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结合现有科技成果,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和使用性的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涉及到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工艺、材料及处理、机械结构、机械产品维护及管理等机械工程领域的多种创新。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与历来对于机械创新教学研究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迫切而主要任务[1-7]。

    二、存在问题探讨与分析

    在指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总结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创新思维不足。该专业在二年级、三年级主修与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扎实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创新设计必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压缩、实践机会较少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学习这些课程主要是应付考试,对这些基础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并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的较少。

    2.过度依赖计算机辅助软件,物理样机设计经验欠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机械创新设计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主要表现在基于CAD软件的创新设计、虚拟设计[8]。机制专业的学生主要掌握的CAD软件有两类:一类是二维设计软件,如AutoCAD,另一类是以三维建模为基础的大型CAD/CAM软件主要有Pro/E,UG,Solidworks等。一般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自学和课堂学习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这些软件。但是大部分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虚拟样机相关绘图和建模技巧上,以绘出漂亮的图形为目的。由于对机械设计的理论掌握不够加上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去了解物理样机设计过程,在开始接触机械创新设计时,会过度依赖这些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不能将虚拟设计与物理样机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机械创新设计的本质还应归结到机械本身,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虚拟样机技术只是辅助设计的一个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物理样机机械设计。在创新设计中应该坚持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并重的原则。

    3.缺乏实际项目锻炼。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参加生产实习的核心在于通过某一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封装入库完整等环节的实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机械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工装[9],是学生全面、综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是现在由于课时压缩等多种原因,本科生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其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与创新设计所要求的能力差距还较大。由于没有接触实际的项目锻炼,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流程、要求以及机械创新设计的具体需求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学到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无法完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制约机械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在教学工作中对创新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施。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激发创新思维。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讲授,结合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机械创新设计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成就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结合起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并积极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再创新,为下一步机械创新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开设文献查阅课程,培养学生文献综述能力,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学术期刊、专利、企业产品手册和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了解国内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市场需求。

    2.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研究并重。虚拟样机技术集成和综合了可运行机械设计的环境:包括各种仿真工具、分析工具、控制工具、设备和组织协同工作的方法等[10],可以改善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动态仿真再到整机结构优化的各个阶段。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建立零件的模型,进行虚拟装配,并检查零部件的装配间隙和干涉,应用分析软件对样机进行运动仿真并对关键部件进行校核、计算。及时发现错误,优化结构,可以方便地更改模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机械创新设计需求为主导进行技术学习的思想,虚拟样机技术的学习应该结合机械设计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具体要求。课程注重对虚拟建模、虚拟装备、运动仿真和优化设计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培训,同时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安排相应的设计实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对其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具体应用的思考。在虚拟样机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要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样机创新设计能力的培训,从加工图纸绘制、非标件加工、标准件选购到样机的装配和调试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并且根据所设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进行试验。样机试验也是一门科学,根据培养进度应适时开设《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详细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对比试验等科学的试验方法以及方差分析、t检验等数据统计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方法。通过合理的试验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参数,修改样机结构,对虚拟样机的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直至产品定型。

    3.指导学生申请或参与相关项目。在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吸引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教师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从基础设计工作做起,逐步了解和熟悉项目的论证、设计和运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组成团队申请校级、市级或者自治区级的大学生创新设计项目,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项、方案设计到具体的技术创新设计和产品设计都由学生亲自参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查阅文献提出设计任务并通过可行性分析明确设计的功能目标;然后,进行团队讨论,根据成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发挥创造思维确定总体设计方案;下面进行团队分工,依据个人所掌握的不同的创新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虚拟样机创新设计,做出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构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对总体方案进行修正;接着,团队合作完成物理样机加工、装配、调试和试验改进工作;最后,完成整个机械创新过程。

    4.校企联合培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经过参与项目锻炼后,学生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了切身体会,同时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具备了进行创新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到工厂一线去了解企业和社会对创新设计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创新设计流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也使得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人才。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具 技术课程 高技术人才 改革

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科技人才,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尤其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他们将来竞争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改革模具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加入当前行业比较前沿的新兴内容,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1 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对学生对教师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新兴模具技术专业课程将以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辅以强化训练以构建出学生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让理论知识为其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目的去实践,去印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

