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第1篇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二)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引导广大居民充分、合理使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工作任务

(一)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完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医院支援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督导计划的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2.落实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卫生技术人员,保证外派支援人员的原工作岗位、待遇等不受影响。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任务

1.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及协作计划。

2.为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3.制订合理的综合能力提高计划,有效利用医院的支持资源。

四、主要措施

1.医院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制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安排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接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到本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2.鼓励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3.各地市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院等,负责辖区社区医疗与护理的培训工作。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保;社区卫生服务;外来务工人员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12-02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体系,实现了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在制度层面的全覆盖。但是,规模庞大且工作地变动频繁的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的实际参保率和收益状况都不容乐观[1]。如何适应外来务工人员需要,为其提供切实可考的医疗保险,成为倍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一、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必要性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是指从外地进入本地城镇就业,但并不具有就业所在地户口的劳动者。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现状。根据北京某项调查,选取北京市某区外来务工人员及在北京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属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的人口特征、健康状况、疾病负担、现阶段参保意愿、参保费用、参保受益情况、未参保原因、意愿参保类型、意愿支付费用等,发现由于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在京家属实际上难以在北京获得报销,他们的实际保险覆盖率仅为20%左右。77% 外来务工人员负担医疗费用的方式都是靠自费,有些即使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因为在外打工的缘故,所以其医疗费用实际上也是自费。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门诊医疗不享受医保,故有相当部分人认为自己看病是自费的,并没有得到医保的补偿[2]。

2.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作用。外来务工人员背井离乡,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他们常常生了小病扛着,得了大病就得回家,缺少健康保障,凸显医疗卫生在不同人群中的公平性问题。传染病、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生殖健康与孕产妇保健、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健康与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已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国家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当前,城市外来务工群体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3]。因此,充分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健康,提高其健康水平,不但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且对于提高国家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社区卫生服务对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作用

1.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概述。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通过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70%的健康问题可以在社区得到解决。社区服务特有的“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服务,在社区起到了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服务的主要内容是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预防保健问题,解决居民就医过分向大医院集中的矛盾,构建城市新的两极医疗体系,这已经成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从业者的共识[4]。

2.现有医保体系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足。目前,各地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存在若干难点,包括参保费用和自付比例较高。对用人单位参保的监管缺乏强制性。各地经济、政策的不平衡,导致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地区差异化。因此,各地应该建立以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医保体系为主线,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整个医保体系中来。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调整相应的卫生经济政策,合理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医行为,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负担。

3.社区卫生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补充作用。社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生活居住地,是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自我服务与管理、推动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地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医疗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可以相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疾病防控;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开展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有效预防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还可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弱势人群健康管理范围,使他们享受弱势人群的优惠政策,享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可加强健康宣传、职业病防治、精神卫生等知识的教育。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的医疗贫困救助制度,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提供固定或流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切实将此类人群纳入城市弱势群体进行健康管理。此外,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除了要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还要按照国家的规章、方针,提高他们的劳动待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实行与城市居民并轨的福利制度,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公众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视和尊敬,健全相关体制、政策,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可持续性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严征,等.进城农民工的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10-12.

[2] 周海清,等.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R].第六届“挑战杯”,2011:23-25.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的反映。社卫牛服务机构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一直强调要“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其工作主导方向,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巨大作用。工作压力、倦怠、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凸现,已成为困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来源

在参照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1的基础上,参考王宪祥等人的研究结果,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为被渊查者基本情况;第二为埘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以下6个因素:领导与管理、报酬与福利、培训与晋升、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作本身;第三为对工作的单一整体满意度评价,并采用5级的Likert评分法。

本次研究资料按照分层随机抽样选择唐山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最后形成有效问卷l19份。调查和录入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及时解释和发现问题,保证了数据质量。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录入采用由Excel录入,由SPSS for Windows11.5处理数据。利用SPSSl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3.结果与建议

3.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

根据分析结果社区卫牛服务人员在人际关凶素上得分数是3.7l,处于比较满意状态;领导与管理、工作条件、工作本身因素得分分别是3.34、3.29、3.56,表明这三个因素上工作满意度处于一股满意水平;报酬与福利、培与晋升因素得分分别是2.43、2.94,在2.5~3之间,表明在这两方面比较不满意。从总体满意度来看,其平均分为3.33,可以认为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员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居于中等水平即一般满意。

