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由于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医患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妇产科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致使妇产科是极易产生纠纷的科室之一,尤其是产科[1]。本文分析妇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使医疗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1 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1.1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督查力度不够,医务人员落实核心制度不到位,不能严格地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行为不规范,违反标准操作程序、不严格执行诊疗指南。上级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带教制度,把该自己做的医疗护理工作交给下级单独操作,下级操作失误或差错而引发纠纷。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接诊患者时不认真倾听病史,检查不够全面而出现漏诊、误诊,给患者造成伤害,引发医疗纠纷。
1.2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自己的健康意识增强。于是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师的医疗行为比较关注;还有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也不断提升。一旦治疗效果不满意就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医院管理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医疗记录不规范,涂改病历、破坏了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和原始性,错记、漏记等现象都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容易忽视了保护自己的第一手证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自己常常就处于被动局面。
1.3医患沟通不到位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往往只忙于工作,重心放在治疗上而忽略了患者的知情权,因此未能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因告知不及时、不详细、交代病情不清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交待与解释不清楚,或者是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时语言过于简短,表达方式中过多使用医学术语或者语气生硬,致使患者及其家属不能理解医师的真实用意,也不能真正认识到疾病的预后或转归。由于在诊疗当中医患双方所处角度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患者的期望值过高,诊疗结果不能达到患者所期待的结果时,而医生对患者又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就很容易引发纠纷。另外,收费项目解释不清,会让患者及家属产生疑虑,引起纠纷。
1.4医学方面
1.4.1医疗水平的局限性,如今的医疗水平无法满足患者的主观需求,医疗领域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也必然有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遗传异质性、患病后的就诊时间、各种辅助检查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局限、临床症状的各种不同表现、各种治疗措施反应的差别,均导致了诊疗结果的不确定性[2]。
1.4.2医患双方拥有的医学知识不对等。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只是一点表面,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技术应用,绝对不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患者对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能理解接受,对短时间内发生的风险如手术风险、 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多难以理解,这也是目前产科纠纷的主要原因。
1.5其他因素
1.5.1患者从医性不够 住院患者不重视医护人员告知的注意事项、不遵守医院管理规定,甚至个别患者擅自离院、脱离医务人员监控,出现病情变化还要追究医院责任,从而造成纠纷。
1.5.2社会因素 ①媒体方面的负面宣传,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出现意外时媒体放大了部分医疗工作中的不良现象,对医患关系矛盾的激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②社会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需要关爱和保护,一旦出现医疗意外,医方就应该做出让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给予精神和经济补偿,使医疗纠纷连年增多。
2 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狠抓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的落实。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是医务人员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使医务人员牢牢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加强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督促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核心制度。对出现的医疗安全隐患逐一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监督落实。加强实习生的带教管理,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3]。
2.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把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存之本,是患者择院就医的重要标准[4],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才能减少医疗纠纷。
2.3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与法律意识提高,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在导致医疗纠纷高发的因素中,医务人员告知不充分,医患沟通不到位,侵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医务人员不懂得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缺乏履行告知义务的能力或意识;另一方面是医务人员出于责任心缺乏,不愿意与患者进行沟通说明或沟通不充分。人们普遍认为女人生孩子是一件正常而又简单的事情,当出现产科并发症时,大多数患者及家属都无法理解和接受,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能进行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可能就会导致医患矛盾,甚至发生医疗纠纷。
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是确保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增加患者对疾病预后及转归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有时还可疏导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促进疾病的转归。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 这样就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患者的依从性就可以提高,会对患者的康复有利,就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交流应当贯穿于诊疗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亲切的目光、真诚的表情有意识地与患者进行感情交流[5],还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医学专业语言,以免患者听不懂,应使用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
2.4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的需求。对待妇产科的患者,医务人员要善于关心患者、理解患者,对患者有责任心。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 根据不同年龄的患者,随时随地注意察言观色,通过和患者的谈话,根据患者的不同反映,准确判断患者需要什么,有什么顾虑,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痊愈。
2.5建立防范机制,树立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与法律意识提高,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医院从自身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在良好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建立医患双方的互信机制,提高医患沟通。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除了具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外,还应该要学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学好医学法律法规有其重要意义[6]。医院要设有专门的法律顾问,定期请法律人士讲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见的纠纷分析与防范 ,这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切实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自身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才能真正减少甚至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碧蓉,柳岚.产科医疗纠纷高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1):77-78.
