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同时对基层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基层会计人员还是助理会计师,首席财务总监,其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实训技能,更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一点恰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薄弱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学生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且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我们知道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周岁至18岁之间,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相对较低,通常存在厌学情绪,尤其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相较于实训技能培训的趣味性,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的会计基础知识相对枯燥,而且普遍有学生反应“听不懂,理解起来感觉困难”,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中职学校通常管理较中学宽恕,学生自律性差,对于学习存在懒散拖延的心理,长此以往,其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更差,进一步导致“听不懂,理解困难”,进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下降,更加不想学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教学方法相对守旧,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现有中职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而不重学,通常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普遍采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情况下;会计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的得到满足,同时许多执教老师不具备一定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理论性的教学,缺乏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

 

三、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重视意识有待深化

 

从社会对于基础会计专业人员要求的信息反馈来看,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不愿花费多余的资金和时间重新培养人才,所以他们更青睐于那些掌握基本日常会计操作技能的毕业生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升扩大学校影响,学校均采取了向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训技能方面倾斜的教学模式较多,建立仿真模拟岗位,安排学生提早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这就导致实训时间过多,而相对会计理论课程时间被缩短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成长,其工作学习的要求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基础实训操作的会计技能。无论是从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竞争压力来说,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发展,使其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总的来说学校缺乏了对于学生的长远的职业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中职会计专业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均需要找准定位,除满足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的需求外,更要对自己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把握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平衡度。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执教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陈旧呆板的说教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什么叫“行动导向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事先在所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中,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过程所提出的任务,进而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具体过程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依据授课内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其次,学校采取“双管齐下”方式,一方面强调实训技能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对于代课老师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其较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企业财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后期职业生涯的做好“奠基石”。

 

作为会计中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出纳、税务等岗位工作或者相关部门从事社保文秘、仓库管理、收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三年制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都安排校外实习,而且学生在校期间也安排了大量实训技能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对此我们呼吁中职专业学校对分配理论和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为了短期相关利益,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们也需要具备熟习企业会计工作完整操作流程能力,具备真实的实战经验,而不是走马观花所谓的企业实践锻炼“真人秀”。

 

为了学生就业后的长远发展,为了降低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失业机率,中职专业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因为单一的会计实操技能,在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是不足以解决会计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工作需要的。

 

再者,教师必要时需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专家认定,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所有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只能掌握20%,视觉能掌握30%,视觉+听觉可以达到50%,而自己动手时可达到90%。所以,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其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知识的储备需要经常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所以国家提倡专业性的继续教育。总之,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使自己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依法治企;企业管理;重要性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依法治企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完成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依法治企的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以及最终的意义表现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实现与完善无论是从企业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一、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依法治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面对新形式下的管理企业要求,能够有效的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依法治企是将企业长远发展放在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避免短期行为决策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变的主题,但是怎样管理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难题,通常在企业的管理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失误,不能贯彻社会的发展目标。但是现在的依法治企在企业中不断的实施发展,很好的将企业的发展提上了新的高度,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依法决策的必然性,如今的企业在面对市场发展的需求时,经常会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技术的革新、市场营销的目标等等问题上做出重要的决策,这些决策上就存在着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因此在面临决策的时候就需要依法治企;其二企业的依法经营管理,在这个方面又包括的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管理制度上需要贯彻法律依据,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制度的依法制定,企业制度对于特殊人群的依法保护,企业财产管理的依法程序等等,这些问题从企业的大管理以及员工的管理上都要实行依法治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发展以及员工之间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是企业的一些活动执行的过程也要按照法律的要求,例如企业的经济核算在执行的过程中,生产执行的过程中都要实现依法治企的目标性,只有全面的完善依法治企才能够有效的保护企业健康合理的发展。因此我们从企业的长远发展上来看在企业的管理中实现依法治企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二、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保障体现

