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1.1技术路线图的定义与分类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RoadMapping)实质上是一种技术预见的实践模式,它通过组合使用多种技术预见工具,从总体上把技术—产品—产业、性能—成本—市场关联起来,形成基于未来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综合判断之上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堪称政府、产业和企业等进行技术创新的“作战地图”。20世纪70年代末,技术路线图在美国汽车行业首先使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忽略可能成功的技术,以及向各利益相关者展示公司的战略,增强供应链上下游的信心。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和康宁公司最先开发了技术路线图管理方法,用于支持和协调企业战略产品和技术开发活动。此后,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灵活的、结构化和可视化的前瞻方法被用于企业技术规划,并逐步在产业层面和政府科技规划宏观层面得到广泛应用,其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和延伸,比如美国半导体行业技术路线图(1992年)、欧盟氢能技术路线图(2000年)、日本安装技术路线图(2003年)、台湾地区纳米材料技术路线图(2003年)等。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产业技术路线图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总结起来大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政府部门技术路线图,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二是产业技术路线图;三是企业技术路线图。这3类技术路线图从绘制方式、表达形式到功能作用等方面各有侧重(见表2)。政府部门技术路线图,针对某领域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需求、科技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发展重点及其相关关系,明确技术发展优先序,实现时间和发展路径,它可用于指导技术领域战略规划的制定、关键技术项目及相关行动的选择,是组织社会资源和指导协调利益相关者共同行动的指南。产业技术路线图,是通过时间序列系统地描述“市场—产业—技术”的发展过程,用于指明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诱导资源配置,并引导研发方向,构建新的创新联盟,加强创新主体的协作,为产业抓住未来市场发展机会指明方向。企业技术路线图,是通过时间序列系统地描述“技术—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技术路线图用于标识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所处的位置,为确定企业技术路线战略,用于企业技术选择和部门之间的协作。

1.2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步骤与意义

在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的产业发展规划路线。通过综合国内外产业技术路线图研制的具体实践,可以把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制过程大致分为8个步骤:①分析产业技术基础,编制产业体系图和技术地图,这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基础和关键;②研判社会需求,研究和判断未来宏观经济、目标市场、社会发展等对产业的需求以及企业因素(如政治、军事等)引致的需求;③确定发展远景目标,通过情景分析,明确今后的发展远景,确定发展方向或目标,确定支撑这些方向或目标的战略功能或产品,为构建关键技术做准备;④调查产业技术壁垒,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实地调研等形式,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调查法等调查那些阻碍产业发展方向或目标实现的技术壁垒是什么,并对这些技术障碍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技术研发的需求清单,形成筛选关键技术的备选技术清单;⑤遴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大规模综合德尔菲调查,依据遴选技术清单,综合考虑实现时间(可分为实验室实现时间和社会实现时间)、市场需求、科研推动、发展路径(研发战略)、制约因素、知识产权等指标,通过两轮调查,遴选出关键技术;⑥分析研发资源能力,针对统计分析结果,开展SWOT分析,调查研究全国研发资源分布情况,并根据前几步获得产业体系图、技术地图和关键时序图谱等研究成果,明确主要区域研发能力特长、技术路径选择等,或开展专利检索,绘制专利地图,并根据专利地图结构,对照技术地图,对本区域产业技术能级、路径选择、项目布局、资源基础等进行分析;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总图,建立技术关键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元器件或核心部件—主导产品—市场规模的关联图,也即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市场规模就能达到多大容量,从而为产业技术、产品研制提供指南;⑧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如果推动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进一步深化、跟踪和调整的对策建议,也包括为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而应该对现行政策和制度框架进行调整的对策建议。

当前,信息、生物、纳米、能源、材料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呈现群体突破态势,科技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为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通过开展技术预测、技术路线图等研究,从企业、产业和国家3个层面上确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发展路径,有效组织创新活动,降低创新风险。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创新管理工具,能够使产业升级和企业升级有效联动,使产业层面的市场驱动因素和产业技术因素,有效地渗透到企业的创新和生产活动中,并转换为真正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力量。为此,要打破产业传统发展路径,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双轮”,进行重点发展;将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作为“双翼”,进行重点突破;将就地升级和产业转移作为“双通道”,进行重点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对企业提出高端化、国际化、战略化和绿色化的转型升级要求。这“四化”各有侧重,但却是一根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自主创新。围绕自主创新,始终有两个重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市场需求。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集成规划方法和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地使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相贴近,避免两者相互割裂。

2技术路线图思维:浙江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

技术路线图是对未来的规划。技术路线图思维是指规划的思维、系统的思维和普遍联系的思维。技术路线图思维可以帮助决策者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在技术激烈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找到最优的决策。纺织产业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为主链,包括配套纺机、印染助剂、技术服务、纺织软件等辅行业的完整产业链,并且在新型纺纱、麻纺、丝绸、织造、针织、染整、器材以及纺机计算机系统的研制、生产方面,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文借鉴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框架,以强化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基础,围绕“市场—产业—技术”这条主线,在市场和技术对产业链的双向驱动下,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产业,提出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如图2)。

2.1市场因素———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尽管浙江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临港重化工业等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纺织产业一直占据制造业首位。2009年,浙江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2573家,职工总数193.7万人,销售收入6592.4亿元,出货值1820.6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1.4%、24.9%、17.3%、18.4%;实现利润总额262.3亿元。其中纱(占全国的8.1%)、化学纤维(占全国的46.6%)、印染布(占全国的56.1%)、丝绸(占全国的20.2%)、服装(占全国的11.2%)、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占全国的27.5%)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行业中“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分别达到80个、25个,居全国首位。在长三角两省一市中,江苏和上海的主导工业都已调整为电子行业,唯浙江省20余年保持未变,仍以现代纺织产业领衔。与江苏、山东、广东、福建4个纺织大省相比,浙江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规模企业数量多和产业整体规模大。一方面,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分别是山东、广东、福建的2.3倍、1.9倍、4.9倍,仅次于江苏;另一方面,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资产总额为6961.9亿元,分别为江苏、山东、广东、福建的1.3倍、2.1倍、3.0倍、4.6倍。另外,浙江纺织工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和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两方面。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为0.54亿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2亿元)。同时,2009年前11个月,浙江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为18.5%,高于全国17.7%的行业平均值,与其它4省相比仅低于广东省。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较强的技术创新、品牌创建、销售网络构建能力,使得浙江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只能依靠价格优势,采取薄利多销策略,竞争优势并不显著。

