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讨式案例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需要不断探讨、实践与发展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很多学者提出应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结合示例性案例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原理、方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案例搜集与选择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搜集、选择与设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本身以及案例类教材,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选,典型且目的性强,但是时效性差,而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往往需要对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材提供的这类案例大多是示例性案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一般有着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地方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目的。
2.互动性问题
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仍由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教学重心主要放在财务报表的概念、形式、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整个授课过程过于单调,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与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通过对研讨性案例的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讨论,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交流、分析观点碰撞并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沉默、作业任务搭便车等现象。
3.课程安排等其他问题
在《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安排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够、课堂授课人数过多、教学场所及环境不合适等,这些也都或多或少会对《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当然,具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师生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简单认识到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研?式案例教学以“导”为主,教师搜集充足案例资料,以现实财务报表研讨为载体,把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教师组织讨论及点评为主,引导学生搜集被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汇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再通过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对整个过程做总结。由此可见,研讨式案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以下应用特点:
1.“教与学”双向互动
不同于单向、垂直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研讨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以公司财务报告为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在研讨过程中适当引导、旁敲侧击,也可以在讨论的最后提出总结、建议。“教”与“学”紧密联系,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研讨式案例教学建构的是一个开放宽松、积极、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会感到拘谨,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师生以案例为载体,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相关知识探讨、沟通、学习甚至学术交流。
3.启发与创新
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下,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生动活泼的,相互的知识碰撞使得研讨式案例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由此带来的“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学时安排
在本科教学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课时为48课时,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体系内容及重点难点,研讨式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以25%-30%为宜。以安排14课时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例,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研讨分析3课时,利润表研讨分析3课时,现金流量表研讨分析2课时,财务能力研讨分析4课时,综合能力研讨分析2课时。
2.研讨案例开发
通过组建《财务报表分析》研讨案例开发团队,充分考虑研讨式案例与案例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的耦合性,共同筛选、提炼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供研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设立《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案例库,定期进行更新。
3.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
对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主要的步骤为: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分组;每次研讨前明确研讨的内容,并给予足够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轮流汇报发言,确保每一小组每一成员的平等参与;研讨完成后分小组提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信息。
4.成绩构成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 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二、调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上,由于电流表或电压表长期的使用、运输等因素,使指针不能准确地指回零刻度处,一般我们都采取机械调零的办法:先找到刻度盘中下部找到调零的螺丝,用平字起,慢慢旋动,使指针指回零刻度处,操作的过程中,眼睛应始终盯住刻度盘,旋动的手腕要用力均匀。
