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工程;重要性

一、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的现状

1、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余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农药也不断的翻新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之中,以致许多庄稼都或多或少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有的甚至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严重威胁着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2、动物制品中的各种激素严重超过国家的规定标准

因为动物生长激素可以使动物生长速度加快,以缩短生长期,使农场职工和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成本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肆意滋长,乱加使用各种激素。这类牲畜和家禽对广大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3、各种添加剂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科技快速的发展使各种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适量地使用添加剂可以使食物更美味,甚至更好看,这样可以增强人们的食欲。但是,使用添加剂如果过多的的话,不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危害人们的身心。目前,许多不法商贩为了使食品的表面看起来好看,违法的使用各种食品色素,添加剂等,这些食品的添加剂和色素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4、严重污染的生活环境状况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统一,共共同进步,但随着人们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于是,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受到发展经济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使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都受到污染结合破坏,重金属污染特别的严重,这些重金属(如铅,镉,汞)能使人和动物的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这些风险的来源,使产品在市场上,总会有安全性的问题存在,因此从目前看,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令人担忧。

二、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病毒污染和真菌污染三个方面。1990以来年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表明,微生物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病原菌中毒事件中占在第一的位置上,占40%左右的数量份额的食物中毒事件。在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都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食品。

2、使用化学性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目前,食品安全中的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食品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存在着巨大在威胁和危害,这种方式的食品污染已成为一个非常受人们关注的问题。鉴于此,各国的政府相关部门都已经出台了停止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剧毒的规定,中国也陆续禁止了一部分农药的使用。然而,国家食品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检验结果表明,已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的检出率确仍然存在。

3、环境污染问题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据相关资料表明,85%至90%的人类肿瘤的引起为环境因素影响所致。通过集中的食物链富集,从食物中摄入对人类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几年以来,因为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的胡乱排放,工业和城市废水不按相关的标准排,致使我国的大部分的河流和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样严重导致各种有毒物质在动植物的体内造成富集,最终还是导致了食品的污染,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问题。

4、食品生产的管理水平低和规模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增长异常的迅速和活跃,涌现了一批生产食品标准规范和实例强大的企业,但这种企业的比例仍然很低。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水平都相当的低。食品相关企业的规模小和食品的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和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要注意的问题

1、保证食品原料安全

在过去的大多数的食品安全事故中,通过相应的调查我们发现,究其原因往往是原材料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最终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如何有效的检测出和消除农业原材料中的残留农药,以及动物中兽药残留,还有重金属污染和非法添加到动物中的各中添加剂,已成为我国当前食品生产商主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了。

2、合理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

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规定还需要及时的改进和创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就如何在研究、开发和生产更绿色的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更加健康和受人们喜欢,这是国内外食品生产厂家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考虑来保证绿色食品

现在,控制食品安全不仅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而更应该关注粮食作物的物流环节(包括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已被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关注。只有真正实现食品供应链的有效的来源和依据,才能充分的提高粮食物流管理技术和水平,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四、如何增强食品安全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生产者

1.1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往往是食品企业经常要挂在嘴边的声音。但这句话也往往让消费者痛彻心扉。为了让人们能够随时吃到放心的安全的食品,生产商必须先建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不乱是在加工或者生产食品的过程中,说到底,食品的生产者才是食品的第一人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生产商要时时刻刻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证食品安全。

1.2此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和员工都要不断的接受每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科学知识和行业规范,以及其他方面食品安全的道德和伦理的集中培训和教育,在意识上和行动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1.3加强食品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生产产品或食品质量的研究,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检测,处理和信息反馈及其他食品安全的活动。

1.4更新设备,创新生产食品的方法和充分的利用新设备和新工艺,减少人工食物链的污染和破坏,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污染。

2、消费者

2.1消费者在采购食品的过程中要看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具有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主要经营机构的资格是合法的。

2.2此外,消费者还应掌握一些确定的食品安全的包装和食品质量的一些方法。消费者在选购食品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食品包装完好、具有生产日期、有效日期。