2.2产业链———浙江纺织产业重点环节的延伸与提升

2.2.1化学纤维开发

化学纤维主要由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组成,其中合成纤维主要由锦纶纤维、涤纶纤维、腈纶纤维、维纶纤维、丙纶纤维、氨纶纤维组成。浙江是我国化纤工业大省,而其中又以氨纶和涤纶长丝产品为产业主体,在全国首屈一指,分别占全国的51.2%和50.0%。其中,锦纶纤维、腈纶纤维和丙纶纤维的增幅超过30%(见表4)。浙江化纤产业生产分布区域集中,优势明显,其中萧山、绍兴、嘉兴占全省的85%。且已经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如桐乡的桐昆,萧山的恒逸、荣盛、红剑、开氏、联达、翔盛、道远,绍兴的远东、赐富、古纤道,宁波振邦、海宁海利得等。该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①产能过剩,销售价格和利润水平下降,其原因主要是产品类型单一,差异性小;②生产过度依赖传统市场,缺乏开辟新市场的能力和勇气;③新产品、新品种研发能力落后;④竞争手段单一,单纯依靠价格手段,极度压缩了本产业的获利空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未来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前端———进入PX乃至石油化工等高获利领域;后端———通过科技投入,追求差异化发展:聚酯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化纤生产向熔体直接纺和差异化功能型转变。

2.2.2面料织造提升

浙江织造面料80%以上用于服装的生产,优势主要集中在丝绸、毛纺、棉纺等织造行业。截至2009年底,丝绸类蚕丝及交织物生产3.3亿m,占全国的42.4%,产业用帘子布和无纺布分别占全国的24.2%和28.6%(见表4)。浙江作为织造大省应该继续在丝绸、毛纺、纱等,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方面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但是浙江纺织面料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化纤制造行业雷同:同一层次上大量的大规模企业过度竞争,相互模仿,缺少差异化;企业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跟着订单走,被动跟着市场走;缺少品牌,技术水平不高;制造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下跌。另外,纺织面料的产能主要集中在近年增值水平较低的化纤面料上,而近年来广受欢迎的棉质面料比重过低,主要靠从外地购买原料。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应该注意产业链的适度延伸。前端向棉纺拓展,扩展棉纺产能。后端向针织和产业用纺织品、家纺产品拓展。

2.2.3印染及后整理技术升级

印染是浙江的优势。截至2009年底,印染布生产量占全国的56.1%,仅绍兴就占全国的33.1%。但是,印染同样面临与上述两个行业类似的问题,并且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另外,染料也是制约浙江印染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印染的原料主要是国外生产,价格高,源头被国外控制,基本上国外的一两家企业就控制了市场,导致内资企业无法生产,研究费用太高。因此,政府和企业如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掌握关键技术,既可推动新兴行业的发展,又可提高印染行业的利润水平。因此,印染行业的产业链,也有向前后端延伸的必要。前端———向染料制造延伸,并带动相应的化工行业;后端———通过推广应用计算机配色系统,增加花色品种。

2.2.4服装品牌培育

浙江是服装生产大省,由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企业集群共同组成,初步形成杭(杭州)甬(宁波)瓯(温州)“三足鼎立”的空间分布格局。除此之外,湖州市织里镇以童装生产为主,全镇拥有6600家童装生产企业,年产童装1.2亿件(套),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童装之都”。平湖市新达、诸暨市枫桥镇和海宁市也已经形成相当大的服装生产规模,分别生产运动服装、衬衫和皮装。浙江服装产业无论在产品品牌还是在营销策略上,都创造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在全国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与国外相比,浙江服装产业在品牌、质量、销售渠道、研发设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从纺织品结构看,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明显落后于服装与家纺产业,应大力提高前者在纺织品中的比例。

2.2.5纺织机械研发

目前,高档纺织机械大都依赖进口,浙江生产的纺织机械还以常规产品为主,主要分享省内及国内中低端市场,形成对进口的“部分替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进口为主,出口为辅的发展格局。浙江纺织机械行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进口与出口均居全国首位,但是进口多为引进高档设备,出口则以一般贸易为主;同时,浙江纺织机械90%以上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出口所占比重仅为6.3%。②纺织工业对纺织机械行业的拉动效应明显。纺织工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导致其对化纤机械、针织机械、印染后整理机械、织机等纺织机械连年大量进口,而出口的纺织机械以中低档的针织机械为主,主要出口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浙江纺织机械虽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机电一体化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例如同样一台喷水织机,浙江省出口价只有6554美元,而进口价高达21040美元,出口价格不到进口价的1/3。为此,要推进纺织装备的自主创新,引导相关技术力量提高纺织装备的自主装备水平,从而提升纺织产业在行业内的谈判地位与行业利益份额。

2.3技术因素———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现代纺织产业已经不是单纯的传统产业,其每个制造环节都在实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对接,因此,“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又超越消费”已成为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代纺织产业的重要特征。而产业共性技术作为产业和技术的集合体,应用范围宽,经济寿命长,受益界面广,受益时间长,对于增强我省区域产业竞争力有重大推动作用。鉴此,本文以纺织产业链为基础,提出发展浙江纺织产业的4项关键共性技术:

2.3.1化学纤维技术

国际化纤技术以“三新”(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为发展趋向,并且化纤技术的突破对于纺织产业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作为化纤大省,理应顺从国际化纤技术的要求,提升纤维的差别化、功能化和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生产。一方面,当务之急是调整原料结构,提高高性能纤维、高技术纤维、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力度,增加新型纺织材料应用的比重,使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以上。新纤维的开发依然是针织机织面料创新的主流,如高湿模量纤维、新型再生纤维素、蛋白质与纤维素复合纤维,以及大量新合纤,如吸湿排汗、聚乳酸、远红外、抗菌除臭、抗紫外线、阻燃、防辐射纤维以及超细纤维、异形纤维、PTT、PBT新型弹性纤维,可为新型纺纱面料提供优良的原料;另外,包括天然蛋白纤维、植物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木质纤维等各类新型绿色环保纤维也是未来纤维技术开发的重点。另一方面,必须依靠浙江在化纤方面的优势,加强过滤用纺织品加工技术、新型医用防护材料、高级土工布成套生产技术、特殊装饰用纺织品、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农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应用,如防磁、导电、阻燃、防紫外线纤维,智能纤维、纳米纤维、光导纤维以及适应信息、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需求的新型纤维。

