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做埋头钻研的教授不易,做躬耕垄亩,三十年如一日的教授更难。而我们湖南农业大学的石雪晖教授却做到了。她风雨奔波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授。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广泛传播,尽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只有以科技武装农民才能让农业的现代化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发展。能做到的人是伟大的,石教授就做到了。她由‘知‘而’行‘淡泊名利严谨工作。将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兄弟,只求耕耘,不为收获。她说‘我们不能只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一句朴实的话却道出了一位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职责所在。
农业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作指导,更需要农民朋友改变一些错误的对农业知识的认识的观念。石雪晖教授说‘;我们要给农民朋友新技术,还要给他们现代化的新观念。’石雪晖教授说道了并且还做到了。他主动走到农民中去,教育农民,帮助农民,为他们无私示范,讲课;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不能只追求产量,更重要的是水果的质量,这样才能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石雪晖教授的足迹遍布三湘四水,像蚯蚓一样匍匐大地,做科学的勇垦者,做农业现代化的向导做中国现代化的向导。她是一位好教授。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优势
影视是一个时展的产物,同时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学生接触众多的媒体,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渠道来获取信息。影视资源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是时展的必要,新课改也要求影视资源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以促进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影视资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利用影视资源,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会变得更加有活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可行性
影视资源的实际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音乐和美术以及艺术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具有内涵。利用影视资源,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都会得到训练。在不同的场合学生都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因此听和说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影视资源上听说的具体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利用影视资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有些比较深奥,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例如学习《雷雨》这一课,影视《雷雨》对于剧中的人物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学生对人物角色有一个立体的理解。影视资源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宽广,在多个层面都有所涉及,不管是国外的、国内的还是现代的、古代的……都具有与此相关的影视资源,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以促进语文知识不断形象化、情景化。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影视资源和教学内容
影视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中要将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学生在影视资源中,可以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资源导入其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有关《三国演义》的相关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是易中天品三国等节目,利用其中比较幽默的谈吐和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这样教师可以顺利地展开高中语文知识的教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影视作品,学生通过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观看《红楼梦》中这一片段,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中的相关描写。或者,教师可以尝试完全不依赖教材,让学生单纯观看影视作品,充分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投入到情景教学当中,使高中语文教学逐渐实现感官化,使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
2.组织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鉴赏
观看经典的影视作品,可以让人产生很大的感触,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使自身情感得到有效的升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各种经典影视作品进行观看,让学生对作品充分地理解,进行相关的品鉴。教师也可以将影视资源进行详细的划分,由科教、情感、故事等类型组成。
有关科教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探索发现》等节目,让学生对我国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体会我国古人的心理和精神,了解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字对其的影响。让学生观看《魅力中国》等节目,让学生体会我国的景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经典作品进行品鉴,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洗涤,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格,提高审美能力。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
影视资源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教学工作,因此影视资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高中语文教学。在使用影视资源时,教师要合理地剪切影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将影视资料的作用充分地显示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更多的知识。
一些影视资源因为外部的因素,对文本进行了改动,虽然没有因为这些改动而影响故事的整体性,但是会让学生产生疑惑,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身边及时进行讲解,将影视资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研究
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愈加重视,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实 “自学能力”就是学生“自我选择、自我主导、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开放课堂,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源泉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受教育方式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多和自制力的加强,已经有了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低年级学生像刚学走路的婴儿,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需要教师充当指路灯,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二、转变教学观念,还课堂于学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主角,老师起宏观调控课堂教学方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知识学习中当家作主,让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乐土。还课堂于学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还声音于学生。要让课堂上充满学生的讨论声,回答问题的声音和朗朗的读书声,让沉闷的课堂热闹起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二是还微笑于学生。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微笑带给学生,还要将原来属于学生的微笑还给学生。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营造轻松、快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破原来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现象,让严肃的课堂轻松起来。三是还思考空间于学生。原来的课堂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讲到底,学生在下面忙着抄笔记,没有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事实上,很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还课堂于学生,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原来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岂不是更糟?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比老师的“一言堂”更有效果,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
三、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再如,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在老师引导点拨下,认真准备,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自读篇目,同学们与小老师配合默契,深入研读,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集体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还可定期开展语文活动课、知识小竞赛,从选题到组织都由同学们操作,往往是群策群力,迭起,趣味横生,真正是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实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并从中体验到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活动也不失为一种一举多得的好形式。
四、转变师和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有无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五、建立学生参与的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应采用动态的、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评价。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其体现之一,如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参与课堂小结等。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归纳、综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研究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概括学习方法,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发现其规律,这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髓。
六、结束语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是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创设平等、开放的氛围,主动参与学生交流,适时对学生引导、点拨。只有将语文课堂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蔡俊洁.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应走出三个认识误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2]许月藩.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3]朱瑞金.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如何化解危机,使人类文化能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多元化发展与繁荣?最有效的策略应当是交流和沟通,即在全球化趋势观照下增强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理解,使未来的各民族文化既适应全球化交流、汇通的新需要,又发挥自身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创新特色。这一时代的使命必然地落到向来以交流与沟通为“立身之本”的比较文学的肩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关注比较文学的时代使命,并且在为顺应时展的需要而全面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念为视角开发学科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因为,“课程资源”的研究将为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普适性添加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应用前景。但应该注意到,目前在教育理论界,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还相对粗浅,并且“课程资源”对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还是一个较为生疏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更没能成为多数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因此,认真探究“课程资源”开发应当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题,其重大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课程目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开发课程资源,意在使课程资源丰富而适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与此同时,课程目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很显然的,该课程目标一经实现,便意味着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也因此得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无疑是密切呼应的。据此,可以推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果能以“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引领,开发丰富且适切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能促成课程目标更有效的实现。
三、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是必要而可行的
(一)把“比较文学”这一典型的人文学科理念引入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是必要和紧迫的
早在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就提交给教育部三条关于提高“比较文学”教学质量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从“二十一世纪人才观”的角度说明了“中小学普及比较文学”的必要性。1998年,教育部下达的有关“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文件中,把“比较文学”列为师范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与此同时,教育部师范司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该包括“比较文学”,即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比较文学”。2001年5月,来自山东省胶洲市第一中学的姜悦亭老师在于潍坊市召开的“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有感于“比较文学”符合全球化新时代的需要,再次呼吁“比较文学”走向中学,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重视。2002年5月,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由潍坊学院和潍坊市教育局联合承办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研究”开题会议在潍坊学院召开,从此揭开了“比较文学”走向中学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的新篇章。
但时至今日,我们却遗憾地看到,把“比较文学”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呼声还未能汇聚而成激昂的改革号角,关于“比较文学与高中语文”的探索和实践还相对零散相对肤浅,我们能够查阅、搜索到的关于“比较文学与高中语文”方面的文章实在非常有限,至于以比较文学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就更少了。这是一片亟待开垦的沃土!
