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质量教育教学

高质量教育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质量教育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质量教育教学

高质量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一、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前任校长曾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校舍和规模,而在其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的确,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取决于师资水平优劣;学生品学兼优,取决于教师德才兼备。师资状况,关系学校兴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迅速提高师资水平,是任何高校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国高职旅游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专家以“三不”来概括高职旅游师资状况:一是“不熟”,不熟悉职业大学的教学特点与规律,缺乏高职旅游教育的经验积累。二是“不足”,师资来源渠道不畅,专职教师不够,具有高级职称者更少。三是“不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一般不够高。因此,高职旅游院校必须把师资建设工作摆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

高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是目前高职旅游院校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最主要的是客观上的原因:其一,社会地位低。目前,社会还存在着鄙视服务行业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崇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也就有了高低优劣之分,认为服务行业职教教师是低层次教师。其二,待遇不高。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学校自筹资金。“生源即财源”,有了学生才有收入,由于人们鄙视职教,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来校就读,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低下较严重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此,学校应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风气,努力为教师创造必要的、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条件,营造留人、留心、爱岗、乐教的氛围,以利于教师全身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应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和课时津贴制。聘任教师不能只看职称、资历,要看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利于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应当确立并肯定教师的成就感,鼓励教师努力向“三名三高”(做名人、名家、名学者;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方向发展。同时,要考虑老中青的师资结构,发课时津贴,以鼓励教师在校内多上课,上好课。对教师除定期评选优秀教师外,还应设立教学优秀奖。还应鼓励和支持教师搞科研,特别要支持与教学结合的科研,对优秀成果应给予奖励,这些奖励应与晋升工资、评定职称、出国进修、分配住房挂钩。

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要求很高。作为高职教师,除了应该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德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要具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在我国,目前活跃在高职旅游教育战线的主力军是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他们几乎都是一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仅有几个月的工作实习经历。时下,高职旅游院校也有一批所谓的持“双证”教师,即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还持有行业技能等级证。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此,学校亟需建立一支真正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学习。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针政策及全国的发展状况,以利于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吸引力及实用性,同时,也为他们开设新学科提供素材。当然,学校也可以到旅游企业中去“挖墙角”,聘任一些在实际行业部门担任过职务者讲授相应的课程。被聘的兼职教师的课往往很有特色,言之有物,生动形象,实用性强,且可以把行业中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中,引进案例教学。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签约的形式,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引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上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及技能培养。

二、强调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职教育CBE/DACUM模式,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和考核都应在实验室或车间中进行,以“学会做”为标准。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转化,而实践又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认识。但遗憾的是,当今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中对实训问题普遍解决不力,缺乏可靠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践场所。有的虽有成功经验,也缺乏总结推广。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基本上一个模式,教室加示范操作室,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并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是完全按酒店的模式设计建造的,目前全校在校生逾千,其中一半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一半在校内。全校有300余间标准客房,7间具有不同特色的餐厅以及相应的厨房、酒吧、宴会厅、网球场、健身房一应俱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举止谈吐、衣饰一律按酒店工作实践要求严格训练。由于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大多数高职旅游院校不可能走“洛桑模式”之路,那么,路在何方?

首要的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实现校企联合,可以实现校企两方的“双赢”。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不需动用多大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东北财经大学和大连渤海饭店管理携手共建的渤海酒店管理学院拥有一座四星级的渤海明珠大酒店作为实习酒店,学生在每年7—9月既是假期又是旅游旺季的时间里到酒店实习,并实行岗位轮换,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能进行3—4个月的管理实习,直接进入饭店的管理岗位。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见习、实习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企业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窗口。

