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消费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粮食种植情况。调查户中,60%的农户春播面积与去年持平,30%的农户面积增加,10%的农户播种面积有所减少。2009年1月我们通过对全县农产品调查户种植面积调查,主要常规调查品种中,冬小麦种植面积预计与去年相比降低8.3%,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持平,油菜子增长60.4%,胡麻增长37.5%,洋芋播种面积增长7.3%。从种植总量上看,常规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小麦种植面积07年和08年比重分别为51.8%和57%,09年预计为52.3%。而油料作物、玉米、洋芋、果菜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农户种植意向。60%的农户更倾向种植经济作物,40%农户倾向粮食作物。影响农民种植意向主要有个因素。一是价格因素。07年11月份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粮油价格的波动,主要农作物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尤其去年以来,经济作物的胡麻和油菜均价上涨达40%和43%,小麦价格上涨16%,洋芋收购价格上涨35%。农民生活主要副食品的胡油、菜籽油价格也一路上涨,主要农作物的价格的波动直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二是比较收益因素。我们统计,去年以来,我县调查玉米平均产量416公斤/亩,总产值637.7元/亩,成本利润率36.8%。而小麦产量平均仅188公斤/亩,总产值366.4元/亩,成本利润率26.7%。玉米种植收益优于小麦。胡麻种植由于气候因素,产量几年来难以增加,但由于今年食用油价格上涨因素,农民种植不降反增,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菜,虽然我县群众不喜食用,但因菜油价格上涨,这几年种植产量稳定,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洋芋也因这两年秋季雨水合节,产量增加,收购价格上扬,越来越成为群众变现的主要来源。随着乡村道路改善和农村市场建设日益完善,玉米、洋芋等农副产品变现容易,农民现金收益增加。
3、目前市场尿素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经我们监测,今年春播以来,尿素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4%-9.3%左右。
4、种子价格。由于春播主要种子品种中的优质玉米种子价格保持稳定,所以种子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5、农业水费没有变化。
6、农村外出务工返乡情况。73%的调查者认为没有变化,23%的被调查者认为少。认为变化大的占4%。由于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输出人数在10万人左右,但由于劳动力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属于苦力型,主要流向宁夏银川、内蒙、新疆等西北内陆地区,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太明显。
二、关于农村消费情况
1、关于家庭收入来源。认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的各占23%,养殖业和农村工副业各占26.6%。调查显示劳务输出和养殖业、农村工副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家庭收入。认为与去年相比增加的占26%,减少的占20%,持平的占54%。由于受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和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大部分农户对今年家庭收入并不持乐观态度,特别是由于近期生猪价格下滑,养殖户对收入没有信心。
3、对家电下乡政策知道的情况:占26%的人认为清楚,13%的人不清楚,61%的人一般。由于我县家电下乡政策从今年1月份启动,受多种因素影响,群众熟知程度不高。对国家家电下乡政策不清楚和一般的比例分别达到26.7%和53.3%,暴露出农民对知晓国家政策和获取外部信息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4、本地最受喜欢的家电下乡品种:电视机占60%,洗衣机占37%,计算机占3%。电视机、洗衣机等日常生活必需电器仍是下乡家电的热选品种,而电脑、电冰箱等却甚少有人问津,反映出广大农民的购买力和购买层次不是很高。
5、家庭收入开支:依次为孩子上高中大学支出占27%、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占25%、购买家电等日常用品支出17%、修建房屋支出占16%、就医看病和婚丧嫁娶及人情往来支出各占5%。表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目前农村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民基建费用高。近年来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虽大力改善,但与城镇相比整体水平较差,仍然存在商品流通设施少、文化娱乐设施少、有线电视不能普及等问题,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消费。“5?12”大地震后,机红砖、机瓦、钢材、沙石等价格一路上涨,人工费也同时上涨,加重农民修建负担。
2、农资价格上涨,质量参差不齐。农资价格上涨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的主要原因,每当农产品价格上涨,农资价格也“及时”跟进,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资市场放开经营后,供应渠道混乱,监管难度加大,农资商品品名、规格、含量等标准混乱,尤其是我县的磷肥品种,让农户在购买时无所适从。假冒伪劣农药、化肥仍然侵害着农民的利益。
3、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推广有限。农民最缺的是科技,最盼的是服务,但由于农村面大量广,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难度大。尤其我县10万劳务大军的劳动技能培训,大范围培训有一定困难。
4、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商品质量问题突出。大部分农村市场存在着场地狭窄、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由于改制因素,供销、商业等大型流通企业在农村的销售网络萎缩,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个体工商户虽然活跃,但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大,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由于监管不到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不合格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小五金、小家电、日常用品中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扰乱了农村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5、农民增收相对缓慢。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增收幅度相比城镇而言趋缓,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农业上的丰欠年和养殖业的价格大起大落,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6、农民消费观念陈旧,消费结构不合理。长期的自然经济状态,使农民消费观念相对陈旧,养成了捂紧“钱袋子”的消费习惯,消费预期心理和预期收支趋紧,即期消费观念不强,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农村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性消费日趋严重,赌博活动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农村生产和促进农村消费的几点建议
