作特点。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公安实战部门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去体验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各实战部门警务工作压力均较大,工作任务饱满,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部门往往存在不愿意接待实习生的情况。学生实习通常被派到各地派出所,所承担的工作多是简单、重复的内勤工作。参与典型案件、重大案件侦破工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公安实践。学生即使参与了专业对口实习,由于各警种之间工作内容各自独立,学生只能获得自己所在岗位的某一工作环节的感性认识。这种现状给公安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使得实验实训教学在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鉴于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笔者认为,将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教学模式的沙盘模拟教学引入公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内容

沙盘模拟是针对公安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以沙盘为载体,通过在沙盘上模拟公安实战以达到学生角色体验和学习公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它借助直观独特的沙盘教具,融入实战中的各种变数,结合角色分配、情景模拟、教师点评,使受训学生在虚拟的案件现场环境中运筹帷幄,仿真体会各类案件的人质解救、现场勘验、物证保全与利用、走访与排查、抓捕与审讯等实战工作,弥补公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缺憾,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

2.1 建构具有公安职业特色的沙盘

实施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时需根据各自的专业教学需要设计和建构适用的实体沙盘和模拟沙盘。

(1)实体沙盘。

实体沙盘主要是在适用场地利用实物客体构建犯罪现场、审讯室、物证分析室等环境和情境。

(2)模拟沙盘。

模拟沙盘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出的电子沙盘软件系统。目前,笔者所在课题组已自主开发出基于VR-Platform虚拟现实平台研发的三维仿真互动软件―― 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包括重建案件现场系统、虚拟仿真现场勘查系统和虚拟仿真物证分析鉴定系统,已应用于实训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沙盘模拟实训教学设计

(1)设计学习任务。

利用实体沙盘或虚拟沙盘,直观地再现案件现场、勘验提取设备、检验鉴定场所等。将学生分组,每6~10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勘验人员、鉴定人员、侦查人员等重要角色。指导学生根据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规范准确的勘验、检验鉴定、案件侦查与调查工作,并进行周密的案情分析与讨论,刻画凶犯特点,制定侦破方案。

(2)设计学习情境。

通过直观的案件现场沙盘,模拟和再现案件发生时的现场状况。学生在现场勘验、案情分析、走访排查、检验鉴定和审问等一系列警务活动中能够体会案件侦破的全过程,认识到警务工作的科学规律。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遇到公安实战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必须和其他成员一起去分析案情,制定策略,实施全面侦查和检验。

(3)设计自主学习策略。

在教学准备环节,站在公安实战的高度对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讲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团队内共同学习,在角色互换中体验不同知识。

(4)设计教师引导与修正机制。

在实验实训课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承担着控制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执行任务,并及时发现和修正存在明显问题的职责。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提供侦查、检验等工作环节中存在困难进行引导性的分析意见,并适当给以建议。

(5)设计总结环节。

最初的现场勘查、案件情况、嫌犯特征的分析与研判、物证的检验与鉴定、嫌疑范围内的走访与排查、最后的小组案件侦查工作报告等环节,使每一位学习者深刻体验公安工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老师要对上述各环节中每一小组及第一成员的工作方法、效率进行逐一总结,并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予以提炼,并明确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方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强化了学生意识中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

2.3 加强反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沙盘模拟教学模式

通过定期召开师生教-学交流会,汲取学生对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和建议,建立和加强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使其更适用于我国公安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3结语

在公安职业教育中采用沙盘模拟培训模式强化实训教学,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演练与实践,使公安专业学生在模拟训练中逐渐学会将所学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灵活运用的方法。通过各门学科实验实训教学使学生的警务技能得到强化训练,便于学生掌握不同警种实际工作基本操作技能,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公安实战能力。该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真正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公安教育教学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节约型城乡建设、生态城乡建设的全面开展,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担负起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的教育培训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建设教育培训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要顺应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笔者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求更好的指导我国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2现代教育的内涵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根本,以价值塑造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公平为基础,根植现代社会,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的教育[1],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教育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为内容,应用现代化手段,逐步完善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加快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政治文明进步、科技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和谐。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它是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现代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是一个复杂的、多样的、动态的、综合统一的、与时俱进的教育。当代社会,现代教育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3.1教育的平等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社会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的出身、民族、性别、年龄,为公民提供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国家统筹扩大社会教育资源,拓宽义务教育的范围,使更多的公民可以接受教育。同时,国家、社会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教育的帮扶力度,维护他们受教育的权益,保证任何一个公民都能实现受教育的意愿。

