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范文第1篇

一、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产生背景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于2015年4月启动,历时一年多。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是为了深化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高色多样化发展。目前,首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处在中期建设阶段,第二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名单已经评审公示,这就需要进一步理清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标准与策略,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指导机制。

二、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从评审立项的结构布局以及项目建设的进展状况来考察。

(一)精品选修课程的立项分布

1.按课程类别分类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分为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兴趣特长以及知识拓展四个类别。从表1可见,课程类别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兴趣特长类和知识拓展类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80%以上;社会实践类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是实现普职融通与改进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由于申报数量过少,导致立项比例不足20%。

2.按区域布局分类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评审在注重质量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从表2可见,课程区域分布不太平衡,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约75%;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由于申报数量过少,导致立项比例约25%。

3.按城乡布局分类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是促进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此就必须考虑项目的城乡合理布局。从表3可见,项目城乡分布极不平衡,其中首批城市高中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90%,第二批立项比例降为81%;农村高中由于硬件不佳以及师资力量欠缺,加上成果意识淡薄,申报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导致立项比例偏低。

4.按学校类型分类

全市普通高中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数量相当,但重点中学集聚着优质的办学资源和条件,办学水平与质量也明显高于非重点中学。从表4可见,重点中学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80%以上;非重点中学立项比例不足20%。

5.按学科划分分类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旨在为全市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体系,为此就必须兼顾学科协调发展。从表5可见,学科分布存在较大差距,体育与健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通用技术等学科立项数量较多,而化学、物理与生物等学科立项数量则较少,这与教师的固有思维息息相关,高考学科教师常常只注重必修内容的教学,不善于去挖掘相关学科的选修教学内容与方式。

(二)精品选修课程的建设情况

1.多数学校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基础较好,课堂教学水平较高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各普通高中学校充分释放师生的课程开发权,积极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不断加强选修课程评价。从课程师资与水平、课程定位与价值、课程纲要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支持与保障等维度出发,确立了精品选修课程的立项名单,这就确保了精品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前期建设基础。从调研反馈的情况来看,多数项目组在立项后,进一步梳理了课程纲要与教材讲义,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重视课堂教学研讨和改进。

2.部分区县与学校建立了建设管理机制,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不少区县积极贯彻执行市教委关于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对于项目建设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场地保障和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和教师的自主精神。此外,部分区县还针对市教委政策精神,制定了区县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相关配套文件,通过专家引领、学校支持以及经费保障,对区县精品选修课程的规划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统筹培育的作用,实现了学校选修课程的合理规划、区县选修课程的精心培育以及市级选修课程的精品示范,形成了三级联动机制,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

3.多数学校着手系统规划校本选修课程,发挥精品的示范作用

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发挥其辐射示范的作用,借鉴精品选修课程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方式与方法,将其运用到其他选修课程建设与发展中,进而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选修课程体系。比如,重庆八中经过引领探索阶段、成长系统阶段以及成熟深化阶段的发展历程,不断推进校本选修课程的系统规划与发展,学校探索必修课的选修模式以及选修课的内容整合,并在每个学科选择3门课程作为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范畴,同时以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来探索尝试相应的教学方式,并在其他选修课程中推广和应用。

三、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

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的立项申报,课程负责人、学校领导以及区县教委都很重视,对项目申报表认真填写、反复研讨。然而,获准立项后却疏于建设与管理,对精品选修课程的深化研究与建设不够。如有的精品课程团队,立项后没有组织相关的教学研讨,在课程标准研制、教材修订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精品案例搜集等方面没有进展。区县和学校层面的跟踪检查、管理、投资有时不能及时到位。学校普遍缺少“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二)师资团队建设发展不平衡

在调研中发现,师资团队建设主要存在部分课程负责人年龄老化以及主讲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部分课程负责人即将退休,课程团队却暂时没有能够承担起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与管理重任的教师,因此积极培养接班人就成为当务之急。老中青相结合、各专业相匹配的师资团队,有利于精品选修课程持续性、综合性发展。部分课程团队主讲教师数量过少、年龄结构与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

