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的早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种简单的“拣豆子”活动,一种看似极为“小儿科”的玩彩虹伞游戏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也许你不太相信,这太简单了吧!但结果就是这么神奇。对于0到3岁的孩子来说,训练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为他们提供鲜艳夺目的视觉刺激和悦耳的听觉刺激,凡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都让他们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鼓励他们蹦一蹦、跳一跳,就会促进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你也许会问,动作等于智力吗?不是的,但动作是构成儿童智力活动大厦的砖瓦。对于0到3岁的儿童来说,动作和感知觉在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听不懂语言,不能依靠成人的语言指示认识外界的事物,他们是依靠动作和感知觉来认识事物的。他们必须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亲手动手触摸、摆弄,才能知道物体的特点和属性,他们所谓的“解决问题”也是靠动作来完成,而不能在头脑中依靠表象和语言进行思考,心理学家把这种思维称为“直觉行动思维”。在婴儿阶段,他们动作的发展还不完善,有些婴儿还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动作存在不协调的现象,这就更需要及时的训练,促进双手之间、双脚之间、眼睛与手脚之间的协调。动作的灵活性必然促进大脑的灵活性的发展,进而促进婴儿智力的发展。如果儿童的动作发展不协调,又缺乏丰富的环境刺激,就会造成感觉统和能力的失调,即大脑不能对来自各种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整和,也不能有效地协调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研究表明,感觉统和能力失调的儿童往往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有障碍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在婴儿时期,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组织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活动的积极性,锻炼身体动作的灵活性,进而促进大脑的发育成熟。而对于婴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妈妈和孩子一起活动更具有意义。此时,正是形成母子依恋的时期,母亲和孩子在一起,母亲就好比是孩子的安全基地,有母亲在场,孩子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活动更有效。与此同时,母亲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也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在训练孩子感知和动作发展的时候,还可以有意地训练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在和孩子一起游戏时,妈妈可以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如让孩子做事时等一等,不能随心所欲;孩子喜欢某种玩具,也可以不立即给他,这叫“延迟满足”,这是日后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础。你看,在发展孩子智力的同时,他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也发展起来了吗?这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亲子活动中,还要提醒年轻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只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最好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让孩子与同龄伙伴在一起游戏、玩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0至3岁的儿童来说,虽然主要是与父母交往,但事实上也已经开始了同伴间的相互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之间的交往会越来越多,对婴儿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婴儿对社会行为及如何与人相处的许多知识,并不是由父母传递的,而是通过与同伴交往习得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缺少同辈群体的交往,家长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伙伴接触,这对于他们今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2006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中,“开展《上海市学前教育条例》的立法调研并做好立法准备”这一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而早在2001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学前教育的地方法规?D?D《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就已经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北京人开始受教育的法定年龄从过去的3岁,一下子提前到呱呱坠地之时的0岁。
“0?D6岁是儿童脑发育最快的时间段,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3岁前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已经越来越不陌生。因此,各种各样的智能开发幼儿园、儿童早期教育中心近年来成了家长中的热门话题。早期教育对人一生智力发展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会不会造成揠苗助长的不良后果?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0?D6岁决定人一生发展
问:什么是早期教育,它对人未来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丛中笑:所谓早期教育,一般指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为什么早期教育要从0岁开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曾对1523名婴幼儿的成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得出国际公认的结论:如果以17岁作为人智力成熟的顶峰,也就是达到100%的话,50%的智力是人在4岁以前获得的。其中,0?D6岁是儿童脑发育最快的时间段,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国外很早就注意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例子是:一百多年前,一位母亲带着两岁半的孩子来到达尔文的家中。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在幼儿教育方面也颇有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给孩子写成长日记的人。母亲问:“我现在给孩子开始进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达尔文答:“不,女士,您已经迟了,整整迟了两年半。”美国1997年制定的“教育十点计划”中曾提出:“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学习就开始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认识相对来说要晚一些。过去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常由家里的老人带着,或请保姆看管,由于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智力开发机会。等到上学或长大成人以后,有些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上课听不进去、做小动作,或者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其实,这和孩子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正确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接触自然比灌输知识重要
