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 问题 对策
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全面分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求更加面面俱到地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存在的问题
1.1制定法律法规滞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施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1987年颁布的,而与之配套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自1991年颁布,一直到2011年2月14日才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修改,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颁布的时间较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很多新的服务行业和场所,因此有些规定已经不合时宜。如根据《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包括七大类28项,但近年来涌现出一些新兴行业,如网吧、足浴、按摩院、美甲、婚纱影楼、证券交易厅等人群聚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场所未包含在内,与之相对应的管理规定、卫生标准缺乏,这些场所在我们的卫生监管中处于空白监管地带。而此类公共场所的卫生隐患比较突出,并可能造成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隐患。另外,新《细则》对公共场所某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关的规定,如:新《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一)项“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的”,“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但对于公共场所已进行卫生检测,而报告中提示有卫生指标不合格的,1991年版的《细则》有明确行政处罚条款,而新《细则》却没有相关的处罚条款。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难以起到对违法者的威慑和震撼作用,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降低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发展。
1.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任务繁重,执法形式严峻
根据深圳市南山区资料,目前南山区共有各类公共场所2221家,而具有执法证的卫生监督员仅有24名,平均每人管理93户,卫生监督员数量与卫生监督的工作量不相适应,日常卫生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负荷量大。同时,繁重的监督任务占据了监督员大部分时间,以致他们没有精力去钻研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再加上经费有限,多数卫生监督员在工作中很难有机会接受专业技术的继续教育,专业知识和执法水平难以提高。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卫生执法的要求和标准逐步提高,而卫生监督队伍整体水平和执法能力却不高,已成为影响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守法意识淡薄,制约卫生质量提高
在实际监督过程中发现,由于公共场所涉及行业较多,集中培训不能面面俱到,且缺乏合适教材,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法律法规培训不到位或缺失是导致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缺乏、法律意识偏低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个体经营者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缺乏,对卫生守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存在随意性,严重影响了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和正常监督工作的开展。
一般来讲,在现有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的制约下,多数大、中型公共场所在卫生制度和管理措施、卫生设施等方面比较健全,从业人员受到的培训比较正规,且有一定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而像一些规模较小的旅店、美容理发店、浴室等公共场所,规模小,流动性大,从业人员多为流动人口且文化程度低,卫生知识和法律知识严重缺乏,难以管理,“两证”持有率较低,卫生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卫生监督监测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2.对策与建议
2.1进一步完善《条例》及《细则》相关规定
进一步使公共卫生监管有法可依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应通过立法途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条例》和《细则》,使之更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和公共场所卫生现状,扩大应监督监测的场所范围,将新出现的公共场所纳入监管范围,同时修改罚则,更加明细处罚条款,使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2.2加快卫生执法体系改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应加快卫生执法体系改革,加强执法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呼吁政府加大对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增加人员编制,配备足够的交通工具,以提高卫生执法整体功能及工作效率。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与培训,提高监督队伍业务水平及执法能力。此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卫生监督质量,健全约束机制,加强上下级卫生监督机构之间的业务指导,包括执法程序规范化、法律文书书写等,及时掌握了解有关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新法规、新信息、新动态、新进展,从根本上杜绝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漏洞,维护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2.3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
加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及其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遵法、守法意识。在这部分人员中大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低,流动性大,卫生知识薄弱,因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法律法规培训制度,加强监督执行和宣传力度,通过监督部门、用人单位、社会监督三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从而使他们懂得依法经营,持证上岗的重要性。为消费者提供卫生合格的服务,使得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4完善卫生监管机制,实施卫生监督良好分级管理
继续深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根据《条例》及《细则》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量化评价,按评分高低进行分级,并按等级决定卫生监督的频率,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卫生机构;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基层卫生机构档案是其在业务管理和医疗技术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标、声像等各种形式的资料,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医学的发展。档案管理作为卫生机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和保证优质、高效提供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有着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从当前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现状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利用率不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和硬件投入不足等。因此,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对策,希望能对此类档案管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档案收集效率不高。乡镇卫生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适合本院的有关于乡镇卫生机构医疗、行政、人事、后勤等各方面的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相对要少一些,而且大部分卫生机构也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项目,这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导致档案收集效率不高,造成档案资料不齐全、不完整,不能为决策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档案利用率不高。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在的重要性,使其不注重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由于档案资源不够完整准确,使其不能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严重地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
3.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档案管理员是制约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相关部门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大都是由其他专业人员负责,这样就大大地阻碍了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卫生机构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
4.硬件投入不足。一些乡镇卫生机构由于条件有限,其档案资料的存入不符合档案保管标准,再加上档案管理技术落后,管理设备陈旧,严重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档案收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收集阶段,没有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二、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对策
1.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首先,要让领导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领导及管理部门的档案意识,使其能够在更多的方面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也纳入到工作日程之中,通过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保证档案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得以落实。