(三)成果物化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成果一般可以分为基本认识类、操作技术类和实践探索类,具体表现为调查报告、实施方案、教材、评价标准以及精品案例等。中小学教师由于受教育评价制度、自身生存环境以及教育教学惯习的影响,缺乏成果物化意识,不能自觉主动地将教学、教研、教改、育人等成果进行积累、传播与共享,这就阻碍了选修课程的深度发展。

四、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管理办法,建立定期督导机制

为了加强和完善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管理,确保项目立项、建设、验收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市教委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必须明确管理的组织机构,廓清相关机构的职能职责,确定申报与立项、建设与指导、评审与验收、应用与推广的内容与要求。此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启动市场建设阶段、中期建设阶段以及评审验收阶段的定期督查机制,协同教研机构做好督查与指导工作,确保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各级教研机构要深化项目研究,加强项目调研指导

教研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研究、指导与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作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研员有必要深入研究选修课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指导选修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服务建设成果的提炼与总结。为此,教研员有必要加强精品选修课程建设项目的调研指导,促使项目学校推出精品成果,并在全市发挥辐射效应与推广作用。

(三)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建设目标,注重总结提炼成果

要实现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必须明确建设目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实施方案。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对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保障以及预期成果做出明确的规划,这能够很好地统筹与引领精品选修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2.编制课程标准。课程团队要从选修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以及实施建议等维度着手,提出基于学生学习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重要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内容编排时,要主题鲜明、线索明晰、突显课程目标;布局合理、结构科学、符合学习规律;生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作业适当、活动适合;体现个人经验、乡土知识、民族文化与国际视野的结合。

4.重视团队培育。精品选修课程的建设、深化与发展,需要教师着力挖掘选修课程的育人价值,着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都离不开课程团队的实践智慧与研究能力。团队培育要评选校内优秀教师,优化团队年龄和学历结构,加强针对性培训,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还可以把培养对象范围扩大到校外,加强学习与培训。

5.深化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真实反映学生参与精品选修课程的态度与成果;对课程本身的评价,重在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目标、内容与实施等要素之间的一致性与科学性进行修订与完善。

6.发展精品案例。对精品选修课程的典型案例进行文本和视频材料的录制,可以发挥教学实录在教师教学研讨中的作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同时也可以作为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物化成果。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范文第2篇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表现在多方面,例如:

一、初中语法知识的淡化处理,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

(一)初中现代汉语知识的淡化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语法是这样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在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几乎找不到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各地中考关于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都已作为非考试知识,于是,部分初中教师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就对相关的现代汉语知识进行了淡化处理。许多学生进入了高中,连什么是主、谓、宾都没有听说过,这块知识成为了盲点,因为这块知识的缺失使得高中的许多知识点无法讲透。

(二)初中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的淡化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语法是这样提出“评价建议”的:“评价学生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各地中考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便属隐性考查,例如借助句子翻译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因此,虽然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入一些文言虚、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在总复习时也都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归纳整理工作,但随意性仍较大,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在这些方面的教学尺度上不统一,更有些教师干脆不教,使文言语法的教学淡化了。这样,学生到了高中,教师只能生硬地将一些语法现象讲给学生听,而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更不会举一反三。

二、初中语文课改中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工具性的重视不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语文课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非常重视,重视培养学生的过程体验及思想上的升华,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应用文体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而书面表达能力尚不足等。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又增添了负担,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不少,但却无法将这些体验表达出来,这无疑没有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笔者认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国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没有完全衔接之前,我们不必推却责任,那样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紧紧抓住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吃透实质,在教学中,促进初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衔接,让学生进入高中后顺利进行学习。

(一)抓住初中语文课改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带来生机。

初中语文课改就像一块实验田,在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来进行播种,这实际上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创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便产生了。“教无定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展开教学。比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大众传媒手段的合理利用等,这其中不乏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极大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也为高中语文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教师就应在新课改中进一步开拓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堂熏陶下,思维更加活跃,进入高中以后,他们也必定会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的发展与变化,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活跃了,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二)抓住初中语文课改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为高中语文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的教学理念中,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而初中课改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这一“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事实上,初中语文课改已经在实现这一目标,学生的主体意识已被唤醒,这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师生研讨问题,共同成长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学生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难,教师就应丢开功利思想,不应完全围绕考试转,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如在文言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引入语法,把相关的一些语法知识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在面对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时,能运用简单的语法知识进行分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抓住初中语文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激活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章节,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丰富的内容,比如:广告设计、导游词设计、模拟新闻会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发散的思维,这就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初中语文教学就应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这样,在高中阶段再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抓住初中语文课改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供帮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比如:进行大量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阅读等,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展开审美,体味现代文、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等。这样,初中打下的良好基础会有力地推动高中阶段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整体提高。