2.3.2生态、节能、环保技术

浙江作为印染大省,集聚了全国55.9%的印染布,仅绍兴县的印染产能就达全国产量的1/3。因此,浙江省尤要顺应国际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开发生态、节能、环保型的纺织技术。具体可以对以下关键技术加以突破:①自动制网技术,应用计算机自动分色功能和图形技术开发的喷墨、喷蜡、激光自动制网,进一步研究提高精度、减少制网时间及配套技术;②低温等离子处理技术,以缩短染色流程和时间,提高上染率,节省燃料和能源,减少废水,改进染色性能和效果;③生物酶处理技术,包括退浆、精炼、漂白以及棉织物的抛光、柔软、仿旧等整理,对棉、粘胶、天丝、麻类、毛类及混合织物提升手感、舒适性等;④环保型染料、助剂、浆料的开发与应用,如用新型高性能的变形淀粉、聚丙烯酸浆料替代污染环境的PVA浆料,用于涤纶或涤棉纱的水溶性聚酯浆料等;⑤废水处理技术,如适用性广、对染料和各类有机分子有强烈吸附作用、对pH值敏感性小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及化纤仿真碱减量废水回收利用技术等。例如,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自动制网技术,对TQF268转杯纺纱机不断改进,通过设定自动清洁滤网、负压报警等功能,提高通风效率,使整机负压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效降低了能耗;并且在TT96剑杆织机上采用双轴织造,扩大了加工特别复杂的织物功能,通过优化结构、精益制造、精确匹配,整机容量仅4kW,相比其它同类机型可节能27%。

2.3.3智能化技术

现代纺织以电子化技术为主导,以新材料和高精度自动化机械加工技术为基础,采用光、电、机、液压、气动等传感技术,多电动传动和变频调速、计算器控制等技术,实现纺织生产过程中各种工业参数的在线显示、检测、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以及设备运行的自动显示、检测、超限报警、自动停车直至故障自动排除,以保证和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清梳联成套设备全程采用光电检测、位移传感、压力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全线信息采集、异纤检测、梳棉机自调匀整、棉结和纤维在线监控、在线自动磨锡林织布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使输出的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甚至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的稳定性;剑杆、喷气、喷水和片梭等无梭织机的五大运动和各种辅料运动除引纬和打纬运动外,都可由电子送经利用传感器在线连续测定经纱张力,通过计算机控制送经电机转速改变送经量,使经纱张力保持稳定,从而精确控制织机纬密,可配备多种形式的开口机构、打纬机构,满足各种工艺条件;喷气织机也可用计算机自动设定、自我诊断、自我修正、监控引纬过程。以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最先开发的电子提花毛巾织机为例,该机采用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提花机开口,同时采用伺服电机控制毛圈高度,属于国内最先进的大提花毛巾织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可以织制波浪毛等高难度的毛巾织物,如面巾、浴巾、茶巾、方巾等高档提花类毛巾织物。

2.3.4纺织信息化技术

纺织信息化技术包括建设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本单位的行业信息网络,构建内容完善、结构合理、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发具有各类企业决策特色的ERP软件和适应国内外市场和国内企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则等。一方面,可在化纤、针织等机械行业,开发适合其生产营销流程和管理要求的ERP产品,实现采购、投料、加工、检验、入库装配、财务核算各环节数据信息围绕需求计划有序流动,使其能与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并通过因特网构建更大范围的信息网络、营销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按照国际流行的B2B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利用浙江省电子商务的技术优势,通过建立客户和供应商网上自我服务系统,与客户进行市场、销售、服务的信息交互与沟通,以知识库的形式为企业提品技术、产品故障的解决方案,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并可以开展网上接收采购订单、网上查询需求、网上了解补货情况以及查看购货协议、监督存货、检验收据等业务,提高运作效率,减少运作成本。除此之外,还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满足企业开展网上采购招标、网上议价、网上信息等商务活动的需要。

2.4研发资源———合理选择研发模式,规避研发风险

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利用自身的资源、挖掘企业内部效率,追求经营利润;二是整合外部资源、利用企业外部效率,追求合作利润。企业研发模式主要有3种,即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研发外包。由上述分析可知,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是以块状经济及其高级形式产业集群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而集群内中小企业大都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信息都比较缺乏,从而极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长期引进国外技术,导致同世界其它先进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差距不断被拉大,这又迫使集群企业进一步依赖国外技术。由此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产业集群行业内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多数集群企业需要承担日益高涨的知识产权费用。显然,合理的选择研发模式,可以有力地推动集群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实现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双向激励,从而提高集群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技术路线图制定:浙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浙江现代纺织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浙江作为纺织品生产加工中心的形象,应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价值的创造中心,使加工、生产意义上的“浙江制造”转化为建立在创新技术上的“浙江创造”,推动传统纺织产业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化。鉴此,在制定浙江现代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思路时,强调“市场拉动”作用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市场—产业—技术”之间的关系,促进浙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3.1产业用纺织品开发与纺织产品结构优化

纺织品已由单纯生活资料进入工程新材料领域。涤纶纤维被列为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20大发明之一,它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其主要包括农副业用纺织品、工程用纺织品、传动和管带类骨架材料、工业用毡毯、蓬盖布、线-带-绳-缆、人造革、过滤材料、包装用纺织品、防护服、文体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国防尖端用纺织品、其它等14类。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生产省份,占全国总量的40.8%,目前已达980万t。但是中低档产品多,差别化率低,世界化纤差别化率已达50%,而浙江省只有30%。在产品结构中,发达国家的服装、家用和产业用3类纺织品各占1/3,而浙江目前仍以服装的生产加工为主,产业用纺织品占所有纺织品的比重不到20%。因此,浙江应借助化学纤维的生产优势,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优化纺织产品结构。

3.2节能减排压力和印染技术改造

印染行业是浙江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纺纱织造、提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近年来,由于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印染行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因此,应提前淘汰落后产能,对印染技术进行改造。“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印染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小浴比、短流程等节能、降耗、环保的装备和工艺比重加大,在线监测和监控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不但提高了印染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即便如此,浙江印染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流程长、稳定性差、能耗水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等问题,特别是自动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问题突出。