三、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不带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析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六、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七、评就是师生一起评议、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哪一个做的最好。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还是数字电路系统设计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案例驱动教学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个人体验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1 实验平台
数字电路/ARM7嵌入式系统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s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核心,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导向,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以及丰富的设计资源。借助该平台,学生可以使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技?g实现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而且能使设计风格更灵活、设计效率更高。借助该平台,可以进行一系列数字电路综合实验设计,借助于案例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 “LED点阵显示”案例驱动教学
“LED点阵显示”案例驱动教学需根据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实现,分别为理论讲解(听)、案例教学(看)、强化训练(做)、归纳总结(思)和实战应用(查)。
2.1 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
数字电路/ARM7嵌入式系统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中8×8 LED点阵显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由图2知,要想点亮LED灯,只要LED的阳极接高电平、阴极接低电平即可。假定要实现第1个LED灯亮,令DISP-CS7=0,DISP-CS0~DISP-CS6为1,则PNP管(Q9)导通,Q9发射极的3.3V电压即加到第1列LED的阳极,令DISP-D0=0,DISP-D1~DISP-D7为1,则第1个LED灯亮。假定要实现第1列LED灯亮,令DISP-CS7=0,DISP-CS0~ DISP-CS6为1,令DISP-D0~ DISP-D7均为0,则第1列LED灯亮。
2.2 强化训练
根据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学生能学会如何控制某一个或某一列LED灯亮,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点亮任何一个或者任何一列(行)LED灯。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点亮LED灯。这个简单的点灯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设计电路的自信心,满足学生设计电路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设计复杂电路的渴望。
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实验难度,如实现LED点阵按列(行)依次点亮。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控制LED点阵按列(行)点亮,教师的角色则应该由教变为导,参与学生的设计中并且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引导。如果学生能够想到可以令DISP-D0~DISP-D7为0,而将DISP-CS0~DISP-CS7轮流置为0,就可以实现LED点阵按列点亮;或者令DISP-CS0~DISP-CS7为0,而将DISP-D0~DISP-D7轮流置为0,则可以实现LED点阵按行依次点亮。此时,教学过程已经从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一旦学生意识到这个关键的技术点,他们就会立即想到由计数器加上译码器实现LED点阵的依次点亮,因为上述案例和跑马灯的设计非常相似。74154实现数码管和LED点阵的控制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原理可以参考文献[1],学生可以用74154芯片(电路板上芯片)和计数器(由FPGA实现)实现案例设计。LED阵列按列点亮原理图如图4所示,其中的插图即为某列LED灯点亮图。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能会对系统时钟clk频率(49.152 MHz)进行不同的分频,此时,教师应该将任务具体化为肉眼能够分辨出LED点阵是按列点亮即可。
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加大实验难度,如实现LED点阵按灯依次点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①假定DISP-CS*为0,设置DISP-D0~DISP-D7轮流为0,可以实现LED点阵第*列LED灯依次点亮;②假定DISP-CS0~DISP-CS7轮流为0,且DISP-CS*为0的时间刚好可以实现第*列LED灯依次点亮完毕;③假定条件成立。一般情况下,学生基于前面的设计体验再加以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可以想到借助74138实现LED点阵按灯点亮。
LED点阵按灯点亮原理图如图5所示。当disp_sel[2:0]为0时,74138的输入端会在000~111之间变化一次,此时,co[1]~co[8]便依次出现低电平,则DISP-CS0所对应的LED列就会依次点亮;当disp_sel[2:0]在000~111之间变化时,可以实现LED点阵按灯依次点亮。此时,教学过程已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
2.3 归纳总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学生要将自己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设计规律,拓展设计电路的种类,提升自己设计的能力。
2.4 实战应用
在案例驱动的最终步骤实战应用中,教师须要求学生根据相应的资料和提示用LED点阵实现字母和数字显示。资料包括:①PCtoLCD2002的使用;②用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创建ROM的方法;③LED点阵的动态显示原理。提示包括:①使用PCtoLCD2002生成字母或数字的字模,其中字模中1为点亮的LED灯,0为熄灭的LED灯;②字模放在ROM中等待调用;③LED点阵行线DISP-D0~DISP-D7由字模控制,LED点阵列线DISP-CS0~ DISP-CS7则由disp_sel[2:0]控制;④LED点阵要稳定地显示字母和数字,需要LED点阵的行和列以极快的频率扫描,基于视觉暂留现象和LED点阵余晖,便得到稳定的设计字符。8×8 LED点阵实现字母和数字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其中插图部分是实现显示的数字9、7和字母Y、D。
一般情况下,大约10%的学生可以根据资料和提示设计出电路图并利用试验箱完成设计任务,而这10%的学生又可以迅速将设计分享给暂时没有解题思路的学生,从而形成团结紧张、拼搏钻研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模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16-02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表达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大大增加学生信息量的摄取。至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以来,案例教学在法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案例”质量的高低。目前,有关农学类教学案例还很匮乏,“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的编写才刚刚起步,编写难度较大,而且没有明确的撰写模版。为顺利进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规范农学类教学案例的结构和格式、提高编撰案例的质量,本文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撰写模版进行了探讨。完整的“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模版包括案例封面、案例正文和案例说明书三部分,具体如下。
