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行业协会发展的完善与否是市场经济体系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行业协会为会员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辅助政府的在经济领域发挥职能,这是因为行业协会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市场经济中,维护市场秩序这种公共服务产品一般需要由政府来提供,而行业协会往往以“自律”的方式更好地维护了市场秩序。本文就以维护市场秩序为例,对行业协会进行交易费用分析,并提出对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行业协会的定义与功能
行业协会,英文为“Trade Promotion Association”,也称“Trade Association”、“Business Association”、“Employer Association ”等。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其定义为:“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事业单位在自愿基础上,为增进共同利益,维护合法权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自律性的社会经济团体。”
行业协会为政府和企业提求音讯、调研、咨询、交流、培训等各项效劳,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求依据,为企业运营绝策效劳。行业自律也是行业协会一项主要功用。成员参与行业协会取得效劳功用和维护功用所带来的利益,同时也志愿接受接受行业协会的控制。行业协会的自律行为经常可以是对市场次第的一种树立和维护。
二、交易费用的有关理论
1937年,科斯发表《公司的本质》,从市场资源配置的角度把交易费用理解为“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1指“度量、界定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并对之制裁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2这一观点后来被发展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3并形象地称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在经济学中的等价物”。
三、行业协会的交易费用分析
从资源配置和缔结契约的角度来看:随着资产专用性的升高,市场、等级制和混合组织各自的治理成本也是逐渐增大的。当资产专用性趋近无限小的时候,市场的交易费用最低;当资产专用性无限大的时候,等级制的交易费用最低。而在这两者之间的一定区间,中间组织治理结构的交易费用分别低于市场和等级制。作为中间组织的一种,行业协会的性质就是出于对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治理成本的节约而对市场和政府的代替。因为,与市场相比,中间组织牺牲了激励而有利于各部门间更高级的协作:与等级制相比,中间组织牺牲了协作性而有利于产生更大的激励强度;中间组织内部的企业之间在互相保持独立的条件下,建立了比较长期而稳定的交易关系,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在中间组织内发挥调节作用。
四、行业协会维护市场秩序的交易费用分析
(一)行业协会弥补“市场失灵”
人的有限理性导致存在机会主义的倾向。如果没有制度约束,市场主体难免会采取损人利已的行为而陷入了“囚徒困境”。而在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共服务方面,市场机制是失灵的。行业协会制定各种规章、政策和标准约束会员的行为,降低不确定性。其内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则提高了会员的违规成本。归根结底,行业协会内部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以及通过制定规约和处罚程序,可以避免那些只顾及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的行为得到抑制,市场秩序得到维护。
(二)行业协会弥补“政府失灵”
1.政府监督管制企业的成本往往要高于行业协会自律协调企业的成本。对市场秩序的监管,首先要掌握信息。政府获得信息的成本远远高于行业协会。因为政府与企业并无直接联系,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扰乱市场秩序的实际情况;政府为此进行调查会带来更高的交易成本。而行业协会由业内企业组成的,各成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彼此监督,对行业市场秩序时时关注,在得到政府授权进行“自治”的前提下,能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自律”。而且,政府行为往往会导致寻租的出现,从而增加应对交易费用。
(三)典型案例: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4
行业协会有效维护市场秩序的典型案例就是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义乌市小商品市场一度被“假冒伪劣”商品所困扰。“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的成立,规范了市场秩序。在此案例中,集贸市场上企业自由进出的灵活性使市场监督更难,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违约惩罚机制不健全,导致了逐利的机会主义行为,严重的干扰了市场竞争秩序。于是,“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营运而生。对企业而言,“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是其集体利益的代表,成员单位再加入协会时将自己的部分治权让渡给了协会,让行业协会通过自律和协调机制规范成员经营行为。行业协会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方式有效地约束了会员的行为。对政府而言,协会的自律更加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五、推进行业协会“自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我国行业协会还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治”不足,这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降低交易费用、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就难以充分发挥。所以,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行业协会“自治”,促进行业协会发展。
一是推进政会分离。我国的行业协会大多是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自上而下成立的,这种强烈的官方色彩,造成行业协会缺乏独立的运作能力和自治能力。所以必须政会脱钩,推进行业协会自治。政会脱钩应包括人、财、物脱钩、职能脱钩、编制脱钩三方面。政会脱钩其实是对政府现有的职能进行认真梳理,减少对社会活动的干预,为行业商会的发展腾出空间,即政府职能的转移。
二是加强立法规制。目前,我国关于行业协会管理的法律层级比较低、没有统一立法。我国现在没有行业协会法,对行业协会进行规制主要依靠不断修订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后续的一些行政法规,行业协会本身的法律定位、社会定位、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等统领性的规范处于缺失状态。要推进行业协会的“自治”,需要法律保障,必须制定完整的关于行业协会的法律及相关的配套法规,从行业协会的基本权利义务、地位、作用、组织机构、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立法部门应加紧制定和颁布有利于培育和发展行业自治组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规范行业商会的组织结构、设立程序、职能定位等,也需要成文法对政府、行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中活动范围进行界定,对行业商会的部分行业管理权限予以保障,对政府委托事项管理职能的权限及接受政府管理与监督的义务予以明确。
注 释:
1.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罗纳德·哈理·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论文摘要:文中以机械产品设计师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背景,探讨了目前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满足企业用人单位对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针对本校已有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机械产品设计员(师)就业为导向,建立机械产品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大力培养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就业意向学生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以适应国家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机械是工业的的基础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各种新型机械设备、机械传动产品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社会的需要。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师是机械行业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重要岗位,近年来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可以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能力为培养方向,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改革措施下,完成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寻求机械产品设计的职业和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形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新的人才观念和办学理念正在形成。在办学方向上,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来推进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培养,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现有较多的高职院校对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作了较多的研究与实践,但是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与实践。
(1)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2)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定义;(3)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与实践等。
以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建立以机械产品设计员职业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研究和课程开发。具体为:教学体系中技术基础课前二年培养计划不变,第三年第一学期重点开设与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相关的课程,增设机械产品设计相关选修专业课程。第二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在岗位任务分析前题下,对机械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开发进行正确定位,编写机械产品设计专业教材。以企业产品设计实例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内容。以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应用为主要培养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职业技能的要求。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兼职教师共同研究打造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以机械产品设计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大方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设计能力并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和创造的高技能型人才,使他们出了校门就能投入机械产品设计工作和自主开发创业。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就业为导向,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与改革实践。使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用人需求,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积蓄个人职业发展潜力。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有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小组活动;有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多环节、多方位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等数字化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参加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结合共同做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共同编著出版具有机械产品设计的就业导向专业教学教材,使本课题研究成果更适用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4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通过在企业调研、互联网资源查询,充分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内涵、职业特点、职业任务、职业等级和社会企业需求等信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研究,打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为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机械产品设计职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材、教学手段的改革上创新。编著“机械产品设计”教材,教材内容定为,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员)就业为导向,按照机械产品设计任务和流程,较全面讲述机械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标准、设计工具软件和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程序,配有可实际操作的机械产品设计实例,提供实训任务等。
【关键词】机械CAD/CAM应用;教学改革;研究探讨
从我国机械行业目前的状况看来,机械CAD/CAM在机械行业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加快了机械制造的发展。CAD软件已经得到普及,主要用于2D图形的绘制和测量,3D绘图的功能十分薄弱,需要3D绘图的时候一般不会用CAD;CAM用于产品数控的编程然后加工,需要配合数控机床进行操作,可以提高加工的效率和精度。机械CAD/CAM已然成为了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改革是时展的需要。
一、优化以往的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机械CAD/CAM在机械行业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内容的涉及面也很广阔,所以教师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选取一些更贴合岗位实际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关键。改进教学内容可不是件短期可以完成的事情,要组织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全省范围内的机械行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了解从事机械行业的企业对机械CAD/CAM这门技术的运用程度,学生毕业后任职哪些职业需要用到机械CAD/CAM,再通过与从事机械行业掌握机械CAD/CAM技术的资深专家进行洽谈,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根本上为学生日后的就业着想。
二、修正教学方案
(一)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更新快是机械CAD/CAM技术的特点之一,即便在学校学习时掌握的是最新的应用软件,等到毕业后会发现运用到机械CAD/CAM技术的软件特别多,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也无法提供超前的知识教导学生,所以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当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研究的钻研精神,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能积极面对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操作能力上的培养只能加强不可松懈,在专业人士看来,高职的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能力上比本科生有优势。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机械CAD/CAM应用》这门课程对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应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尽量多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有时间掌握更多操作技巧,并且能在工件设计的构思当中总结经验,考虑工件的工艺性与合理性,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简单工件进行设计,像手机外壳和充电器等常见的小零件,学生就能在合理构思的同时提高对命令的熟悉程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讲授数控编程一类的课程中,由于其信息量十分大,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在黑板上一一罗列解答,学生也可能在教师慢慢讲述罗列的过程中昏昏欲睡,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机械CAD/CAM应用》课程的教学需求。这个时代,多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传授知识,将需要讲述的内容细分为图片、文字、视频等呈现方式,整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教室里面的屏幕投影快速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明确教学目标