3.3机电一体化与新型纺织机械研发

浙江省纺织机械的进出口结构既受全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又独具特色,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纺织机械的出口增幅依然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针织机械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纺织机械产品,并在纺织机械中占有较大份额。其中,浙江省针织机械的出口总额为2.61亿美元,占全省纺织机械出口总额的72.2%,占全国同类机械出口总额的58.4%。但是高档针织机械需要大量进口,而出口的大都是低端设备,如浙江省化纤和非织造布机械的进口分别占全国的52.2%和68.8%。另外,印染后整理机械、纺纱机械等纺织装备都需大量进口,其主要原因是浙江纺织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对于浙江而言,应提升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染整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采用先进的交流变频传统、PLC控制和触摸屏操作等技术,使现代纺织产业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迈进。例如,在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国产喷气织机领域,浙江已经基本解决了国产控制系统地批量生产难题,如机电一体化喷气织机的运行速度突破了1100r/min,使用入纬率超过1200m/min,具有宽幅、高速的性能,并能配套生产大提花、双幅、色织、双经轴等特殊品种,并且整机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转速仅达600r/min,使用转速超过450r/min;机械转速达630r/min的剑杆织机还没有大批量进入市场。另外,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将是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主线之一,纺织各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装备的改造、自动化和信息化成套设备的开发使用等都需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同时,节能型、环保型生产将是纺织行业投资的重点,需要更为高效、自动化、清洁的纺织机械产品,以提高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促进浙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纺织产品的品种、水平、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节能、低污染、智能化和成套化等特征的纺织产品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会鼓励企业加大新设备的投资强度,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展会主题:增强自主创新 推进能源科技装备进步

展览日期:2009年9月1―5日

展览地点:沈阳国际会展中心

展出范围:真空科学技术在机械、电子、冶金、航空、航天、轻工、化工、食品、医药、卫生、印刷、建筑和装饰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项目以及与真空技术有关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

第六届苏州连系工业展

――华东(苏州)国际橡塑胶及包装技术设备展览会

时间:2009年9月3―5日

地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博览广场(金鸡湖边))

同期举办:第六届华东(苏州)国际机床及模具技术设备展览会

主办单位:讯通展览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苏州市委员会

展览范围:1、橡塑胶类(包括生产设备、其它加工机械、辅助设备及配件、材料及产品、控制器、检测试设备2、包装类

2009年墨西哥国际五金博览会

展览时间:2009年9月3―5日

展览地点:瓜达拉哈拉展览中心

展览介绍:创办于1989年,每年一届,是由墨西哥政府出面举办的拉美最大规模的专业五金展,同时也是除科隆和拉斯韦加斯五金展之外的世界第三大五金展。

展品范围:机械五金类、建筑工程类、电器及照明、家居用品类、其它五金类。

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

展览时间:2009年9月4―9日

展览地点:柏林展览中心

展览介绍:IFA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展览会

展品范围:音响系统、高档电子产品、汽车媒体、电视机及其附件、录像机及其附件、摄像机、数码相机、娱乐设备、天线、信息与交流技术、通讯设备、联网服务、卫星接受系统、广播/演播技术等、电子元器件、磁体和磁性材料、测试测量仪器、电源与电池等。

柏林家用电器展展品范围:大型家电、小型家电、厨房用品、零部件等

澳大利亚国际食品展览会(Find Food Australia)

展览时间:2009年9月7―10日

展览地点:澳大利亚 悉尼会展中心

展览内容:食品、饮料、酒类、食品原料、罐头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水果、蔬菜、海产品、咖啡、茶、糖果、饼干点心、婴儿用品、食品加工、包装技术及设备、保健食品、餐饮服务及相关技术等

2009第四届中国(重庆)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9年9月8―10日

展会地点:重庆・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重庆制造业发达,在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工业装备、精细化工等行业拥有较强的优势,工业配套体系完善,企业备优良,拥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和一批优势企业。 “CIASE ”将全面展示汽车制造配套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设计。

2009拉丁美洲慕尼黑(巴西)国际分析检测设备展

ANAL TICA Latin America 2009

展会时间:2009年9月8―10日

展会地点:圣保罗泛美展览中心

展品内容:生化领域设备及各类耗材;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技术、耗材及相关软件。

展会简介:该展会系德国慕尼黑生化分析展组委会――慕尼黑国际展览公司设在巴西,针对拉丁美洲的实验分析移植展。2007有超过70个国家逾13000名参观者。

2009南非国际水处理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9年9月8―10日

展会地点:约翰内斯堡Sandton会议中心

展品范围:环境保护技术及设备和排水水处理技术设备

2009年印度国际非开挖展 NO DIG INDIA SHOW 2009

展会时间:2009年9月9―11日

展会地点:At India Habitat Centre Lodhi Road, New Delhi (India).

展品范围:曲线钻进机 螺旋钻孔机 钻孔定位 钻孔记录,扩孔 避开电缆工具 堵漏和密封 闭路电视 涂料 盘卷运输车 计算机建模 以及更多

2009年法国秋季面料展

展会时间:2009年2月9-12日2009年9月14-17日

展会地点:Paris Le Bourget Exhibition Centre , France

展品内容:丝、棉、牛仔布、毛料、麻、功能面料、刺绣、花边、印花、丝织品、辅料;

第十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暨

第十一届中国江苏国际服装・家纺・面料博览会

时间:2009年9月10―12日

地点:中国・南京

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

协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参展范围:A区为服装品牌展区;B区为服饰、家用纺织品等展区;C区为面辅料、服装机械、媒体等展区。

2009第七届北京国际广告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9年9月10―12日

展会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主办单位:中国商务广告协会

同期举办:2009北京国际LED展览会

展出范围:广告制作技术设备、广告材料及物料、户内外广告媒体、标识系统、展览展示器材、新媒体技术设备,创意创新设计产业、大屏幕及户外媒体、广告制作与广告礼品、书籍、图库软件、气模。

2009年法国巴黎国际美容展览会(Beyond Beauty Paris)

展会时间:2009年9月13―16日

展会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

展览范围:COSMEETING展区、CREATIVE展区、EUROPEAN SPA展区

展会介绍:自2003年成功首办,法国巴黎美容展已成为世界最强势的美容类专业展会。

2009年第29届南美洲秘鲁国际矿业大会及矿山机械设备展

PERUMIN-29th MINING CONVENTION/EXTEMIN 2009

展会时间:2009年9月14―18日

展会地点:秘鲁 Tecsup campus展馆

展品范围:各类矿业资源,矿业产品等,采矿、开矿机械设备等。

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9年9月16―20日

展会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展会概况: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展之一。同期举办“ICT中国高层论坛”等高端论坛会议及“ICT企业沙龙”等以中外电信运营商为主参与的活动。