实现依法治企是每个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保障体现。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市场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面临着交易、竞争等等问题,这个时候也是考验企业管理制度的时候,具体的表现是企业在面对市场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的制度来要求自身,如果企业的制度与市场的制度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企业就在市场的竞争中无法掌握主动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只有遵守市场化的发展依法程序才能够实现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的完善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一定要实现依法治企,这样企业在面对市场化的发展是才能与时俱进,这就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保障体现。

三、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企能够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依法治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的重要,能够推动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法治企能够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就能够保证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如果企业能够在员工的福利、制度等等问题上,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实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那么员工对于企业的付出就是巨大的,特别是企业在对于妇女的一些利益上的保护,让这一部分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地位与价值,对于员工的维护就是对于企业发展的维护,因此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企业长远发展,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二是依法治企能够保证企业生产发展的完善,企业的生产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灵魂,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依法制度,就能够很好的保证企业的领导、员工各个阶层按照规章制度依法办事,这样企业在生产上才能不断的完善提高,这样社会对于企业的认可度也将不断的提升,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能够依法管理就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

2.依法治企能够完善市场化经济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渐的实现,同时还会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而实现更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在这个环境中市场经济逐渐发展, 经济活动以及利益关系就会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如果能够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法律制度,能够严格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来规避自己的不合理行为,这样就能够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下站稳自己的脚跟,将会被淘汰的企业在依法管理上一定是存在很多的漏洞,不断完善的法制企业能够在规范、约束以及保护中实现企业的优化发展就能够实现企业的市场化规模,这样就能够在市场化不断的发展下适应新的要求,实现与时俱进。因此就能很好的维护自身在市场化经济中的形象,这样就能够不断的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因此依法治企具有重要的意义。

3.依法治企能够维护企业权益

依法治企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为了改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承担着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企业相关的法律文件在不断的完善出台,例如《物权法》、《企业破产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等等,这些法律文件对企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一个法律文件都需要企业对自身的要求不断的加强,例如企业在劳动合同的管理上如果存在一定的问题时,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企业能够保障这些问题的完善,那么企业在发展上就是维护了自身的权益。在不断实现的法律环境中,企业内部管理是为了实现对外的经营活动有序的发展,但是需要企业从法律的层面严格要求自身并实现对外的研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切实的提高企业依法管理的水平,同时实现企业合法权益的正常维护。

四、结束语

依法治企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企业的发展在对内上实现的有效性,同时在企业对外的经营以及市场化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中依法治企的目标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沉淀以及成长,因此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依旧要加强依法治企的目标性。最后期望企业的管理发展能够不断的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在社会中中不断的实现巩固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蓓蓓.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初探――以“依法治企”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56-58.

[2]刘平. 依法治企重要性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9,(5):79-80.

[3]智春兰. 试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依法治企的重要性[J]. 法制与经济.2011,(14);12-13.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质管理;重要性

一、企业资质管理概述

建筑企业资质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施工、勘察、设计和监理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资质数量等进行的综合性考察,确认其承担任务的范围之后对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因此企业资质体现了企业的施工资格以及综合素质。加强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则是指建设部门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进行市场准入行审查,从行政管制上予以监管,使建筑市场、建筑施工趋于规范化、秩序化,应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中不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以及重大安全事故,也将许多建筑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过去的建筑市场中,企业资质出卖、挂靠等现象普遍,给建筑市场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有明确规定: 任何建筑施工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要想承包施工任务,必须首先取得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这一规定的颁布与实施,应当是对建筑企业资质以及整个建筑市场强有力的整顿,在实际的运行中,也应该严格执行这一规定,不要使其成为空谈和摆设。

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重要作用

1、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的激励竞争中,要想立足于市场并且取得长远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有施工资质。资质是施工企业承接建筑项目的基础,有了资质才能谈施工、才能谈产品质量问题。如我国的建筑市场对于消防工程控制的非常严格,主要就是施工资质的管理,没有资质则无法验收,这也是建设单位考察施工企业的首选门槛。其次,在众多有施工资质的企业中,建设单位才去看这些企业的其它资质,如固定资产、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企业完成过的项目等予以综合考评。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还能让企业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

