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第1篇

1 对象和方法

1. 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部六省中,随机抽取两个省份: 安徽省和江西省,在两省内各随机选择两个经济欠发达县,每个县各随机抽取3 个乡镇,调查对象为所选乡镇中随机选择的在本地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

1.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农村常住居民和医务人员均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和满意度情况的调查,知晓度分为三个程度: 非常了解、了解一些和完全不了解; 满意度分为三个程度: 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采用统一设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情况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 年版) 》统一设计,内容涉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服务、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已婚妇女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7 类32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导出。采用SPSS 17. 0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农村常住居民624 人,其中安徽省307 人,江西省317 人; 调查医务工作者38 人,其中安徽省24 人,江西省14人。在所调查的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中, 337 人家中有0-10 岁儿童,其中安徽省75 人,江西省262 人; 388 人家中有60 岁以上老人,其中安徽省127 人,江西省261 人; 218 人家中近5 年内有孕产妇,其中安徽省34 人,江西省184 人; 171 人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其中136 人家中有高血压患者,49 人家中有糖尿病患者, 27 人家中有重性精神病患者,32 人家中有残疾人,家中有脑卒中患者和结核病患者的均25 人。

2. 2 农村居民和医务人员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和满意情况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较高,但均低于医务人员,见表1。农村居民中,仅3. 7%表示非常了解,7. 6% 非常满意; 医务人员中,63. 1% 对此非常了解,57. 9%非常满意。

2. 3 农村居民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受利用情况

在本次调查涉及的7 类32 项服务项目中,总体利用率高于60%的有4 项,占总项目的12. 5%,分别是儿童6 岁以前按计划预防接种接受率、高血压患者登记率、糖尿病患者登记率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率; 其余项目的总体利用率均低于60%。江西各项服务项目利用率高于60% 的仅前述四项中的后三项,占总项目的9. 4%; 安徽各项服务项目利用率高于60%的除上述四项中前三项以外,还有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和体格检查接受率、产前随访服务接受率以及妊娠糖尿病筛查率,占总项目的18. 8%。已婚妇女开始妇科检查的平均年龄为25 岁。

3 讨论及建议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了解较少,仍有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对此不了解和不满意; 此外,各服务项目开展利用不均衡较为严重,安徽和江西虽各有优势,但总体很多服务项目利用率较低。整体来说中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不甚理想,农村居民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知晓率与满意度的差距也表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利用存在一定问题,这可能与中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居民预防保健意识薄弱、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分布不均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不深入有一定关系。

为了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农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首先,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通过大众媒体、公益广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加强疾病预防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一些疾病的可预防性,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健康观念,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认识到防未病才能真正减轻家庭医疗经济负担,从而提高疾病预防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居民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背景、意义和内容,加深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与重要性的认知,增强信任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参与度,真正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北京;社区;预防保健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c)-007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status of preventive healthcare staffs in Beijing commun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relevant training polici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implemented in 388 preventive healthcare staffs from 26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6 districts of Beijing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2015. Frequency statistic, R×C table chi square test for single factor and Ordinal regression for multi-factor analysis were used. Results ①The training of district level (90.3%) and center level (61.9%) were mainly supplied, less training opportunities (91.5%) was the main appeal. ②84.5% of the survey respondents agreed on the practicability of training, and 78.61% of them thought that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urther. ③64.8% and 56.4% of the responder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ontent and the frequency of training respectively. ④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raining frequencies between different units of identity, different types of practice and different areas by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ll P < 0.05).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respondents from Fengtai District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chance of training than those from Chaoyang District (P < 0.05), other districts compared with Chaoyang Distric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Revising the train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of trainees, and providing mor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senior train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improve the future training system for community preventive and healthcare staffs.

[Key words] Beijing; Community; Preventive and healthcare staff; Training

社^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国家要求社区提供11类43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1],而北京市要求社区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达到了16类73项[2]。高素质的预防保健人员是确保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提供的重要人力[3]。在目前北京市社区预防保健人员数量不足[4]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在职防保人员的个人服务能力,是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5]。本研究拟通过调查北京市城区社区预防保健人员岗位培训及需求现状,为北京市完善社区防保人员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社区防保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1~12月对北京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人员实施问卷调查。采取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约20%的比例抽取城区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每家中心所有防保人员纳入调查,共调查388名防保人员。见表1。

