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位一体”全面覆盖
麦迪克斯公司最初以神经电生理产品起家。据岳顺红介绍,那时神经电生理产品几乎由日本企业垄断,麦迪克斯成为为数不多进入该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许多医院都陆续使用上了麦迪克斯的神经电生理产品。
随后,借助国家“八五”计划中针对心电产品的项目,麦迪克斯抓准机会在1997年将工作重心转向心电产品,针对信息化心电设备这一缺口,大力发展自己的心电网络产品,并将心电信息化的理念传播到医院中。岳顺红介绍:“我们从一开始就想研发数字化心电产品,因为觉得数字化心电产品是未来的趋势。目前产品完全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设计,可以跟医院的HIS系统或电子病历系统相连,全院都能查看。而这一特点,现在其他大部分厂商的数字化心电图机是做不到的。”麦迪克斯的心电网络产品在成功地覆盖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6医院、总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后,业务也向全国医院辐射。
除神经电生理、心电设备外,麦迪克斯也在同步开展医学影像区域信息化设备业务。依靠区域信息化技术理念,其影像设备也成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由此,神经电生理、心电、影像构成麦迪克斯“三位一体”的主要业务。
麦迪克斯将自己定位于信息化医疗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不满足于生产信息化设备,而将产品线的触脚延伸到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公司为三大硬件设备业务都研发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产品结合,完成从采集、存储、交换、共享等全套功能。
“越了解用户的需求,就越有机会。”岳顺红说,遵循迎合需求的理念,麦迪克斯深入了解了基层医院的医技科室特点,在2010年研发出信息化一体机。这种一体机可以连接院内已有的各种检查设备,统一将信息发送到远程会诊中心上,大大降低了成本与操作复杂度。
从心电网络到区域医疗
国家前几年着重投入医疗设备的添置,但多数基层医院由于诊断水平不高,又缺少专家支持,实际使用效果很有限。因此,现阶段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着重扶持基层医院。麦迪克斯响应国家号召,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北、山西、山东等全国多个地区积极参与区域医疗的建设,使旗下心电网络、放射、超声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得到充分地应用。
新医改政策指引下,信息化投入增大,各地信息化厂商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突出优势难以在行业中立足。麦迪克斯拥有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双重实力,多专科的全面覆盖加上软硬件的高度集成,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在基层医院竞争中取得领先,麦迪克斯的系统也特别进行了优化,如基层医院网络带宽有限并且常不稳定,软件优化降低了带宽要求,增加断点续传的功能,满足基层环境中的数据传输和会诊功能。
麦迪克斯远程会诊系统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应用是公司在远程医疗方面实践的成功体现。岳顺红介绍说,项目最初是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出的,院长希望通过社区医院的心电网络会诊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并促进本院医疗水平发展和口碑建立。最初的尝试为许多突发心血管患者及时提供救治,反响很好。在进一步得到卫生局的支持后,太原二院把连接社区进一步扩大,并向乡镇辐射,加入放射、超声影像远程会诊后,成为了连接各基层医院的区域影像、心电会诊中心。
完整的远程医疗合作模式包含四级架构,即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市级或省级医院以及卫生管理部门。以太原远程医疗项目为例,乡镇医院或社区医院会与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市级医院一同会诊,遇到疑难问题可进一步同北京301医院会诊。会诊工作部署和指导由各地卫生局负责。这样的四级架构可以有效地调配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来协助解决疑难问题。
谈到太原市远程医疗项目的成功原因,岳顺红总结:“首先,项目本身具有实用意义,远程影像网络和心电网络给基层社区患者带来方便,提高了社区医院检查、治疗水平;其次,成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便于推广应用,网络化影像、心电都集成在系统中,基层医院能从电子健康档案中自动采集患者信息,大大简化操作。”
构建“心的网络”
当被问到麦迪克斯如何能保持产品与医疗服务紧密相连并不断创新时,岳顺红毫不犹豫地回答:“注重用户的反馈。”
岳顺红说,麦迪克斯特别重视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因为通过对用户使用感受的调查,能得到比较深入的意见和建议,对产品发展和商机把握很有帮助。公司内经常开会讨论从用户方带来的反馈,这不仅成为了公司内的一个习惯,更是凝结成了不断传承的企业文化。
用户反馈还常常为公司带来新的商机。麦迪克斯同北京301医院、北医三院以及上海、湖北等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开展课题研究,得到很多难得的合作机会,通过医疗人员的参与,开发出的产品也更能符合医生的实际要求。岳顺红认为麦迪克斯的成功离不开与用户的不断交流:“集成心电网络的想法就是客户提出来的。医生提出将软、硬件合并在一起,我们才意识到很多产品是能结合的,甚至不同专科的功能也可以深度结合。”
大型医院的专家用户能看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研究方向,这种专业的视角对于医疗行业厂商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岳顺红说:“很多时候是医院提出想法,我们发挥自身优势一同合作。任何一些小的成果放在产品中,都将提升产品的质量。”
在机遇与挑战中遨游
作为一个在2000年进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公司,麦迪克斯旗下电生理产品、脑电产品早已成功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但随着国内医疗信息化升温,各医院信息化的规范越来越明确和细致,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麦迪克斯仍然将市场的重心放在国内。