3.2提高工作满意度的建议

3.2.1提高社区卫生机构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改革管理制度

领导与管理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一个主要维度,涉及领导决策能力、领导对员工工作的认可程度包括员工对本单位管理制度的认可程度。要注重社区卫生机构管理者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建立明确的社区卫生机构管理的岗位任职条件,在具备相当的业务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其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要推进社区卫生机构管制度的改革,凸显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要深入研究在此种背景下如何调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3.2.2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可从赫茨伯格提出的保健因素入手,积极从以下几方面创设激发社区卫生工作者活力的环境,逐步建立起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的环境,进而形成能被所有人理解、接受并执行的组织文化。这包括创造自主、适宜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等几个方面。

3.2.3绎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相结合

经济激励包括改革薪酬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合理拉大收入差距,这也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最不满意的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关注的焦点。还要建立健全各种保险制度,建立和增加住房补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为员工提供生活和冉就业保障;完善医疗保险,同时积极主动为医生申报医疗责任险,减轻工作压力,减少医疗风险,解除后顾之忧。

非经济激励涉及到工作满意度调查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水平也不高的培训与晋升。要加强员工培训,提供学习进修机会,完善医院的培训制度,为各类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培训机会和学习环境是提高医牛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己经建立的培训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做好培训的投入产出分析工作;另一方面逐步完善规章制度,比如培训费用预算、培训结果考核方式等。

3.2.4完善考评激励,促进合理竞争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考评机制还都处于探索阶段,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不断改进:1)充分体现工作性质的服务性。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首先,要准确把握的考核内容,如不仅将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还应就每方面具体所指作出规定,否则往往会时间不同或主持考核人的不同,在考核内容执行上可能有很人差别。其次,要制定适合不同岗位、地区、可定量测量的考核标准;再次,是要注重年度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注重公平性、公开性。在考评机制的执行上人们最看中的是公平。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第4篇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为例,总结其创建过程、运行特点、实际效果及工作启示,进而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服务学习模式。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服务学习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1—03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党建研究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ZZZA7)。

收稿日期:2014—08—02

作者简介:梁伟东(1968— ),男,广东湛江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人才测评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官伟强(1956— ),男,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

郑勇(1984— ),男,湖南耒阳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党建。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存在实践乏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亟待改进的问题,导致学生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平台将所学的课堂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引入服务学习,开设“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上述困境。

一、服务学习与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联系

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进行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于1993年开展的服务行动将其定义为一种方法,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此可知,服务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即服务与课程学习是直接相联的,服务围绕着课程学习设计,学科教学渗透于服务之中,参与者依据学习目标展开反思,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二是注重结构化反思。精心设计的服务活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服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三是强调品格教育。服务学习着力于促使学生在主动参加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持续关注社会、健全完善人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高职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中引入服务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既能满足学生提供服务时实现自我的“成就感”,又能激发其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动力感”,让党性锻炼活动更具吸引力。其次,课程化运作具有固定的学制和周期,在系统的学习框架和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长效的党性锻炼机制,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学做一体化能促使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性修养习惯,增强其实践参与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发展思维品质,完善品格,改进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准备、执行、反思、评估等服务学习步骤涵盖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实践的参与、自身反思、考核评估等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能有效地增强党性锻炼效果,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二、“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始在原有挂职锻炼活动的基础上引入服务学习,设立“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设立工作坊的目的是将现有的党建、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设计,探索、构建一种党性锻炼新模式,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增强党性修养,实现自我发展。工作坊的服务学习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学生党员服务与学习并重,一边以挂职村(居)负责人助理的形式参加服务学习活动、开展挂职工作,一边学习思想政治、群众路线、行政能力等相关课程。

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在对“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的设计和实践中,我们严格按照准备、执行、反思和评估四个阶段分步骤推进,有计划地组织实践。

(一)准备阶段

1.设计工作坊培养计划。明确工作坊的培养理念、目标、运作方式、人员招聘、经费预算等,与合作区、镇(街)、村(居)沟通协调,明确各方职责,取得合作单位的有力支持。

2.实施需求调查评估。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合作村(居)开展需求调研,综合所掌握的资料及需求情况,与合作单位确定合作的村(居)及对应开展的服务学习项目,并明确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