1.2 方法

实施问卷调查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课题小组讨论初步拟订问卷内容,咨询专家及预调查后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培训现况、对培训看法及需求、培训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0双人录入数据并纠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统计描述采用均数及频数分析。对“防保人员对培训机会满意情况”条目进行统计分析:①先做单因素分析,其中二分类及无序多分类自变量采用R×C表χ2检验;②再行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自变量,因变量为有序多分类,采用Ordinal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88名调查对象中女345人(88.9%);年龄为20~63岁,平均(36.7±9.08)岁;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下40人(10.3%),大专129人(33.3%),本科187人(48.2%),研究生32人(8.2%);职称:初级及助理205人(52.8%),中级及以上163人(42.0%),无职称20人(5.2%);执业类别:临床53人(13.7%),公共卫生219人(56.4%),护理99人(25.5%),其他17人(4.4%);单位身份:正式职工315人(81.8%);调查地区:丰台区100人(25.8%),东城区6人(1.5%),西城区62人(16.0%),石景山区13人(3.4%),朝阳区123人(31.7%),海淀区84人(21.6%)。

2.2 培训现状

2.2.1 2013~2015年接受位培训的频率 绝大多数防保人员(98.2%,381/388)在过去3年内接受过岗位培训,培训次数以3~4次(34.5%,134/381)及7次以上(27.6%,107/381)为主。

2.2.2 参加的培训级别、形式及费用 参加的培训级别以区级(90.3%,344/381)及单位内部(61.9%,236/381)为主,省市级随后(42.3%,161/381),国家级及以上最少(8.7%,33/381);培训形式主要为网上学习(78.7%,300/381)、参加培训班(75.6%,288/381)及会议交流(46.2%,176/381);培训费用以免费(64.8%,247/381)及单位出资(34.7%,132/381)为主。

2.2.3 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感受 18.0%(70/388)认为单位经常为防保人员提供培训机会,24.2%(94/388)认为偶尔提供,37.4%(145/388)认为很少提供,11.9%(46/388)认为从不提供;277人(71.4%)认为本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与其他中心差不多。

2.2.4 既往参加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既往培训中,重点不突出(44.8%)、缺乏实践(38.8%)、培训次数少(34.3%)、重复培训(33.6%)成为调查对象反映的主要问题。见表2。

2.3 对专业培训的看法和需求

84.5%(328/388)的人认为专业培训对工作有帮助,15.5%(60/388)的人认为参加专业培训对工作帮助一般。调查对象认为合适的培训频率以1次/个月(25.0%)及1次/3个月(22.94%)为主,培训应加强的内容主要为专业实践技能培训(78.6%)。见表3~4。

2.4 对参加的培训内容及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满意度

2.4.1 对曾参加培训内容的满意度 64.8%(247/381)认为满意,32.0%(122/381)认为一般,3.2%(12/381)不满意。因超过1/5的单元格期望计数小于5,故未进行此变量的统计分析。

2.4.2 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的满意度 43.6%(169/388)的人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满意,48.4%(188/388)的人认为一般,8.0%(31/388)的人不满意。

以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为自变量,培训机会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位身份、执业类别及不同区域被调查者对培训机会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进一步将有意义的自变量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①似然比检验P < 0.05,说明Ordinal回归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拟合优度检验P > 0.05,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③3种伪R2值都大于0,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④联接函数:因变量有较多的较高分类例数,故采用辅助对数-对数函数;⑤因某协变量在不同水平的取值有较大差异,则使用尺度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解释:丰台区对因变量的作用方向为正(参数估计值大于0),表明与朝阳区相比,丰台区对培训机会有较高的满意度,东城区+西城区及石景山区+海淀区的看法同朝阳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

3 讨论

3.1 根据防保人员实际需求优化培训内容

总体来说,调查对象对既往培训内容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认为存在重点不突出、缺乏实践、缺乏新进展等问题,其培训需求反映了目前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6-7]。提示有关培训机构应定期实施调查,及时了解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及实际需求,以培养合格的专业实践技能为核心,制订培训大纲,优化培训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培训质量[8-9]。政府也应当积极构建和完善适用于不同层级的公共卫生人才规范化培训体系[10],准确定位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目标,使之真正学以致用。

3.2 增加高级别培训机会,拓展防保人员专业视野

预防保健人力资源是构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数量和业务素质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区域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11]。目前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建设正在不断加强,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文件[12-14]来推进全科医生的培养及落实,国家及省市级的全科培训会议交流十分活跃。但是对于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和职能的社区防保人员的建设尚缺乏系统规划及支持[15]。本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社区防保人员参加省市级及国家级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政府强调社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并重,每年在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同时也在持续增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这部分经费,给防保人员提供更多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培训会议的机会,拓展防保人员的专业视野,提升其专业素养。

