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的教资

高中语文的教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的教资

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第1篇

做埋头钻研的教授不易,做躬耕垄亩,三十年如一日的教授更难。而我们湖南农业大学的石雪晖教授却做到了。她风雨奔波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授。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广泛传播,尽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只有以科技武装农民才能让农业的现代化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发展。能做到的人是伟大的,石教授就做到了。她由‘知‘而’行‘淡泊名利严谨工作。将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兄弟,只求耕耘,不为收获。她说‘我们不能只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一句朴实的话却道出了一位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职责所在。

农业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作指导,更需要农民朋友改变一些错误的对农业知识的认识的观念。石雪晖教授说‘;我们要给农民朋友新技术,还要给他们现代化的新观念。’石雪晖教授说道了并且还做到了。他主动走到农民中去,教育农民,帮助农民,为他们无私示范,讲课;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不能只追求产量,更重要的是水果的质量,这样才能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石雪晖教授的足迹遍布三湘四水,像蚯蚓一样匍匐大地,做科学的勇垦者,做农业现代化的向导做中国现代化的向导。她是一位好教授。

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主动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效果适当的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传统教育剥夺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填鸭”的过程,极大的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可以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中语文实施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教师经常会看到孩子的各种学习状态,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学习是积极的,努力的,主动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做学习的主人,不要做学习的奴隶。“自主学习”也是这个概念,自己去主宰自己的一些学习的事情,自己学习的事情由自己去做,不要由教师或家长逼迫或督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观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都将在信息化社会里寻求生存和发展,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里,没有能够培养起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将很难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补偿。因此学校教育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这些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识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并习得一些思维方法和形成一些思维习惯。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3+X、3+综合,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新的“综合”考试,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立意命题,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与实践脱离等弊病,综合考试以能力立意命题,增加综合性和应用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现象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对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信息的占有量和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而这一点不是传统的教学所能达到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的策略,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往往有一个误区,总觉得自己讲的越多学生就接受的越多,在考试的时候也更容易考出好成绩但是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不喜欢“填鸭”式教学,教师讲的越多,他们往往就更无法对教材内容提起兴趣,更不要说课外的拓展阅读。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给他们空间多多接触语文材料,在自主阅读中能够有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感悟,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组自由阅读和讨论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而不是由教师灌输正确答案。尤其是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师讲阅读题给出标准答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异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学科,教师不应该教条的去要求学生统一答案,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语文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指导学生用正确的题的语言去把自己的看法描述出来,在考试中得分。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2.课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学生当做朋友。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夸奖和肯定,以树立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信心。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 发掘学生潜能

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单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课堂上教师可把一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教师可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这样,知识信息的传递可在学生与学生间,也可发生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尤其是在应用文阅读、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多种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以课堂上的言行举止、眉宇间的神情变化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以充盈的神情气度铸造自己的教学言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要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出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小兵,浅谈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读与写,2012

[2]陈伟明,试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语文学刊,2009

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研究

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愈加重视,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实 “自学能力”就是学生“自我选择、自我主导、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开放课堂,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源泉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受教育方式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多和自制力的加强,已经有了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低年级学生像刚学走路的婴儿,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需要教师充当指路灯,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二、转变教学观念,还课堂于学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主角,老师起宏观调控课堂教学方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知识学习中当家作主,让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乐土。还课堂于学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还声音于学生。要让课堂上充满学生的讨论声,回答问题的声音和朗朗的读书声,让沉闷的课堂热闹起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二是还微笑于学生。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微笑带给学生,还要将原来属于学生的微笑还给学生。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营造轻松、快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破原来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现象,让严肃的课堂轻松起来。三是还思考空间于学生。原来的课堂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讲到底,学生在下面忙着抄笔记,没有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事实上,很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还课堂于学生,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原来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岂不是更糟?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比老师的“一言堂”更有效果,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

三、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再如,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在老师引导点拨下,认真准备,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自读篇目,同学们与小老师配合默契,深入研读,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集体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还可定期开展语文活动课、知识小竞赛,从选题到组织都由同学们操作,往往是群策群力,迭起,趣味横生,真正是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实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并从中体验到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活动也不失为一种一举多得的好形式。

四、转变师和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有无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五、建立学生参与的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应采用动态的、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评价。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其体现之一,如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参与课堂小结等。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归纳、综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研究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概括学习方法,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发现其规律,这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髓。

六、结束语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是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创设平等、开放的氛围,主动参与学生交流,适时对学生引导、点拨。只有将语文课堂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蔡俊洁.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应走出三个认识误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2]许月藩.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3]朱瑞金.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第4篇

如何化解危机,使人类文化能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多元化发展与繁荣?最有效的策略应当是交流和沟通,即在全球化趋势观照下增强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理解,使未来的各民族文化既适应全球化交流、汇通的新需要,又发挥自身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创新特色。这一时代的使命必然地落到向来以交流与沟通为“立身之本”的比较文学的肩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关注比较文学的时代使命,并且在为顺应时展的需要而全面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念为视角开发学科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因为,“课程资源”的研究将为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普适性添加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应用前景。但应该注意到,目前在教育理论界,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还相对粗浅,并且“课程资源”对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还是一个较为生疏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更没能成为多数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因此,认真探究“课程资源”开发应当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题,其重大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课程目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开发课程资源,意在使课程资源丰富而适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与此同时,课程目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很显然的,该课程目标一经实现,便意味着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也因此得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无疑是密切呼应的。据此,可以推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果能以“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引领,开发丰富且适切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能促成课程目标更有效的实现。