3.招聘学生党员。在全院招聘学生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学生党员挂职服务学习团队

(5~9人)。

4.组建教学团队。从思政课教学部、学生工作处、各院系招聘专业教师,由镇(街)、村(居)等单位按照协议为每一名学生党员配备一名社区督导,组建教学团队,并明确教师相关待遇参照学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落实。

5.设置教学课程。召开指导教师、社区督导、学生助理及学生党员联席会议,根据工作坊的培养目标,结合社区及学生党员的需求,规划设置党性锻炼课程体系,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开设课程。

(二)执行阶段

1.召开简报会。向学生党员介绍工作坊及村(居)相关情况,指导学生讨论、完善服务项目并跟进学生筹备项目的进度情况,协助解决所遇困难并组织相应的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团队填写服务学习项目申报书并及时通报立项资助情况。

2.学习服务学习课程。开设服务学习课程,并列入公共选修课。服务学习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培训类课程,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介绍,区情、民情概要,社交礼仪,沟通协作等内容;第二类为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群众路线理念和方法、基层工作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等内容;第三类为提高类课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基层群众生活变迁等内容。课程贯穿于全年,与服务实践穿行,一般半个月安排一次。

3.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学生党员寒暑假在村(居)集中服务三个月左右,每天工作七个小时;平时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在村(居)服务,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天,在此期间,学生党员除了需要完成岗位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服务学习项目任务。

4.加强督导和分享。指导教师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咨询会,定期向学生介绍实践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每周,社区督导与学生党员进行深度面谈,进行“一对一”解疑答惑。各服务团队定期举办成长分享会,分享思想感悟。

(三)反思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学生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和反思材料,如工作日志、周记、工作总结、社会调查报告等,对服务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集体讨论、成长分享、反思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服务中的所见所闻及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反思,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评估阶段

1.开展问卷评估。通过填写前测、后测问卷,对比各项问卷数据,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2.加强锻炼效果评估。指导教师通过填写问卷总结、期中(末)评估报告或评估表等,社区督导通过撰写鉴定表等,专家组通过验收学生团队的服务学习项目,“三方”联合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评定星级,并通过媒体报道、总结分享会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长,鼓励其持续地参与党性锻炼。

三、工作坊锻炼模式的特点

(一)学做一体化的党性锻炼理念。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坊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课程与服务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服务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思考其价值和意义,增强认同感。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为例,在工作坊,我们专门安排了“三个一活动”,即由一名思政课副教授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全程参与一次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举办一场总结分享会,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养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党性锻炼态度,形成以践行深化认识、以体验增强认同的党性修养习惯。

(二)紧扣服务的党性锻炼内容。工作坊立足于社区需求,将党性锻炼内容专题化,形成“专题学习+模块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形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突出对实践的指导、对党性修养提高的支撑;在服务项目的设计上,注重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创建“幸福村居”为例,工作坊一方面邀请本市专家举办“创建幸福村居,建设幸福珠海”专题讲座,向学生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幸福村居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与儿童一起阅读”等服务项目,并围绕“幸福村居建设”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增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同。

(三)生动活泼的党性锻炼方式。工作坊整合现有资源,将政治、法律等课程内容融入到“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两新”组织团建等服务项目中,广泛运用任务导向法、社会调查法、团队合作法、课堂讨论法等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如“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课程先安排学生对社区教育、医保、就业、劳动纠纷等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深化。

(四)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坊参照服务学习的做法,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自评、团队评议、指导教师(社区督导)评议、前后测问卷测评等。学生通过撰写党性锻炼周记、自评报告等形式自评,团队通过举行小组会议对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导教师通过填写期中(末)评估报告、社区督导通过填写鉴定表等对学生进行评议,通过设计前、后测问卷组织学生进行问卷测评,从而使工作坊对学生党性锻炼成效的评估实现全程化,增强了评估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内在动力。

四、工作坊锻炼模式的成效

(一)创新了党性锻炼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党员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工作坊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校园和教师为中心,注重推理说教,缺乏实践体验的封闭式党性锻炼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强调“知行合一”的建构型的党性锻炼模式。工作坊通过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做法,将党性锻炼融入到社区服务中,让学生在锻炼中服务,在服务中锻炼,既让学生以服务社区的形式发挥了党员先进性,又满足了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同时,学生的党性修养习惯逐渐从“学习—提高”向“学习—服务—反思—提高”转变。