当今的医疗信息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岳顺红说道:“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非常多,传统的一些做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厂商也都进入这个行业,一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外公司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现在机会多,竞争也多,这就需要每家企业锻造自身的优势。”
相比过去基层医院将精力放在设备添置上,医务人员也慢慢意识到更要推进信息化的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面对空前的机遇与不断成熟的用户,麦迪克斯在未来会努力将技术优点不断地提高。岳顺红表示:“首先是不断地丰富我们硬件的相关产品,其次在软件整合中我们要进行更多的尝试,保持住目前的优势。我们也希望推出一些适合县级医院、社区医院的‘普及版’产品,把我们的成功经验快速地推广。”
2013年7月3日,思科公司(下称“思科”)与和睦家儿童医疗基金会在京共同宣布,合作开展“远程诊疗及医学培训项目”。思科为该项目捐资100万元,同时为项目搭建基于思科WebEx的远程网络协作平台。
思科中国公共事务部资深副总裁俞毅博士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介绍,近几年,思科一直在探索如何使用技术推动医疗服务的创新和变革。在于去年推出“万物互联”的概念后,思科把目光集中于儿童健康领域。
儿科医疗资源匮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更是日趋严峻。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2011年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名医师。如果该指标提高至1名,中国儿科医师缺口将达12万人。
俞毅介绍,从2011年开始,思科全球公共事务部推出了全球“儿童健康关爱”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希望利用医疗协作技术,使偏远落后地区的患儿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思科已在北美的斯坦福儿童医院、亚特兰大儿童医院、多伦多儿童医院通过远程技术,提供远程心理照顾、远程健康关怀和远程治疗。此外,该项目还在英国、约旦、肯尼亚等国家陆续开展。
作为思科全球“儿童健康关爱”项目的一部分,思科在中国选择与和睦家儿童医疗基金会牵手,将双方在信息与通讯技术领域和医疗服务领域的优势资源相互结合,提升区域医疗水平,解决弱势儿童的难题。
远程诊断及医学培训项目将涵盖远程医疗诊断、偏远地区医生职业技能提升、特殊教育老师培训和医护信息交流四个方面。和睦家儿童医疗基金会负责联系专家参与远程医疗会诊。
美中互利公司总裁兼和睦家医疗集团董事长李碧菁女士表示,和睦家医院不仅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还将积极整合国内外的医疗资源。在她看来,也许这也正是思科选择进行合作的原因之一,“和睦家儿童医疗基金会具有国际性。”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是这一项目的首个合作试点机构。李碧菁介绍,和睦家儿童医疗基金会、成都市福利院以及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与华西医院,均将安装并采用WebEx技术,通过远程网络协作平台,三方共享医学检验报告、医疗或医学影像。
关键词:远程会诊;罪犯;精神疾病
远程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医学研究、应用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结合的成果,它主要通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跨越空间的限制,远距离地实施医疗、保健、教学和医学信息服务。我院是全国监狱系统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2007年5月,与全省25所监狱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经过5年的工作实践,已完成1000余例视频会诊案例。现将近5年罪犯精神疾病远程会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012年近5年全省各监狱医院服刑人员中发现疑似精神异常,并提出远程会诊讨论案例1049例。男871例,女17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2.05±11.46)岁。未婚506例(48.24%);已婚者400例(38.13%);离婚或丧偶者143例(13.63%)。文盲119例(11.34%);小学308例(29.36%);中学570例(54.34%);大专以上52例(4.96%)。
1.2方法 对5年来开展的精神疾病远程会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远程会诊系统特点 本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借助于视频会议系统软件,以CS架构为特点,以服务器/客户端体系结构为依托,构建远程视频会诊系统。主要分为远程会诊管理中心端和会诊医院客户端,它们之间通过监狱系统内部局域网连接。利用普通的计算机、标准的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等进行基于网络的虚拟会议交流。与传统的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相比,本系统是以纯软件的解决方案,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视频会诊功能特点。主要包括高保真语音视频、电子白板、屏幕共享和会诊录制。
该系统通过在建立远程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全省各监狱通过客户端登录服务器进行远程视频会诊[1]。各监狱医院设立客户端,有1~2名精神疾病防治医生,专职或兼职开展罪犯精神疾病防治和远程会诊工作。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设立会诊中心,优选出6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参与远程会诊工作。主要包括发现、初筛、审核、批准、传输、预约、确定、会诊、反馈、处理等10个环节。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1.4数据分析 统计人口学资料、案由及刑期资料、精神疾病诊断资料等,应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案由资料 入监至会诊时间(27.30±20.74)个月。暴力型犯罪586例(55.86%);财产型犯罪311例(29.65%);性犯罪109例(10.39%);其它型犯罪43例(4.10%)。刑期1~5年443例(42.23%);6~10年235例(22.40%);11年以上201例(19.17%);无期102例(9.72%);死缓68例(6.48%)。
2.2远程会程诊断结论 拟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人数比例占第1位,约31.27%;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第2位,约占14.39%;无精神病为第3位,约占11.82%。见表1。
