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电商消费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以往赖以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和投资更是受到极大冲击。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而我国农村拥有9亿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其市场潜力之大令人瞩目。我国城乡消费目前存在着明显差距,农民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扩大内需的巨大空间。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
河北省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0%,高于全国农业人口的比重。199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4.30元,2002年增长到1476.42元,而2007年则增长到2786.80元,比2002年增长1310.38元。可以看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总体来说农民消费水平偏低,因此农民消费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一、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同时差距扩大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4.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05.32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39.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53.29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41.1元,比上年增长15%,增速同步提高1.6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95元,比上年增长11.7%,连续五年增长9%以上。
2.农村消费市场悄然升温
河北省统计局2009年4月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44.0亿元,增长18.6%。其中城市零售额644.7亿元,增长18.9%;农村零售额699.3亿元,增长18.3%。
农村地区消费品销售增速比城市区加快,2008年1至2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增速差距为2.1个百分点,而2009年1至2月份缩小为1.4个百分点,一季度又进一步缩小为0.6个百分点,多年来农村消费增长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开始改变。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购买力得到增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有利于繁荣农村消费的政策措施,为农民放心消费创造了良好环境,农村消费市场悄然升温。
3.农村消费支出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三年之前农村居民在全年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为45.48%,将近一半;其次是住房支出,占14.49%,再次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占11.56%;其他类的支出比较少,不到10%。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些数字在发生着变化,食品支出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而其他非食品的支出比例正在逐渐上升。比如家电、通讯工具、汽车等支出在农村消费市场中的比重明显增加。据河北省商务厅统计,自“家电下乡”项目启动以来,截至4月7日,全省35家中标流通企业通过核准备案的6364个销售网点,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4604台,销售额4087.3万元,在全国第三批实施的19个省份中销量位居第二位,销售金额位居第四位。
二、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
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不足
一般情况下,收入与消费是正比例关系,收入越多,消费越多。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消费水平。有关数据显示,虽然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步稳定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就显得较低,从而限制了农民的消费水平,制约了农村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2.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不佳
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消费需求水平。消费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农村商品销售网络的构建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等;软环境主要是指消费信贷服务和产品售后服务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尽管不断完善,但大多数地区还是较为薄弱,成为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一个障碍。目前,国家采用多种手段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来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但是省内许多地区供水、供电、道路、电视信号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农村对农用、家用电器的消费需求。道路交通不便,使得很多农副产品不能及时运出,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讯设施落后难以形成便捷的商品流通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使农民消费非常不便。此外,商铺网点分布比较分散,规模过小,不能形成网络优势。它们在资金投入、采购、运输、经营和储存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适应农村市场快速扩大的需要,无力承担农村市场主渠道的重任。同时,农村消费市场商品流通秩序较乱,很多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严重损害农民消费者的利益。
3.农村消费市场供给结构矛盾突出
由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消费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而农村消费市场商品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企业直接把专门针对城市消费者的产品提供到农村市场,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等对该产品购买需求的影响。还有不少企业拿城市不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将库存积压的滞销产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农民很少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同时,多数工商企业没有在农村市场上树立整体产品概念,致使销售服务链条脱节,在很大程度上了限制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
4.农民的消费观念相对保守