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现实购买力。促进农民消费,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在农村一些原有收入增长点的优势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必须开辟农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注重特色,形成产业创品牌,对农民种植意向进行科学的引导;二要积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尽快形成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要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宽度,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2、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努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农民消费倾向和消费方式,是促进农村消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好小城镇建设,尤其是重点城镇建设和乡镇机关所在地集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建立规范的农资质量监督体系和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首先要严把源头准入关,对农资经营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其次要严把市场监管关,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切实加强对种籽、化肥、农药、农机及零配件等四大类农资商品的质量监管;再次要采取一定的价格干预措施,进一步稳定农资价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任意上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避免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现象发生,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好处,同时要加大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囤货居奇、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牟取暴利等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培训班等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农技知识推广、普及力度,根据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原则,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种植的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优化粮食产品质量,提高粮食单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预报预警制度,病虫害预报预警要做到及时、准确,同时,还应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大力宣传,把科普知识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送到每一农户手中,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其他按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通通信(0.0582)、医疗保健(0.0475)、家庭设备(0.0463)、衣着(0.0295)、其他(0.0119)、文教娱乐(-0.0306)。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娱乐的支出反而有所下降,反映出省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投入的忽视,全省整体精神文化层次较低。
(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时,需求量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
从整体上看,居住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高,为1.46。其次是家庭设备,为1.12。这说明此两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省农民非常关注和热衷于改善家庭生活、居住条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其他类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几类商品对收入变动的反应不敏感,缺乏弹性,省农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低于其收入的增长。
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
针对目前的消费现状,为合理引导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一)稳步提高省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收入,只有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省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放开农民消费思路的重要基础。
(三)大力推动“建材下乡”、“家电下乡”。针对全省农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的情况,全面推广“建材下乡”、“家电下乡”开拓农村市场,引导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建材、家电产品,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超级秘书网
报告显示,目前农村家庭各类产品普及率差异很大。电视、手机产品的普及率最高;空调、数码、电脑等产品的拥有率最低,尚未达到普及型消费的程度。