读高职的学生,不求学到非常高深的知识,只求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方便以后的就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能过多讲授大道理,应该以学生更容易更熟练掌握课本的基本教学内容为中心,尽力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控能力,调动学生在课堂内外对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机械CAD/CAM应用》这门课程,教师应从学生构建机械CAD/CAM的理论思想为基本,让学生理解机械CAD/CAM技术实用性很强的特点,切忌对机械CAD/CAM理论知识的过分强调,这样会使学生难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CAD/CAM的理论内容,只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类似“数值分析”这样深奥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在数值分析这方面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许多高职学生无法到达那个高度,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就不用对其进行过深地研究讨论,只需要将其概念简单介绍一遍,重点放在对日后就业能起到实际作用的课程教学和实际操作上面。
四、让教师深入企业,提升自身能力
人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免碰到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对问题答案没有把握,对其理解模棱两可,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发现问题并且主动解决问题。《机械CAD/CAM应用》课程的讲授目标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款款而谈就能实现的。学校可以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教师深入企业,与业内专业的工程师进行交流,亲身体会《机械CAD/CAM应用》课程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通过交流、体验、反思、总结的方式,对自身综合实力进行提高,对《机械CAD/CAM应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后,再带着实际操作经验和思考进入课堂,在不同内容的讲授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逐一传授给学生,并且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机会有能力手把手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五、结束语
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复杂庞大影响深远的工程。高职《机械CAD/CAM应用》课程向达到提高教师水平、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等目标做出改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时的竞争力,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巫修海.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CAD/CAM学习领域课堂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2]宋巧莲.高职CAD/CAM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随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后,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变化,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突出表现在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养均达不到企业行业要求的水平。职业教育教学已迫切需要进行全面、深入进入的改革。根据职业、行业、区域、学生情况等的不同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应体现为适应性的创新和特色。
现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探索一种具有特色教学方法。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机械行业企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人才。机械类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技术技能应用为重点,确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导向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一、典型工作任务的挖掘
首先以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第三方调查报告等形式获取各类数据,然后利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到各类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情况,再细分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其流程:职业能力调研―综合能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细分―典型工作任务。
经过调研、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从业过程不同,其职业能力和主要工作任务分为:初次就业岗位,典型零件分析―工艺路线拟定―工件装夹―刀具准备―零件加工―零件检验和设备计划维修―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验收试验、故障分析―检验测试―故障排除;发展岗位,较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拟定―工装(刀具、夹具)选用―现场工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加工质量控制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分析与优化―专用夹具(或刀具)设计―专用夹具(或刀具)的安装、调试―工作现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加工质量控制;拓展岗位,市场调研―产品优化设计―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和生产订单―组织生产―质量管理。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及特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推行“职业能力导向,三层递进式工学交替,素质教育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度分析从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以此为导向(职业能力导向),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认识实习等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第一层);以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各项综合技能训练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第二层);通过专业技术、专业拓展课程学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核心岗位职业能力(第三层)。如图:
在教学过程实施中,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为载体,在工作中学习,实现有效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融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文教育、健康教育等的学习与养成(素质教育并行)。
三、教学方法设计