2.3处置意见根据 会诊结论,提出处置意见一般分为:①建议住院:指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或监狱秩序的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性精神病、应激相关障碍等需要收住精神专科医院,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在1049例中,建议住院457例,占43.57%;②补充资料:对资料不全或临床症状不明显需要继续观察和监控的案例,则提出补充既往史、个人成长情况等资料,择日复诊,占29.45%;③对症处理或药物维持:诊断为轻性精神障碍,按原方案继续在监狱中维持用药,或给予相应的药物调整治疗,占6.58%;④心理矫治:诊断为人格障碍、轻性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因现实因素引起的情绪问题,则建议监狱心理矫治中心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或咨询,占20.40%,见表2。
3 讨论
监狱系统精神疾病远程会诊系统不同于社会形式的会诊模式,①是面向各监狱医院发现的服刑人员中疑似精神异常者;②是它会诊模式近似于普通门诊向专科申请会诊,或联络精神病学会诊而非目前主流的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开展的远程会诊形色。会诊过程遵从远程会诊的规章制度、会诊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原则。原则上是以拟诊的方式给出结论,最后的诊断还需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或住院确定。从1049例远程会诊案例统计分析看,未婚多见,占48.24%;小学文化以下占50%,为40.70%;入监至发现精神异常为2年左右;暴力型犯罪占55.86%;10年以上重刑犯常见,为35.37%。结果与罪犯精神疾病鉴定资料相近[2]。拟诊精神分裂症占第1位,约31.27%;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第2位,约占14.39%;无精神病则占第3位,约占11.82%。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拟诊为无精神病或诈病的案例相对较多,说明服刑人员中的思想复杂性加大,另外也提示会诊医师的甄别能力有所提高。
江苏省监狱系统精神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具有安全性、直观性、及时性、简便性和节约性的特点,是罪犯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新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是对监狱精神卫生工作的一种重要补充,拓展了监狱精神疾病防控工作的路径,解决了监狱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安全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时间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认为是医疗领域21世纪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移动医疗应用主要由数据采集及展示层、传输层及平台层组成。 移动医疗的应用特点
需求潜力大。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需求潜力大。
一是国家卫生管理,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大。随着国家卫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为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卫生部将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对信息采集与发放的建设,进而推动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二是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发展需求大。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作为临床的重要补充有巨大需求,将促进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三是保健与养老,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大。随着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发展,老人和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人群通常需要频繁的检查生命体征(如心率、温度、脉搏、血压等),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而移动领域移动应用可以有效且低成本解决长期监护问题,实现随时随地监测、分析、指导。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需求巨大,进而推动行业应用高速增长。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突破医疗的地域约束,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移动医疗将信息技术、无线设备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让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接受及时诊治,将疾病进行有效筛查,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分配,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的失误,以及在发药、药品有效期管理、标本采集等执行环节的失误。移动医疗借助无线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监控完整的医疗过程。