2.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乡镇卫生机构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一套科学、系统、完善、切实可行的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制度。对卫生机构内各科室的档案材料进行统一管理,使卫生机构最终取得医疗业务与档案管理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卫生机构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要将卫生机构档案人员培训纳入到卫生机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为目标,有计划地对档案管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等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更好地推动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需要加大投入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以推进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使计算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使其能够更方便地为各部门提供快捷的查询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卫生机构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5.重视档案的开发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所以,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要坚持服务意识,并重视对档案的开发,能够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更好地为医疗、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使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完整、更快捷、更有效的信息。同时,还要注重档案反馈信息管理工作,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以充分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6.加强档案创新服务。基层卫生机构可以尝试与当地的档案馆合作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档案数据管理中心,使其能够对网站内各单位的电子文档进行集中管理,但要设置好文件查询的级别和权限,这样即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又保证的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同时,要尝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档案收集工作,即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另外,基层卫生机构还可以积极开展在线服务,使基层群众能够在卫生机构网站上快速的查询档案信息,还要广泛采纳群众的意见,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
要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力度,并以卫生机构各方面工作需求为目标,在不断探索中取得创新和发展,以充分地发挥其对卫生机构决策工作的参考作用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满足新时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基层卫生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对于卫生机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搞好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档案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重视档案的开发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从而积极适应时展需要。只要重视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积极提出了一些对策以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新形势下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述寅,张良.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
关键词:综合医院 公共卫生 管理
1.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的管理活动。在现今社会里,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目前,广大群众对很多病症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许多人在患上传染病或其他流行性疾病时,由于恐慌或欠缺医学知识,首先会选择综合医院接受治疗。综合医院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因此,医院抓好公共卫生管理是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1.2提升医院外在形象的有利途径
广大患者在最初选择综合医院进行疾病治疗时,往往出于对医院的充分信任。因此,医院应当充分尊重患者对医院的这份信任,尽量凭借自身的医疗水平及现有的设施设备,为患者的治疗作出积极的努力。这样,抓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利于改善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1.3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强大支柱
综合医院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及优质的的服务,同样能够赢得众多患者的认可,逐渐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为更多的患者治疗疾病,排除痛苦,自然也会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综合医院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刻剖析。
2.1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综合医院平时很少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工作,只有在某些特定宣传日时,才予以大力宣传,使宣传工作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地方病、传染病出现时,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综合医院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和机制,以致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无法做出准确到位的判断,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在应急机制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的报告制度和预警监测系统,导致相关信息不完整不及时,无法做出灵敏的应对反应,不利于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
2.3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待改善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公共卫生管理的客观需求。这些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特别是医疗、公共卫生等知识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严重欠缺,致使他们无法提供自身工作的效率,不能从容面对相关突发事件。可见,培养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其整体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已是迫在眉睫。
2.4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迫切需要提升
正因为人们基于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恐惧,他们首先选择了综合医院做为处理地点。但是,部分医务人员身为解除病痛的操刀者,却存在一种排斥心态,他们尽管工作在综合医院,却不太情愿与患者做过多的交流,以防自己也被传染,在治疗过程中工作态度不积极,对患者较为冷漠,这种不负责任的从业心理导致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
3.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认清目前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问题,才能更好的采取积极措施,弥补不足,促使公共卫生管理实现给付健康的发展。
3.1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综合医院承担着公共卫生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责。综合医院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使公共卫生知识常识化生活化,使广大群众崇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是社会风尚,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公共卫生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时拥有平稳健康的心态,最终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公共卫生问题。
3.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预防控制能力
综合医院要想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必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处理体系。因此,综合医院应当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预警、病情信息、应急队伍、救治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完善,达到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固定、队伍优良的状态,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尽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3.3提高管理人才业务素质,发挥学科带头人表率作用
首先,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迎接新的挑战。因此,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拓宽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
其次,综合医院也应当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大力培养,这种人才具备多个领域的知识,能够游刃有余的参与到公共卫生工作中,充分施展其才华和能力,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再次,医院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他们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使相关部门形成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带动大家共同进步,促进医院发展。
3.4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综合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在面对传染流行病重的患者时,不应持有嫌弃和排斥想法,应当切实把患者当亲人朋友看待,发扬救死扶伤的医疗精神,努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3.5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借鉴积累国外先进经验
每个国家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宝贵经验。我国综合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与国外的很多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优点。综合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先进外国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积极促进外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推进。
