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能够顺应时展要求的,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人才。基于这一目标,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有其必要性的,主要以现在:①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课堂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以便能够及时的作出更正和完善;②课堂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对以往的教学行为作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③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是课堂教学反思的终极目标。
2.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问题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亟需高中语文教师作出改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突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意识无行动,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普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还停留在意识层面,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具体行动,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将课堂教学反思新意识付诸行动;②课堂教学反思不够全面,就挡墙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情况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过于片面,有的只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有的只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这是由于课堂教学反思的概念较新,教师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很好的把握;③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较为单一,当代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往往都是通过课后写反思笔记来进行的,缺乏形式多样的反思,得不到很好的反思效果。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的相关建议
3.1变意识为行动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不能永远都停留在意识层面,教师必须努力的做出突破,在对课堂教学反思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后,就要将其付诸行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针对每一堂语文课作出细致的事后反省和思考,反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领悟能力,因此,在实行课堂教学反思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师的优势特点,切实将自己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所感所悟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反复的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吸收经验,记住教训,逐渐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越来越具有实效性。
3.2进一步学习和和把握课堂教学反思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片面性,相关的教研机构和组织,应该密切掌握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现状,根据实际调查,找出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组织和分派一些专门负责课堂教学反思研究的专业人员深入到各个高中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以“课堂教学反思”为中心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通过专门性的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何为课堂教学反思,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目的何在,并且通过专业人员的训练和指导,更加准确的掌握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要领和技巧。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强烈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意识,对时下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等,加以充分的利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设备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更加的完善。
3.3融合多种课堂教学反思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方式上,必须变单一性为多样化,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如研讨会、交流会、反思报告大会等,与以往单一的反思笔记方式相结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反思效果。而各种课堂教学反思方式又可以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师中开展以“课堂教学反思”为题的研讨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研讨会,互相进行反省和思考,讨论出有利于该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又可以是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研讨会,根据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所作出的反思,总结经验,以便日后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汲取教训,避免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重复出现类似问题,这样去伪存精,有助于减少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的探索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弯路,让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的课堂教学反思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反思性教学提供强制性的保障,避免教师懒于反思的情况出现。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学习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当高中生产生知识疑问时而产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且这个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问,能够有效丰富高中生有意义学习的经验,促使高中生更好地把握学好语文的技巧与规律。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自学指导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优化个人学法,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减轻教学负担,明确探究任务,促使高效教学的顺利生成。就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调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写作背景,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通读《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片段,概述《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人物、事件起因、发生过程与结果,概述本文内容;分析小说语言,根据相应的写作手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行踪、见闻与环境来表现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等级、礼仪制度与奢侈生活的。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以团体形式引导高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为中心。在高效教学理念下,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天性发展,所以利用合作探究来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通过合作探究,高中生也能够借助集体智慧优化个人学习思维,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积极交流的好习惯。就如《蜀道难》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将5个异质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本诗的情感基调、行文线索与诗歌特色。为了提高合作效率,笔者提出了几个阅读问题:文章是从哪几个层面来写“蜀道难”的?本诗开篇所感叹的“蜀道难”对整篇古诗有什么作用?诗人为何要引用五丁开山神话?诗人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述蜀道之险峻特色的?第二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描写了什么内容?在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连接着上下层次?第三段可分成几个层次,而其中文本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些阅读问题可以引导高中生按照古诗行文脉络展开深层阅读,真正理解蜀道之难、难在哪里。在小组探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且学生要在各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简要记录本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以便及时获取学习反馈。