其次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前已述,我国各旅游院校已经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室。但我们要使示范操作室的设施设备更完备,以使模拟场景更接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三是除了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学校可以将部分礼仪接待、食堂服务、环境卫生工作交由他们来负责。可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文艺表演等比赛,并推荐他们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同类大赛。帮助学生成立诸如“旅游协会”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自己组织旅游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该鼓励学生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期时间多出去旅游,要求学生在亲身经历旅游者的角色后对旅游服务各项工作做出评价。此外,在班级管理中,不妨按照宾馆中的人事体制组成班委,班委采用宾馆饭店里面的人事编制命名,班主任为总经理,班长、副班长担任经理,下设主管、领班若干名,班务会议也以饭店部门经理例会的形式举行。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他们不同的心理,站在他们的角度讲话。如在讲授餐厅服务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进行正式的问候、迎宾引座、推销菜肴、上菜斟酒、收银找零、送客引路等,模拟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和相对廉价的仿真实训手段。如在旅游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创造良好的模拟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为全体国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再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旅游教育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包含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

1.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包括与外界互联互通的公共网络建设和本地本校的局域网络建设两个方面。公共网络建设由专业的骨干网络提供商负责;而各地各校对于本地本校的局域(城域)网络的建设热情很高,并已建成大量校园网和城域教育网,但对各自之间的互联互通却很冷淡。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2.软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开发出支持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平台,包括:教学及管理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教学信息交互平台等三大综合应用系统;二是要开发足够多的优质教学课程和相关资源。但纵观当前市场上的各种教育软件,(包括学校自行开发的软件),都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缺乏以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目标,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以当前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模式。其次,这些教学系统或平台的开发的参照模型存在着极大的谬误。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信息化软件开发者的重视。

3.应用服务。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是指对用户进行如何将硬件、软件设施与实际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服务过程。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的核心,即是当前人们常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也是我们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根本目的所在:对全国而言,通过互联共享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对各地和各校而言,通过课程整合实现各地各校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四、搞好教材的开发工作,突出高职特色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因素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高职旅游教材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远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在已出版的部分高职旅游教材中,高职特色反映不够,内容过于肤浅,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另外,高职旅游院校许多课程仍在借用本科教材。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与高职教材的内容侧重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本科教材根本不可适合高职的教学要求。同时,因借用的本科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也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搞好高职旅游教材改革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在高职旅游教材开发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统一组织编写。高职旅游教材如果由学校自编是很难保证质量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技术师资队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实训指导教师的比例是前者过高而后者太少;二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平均学历偏低,数量亦是严重不足;三是教师本身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离岗位太远。所以,教材的编写最好由有关机构统一组织文化、专业、实训指导等三方面教师共同编写。校内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企业第一线管理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结合编写教材能更好地体现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同时,我们在编写的教材的还要坚持国内外结合,从国外同类教材中汲取有用的养料。

2.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论,指导学生实践创新。高职旅游教育十分强调实践性,这就决定了高职旅游教材要把实践性的知识放在突出位置。高职教材应根据高职培养目标要求来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行业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

3.以行业部门要求与标准为依据。高职教材的开发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具有直观性、现场性特点。高职教育的毕业生要求送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生产第一线,而且是一上岗就能胜任工作,不再要求有岗前培训。所以行业部门的要求与标准是进行课程改革,制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在制定计划和编写教材时,特别要与行业部门颁布的标准靠近、最好要有行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4.体现一定的超前性。面向21世纪,我国旅游行业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及时总结和提炼。这部分反映新时期、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前沿知识,需要在教材中不断充实。学生要经过3年的学习时间才能到岗服务,而现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为此教材必须要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前瞻性,否则,3年过去,教材即显陈旧。

5.开发计算机辅助教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所以,在教材形式上,除了继续抓好传统的文字教材外,还要注重开发计算机辅助教材。

五、加强礼仪道德教育,提炼职业之美

礼仪,是人类文明社会交往时的基本修养。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得体优雅的礼仪,包含着对人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具体表现。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都必须要有良好的礼貌修养,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首先,礼仪教育是改善我国旅游业软环境的重要环节。现代旅游业,本质上是一个依靠现代文明和现代礼貌礼仪来保证企业外部环境和谐与内部统一的新型服务行业。它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和生产资料的硬件投入,更需要“软件”的投入——高素质的人,即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和掌握现代规范化礼貌礼仪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礼貌礼仪作为现代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正在创造价值和利润。