3.3 增加规范培训次数及频率,满足不同专业背景防保人员培训需求

规范性培训机会少、频率低是本次调查对象对专业培训比较强烈的感受。单因素分析发现,相较于聘用职工,正式职工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更加不满意,这可能与正式职工工作稳定,享受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多前提下,对个人专业能力及职业发展有更高的期望有关。不同的执业类别对培训机会有不同的满意情况,在目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为了完成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常将护理人员调配到预防保健岗位弥补人力缺口[16]。由于专业不对口,公共卫生知识或临床知识相对欠缺,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时,护理人员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无法令服务对象满意,因此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护理背景人员与公共卫生及临床背景人员的需求不尽相同。多因素分析提示,与朝阳区相比,丰台区的调查ο蠖缘ノ惶峁┑呐嘌祷会满意度较高,有可能与两区实施的培训政策、对防保人员培训重视程度不同有关,但具体原因仍需要通过定性访谈研究等进一步深入了解。因此,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改善在岗防保人员的业务素质是目前防保人员配置不合理及数量不足[17]前提下有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本次现况调查采用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培训现状实施调查,其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出北京市城区社区防保人员群体的培训实际及需求。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S]. 2011.

[2]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的通知[Z]. 京卫妇社字[2006]2号.

[3] 詹一,顾华,陈永弟,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3):88-89,92.

[4] 关丽征,何常楠,李宁,等.2006-2013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发展研究[J].北京医学,2015,37(9):897-900.

[5] 李勤,曹启峰,高榕,等.浙江省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5):481-483.

[6] 何惧,朱智威,何佳.公共卫生医师岗位培训现状与需求问卷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1):1980-1983.

[7] 晏强,刘彬彬,刘姣,等.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与需求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A):1855-1857.

[8] 王晓波.北京某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9] 李勤.浙江省城乡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大纲[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5):481-485.

[10] 王慧,孙美平,聂玲,等.北京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问题解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448-449,473.

[11] 王乙.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人才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4,26(5):270-273.

[1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

[13]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5]70号.

[14] 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Z].国医改办发[2016]1号.

[15] 周晓林,吴克服,孙保和.上海市社区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11):1756-1757.

[16] 韩柏慧,王兆南,张金艳,等.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力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4):335-339.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 和谐社会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equality of basic public health in Songzi,the contents of service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The service group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quality is improved.but recently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The pubic funds can‘ t satisfy the need of work.The quality of service group can′t catch up the upgrade of work contents.The arrangement of slow disease is below.How to make it develop.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ing in our city.I think it‘ s social united action that can realize it.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等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市作为湖北省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近几年来,医疗卫生服务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筹资补偿等方面均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和探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面对这样的新形式如何结合医改方案,促进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得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的城乡差别,城乡居民在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表明了政府对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关切,也彰显了政府维护健康公平的责任意识。所以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政府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公共卫生工作主要是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延长寿命的目的,是一种投入低、见效高的健康投资。目前我市流动人口多,卫生资源相对贫乏,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预防为主,体现了卫生工作的内在规律,是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重大举措。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第53届卫生大会上《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报告显示,中国被列为卫生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所以在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国家提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其目的就是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城乡居民的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 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2235平方公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曾经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全市大量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肺结核、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步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对甲肝、乙肝、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A群流脑、乙脑等九种疫苗实施免费接种;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势头,结核病实行免费服药,控制策略覆盖达到1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列入社区重点管理。现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并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控烟履约工作扎实推进,全市22家医疗机构和56所中小学被评为无烟单位。本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前的8.2/10万降低到目前的1.5/10万,婴儿死亡率降为零,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也落实到位。卫生监督体系向基层延伸,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病、放射、学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以及血液安全等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但是,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尚有差距。由于外来人口自身流动性等客观原因,目前他们除享有计划免疫接种,结核病管理和其他传染病的管理外,而在慢性病、精神卫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规范管理方面尚未开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外来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享有的权利和相应的管理模式。二是不同区域人群公共卫生享有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别。总的来说城镇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多与农村,由此造成城镇和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资源有一定差距。三是三级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百姓的健康需求。医学行业是特殊行业,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是疾病诊治的第一要素,由于历史等原因,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卫生服务继续发展的瓶颈,从医务人员的数量来看,以往的医务人员数量的配置是按照户籍人口制定的,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员质量来看,我市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能力水平显得相对不足。

    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需要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我市刚开始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切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此,就如何保证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顺利开展,本人借鉴国内外和其他县市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基层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的经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探讨实际可操作方法。