展示内容范围:信息通信服务和应用;信息通信交换、传输技术与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及配套产品;3G/超3G移动通信技术及设备;宽带电信业务与电信增值服务;宽带无线接入;智能终端;下一代网络(NGN)、下一代互联网(NGI)、网络电视、网络游戏、IPTV、手机视频、互动娱乐产品及服务;行业信息化应用和解决方案等等

2009中国国际橱柜、厨房卫浴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时间:2009年9月16―18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同期举办:2009中国国际五金展

展品范围:整体厨房、浴室、淋浴房、烟机、灶具、热水器、厨具、炊具、卫生洁具及厨卫装饰用具等等

第4届杜塞尔多夫(泰国)国际医疗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9年9月16―18日

展会地点:Queen Sirikit国际展览中心(QSNCC)

展出内容:医疗设备、外科手术设备;实验室设备和配置;急诊及运输设施;医学技术;整形外科和康复技术;医用建筑设施和技术;各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营养和医用厨房设备;家庭医疗保健系统;医用物品、普通用途的衣料布;创伤学和术后恢复;看护和监控系统;医疗著作。

第四届苏州国际广告技术及设备展览会

第二届LED及户外媒体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9年9月18―20日

展会地点:苏州高新国际会展中心(塔园路369号)

展品大类:广告与数码影像制作设备、广告制作材料、广告标识系统及展览器材、LED及户外广告媒体技术设备、广告礼品

第二届广州紧固件交易展

时间:2009年9月23―25日

地点:广州市流花路119号 广州锦汉展览中心 2号馆

产品种类:1、紧固件;2、设备:成型设备类、螺纹成型设备类、热处理设备类、表面处理设备类、辅助设备类、检测设备及装置类;3、工模具:螺栓成型模具、螺母成型模具、螺纹成型工具;4、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工艺、辅助材料;5、原材料:中碳钢、低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含线材、棒材、板材、管材等)

2009中国国际功能性面料及高性能纤维(上海)展览会

展览时间:2009年9月23―25日

展览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承办:中国阻燃学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承办

邀请:欧洲阻燃协会、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全国合成纤维科技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上海服装行业协会

展品范围:功能性面料、高性能纤维、高功能纤维、各种助剂、其它配套产品、配套行装及器材、纺织新技术、纺织新标准及检测、服装加工设备等

2009年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

时间:2009年9月21――23日

地点:安平国际丝网会展中心

展品范围:各种网、丝、钉、丝网制品(烧烤炉、丝网工艺品、花架、金属网带、食品炸筐、厨房电器烧烤架、过滤器、索具等)、丝网机械、拔丝模具、拔丝辅料、丝网表面处理设备及原料、丝网机械相关配件等。

2009保健品展览会第十五届全国药品保健品(广州)交易会

时间:2009年9月22―24日

地点:广州体育馆会展中心(白云大道南783号)

参展条件:具有药品、保健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流通企业及境外企业驻国内办事处。

展览交易范围:药品类、保健品类、医药高新技术及软技术类、医药保健品生产包装类。

2009中国国际缝制设备暨服装面辅料配件展览会

China International Garment Material & Accessories Show 2009

时间:2009年9月22―25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支持:中国服装协会?日本缝制机械工业会

展会简介:CISMA作为缝制机械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专业展,已成功举办20届,2007年规模达到100,000平米,成为行业内亚洲第一大展,规模上首次超过德国IMB展,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77个企业来参展。2009首度开辟“服装面辅料与配件”展区,服装生产商在参观CISMA的同时也能了解服装加工产业链上配套面辅料的新品和发展趋势,设备、面料、辅料与配件作为成衣制造的前端环节将同台演绎,成为CISMA展品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展品范围:1. 设计、制作IT系统、缝前设备、缝纫设备、刺绣设备、缝后设备、配送、物流设备、其它相关设备、信息服务 2. 面辅料及配件:各类男女装童装面料、复合面料及功能性面料;缝纫线、绣花线、花边丝带、镶边及分线设备;纽扣、拉链、商标、挂牌、徽章织唛、标签等装饰及辅助用品;衬里、衬垫等辅料;油、清洁剂等辅助物品;内里料、膊棉;打标设备等。

2009第十三届制药机械・药品包装(广州)展览会

时间:2009年9月22―24日

地点:广州体育馆会展中心(白云大道南783号)

参展条件:具有制药机械、包装机械及材料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国内外生产、流通企业及境外企业国内办事处。

展览内容:制药机械、包装机械、医药实验设备、包装材料。

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CIAPE 2009)

时间:2009年9月24―27日

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

协办: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BME)、美国专业设备市场协会(SEMA)、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法国汽车零部件协会(FIEV)、韩国汽车工业合作协会(KAICA)、英国贸易及投资署(UKTI)、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ANFIA)等

展览范围:1、汽车零部件;2、汽车用品及售后服务

2009中国郑州印刷包装产品博览会

时间:2009年9月25―27日

地点:中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参展内容:1、印刷、包装设备;2、瓦楞纸包装设备;3、纸业

2009美国洛杉矶国际家用纺织品和面料辅料接单展览会

Material World West

展会时间:2009年9月30日―10月2日

展会地点: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市场中心(CMC)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从1997年到2005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67%。其中,国内销售增长速度达18.80%,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以每年8.9%的速度递增,并于1995年起,连续10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呈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

但与此同时,纺织业的利润率一直在3.5%左右低位徘徊,产业“经济规模”已有,而“规模经济”尚无。纺织业粗放增长模式、国际贸易壁垒以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等因素的存在,给纺织产业的安全发展预设了新的命题,中国纺织产业也因此面临“深水区”的测度。

一、中国纺织产业国内环境

(一)生产要素环境

中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却被低下的劳动生产率抵消;中国是棉花、化纤、蚕茧生产大国,却因资源要素配置的低效率,导致纺织原料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生产要素的禀赋会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因此,高效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比单纯拥有优势要素要重要的多。

(1)劳动力。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业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经历了一个迅速扩张的时期。据德国Werner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对世界纺织业劳动力工资成本的统计,在2000年秋调查的54个国家中,中国列第48位,劳动力工资成本仅为日本的2.6%、美国的4.8%。