问:目前国内的早期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高峰:一谈到教育,很多人就以为是教孩子识字或算数。其实,早期教育更注重的是发展孩子的智力与培养个性品质,也就是提供一种丰富的环境,促进孩子整个脑功能全面成熟起来。此外,它还能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社群活动、语言反应、脑力思维等受到良好的影响,帮助孩子形成乐观、自信、向上的健康心理。
丛中笑: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心智的启迪,即对孩子各感性器官的基础性训练,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在其中观察、感受,这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二是对基本常识的判断,比如告诉他们“火会烧到人”、“电很危险”等;三是帮孩子建立生存模式,凡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都让他们自己去做,比如起床后穿衣、洗脸、刷牙、大小便、进食,都应该按规定的时间和次序去执行。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比如如何同人打交道,出现危险时应该如何解决。
不适合的早期教育危害更大
问:目前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丛中笑:早期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家长的培养。因为在0?D6岁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是,现在的家长不是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完全忽视,就是过于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恨不得一下子培养个天才出来。这种心态的表现,一是把早期教育看成“提前教育”,把学校(主要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放在学前传授给孩子,偏重于知识接受,而且常常是“囫囵吞枣”式的,忽视了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些家长在孩子刚出生时就为他们设计好了成长的道路,这种早期教育,不是基于孩子内在的潜能或素质,而是服从于成人的某种需要。二是揠苗助长。有些家长在婴儿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走路、认字,好像孩子走路走得越早越好,认字认得越多越好,用这种简单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智力开发程度。三是对孩子的约束及呵护过多。国外家长往往会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更主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因此,在机场,我们经常能看到外国小孩推着自己的小车走,而中国家长常常是一手拎着包,一手抱着孩子。
高峰: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早期教育班,很多家长盲目跟风,将孩子送到这些辅导班中,不管他们的身体、心理能否接受,思维是不是跟得上。2004年对上海2031名学龄儿童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因早期教育不当造成的学习困难轻度失调率为31.3%,重度失调率为16.6%。北京对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学习障碍严重失调率为10.5%,轻度失调率为35.9%。而天津儿童医院就诊的近万名儿童中,26%因早期教育不当而患有多动症,15%的儿童患有注意力障碍。这些都充分说明,不适合的早期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更大的伤害。
母亲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要想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社会和家长都应该付出哪些努力?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人认为3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健健康康就行了。您对此怎么看?
周念丽(以下简称“周”):目前国家对早期教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以人口早期教育来定义。首先要弄明白人口早期教育的概念。人口早期教育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全教育,任何与孩子身心发展相关的内容,都是教育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教育就是保育和教养,保证孩子身体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并且让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并且,儿童发展的差异是由教育决定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记:您觉得孩子的教育应该由谁来进行?是否应该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进行?
周: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养育者。在家庭中,父母是最直接与孩子发生互动的养育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行为和个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在促进孩子社会化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孩子会通过跟父母的对话、交流和模仿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各种技能。对此,家长一定要担负起教育的职责,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每天都要跟孩子进行亲子互动,一来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二来可以增加亲子感情,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父母尤其是工作族,为了工作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由此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老人溺爱孩子、保姆忽视孩子等情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由父母中的一位亲自来照看孩子。儿童需要情感上的温暖和安全感,0~3岁的孩子正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依恋对孩子的精神发展和健康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培养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就是0~3岁,这个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期,随着孩子长大,需要父母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父母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时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记:父母在家庭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周:其实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是环境教育。在瑞吉欧的幼儿学校,环境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三位教师”,是一种有意义的情景。早期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学习方式不是“课堂+书本”,更多地依靠环境的作用。托幼机构的环境创设作为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其作用就是通过婴幼儿全感官的接触,对婴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被教师精心创设的机构环境也完全可以扮演“第三位教师”的角色,为婴幼儿的行为、学习、社会化和情绪体验提供帮助。环境的创设并不太复杂,很多都是根据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而设置。比如幼儿园的寝室里,每张床旁边会印有两个脚印,孩子脱掉鞋子后把鞋子放在两个脚印上,这就让孩子学会了将鞋子整齐摆放。这种环境设置非常简单,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设置。