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农民的消费观念较为陈旧,对享受、奢侈等方面的消费期望很低,主要是对婚丧嫁娶、修建房屋等方面有较强的消费偏好。此外,由于农民收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使得农民的收入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尽管农民当前的收入很多,他们也不会全部消费掉,而是选择将收入的大部分存入银行或者信用社,为以后可能会遇到的消费问题做准备。从现实看,农民的收入确实缺乏一定的保障,他们不得不为今后的生活节制当前消费。这也严重影响着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
三、启动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的途径
1.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滞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创新农业、农民补贴体制,加大直接补贴力度,保证补贴资金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第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在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的同时,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还可以利用河北特有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第三,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的转包、互换等土地流转,使有能力的农村相对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民自己的区域性和专业性的组织,合理、有序地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2.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
通过农村城镇化,引导一部分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村产业化集团向小城镇相对集中,提高规模效益,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心,既方便农民购物和出售农产品,又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更好地启动农村市场。此外,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逐步发展以现代连锁经营为代表的零售流通产业,使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使现代消费观念、流通方式和市场经营机制由城市到农村,促进消费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同时,加强农村小城镇的电网、道路交通、供水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民消费权益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村市场,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3.调整农村市场的产品供给结构
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对工商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要认识到开拓农村市场,并非当前企业推销过剩产品的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各企业应尽快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农民的消费心理与特征,及时把握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化升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农民消费需求特点,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开发生产符合农民口味的适销对路、经济实用的消费品,同时有意识地进行示范和引导,以形成不同层次的消费热点。在生产、销售环节中紧紧围绕质优、实惠、成本低等标准进行,对一些实用性强的消费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4.引导农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加强对农民消费观念的引导,是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改善农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帮助农民树立合理消费的经济观念,摒弃羞于消费、抵制消费或盲目消费的心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根据自身的实际消费需求和收入水平来确定消费层次,增加发展性、智力性消费,摒弃那些低层次、低质量甚至愚昧落后的消费方式。此外,在加强消费观念引导的同时,还应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在农村出现的“坑害、骗农、害农”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因此应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民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法律武器,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建雄.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
2007,(5).
[2] 熊吕茂.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
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 刘汉英,张华琳.启动陕西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J].西安
财经学院学报,2005,(6).
[4] 韩振方.新形势下启动农村市场的意义与对策[J].中国农
村小康科技,2006,(7).
[关键词]内需 农村消费 经济增长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各种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相继出台,补贴范围越来越广,补贴资金越来越多。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农民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农民购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解决,那么接下来就是刺激农民的消费了。近一段时间“家电下乡”, “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出台就是针对如何引导农村市场消费出台的政策。
农村经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超常规增长和90年代的稳步发展之后,已经步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商品市场已由过去短缺经济下的卖方市场演变为当前的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同时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乃至全县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当前一个重大的问题。
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意义