在农村消费者购买需求特点方面,报告指出:质量有保证、价格便宜、产品售后维修有保证、交通方便、家电品类齐全,可选择性多等成为影响农村消费者选购家电产品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报告认为,家电下乡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一项经济措施,同时也是一项惠农利民的民生工程。在政策推广中,必将在推动农村家电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农村家电市场由“普及型”消费模式到“普适型”模式升级。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家电产品使用年限呈现两极分化态势,CRT彩电、洗衣机、小家电等传统类家电产品购置时间普遍较长,空调以及电脑、数码等农村新兴产品普遍在近两年购置。农村家电市场普及型消费模式仍将持续至2—3年,但到2012年农村家电市场则有望达到城市2000年度“高度普及型”程度,并将随着信息化以及农村电气化建设进度的加快有望加速实现“普适型”消费模式转型。
针对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家电零售体系,从而让更多的农村消费者直接受益的问题。报告提出:加强规范的综合性零售网点建设、鼓励和扶持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适度放宽“家电下乡”产品限价等五项补充建议。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宣布推出千县连锁发展计划、农村定制产品采购计划、千家农村服务网点推进工程等五项“农村阳光工程”。全力推进家电下乡政策,从而达成全面渗透乡镇级市场,助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发展目标。
2012年10月,《博鳌观察》推出一份《2012亚洲中产消费报告》,报告根据亚行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日均消费2美元—20美元的人群),在中国北京、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越南河内、印度新德里、中国香港等9个亚洲城市对接受过高等教育、家庭人均年收入(税后)集中在 5000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职业属于政府公务员、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公司/企业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等中产职业,且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间阶层(中上、中中、中下)的本地常住居民,进行“亚洲中产阶级消费方式”调查。调查采用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方式执行的样本量比例约为1.5:5:3.5调查共发放问卷1002 份,回收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为92.3%。采用统计学误差估计公式进行估算,本次调查在92%的置信水平上,可将抽样误差控制在 ±2.9%。
消费多谨慎,储蓄意愿高
报告中主要观点:
多数人感觉欧债危机对生活影响有限
约半数受访者对所在国家未来一年的经济形势不乐观
过去一年,超六成家庭消费支出未超过收入的一半
未来一年,选择更多的储蓄的人数是选择更多消费的3倍多
新加坡中产储蓄能力最强,东京中产储蓄力最弱
报告显示,对于未来一年家庭收入的安排,46.2%的受访者表示将“更多地储蓄”,40.9%的人表示将“更多地投资”,只有13%的人表示将“更多地消费”。可见,亚洲中产在消费上倾向于谨慎。事实上,过去一年,只有不到四成(37.2%)的亚洲中产家庭,将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消费,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家庭消费支出未超过收入的一半。
吃、住、行支出较大
报告中主要观点:
日常饮食、住房、交通费用、私家车和子女教育是亚洲中产家庭开支最大的五个项目
100%的中产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0%以下,其中超六成在10%以下
东京中产住房负担最重
过半数受访者一年至少外出旅游一次
六成受访者称工作繁忙,挤占了休闲时间,超五成人称没有足够的金钱去实现理想中的休闲状态
报告显示,在所列的17个消费项目中,亚洲中产家庭花钱最多的五个项目是日常饮食、住房(买房、租房、物业费等)、交通费用、私家车(买车、保养、车位费等)和子女教育。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电子产品、旅游、医疗和社交应酬,位列第六位至第十位。从花钱最多的五个项目看,其中的吃、住、行都是每个家庭的基本消费行为,可见亚洲中产家庭仍将大笔开支用于满足家庭基本的消费需求,但他们的消费结构已超越了温饱型——本次调查中,100%的中产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 30%以下,其中近九成(87.8%)在 20%以下,六成以上(63.5%)在10%以下。
普遍重视子女教育,降房价或能拉动消费
报告中主要观点:
未来一年,亚洲中产在绝大多数生活项目上都不打算增加开支
降低房价被认为对租金消费最有效,其次是提高工资水平、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降低物价
“降低房价”意愿最高的是河内中产,“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意愿最强的是北京中产
报告显示,在未来一年的消费计划上,在所列的 14 个 消费项目中,亚洲中产只在子女教育上,计划“增加开支”的比重大于“削减开支”或“与去年持平”。也就是说,未来一年,亚洲中产在绝大多数生活项目上都不打算增加开支。根据所列出的 10 项有可能促进亚洲中产消费的因素,包括降低房价、降低物价、缩小贫富差距、减税等,结果显示,降低房价被选为“促进亚洲中产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消费观简朴务实
报告中主要观点:
近五成受访者认为简朴的观念没有过时
超四成受访者购买商品时很看重品牌,比不看中品牌的比例高9个百分点
一年购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奢侈品的受访者比例仅为4.4%
过去三年里,约半数受访者购买过仿冒奢侈品
四成亚洲中产赞同年轻人结婚时应该买房,比不赞同者所占比例高近12%
报告指出,48.2%的人认为简朴的观念并没有过时,比认为已经过时的高出 20.8 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吉隆坡中产最秉持 简朴的观念,其认为简朴的观念未过时的比重达 60.4%。此外,对于“高消费是成功人士的标志”,42.5%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比持肯定态度的高 8.3 个百分点。
北京忧房价,东京忧物价
报告中主要观点:
房价、物价高企最令亚洲中产感到担忧,北京中产尤其担忧房价,东京中产尤其担忧物价
过半受访者经常感到焦虑
56.7%的受访者对未来怀有不确定感
近七成亚洲中产对未来满怀希望
报告显示,最令亚洲中产感到担忧或压力的问题,高房价居首(65.3%),其次是高物价(65%),再次是财产缩水(35.7%)、自己或家人生病(33.7%),以及子女教育负担(26.4%)。
在北京、香港、首尔和新加坡,当地中产最不堪高房价之苦,其中以北京为甚。在北京,45.5% 的受访者表示房价“偏高,可以接受”,46.5%的受访者表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觉得房价“正常”的只占 7.9%。而在东京、新德里、曼谷、河内和吉隆坡,当地中产则是深受高物价之扰,其中以东京中产感受最为深切。在东京,61.4%的受访者感觉物价“偏高,可以接受”,23.8% 的受访者感觉“过高,难以接受”,14.9%的人认为物价“正常”。