(二)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参与诉求,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坊通过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借鉴服务学习的做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校外实践环境。学生在教师(督导)的指导下,广泛参与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等服务项目,定期对所学知识和服务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反思,体悟党和政府的爱民惠民政策,这为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注入了“真情”,这一点在工作坊开展的前、后测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超过88%的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坊后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对思政课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不少于8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熟悉了“三农”、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基层、对社情和国情的认识,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坊在党性锻炼内容、形式、时空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其锻炼内容十分繁杂,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经济社会建设,小到党群连心工程等。学生党员以助理的身份在具体岗位上长时间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一党性锻炼模式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工作体验,并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因此,参加工作坊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而且,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的诉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实践证明,工作坊在促进高职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创新、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上有显著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种党性锻炼方式,将其运用到党建工作中,与社会共享育人资源,合作育人,从而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提供真实的“知行合一”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蓝采风,许为民.服务—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官伟强,梁伟东,郑勇.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引入服务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8).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医院 公共卫生 管理

1.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的管理活动。在现今社会里,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目前,广大群众对很多病症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许多人在患上传染病或其他流行性疾病时,由于恐慌或欠缺医学知识,首先会选择综合医院接受治疗。综合医院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因此,医院抓好公共卫生管理是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1.2提升医院外在形象的有利途径

广大患者在最初选择综合医院进行疾病治疗时,往往出于对医院的充分信任。因此,医院应当充分尊重患者对医院的这份信任,尽量凭借自身的医疗水平及现有的设施设备,为患者的治疗作出积极的努力。这样,抓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利于改善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1.3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强大支柱

综合医院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及优质的的服务,同样能够赢得众多患者的认可,逐渐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为更多的患者治疗疾病,排除痛苦,自然也会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综合医院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刻剖析。

2.1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综合医院平时很少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工作,只有在某些特定宣传日时,才予以大力宣传,使宣传工作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地方病、传染病出现时,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综合医院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和机制,以致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无法做出准确到位的判断,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在应急机制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的报告制度和预警监测系统,导致相关信息不完整不及时,无法做出灵敏的应对反应,不利于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

2.3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待改善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公共卫生管理的客观需求。这些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特别是医疗、公共卫生等知识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严重欠缺,致使他们无法提供自身工作的效率,不能从容面对相关突发事件。可见,培养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其整体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已是迫在眉睫。

2.4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迫切需要提升

正因为人们基于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恐惧,他们首先选择了综合医院做为处理地点。但是,部分医务人员身为解除病痛的操刀者,却存在一种排斥心态,他们尽管工作在综合医院,却不太情愿与患者做过多的交流,以防自己也被传染,在治疗过程中工作态度不积极,对患者较为冷漠,这种不负责任的从业心理导致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

3.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认清目前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问题,才能更好的采取积极措施,弥补不足,促使公共卫生管理实现给付健康的发展。

3.1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综合医院承担着公共卫生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责。综合医院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使公共卫生知识常识化生活化,使广大群众崇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是社会风尚,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公共卫生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时拥有平稳健康的心态,最终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公共卫生问题。

3.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预防控制能力

综合医院要想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必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处理体系。因此,综合医院应当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预警、病情信息、应急队伍、救治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完善,达到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固定、队伍优良的状态,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尽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3.3提高管理人才业务素质,发挥学科带头人表率作用

首先,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迎接新的挑战。因此,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拓宽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

其次,综合医院也应当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大力培养,这种人才具备多个领域的知识,能够游刃有余的参与到公共卫生工作中,充分施展其才华和能力,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再次,医院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他们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使相关部门形成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带动大家共同进步,促进医院发展。

3.4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综合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在面对传染流行病重的患者时,不应持有嫌弃和排斥想法,应当切实把患者当亲人朋友看待,发扬救死扶伤的医疗精神,努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3.5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借鉴积累国外先进经验

每个国家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宝贵经验。我国综合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与国外的很多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优点。综合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先进外国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积极促进外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推进。

4.小结

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应当长抓不懈,医院各个部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这也与社会的稳定和谐息息相关。因此,这项庞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最终,才能在互相的支持和理解中,实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伏军贤、李景梦.综合医院应对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5(12)

[2]刘仲文.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发展综述[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