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使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床旁的扩展和延伸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临床医疗、护理任务的过程控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帮助解决高素质医护人员短缺的状况,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及医疗管理的水平。如医护人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直接调阅患者的化验报告和相关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病情,并在病人床边记录患者动态信息,减少了在病房和工作站之间来回行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治疗病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运作模式,它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影响了医疗信息化的多维度应用,基于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单一互联网应用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锁定在一个个固定站点中的信息释放出来,每一个活动的个体都成了移动的网络节点,充分发挥了无线互联网的优势,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了医疗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有利于多层面、多专业集成,通过整合协调,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医疗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沟通,促成良性互动的要求。由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众多优点,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已经在开发移动医疗的业务,在商业模式、通信技术、生理信息采集器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目前,全球已有近130项移动医疗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通常与物联网、RFID等技术相结合部署。国内目前已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DA及RFID技术,但是已有的移动医疗应用,涉及应用的范围窄,只能在局限的方面发挥作用。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生护士病区移动查房、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医务人员VOIP、IVPN通讯、母婴管理、病患管理、医院特殊重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如江苏苏州市推出智慧医疗市民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以手机为载体,集实时挂号、预约体检、个人健康档案查询、远程治疗等于一身。市民通过手机短信、WAP软件等登录该系统后,可点选自己欲前往的医院,在网上挂号。各大医院每天会将病人的病史记录、用药信息等作为病人的健康档案,上传到由苏州市卫生部门监控的数据库内,市民通过手机登录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就可查到个人就诊信息、体检报告等。同时,该系统还能实现远程治疗,病人通过特制身体检测装置测出健康状况数据后,可通过手机经系统传递给医生,医生就可据此进行诊断。部分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领域还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且面临收费困难问题。目前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仅存在硬件销售、解决方案售卖、软件应用下载收费、电话咨询服务收费、网络运营商流量收费等商业模式,其中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运营较成功,但法律规范的不健全,移动医疗运维盈利模式面向用户收取问医费用涉及网络行医执照问题不清晰。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开放度不够。众多IT厂商难以切入医疗系统,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受限。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IT厂商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还仅仅限于地方卫生局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等层面,将移动医疗应用于移动医疗医护、医疗物联网应用的较少。在应用主体方面,目前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乡镇医院应用较少。
由于移动医疗标准缺失,使得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困难。只有实行设备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日常医疗需要,才能实现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规范化发展。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设计理念和发展环境上的不足,造成移动医疗领域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移动医疗行业软件和硬件的核心技术均被国外垄断,以至于移动医疗产业国内厂商短期内难以与国外厂商抗衡,阻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需求增长迅速。一方面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以移动医疗为代表的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发展,临床医疗医护与远程医疗结合速度加快;最后我国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步伐加快,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激增,对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旺盛。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基础牢固。随着低成本的手机及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数千万无法接入固定电话或者计算机网络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作为日常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工具,移动电话的普及,为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随着政府、医疗机构、IT厂商的通力合作,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预计2017年到欧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医疗市场,营收将达69亿美元。亚太地区和北美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68亿美元和65亿美元。中国的营收将达到25亿美元。