2.3购买肉类产品,最好到放心店和具有长期信誉的食品店购买。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应用,从源头上加强对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的具体过程中、食品的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程序中,做好相应的外部监督检查规范和内部自我监控调节。只要我们从每个环节都做好了、落实了,一定能做好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苏越.食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一种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有形产品,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危害其身体健康,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成为当今我们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在政治社会多元化的今天,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现行法律法规尚不足以确保食品安全达到统一标准,所以我们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必然选择就是对食品安全实施区域化管理。现我就食品安全的区域化管理谈一点微薄的见解。

一、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必然性

人类火的发明揭开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序幕,之后人们围绕食品安全管理一直不断的进行探讨和研究,直至步入20世纪,继欧共体1964年(64/433/EEC指令)制定了《关于鲜肉生产好销售的卫生管理》之后,1969年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又制定出台了《食品卫生通则》,从此食品安全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这时就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依靠政府的推动,也就是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以技术手段实现食品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

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存在的差异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不同,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不同区域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要想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或实施区域认证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根本性

食品安全的风险不仅来自于食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更重要的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风险则来自于食品原料在种养殖环节造成的污染。而现行的食品安全源头管理理念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在特定条件下的运行机制,并没有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就要建立一种覆盖整个食物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而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开展的探索和尝试,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体系,构筑三道防线”。我们所谓的“一个体系”指的是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能够覆盖整个食物链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具体模式为“政府主导,科学引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三道防线”指的是在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基础上,在区域内采取三项具体控制措施,一是对区域内的种养殖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加强食品原料的源头控制,构筑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对区域内的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巡回监督,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安全卫生控制,构筑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和区域实验室的检测把关,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的动态信息,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构筑食品安全的第三道防线。

通过“一个体系”的建立和“三道防线”的构筑,消除食物链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把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因此可以说,食品安全的区域化管理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举。

三、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实践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仍占多数,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但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实促使我们努力探索“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本身就是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它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促进食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加强企业与农民合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推动农产品的优化,最大限度的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使用价值;

(二)对政府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新突破,统一负责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组织、协调及管理工作;

(三)建立农业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制,统一规划布局区域内检测实验室,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物资的配售机制,优化配置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加工率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健全食品工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实施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搞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生产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构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新模式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我们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从保护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角度来看,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是对一个食品各种元素含量进行相应地标准性检查,判断一种食品的各种物质含量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而得到有关该食品品质的判断信息。一般情况下,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结果只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该食品的质量符合卫生及相关标准,可以正常食用;另一种结果就是该食品质量不合格,不能食用。从科学分析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食品质量检测也具备自身独特的检测手段,通过开展食品质量检测,可以有效地展现出食品的内在质量。除此之外,伴随着食品检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食品内在质量的检测水平精确度也会进一步提升,进而提升食用者的体验。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食品检验的检验方法水平如何,将直接的影响到食品的食用质量评判,对食品质量合格与不合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食品检查方法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食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食品质量检测的精确度,确保人民群众食用食品的安全性。

2我国食品质量检测精准度的提升路径分析

2.1设计好抽样步骤及措施

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食品检验的步骤设计过程,该步骤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最终食品质量的检测结果,更能够充分的展现出食品质量检验的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对食品的抽样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升整个检验过程的准确度,防止较大误差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抽样过程的顺利进行,要求在进行抽样设计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要充分考虑到样品抽样设计的差异性情况,并在进行抽样处理之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处理,保证所进行的抽样处理可以满足设计的实际需要,并保证抽样处理所涵盖的内容可以包括有后续的食品质量检验的具体内容。为了保证抽样步骤的效果,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样品抽样处理的过程中,认真的进行对于样品信息的填写,并添加相应部门的认证信息,并保证该过程经过了相应部门的认证,确定进行检查样品的质量都可以满足实际的检查需要。第二,要对进行食品质量检查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可以满足实际的需要,病痛开展合理的措施,保证工作人员对于食品的抽样原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保证抽样过程的公平合理。第三,在进行食品样品的抽样处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保证抽样处理的随机性特点,并按照不同的食品的批次进行食品样品的抽取。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对于相对比较特殊的食品样品的抽样处理,要保证在进行食品抽样处理的过程中,为这些特殊的食品进行名额的留取,并采用安全的保护方式进行对这些食品样品的保护,防止在进行后续的食品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干扰到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2高效检测工作的开展