51.5%的受访亚洲中产表示,经常感到焦虑,56.7%的亚洲中产称,对未来怀有不确定感。不过,问题和压力并不会阻碍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本次调查显示,68.8%的亚洲中产都对生活满怀希望。其中,首尔中产表示对生活满怀希望的比例最高达 80.2%。
中国的城镇化与6亿中等收入群体
经相关专家预测,伴随城镇化进一步加快,到2020年全国将有6亿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这对未来10年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意味着巨大消费需求潜力的释放,从而支撑年均7%-8%的中速增长;意味着利益关系调整的新突破,从而奠定“橄榄形”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意味着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从而形成走向共同富裕的大趋势。
另外,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刘杨在12月6日《拉动经济增长须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一文中提到,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大约在30%左右,且稳定中略有下降。城镇中等收入者比重大大高于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说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城镇中等收入者比重波动中有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农村剧烈。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虽不高但呈较平稳态势,城乡中等收入者比重差距有缩小趋势,说明体现在提高农民收入的惠农政策正在发挥作用。
关键词: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
一、引言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的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基础。而消费信贷则顺应了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要求,个人消费信贷是消费信贷的一种,专门为居民个人而打造。通过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可以使部分想改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居民提前实现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实现社会的消费升级。并且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灌输人们适度提前消费的新观念来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可以优化居民的资产结构,通过信用消费的方式结合居民的收益和风险,从而培养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预期收益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增长点,它的快速发展,大大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内需,拉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且健康的增长。因此本文通过了解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现状,分析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得出更好地推荐个人消费信贷的建议。
二、常熟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性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自对常熟市的城区与乡镇及农村进行的实地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87%,其中城区137份,占52.49%,乡镇及农村124份,占47.51%。与银行建立消费信贷关系的调查对象共有88人,占33.72%,超过三分之一,该结果表明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个人消费信贷方式,该业务发展速度很快。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情况
在261位被调查者中,有123人了解个人消费信贷业务,138人不了解该业务,从而看出一大半人群还是对个人消费信贷不了解,这种现象不是很理想,常熟市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市政府不断鼓励市民加大生产投资和消费,而消费信贷构成了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要增强人民对消费信贷的信心及了解,这还需要国家及银行更加深入人心的宣传,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116(44.45%)人还是会偶尔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其中96人遇到该情况时会愿意选择办理个人消费信贷来缓解资金上的缺口,说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是有较大潜在发展空间的。
(三)模型变量的设定及计量方法的选取
1、模型构建
本文对常熟的城市与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分别建立模型,分析居民对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情况。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度可以简化为两种类别:有需求和没有需求。将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度设为被解释变量Y,则其是离散二值变量,有需求取值为“1”,没有需求取值为“0”。
2、变量选择
本文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因素归纳为居民个人因素、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的认知程度及遇到的资金情况等因素和银行审核情况因素(见表1)。
(四)结果比较与分析
本文应用stata软件对城市137个和乡镇及农村124个横截面数据进行Probit回归分析。将所有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回归系数的显著程度通过消除了异方差后进行检验得出两个模型。
1、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共同显著影响因素