三、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是必要而可行的

(一)把“比较文学”这一典型的人文学科理念引入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是必要和紧迫的

早在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就提交给教育部三条关于提高“比较文学”教学质量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从“二十一世纪人才观”的角度说明了“中小学普及比较文学”的必要性。1998年,教育部下达的有关“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文件中,把“比较文学”列为师范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与此同时,教育部师范司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该包括“比较文学”,即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比较文学”。2001年5月,来自山东省胶洲市第一中学的姜悦亭老师在于潍坊市召开的“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有感于“比较文学”符合全球化新时代的需要,再次呼吁“比较文学”走向中学,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重视。2002年5月,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由潍坊学院和潍坊市教育局联合承办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研究”开题会议在潍坊学院召开,从此揭开了“比较文学”走向中学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的新篇章。

但时至今日,我们却遗憾地看到,把“比较文学”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呼声还未能汇聚而成激昂的改革号角,关于“比较文学与高中语文”的探索和实践还相对零散相对肤浅,我们能够查阅、搜索到的关于“比较文学与高中语文”方面的文章实在非常有限,至于以比较文学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就更少了。这是一片亟待开垦的沃土!

(二)以比较文学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是可行的

“比较文学”是一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融、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做贡献的学科。所以,它以人文关怀为学科宗旨,以开放、前卫、综合、跨越为学科特点,以沟通对话、尊重宽容、互补共建为学科精神,以改善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为学科目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泰斗乐黛云教授认为,从“比较文学”的宗旨和目的上推论,在21世纪,“比较文学”已经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种生活的原则,一种人生的态度:它不仅是少数人进行的“高层次研究”的“精英文化”,而且是应该普及于大多数人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笔者由此认为,如果能用比较文学的理念来观照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首先将进一步彰显作为21世纪最重要学科之一的比较文学的学科宗旨、学科特点、学科精神和学科目的;其次将使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更加切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总目标;最后,它将使语文学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承担起服务时代,推动人类迈向沟通、对话、尊重、宽容、和谐、和平友好的新时代的光荣使命。

四、比较文学理念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之探究

(一)正确解读“课程资源”

只有正确解读了“课程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有可能进一步有效地开发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呢?吴刚平教授在《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一文中,把“课程资源”界定为“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并按其功能特点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物质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的数量、图书馆、活动场所、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设施、学校环境等;后者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

(二)建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我们所应关注的物质与人力资源开发是“有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这就需要从课程理论的角度建立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第一,应通过教育哲学的筛选,使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第二,应通过学习理论的筛选,使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应通过教学理论的筛选,使课程资源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三)以“人本”理念为引领,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效益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作为新课程的有效建设者和执行者,教师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任,而教师本身就是最基本同时也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效益,教师首先应该以“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也就是以比较文学的核心理念引领课程改革实践,有效地为学生搭建终身发展所需的实践、体验和创新的平台,并与学生同行在个性发展的精彩过程中。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愿有更多用心于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同行加入讨论,尝试行动,分享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淳.关于比较文学与中学教育的思考,2002

[4].刘献彪,孟宪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002

[5].刘蜀贝.比较文学:语文教学应有的开放视野.北京:人民教育,2003

[6].叶绪民,朱宝荣,王锡明.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7].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北京:教育研究,2001.9

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学习方式而提出的,尤其是摒弃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即相对于传统教学“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而提出“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个体学习”而提出“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接受学习”而提出“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促使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方式走向多样化,从统一走向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1.个性思考,品味感悟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写作是学生心灵的自我对话,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个性特长,让思考更具有个性活力。如在阅读中只有自主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结合自身的经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并真实地创作文章,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拥有独具个性的语文素养。

2.集思广益,互相启发

自主学习是为了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体验,而合作学习则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学习活动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针对某些问题展开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共享资源,还能够起到互相启发的作用,从而促使师生共同提高。

3.挖掘潜能,生成构建

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审美、鉴赏潜能,引导学生在思考、感悟中生成,构建新的文本和生活、人生意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主探究

第一,教师在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发“问”。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走向文本,向文本提出问题“是吗”(怀疑式发问)、“怎样”(理解式发问)、“为什么”(探究式发问)。

第二,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发“问”。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些鼓励,让学生敢于把自己探究的问题提出来,为师生、生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机会。

第三,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究,通过互动交流,获得成果。

从上面三个方面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关键在于“探究”,而从整个阶段来看,学生“自主探究”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师生的集体探究则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2.合作探究

第一,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学生对“自主探究”第一阶段中的疑难问题作为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讨论和探究。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当然,教师要找准时机,在适当的条件、合适的学习内容中展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