但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也一路走高,与发达国家及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与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工资成本已经不具有优势。2002年,中国纺织业平均工资水平已达到印度的1.12倍,巴基斯坦的1.86倍。而这两个20世纪90年代后期崛起的国家正日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纺织服装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且随着“独生子女”政策滞后效应的显现,中国劳动力资源将会在2015~2020年的供应洪峰后出现逆转,从而进一步抬高劳动力成本。

不仅如此,低下的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抵消了中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2003年,中国大陆纺织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4.6万元人民币/人・年,约折合1.76万美元。而同期,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已达8万美元/人・年,一些大公司甚至超过了10万美元/人・年;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在4万美元/人・年左右。

从综合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两方面的比较结果看,中国纺织产业劳动力要素指标的评价是“一般”。中国纺织产业必须改变目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低成本的扩张模式,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上来。

(2)原材料。中国是许多纺织业原材料的生产大国。2004年,中国棉花产量632.4万吨,在世界棉花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同年,蚕和丝绸的产量也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70%;中国还拥有诸如羊毛、亚麻和苎麻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纺织原料的巨大产量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可耕地面积却只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纺织天然原料的生产发展势必受限于有限的可耕地。另一方面,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也限制了有效的商品流通,妨碍了纺织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国内资源要素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和协议价格,且波动幅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然资源的优势。

总体来看,中国纺织业的资源要素的评价为“一般”。

(3)供给产业。中国纺织业供给产业普遍存在产业同构化、结构低度化现象,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中间品,尤其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供给产业竞争力低下成为制约纺织业安全发展的又一瓶颈。

在中国,纺纱机械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织造机械、缝纫机械等行业的生产技术则比较落后,先进的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以缝纫机械为例,尽管中国缝纫机产量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但产值却只及世界产值的14%。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2年中国出口缝纫机是进口缝纫机数量的14.2倍,但进出口金额却基本持平。

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内外销服装采用进口面料的比重逐年提高。受印染技术、产品开发设计落后等因素制约,中国每年至少需进口服装面料50亿美元。出口服装中面料自给率仅为40%左右,其中,化纤织物的自给率最低。中国面辅料业的薄弱也大大制约了服装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加工企业自主品牌的创立。

生产技术落后的棉纺织机械业、结构低度化的缝纫机械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纺织染整技术的相对落后,出口纺织面料的自给率降低已经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因此,中国纺织业供给产业的竞争力指标评价结果为“一般”。

中国纺织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中国成为纺织生产和出口大国奠定了基础,但这种贡献仍然停留在产值的提高和出口规模的扩大,并没有转化成与之相适应的规模经济,多年来中国纺织业的利润率都在3.5%左右。根据《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业中还有超过1/5的企业亏损,亏损额高达87.26亿元。由此看来,占有和使用优势生产要素是一种竞争优势,真正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必须靠不断地专业化、技术创造和生产要素升级。

(二)金融环境

我国纺织企业融资主要有两种渠道:出口业务融资和一般业务融资。我国对纺织服装出口实行的鼓励政策,为企业出口业务融资提供了便利。出口企业常用的短期融资渠道有信用证打包和出口押汇。对于信用证业务,一般在签约后15天左右,外方客户就会开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企业收到信用证后便会到其业务银行进行打包,贷得信用证出口金额70%~80%的资金;对于非信用证业务,出口企业在货物发运后,可以用包括海运提单在内的全套出口单据到其业务银行办理押汇业务,也能非常方便的贷到出口单据金额80%~90%的资金。此外,退税贷款,也是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和提倡的放贷方式。这几种融资渠道和信贷方式,为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纺织生产和出口大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纺织企业出口业务的资本效率相对较好。

另一方面,我国的利率水平依然通过行政手段而非市场形成,金融竞争受到严格限制。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提高和放贷增速的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行业资本效率的平均水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的金融服务效率依然较低。三年来,中国从事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企业增长了8.2%。但这部分新增企业大都缺乏国际贸易经验和规模经济效应且管理水平及整体素质较低,而国内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所以,对于这些新成立的中小企业,要想短期内取得银行信任和资金支持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综合起来,仅靠出口业务打包、押汇和退税贷款等短期信贷政策,很难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本效率;货币供应量的提高和放贷增速的加快虽然一定程度地提升了资本效率的平均水平,但国内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机制的不完善,1万余家新建纺织企业和10万家中小纺织企业的低效率,都大大降低了纺织业的整体效率。因此,总的评价结果还是:纺织业的资本效率应该属于较差。

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是中国金融体系承载的区域环境,要改善和提高纺织产业“小环境”的安全度,必须先给“大环境”动手术,加快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大幅度提高中国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市场需求环境

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销售增长迅速。2005年,仅前10个月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5,680.20元,相当于1997年全年销售收入的2.33倍,年平均增长率均达到10.67%,其中,2003年和2004年的增长率分别高达24.60%和25.43%,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同期,纺织产业的国内销售增长更为显著。1997年至2005年,纺织品国内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8.80%,国内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重基本维持在35%左右,截至2005年10月,纺织品内销部分的销售收入已突破总销售收入的半数,达到51.1%。

近年来,纺织品的年产销率也逐年增加。其中,主要亚行业棉纺织产品的产销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2001年为96.04%,2002年则达到了98.56%。同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也达到了97.36%,化纤行业的产销率则达到了100%。在产量按年平均9.1%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产销率却也不断提高,可见国内纺织品的市场需求潜力之大。

尽管国内纺织行业销售增长迅速,但目前中国的人均纺织品消费水平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消费量仅为5.5kg,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kg,更远远落后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时,纺织品的消费将进入快速膨胀阶段,尤其是纤维消费。近十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稳步上升。1995年人均纤维消费量为4.5公斤左右,2002年增至6.6公斤,2005年则进一步上升到了7.7公斤,国内纤维消费的增长量也已达到世界同期消费增长总量的1/3。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更预示了中国纺织产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机遇。此外,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也给纺织服装生产商细分市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以产业用纺织品为例,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外被称为“技术性织物”。这种产品的附加值较高,虽然目前国内市场需求较小,2002年消费量仅为208.1万吨,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未来市场潜力将大大提高,预计到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314万吨。