1.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刺激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商品流通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当前,受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市场总体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农村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而最大的市场在农村,最大的需求群体是农民,打开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加速消费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农民实现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不仅仅为适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为满足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和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一项长期举措。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迫使农村居民破除小农意识,转变消费观念,追求一种文明、健康、高雅的生活,才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农村。
3.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且有扩张的趋势,差距拉大十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从两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中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消费市场这个最具有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资源,必然催生一批持久而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离不开信息传输、科技推广、资金信贷、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交通能源、教育文化、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壮大,由此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三、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因素
1.收入因素是制约农村市场启动主要因素。农村市场启而不动,与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快、消费环境和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因素,据调查资料表明,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29万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42万元,2000年以来5年间平均增速分别为12%、10.6%,农村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缓慢,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有效支付能力需求的增长。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完善.使农民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相当薄弱,农村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等现实问题时刻困扰着农民,使其不敢放心大胆地去消费。对未来的支出预期上升,农民不得不增加收入中储蓄比重,导致储蓄倾向上升,从而影响了居民购买力提高和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即期需求。
3.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销售服务不完善。农民因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的影响,在商品的需求结构、档次上与城市居民差异明显,农民在消费时间上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实际生活中农民难以买到价格适中、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的产品,这样便导致适销商品供应不足,而品种单调、功能过剩、价格偏高超出农民实际承受力的商品无人问津,最终影响农民的正常消费需求。同时,工商企业服务意识不够,农民买回一样耐用消费品存在诸多的隐性麻烦,这又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发展。
四、对策建议
最终消费需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而增加农民需求是保证最终消费需求的重点,因此,搞活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各级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长远规划,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的步伐。通过以市场为导向,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将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工业和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其次,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发展手工艺生产、食品及饲料加工业、建材、能源工业及农业生产资料产业,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最后,还要精简农民基层政府机构,压缩各种经费开支,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实行财务公开,切实减少不合理的收费和摊派,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2.大力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一是必须注重对农村消费需求的研究,现时的农民消费者,普遍讲求的还是“质优、价廉、经久、实用”这八个字,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不同消费水平和不同消费习惯,以及同一地区农民的不同消费层次研究不同的消费需求,这样才能使供应的商品适销对路。二是在销售方式上要讲求灵活性,如何以允许农民先提货,到农作物收获后再付款,进行适度的赊销;或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搞一些日用品的拆零、散装等特种销售方式;另外,针对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推行一系列的下乡推销活动。三是搞好商品销售服务工作,服务项目要全,产前、售前、售后服务都要搞,真正作到让农民消费者放心。
3.根本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国家应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网、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只有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才能将农村地区消费的需求潜力释放出来。
4.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消费在农民消费中的比重持续增长,农户为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储蓄动机的强烈严重制约了其消费支出。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证体系,向农民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社会保障服务,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5.大力推广农村消费信贷工作。农民的消费需求潜力是巨大的,而农民暂时的经济状况相对较低,潜在需求还不能转化为现实需求。消费信贷可以缩短农民收入的积累时间,使远期消费支出变为既期消费支出,使需求提前实现。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应保证以较低的利息把贷款发放到农民手里,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开发出适宜农村特点的信贷品种。