    3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探讨

    3.1 加强财政投入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否得以顺利推进,财政投入是关键。根据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03—2009年,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投入从831亿元增长到1277亿元,即人均年1213元的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中,仅98元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应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减少居民个人的卫生费用支出水平。2010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对我市卫生支出的总费用为16539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国家规定的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方’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成本保障等的投入。

    3.2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顺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目前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化不够,其中3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39.4%,远低于临床技术人员的53.1%,并且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50%以上。我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尤甚,市疾病预防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机构人员总数的45.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专业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7%,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面临断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于一身,目前由于待遇偏低,无法吸引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一些新进的技术人员仅仅将目前岗位作为过渡,一旦取得相应资格后也纷纷离开基层岗位,所以我市目前急需公共卫生和预防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为解决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在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的前提下,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为他们营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可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送上级培训等手段,加强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要让他们体会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自身价值在本职岗位上能得到体现。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药;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

2013年,国家卫计委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首先确定将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接纳了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并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中医药健康管理列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特色项目,在公共卫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中医药服务开展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但同时受到知识、技术和人才的限制。为此,调查和分析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情况,有利于探索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的11个省市随机抽取两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以所选乡村居民和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问卷调查,问卷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统一设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和录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个率两两比较用χ2分割法,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各地区乡村儿童接受过中医调养健康服务情况比较

对调查对象中有儿童的家庭进行中医健康管理调查,其有效问卷分析显示中医调养服务接受率范围从0.0%(安徽)~85.6%(四川)不等,不同省市间的实施情况存在差异,χ2=506.42,P<0.001。除外具有特殊性的四川,进一步比较发现,东部(福建、天津,山东、海南)、中部(安徽、山西、江西)、西部(内蒙古、陕西、新疆)乡村之间的接受率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2.2各地区乡村老年人接受过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服务情况比较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接受率亦高低不等,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53,P<0.001),其中接受率最高的是四川省,为92.8%;接受率最低的是安徽省,为3.9%。除外具有特殊性的四川,东中西部地区比较,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有差异,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乡村儿童和老年人接受过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儿童其他四项健康服务接受率以预防接种最高(89.5%),均高于儿童中医药服务接受率(见表5)。在老年人接受的其他几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接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登记管理,每年一次免费体检,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指导,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况评估,其中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的接受率与其他服务比较明显偏低。

3讨论

3.1乡村居民不同程度接受过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但不同地区接受率存在差异

根据2013年各省市上报数据统计,全国实现了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和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目标人群的覆盖率达30%以上,均超额完成目标。在本次乡村地区调查中,11个省市乡村居民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项服务。其中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在各省市区接受率的范围在0.0%~85.6%,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接受率在3.9%~92.8%之间。但从调查结果看,无论是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还是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儿童接受服务情况较好的省市有海南、江西和四川;比较东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接受率较东部和西部地区高。老年人中医服务接受率只有山西、新疆、四川实现了国家卫计委规定的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30%以上的目标,而安徽省中医服务接受率不到5%。再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即使去除了具有特殊性的四川,西部地区的接受率也高于东部地区。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中,四川省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高达85%以上。其原因为本次调查抽取的地点为彭州市。彭州作为成都卫生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之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良好,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可见,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实施相对好一些。有研究表明,虽然西部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得益于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对基层中医药发展一直有专项资金投入。尽管如此,与姚春英、赵凤丹、顾怡勤等人分别对杭州、北京、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调查相比较,无论从开展种类还是服务接受率方面比较,农村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水平还需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实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传播中医药保健文化。

3.2农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与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比较有明显差异

本次调查11个省市的乡村儿童中医调养服务接受率为25.9%,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接受率为26.6%,与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比,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接受率明显偏低。其他项目如儿童的预防接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等,属于预防保健的传统项目,开展时间早,经验丰富,人员配备较齐全,使得项目开易于实施,易取得成效;而中医药服务、随访等属于新兴项目,开展时间较晚,缺乏经验,人力资源,技能保障都还未能得到成熟发展和布局。杨宇等人指出,目前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医药服务以分工模式占主导地位,模式单一;农村人口流动导致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破裂等。随着人们对西医局限性的认识及中医药预防保健作用的凸显,中医药成为老百姓改善健康状况的方式之一。为更加全面地给居民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不仅要认识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要积极探索和落实有利于中医药健康服务渗入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措施,不断扩大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的覆盖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多中医药内容将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9):794.

[2]张金玉,王志伟,杨曼茹,等.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60-562,592.

[3]杨宇,单婵娟.完善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策略[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5(2):88-89,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EB/O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召开[EB/OL].

[6]石长敏,郑建,张拓红,等.北京市不同经济水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8):67-72.

[7]陈曼莉.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基层中医药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姚春英,朱晨曦.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项目的现状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018-1020.

