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教学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除了具有综合性外,还有区域性和空间性特点。这就要求在地理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具有综合联系的观点。“教学案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它还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
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新颖,只有科学、新颖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结论、解释现象。下面通过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案例,教会学生探究大气热量的传递过程,并通过问题及情境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三、案例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思想,还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用地理思维解决地理问题。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点,如何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1.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案例教学不是为了学习案例,而是通过案例学习一种方法或原理。如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这一节时,虽然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案例,但是我们并不是就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而是要通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来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简单的问题学生一看就会,不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值得讨论。太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入手,讨论更是无法进行,也没有讨论的气氛,课堂死气沉沉,教学目标也无法是实现。所以,设计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问题要有思维性
地理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性,最好问题的答案是多样性的,只要指向一个中心思想即可。地理是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特别是在人文地理中,有时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才更全面,因此只有问题有了思维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要强,要层层递进
地理探究过程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如果问题比较空泛,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也就没有了探究兴趣。例如,在“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节中,为了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我设计了如前面表中的第5个问题,这样分解后,学生就比较容易地顺着问题理清思路,从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了。
5.积极引导学生提问
>> 我国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汽车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我国科技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我国金融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探析 普通高校金融学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现行金融学本科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性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金融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及法律对策 我国金融腐败问题及法律对策 中国微型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国际成功案例对我国的借鉴 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生物学科中英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原油进口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刘建莉,杨洁辉.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4):189-190.
[8]Harvard Business School.Case Method[EB/OL].Executive Education. (s.d.)[2013-04-29]. .
[9]John, S. Hammond.Learning by the Case Method[EB/O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6:4..
[21]张亦春,蒋峰.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3):32-35.
[22]向征,曾山金.施教伦理论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6(3):57-62.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管理学教学;问题分析
1引言
案例教学是我国高职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的指导下,对授课的基本内容进行组织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情景的完全代入,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解决。通过研究问题的产生与应对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到的基本知识加强运用,进一步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案例教学简单来说也就是对教学情境和环境的模仿,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该方法在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将问题进行基础的转化,形成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但是现阶段该方法在我国高职管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具体如下。
2案例教学在高职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高职管理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发展的特点和状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满足时代和社会提出的各种要求,高职管理教学就必须要加强案例教学的使用效率,通过情景营造的方式实现相关环境氛围的创设,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热情,总的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为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培高养素质人才
所有学校进行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政府进行教育设施完善和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高职管理教学的需求,总的来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方向。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实现复合人才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创造出一种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问题的合理解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2.2推动形成高效和谐的学习环境
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基本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是所谓的互动探究学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的提出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问题进一步的探讨解决。同时,该环境氛围的营造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彼此的协作精神,促进整体学习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2.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更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追求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属于被动的学习过程,呈现出单向的基本特点。但是案例教学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抽象到具象的基本转化,也就是所谓的实践和活动,在高职的管理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具体企业氛围和企业环境的创设,这些具体案例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防止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
3现阶段我国高职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高职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现状
案例教学现阶段已经成为通过高职管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若干的影响因素,总体呈现出波动的基本态势,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3.2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较大