(1)居民的教育程度因素该因素对城市是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对乡镇及农村是在10%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对城市中居民而言,教育程度越高,所能接受的事物也越多,职业、收入等也越高,居民也越能接受消费信贷业务。而对乡镇及农村居民而言,该因素是起反作用的,且专科以上的学历是没有影响了,因为在该地区,居民的学历普遍不高,大多集中于高中学历,居民收入相对于城市也有较大差距,人们因此不会太多提前消费,很多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水平。(2)居民职业类型因素该因素对城市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是正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对乡镇及农村居民是负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为城市中从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个体经营的居民,其工资相对稳定,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能接受提前消费的观念,因此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下,能刺激居民对消费的需求,从而带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而在乡镇及农村中,有很多的厂房等,因此企业人员较多,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显著性也最大,其他职业比如事业单位、务农人员较少,因此对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度影响不大。由于这类地区的居民思想相对传统保守,且厂房容易倒闭破产,其工资相对较少且不稳定,所以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影响是负面的。(3)居民月收入因素该因素对城市、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都是显著影响。其中,前者显著性非常高,在1%的水平下正向显著。对于后者是在5%的水平上显著,也是正向影响。说明居民的收入越高,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也越大。因为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的假说,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说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低的。因此,收入的增加会刺激消费的支出,间接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不改变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基础上,提高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来提高社会的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4)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满意程度因素该因素对两类地区的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的影响都是正向作用。前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越是满意,居民对于该业务的需求越是高。而后者的“基本满意”分因素对于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的影响是在5%的水平上显著,“满意”分因素影响不大,原因在于乡镇及农村的居民对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接触不多,不是特别了解,对于该业务的评价处于保守成分,打分也是比较保守,因此很少有人选“满意”。(5)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准确程度因素该因素对两类地区的因变量都是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可见其影响力很大。说明银行的审核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对居民申请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影响很大,银行对个人信用报告越是审核准确,不仅能使居民更加信任该银行,而且杜绝了部分信用不高的居民的申请,减少故意不还款、欺诈等不良现象,使银行不容易发生坏账,从而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
2、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不同显著影响因素
(1)居民性别因素居民中的男性性别因素对于城市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虽然女性独立了,但在家庭中的一家之主很大程度上还是男性,城市中的居民思想先进,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支出比重相对较大,因此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相对较大。而在乡镇及农村中虽然一家之主也是男性,此次调查中男性比重也较大,但却不显著,因为有其地域限制,很多人安于现状,不想大额消费,因此与城市的调查结果有一定差异。(2)居民年龄因素该因素对乡镇及农村显著影响。因为此次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居民都是36-45岁,因此对于结果影响没有较大作用,但46-55岁的年龄对乡镇及农村在10%的水平上显著影响,且是负面作用。因为在该地区,这个年纪的很多居民比较节约,不会为自己消费大额产品,即使像住房、汽车而言,也是为晚辈消费且早已准备好,现在很多钱都是存起来留给晚辈了,因此若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消费信贷业务对于银行会有一定限制。而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的消费观念相对于长辈较开放,且年轻人更追求物质生活,因此消费时没有长辈那么节俭。(3)居民了解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程度因素该因素对城市是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因为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很多人听说过消费信贷业务或已经申请,他们会在了解的基础上申请办理,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有差错。因此,居民越是了解消费信贷业务,对其越是满意,则需求越大,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也越大。而在乡镇及农村地区,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大多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从而对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有一定限制。(4)居民是否遇到资金短缺因素该因素对城市是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而且是经常遇到资金短缺的居民才会对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大。因为人们想提前消费,但手头资金有限,不足以支付消费来获取消费对象,人们则会更多地考虑以偿付一定利息来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提前能消费到,虽然会支付一定利息,但时间上有很大优势,能提前获取。而对于乡镇及农村而言,该因素影响力不大。因为该地区的居民一般很理性消费甚至很多忠于储蓄,因此很少遇到资金短缺情况,就算在购置比如住房、汽车时,遇到资金不足情况,他们也大多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不用支付一定利息,偿还时间上也宽裕。(5)银行对于居民申请个人消费信贷时面试审核严格程度因素该因素是在1%的水平上对于城市正向显著影响。这也符合与之对应的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准确程度因素。因为只有银行的相关审核工作严格准确,居民才放心选择该银行的业务。而对于乡镇及农村而言却是不显著,因为在调查中,很多居民没有办理过消费信贷业务,因此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