其次,礼仪教育是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起点和催化剂。礼仪教育既从旅游从业人员的外部入手,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又结合实践,从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出发,强调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员工在进入旅游业之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基础礼仪教育,否则对职业道德的建设就无从谈起,而且在员工的进一步工作中,随着客人类别的增多和复杂化以及酒店业自身的发展,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礼仪再教育。

再次,礼仪是一个人风度与气质的综合体现。旅游业是“窗口”行业,其从业人员的风度与气质很重要。所谓风度是指一个人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姿态的外在表现,是以内在素质为基础的长期生活习惯、性格、品质、文化、道德和修养的内在流露。优美的风度来自于优美的心灵,但优美的心灵不一定自然产生优美的风度,它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美,是美的全部表现。用培养气质来使自己变美的人,比用服装和打扮来美化自己的人,要具备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高雅气质的人,他优秀的内在素质会通过仪态、举止显示出来,他的气质与风度也会别具风采。

另外,在现代社会的旅游服务行业,优质服务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求。在客人的各种需求中,求尊重的需求始终处于第一位,而礼仪的“退让以敬人”,恰恰满足了客人的这种需求。所以,每一位旅游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礼貌修养,向客人提供礼貌服务。

礼貌服务是指在向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过程中,出自对客人的敬重和友好,从而注重礼节、礼仪,讲究仪表、服饰、语言、举止、风度,做到微笑服务。向客人提供礼貌服务是旅游工作者的礼貌修养决定的,因此,在旅游教育中必须把礼貌修养作为必修课。通过礼仪课的学习,学生们应知道在与人交往时应有怎样的精神面貌和理想形象;在社交活动中,怎样的行为符合社交礼仪;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在工作中应有怎样的行为和规范,应有怎样的神态和举止。另外,还要求他们的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有明显的改善,能从社会流行风气中提炼出旅游工作者真正的美,追求严谨、进取、朴素、大方、乐观、善良的高尚品质。

参考文献:

[1]彭青.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J].旅游学刊(基础理论与教育增刊),1999.

[2]冯巍等.高职教育与饭店管理专业办学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基础理论与教育增刊),1999.

[3]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4]田喜洲.转变旅游教育思想,提高旅游教学质量[J].重庆商学院学报(增刊),1999,5.

[5]毛爱华等.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的初步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

[6]张建宏.优化高职旅游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高质量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现代化教学 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观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存的需要。但是与之相伴的是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一方面扩招导致生源质量差异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生均教育资源紧张、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紧缺;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受到了严峻挑战;另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及其普及带来的高等教育多样化,如远程网络教育的兴起、私立教育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心。新的形势下,如何确保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注重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必须主动跟进,积极寻找一种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今天,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更具有深远的意义。高等教育质量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正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评价标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优良的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办学市场发展需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发展机制。要改进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应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推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制度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多元化的办学服务,建立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与时俱进,树立发展的质量观。

1.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确立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明确新型的教育教学关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积极参与中主动实践、思考和探索,锻炼其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推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制度机制。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包括课程建设、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又处于核心和重点的地位,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因而建设一个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对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建设精品课程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就是向课程要质量,向教学名师要质量,从而达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必须明确建设精品课程的目标与各类课程主次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专业确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比例;依照应用性和基础性专业人才的不同需要和特点,制定和安排相应的课程体系,保证满足所需专业人才标准的培养要求。精品课程要明确建设的目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意拓宽口径,加大专业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综合运用,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3.加强学科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现代化教学以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双方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合作互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现代化教学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开放性和综合化、信息化、规范化等基本特征,是传统教学的创新和飞跃,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4.整合学科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质量管理,建设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方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形成多元化的层次结构,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5.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上级支持、合作、贷款、共建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发展国际特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建设更多、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实验室,使高校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不断增加,并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标准。加强教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全校人员提供较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建设一流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实现现代化教学提供必要的网络支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6.坚持管理创新,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院校教学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树立全员、全程质量管理的观念,加强政策导向,充分调动教、学、管三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宽严相济、生动活泼,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管理机制。在学校内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教育管理督导制度,对教学适时地进行评估,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形成有力的监督机制,教材的建设达到合理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目标落到实处。在社会上建立专业性社会评估机制,使教育质量外部保证更为完善。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估教育质量,有助于教育满足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同时,教育专业性社会评估机制有助于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因为我国高校绝大多数是公立学校,政府是学校的最终也是唯一的主管者,由政府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容易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专业性社会机制则会成为政府评估的有益补充。培育专业性社会评估机制,首要问题就是保证社会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自治性,要保证政府机构对质量评估的不干预性、非指挥性,充分发挥评估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建立校、院两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教学质量督导保障体系,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考核项目及指标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