目前的建筑市场中,许多施工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综合实力薄弱,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甚至有的施工单位根本没有组织机构的概念。这其中很大的客观因素,源自于我国建筑工程起步较晚,早期的施工单位业务范围以及内部构架较为单一,多数都局限在土建工程方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建筑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生产水平等极为相似,类似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力几乎是持平的状态。一些企业为了生存,采取过度降低造价、给建设单位回扣等恶性竞争的手段,在施工中则采用劣质产品、偷工减料等方式来攫取利益。这样的做法在过去的建筑市场中经常可以见到,它不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而且扰乱了既有的建筑市场秩序。而通过的资质管理,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帮助施工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可以使企业依据不同的类别设立相应的分公司或者附属公司,进而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优化,并最终完善企业的组织机构,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在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建筑市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建筑企业登上了舞台,并且在建筑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往往会借助一些非正当的人际关系来承接施工项目,这给建筑市场企业经营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随着建筑市场资质管理制度的加强与完善,建设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施工企业准入性的控制,资质相当于建筑市场的一张门票。无论施工企业规模的大小,也无论其竞争实力有多么雄厚,要想承接各类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必须到建设项目中心,借助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充分展示企业的形象,进而通过竞标、投标的方式成功获取施工任务,而这些都是以企业的资质为基本前提的。只有资质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从事相应范围的项目竞标。因此,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要各级资质的有关条件为依托,进而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力求符合各级资质等级的相关标准,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由于施工企业内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和外部市场需求的多重性,使得企业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现行的资质管理规定正是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应具备的资质管理要素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企业注重外在市场行为。一旦企业在市场运作中有任何劣迹发生,将会被跟踪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企业资质就位、升级、动态考核时受到清出市场、重新核定资质或暂停承接任务等处罚。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同时不断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在市场中取得良好的发展。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措施

1.重视工程项目竣工管理

过去的许多施工单位,对于企业资质意识淡薄,尽管做出了很多的工程业绩,但在资质申报的时候却提交不出相应的材料证明,最终耽误了企业资质的评选,这是施工单位缺乏资质管理的悲剧结果。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对竣工验收、竣工资料的管理予以高度重视,由专人负责将整理好的竣工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等原件进行归档,并且作为企业的资产长期保存,这样便如同保存了现场施工的整个过程,即便是工程项目负责人更换,也可以第一时间根据资料的记录了解到当时的实际现场情况。

2.重视对企业资质证书的管理

一些建筑企业缺乏对资质证书的管理意识,在获得证书之后便以为万事大吉,等到了项目投标使用时才发现资质证书检审时间过期,或是资质证书被企业员工私下转让给其它施工企业,这在过去的建筑企业中是真实存在的案例。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要由专人进行保管,建立完善的审批、登记、注销制度,坚持“一事一用、无审批不借证”的使用原则,防止有人从中谋利。另外,还要做好证书的变更工作,一旦有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到管理部门进行手续变更,避免临时使用时出现问题。

3.参照标准完善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

资质体现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是国家对提高建筑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行政考验。企业应参照资质标准中对于业绩、员工素质、资信以及科技进步等项目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彼此的差距,找到发展和努力的方向。为此,企业要在内部管理上予以强化,如职员方面,企业应注支持和补助员工申报职称、参加建造师、造价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既提升了员工的职业素质,又为企业赢得了申报资质的条件,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结语:

资质是建筑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加强企业资质管理,不尽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从整体建筑市场来讲,更是稳定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良性竞争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杜丽渊,丁霄,陈鑫淼.现行企业资质管理的缺陷[J].施工企业管理,2006(12)。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组织;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化水平能直接体现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化水平还是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体现。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内抓土建施工现场,外抓建筑环境市场。在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还要对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提高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1、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工序及流程通过合理,科学性的管理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起着指导施工及管理施工过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科学性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仅能满足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建设的计划和各部位设计的要求,而且能满足各阶段的施工工艺及工序的准备工作要求,并能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各工种、各项材料、机具及各项设备等相互之间进行调配和协调。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后进行施工合理性的安排,可以保证拟建设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工期完成,也可以在开工前了解到所需资源的数量,时间及其使用的先后顺序,并可以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各施工机具及临时建筑及其他用于施工活动工作的布置。它是以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进行编制的,对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起着预控作用的指导性文件,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协调的重要性文件。