6.农户消费观引导。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疲软,除了农户收入增幅趋缓、预期支出增加和消费环境欠佳等原因外,消费观念落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陈旧落后的消费观念,在微观上引发了居民保守型与积累型的消费行为,在宏观上则弱化了国家刺激需求和鼓励消费等政策的积极效果。事实上,我国目前许多农户具备扩大消费的经济条件,但因长期受陈旧消费观念的影响,生活仍旧过度节俭,由此造成相当一部分购买力的闲置。因此,引导农户尽快转变陈旧落后的消费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消费观念,让农民学会理性消费成为有效扩大我国内需的当务之急。
农民的纯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与转移性和财产收入构成。农民己经属于“半工半农”型农民,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作为农民收入中最稳定最直接的收入来源一一农业收入比重在下降。要保障农民最稳定的农业收入,一方面按照城乡一体化目标加快建立起与城镇相同养老、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2002
[2]张克昕.消费行为的理性分析及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1999.(8)
[3]朱信凯.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0,(6)
[4]朱信凯.中国农户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2,(2)
[5]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朱信凯.金字塔模型: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新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研究,2003
[7]戴明祥.安徽农村消费市场特点、制约因素及拓展对策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8]蒋玉霞.金字塔模型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新思路[J].2005
[9]蒋玉霞.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的对策[R]. 2006
[10]丁晓冉.扩大内需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J].2004
[11]储德银.经庭如.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M]. 2007
[12]王寒菊.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问题研究[J]. 2006
基金项目:本项目由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村物联网基础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研究”(2012BAD35B05)支助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给出了与模式相匹配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电子货柜;物流
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迫切需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根据湖南省的具体情况,作者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在云端统一部署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子货柜终端将服务的触角直接深入到农村村镇,用云平台实现服务汇聚、数据汇集、统一调度管理,减少下端投入,实现业务流程的统一规划[1],县域规模超市、农资供应商和大型企业经平台订购服务后就可开展电子商务,整个平台由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集中运营和管理,全省可共享总平台的运维和服务团队,破解各地专业信息人才不足的难题。
1、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业务流程分析
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是通过打造一体化的农村电子商务云平台,利用电子货柜终端、电子货柜云平台、后方业务支持实现“本地店商+电商+货柜”的“虚实结合”模式,将电子货柜终端放置在人群相对密集的村镇零售店、农村合作社等地,并将其发展成为农村连锁便民服务点,为农民提供生活购物、网上代购、代缴费用、信息等商务服务,解决农民消费、信息、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针对湖南省农村信息设施建设现状,并从满足大多农民需求的角度考虑,新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开展三种业务: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B2C交易服务,针对农村供应市场的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农村金融及充值缴费服务。其电子商务模式如图1.1。
1.1 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B2C交易服务
近年来,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逐渐由生存型的重实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性消费转变,开展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B2C交易服务,改善农村消费市场,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突出。交易服务流程如图1 . 2 所示, 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总平台运营方通过在县域内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将县域内现有的规模超市、大型家电卖场、农资供应商整合成平台区域总供应商,在电子商务云平台为他们开通账号权限产品信息, 包括商品的图片、价格、详细说明等,农民在就近的业务服务点的电子货柜终端可搜索、浏览到商品信息,并可在服务人员帮助在线提交订单,平台后台根据订单通知本地供应商发货,派送员将货物统一送到服务点,服务点汇集区域内的农民订单,集中向供应商采购,一方面解决了农户购物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了当地供应商的营业额,解决了物流本地化的问题。
1.2 针对农产品供给市场的商务信息服务针对湖南省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信息流通难的问题,新模式构建了针对农村供应市场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服务流程如图1.3所示。农民可将出售、收购农产品信息自行到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总平台上,或到就近的业务服务点让服务人员通过电子货柜终端,总平台服务器处理后,自动将供求信息同步到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相关栏目上,同时也把信息推送到相关用户手机上和其他的服务点,通过平台让买方和卖方分享信息,实现农产品信息的集中和交换,促进农产品信息流通。一方面解决了不具备上网条件或动手操作能力的农民信息的难题,另一方面,让服务点信息,让信息来源可追溯,信息质量有保障,有效确保了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3 农村金融及充值缴费业务
为了让农民就近享受便捷的充值缴费服务,新模式中构建了一站式的缴费平台,实现与自来水、电力、电信、金融等公用资源机构对接,服务点通过电子货柜终端可开展便民服务,帮助农民实现水费、电费、手机费的缴纳,火车票购买等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轻松完成日常缴费。
2、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分析