中国已经确立了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不断出台的一系列产业结构升级措施和建议,有助于发挥区域和产业的比较优势,缩短东西部经济差距,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的和谐快速增长,这无疑会带动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高速增长。同时,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切实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会相应带动衣着类纺织品的消费增长。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现行年增长的实际情况,到2010年,纺织业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3000亿元,增长率在27.5%~40%,评价结果是“较好”。

二、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1986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35%,2004年已达到21.04%,年均增长8.93%。尽管1995、1996年中国三次下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使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占有率也略有下降,但从整体上讲,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了迅速上升的势头,且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充分显示出该产业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

欧盟、美国、日本是世界三大纺织品服装的进口国。2004年,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总额为4528.3亿美元,而这三个国家的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累计高达3090.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8.25%。在世界三大纺织服装进口国市场上,中国一直占据着显著地位,2004年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14.0%、19.47%和74.23%,位列这些国家纺织服装进口的首位。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纺织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的评价结果为“很好”。

(二)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国纺织服装属于出口主导型产业。1998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逐年提高,年平均增长率4.04%。最低年份1998年,该指数也超过了0.5,2004年更是提高到0.71,越发趋向于1,说明该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

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纺织产业内部主要亚行业之间发展极不均衡:纺织品的竞争力较弱,竞争力指数仅为0.37,中国纺织品在成本上不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的低,质量和品种比不上日本、韩国,目前主要在初级大路产品上靠量支撑,但数量上并不及欧盟;相比之下,服装的竞争力相对较强,竞争力指数高达0.95,中国服装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但后者服装出口的绝对数量少,尚难以对中国构成强大威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产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中国纺织产业整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评价结果为“很好”。

(三)价格比

一般地说产品价格越低,国际竞争力越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低价格主要得益于国内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以占纺织业出口总额70%的服装行业为例,2004年,中国服装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0.68美元/小时,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当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对美出口增加了17.44%,平均单价则下降了8.93%,表现出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再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2003年纺织业劳动生产率比1999年提高了51.44%),单位产品价格有了更大的下降空间。

2002年,有15.33%的国家(地区)对美出口纺织服装单价的降幅超过中国企业,2003年为27.43%,到2004年度进一步增加到了28.8%。这一方面反映了纺织服装出口量增价跌现象的普遍性,同时也显示出中国纺织服装价格优势的相对弱化。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纺织业价格比指标的评价结果为“较好”。

(四)产业R&D费用

研发(R&D)支出和强度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R&D强度通常以企业R&D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来衡量。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R&D强度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2%左右的企业仅能勉强维持,只有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年报》数据,2003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721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0.8%。其中,纺织业R&D支出21亿,R&D强度0.177%,仅相当于英国的5%,德国的1.5%。2004年,纺织业R&D经费支出35.6亿元,在全行业R&D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提高到3.73%,投入强度较上年水平亦略有提升,达到了0.26%,但仍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的R&D强度警戒线。

从纺织业内部看,其主要亚行业纺织品行业的投入强度为0.30%,而服装行业的投入强度仅为0.16%,表明纺织产业内部R&D经费投入强度也是很不均衡的。

可见,中国纺织业的R&D投入无论金额或是强度,都明显偏低,且内部主要亚行业之间投入情况很不均衡。因此,中国纺织业R&D费用指标的评价结果为“较差”。

(五)产业集中度

由于纺织业进入门槛较低、退出成本较小、技术要求不高,在经历迅速扩张期之后,到2004年底,中国已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3.9万家,包括纺织品企业8.7万家,服装鞋帽企业5.2万家。其中,正在从事纺织服装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多达3万家。

2004年,全国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400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服装企业28045家,销售收入13226.61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1%,而前十位企业总销售收入仅500亿元,尚不足纺织产业销售收入总额的5%。由此可以看出,纺织产业整体的市场集中度较低。

根据德国纺织经济杂志的世界纺织企业(不包括化纤和梭织服装企业)销售额排名,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其中,以美国、日本、瑞士和英国等国为最。中国虽然有众多企业入围,但平均规模偏小,在2001年度排名入围的18个国家中,中国大陆排在第16位,企业平均销售额仅为日本企业的1/4,美国企业的1/7。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巴基斯坦、巴西、韩国、泰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八国及台湾地区,共有64个企业入围,平均规模为213.14百万欧元,超出中国企业平均规模的27.4%,给中国企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国际竞争的趋势表明,有强大的企业才会有强大的产业,所以,中国纺织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纺织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该指标总的评价结果为“较差”。

三、中国纺织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一)中国纺织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

1997年来,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从455.53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973.85亿美元,增长了113.78%,而纺织产业出口依存度一直在49%上下浮动。可见,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依存度较高,评价结果为“较好”。

(二)中国纺织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

1997年以来,中国纺织产业的进口一直没有突破200亿美元,并且时高时低,平均年增率仅有3.73%,2004年的进口额比1997年增加了26.08%。虽然纺织产业的进口额整体增加了,但纺织产业的进口依存度确实正处于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14.49%逐年降低,到2004年降至8.66%,比1997年降低了40.2%。这主要是因为进口金额的增幅和增量有限,而同期纺织产业总产值却翻了一番。

因此,中国纺织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指标的评价为“较好”。

(三)中国纺织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纺织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产业之一。截至2004年中国纺织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达432.67亿美元。

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公布过行业的外资存量,我们根据中国外商投资存量、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及纺织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估算出截至2004年底,中国纺织行业的外商投资存量为123.74亿美元,由此计算的中国纺织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为9.0%。

但若按纺织产业的三资企业所控制资产来计算,则纺织产业的对外依存度会大大提高,截至2004年纺织产业的三资企业数量7969个,资产总额3450.4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415.7亿美元,据此计算,中国纺织产业的对外资控制资产的依存度为30.1%。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给中国纺织产业对外资本依存度的评价结果是“较好”。

(四)中国纺织产业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存度

2005年,中国纺织产业出口总额为1175亿美元,其中纺织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4.3%。2002至2004年,三资纺织企业的出口分别是226.6亿美元、279.18亿美元、335.02亿美元,据此可以计算出,这些年份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存度分别是36.6%、33.7%34.4%。由此可见,近几年来,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已经有超过1/3的份额属于纺织三资企业。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纺织产业出口对外资企业依存度指标的评价为“一般”。

