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教育教学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48―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弄清阅读的内涵。阅读是学生以获取文本的意义为基本目的的,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立足文本,学会阅读;延伸课外,自主阅读;培养思维,鉴赏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立足文本,学会阅读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景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读是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读,体验语言、体验形象、体验情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深处此景”。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所以要让学生立足文本,学会阅读。
二、延伸课外,自主阅读
教师应紧扣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优化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出来。当然,教师还要推荐《读者》《语文报》等报刊给学生,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演讲比赛等节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培养思维,逐步创新
在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性的、能产生新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确定阅读目标,培养思维能力。确定阅读目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操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在师生的互动问答中揭示文章的内在联系、结构特点,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认知。
2.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向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获得对这一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应向苏轼看山一样,寻求丰富多彩的答案。
3.坚持读写结合,发展创新思维。阅读是起点、是基础,写作是目的。在积淀了丰富的材料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读写结合,适当引用,这样才能充实文章内容,营造文章的意境。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大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事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中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通过写“读书笔记”、精编“阅读小报”、召开“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感受成功体验。
第二条本规定适应范围指举办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中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中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学历教育的初级中学、初等学历教育的小学。
第三条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应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高等教育,具有高等学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院)长和副校(院)长。
(二)应配备以专职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建校初期教师人数、结构应与专业设置及在校生规模相适应,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专职教师总数的30%。
(三)应独立建校,应具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学校的学科门类、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校舍,校园占地一般不低于20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2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
应配备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60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200万元,学校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四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专业课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职教师数的5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原则上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应具备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5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50万元,学校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五条设置普通高中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普通高中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主要学科每科至少应配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一类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200万,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7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六条设置初中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初中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主要学科每科至少应配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5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应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或资金保证)。
(四)应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50万元,其中用于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5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七条设置小学,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小学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初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每一学科至少应配备专职教师一人,其中初级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不少与50%。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8亩),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应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各类仪器设施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8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3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八条达到本规定中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基本要求的,可以申请筹建;达到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申请正式建校。