7.与时俱进,树立发展的质量观。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高的教育质量,必须靠具有严谨的学风、敬业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和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制定有特色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教育原则和不同教育规律的独特要求,才能真正把提高教育质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永瑞.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1年12月:第111页.

[2]张尧学,张大良,吕浩雪.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9).

高质量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要:本文根据以ISO9000标准构建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系统论的观点定性提出了教学质量误差体系的概念,并指出了各误差的来源和修正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系统论;教学质量;误差分析

一、教学质量误差体系的构建

大多数学者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作为一种学术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它包含着诸多构成因素,又包含着许多子系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就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而我们不妨把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能产生其质量误差的诸因素之和称为一个系统,并简称为质量体系及相应的质量误差体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只有构建一闭环系统才有可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因而高等教育误差体系应是一个闭环系统,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教育教学输入体系

应该说,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它应包括高校的办学硬件设施以及办学软件,如教学思想、教学资金投入、仪器设备教材及参考书、教师队伍、学生素质、专业结构等,它直接和高校的办学既有条件有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这一体系是整个误差体系的关键,此体系的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误差的大小。依据ISO9000观念,此体系可根据质量体系要素来构建,包括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这里我们已经把资源要素划入到输入体系,因而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组织结构、过程和程序。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建立符合ISO9000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高校在其组织机构中必须设置管理者代表和质量管理部门。过程应分为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鉴定、后继服务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所谓程序是指程序文件,是依据质量标准要素的要求制订的,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一种。程序文件是各个部分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重要依据和管理基础文件。

3.教学质量输出体系

质量输出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广义的教学质量输出体系为在既有的教学资源供给下,通过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产生的教学实践绩效,外观表现为各课程的教学完成情况、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事故的发生频率等,这里我们特指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各项质量目标。这种质量目标依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等不同而不同。又可分为误差修正以前的输出体系和误差修正以后的输出体系。输出体系质量的好坏可由高校既定的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来衡量。又可由学生培育后的素质高低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来衡量。

4.教学质量反馈体系

教育质量反馈体系,也称评价体系。它包括系、部教学工作考核情况、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情况等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体系。又包括实施日常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综合的常规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学生评教、听课、社会反映等。根据反馈信息的来源又可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所谓内部反馈是指高校从自身内部所获得的反馈,而所谓外部反馈则是指从高校外部,主要是指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所获得的反馈。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是使整个教学质量体系形成闭环系统的关键,是减小教学质量误差的中心环节。反馈环节的输出值是整个质量体系的实际质量值。

5.教学质量期望

教学质量期望,也称教学质量理想状态。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在实施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因素的条件下希望达到的理想教学质量,它可分解为一系列教学质量指标,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修正教学质量误差的参考系。

6.误差综合环节

也称比较环节,是把从反馈环节得到的实际质量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而得出实际教学质量误差的环节,这一功能主要由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来完成。要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这一环节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快的反映速度,以实现对教学质量误差的实时控制。

7.外部扰动因素

也称质量外部干扰因素,是指高校外部的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干扰因素。如停电、社会动乱等。这是不以高校意志而改变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高校教学质量误差系统分析图,如图1所示。

1.误差表达方式

如果我们把图1中的教学质量期望记为Xiz把质量保证体系的输出量记为X’iz并把教学质量误差记为X,则有,这是一种绝对误差,也可采用相对误差形式,即

2.误差分类

产生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误差细分:①由于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而引起的误差,可称为教学质量固有误差。所谓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就是指高校不能恰当地根据自己的现有教学资源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而准确地给出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值,表现为教学思想不当,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时代需要,教学思想与教学硬件不相配匹等。②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达不到既定要求时产生实际教学质量输出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值。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极力消除这一误差。③教学质量预警误差,也称最大超调误差,是指随机误差的最大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比即预警误差以上每一项误差可根据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细分为一些具体条款和技术指标,从而可相应确定每一条款或技术指标的各种误差大小。

三、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

本文仅根据系统工程的有关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定性地对前面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误差体系要素进行误差修正。

1.