现有的农村物流主要由个体经营者、私人运输业主组成,由于规模少、实力弱,造成物流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同时,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对农村覆盖面不足,总体来说,农村物流成本过高,商品配送难问题依然存在。针对湖南省农村的物流实际情况,新模式中采取以自建为主、合作为辅的混合物流模式。
(1)平台运营方自建物流模式
平台在城乡区域内设立自己的物流配送点,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或者通过业务服务点订货,平台自动把订货信息及时传递给自己的配送中心,通过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在平台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后,把从各家采购的商品集中配送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业务服务点,通知消费者到服务点取货,其主要物流流程如下图所示。
此模式既能适用于将农民所需的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顺利地输入农村,也能帮助农产品及时向城市输出,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物流。由于绿色农产品大多数是易腐易潮物品,没有较好的存储设备和人才,很难保障农产品的质量,而要实现现代化的冷链运输,所需投入非常大。因此本模式初期以打造县域内的短链物流为目标,如望城区是湖南省长沙市绿色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可考虑在望城区设立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供应商接收订单后,集中将农产品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按订单打包后装到统一的配送箱,由带有冷藏式集装箱的小货车配送到城区连锁服务点,顾客到服务点取货。县域内短链模式,一来解决了城区农产品供应问题,扩大了农产品销售范围,二来运输时间短,基本半天内就可以完成配送运输,对设备和人力要求没有那么高,降低了投资成本。
(2)平台与供应商结合的物流模式由于平台的供应商包括县域内的规模超市、大型家电卖场和农资供应商,通过商务部万城千乡工程,他们建立了部分触及到行政村零售店(业务服务点)的配送渠道, 在这种情况下,可让他们承担自己的配送任务,他们通过平台商品信息,消费者在业务服务点通过平台了解商品、比较价格,达成交易意向和提交订单后,供应商将商品配送到业务服务点,由业务服务点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物流流程如下图2.2所示。这样既确保了送货流程准确无误,保证商品配送质量,另一方面,业务服务点不需大量库存,降低了库存风险。
(2)自由派送员模式总平台开发基于Android和IOS的派送app,县域范围内有运输能力的个人、私营业主、客货车司机等都可以注册申请成为总平台的自由派送员,审核通过后自由派送员可以承担县域范围内对配送要求不高的生活消费品和普通生产资料的运输,消费者在业务服务点提交商品订单,供应商接受订单后,可在平台发起配送任务,包括配送目的地、配送商品规模、具体要求等,自动派送员看到供应商的配送任务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接受配送任务,并按照配送要求按时将货物送达指定的业务服务点,消费者到服务点领取商品。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现有主体的运输能力,降低商品运输成本,促进农村商品流通。
3、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资金流模式分析
3.1 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支付方式
考虑到当前银行网点对农村覆盖面不足,且农民的电脑普及率不高,及对网上支付的不信任,使得农民即使实现了网上下订单,但因无法完成支付导致网购失败的现象产生,因此在新模式中,我们采用由业务点预付款作为担保的支付方式,具体流程下图3.1所示。
业务点预付款担保的支付方式是一种货到付款和第三方支付相结合的支付方式:业务服务点和供应商在交易平台上申请开通第三方资金账号,并与自己的银行卡相绑定,消费者到业务服务点选购商品后,请求业务服务点帮助其对网上的商品进行代购,业务服务点下单成功,并支付一定额度的预付款到交易第三方平台上,交易平台受理后告知供应商收到预订款,供应商发货后将配送信息反馈给交易平台,商品配送到业务服务点后,通知消费者取货,消费者验货后支付现金给业务服务点,业务服务点收到后在平台上将剩余款项拨给供应商,并确认付款,如果商品验货不通过,则可由业务服务点发起退货申请。这种模式能有效抑制村民毁约,因为业务服务点多是由现有的村镇零售店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站点改造而来,业务点服务人员与村民互相认识,且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这种基于熟人关系的订购,村民无故取消订单或退货,严重影响当事人的信用和声誉,同时村民是验货后付款,而且有业务服务点的信誉担保,能够消除村民对支付资金的安全担忧,并且有业务服务点的预付款做担保,也能有效保障供应商的权益。
4、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信息流模式
传统的线性价值链由于信息传播缓慢、协调性差等缺点逐渐被虚拟化和网络化的价值网所代替[7],考虑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加入,环境复杂,因此在新模式中,也追求在供应商、业务服务点、配送中心、消费者之间构成动态网络的信息流,如下图4.1所示。在此信息流程中,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必须保证配送中心或派送员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加强业务服务点和供应商之间信息的交流,以总平台为信息汇聚点,加强参与主体间信息的共享。
为了保证整个模式信息的通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与前端供应商的沟通,供应商为最终消费者提供货物,平台运营方应该把好商品采购关,选择商品质量稳定,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将从消费者反馈回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供应商,帮助供应商改进服务,同时提高自身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让业务服务点能以低价采购高质商品,为平台运营争取最大利益。
(2) 加强与配送中心或派送员的信息管理,建立配送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总平台的对接,开展对派送员的统一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实时将送货签收信息反馈回系统,确保配送过程信息透明化。
(3)加大业务服务点的宣传力度,扩大服务点的影响能力。业务服务点在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起着信息纽带的作用,特别是信息素养偏低的消费者,不具备自动获取信息能力,这时候业务服务点是消费者享受服务的前提条件。平台运营方需要按照统一标准对业务服务点进行改造和培训,提高业务点的便民服务能力,让业务服务点作为村民获取可靠信息的重要途径。
5、结束语
农村电子商务的实施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能够大力推动农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本文结合湖南省省情,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并对模式的业务流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简单分析。希望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的创新,吸引多方共建共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减少投资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Kizza,Joseph Migga,Jackson Muhirwe,Janet Aisbett.Anthony J. Rodrigues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ICT inDevelopment. fountain publishers.