在完成食品检查的样品安排之后,就需要开展后续的食品质量检测活动,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也是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最关键的步骤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保证食品质量检测的检测质量,就需要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认真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第一,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要使用合乎规则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来进行对食品质量的检查工作。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所进行检测的食品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就要求在进行检测前完成食品的分类工作,并严格防止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出现食品种类的混淆情况,保证食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食品质量的检测过程中,将固体的食品类型进行分类处理,并将进行检查的液体物质进行充分的处理,保证食品之间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从而干扰到后续的食品质量检测。与此同时,在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在进行检测之前出现检测不准确的情况,防止在后续的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例如,在对火腿肠中防腐剂的含量进行查询的过程中,进行了十次的含量测试,并得出十次的查询结果,最终发现所检测得到的最终数据中,最高含量为每千克中含有2.84毫克,而低的含量只是2.31毫克每千克,这里面的差距由数据可推断出是较大的,最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出现大误差的原因就是在进行原料处理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的将其处理好。第二,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保证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检查仪器其质量能够满足质量检测的实际需要,从而充分的保证食品质量检测的实际需要。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的检测仪器的使用性能,主要包括有进行食品各种元素含量检测的精度性能以及效率性能,充分的保证检测时间的基础上,得到的数据的信息准确度。例如,在进行某奶制品的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检测出在该奶制品中是否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三聚氰胺的存在,就需要使用精度要求很高的气相色谱仪器来进行检测,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三聚氰胺的含量都非常小,只有使用了高度精确的气相色谱仪器才能够保证最终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满足实际的需要。第三,在开展食品的质量检测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检测环境对于食品质量检测的干扰作用,要保证所使用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能够满足实际的检查需要。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不产生变化,就需要对于室内的各种指标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的来说,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主要包括有室内的温度情况以及室内的压力情况,这些情况对于最终的食品检测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最终的检测结果满足实际的检测需要,要保证进行检查的区域处于适度的温度,并根据各种食品检测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检测条件。

2.3科学的分析检测信息

对食品的质量检测过程进行完毕之后,还需要对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以便于保证所得到的结果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进而得出对于食品质量的有效判断。一般情况下,进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主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准确度指标,准确度越高,最终得到的检测数据的信服力也就越高,所得到认证的几率也就越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尽可能的避免误差的产生,保证最终得到的结果满足实际的检查需要。

2.4认真记录数据,做出合理的检测报告

在食品质量的检测过程进行完毕之后,为了保证所获取的食品质量信息的安全可靠,就要求食品质量检测工作者在进行后续的数据整理过程中,对前几个阶段所得到的食品安全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整理,并分门别类的进行这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一般情况下,所进行收集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用来进行分析检测食品的具体名称,例如,面粉、蜜糖等;第二,是用来进行分析检测的食品所具有的具体规格和用来检测的食品的数量的多少;第三,是用来检测食品的具体检测项目以及用来检测食品所使用到的各种设备的具体型号和所使用的检测仪器的具体编号;第四,是用来检测食品质量的标准号码以及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所经受的具体检测环境;第五,是可以进行对于所检测食品的各种有关的其他种类信息。再将这些种类的食品检查信息收集完毕之后,就有利于更加高效的进行分析结果的整理分析,对于提升食品质量检测的检测准确度有着很高的益处。与此同时,在进行最终的食品质量检测报告的书写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所收集到的上述五种信息,并根据判定的基本准则来进行对食品品质的判断。如果最终所得到的数据信息支持该食品种类的质量满足了相关的需要,就可以将该种类的食品定义为合格的食品。如果在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发现至少有一项的质量检测内容难以满足相关的参数标准的要求,就判断该类别的食品为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质量安全,所执行的质量标准也相对比较严格。