(二)以比较文学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是可行的
“比较文学”是一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融、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做贡献的学科。所以,它以人文关怀为学科宗旨,以开放、前卫、综合、跨越为学科特点,以沟通对话、尊重宽容、互补共建为学科精神,以改善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为学科目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泰斗乐黛云教授认为,从“比较文学”的宗旨和目的上推论,在21世纪,“比较文学”已经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种生活的原则,一种人生的态度:它不仅是少数人进行的“高层次研究”的“精英文化”,而且是应该普及于大多数人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笔者由此认为,如果能用比较文学的理念来观照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首先将进一步彰显作为21世纪最重要学科之一的比较文学的学科宗旨、学科特点、学科精神和学科目的;其次将使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更加切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总目标;最后,它将使语文学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承担起服务时代,推动人类迈向沟通、对话、尊重、宽容、和谐、和平友好的新时代的光荣使命。
四、比较文学理念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之探究
(一)正确解读“课程资源”
只有正确解读了“课程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有可能进一步有效地开发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呢?吴刚平教授在《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一文中,把“课程资源”界定为“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并按其功能特点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物质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的数量、图书馆、活动场所、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设施、学校环境等;后者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
(二)建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我们所应关注的物质与人力资源开发是“有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这就需要从课程理论的角度建立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第一,应通过教育哲学的筛选,使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第二,应通过学习理论的筛选,使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应通过教学理论的筛选,使课程资源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三)以“人本”理念为引领,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效益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作为新课程的有效建设者和执行者,教师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任,而教师本身就是最基本同时也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效益,教师首先应该以“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也就是以比较文学的核心理念引领课程改革实践,有效地为学生搭建终身发展所需的实践、体验和创新的平台,并与学生同行在个性发展的精彩过程中。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愿有更多用心于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同行加入讨论,尝试行动,分享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淳.关于比较文学与中学教育的思考,2002
[4].刘献彪,孟宪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002
[5].刘蜀贝.比较文学:语文教学应有的开放视野.北京:人民教育,2003
[6].叶绪民,朱宝荣,王锡明.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7].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北京:教育研究,2001.9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讲究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文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把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创设文章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雨巷》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让学生自己感受南方雨雾迷蒙的天气,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雨巷》这首诗歌的视频,使他们身临其境,最后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雨巷》的朗读音频,使学生感受专业人员的朗读水准。使用多媒体朗读时,学生不断想象诗中情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讲《雷雨》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雷雨》话剧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体会文本内容。这样创设情景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自己枯燥乏味地读文本、自己去理解的无聊。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能结合文本内容想象当时的场景。最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效率地完成一堂课。
二、增进多元互动,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整节课的精华,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这样不仅课堂活跃,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得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先问学生有怎样的梦想,打算怎样实现,然后再问学生一些关于美国种族歧视和枪击案件的事例,看看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了解多少。师生之间这样的互动交流,既可以激励学生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增强自我信心,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学生可以主动交流自己掌握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再如,教师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先看一下当时的时局,再让学生认真思考,如果自己是烛之武,该怎样说服秦王退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交际才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可以积极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畅所欲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整合学习资源,充实课堂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素材,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积累素材。语文知识只有输入得多才能更好地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积累语文知识和素材,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整合学习资源,充实课堂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接触到文本中的知识,还能够接触更多的课外知识,增长见识。
语文教师在讲阅读课时,可以结合文本的阅读类型以及考试的阅读题类型,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更多的阅读片段和阅读题目,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教师在讲作文课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习,也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一些《感动中国》或者《开讲啦》的视频,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
比如教师在讲《沁园春・雪》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雪的图片和写雪的诗歌、文章等,让学生先自己感受雪的美,再使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学习资源,充实课堂内容,就会让学生在上语文课时有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可以接触到丰富的素材和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