(五)抓住初中语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可参照物。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初中语文教师就应不以分取人,而应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参照。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范文第3篇

一、高中口语交际的地位和作用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在编排上将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并列,突出了口语交际的地位.并明确规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第一册),引导学生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大胆开口,文明得体。第二阶段(第二册),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第三阶段(第三、四册),培养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劝说,讨论:辩论.演讲。

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体现了顺应时展的改革思想。力求改变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把聆听、说话放到了与阅读、写作同等的地位。在用语上将“听说”明确的表述为“口语交际”。强调了语用功能.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而且是认识的变化。标志着语文教学中向听、说取向的重大转移。教材确立的体例反映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思想。

二、当前高中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空洞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三条目标要求。要达成这些课程目标,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段要求只列出了较为笼统的目标,并没有可以依托的具体内容。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具体细化成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也需要拓展和加深,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的能动性参与。语文教师“重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除了受到课时无法保证的影响之外,更没有足够的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口语交际严重缺乏课程理论的支持,与之相关的口语交际专题教材也严重匮乏。

(二)口语交际评价一片空白

“口语交际,应考查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建议只有这寥寥几行的指导性文字,除此之外,再不曾看到任何口语交际评价的标准。在专家学者著述的各种书籍中,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这一部分大多是引证、介绍各国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实施方法,罕见指导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标准。

三、对策

(一)课前演讲,鼓励交际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对人生、对社会,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提倡课前演讲,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演讲能力的机会,同时为大家相互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对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授方法,扫清障碍。

主要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明确写演讲稿的方法并掌握演讲技巧。在此基础上,播放一些著名演讲视频供学生鉴赏:如学生比较熟悉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以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到陇东学院的演讲,师生共同欣赏、共同研讨,在班级中掀起一股学习演讲的热潮。这样学生既产生兴趣,又掌握方法,消除对口语交际漠视或者畏惧的心理障碍。

(三)阶段引领,逐层推进。

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时,我遵循“低起点,小台阶,面向全体,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逐层推进。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天一人,轮流进行演讲。

(四)开展活动,训练能力

1、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语感

学生往往口语交际能力弱,词不达意,这需要通过扩大阅读面,丰富自己的语言,在阅读中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充实语言内涵,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应该阅读大量的书籍,特别是文学名著,丰富词汇,培养语感。高中新课标对课外读物从文化著作、文学作品、语言和文学理论著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语文课堂开展读书活动,可以开设阅读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阅览室进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进行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讲解朗读的方法和规律,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名篇如《陈情表》、《项脊轩志》、《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等,学生在朗读时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美读,涵泳品味,培养语感。

2、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写作思维

写作是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有的学生缺乏转化的能力,想表达而表达不出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语言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写作的提高。教师在口头作文中可以进行思维的训练,如形象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水平。记叙文按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人的事件、优美的开头、含蓄的结尾、曲折的结构等训练,议论文按照论点明确、论证方法多样、论据典型、结构有层次感、分论点的拟写等训练,学生说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提高写作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运用交际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范文第4篇

从2004年开始,作文考级中心组织十二届“作文考级暨现场作文大赛”,涉及范围达20多个省,200多座城市,考级单位达400多家,参赛学生已累计达50万人次。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吉林省教科院普教所连续两届引进作文测评系统和“作文考级暨现场作文大赛”统一试卷,对吉林省近5万中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等级测试,受到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作文考级是依据“教育评价学”的原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关于“写作评价建议”,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各个年级段设定的阶段目标,参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写作方面的相关要求,对学生作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按级别设题、实施闭卷考试、阅卷评分的方式测定等级,它是对学生作文等级水平测试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有效途径。

作文能力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必要的基础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本领。作文考级作为作文能力的检测评估方式,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作文考级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宗旨,对学生作文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和体验生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识字、用词、造句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行为能力,读写结合的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使之全面发展。