通过上述过程,确定典型机械产品(项目或任务),提取多项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制教学使学生完成各工作任务。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理论与实践交替”、“团队化教学”的方式实施。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岗位工作任务的轴类零件加工为例,说明课程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各阶段均安排实践教学项目,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
1.典型零件分析
融合《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机械零件质量检测》、《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等课程相关知识,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完成典型轴设计,掌握轴类零件的常见加工表面、主要技术要求及相应机械加工要求和零件的工艺分析。
2.工艺路线拟定
在进行《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课程教学的同时,规范的完成零件工艺规程制定。
3.工件装夹
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教学,学会正确使用通用夹具对轴类零件进行装夹,全面完成至少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4.刀具准备
在《金属切削及刀具》、《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等课程中提取相关知识,通过“零件的机械加工”的实践教学,正确选择切削刀具,完成刀具的安装与调整。
5.零件加工
学习《设备控制技术应用》、《机械设备及维修技术应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等课程,通过“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实训”、“零件数控加工实训”等实践教学,完成零件制造。
6.零件检验
融合《机械零件质量检测》、《机械设备及维修技术应用》、“机械结构及维修实训”、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全面评定零件各项技术和性能要求。
教学方法的实施
1.动态调整
行业先进制造技术正快速取代传统的制造技术,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动态调整典型工作任务,确保培养的人才能跟随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
2.以人为本
机械行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先进制造技术日新月异,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贯穿先进制造技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适应技术的不断更新。
3.教学过程团队化
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各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相互独立的状况。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相互之间没有建立一种融合、衔接的关系,专业教学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各课程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绝大多数是相互独立的,很多理论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甚至落后于实践的需要,而实践教师又不具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仅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来传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不能适应现实岗位的需求。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有分工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
4.理论实践相结合
注重将理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分工协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强化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的观念,建立理论与实践分工负责又高度统一的紧密合作关系。典型工作任务应该是企业真实的产品,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践,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紧跟技术进步的潮流。
被认定为山东省远洋渔业船员(青岛)培训基地
山东省远洋渔船技术成果暨远洋渔船、船用关键设备、休闲海钓船研发与制造基地授牌仪式日前在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举行,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认定为“山东省远洋渔业船员(青岛)培训基地”。
青岛海洋技师学院于2012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前身为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培养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工程、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专业技能人才的国家重点和国家中职示范建设学校。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
93个作品在全区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奖
日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有93个作品分获2014年第十一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的一、二、三等奖。一次性取得93个自治区级奖项,为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自2014年4月起,学校借着启动第四届校园技能才艺之机,认真组织各系师生积极参加了本届文明风采大赛中的征文、摄影、演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中华才艺展演等九项比赛。经过层层选拔和推荐,共推荐200多份作品参加区级评选。
山东交通技师学院
学生获“华兴杯”
山东省机械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
日前,在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4年“华兴杯”山东省机械行业技能竞赛中,山东交通技师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选手杨超夺得车工学生第一名(一等奖),同时荣获“山东省机械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教师朱俊达获得二等奖和优秀教练员奖。因成绩突出,山东交通技师学院还荣获了优秀组织奖。优异的成绩证明了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师生技能水平在全省机械行业的领先地位。
仪征技师学院
首次邀请德国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日前,仪征技师学院邀请德国专家魏尔斯多夫为全体教师进行本学期首场教师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会形式新颖,拉开了仪征技师学院中外合作培训教师、外引内修促教师能力提升的序幕。培训会历时90分钟,专家严谨的工作作风、风趣的语言交流令参训教师记忆深刻。
2012年仪征技师学院与德国大众、中国大众、上海大众、仪征市人民政府等共同成立了“大众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培训能力中心”。魏尔斯多夫是应上海大众邀请作为外籍教师参与专业教师培训能力中心师资培训的。教师集中进行业务学习一直是仪征技师学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学院将不断深化与国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邀请更多的外国专家来院讲学交流,以加快仪征技师学院教师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品味。
长治市高级技工学校
成功举办长治市第四届导游大赛暨
“寻找最美导游”大赛
日前,长治市第四届导游大赛暨“寻找最美导游”总决赛在长治技师学院展开。此次大赛,经过全市各县初赛选拔推荐,共有29名导游人员进入总决赛。其中长治技师学院2012级两名导游专业的学生更是代表她们所在的实习单位参加了此次比赛。
通过此次大赛,学院深度的发掘了导游实训场的社会实用功能,现在的导游实训场不仅能够为导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训场地,更能够参与到导游行业的具体行为,为导游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体现了导游实训场的社会价值。
云南技师学院
云天化集团第五届
化工总控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圆满结束
近日,云南技师学院承办的云天化集团第五届化工总控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闭幕式在学院进行。这是云南技师学院第五次承办本项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