记:您去过很多国家进行访问和教育交流,您觉得国外跟国内在早期教育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周:国外的早期教育中,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儿童拥有主动权和决定权。当孩子有能力做自我决策时,由他自己来决定每天玩什么游戏,看什么书,玩多久等。家长和老师只需要提供孩子需要的物品和玩具,并且从旁协助引导就行。而国内的教育,基本上由家长和老师来安排,比如今天看什么故事书,明天学几首儿歌,孩子只需要遵从就行,是被动的学习者。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一论教育》一书中提出:成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即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这个差异也是因父母的教养观念而决定的。国外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国内重视孩子的知识积累,不同的教养观念,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个父母共同的愿望。于是,早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怎样才能让孩子第一个起跑?并非教育专业出身的父母们有些手足无措。于是,各种早教机构红红火火地开满大街小巷。
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只有一次,失败了不能重来。作为深爱孩子的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这个专题,采访了早教领域的专业人士,同时采访了各位已为人父母和即将为人父母的读者,一同来探讨“早期教育,我们该如何进行?”希望父母们能够透过我们的专题,学会怎样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part 1专家观点
早期教育该教孩子什么内容?怎样教?这个是目前很多父母深感困惑的问题。于是,我们请来了四位教育专家,听一听她们对早教的看法吧!
早期教育就是环境教育
0~3岁孩子学习的特点是:对周围环境没有选择的吸收。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家里的摆设、物件。它还包括家里的人、父母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家里的气氛等。
其实对0~3岁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教给什么东西,而是按照孩子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施以优质的环境扶持,助其发展。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会给2个月左右的孩子,在床头挂彩色的玩具、听悦耳的声音?因为此阶段正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样的环境布置将会对其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当孩子会发音时,家长如果能及时地对他的发音给予回应,这也会进一步激发他的发音兴趣,同时也就促进了他的语言发展。家长是否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应,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环境。所以,家长要与孩子一起玩、一起阅读,鼓励他们表达,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
有些父母会选择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进行教育启蒙,我认为早教机构应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他们应该是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机构里的专业人员在教孩子的同时,也要教会家长回家后如何教孩子。此外,早教机构应该重在软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硬件的豪华。早教机构最好设在社区,这样方便家长就近寻求帮助。
早教不仅仅是提升智力的手段
很多家长对早教有误区,认为早教最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念几首儿歌,注重对孩子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孩子行为和心理的培养。为了迎合家长这种心理,很多商家把孩子的教育当成商品来买卖,把早教变成提升智能的手段。那种老师教、孩子学的教育模式,是把孩子当成木偶来操纵,也许短时间内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人类的早期开发在于婴幼儿期,这个时期孩子无需外在力量强化而最容易接受教育。这个阶段早教的目的在于为儿童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他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上都健康的孩子。
目前很多早教机构打出从国外引进教育理念的旗号,这些教育理念让家长一头雾水,只知道说好,但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些教育理念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而是要吸收其中适合为我们所用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变通。但是家长并不是教育专业出身,对此了解不多,无法辨别也没有能力辨别怎样的教育更适合自己的孩子。要改善目前早教市场龙蛇混杂的局面,必须从源头抓起,由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监管。
早教不仅面向孩子,更要面向家长
现在的家长普遍认识到3岁以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家长本身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理念,非常需要一个机构能够帮他们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早教机构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主要的衡量准则是我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到多少知识,这就导致了目前的早教非常注重表面成效。早教最重要的并不是学到什么知识,而是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培养。而且早教的成果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显现出来,也许会经过一段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够显现。因此家长要调整心态,不要太过追求教育的短期成果,而要注重教育的长期渗透,这样才能保证早教市场正常、健康发展。
我在德国幼儿园考察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教育非常自由。孩子是主体,学什么、什么时候学,都由孩子来决定。孩子支配教师,主动去学习。而国内的教育中,教师是主体,教师支配孩子,孩子被动接受成人安排的各种学习项目。这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
因此早期教育不仅面向孩子,更要面向家长,不仅是教家长怎样做这个游戏,怎样教孩子唱歌,更要教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去玩,让孩子在玩的时候学会各种知识。
早教不要功利化