3结语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意义;策略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前,社会上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各大高校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开始加大和企业合作的力度,狠抓教育,以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人才质量。如在学校内部,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方法,可以给教育行业带来发展机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融入校企合作有必要性和优势,更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有利于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新时代人才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各个高校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高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真正的转变。传统的高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比较落后,比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育,以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在每学期通过学期测验、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提交论文即可毕业,该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较差。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融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符合该专业的本质特征,也有利于实现对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彻底转变,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专业人才[1]。

1.2有利于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多,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等方面,包含食物生产技术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卫生监督等相关管理内容。这些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仅靠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全不够。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内部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参与一些社会化服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或者进入食品生产和研发等企业,了解生产和研发的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活学活用。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1.3有利于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和企业两者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处于一种双赢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对企业平台或是设备的利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直接和有潜力的学生谈判,让其留在企业工作,这也省去了重新挖掘人才的时间,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发展,各种各样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为社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从合作的深度进行划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3种。(1)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这类合作通常是学校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实训环节的指导员,构成一个产学合作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由于双方对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的认识不足,很难达到训练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效果甚微。(2)中层次的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一个多元投资联合体,建立和实际利益相关的实训中心,在投资建设、创办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均需参与[2],自分工明确,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设备,学校为企业开发项目、培养与之匹配的人才。(3)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已经融合,学校直接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调整科研方向,并将科研成果提供给企业,企业会主动为学校建立人才培养中心、提供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层面,任重而道远。

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3.1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

在高校内部,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由于产生时间比较短,校企之间并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合作模式。比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学生未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加上没有专门的机构处理校企合作各项事务,极易出现学生在企业进行食品检测或研发的过程中不听管理、态度散漫等不良事件,影响实习效果。

3.2合作的深度不足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校企合作的最佳状态就是深度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表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对等,学生难以获得一些较好的岗位实训机会[3]。

3.3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

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起到政策扶持和引导作用。虽然政府已经在相关文件中表明校企合作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实际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时,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根本原因是企业很难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经济效益,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政府要加强税收和保护性政策的扶持,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度。

4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4.1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要想落实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就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以规范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保证校企合作有章可循。首先,明确校企合作的负责人,包含制定教材的负责人、企业负责管理学生的人员等。其次,要通过制度规定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建立各自的考核和责任机制。最后,要建立校企沟通平台,定期根据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训状况进行交流,及时优化教学以及实训方法,为达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4]。

4.2编制校企合作专业教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高校内部的发展已趋于完善,对专业知识的覆盖不仅广泛且有深度。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要适当调整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材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校企合作对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首先,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有明确的知识架构和技能要求,学生可以参与的岗位训练也比较具体。比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可以参与食品的制作、研发、检测等工作,目的性比较强。高校在开展教学时应该以此为基准,适当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以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到和岗位实训相关的知识,实现知识和岗位之间的快速转换。例如“食品生产质量检测”课程,教师可以设置关于食品生产质量检测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编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其次,在校企合作环节应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对接,将企业涉及的质量检测技能、食品生产工艺等编入教材,可以将其作为案例,便于加深学生记忆。最后,教材审编应由专业审编人员、校企合作相关负责人员共同完成,保证所编制的校企合作教材能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心理、技能以及生产工艺等实际需求,提升教材的应用性和专业性。

4.3应用工学交替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毫无用处,毕业之后仍然需要到岗位上学习一些新技能。为了实现学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连接,要将理论知识和实操部分融入其中,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在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实施校企合作时,可以融入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即边学习边工作,明确划分学校学习、企业实训的部分,制定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应建立一个长期的沟通机制,教师定期下发教学内容,企业负责人根据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可以实训的部分。如若存在,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合理地安排实训时间,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较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企业内部借助现有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实操训练,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其次,可以在工学交替教育中实施师徒制度,就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企业中挑选一线技术人员,让其担任学生实训教师,为学生实训提供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技艺[5]。最后,应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以提升校企负责人的合作积极性。例如按月度或季度测试学生理论和实操部分的学习效果,通过笔试和现场测试进行评分,学生的得分将和相关负责人的绩效挂钩。通过建立这一考核机制,强化校企合作中企业负责人和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心,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4.4政府应加大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