申请举办高等职业学校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青岛市教育局提出申请,经青岛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议,认为符合标准的,由青岛市教育局提请青岛市政府报省政府,由省政府审批。
第九条在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申请举办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青岛市教育局提出申请,由青岛市教育局审批。
在其他市、区申请举办面向全市招生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由各市、区教育体育局提出初审意见后,报青岛市教育局审批。
第十条在青岛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申请举办小学、初中学校和面向本市、区招生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在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申请举办小学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各市、区教育体育局提出申请,由各市、区教育体育局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达到本规定中中等及以下层次学历教育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批准其筹建学校,筹建期一年,筹建期间可以招生。待学校师资、设备等达到要求后,方可批准其正式建校。
第十二条学历教育学校设置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第四季度,下一年度第一季度给予答复,逾期申报者,转至下一年度办理。
第十三条设置中等及以下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学校要独立,其中租用校舍的,其独立校舍的租期应不少于10年。
第十四条设置多种层次办学的学历教育学校的,应达到最高办学层次学历教育学校的设置标准。
第十五条设置学历教育学校,其校(院)长(含副校(院)长)的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8周岁,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
1、学区奖罚:教师所任单科成绩均分居学区倒数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罚款300元、200元、100元。教学成绩在学区前三名的分别奖励300元、200元、100元;(学区统一奖罚)
2、学校奖罚:学校按教师个人单科授课成绩在学区中排名奖励,前三名的分别奖励200元、150元、100元。三、六年级总评成绩进入全县20名的给每位授课教师奖励500元,进入全县前10名的给每位授课教师奖励1000元。
3、均分增减奖罚:教师单科授课成绩不在学区前三名的,按上学期期末统考的均分计算,提高一分奖励30元、下降一分罚款30元,以此类推;
学校罚款的总数用于奖励教学任务繁重或工作量大的教师。(2人)
说明:任课教师以各种理由不按学区规定的时间内拒交罚款的,公派教师或代课教师个人年终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学区不发个人考核表;学区将拒绝办理一切个人事务(职称评定、相关证明、学区盖章、区长签字等),代课教师的学校和学区不在教育局聘用合同上签字、盖章,学校临时招聘的教师,由学校扣罚一月工资或按自动辞职处理。学校、学区如实记入会议记录,后果自负。
二、教学工作奖罚:
作业批阅数和教学设计课时数奖罚,达不到学区要求的,少一次作业或教案罚款5元,教案课时数按作业规定的次数计算,依次累加。
1、一至二年级数学不少于60次,三至六年级数学不少于50次,(作业次数与教案课时数一致)
2、一至二年级语文、数学各不少于60次,教案课时数各不少于60课时;
3、三至六年级语文不少于55次,教案课时数不少于55课时;
4、三至六年级英语各不少于40次,教案课时数各不少于40课时;
说明:期末检查时因个人原因丢失学生作业(50%以上)或丢失(不写)教案的教师,个人年终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练习册批阅一次按一次作业批阅计算,测试卷批阅一次、有成绩登记,每次按3次作业批阅数计算;所有罚款总和用于奖励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或优秀教师奖励;
优秀教师奖金=罚款总和÷3
三、出勤奖罚:
1、每迟到、早退一次罚款10元;(按签到册计算)
2、旷工一天扣除日工资的100%,教师短信请假的或口头代假的一律按旷工记录;
3、事假一天,请假人需向委托人交代带班费60元、半天30元,事假超出5天的,从第六天起每天扣除当日工全资;罚款如数上缴学区教导主任。
4、上课迟到1分钟按出勤迟到1次计算,超过5分钟的,按旷工1节课记,每次罚款15元。
5、学校加班期间不按时到岗的、关闭手机的每次罚款100元。
说明:按教育局教师请假办法中符合婚假、产假、病假等的教师,学校将实行不奖不罚。出勤罚款用于奖励学校每学期的全勤教师,出勤按校务日志、请假条、签到册计算。事假超出5天没有评优选先的资格。
全勤奖励=出勤罚款总和÷全勤教师数
四、其他奖罚
1、班级台账周五由吴成娟负责检查,每少填一次罚款10元;记入到会议记录或校长工作笔记;
2、主题班会记录每学期不少于8次,少一次罚款20元;由校长检查,记录在案。
3、值周期间擅离职守的每发现一次,罚款100元;(晚上由值周领导查岗,记录在案)
4、无故不参加学区或学校会议的按100元、50元罚款;按会议实到人数记录;
5、上课铃响后2分钟内不进教室的每次罚款15元;
6、禁止有课教师带手机进教师,上课时间接打电话、玩微信或游戏的每发现一次罚款50元;
以上的罚款总数用于奖励学校的3名优秀班主任。
优秀教师奖励=罚款总和÷3
说明:以上第一条(一)教学成绩的罚款按学区规定的时间按时、如数上交到白王小学王鸣时主任处;学区将统一奖励;第二、三、四条的罚款以学校的教学检查记录、相关会议记录为依据,罚款用于本学校内的奖励。
本制度在校务会议上经过大家讨论并一致通过,从各位教师签字之日起生效。
教师签字: --------------------- -------------------------
---------- ----------- -------------
---------- ----------- --------------
----------- -------------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指导; 认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119-01
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有效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划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其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再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如第十二册最后一单元《书的故事》一课教学,就可综合选择运用已有的学法进行学习。如运用“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学法学习第一段,抓住重点词语“不敢出版”、“不敢代售”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学习后面内容时除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还用勾点圈画、批注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学习方法,抓住描写人物前后态度变化的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
高职学生大都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动力。但高职学生也有他们的优势:因为成绩差,他们很少听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只要时不时给他们一点表扬,一点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变得比较高。因为成绩差,父母对他们期望也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高;因为学习兴趣不高,当然就特别喜欢其他文体活动。所以,高职语文教师特别要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以上优势,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笔者记得在上《再别康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讲到“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的时候,有个男生在下面插嘴,他认为与其做一条水草,不如做河里的一条鱼来的自由自在。我刚开始想批评他几句,但是转念一想却表扬了他。他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说明他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开发了自己的思维,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没有想到作为老师在这样的时候,会给他表扬。这样不仅激发了这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其他同学也受到他的影响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同。