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虽然说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素质和水平的下降,难以满足案例教学实施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并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信。管理教学呈现出抽象的特点,很多学生缺乏必备的认识和基础,导致出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1)案例选择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现阶段在高职管理中得到应用的案例大多都是来源于基层单位,具有复杂的基本背景,总体来说呈现出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可行性,难以满足课程基础教学的需要,进一步也导致学习目标和方向的不明确。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只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整体在案例分析能力上存在缺陷,基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另外,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案例大多是选自报刊等书籍,虽然说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难以实现深层学习的目的。(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也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案例教学法可以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就是老师必须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和水平。虽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很多老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主要是硕士毕业生为主,但是其中存在部分老师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导致研究和教学难以深入实际。(3)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案例教学的基本需求。案例教学的实施一定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相关的设备。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该方面是缺失的,教室、基本材料、信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和课件等,这些方面的缺失都会给教学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4高职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需要对学生提出基础的准备要求,包括案例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常识,并对该案例发生的基本背景有着清楚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种方案的提出和思维的开发。(2)提升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体现出实践性的基本特点,其中包括着丰富烦人技巧以及充满时效性的各种方法,这也正对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只有在平常的实践中多加积累,才有可能对一个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技能。(3)实现案例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是时候一定要注意重视案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中包括真实原则、典型原则和启发原则。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做到合理分析,注意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但是与此同时也一定不能偏离教学的主线和轨道,从案例的总系统出发做出选择和决定。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基础的引导作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4)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其基本特征导致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基础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要与其他方式结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另外,高低年级具有不同的教学需求,在实际比例分配的时候要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5)实现多种教学工具的应用。教学工具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可以实现学生信息面的扩大,也越来越成为现代教学的必备工具之一。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高职管理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该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仍然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教师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设备,选择合适的案例,才有可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促进高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亮.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利弊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21).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
[3]肖冬平.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3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包括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而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已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不足。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由“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加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思考学习,导致案例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2.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积极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是,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很深,已经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或不做准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不积极,课堂气氛较沉闷,部分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几次下来,对案例教学失去热情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部分学生尽管课前准备较为充分,但课堂讨论参与积极性不高,比较沉默,被动倾听,不主动发言,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使用的教学案例质量不高,缺乏适用的、本土化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依托,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案例内容成为师生的知识、能力、经验、阅历甚至品格共同指向的对象,正是通过对案例内容的阅读、思考、交流、辩论,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迪。案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质量。
目前地理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仅涉及某一章节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跨知识点、跨章节、跨课程的综合性案例较少。单一知识点案例很少存在讨论、辩论、争论的空间,甚至仅根据案例所处的章节无须思考就能得出确定的答案,这类案例仅能起到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论、规则的作用。另外,目前,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是国外案例。运用国外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国外案例的内涵,无法与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效联系。从使用自编的本土案例的情况看,普遍反映质量不高,且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案例的编写,编写者缺乏第一手材料的收集,没有长期扎根基层的实际经验,实战不足导致编写出来的案例无法反映最新的动态,保证内容的鲜活性。所有这些都使学生丧失参与案例学习的兴趣,导致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改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1.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地理教师要多学习、研究国内地理案例教学法方面的论文,多参与案例教学理论研讨、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听课、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找到适合所任教的课程和学生特点的案例教学程序、步骤,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地理教师要迅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备课力求充分,做好专业知识、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之后,才能进入课堂讨论阶段。在课堂讨论中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和角色,并为其营造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争论的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与评价。并且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活泼与秩序、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防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越位和缺位的情形,避免在案例教学中唱独角戏,或者不能接受学生不同意见,一味强调教师个人的权威。课后及时总结,不求多,力求质量,循序渐进。
2.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参与意识。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可采用专题的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采用新鲜、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诱发其讨论兴趣。可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形式,让学生兴奋起来,另外,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通过采用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3.要精选案例,并尽可能自编紧扣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案例。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地理案例。教师应当通过案例书籍、网络、报刊、电视节目等途径特别关注地理案例,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保持敏感,发现好的案例立刻记录出处,以备寻找、整理。但是,考虑到地理教师收集案例的能力、精力,适合地理课程案例教学使用的现成案例毕竟数量有限,因此,改编、自编案例就成为更高效的方法。
比之于寻找、收集现成案例,改编、自编案例创造性更强,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更高。改编案例是以一个或几个现成案例为基础和原型,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设计案情,删除、增加、调整、组合案情,重新设计问题。自编案例难度较大,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自己编出高水平案例,只能量力而行。
选编案例的基本要求是:案例结论的非显而易见性,案件结论的争议性,案例内容的现实性等,使选编的案例更切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但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逐渐发展成熟,不仅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会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2]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2003,(8).
[3]周义.谈谈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与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5).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