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主要构成来看,GSM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监控服务将占整个市场的65%,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美元左右。诊断服务将成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占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15%,市场规模达到34亿美元,包括能使隔离区的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士沟通的移动远距离医学与健康呼叫中心。治疗服务将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收入将占整个市场的10%,市场规模达到23 亿美元,当前的应用主要是确保患者遵守治疗安排的服务,如通过短信提醒用户吃药时间。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延伸,使移动医疗的应用成为可能。在过去40年时间里,移动通信设备始终坚持小型化、快速化及低成本化发展,并在硬件、软件、网络访问、标准及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现在,大量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更加统一、快速且便宜的宽带接入实现。另外,网络技术的无线化发展,也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持续发展,并为双向数据服务服务模式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有:移动医疗医护,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的增多。
移动医疗重点环节分析
产业链环节。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主要由软件环节、硬件环节、网络传输环节及终端应用环节组成。
软件环节主要由应用软件开发商及系统方案商组成。应用软件开发商主要开发移动医疗的应用软件,系统方案商主要进行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目前众多软件厂商开展了移动医疗软
件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提供了基于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来扩大他们为医院和消费者提供的现有产品组合,并加大对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部署力度。Intel2005年成立“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部署医疗移动软件开发。微软开发了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加速器Accelerator for HL7,Oracle开发基于HL7的医学信息化平台工具HTB,IBM提出智慧医疗方案。除知名跨国IT企业在移动医疗应用方面投入大力进行软件开发外,我国本土软件厂商也积极部署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现有独立软件商(ISV)300多家进行移动医疗软件开发,其中有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如东软、天健、东华合创、创业等。
医疗设备厂商也在积极部署移动医疗应用,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制造了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家用医疗设备,实现设备向中心信息系统平台发送信息以供监护。迈瑞在2011年宣布与中国联通合作,从而使迈瑞的测试和诊断设备通过中国联通的3G网络来实现社区护理。
移动网络运营商将移动医疗作为其为医疗机构服务产品的重要部分。我国三大运营商分别与医院合作,建立了一个基于电子病例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医患沟通平台,推出相关移动医疗相关项目。同时,运营商把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移动各行业运用,如基于云计算以私有云和公有云形式向大型和中小医院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为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提供身份识别、位置服务。
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其中Vodafone在该公司的全球事业部下建立了医疗卫生专门团队,2009年又组建了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部门。法国电信旗下Orange 集团以及Verizon无线也已组建了专门的医疗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健康相关的研发及合作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一些运营商还聘请外部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各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是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技术官,组成强大的智囊团队开发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产品。在我国,中国移动已与剑桥大学联合开展移动医疗信息化应用研究,其通信研究院成立了专注移动医疗的项目小组,目前在超过20 省通过12580、手机WAP、无限城市门户等开展预约挂号。中国联通建立了“云存储”服务平台,用于医疗健康数据采集、传输和检索,以及移动医疗救护定位、生命体征信号实时传递;中国电信则在国内200 多个医院展开移动医疗试点,并得到大中型医院高度肯定。
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移动医护应用、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应用。这三类通过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采集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分析完毕后再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最终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上。
应用环节。移动医疗医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和病人标识码识别、WLAN手机应用等等。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短信服务功能,将测试与治疗方法、医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发送到用户端。在我国,SMS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缺乏医院、缺少医疗工作者、对医疗相关信息了解较少的人们而言,尤其有效。另外,SMS不仅可以作为单向的通知工具,还能够成为双向的交流工具。