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目的

由于引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教学质量的修正也涉及诸多因素。误差修正的目的,就是要求最终的高校教学质量输出值尽可能地接近教学质量期望值,以求达到一种最理想的实际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减少误差,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质量体系中各环节的功能和精度,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体系的指导,而且要有不惧艰难、精益求精的实践态度。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减少教学质量固有误差的关键。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要坚持两条主要的质量标准,即基本的学术标准和多样化的适应性标准。高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不但要坚持基本的学术标准,而且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制订和自己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从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力求使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期望处于最优化状态。

第二,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输入体系的品质。由于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校教学硬件和办学软件之和,因此,教育教学输入体系也可称为教育教学的供给体系。由于现阶段高校不断扩张,普遍存在高校办学条件和学生人数不相称的问题,所以高校一方面要想办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断科学地优化组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使之处于最大功能状态。良好的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减少教学质量误差的物质保证。

第三,强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建立强有力的快速的质量反馈体系,尽可能地提高质量监控人员的基本素质,制定正确的质量事故应急措施。这是减少随机误差的关键,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志。特别是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服务观为指导,体现求学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建立以学生和社会等的外部评价体系为主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基本途径。

第四,建立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当教学质量误差达到预警误差(Xmaxp0)时,误差综合环节就应及时向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及学校高层管理机构发出警告,提醒其改善教学质量体系各环节的功能。

总之,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理清产生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学会正确的教学质量误差修正方法,不断强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误差体系各环节的功能,才能确保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娟萍,诌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的建立[J].职教论坛,2002,(20).

[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3]王道俊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邹晓平,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两条主要的质量标准[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5]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高质量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 质量管理体系 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来讲,应当紧跟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当前的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的发展。教育中的问题也不断突出。因此,我们要积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一、关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介绍

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就是满足特殊顾客的相关需求。对于学校而言,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所谓的顾客要求就是指社会对有用人才的要求、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学生本人对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需求。作为学校,应当积极从顾客的相关要求出发,不断满足顾客在规定范围内的合理要求,从而确保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相关特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知识性、安全性、功能性以及可接受性。高职教育的质量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质量要素的不确定性以及变化性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由于社会中各个企业或不同岗位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学校或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都必将导致高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性以及多变性。

(二)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在当前社会中,我国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十分鲜明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服务,是为社会服务,也是为学生工作服务,更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二、如何建设一套高效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一)做好三项基本建设

首先是有关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建设完善的组织体系就要不断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应当紧紧围绕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目标,有效控制好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了非正式机构以及正式机构这两种不同类型。其中非正式机构主要包括了学生信息员以及质量小组等。而正式机构主要包括了监督机构、指挥机构以及执行机构。在当前社会中,高职教育并没有很长的发展时间,而且由于过快的扩张速度,导致了大量新进补充进来的年轻教师不能充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然后是有关教育质量机制的相关建设。随着当今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方面对当今的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严格来说,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属于学术范畴。但由于质量管理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因此行政管理也必不可少。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就要协调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制度建设上,还要建立一套专属于学术的真正权力机制。充分发挥相关专家的作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是关于教育质量管理的环境与氛围建设。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高职院校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可为了应急而弄虚作假并对评估材料任意修改。这样不仅不能完成相关任务,而且还可能造成恶劣风气的蔓延。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的相关环境氛围建设。高职院校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学风、师风和校风,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态度,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巩固两个认识