3.2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于1965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并认为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当今社会,科技成果、知识信息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的多,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要求人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下的人的发展需要,要求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下的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3.3教育的人本化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发展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存在的依据,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现代教育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教育表现出对人的尊重,承认人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做到“因材施教”。现代教育研究和总结人才成长的规律,探索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加强对教育的科学管理,创办优质高效的教育方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形成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新格局。

3.4教育的法制化相对于传统的专制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有序的法制化社会。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以及价值体系,有利于社会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普遍的秩序。教育是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完善教育法律制度,用完备的教育法体系来调整教育方面的各种活动[2],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和人民群众参与教育事业管理的权利。

3.5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和教学内容多元化。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要求开展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等对象的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由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等共办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正在逐步扩大,教育方式也逐渐灵活多样,出现了职业教育、特种教育、远程教育、学前教育、跨国界联合办学等多种教育方式。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渗透和各自学科交叉日益加深,又要求教育必须在内容上满足受教育者不同学习目的的需求。

3.6教育的国际化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凸显,国与国之间的依赖性增强,国家在人员、信息、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教育顺应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开展在人员交流、信息共享、学术研讨、协会交流、教育机构合作、国际成熟技术推广、国际标准规范制定等各方面的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具有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

4中国建设教育培训现状

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教育培训关系到我国建设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基本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989年,我国在建筑业率先实施了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对建筑施工企业的“11大员”全面实行岗位证书制度,随后陆续对建设行业168个岗位开展了岗位培训。从1991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展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企事业单位45个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1997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估价师、物业管理师和房地产经纪人的执业资格制度,包括合格的专业教育、职业实践、资格考试、注册执业、继续教育等环节。截至2008年底,全国建设行业共有各类执业资格人员66.7万人(不含二级),其中注册47.7万人,占执业资格人员总数的71.51%。建设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的比例达到了80%。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加强针对农民工的一线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先后实施了“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等多项农民工培训项目,并在建筑工地全面推行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活动,集中开展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截至2008年底,建设行业先后开发了11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200多个,培训生产操作人员881万人,其中701万人取得了各等级职业资格证书[3],鉴定通过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79.57%,农民工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高中等专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为我国建设行业储备了大量的骨干后备人才。根据2008年的统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为2087万人,其中建设类专业教育在校生42万人,所占比例为2.01%;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为575万人,其中土建类专业教育在校生65万人,所占比例为11.3%;本科院校在校生规模为1104万人,其中土建学科专业教育在校生80万,所占比例为7.24%。本科教育、高职教育规模增大,后备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目前,我国建设教育工作形成了由省(地区、直辖市)、市、县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级负责、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和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具有相应培训资质的社会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实施的建设教育培训体系。专业门类覆盖建筑业、勘察设计业和房地产业;培训对象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一线工人和行政管理干部等;培训类别包括专门业务培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四大类;建设教育培训制度日趋完善,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持证上岗管理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考培分离制度、培训机构评估等制度,为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国建设教育培训经过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建设教育培训制度还不完善,体系还不完备,缺乏活力和动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建设教育培训工作得不到有力保障;人在建设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还没得到充分尊重,人才紧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终身教育”的理念还没得到有效贯彻,从业人员参与建设教育的积极性还不高;一些培训项目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新时期,有必要对我国建设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新的原则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提升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水平。

5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建设教育工作的启示

5.1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的建设教育培训体系我国建设教育培训应逐步建立同建设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公平、富有活力的教育培训体制,构建以需求为导向,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行科教兴业、人才强业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建设教育培训资源的市场配置、培训机制、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等重要环节,强化科学管理,加强职业教育,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形成我国建设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5.2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建设教育培训工作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实现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训目标,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加大对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等紧缺人才的培训力度;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在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安全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培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竞争力。同时,建设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到“因人施教”,注重培养其兴趣,发展其特长,培养未来能引领建设行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5.3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更加紧密现代社会客观上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现代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反映生产的要求,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建设教育培训工作在保证度必须的专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在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更新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新规范,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向能力培养方向转变,使教育教学能真正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5.4提倡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一种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建设教育培训要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积极引导从业人员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统筹扩大教育资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主动拓展建设教育培训领域和范围,以满足从业人员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阶段对建设教育培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