传染病通常是在小范围内爆发,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则可能会发展为流行病。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将疾病信息进行跟踪及反馈,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疾病报告机制。
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医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行病人床边医疗服务,包括病历查看、书写、查看检验检查报告、医嘱录入等。
护士进行床边医嘱执行时,运用移动终端扫描病人RFID 腕带确认病人身份,然后再扫描病人药物条码,核对医嘱,给药流程结束,所有流程信息均被记录在HIS 中,便于医院管理查询以及事后的追踪。护士也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病人体征数据等关键信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包括远程医疗、危机值协同管理、计划任务管理、会诊管理、危重病人管理、药品使用管理、医疗业务查询等。远程医疗应用中,医生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远程医疗会诊,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5.12”地震过去3年了。3年前,当灾难降临到这片土地时,思科怀揣着社会责任和博大的爱心第一时间来到这里,开始了为期3年的“思蜀援川”项目。3年后,爱心和责任变成了一所所智能数字化医院和一座座21世纪网络学校,变成了痊愈病人的笑脸和孩子们的笑声。
3年时间、超过3亿元资金、大量的人员投入,思科除了为灾区人民呈现出那一长串实实在在的成果外,还创造了一个政府与企业成功携手灾后重建的典范。
创建区域卫生新模式
走进灾后新建的汶川县人民医院,宽敞明亮的医院大厅让人想像不出这是一所县级医院,接下来的参观和采访更是让记者吃惊不小,其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可能会让大城市中的三甲医院也自叹不如。
汶川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松柏是一位羌族汉子,自称以前并不懂信息化的他,如今说起医院里思科援建的网真协同会诊、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电子病历等,已经是头头是道。他说:“因为有了先进的医疗协作技术,我们农村地区医院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与优秀专家的远程沟通给广大农村地区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思科援建的网真协同会诊中心,记者恰好看到医院里两位大夫正在利用网真系统,与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科主任杨旭大夫就一位患有胆囊炎并伴有多种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会诊。王院长介绍说,有了这套系统,病人不用再长途跋涉到城里的医院看病,在这里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像今天这样的会诊,几乎每周都有。”王院长说。目前,该院已经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武警总院和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实现了远程医疗和定期培训、讲座,同时,该院还与下属的9个乡镇卫生院联网,建成了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在这里,还有针对灾后人们的心理创伤治疗的心理咨询中心。记者在采访中听说了这样一件感人的事:一位妇女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震后她再次怀孕,但地震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让她无法相信自己能坚持到预产期。在移动医疗车里,她通过“思蜀援川”项目中的远程医疗康复中心接受了香港心理学家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恢复了信心,并顺利生下一对健康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思科中国区公共事务部资深副总裁、“思蜀援川”医疗项目负责人俞毅介绍说,在这个项目中,思科提供了智能数字化医院、区域卫生信息网络、远程与协同医疗网络和移动医疗车等解决方案,创建了32所智能数字化医院、4个互联互通的区域卫生协作网络、6个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及3辆现代化的移动医疗车。
在“思蜀援川”项目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思科在人才培训方面所做的努力,正如思科企业事务全球副总裁Amy Christen所说:“这个项目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详细的规划;第二个阶段是执行和部署;第三个阶段就是培训,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让教育均衡发展
来到映秀镇,除了至今让人心灵颤栗的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外,这里已经看不出地震灾区的痕迹。遗址不远处,坐落着刚建成半年的映秀小学。在这里,通过“思蜀援川”项目,整个学校已经变成了数字化校园,所有教室都成为了多媒体教室,校园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投影机、电子白板、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映秀小学,记者遇到了“思蜀援川”负责教育项目的思科人蔡沛生,他在震后1个月就主动请战踏上了灾区的土地,一待就是3年,足迹遍布灾区。在交谈中,这位性情中人数次哽咽,“从开始打地铺,到现在一切都走上正轨,我和这里的老师、学生都有了很深的感情,不舍得离开了。”
蔡先生说,像映秀小学这样的数字化校园,“思蜀援川”项目在地震灾区共援建了102所,布置超过1100个多媒体教室,仅北川中学就有100多个多媒体教室。
蔡先生提到,在教育项目中,思科不仅提供硬件,同时设立了课程资源中心,与中央电教馆和成都的优秀学校、合作伙伴共同丰富资源库,使边远地区的学校老师和学生也能听到和看到来自资深优秀教师的授课和课件。同时,思科也非常注重教师的培训,对硬件设备提供3年质保,以保证这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3年,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蔡先生高兴地说,他最近接到不少学校高三老师的电话、短信,告诉他,今年的高考成绩比去年有所突破。看着今天这一切,让他觉得3年的努力和投入都是值得的。
链接
“思蜀援川”项目援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