[2]杨业洲.医疗沟通与医疗风险防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6):401-404.
[3]骆秀玉,黄宏坤.加强实习生医疗安全教育,防范医疗纠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1:133-134.
[4]贺曼,刘煜.妇产科护患纠纷分析及防范[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401.
关键词:助产护理;安全隐患;医疗纠纷;防范管理;措施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医疗卫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医疗活动过程中的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直接导致了医疗环境发生了变化,医疗护理纠纷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医院及各个科室中,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概率最大的科室是产科。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相比,助产护理工作量大,面临的风险更大,助产士不仅脑力和体力要付出很多,整个工作中精神与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旦处理稍有不当,便会引发护患矛盾,甚至产生医疗纠纷或发生不良事件。本文从医疗纠纷的角度分析与讨论助产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1助产护理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1.1助产人员工作态度欠佳
助产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有的甚至是违反相关规定,对产妇及新生儿关注度不够,使产妇家属产生怀疑、不满等情绪,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交接班不规范、对特殊病情未进行详尽交代、对产妇的不良情况未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及时进行观察与评定等。
1.2助产人员业务技术欠佳
在分娩过程中,助产人员对产妇的情况估计不足,发生意外事件时处理慌张。对新生儿查体草率、不到位,一些临床常见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如新生儿锁骨骨折等,未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查体发现,导致耽误病情,引起家长及家属的不满。
1.3缺乏服务技巧,与护患沟通欠佳
助产人员对沟通技巧的掌握不够,未能与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比如,产妇分娩前,对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告知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产妇家属便会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未能及时告知婴儿家属,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部分助产人员对产妇及产妇家属态度冷淡、生硬,对其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不主动、不耐烦,直接导致产妇与产妇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助产护理发生纠纷的因素
2.1护理管理和操作制度不完善
医院关于助产护理工作相关的管理以及操作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助产士的各项护理操作与行为规范无据可依,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操作习惯,甚至是错误的护理行为,导致助产护理的质量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一些相关的医疗文书如产程记录单、产时记录、新生儿记录等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都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助产人员执行医嘱不严,对药物的管理与使用混乱,经常违反操作常规,未能细致、周到地观察产妇的情况和新生儿的情况,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产妇与新生儿的不正常反应,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延误了病情,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促使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此外,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对护理管理、护理操作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助产护理工作的不规范。
2.2助产人员自身素质因素
一些助产人员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不重视护理常规,存在违反常规操作的行为,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产妇与新生儿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恶劣的不良后果,引发医疗纠纷。一些待产产妇在接产时,恰逢助产人员工作繁忙,而未能及时对产妇开展详尽的分娩知识的宣教,没有帮助产妇减轻阵痛,没有及时将产妇的情况回馈给家属,甚至表现出了冷漠、不耐烦的态度,导致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助产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一些助产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同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疗纠纷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医疗纠纷的危害性。对一些潜在的法律问题和医疗风险认识欠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3助产护理工作性质与社会因素
产科工作具有特殊性,周转率偏高、产妇病情复杂、疾病变化快、治疗预后难以判断、产妇及家属对治疗期望值较高等,都为助产护理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整个助产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忽就易发生医疗事故,引起医疗纠纷。由于人们对助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家庭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关注度也非常高,潜意识里不允许任何意外事件发生,这给助产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加之助产护理工作量大、高度紧张,使助产人员极易产生疲劳、倦怠等情绪,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
3助产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3.1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助产护理的管理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各项日常护理操作常规流程与制度等。在助产护理中,任何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常规进行。助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项检查与护理,如听胎心音、观察宫缩情况、评估产程进展等。护士长及科室、医院的管理人员要随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检查中要重视潜在危险因素的排查,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要严密督查,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仪器和操作等实行预防性监督。
3.2提高助产人员的自身素质
助产人员要正确、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职责,正确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特殊性,自觉、主动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除了准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不断地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和临床操作技能经验,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果断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给予恰当、及时的治疗,有条不紊地配合临床医师完成临床工作,从根本上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或者科室组织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形式,来督促临床工作助产人员学习,夯实基础。提高护理助产技术方面,可以让有经验的、高年资的助产士来介绍助产技巧、传授助产技术,在工作中进行带教,帮助低年资的助产士快速掌握相关的临床实践操作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外出进修等形式,来增加各医院之间的相关切磋,共同提高助产水平,共同提高助产护理工作的质量。
3.3加强社会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于入院产妇,一定进行详细的宣教工作,产妇家属也要适当参加宣教活动,使其对整个产程有粗略的认识,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要介绍清楚,以免出现意外情况时,产生医疗纠纷。同时,可通过社区和医院的宣传栏等介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分娩知识、产程中的意外和产后的正确护理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6.