[2] Christopher M. Logistics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M]. Pearson UK,2012.
[3] Jeanne O. Capital flow managemen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 102(3): 203-206.
[4] 肖端.浅议B2C及C2C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50-52.
作者简介:
林芳,硕士,湖南信息职院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技术;
这些依靠家电产品而家喻户晓的老牌企业,曾经在功能机时代与科健、波导等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分食手机市场的蛋糕,在如今的智能机时代,它们仍以一种独特的力量活跃着。这些国内三四线品牌手机为什么能够存活至今,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手机市场上可以存在很多小而美的品牌,不一定要有相当大规模的销售量(才能存活)。”康佳手机董事长李宏韬说,康佳手机的生存“有一定的压力”,但由于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仍保持着10%以上的毛利率。
李宏韬所说的“平衡点”,是在特定的市场上找到特定的目标消费群。比如,在中国的四五线城市、乡镇和农村,有一群“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更愿意掏钱购买店面促销员口中“高配置”的、看起来漂亮、价格又不高的手机,尤其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牌子。
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内一线品牌手机日子尚不好过的情况下,TCL、康佳、海信这些三四线品牌手机还能生存——这些众人皆知的老品牌,无论在竞争中的生存状态如何,至少对于中国最基层的广大老百姓来说还是可信赖的、拿出门“不觉得”丢范儿的。
就像甘肃天水市某手机经销商说的,这些厂商更了解四五线城市、乡村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更“接地气”,不愁卖。
不可忽视的集团背景
能够在十几年的内忧外患中存活下来,对于中国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实属不易。
在十几年前国产手机开始第一波掘金潮的时候,科健、波导、熊猫、夏新这些品牌曾经风光一时,同期站在市场前端的,还有TCL、康佳、海信等等品牌。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较低,这些厂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终端产品相对于渠道的重要性,直到2003年前后才开始逐步加强对手机产品本身的宣传推广,但为时已晚。
更为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站在行业顶峰的国产手机厂商,并没有能够有效解决核心技术匮乏、售后问题爆发、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周转紧张等等问题。包括科健、波导在内,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在残酷的竞争之下逐渐陷入被动甚至是长期亏损的局面。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国外手机厂商开始占领中国市场。当时最为强势的当属诺基亚——这家手机厂商曾经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较高的性价比、强大的销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品牌效应,渗透到了包括农村在内的中国各级消费市场,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难以为继,大多数逐步淡出了手机市场,但也有一部分境遇相对较好并存活了下来,其中包括TCL、康佳等。
长期关注国内手机行业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与当时的国内竞争对手纷纷倒下或淡出这一市场不同,TCL手机、康佳手机、海信手机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它们“大型电子产品集团”的背景,及其相对雄厚的集团财力。
也就是说,在手机业务衰落的时候,这些企业还能借助各自的家电类产品维系在国内消费市场的知名度。正因如此,在新一代国产品牌手机崛起的时候,这些企业的手机业务还能够卷土重来。
在四五线城市寻找生存空间
在手机市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新一代国产手机逐渐活跃了起来。其中既包括上一代存活下来的TCL、康佳、海信,也包括新生力量小米,还包括以规模销售量跻身全球前五的中兴、华为。