早教是指早期教育或早期教养的简称。原来的早期教育在专业上是指0~6岁的教育,但后来因为0~3岁的教育开始风行,所以早教便渐渐发展成了这一阶段教育的通俗叫法。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其他阶段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应该围绕着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一是感官的刺激,尽可能地让孩子多看多听多闻多摸多活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充分地打开、变得灵敏,这是以后所有学习的基础。二是生活的学习,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环节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认知、情感和技能学习。三是习惯的培养,这个阶段是许多习惯的培养基础,尤其是饮食、睡眠、卫生、洗漱和交往习惯更需要从这一阶段开始培养。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发展一些生命成长所必须具有的基础性、全面性的营养元素,比如,让孩子自由地去感知各种物体的特性,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去探索。发展孩子的感官、语言和动作,学习适应不同的环境及与同伴共处的集体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周围的一切是新奇的、安全的、具有无穷探索乐趣的,可以发展孩子多种自然潜能同时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自由的、被爱的、被鼓励支持的。至于孩子的个性化适应,是指孩子的智能特长,比如具有音乐天份的可以多学一些音乐活动,具有数理逻辑潜能的可多参与一些思维性的教学活动,但基本上而言,这种区分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为时过早。
Part 2机构观点
随着早期教育的深入人心,早教机构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关注。在孩子的教育中,早教机构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听一听专业人士给你的建议吧!杭州市天童星宇早教中心
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一般比较符合婴幼儿的发展特点,能够有选择性地给予婴幼儿恰当的、有益的刺激,以帮助婴幼儿更快地建立起对世界初步的认识,人生开步,走得更稳更扎实。
如今父母工作大多忙碌,教子观念往往不太成熟。而早教机构则刚好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对孩子提供专业化训练的同时,对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智力开发需要父母和早教机构共同进行,共同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孩子各
领域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给予正确有益的刺激,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中国蒙台梭利国际教育培训l中心
早教最终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和能力,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因此早教教什么,早教机构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创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很多早教机构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教育小龄化。早教并不是越早越好,一定要符合规律,不能过度。给3岁的孩子传授5岁孩子才能掌握的能力,反而会减弱教育效果。
因此家长和早教机构必须达成一个共识:早教不仅仅是教孩子知识,更是教孩子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生活。只有按照这个共识去进行早教,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对孩子有利的教育。嵊州市五爱乐优宝贝早教
规范的早教机构是起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承担孩子的成长教育任务,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应依赖父母本人。
作为早教机构,其实不仅仅针对孩子,更多的是针对家长,让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早教活动中感受、思考直至收获育人的正确理念与方法。所以早教机构并不是纯粹地“教”,而是激发、引导与开发。激发家长与孩子对早教活动的兴趣;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亲子之乐;通过有趣的早教活动,适当开发孩子各方面的潜能,比如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质、运动潜质,开发智力等。
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和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家长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又该做何选择?我们通过电话和网络采访了30位父母,对此,他们各有各的想法。
专家这样说
王晓燕:家长选择早教机构,一方面是出于重视早教自己却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依赖这样的机构来代替自己教育;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对教育的狭隘化理解,认为教育就是要送孩子去上课,所以自然就更依赖专业机构了。其实,3岁之前的早期教育更重要的导师还是父母、更全面的课堂还是家庭,专业机构只是起一个专业、高效的引导、示范和指导作用而已,更多的教育是需要父母在家庭中进行强化、渗透和熏陶培养的。一个好的亲子教育机构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家长与孩子互动,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孩子。
小编有话说
【关键词】木村久一 ;儿童 ;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一、木村久一早期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天才观
天才还是庸才,这是由人的天赋能力所决定的。这种悲观论调,是有史以来的普遍信仰。高尔顿等人的人种改良论者则更甚之。然而,从种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决定的,不如说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决定的。木村久一坚信天才不是个人天赋的能力,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这就是他的天才观。
2.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木村久一强调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木村久一认为孩子刚出生时具有100分的潜能,教育要充分的开发这些潜能。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可能能力递减法则。”根据现代科学家的研究,产生 “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我们人的能力也是这样,宝贵的儿童潜能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它发展的机会,也会一个一个枯死 。 反过来说,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也在于此。
基于此,木村久一认为早期教育应该越早越好,他借用德国“天才之父”老卡尔・威特的话论述说“对子女的教育必须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开始”, 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孩子100分潜能,使儿童智慧的可能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3.早期教育的实施方法
为了能够培养出天才,木村久一在总结卡尔・威特、汤姆逊兄弟、穆勒、歌德、塞德兹博士、巴尔士、斯特娜夫人等人的成功教育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观察、研究得出了具有自己时代特色的天才教育的方法。