一、案例封面
以河南科技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模版为例,案例模版封面内容如图1。
二、案例正文
案例正文即案例的主题和核心部分,包括标题、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案例主题必须正确,而且要集中、鲜明和深刻。
案例的主题即案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或核心观点,它提供的丰富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因此,确定主题时必须以案例事件为基础,从案例事件最突出、最重要、最鲜明的内容中提炼主题,不能脱离事件随意确定;另外,主题角度要新颖,富有创新性,能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带来启示;同时案例主题要有利于解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关键点等问题。
1.案例标题。案例标题即案例题目,案例的标题应具有吸引力,让学生看后即产生兴趣,渴望继续阅读下去,选题时一般可在包含案例所发生单位的名称及案例所反映问题等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吸引读者,使其有兴趣阅读正文。案例题目要包含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题目下面紧接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约300字左右,包括案例的基本内容,结构及基本信息。关键词通常3―5个,反映案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案例正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言、案例的发生过程及结尾等。正文可根据需要分节,以便层次分明。①引言。主要介绍案例发生的背景及涉及的人或机构的具体情况。案例中的事件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离不开背景,且不同背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交代背景也有利于读者在分析案例时参照背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评判。②案例发生过程。重点叙述农业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措施,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案例必须是来源于农业生产、管理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能体现农学类研究生今后所从事专业的相关情境。实践证明,只有来源于现实生产中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具有真实感,对学生学习和生产实践才具有指导意义。案例素材的来源主要是教师与农业产业界的联系互动,如各种纵横向农业课题、农业企事业单位的咨询、各种农业协会等召开的会议、农业企业的实践等。③案例结尾。对正文进行概况性和精辟的总结或结论。也可包括案例作者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目的是点明案例的基本观点和价值。
3.参考文献。主要指在案例撰写过程中引用过的专业资料,包括参考书目、期刊文章、网络资料等,是案例学术思想的源泉和理论依据。
4.附录。是指案例在撰写和使用过程中的涉及的一些辅助图片、影像或视频资料、较大的数据表格等支撑材料。
三、案例说明书
案例说明书又叫案例使用说明书或教学指导书等。它是为了方便使用该案例的教师备课时参考使用,含有使用中要了解正文中未提及的背景等信息或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有案例撰写者在写作案例的同时撰写的,且没有权威性的约束力。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及用途、启发性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背景信息、关键要点及课时安排等。
1.教学目的及用途。①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专业、课程等。②教学目的。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相关理论或技能,同时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
2.启发性思考题。①针对事件发生的背景提出一些政策性、原理性、概括性的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理解、掌握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②围绕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果的分析等内容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需要讲授的概念、理论、技术措施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分析思路。即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可以围绕提出的启发性思考题展开分析。
4.理论依据和分析。明确案例所揭示的某种概念、理论、技能、策略等内容,案例分析后要解决的知识点等。
5.背景信息。即需要学生事先掌握的背景材料,包括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以及案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6.关键要点。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技术关键等。根据案例的相关知识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推荐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具体措施。
7.建议课堂计划。包括本案例教学的学时数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分配及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①课时安排。根据案例内容及该课程总的课时及安排确定本案例的课时分配及时间分配。②课前计划。要求学生在授课前认真阅读案例材料,根据提出的启发性思考题进行初步思考,并查阅与案例有关的其他背景材料,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可分小组或个人写出发言稿或制作PPT初稿。③课中计划。主讲教师先介绍相关理论,使学生明确案例主题;然后按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小组式、情景模拟或辩论式等进行讨论,若按小组式可开展组内交流与讨论,明确发言要求,进一步思考、调整、深化案例分析,然后各小M代表发言;根据各个小组重点讨论且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等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④课后计划。要求学生以组等为单位提交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以此评定学生的掌握情况。
⒖嘉南祝
[1]建华,宋楚主.怎样撰写教学案例[J].江西教育,2014,(8):6-8.
[2]刘爱梅,李红梅,高欢玲.护理院校推广案例教学的现状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7):149-150.
[3]王璐,赵士德,胡永政.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之创新实践――基于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0,(16):78-80.
[4]朱军.案例教学法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6]丁枫华,周聆灵,张宏图.地方院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1,(2):97-99.
[7]王兰,刘军,王亚娟,等.案例模板教学法在软件工程学科中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92-394.