第一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是文化落地。加强高职院校中关于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就要积极培育能够深入人心、能够融入组织内部的高质量文化,使高职院校中对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一种精神和信念。大量的事实表明,单纯的物质手段并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形成严重的官僚倾向。加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也不能脱离文化质量的相关管理。建设高质量文化必须以高校精神为基础,与此同时加强思政工作。

第二个: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制度措施的严格落实。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量的信息被部分高校不加选择地照搬并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但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缺乏配套的相应措施以及完备系统,从而导致高校的教学活动没有了正确方向。因此,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当制定一些契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宣传并严格监督,真正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稳固提升。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积极从各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各种影响因素积极探索研究,趋利避害。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进而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趋势及我国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8(08).

高质量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积极性;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专业的人才,同时,高职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理念支持之下,依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且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后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应该重视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方法。

一、从学生角度,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学习的专业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制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专业,因此,应该做好基础内容的学习。比如,高职教学之中,需要学习化学知识,那么就需要重视对酸碱度知识的教学,对离子效应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进行设计,同时,也要包括对弱碱溶液的酸度进行计算等教学内容。并且把这些内容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才能保证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实现专业内容的学习。

而且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之中,熟练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化学基础知识,还是物理基础知识,抑或是数学基础知识,都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清晰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重视对不同学科之间的搭配和互相融合,因为没有一个学科是单独存在的,在自然以及社会科学发展之中,很多学科都是互相配合的,所以,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弱点,对学科以及学科内容进行调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比如酸碱度的分解、沉淀溶解等相关知识,以及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在结论的基础之上进行倒推,可以更准确的了解结论形成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是有两方面构成的,第一是学生自己对学科和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第二是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引起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要设计有特点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专业课有关的内容。而且可以借助于“微课”以及设计“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微课”的利用,可以改变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知识的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动画以及短片的形式,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过程展示出来,这样更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专业的人才,因此需要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保证学生通过相关的例题联系到实际的工作问题,能够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减少专业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纠纷。比如,通过酸碱度的浓度的分析和学习,通过变式的方式,可以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培养的重点,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需要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是分析思维,即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习的化学以及物理知识可能遇见的实际问题进行归类,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不是在已有的范围之内的问题,应该借助于相似的问题解决办法,来说解决问题,或者是进行创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会受到问题的类型的局限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也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第二,则是需要寻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快速的找到解决的办法,尤其是要让学生在一个案例之中,采用多种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能够让学生在面对突况的时候,能够准确的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在高职院校教学设计之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高职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定合适的实践内容。帮助学生解Q相关的问题。其次,则是利用科学解题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内容的科学设计,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的实践环节,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吧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的解决在一起。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掌握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学生熟练生巧,这样在面对其他问题的时候,能够比较准确的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利用化学酸碱性,在不同的行业之中的应用,工业废水的检测,是否符合排放的标准,以及如果出现超标的情况,应该采用和中处理手段,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如何简单的解决问题,这都是学生在实践环节需要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让学生在实际教学环节,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因此,“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主,制定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五、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教育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应该依据相关的职业发展方向,设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工匠人才,促进我国“大国工匠”愿望的达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以学生为教育中心,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可以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发展目标。而且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以后,能够把知识应用在工作岗位之中,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可持续教育也有一定的帮助。首先,学生可以通关过在高职院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工作岗位之中应用,随着相关行业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完善,学生未来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为自己“充电”,因此,学校应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教学,为学生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则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不断的充实自己,实现再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六、让学生为课堂主讲人实现教育反馈

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之中,实现教育反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即让学生为为教学课堂的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辅助。学生在课堂进行讲解相关的内容,老师对其讲解的内容进行就纠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学生通过在课堂的讲解,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化学和物理等相关知识,便于学生后来的学习。而且通过学生的自己的讲解,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也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与“翻转课堂”比较类似,但是是以学生为主讲人,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讲解平台。同时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之中,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之中运用相关的之上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师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理解,才能达到的效果。

七、结束语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各个行业之中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实现“大国工匠”的理念的有效的手段。在国家提出“大国工匠”以后,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需要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的解决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校需要为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柴凤英,王克太.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高教育教学质量[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