首先,早期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以儿童的天性为起点。木村久一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在儿童玩的过程中开启儿童的智慧。“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吃饭、穿衣、睡觉等日常小事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和孩子玩一些精心设计的游戏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通过旅游、讲故事和拜访亲友等来增长孩子的见闻。”
其次,木村久一还十分重视环境的教育功能。他认为“由于小孩子不具备选择环境的能力,所以父母应当站在替孩子着想的角度慎重地为他们选择,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玩伴的品行都应当特别留意…”。关于环境的选择,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家也十分强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是儿童成长关键因素,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包括文化环境,指出家长和孩子身边的人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环境的一部分。
二、木村久一早期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纵观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思想,他反对传统的天才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重要作用,发现儿童能力递减法则,提倡对儿童及早施教,尊重儿童的天性,重视环境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成人如何看待、教育儿童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1.树立正确的天才观,及早施教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部分父母存在着有些孩子天生笨、有些孩子天生聪明的陈旧观念。我们经常会在父母中间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真笨,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 “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有这种观念的父母会表现出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这孩子天生笨,怎么培养也难以成才,任其自然就可以了;二是这孩子天生聪明,学什么都不费力,任其发展也能成才。实际上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片面的这些旧的观念都是在育儿之前就应当抛弃的。因为每个孩子在先天因素方面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差别,但是相差很少,只是早期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太一样,人的智力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正如威特父亲所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爱尔维修说:“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即使自己的孩子天赋不是很高,只要抓紧早期教育,教育得法,孩子终将成为父母的骄傲。因此,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天才观,相信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只有你把孩子当天才,她或他才能成为天才。同时,父母要切实重视早期教育,抓住孩子生命发展中的每一个关键期,及早施教,帮助孩子充分地发掘自身的潜能。
2.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知识是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现在许多家长了解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不了解幼儿自身学习的规律,一味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今天去英语班,明天又学珠心算,忙得不亦乐乎。孩子提出“玩一会儿”,就瞪目皱眉:就知道玩。认为游戏是“胡闹”,是浪费时间。实际上,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孩子就是在这种做做、玩玩中学习知识,积累了人生最初经验的。
木村久一认为早期教育是一门艺术,应该寓教于乐。父母不应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为孩子提供丰富实物和环境,努力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收获成长的喜悦。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通过谈论有关饭桌上的器具、室内的摆设、院子里的花,巧妙的教他新的单词和词义。” “我尽可能带着女儿到郊外去,利用实物向她讲述各种有趣的故事,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化学、天文学” “威特的院子里特地为他修了一个大游戏场,铺着60公分厚的沙子,同时载着各种花草树木,威特在这里观花、捉虫,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 。只要幼儿真正感兴趣事情,他们便会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去做,才能做到最好。家长只需在孩子产生疑问时适时提供帮助,激发孩子的好学、好动、好玩的天性,使孩子在玩耍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正如老卡尔・威特所说:“在教育时,与其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莫如开阔他们的眼界”。
3.重视家庭教育
木村久一认为“学校不是万能的,孩子进入学校前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中一个个天才诞生的生动事例,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我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就行了”,另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教育,没有能力把孩子教好;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教育孩子。从根本上说,这些家长混淆了幼儿教育的概念,将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殊不知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是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如果过分依赖幼儿园教育而忽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那样不但会错失很多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使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完全的开发,而且会对孩子长远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木村久一提醒广大家长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在父爱和母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木村久一一生耕耘在幼儿教育这片土地上,为幼儿的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 《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所蕴涵的幼教思想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每一位父母去细细品味与学习。
参考文献:
[1][日]木村久一著,河北大学日研所译.早期教育与天才[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