[2]金飞,吴氰,王姗姗.助产士在产程监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93-94.
[3]周燕.连续性助产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4):1-2.
【关键词】医疗纠纷;防范;护理;管理
1 医疗纠纷引发的常见因素:
1.1 服务态度方面:服务态度生硬,用语不当。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但有时在工作中我们不注意说话方式,如“生孩子哪有不疼的,不疼就生不出来。”等等生硬的话,这无疑对孕妇产生了无形的打击,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则引发纠纷。
1.2 服务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入院宣教不到位,医护人员不能主动听取病人主诉;不能主动关心安慰病人,没有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不尊重病人隐私,这都会使病人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不满情绪。还有一些细微的服务:如协助其喝水、进食、排便、按摩腰背,并耐心讲解相关知识,这些工作不到位,都可使孕妇产生不满而引发纠纷。
1.3 助产技术操作失误: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的操作,而且很多操作需要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揉作技术根本无法运用语言来表达,也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只有心领神会用“心”来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如产程中无菌阴道检查、产时会阴侧切的角度、保护会阴的技巧、会阴缝合技术、臀位助产、胎吸助产等,是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有失误则会伤及母婴。
1.4 病历记录不完善:①对产程观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措施、抢救经过、记录不详细;②缺乏医护在医疗护理上的沟通,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③由于产科病历具有表格多、构划多、病情变化快、风险记录的特点,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笔误。
2 防范措施:
2.1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人文关怀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尊重病人权利,保护病人隐私,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明的情感的服务,在护患交流中,我们要以诚信的态度、良好的方式进行,认真倾听、并掌握多种谈话技巧,以达到有效地沟通,因为实施护理过程中,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是诱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建立完善制度
2.2.1 质控网络不健全,安全意识不强,不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突击性的进行全面、质量安全回顾性检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另外,在发生护理缺陷或过失时,个别同志存侥幸心理,隐瞒过失行为,不及时上报,延误处理时机。
2.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儿等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的群体,安全防范制度不完善,危险地段无安全警示标志,存在有病人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
2.2.3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引发纠纷。如产后应立即在分娩记录上做好各项记录。尤其是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出生时的情况、处置、查对应有详细记载,同时加盖母婴双方指印,并给新生儿及产妇带好手腕条,但往往有些助产士不以为然,不按要求去做,导致产妇对新生儿性别产生怀疑而引发纠纷。
3 护理管理:
3.1 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入院安全告知相关内容,对孕产妇、新生儿等高危人群制定意外伤害防范预案。对于火灾、盗窃、停电等事件发生时,如何处理和上报做了详细规定。危险地段设立了温馨警示标志。规范了顺产的处理常规、程序,新生儿沐浴的处理程序,完善了产房工作制度、查对制度。工作中严格执行揉作规程,一旦发生纠纷,必须以集体的力量面对,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强化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晨会、周会、每月的例会进行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医务人员要不断自我完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因此,除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外,科里还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对新上岗的护士要进行岗前培训,临床带教、试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选派年轻骨干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大家参加函大、自考等学历提高学习,以提高助产士、护士的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保障医疗工作的准确有效,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医疗纠纷。总之,我们医护人员应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为病人服务。
3.3 重视产科病历记录,提高书写质量:病历是医务人员诊疗活动中对患者健康状况和诊治过程的全面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应认真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做到如实记录、及时记录。
参考文献:
[1] 岳天孚:《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12.(21)709——711