三、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反思应该伴随学习活动发生,只是高中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忽视了学习反思,无法及时确定个人知识疑问,导致语文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在高效教学理念中,学生应该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遗留问题、隐藏不足,而是要及时反思、客观纠正、查漏补缺,从而全面优化自己的学习质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促使高中生在反思中实现学习进步。就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堂检测检验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课堂检测基本上是以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翻译等理论知识为主的,需要学生灵活迁移课堂所学。根据课堂检测结果反馈,高中生要自主反思与审视自己的语文水平变化,从进步与不足两方面展开客观的自我评价,由此确定课后复习、语文练习的重点内容。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为了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轻松地应对各个考试任务,还是为了发挥语文课程的长期教育功效,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高效课堂理念下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活动优化高中生的思维意识,全面优化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互动式教学法的发展沿革之路
1.互动式教学法的概念
互动式教学法,泛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互相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性学习行为。
2.互动式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
互动式教学法的提出,自古有之。比如我国古代伟大哲学家、教育学家孔子就曾指出教师要具备了解学生、启发指导和因材施教等能力。另一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也曾倡导教师要能够主动引导学生自发的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时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流派”指出:师生应该是互动的个体对象,强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创造无压迫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注重加强课堂上的师生合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这被认为是互动式教学法最早的理论基础。后经多重丰富、发展至今,互动式教学法已经延伸出五大具体的基本类型,即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情景创设法和多维思辨法等。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型基本以“一对多”的课堂教学为主,尤其是在“高考”这个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指导下,很多的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片面的变成了教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没有了有关教学内容的活动与场景的设计,缺乏了“语文”这门学科本该有的对当下生活的观察和反思。最终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狭隘地固化成了死记硬背和课后大量的重复性强化练习,使课堂教学氛围凝重、迟缓,学生主动求学的内在驱动力严重缺乏,学习动机被动、强制,学习兴趣逐渐缺失。
三、基于互动式教学法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1.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益处分析
课堂教学氛围凝重迟滞,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缺乏活力;学生上课死记硬背,学习僵化,这是目前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常见现象。为了有效地缓解这一教学困局,我们建议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其益处显而易见:
(1)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主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众所周知,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通过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我们可以加大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力度,尝试使用诸如“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流行现象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所授的章节内容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将古旧的语文知识重新建构,融入时代特性,进行现代化的重新解读,又能活泼课堂讲学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互动模式,还容易获取学生的亲近,与其建立良好的情感共鸣,最终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兴趣,真正做到一举数得。另一方面,在教授“古诗、古词”等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让学生上台朗诵”的手段,要求学生将所学的诗词熟悉以后进行全班性质的诗词朗诵比赛,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凝重,长期身居其中,容易使学生变得僵化,弱化了创新性思维,丧失创造能力,使语文学习变成呆板、僵化的流水线式工厂型教学,失去了“语文”这一学科本该有的人文性、审美性和育才性。互动式教学则大不相同,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此外,它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参与课堂建设,成为其中一分子,并且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2.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可以考虑纵横交叉的复合架构模式。即:将互动式教学法的五大基本类型混合使用。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按照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互动选材的给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行成、教师的点评与课后的反思,这四步递进的步骤,科学合理的实际讲学教案。比如,针对“古诗词”的教学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法来引导学生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与优美;针对“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维思辨法和主题探讨法两种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自我,热忱的观察生活,在与社会实践生产活动无缝对接的过程中,提炼写作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互动式教学更尊重主体个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现代化教育,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新模式。它的加入,势必能够丰富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为高中基础课程的教育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吴瑕,汪玲,刘作晶.互动式教学法初探[J].企业导报,2011(19).