通过定期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对学生作文能力进行设定,激发学生学写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从此不怕写作文。作文考级既重视语言的考察,又重视思维的考察,而且还可以通过内容考查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从而促使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提高思维能力,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作文考级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对能写出思想深刻,有独创见解,有创意、有文采的好作文,予以特别关注。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建议范文第5篇

摘要:教材依据各地的指导性文件纲领编写而成,它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当然,它也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的依据。由于各地的课标要求不同,所以,香港与内地有着各自不同的教材编写原则。

内地与港台地区本身就是同根同源而且两地在传统文化上传承也有共通之处,那么,在语文改革这一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在20世纪末,内地和香港地区相继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且出台了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很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是以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关于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我国内地语文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关于语文课程的指导文件,它们在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影响广泛。两地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也成为了两地语文课程标准不同的原因所在。本文通过对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及内地的《语文课程标准》两者较为直接地、系统地比较,来衡量两者在教材编写原则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香港;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一、香港教材编选原则

《指引》在“学习材料”一章中认为,语文的学习材料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这也就是把原来的学习材料的概念进行了扩充,丰富了它的内涵。只要它能配合重点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那就可以被采用。

但学习材料的选取也要遵循一般规律:

1.普通选取原则

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加以配合学习目标及其重点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照顾到各个学生之间的本身存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内容意识要积极健康,题材多样化;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2.文字材料的选取原则

要具有时代意义,且能够历久弥新;具典范性且可读性较高的;材料中的词汇、语法要尽量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能够为学生拓宽其知识面;选材的范围较广,古今中外都可以涉猎于其中,当然,它还要包括若干的透有本地民族文化特色内涵的内容生活化的一些作品;体裁、风格多样化;最好以现代作品为主,兼顾一些古代和翻译的文言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主,又兼及科普知识作品和一些实用文体。

而香港《指引》对教科书的编写及使用这一方面并未作出一些具体的相关规定。

二、内地教材编写原则

内地《课标》中有作这样的规定:“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又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新的观点和意见:

1.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教科书的编排要以适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其创新精神也要积极培养,努力完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突出语文课程特点

语文教科书固然要突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无论是教科书内容上的确定还是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上的选择问题,都要以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为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究能力。

3.选文形式丰富多样

选文要富于文化内涵,内容上也要丰富多样,不能过难,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也不能太过简单,不能体现拔尖的升华。主要是选一些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典范文选,这样的方式才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4.编写体例模式多样

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它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模式化。对于专题也要注重设计出一些富于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可以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优秀习惯,而优秀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甚至对于整个集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5.教材要有开放性特征

教科书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校和教师一定的可开发空间,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可选择和进一步拓展能力的空间。

6.必修课程的分编

关于必修课程教科书,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分成五个模块;当然,也可以按照“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来进行分编。

三、关于两地“课标”教材编写原则的比较

《指引》总体上要求语文课程的学习材料要尽量结合时代的发展的步伐,多联系社会环境,根据学生特点,编写出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指引》并没有对教科书的编写做出明确规定,因此,上述观点也只是从对“学习材料”的选取原则的总结。

《课标》相对于《指引》来说,要求比较明确。如,指出“教科书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语文教科书也能与时俱进。但内容上过于概括,比如,《课标》中对范文的编选体例没有具体给出参考标准,编选原则比较笼统。

结束语:

这次比较并不是要“一较高低”,而是要扬长避短、总结经验,一方面可以总结两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规律和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能借鉴香港语文课程的优秀经验及先进的改革成果,促进两地的优势互取,从而可以为我们内地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先进的方法。(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S].香港: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1.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倪文锦.教育均衡:需从源头抓起[J]教育科学论坛.2011,(07).

[7]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8]倪文锦.没有工具性,何来思想性或人文性[J]教育科学论坛.2011,(09).

[9]倪文锦.基于语文新课程的两点哲学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8).

[10]付诸红.初中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倪文锦.新课标的公布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学语文教学,2009,(07).

[12]何文胜.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总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9,(09).

[13]何文胜.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构建——兼论《新世纪语文教科书编排方式的探索》一文[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14]何文胜.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C]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