这些活跃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厂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分食蛋糕,但同时,它们又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困境,尤其是单一产品销量动辄过百万的中兴、华为、酷派、联想。
从销售量来看,“中华酷联”可以算是中国新一代手机厂商中的领军力量,它们在研发、品质、渠道销售等方面也都是一支较为强大的势力。不过,与国际巨头三星、苹果,甚至是日渐衰落的诺基亚、摩托罗拉、LG相比,这些国产手机厂商的品牌效应还极为薄弱。
品牌效应的微弱,使得上述这些“不愁销量”的国产手机厂商进军高端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这些厂商的产品配置及用户体验需要无限接近三星、苹果,另一方面,它们还不得不在探路高端市场的过程中以相对低的价格来取悦用户,并在销售推广中强调“高性价比”。
与中兴、华为不同,康佳、海信、TCL等等这些在上一轮竞争中依靠集团背景存活下来、开始在智能机市场寻找一席之地的厂商,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在消费市场上寻找“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是四五线城市、乡镇、农村中最为普通的消费群体。
定位于这一群体,对于这些厂商的好处显而易见。据上述天水市手机经销商介绍,他们在销售这些品牌手机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向当地老百姓灌输所谓的品牌价值、用户体验,只需要不断地强调手机硬件配置是主流的、超前的,而价格与其他品牌相比则是低廉的。
可见,在这些市场,朴实的老百姓们很容易认同销售员的推介,尤其是面对上述几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而这种优势——包括品牌的认同、配置的超预期,以及被普遍接受的价格,让康佳、海信这些国内三四线品牌手机能够在特定的市场得到相对稳定的销售量。
从开放渠道到运营商渠道
如前文所述,得益于大型电子产品集团的背景,TCL、康佳、海信等这些厂商不仅能够在上一代手机厂商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还为日后在特定市场的竞争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渠道基础。
众所周知,在家电类产品的支撑下,TCL、康佳、海信、海尔、长虹这些厂商的销售渠道在近十年前,甚至更长时间之前,就已经遍布了中国各级市场。尤其是在广大的四五线城市、乡镇和农村,这些厂商的销售网点就像中国移动的营业厅一样几乎无处不在。
十多年积累的遍布国内各级城市、乡镇的销售能力,对于这些厂商分食智能手机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与智能手机销售竞争的过程中,它们无需新建销售网点,甚至无需向当地的目标消费者介绍自己的品牌。
不过,这些厂商的渠道优势也一度受到运营商渠道的打击。据了解,在2011年中国的千元智能机兴起之后,中兴、华为等以运营商渠道为主的国内一线手机厂商,在运营商话费补贴及营业厅等渠道的配合下销量高涨,甚至渗透到了四五线城市及乡村,对那些等以社会开放渠道为主的“非主流”品牌手机厂商形成了冲击。
但没多久,这种状况就开始改变。据康佳、海信等多家厂商的高层人士介绍,由于运营商希望有更多厂商参与到千元智能机的普及行动中,他们这些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中看似非主流的厂商,在2012年前后陆续加入了运营商销售渠道。
但是,仅仅为3G前期储备而加大对移动终端的投资,显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毕竟,中国有将近70%的人口在农村,那是一个待开发的市场。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加大针对农村市场用户的终端定制的力度,将帮助运营商摆脱现有“红海”用户的争夺。
从日韩的移动市场发展成功经验来看,可以发现日韩运营商均采用了移动终端定制化服务,其中,日本的定制终端普及率更是高达90%以上。但日韩的定制终端并不拘泥于3G产品,而是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和地域,终端也各不相同。针对偏远地区的用户市场,其主推低端机型,并对偏远地区用户和农村用户给予通信需求的引导,利用定制终端吸引其入网,同时,其内置的、具有针对性的增值业务又有效地增加了运营商收入。
纵观国内的定制手机市场,目前的主力是1000元以上的机型,1000元以下的定制机型非常少,很难适合农村用户需求。而且,农村用户又不太需要使用如全球通类的后付费业务,这就导致了目前的定制终端不能有效地在农村市场进行推广。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具备如下特征的定制终端将更容易在农村市场打开局面:
第一、价格便宜。农村是典型的价格驱动的低端消费市场,定制手机功能实用、价格低廉是其进入农村市场的关键;
第二、手机品牌要具有广泛知名度,质量稳定、信号好、口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