摘要:本论文概述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总结了根据授课对象不同采取分层次研讨式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效果,指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所需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研讨式;食品微生物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5-02
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实现了食品生产的平稳增长,食品行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0%,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食品消费需求将有刚性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会继续加快;产业将进一步整合集聚。食品科技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重大课题。食品微生物学,是国内外食品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必考的重要课程,是食品类专业中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重要纽带。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组,根据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不同层次的食科类专业学生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并不断总结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经验效果,以期在食科类专业教学中推广,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素质。研讨式教学,起源于德国大学,到第20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目前逐渐在国内高校推广[1]。对大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此外也促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2]。因此,研讨式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研讨式教学在不同层次学生中开展的研究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不仅是食品类专业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与饮食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拓宽它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探究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亮点、热点、基本点等,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分析。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涉及食品相关专业的多个层次,如湖南农业大学校本部一本学生、国际学院二本学生、东方科技学院三本学生。因此,必须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态度、目的和习惯等多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所以,食品微生物学教学需根据学生不同,教学目的是不同的,采取不同的研内容和形式等。
1.针对一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学生对待学习的主体意识直接决定着其学习的行为和效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一本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认真,学习自主和自控能力强;对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非常关注,对行业动态了解甚深,视野非常开阔,且危机意识强。因此针对一本学生,可以展开文献式、进展式、热点式、案例式等形式的研讨教学。以文献式、进展式研讨为主,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优势,既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视野,引领学生走向科技前沿,又能扩充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展学习内容。关于文献式、进展式研讨,国内外还没有太多描述,但在国内外很多研究生团队中这种模式被采纳的很多。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也可以参考这类方法,教师提供相应的中英文优秀科研论文或者前沿进展资料,学生就文献发表认识探讨。培养学生阅读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同时接触教材以外的新知识,加强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热点研讨则结合前沿科学和社会需要,激发学生及时关注社会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设计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相关的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营养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生物防腐剂等进行研讨,开阔学生视野,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环境,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会局限于课本和资料,不会形成学习优秀却性格自私而冷漠的情况。同时,本课程通过部分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的角色,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鉴于一本学生知识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强,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式研讨可以设置较为复杂的案例,如以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解决工厂食品腐败问题,建设某已发酵食品生产线等为案例,充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一本学生的课堂知识容量大,内容新颖前言,学生自主学习程度高,老师以引导为主,课堂教学师生都收获颇多。
2.针对二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国际学院的二本学生,普遍家庭条件好,学生个性鲜明,聪明灵活,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个性懒散和自控能力较弱,对学习的兴趣不能持续,知识掌握凭个人喜好,部分感兴趣的章节或者科目知识掌握牢固,部分趣味性不够的章节了解不深。因此针对他们,展开以热点式、情景式、案例式研讨为主。热点式研讨可以进一步发挥这一层次学生思维活跃和表现欲强的特点。同时,对一些趣味性不强的知识点,设置情景式研讨,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克服懒散、自控能力不强的缺点,为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场景设计,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高教学成效。如粮库储藏中防霉技术、生产车间的微生物控制、草莓蓝莓等水果采摘后的保存,甜酒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等情境设计,从而让学生主动掌握有害微生物的控制。而案例式研讨主动是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合适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如设计家庭剩饭剩菜的处理、超市酸奶的选购、面包的制作等案例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热点式研讨在这类学生思维活跃的基础上,以启发为主;情景式研讨在这类学生学习兴趣不一、自制力不强的条件下,以带动、强制式为主;案例式研讨,综合考虑实际问题和理论支撑,充分考虑学生懒散又活跃的特点,设计合适难易程度的案例,课堂教学老师以引导、参与和监督为主,教学效果良好。
3.针对三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三本学生,较之一本、二本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参与和互动程度不高,且这类学生家庭条件好,学习和生活的依赖性强。针对这类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既要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又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他们的课堂主要以专题式、实验技术式研讨来巩固基础,以情景式和案例式研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题式研讨: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分为专题研究和讨论,在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中可以注重专题讨论,老师引导全班就相关专题进行研讨,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如可以把微生态与食品酿造、微生物与机体免疫、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章节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同时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与实验紧密相连,理论联系实验,进行实验技术研讨。如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计数、菌种鉴定等相关内容可以设计在这个环节中,提高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可以把热点问题、特殊案例引入到情景模式中,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角色,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如设置酸奶的制作技术、粪便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等案例或热点,启发学生关注书本外的知识。总之,针对三本学生的课堂,老师以主导教学、参与研讨、启发思考和监督执行为主,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尝试采取新的教学方式:研讨式,让学生参与到授课中来,并养成乐于探索研究、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本教学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尝试了文献式、进展式、专题式、热点式、操作技术式、情景式和案例式研讨形式,受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喜爱,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教学改革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效果评价一时难以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既要合理设置课程考核项目,又要在学生中展_广泛调查,以学生的成长收获来评判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