虽然,同样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中学语文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中学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必考科目,语文的成绩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升入何种更高一等的学府。语文在这时除了是基本能力的培养,还是考试上获得较好分数的手段。但对于高职学生却不尽相同:
(1)需要获取更多的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即关于方法的知识,包括文字知识、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和阅读方法策略知识。显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要重于显性知识,因为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必须时刻为他们的升学考试做准备。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将重心放到了获取隐性知识上面。而高职的学生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之后,一般情况下就将踏入社会工作,因而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显性知识要比隐性知识更加重要。比如,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与其让学生将那些深奥的语法和古文字、词、句的理解,还不如将古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那些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多强调一下。让他们多获取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对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工作帮助更大,对他们的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好处。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的能力主要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认读能力主要是指对文本字、词、句的感知能力,是正确、流利地通读文本的能力。解读能力,即在认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能力,包括理解词句的能力、理解段落的能力和理解篇章的能力。鉴赏能力,即鉴定和欣赏文本的能力。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三个层次是逐渐递增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是尽量能够达到解读的层面并应尽可能地带有鉴赏的因素。笔者认为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一定要提升鉴赏能力这么高。熟练地认读,初步地解读对高职的学生来说,作为学习的方面已经是足够了。至于,鉴赏能力如果基础和天赋比较好的学生能够挖掘当然很好,反之,也不必勉强。比如,在学习古文《六国论》的时候,笔者认为对高职生来说,将课文的思想内容讲清楚更重要些。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不能采取妥协苟安的态度而是必须要积极面对,越是妥协就越是无路可走,积极面对争取才能走出一片天。
(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一点无论对于中学生还是高职生都同样重要。这一目标也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点。主要包括: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高职生,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笔者看来,学生不是不爱国,而是没有受到启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那么,在学习和爱国教育有关的课文时,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内容,激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最后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作者对祖国这种深沉的爱,这种力量可以感染所有的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爱国热情被完全地激发了出来。语文课的感染力在此时此刻充分体现了出来。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学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为主,要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高职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必须首先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有足够的独立思考问题、组织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这方面问题的讨论。比如在学习《项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遗失项链是不是偶然的?这种启发性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很有帮助,尤其是促进思维深刻性。又或者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是曹雪芹,结尾的时候你会不会让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情人终成眷属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等等。这样的问题既帮助了教学,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形成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是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看上去对高职生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仔细深究你会发觉,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有很大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档案、文件、合同等应用类文件的阅读。现在的阅读教学正是为了将来的比较专业性的阅读做准备。比如说每篇课文在教师讲授之前都可以给学生一些默读的时间,并不强求读通读懂,只要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里要的只是一个阅读的过程而不是阅读的结果。
(6)积累有意义的语言。高职生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差,无论是书面表达能力还是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弱。而语言的积累本身就是一件耗时长久的事情。所以与其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不如扎扎实实从阅读教学本身出发。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要遇到有要求背诵的课文,笔者都一定要学生完成。积累语言必须多看多读多背,只有如此回环往复的过程才能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所进步。比如说学习一些比较优美的散文的时候,如《荷塘月色》里面的一些名句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于背诵。好的文章、好的语句,对他们的写作和说话都会有很大帮助。
高职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尽量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接轨。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而不是为了升学考试和培养更高一步的应试能力。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让阅读教学与专业接轨。比如说报关类与物流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他们对报单、合同、契约等经济类应用文的阅读和理解。又比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解读能力,让他们能够读懂学会相对深奥的专业书上的内容。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认读解读能力,那么他根本无法读懂本专业的书籍,更谈不上理解和加以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