4.小结
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应当长抓不懈,医院各个部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这也与社会的稳定和谐息息相关。因此,这项庞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最终,才能在互相的支持和理解中,实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伏军贤、李景梦.综合医院应对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5(12)
[2]刘仲文.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发展综述[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5)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管理;解决措施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一直特别强调经济与科学技术共同进步[1]。与此同时,促使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03年的SARS使得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基础薄弱的缺陷充分地暴漏出来,时至今日我国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仍存在一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由于政府投入的财政不足使得公共卫生管理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2]。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国2003至今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状态进行整理总结,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材料。
1.2方法 调查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包括财政投入、城乡差异、应急预警系统、执法人员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家卫生管理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财政投入不足 与其他公共消费性支出相比,我国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较低,,与国际行情相比,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以2012年为例,公共卫生管理支出所占比率7.16%与国防支出的、行政管理的21.3%、18.4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公共卫生支出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高于农村,同时在资源配置上城市也是明显的由于农村,另外,除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也是差异显著。
2.3缺乏常规的应急和预警系统 在不建立常规预警系统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应对危机的人力、财力、物资储蓄不充沛,支援准备明显欠缺。
2.4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虽然相关的法律体会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法律素养等方面水平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恰当有力的执行,严重影响了卫生管理的水平。
2.5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鸡蛋中汗三聚氰胺、砒霜门、橡胶门等等一些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加使得广大人民群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担忧和恐慌增加。
3讨论
公共卫生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公众健康情况明显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主要的影响途径包括影响家庭以及个人的收入情况、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造成影响、对卫生保健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资源的投入造成影响[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对外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公共卫生情况手打了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体系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国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艾滋病、性病、吸毒等流入国内,使得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措施①加强财政支持,公共卫生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为了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这也是回避旧体制的弊端建立新体制的基础和关键所在[4]。②减小城乡差异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无法根据需要就医治疗。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真正解决老百姓就业难、看病难的问题。③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④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内部工作制度,严禁出现管理人员假公济私的现象。另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发挥监督的水平和作用。⑤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改善和解决。首先要从根源入手,在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对无卫生许可证、无卫生加工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严格的整治;健全食品安全评估和评价的体系;完善食品的相关标准和认证;对进口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等[5]。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相信这些弊端和不足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公共卫生管理功能会日趋完善,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王居一.浅议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对艾滋病的防控[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4):504-506.
[2]吴海峰,何坪,罗艳秋,等.多部门合作管理经验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启示[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7):510-511.
[3]黄淑华,叶向阳.东莞市二次供水卫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1):89-92.
1 当前现状剖析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意识极其淡薄,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都没有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条款。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让世界瞩目的非典肆虐着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农村,迫使我国不得不采取对外来人员或外地回归人员的隔离措施;2005年,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2008年后期,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到“问题奶粉”,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问题食品频频曝光。据统计,上世纪末中国受食品安全隐患威胁的城市占全国所有城市的80%以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并未爆发更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然而其安全隐患却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受天灾人祸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①流行性疾病;②食品安全;③环境污染;④事故灾难。
2 对公共卫生管理概念的相关论述
事实上,所谓公共卫生管理其实包括多项内容,且也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因此,严格来说公共卫生并非一个单独的概念。公共卫生体系主要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而本文所探析的公共卫生则仅针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准确的说,是基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所开展的论述,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做好预防接种、消杀、从业人员体检、卫生宣教、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并监控辖区人群健康信息,指导并治疗患者,监测并报告相关信息;研究和预测辖区人群健康态势,制修订并实施防治规划,调整防治方案等。
3 新时期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所谓新时期,是指自非典和“毒奶粉”事件后的一个新的分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单独个体,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在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并重置组织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3.1 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所在区域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国家级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核心,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3.2 公共卫生管理职业化。如何建立一个健全、敏锐、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呢?不少公共卫生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有专家认为,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就必须要进行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中,硬件包括:要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设备、经费、人员和政策保证等;软件包括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政府下属部门的通力合作意识。笔者认为,制度完善是从容应对、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3.3 加强定期演习。如何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病、险情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就是更多的开展演习训练。
在突发事件中,医疗机构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应急体系中的“末梢神经”,都能够对危机做出及时和快速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意义,并加强管理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