关键词:高中教育;课程标准;有效;教与学
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应该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规范和实践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的引领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尊重学生差异,以学定教,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对话引领学习价值;主体互动促进自主建构,促进三维目标及语文素养的整体达成;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反思与创新。这种课堂教学,在“主体共同发展”的理念下,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有机结合。
一、有效的研:关注发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绪状态,对教学内容“再度开发”,设计学习情境与传播媒体、准备教学策略与手段等。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激发他(她)对我的教学和内容的热情”。有效教与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有效的教学对话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注重师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对话。教学对话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境界。语文素养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附加值也在共享中倍增。
1.主体间的积极对话。有效教与学意味着教师有效“引领”和“指导”,即通过讲授向学生传达思考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主体与文本对话。鼓励、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强调的是一种语文学习的参与意识,强调在主动参与中寻求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的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带有学生个体色彩的文本意义。“必修四”之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对话发生时,就有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本文主旨句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理由是文中注解(1)中解释说:诗的内容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既然为送别诗作,往往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思念。全诗中只有“不如早还家”较为确切地反映了这种情感。面对这种声音,教师捕捉这种声音的背后恰好体现了一种正确的文论思想:“诗无达诂”――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同,主旨句就不同。这是一个在对话发生前教师意料不到的文学思辨,其中体现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探索精神,很有教育价值和创新意义。
(三)有效的主体互动
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思维活动时空,让学生充分获得语文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这是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的充要条件。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实现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互动,关键在于教师的宽容。
(四)有效的课后观测
下课不是教学任务的简单结束,应该是学生学习后个性化感悟和内化的经历。课后,教师既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内省、反思,还要观察学生学习后的成就感或情绪反应,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他们自我发展。
二、有效的学:关注质量,辅导知识管理能力
1.习得自学习惯。在整个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文章讲读、课后练习,到课外涉猎,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习得语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包括:主动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积累与知识管理的能力、分析运用与探究发现的能力、体验审美和创造的能力。
2.学会知识管理。高中学生必须学会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教科书(尤其是“必修”模块)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从而为后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以更好地实现目标,走向成功。
3.获得考试能力。“唯考”和“利禄主义”的思想显然背离《标准》的要求,必须批判并肃清;然而,考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毋庸回避评价考试,考试考验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是检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考试之一。“提高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工作方针,“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
三、有效的化:关注文化,融和有效的教与学
新课程语文有效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教学主体、课堂情节和生命成长整合发展的“文之化”上,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圆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技术层面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的和谐融合,必须超越知识获取升华人文精神。理想化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运用文化想像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反思,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在应用中提高古典与时尚贯通、民族与国际结合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从“有效教学”到“有效的教与学”,是一种教学论的进步。评价有效的教与学,关键在于考核“学的绩效”和“化的成效”。简单描述之,即:学生的“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展开,学生的“学的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原因;对策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也相继减弱,甚者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成绩难以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换了新面貌,但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实效性,加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让语文常常处于尴尬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具有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特色,尤其是中国古诗文,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更无法达到与古人感情的交流,在无法达到共鸣的学习中,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接触生活几何少,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无自我的思考。如此的学习也违背了《课标》指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初衷。
3.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气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反应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与老师的思路“擦出火花”,有时候笔者会将这些学生的反应完全作为全班同学的统一反应,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顾到学习稍差的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从跟不上到应付再到放弃。比如有次在学习《鸿门宴》时,翻译“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有几个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回答,笔者就简略的带过去,但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又重新问起,这才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忽视。
二、高中语文问题的成因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现分析如下。
1.培养模式的单一化
从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让学生陷入了纯记忆中,虽然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精神却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过多于侧重考试的教学点,过多于侧重分数,过多于要求学生以标准答案为准。
2.学生认知的不足
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高中语文考试,其题多与课文无关,因此学生容易认为语文可听可不听,听了也没用,考试也不考,尤其是语文基础稍好的学生,此种行为更为突出。而他们并不知道,对课本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基础,没有日积月累对词语辨析、文章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无法在日后的考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学生学习态度的漠视
对于语文的学习,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对其态度比较漠视,想听就听下,想做就做下,甚者有学生在语文课堂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之所以学生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多数原因为语文题目答案模糊,做题无成就感,而理科的题目既能带来刺激,又能带来成就感,因此学生更喜欢做此类的题目,从而对语文越来越“冷淡”。
三、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只要用对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
1.灌注“情”,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并非“无情物”,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2.注入“味”,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必能引起学生心情,再次激发起学习。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读万卷生活之书,学习生活语言,才能具备说好话,写好文章的基础。
3.引入“新”,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作文,往往是社会的热点,而作为学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10(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