三、调研启示及建议
从调查数据结果来看,常熟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对该业务的需求还是有一定上升空间的,因此在常熟城乡开办个人消费信贷是可行甚至有潜力的,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及空间。从实证分析来看,居民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月收入、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满意程度及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准确程度因素对常熟城乡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都是显著影响的,前两个因素对于城乡地区影响方向不同,对城市正向作用,对乡镇及农村负向作用,而后三者因素对城乡都是正向作用。而居民性别、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了解程度、居民是否遇到资金短缺和银行对于居民申请个人消费信贷时面试审核严格程度因素对城区起正向显著影响作用,居民年龄因素对乡镇及农村起负向显著影响作用。结合问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根据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尤其是分别对城乡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为常熟银行提供相应的建议对策。
(一)培养积极的消费观念,提高居民收入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现在许多居民尤其农村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灌输居民积极适度的提前消费观念,让居民在自己能承担的还贷范围内合理消费,申请信贷,这不仅有助于银行的消费信贷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常熟银行可以成立团队去深入了解居民的心理消费承受力等情况,合理地引导居民正确、适度的消费观念,从而完善自身的消费信贷宣传及产品政策。消费信贷的发展根源在于居民收入能否承担,国家要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重视中低收入层的群体,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等相关政策来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政府也应该配合,发挥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增加,对未来收人更有信心,消除后顾之忧,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从而提高消费信贷的办理量,扩大消费信贷的市场。
(二)打造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从调查结果看,农村消费信贷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虽然城乡收入还有一定差距,但农民的收入正在逐步提高,农民对物质需求也逐步扩大,在农村这方面,部分银行可以凭借自身在农村的优势,在农村打开消费信贷的突破口,开发自己的客户群体,成立团队下乡走访居民,了解居民需求,利用自身能力及信誉满足居民需求,不仅要完善现有产品,也要重视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改变同质化现象,根据自身特色创造合适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信贷产品,实行优惠政策等,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性质尤其农村广大农民退出消费信贷产品。比如,对农户可以有农户工具、农户用车分期贷款等业务,提供更多的消费信贷业务,使客户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金融服务,简化手续,放低申请门槛,提高办理效率,增加消费信贷的吸引力。
(三)多向资金短缺者、一家之主提供服务
居民是否遇到资金短缺因素对于城区起正向作用,因此银行可以成立团队到城区实地走访居民,深入群众中去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经济现状,重点对消费时有资金短缺问题的居民宣传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使其了解该业务,增加其对该业务的申请倾向。不仅如此,实证分析结果中还有城区的男性性别因素也是显著影响因素之一,且为正向影响。因为城市中多数为男性当家,因此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在走访中重点向一家之主宣传产品,一家之主握有经济实权,家庭的日常开销一般也由其负责,向他们推荐产品,应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造专属年轻人的消费信贷产品
居民的年龄因素对于乡镇及农村有显著影响作用,年纪越轻越能接受该业务。在乡镇及农村中,年轻人结婚流行要有婚房,多数家庭选择在城区买房,尤其现在常熟房价之高,很多家庭是长辈付首付,剩下的由年轻人还贷。因此银行可以适时地退出优惠的房贷产品,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还有不仅是乡镇及农村,尤其是城区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电子产品,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价格也越来越贵,这些消费开销很大,因此银行可以抓住时机,打造电子产品消费信贷产品服务,可以实行分期付款等方式,为年轻人减轻消费的压力,让年轻人更好地享受消费信贷业务带来的便利。
作者:李晅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3]张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
[4]郭毅飞.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5]刘潇.浅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难点与对策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0(03)
[6]陈天一、李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