依据当前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本教改课程为学生量身订制了多种强化训练方式。首先是强化学生对工程训练的意识,让学生提高对日常训练的认识,以严谨端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实际操作;其次是强化学生制作技术的技能训练,即对学生的动手予以加强,让他们明白仅仅理论知识过硬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还要动手能力强才能真正立足社会;再者强化常用模具的拆卸与组装技能训练,常用模具因为使用频繁,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学生通过强化拆装技能,遇到问题时,能够毫不慌乱且处理得得心应手;最后是强化设计技能的训练,这是四种强化训练中最为重要,

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不仅要求学生操作要熟练,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能不能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人才,主要就是要看他们能不能掌握好设计这项技能。

2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模具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专业课程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依照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实际,实用,实践为指导原则,学会在实践中熟悉运用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模具专业课程的改革便是遵照这样的原则,对将要教授的课程进行优化融合,合理更新,去掉不合适宜的老旧材料,加入新兴有用的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构建出符合现实社会需要,满足当前学生需求的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凭借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模具专业课程的具体改革方式归纳如下:

2.1 基础理论教学课程改革。基础理论教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要求是将必需用到的,经常用到的,可能用到的理论知识掌握即可,不要求学生掌握过于艰涩难懂,而又不常用的理论,将强化应用作为今后教学的重点。对现有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进行优化组合,突出以实践教学为目的。针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将《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等必需得掌握的基础课程筛选出来,做重点教学内容。再有就是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金属材料等课程重新组合为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将刀具,机床,工艺等课程归纳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而原来的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原理则统一为数控原理课程进行讲解。这样在缩短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又为学生打好了坚实,精良的理论基础。

2.2 强化日常实践技能培训。实践技能是学生毕业后立身的根本,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具体的内容主要有:钳工基本操作及技能的养成,机床实习,制图测绘等,此外还要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技能学会查找手册资料,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其次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以及制作实物的数控编程制作,模具课程设计等。通过上述的操作,让学生充分掌握模具的结构,零部件的配合关系及装配方法,从而形成直观认识,极大提高动手能力。

2.3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具技术专业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即人们经常用到的CAD。运用软件进行二维平面制图及三维建模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传统的手绘制图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多见,所以CAD是模具专业学生务必要熟练掌握的基础技能。通过课堂的经典教授,再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地去上机实习,通过不断练习积累,最终达到熟练运用CAD成图的目的。

3 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改革的中心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资质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要相应做出调整。对于资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刻意引导他们向深层次的课程发起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他们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而对于资质平庸,甚至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刻苦用功,花别人几倍的时间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在他们打好基础后,再展开进一步的教学计划。这样他们就能慢慢地跟上别人的进度,不至于因为资质差而自暴自弃。

4 结束语

总之,模具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需要不断改进的工作,需要经常根据学生实践后反馈信息对教改方案进行实时验证。对于反响良好的继续予以保持;对于效果不好的,究其原因能改正就立刻改正,找不到原因的,应该马上停止。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模具专业课程的教改不断的推进下去,为技术培训教育事业尽到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焕锋.深化模具专业改革.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2]张伟华.机械基础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机械专业人才供需比越来越高。

机械行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毕业生如果具备与本行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一定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可以说就业方向已经很广了。

机械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测试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经营与管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训模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36-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机械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一直以学术型为主,学术型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自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机械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一直以学术型为主。每年毕业的机械工程研究生主要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工作。而学术型机械工程研究生主要以基础理论为主,存在工程实践方面不足等问题。目前,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国家经济模式使机械工程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机械工程毕业研究生数量使高校和科研单位饱和,多数研究生将以大中型企业等单位为就业的主体。因此,为了适应当前大中型企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研究生工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内容。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效果,达不到社会对研究生的期望值。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科研工程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提供一种有效地、可行的教育模式。

本文主要对基于工程项目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训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本人所指导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企业项目案例为平台,对其科研工程意识、科研工程知识及科研工程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科研工程能力,为其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

科研基础知识和科研意识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科研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机械和电气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如机械原理、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现代控制理论、二维和三维工程绘图软件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科研意识主要是指科研工程项目的前瞻性能力和创新欲望。

(一)基于实际机械系统的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仅仅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知识,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项目的实施,还需要不断提高科研工程知识。本项目以6-DOF串联机械臂系统为例,指导和加强研究生学习与机器人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工程项目实施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机器臂的发展动态,加强掌握科研基础知识,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工程项目实施的意识。