【关键词】 妇科;护理;潜在问题;妇科照顾;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增加,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当前妇科患者术后护理工作的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
1 当前妇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护理中,医院对妇科患者与其他患者采用同样的思路和模式进行护理,这种做法难免会带来一些问题。
1.1 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医院方面的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没有明确的行为标准和护理责任,在护理过程中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医院的工作压力较大,病种较多,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和琐碎。加之部分人员没有编制,滋长了其怠倦和疲劳心理,导致妇科成为纠纷频发的科室。
1.2 临床护理专业技术的欠缺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采用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专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以护理专业为例,大部分护理人员在上岗考核之后长时间没有专业培训机会而导致在护理技术上的障碍,遇到突发的病情他们便束手无策,这样的情形导致的医患纠纷现象屡见不鲜。医疗设备或仪器使用不当引起的护理事故也是并不罕见。
1.3 妇科患者隐私权利保护不当 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术后护理工作,妇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妇科患者的患病部位大多是身体的隐私区域,患病原因往往是由于个人私生活问题造成。如进行性病、人流手术,子宫肌瘤手术,生殖器整形手术等,多涉及到患者的隐私。但当前在一些妇科病房中术后护理中对于患者的隐私权利保护还有很大的漏洞,例如,部分医院的妇科门诊没有自己的专属病房,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护理往往与其他患者同室进行。当前,绝大多数医院在住院部病房中采取“床头卡”的形式记录患者的个人情况,“床头卡”张贴放置在患者床头,一方面方便了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无关人员能够轻而易举的知晓患者的隐私。
1.4 其他因素 导致护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还有例如医患间沟通不畅、护理记录不规范、费用的不透明导致患者情绪的不稳定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引起妇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缘由。
2 如何进一步做好妇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妇科医疗室的每一个流程都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因此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保障医患关系的和谐和人们健康质量,降低医疗护理中的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院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规章制度的学习,完善护理人员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对护理行为的明确指导和监督,梳理现存护理制度的疏漏。建立对异常的病人、仪器和设备进行硬性的报告制度,同时建立各项事故预案和医务人员的信息反馈制度。
2.2 加强护理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教育 对护士等妇科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院方可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推选优秀护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院内组织护理技术培训班,或者举办短期经验交流学习、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改进临床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临床实践和学习,使专业理论能同实践相互结合。
2.3 加强患者隐私权保护 在妇科护理中重视患者的隐私权保护工作,为妇科患者设置独立的病房甚至单人病房。在换药、隐私部位擦洗等护理行为过程中,尽量为患者提供屏风或拉帘。对于 “床头卡”,院方应将涉及患者隐私的内容删除或替换。尽量在护理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权,防止相关的医患纠纷。
2.4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障妇科降低护理安全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关键,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和谐护理的第一步。增加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对整个部门的沟通渠道进行疏导,严格要求护理记录并及时传达和满足患者的正常需求,最终促进良好沟通环境的建立与完善。
3 小结
妇科护理是一项实践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法律高度认识到妇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和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和技能,关注护理细节,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医患、护患沟通,减少护理事故和医患纠纷,最终推进妇科护理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荣芬. 妇产科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8).
[2]严福顺.朴明淑. 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院管理2011.(6)49卷.