2、土建施工组织管理优化的主要内容

在对建筑物施工组织管理进行优化时,必须要严格把控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从而才能确保现场组织管理的优化质量和优化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土建施工组织管理的优化水平。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内容主要有物质流通管理优化,施工作业管理优化和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等,通过对以上施工现场管理内容进行优化,达到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目标。消除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施工质量的可靠性,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和效率;把市场作为导向,在完成施工现场优化目标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精品;优化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综合管理的效益,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更大的产出;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管理,并文明施工,确保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作业。

3、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3.1、观念的更新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一些建筑师开始应用生态学理论设计,生态建筑也叫“绿色建筑”。1993年国际建协第18次大会发表的《芝加哥宣言》指出: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和对材料的选择全面进行综合思考。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越来越重视,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更应科学、实用的开展施工组织工作。

3.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是规划和指导拟建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项目在人力、物力、时空、技术和组织等力面所做的全面、合理的安排是沟通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桥梁。其为施工单位编制企业总体施工计划提供依据;为组织物质技术供应提供依据;保证施工准备工作顺利进行;为编制单位工程组织设计的依据。

4、土建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措施

4.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参照的各项依据

要注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参照的各项依据,主要有:与项目建设有关法规和所属地方及行业标准;工程施工及招投标文件及工程设计文件;建设地区的工程勘察和技术经济资料;施工企业的自身组织机构及项目组织构架;项目所在地主管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及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等。

4.2、合理的施工方案部署

施工部署是对整个项目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后所做出的全局性战略措施,明确了施工的总体设想,对拟建工程的工程具体情况并根据建设要求,施工条件等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工程设计的任务、资源、时间、空间总体安排,并且确定及解决工程施工重大问题的方案,合理划分独立交工系统,确定单位工程的竣工时间,主要单位工程施工方案,调集施工力量,安排全场性暂设工程。其施工部署包括的内容有:拟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环保及节能等管理方案及目标;准备在建设项目中投入的人员数量及平均人员数;分包工程的进度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供应计划等;工程项目班组的组建情况及构架,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分工;施工技术准备,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工序交叉管理的总体安排等。

4.3、工程进度计划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人员为掌握施工进度控制的原理,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进度要求进行,进度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项目经理对该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审核,进一步确认进度计划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地保证进度计划的严密性,为今后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工程按照计划进度目标顺利完工。施工进度计划分为项目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几个方面,工程进度计划反映了整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程序及各工艺工序在时间上的安排及交叉作业计划安排,采用预期计划的形式,从而使整个工程在工期、成本、质量等方面通过计划安排和工序相互搭接及交叉作业后,达到项目合理竣工目标的计划要求,使施工过程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4.4、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的布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及所处的位置条件,施工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原有的和拟建的管网设施及附属建筑物建设的位置及尺寸等;为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而布置的临时设施;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设施布置;施工现场的厂区道路的划分,编制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重要的是将一个静态的平衡方案放到不断变化的施工过程中,考核实施效果和其优劣的过程,从而达到其预定目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总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可预见因素,因此要随着施工过程的实施进行逐步调整,共同探讨,以保持行动上步调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既要体现拟建工程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又要符合建筑施工活动的客观规律,它对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起到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以及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以后的土建施工管理中,要贯彻执行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保证土建施工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梁远昆.论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4:48-49.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知晓文明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但是目前中职学生对该知识领域的认识较薄弱,认识不高,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尊重他人,不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滥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导致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中职生“不够礼貌,没有修养”。因此,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普及必要的文明礼仪知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简单地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都有自身的规律性,但他们都遵循最基本的礼仪原则。

三、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1.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是学生形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学生如何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增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

2.学生的榜样作用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在班级内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地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3.课堂的教育作用

在我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文明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结果,文明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职中与文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既可以丰富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4.环境的感染作用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1)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会自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