以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6-DOF串联机器人系统为例,启发和诱导研究生掌握该机械人研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实施中关键工程工艺问题等,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机械系统设计等方面。针对每部分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实施中关键工程工艺问题等,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机械臂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学习内容可视化,直接验证理论学习的可行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理论知识在工程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已实施的科研工程项目,探索性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已实施的国家基金项目“串并混联拟人机械腿的力约束及动载协调分配问题研究”,指导学生探索性学习机械工程项目实施方面的知识。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该项目立项的依据,即项目实施的工程和科学意义,同时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提出的工程科学意义。然后,针对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启发诱导研究分组进行运动学、动力学、机械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进一步提高科研工程实施能力。最后,研制串并混联拟人机械腿样机。

(三)科研工程培训总结

对已进行的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相关科研理论知识和工程项目实施方面的能力,写成科研工程论文,以提高研究生的总结能力,对研究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学习方式,巩固了研究生的科研基础知识,增强了研究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科研动力及兴趣,有利于研究生激发出创新思维,也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

三、科研专业知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工程专业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论知识及工程实践经验等的运用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探索性实践的方式,来检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掌握程度。以一种新型双轴颚式破碎机的设计为例,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首先,对目前颚式破碎机进行调研,发现现有破碎机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基于现有破碎机的不足之处,提出新型颚式破碎机方案,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新型颚式破碎机进行性能研究并进行设计方法研究;最后,研制样机并进行实验研究。

通过对当前颚式破碎机的调研,发现当前颚式破碎机存在破碎物料不均匀、破碎效率低、颚板磨损厉害、很难实现超细破碎以及耗能大等缺点。为克服传统颚式破碎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

对这种新型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的行程特征值、运动学、动力学等性能进行研究,给出各性能的分布规律。首先,应用遗传基因方法对新型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给出合理的结构参数,同时考虑加工与装配工艺性,设计了一种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样机;其次,对这种样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样破碎500kg的物料,单轴机需要269s,而双轴机只需要52s,只占单轴机破碎物料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然后,在细料占总成品的比例上,双轴是单轴的2.5倍,在每小时的生产能力上双轴是单轴的5.2倍;最后,在衡量破碎机产能的指标值S上,双轴是单轴的2.5倍。因此,综合上述的分析和数据认为,新型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的性能明显优于单轴破碎机,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四、结论

本文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研制了拟人机械腿、颚式破碎机等样机,提高了工程能力。同时,还撰写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授权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参考文献:

[1]张红,张翼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科研素质[J].中医教育,2007,26(3):54-57.

[2]林秀英,杨炳钧,刘邦凡.试论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57-60.

[3]李薇,喻良文,吴文如.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80-382.

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还要靠制造业牵引。而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数控技术的创立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它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由于受普通教育的惯性作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仍未跳出普通教育的教学体系,不论哪门课程都刻意维护和追求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所以必须改革和发展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制造、CAD/CAM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过深入到社会、企业的调查研究及认真的讨论,我院确定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机械制造业对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数控技术应用为核心,以CAD/CAM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纽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1、培养目标。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该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数控设备操作、调试、安装、维护、维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毕业时,具有中级水平的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具有机床安装与调试,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协作、适应能力,从而具备该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

2、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培养目标认真进行了课程改革方案的讨论和研究,通过对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分析,将职业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单项职业能力,再找出这些单项职业能力是由哪些职业岗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组成,需要哪些技能训练,知识点由哪些课程体现,确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合,在课程整合中,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实践教学内容以技能为标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接近1:0.7。如:

机械制图:在教学中删除了画法几何等内容,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上机实践内容。教学中通过课件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具和实物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计算机房上机提高学生绘图、读图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在理论力学中只讲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部分只讲机械设计中有关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的力学基础理论和必备的设计、计算知识;在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部分,在保证必要的基础理论基础上,省略不必要的公式推导,突出设计技能训练;增加数控机床上广泛采用的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直线导轨、齿形传动带的原理、结构、特点等内容。

机床数控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涵盖了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结构、数控编程等内容,教学中将这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数控机床具有完整的认识。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包含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是数控技术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点。为此,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扩建CAD/CAM实验室,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功能的先进数控技术应用中心,完善金工实训中心,更新机床设备,增加机床数量,同时增加数控原理及系统接口、伺服系统等实验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在每个实践环节中贯穿数控技术应用的主线,通过各个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