[3]刘富玲.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2008.(13).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具有急诊夜诊多,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患者周转频繁,且关系母子两条生命,工作预见性差等特点。因此,作为产科护士除了要了解《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还必须要注重《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学习和严格查对制度的执行,同时还要注意护患沟通技巧。否则,稍有不慎,可导致护理纠纷,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为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吸取教训,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现就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产妇共2689人次,发生护理缺陷42例,其中违反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卫生行政法规13例,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11例,缺乏责任心、工作中疏忽大意9例,护理管理存在缺陷6例,未履行知情同意权3例。
2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护士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在工作中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注重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服务不到位,没有意识到产妇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患权均应受法律保护。例如在孕妇待产、生产过程中,进行会阴冲洗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等。
2.2缺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对产程估计不足,催产素滴注过程中巡视不及时,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甚至子宫破裂,产程中孕妇躁动而导致坠床,产后下床小便时因低血压晕倒导致外伤等。
2.3责任心不强,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将孕产妇的孕产次写错、产程处理记录简单、实际处理时间与记录时间不符,写错新生儿性别、新生儿脚印与母亲指纹不清晰等。
2.4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合理。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床护比例失调,长期的重复性的夜班、超负荷工作,使部分护士身心疲惫,希望脱离此岗位,远离辛苦的夜班工作,因此上班时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等,以致影响护理安全。
2.5管理松懈,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住院孕妇请假离院(或自行离院),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对纠纷发生缺乏预见性,对孕妇离院危害性知情告知不够;另外,个别医护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必要的沟通技巧,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在回答患者或家属问题时语气生硬,没有做好入院宣教及签属产科知情同意书。
3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国务院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既让医务人员看到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走向健全的一面,同时也促使医疗机构尽快采取措施规范医疗行为。在护理操作中,既要保护患者权益,又要保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利益,进行每项操作前要将其目的、风险因数告知患者和家属,这样不但可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达到了配合的目的,又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避免和降低医疗纠纷和减少投诉的发生率。
3.2提高待产质量,规范接生程序,提供安全分娩服务。产程是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会有紧急情况发生,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娠子痫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医务人员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各种急救药品、设备必须准确到位,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这就要求助产士或护士在待产过程中切不可掉以轻心,随时保持警惕,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了解产程的进展及胎心音变化情况,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甚至子宫破裂等现象发生。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更应加强胎儿电子监护,了解脐血流受阻时的胎心率异常图。另外,产后要注意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了解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及膀胱充盈程度,督促产妇早排尿,并告知下床小便时的注意事项,做好记录,发现异常马上通知医生。
3.3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医疗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禁止漏记、错记,如产前检查、产程图、产时记录、婴儿记录等必须按时如实填写,避免出现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写错新生儿性别、实际处理时间与记录时间不一致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养成及时、规范、客观、完整记录的良好习惯,认真按照《病例书写规范》及护理记录要求进行书写。
3.3认真做好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对产科病房具有其特殊意义,如婴儿出生后手签及胸牌要写清产妇姓名,婴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婴儿交到亲人手中时要有记录并签字;每次洗澡或迁床应核对胸牌和手签,禁止取下手签或胸牌放在桌上等不规范行为,抱至母亲身边时要核对床头卡及母亲姓名,杜绝可能调错婴儿的各个环节。做好床头交接班。对每位产妇、新生儿实行床头交接班,对危重患者实行床头交接班时应对病情、治疗、输液、各种引流管及全身皮肤等情况要交接清楚。
3.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产科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应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制,使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3.5增强管理意识,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使其顺利度过分娩期。另外,要正确履行告知义务,产妇入院时,一般生活能自理,入院时要主动向其讲解住院的规章制度,多沟通,将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自行离院产生的危险性告诉她们,使她们认识到待产的重要性,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总之,产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产科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分析及评判性的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工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妊娠分娩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转变成一个病理过程。由于妊娠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妊娠分娩更加充满了风险,它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护理安全应做到:认真、仔细、全面地进行产前检查,产妇入院时认真地做好健康教育,在产程进展中仔细地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在难产发生时如实交待病情,并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选择权,产后对产妇及新生儿仔细观察并正确预见所要发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