校企合作能否从当下的浅层次合作转变为深层次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以及各种福利的推动,认识到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校企合作有法可依,营造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环境。例如,政府可以为和学校合作的单位提供政策扶持、税收减免等,提高食品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或是鼓励社会投资者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为两者的合作提供基础的资金保障。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协调、监督以及考核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环境。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常生活中的食品种类在不断增加,安全质量案件频发,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显得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缺口非常大,需要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不断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兴元,郑琰,李茜.以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1(13):159-160.

[2]江凯,刘亮,甄忱.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社会服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食品安全导刊,2021(10):48-50.

[3]王洪艳,杨延存,李翠萍,等.校企合作模式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建设[J].现代食品,2021(2):68-70.

[4]冯露雅,汪美凤,罗小芳,等.地方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8):270-271.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职责

郑州市粮食局高度重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粮食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把粮食安全监管作为工作重点,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粮食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由政策法规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处进行执法检查,流通与行业发展处负责业内管理,参加市食安办组织的社会检查和宣传活动,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加强粮油检验监测,军供中心保证军粮品质,并和各储粮单位层层签订储粮安全责任书。基本形成了上下对应、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新机制,为郑州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二、增添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

近年来,郑州市粮食局大力支持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工作,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共协调市财政拨款近70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款530万元,共购置粉质仪、拉伸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离子色谱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微波消解仪等仪器设备44台(套),并对化验室进行整修,使之全部达到防尘、防风、防爆、防震等要求。另外,郑州市粮食局积极帮助质检中心争取国家仪器资金230万元,争取市政府出具230万元的仪器购置配套资金承诺,市财政资金如果今年上半年到位,该中心仪器设备总资产将达到1000万元。这些仪器设备的增添、更新和配套,极大提高了检测能力,为各项粮食检验工作和社会化监测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广大群众更好地认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郑州市粮食局按照上级文件和有关食品安全会议精神,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利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9周年的宣传活动,宣传粮油食品质量检测监管的有关规定;举办粮食科技周活动,在登封市与河南省粮食局联合举办的粮食科技周启动暨农户科学储粮发放仪式中,突出科技与质量的关系,共悬挂标语、横幅20余条,制作展板50多块,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设置了咨询台,为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讲解和传授鉴别各种优质、劣质粮油食品的方法。举办了“放心粮油宣传日”、“粮油质量检测机构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联合白象食品集团、兴泰科技、金苑面业等多家放心粮油企业,在全市80多个点同时举行“放心粮油宣传日进社区”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展板展示、宣传资料贴近实际,活动当天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300余人次。为提高优质粮油和主食产品的影响力,主动联系河南省电视台、《河南日报》、中原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系列报道。这些活动,提高了群众鉴别粮油食品优劣的能力,提高了群众对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质量安全,倡导健康、安全消费,质量安全群众参与、社会关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监测平台,构建检测体系

一是建立以郑州市粮油质量监测中心为主体的粮食质量监测平台。重点抓好新收获粮食的品质测报,包括等级、水分和卫生指标;承担辖区内各级储备粮、政策性用粮的质量监测与抽查。二是县级粮食部门配合市级粮油质量监测中心承担检测任务的粮食质量监测平台。各县(市、区)积极配合市粮油质量监测中心做好原粮卫生状况调查,科学布点,规范取样,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代表性。登封市率先成立质检化验室,为县(市、区)完成质检工作起到了表率作用。三是建立以骨干粮油储备企业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粮食质量监测平台。强调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质检化验室的作用,逐步完善检测设施,不断增强监测功能,确保库存粮食和加工的成品粮、食品等达到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目前,郑州市积极推进主食产业化,兴泰、思念、三全、白象、云鹤等5家被国家认定的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不但拥有完善的检测设备、具备粮油食品质量检测能力,还具有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等科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郑州市粮食质量检测水平,提升了郑州市在主食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和影响。

五、健全检测制度,保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