[9]赵凤丹,李莹颖,欧阳亚楠,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5):39-41,54.

[10]顾怡勤,顾竞春,施永兴.上海市社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预防保健项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2):1147-1151.

[11]王芳,刘利群,朱晓丽,等.不同地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6):421-423.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 人才培养 教学内容

突发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取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主要是由于21世纪初始发生的非典事件。虽然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迅猛发展,但是在应对应急型公共卫生事件时呈现出的人才问题,逐渐成为当前应急型公共卫生事业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能够通过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并且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卫生服务人才,可见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内容概括

1.公共卫生的内涵。公共卫生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服务,此种社会服务的性质体现为成本低和效果好,但同时也属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效益回报时期和周期相对较长的社会服务。实际上,公共卫生与通常意义下的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公共卫生资源进行配置,必须要通过对公共卫生的定义进行了解。

2.人才培养的内涵。人才培养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对人才进行更为完善和全面的教育、培训的过程,使人才能够通过教育和培训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内容,以此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人才培养的途径不仅可以包括在学校中进行各种系统教育的进修,同时也包括为采取业余教育和自学成才的方式,通过多层面的学习,使人才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3.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改革。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中,对人才进行培养是有其独特的目标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为,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才科学知识、科学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为对相应岗位的基础知识培训,对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进行培训,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的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目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卫生教育与现实生活需求不符。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在20世纪中旬依据苏联公共卫生事业而来的,其公共卫生教育的相关知识能够满足当时时代的公共卫生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从非典的流行以及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多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都未放置到公共卫生教育中,公共卫生教育与现实生活的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2.缺乏对突发性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就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而言,虽然我国在经历了非典事件后逐渐加强了对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并取得相应的成就,但是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仍存在不够的现象。近年来,不同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和有毒化学物质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

3.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模式相对落后。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从而最终实现对社会公众的服务。目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模式存在落后的倾向,主要体现为当前部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学校仍未依据当前公共卫生的发展现状,开展应急型公共卫生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公共卫生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教科书式理论教学为主,致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使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

4.公共卫生人才的实际处理能力不足。公共卫生人才的实际处理能力存在不足的现象,致使公共卫生人才在应对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实际水平,是目前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问题中的关键问题。由于当前公共卫生人才教育事业中,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诸如在非典事件中,我国公共卫生相关部门有些措手不及,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共卫生人员都未有效的应对,尤其是公共卫生的相关人员,在处理应急事件时并未成立素质过硬的应急队伍,在应急事件中的反应能力也相对不足。

三、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1.加强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过程中,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应急型公共卫生事业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培养一流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便需要拥有一流的教学学科,因此在加强对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应急型公共卫生教育教学中,使公共卫生教育教学能够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并在不断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普遍发展,从而为提高公共卫生人才以及医疗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公共卫生教育及硬件设施的重视程度。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及硬件设施的重视程度。在应急型公共卫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认识到卫生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教育学校应首先正确认识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对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展开公共卫生教学;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重视程度,只有加强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练习和能力,才能够提升其操作技能,为日后提高其医疗卫生水平和素质的增强奠定基础。

3.科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科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是加强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重要措施。在科学合理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相关公共卫生教育学校要在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基础上,加强对相关医学技术的应急处理课程,尤其是要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建立创新式的公共卫生教育教学基地,提高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另外,要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公共卫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教学模式展开合理的改革,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革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从而极强对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4.设立应急预案分析和演练。设立应急预案分析和演练,提升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应急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关键措施。应急预案分析和演练能够使应急型公共卫生教育模式得到全面的改革,通过对应急型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能够有效提升公共卫生人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通过典型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演练,使公共卫生人才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的公共应急事件,继而从中吸取应急事件应对经验和教训,促进公共卫生教育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应急型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人民群众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关于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应急型公共卫生服务人才,促进应急型公共卫生的发展,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本文主要展开对目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问题的分析,同时从加强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加强对公共卫生教育及硬件设施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研究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策,并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乐,龙鼎新,唐双阳等.新形势下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举措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01(8):765-767

[2]高越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医学教育,2012,2(5):1-5

[3]李乐,龙鼎新,何淑雅等.基于应急能力提升的卓越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9):12-13

[4]黄家钿,李诚,杜宏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共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医学教育,2013,8(3):1-3,6

[5]肖海燕,何启强,陈年芳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8(3):165-167

[6]王晓波,杨翌,余日安等.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4(2):5-6

[7]马明月,段志文,景汇泉等.实践教学改革在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8):67-68

[8]罗丹凤.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2(8):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