(五)中国纺织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

从技术装备看,中国国内纺织业属传统产业,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技术装备上有明显差距。由于纺织业的技术引进主要还是随着外资即技术装备的进入来实现,因此,如果从技术引进项目来讲计算技术对外依存度,应该与纺织产业出口对外资企业依存度的大小相当,接近30%。

从服装成衣的生产加工技术上,中国服装的生产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服装设计技术来看,由于当前成衣加工绝大部分是来样贴牌加工,我国的设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设计技术被边缘化。

从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上,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相当程度还是靠外来技术的支持,主要是跨国公司战略下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溢出效应。

不过,近几年,针织业作为纺织成衣业的中上游产业却越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针织工序,已经有大部分转移到中国内地。同时,由于外来针织技术的推广,大部分较先进的针织工艺及流程,已被内地民营企业掌握,从而令中国成为世界纺织业的制造基地,也成为各类纺织品成衣的主要市场。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优于中国内地发展针织业。由于纺织业及成衣业的原料来自针织业,在全球成衣纺织业向中国内地集聚的情况下,以民营针织企业为主体的区域产业群正逐步形成,并因此构成庞大的纺织成衣中上游产业链。因此,产业技术的溢出效应随着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出现,将会推动技术的进一步扩散和提高。

根据纺织“十一五”科技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要实现包括纺织新材料技术、高新工艺技术、生态纺织品和节能环保技术、信息化和快速反应技术、新型成套纺织机械技术装备以及行业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等38项重点研发攻关目标。全行业将会加快技术更新,加大研发投入,这将会对中国纺织产业的技术自主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改善和降低中国纺织产业技术的对外依存度。

综上分析,中国纺织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的评价指标为“一般”。

四、中国纺织产业控制力评价

(一)外资市场控制率

根据纺织产业外资控制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纺织产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企业的销售收入数据计算,2000年至2004年的中国纺织产业外资市场控制率分别为:29.70%、29.70%、29.10%、30.60%和30.50%。如果将产业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市场份额的挤占因素考虑在内,则中国纺织产业外商市场控制率已经超过了4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般行业占有率的警戒线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可适当放宽,但也不宜超过50%。纺织产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其产业外资市场控制率指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

(二)外资股权控制率

根据纺织产业外资控制企业的资产总额与纺织产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企业的资产总额数据计算,2000年至2004年中国纺织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分别为:26.4%、24.7%、24.7%、29.0%、30.1%,呈逐年上升趋势。该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

(三)外资技术控制率

在纺织产业,外资对技术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装备和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上;从技术装备水平来看,纺织产业外资技术控制率应与纺织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相当即约30%;从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来讲,由于外来针织技术的推广,大部分较先进的针织工艺及流程,已被内地民营企业所掌握。综合以上因素,中国纺织产业外资技术控制

率指标的评价结果应为“一般”。

(四)外资品牌控制率

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产品中,98%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加工,只有2%的产品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自有品牌。所以,从出口产品来讲,纺织产业外资品牌控制率接近100%。

从国内市场来看,外资对市场的控制也是通过品牌战略来实现的。其中,纺织产业的市场控制率为30%,而国际品牌服装在中国中心城市市场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北京35个中高档市场内进口品牌占53%,其中顶级商场80%以上是进口品牌。上海淮海路经销的1159个服装品牌中有60%为进口品牌。

综合以上因素,中国纺织产业外资品牌控制率指标的评价结果应为“很差”。

五、总体评价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纺织机械;技术创新;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3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任何行业都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使行业的产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纺织行业同样如此,对纺织机械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纺织机械优化升级的有力武器,是提升纺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现今纺织行业的机械创新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需要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立足于实际生产需求,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更多人融入到纺织机械技术的创新研究之中,以个人的创新能力和集体的创新智慧,推动纺织行业机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以机械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纺织产品质量,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我国纺织机械技术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纺织行业的发展一直都予以关注,注重对重点纺机厂给予技术支持或技术改造,并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促进我国的纺织技术走向不断发展进步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纺织机械技术和纺织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纺织企业的发展与进步。2004年,在第九届纺织产品博览会上,中国纺织集团的棉纺设备取得很大的技术进步,使与会者对我国纺织机械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使PC程控器和计算机技术为越来越多的纺织机械技术所融合采用,同时变频技术简便了机械参数的变更,并且对印染的同步传动进行了成功的解决。时至今日,先进的硬件条件已经被纺织机械行业广泛运用,使得纺织行业走向了机电一体化的制作工艺之中,并且其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是,我国的纺织机械产品存在很多缺陷,并且缺乏足够的个性,纺织机械领域中自主开发的技术和软件较少,设备还未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我国的纺织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10多年,面对这种差距,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纺织机械技术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在技术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机械设备更具智能化和人性化性能,使纺织机械技术走上优质高产的国际化道路。

2做好纺织机械技术创新工作的对策

2.1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创新成果的产出要以各种创新素养为基础,创新素养指的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生理或心理因素,智力或非智力要素。而对创新活动影响最深刻的便是责任感和事业心,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激发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索、技术创新,由此看来,责任感和事业心可以成为创新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棉纺织悬锭粗纱机进行优化设计和制造时,人们发现样机清洁器第二根绒带经常不走,经观察发现,这是由于对清洁器进行复位时,有些女工因够不着,经常拉动第二根绒带,导致绒带逐渐延伸,并且失去弹性,影响甚至损坏了清洁功能。而且清洁器降落速度较快,很容易砸伤手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人操作时的安全性,使清洁器正常发挥其功能,要求机械设计人员对清洁器进行优化设计,创新设计思路,更好地解决不安全和实用性差的问题。在经过严密的分析研究和反复多次的试验之后,创造性地找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正是在清洁器前加一支活动手柄,这一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的悬锭粗纱机中,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对技术的创新就是在对保障工人安全的责任感中产生的。从此次创新活动中可以看出,责任感对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具有多么大的推动作用。

纺织机械一般会在纺织厂中使用十多年的时间,如果机械设计者及制造者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作为支撑的话,很可能因为一时疏忽,导致使用成本和安全隐患的增加,不利于纺织行业的正常工作运行。反之,如果机械制造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事业使命感,就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纺织机械,促使机械技术的创新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2.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对于科学技术创新来说,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较高的技能水平都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成功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技术创新需要对某项技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学习,结合实际的实践探究和具体的试验分析。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普及,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适应知识的快速发展。大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有用率不到20%,这就需要在社会中继续学习,不断积累实际的经验,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需要。

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流行化纤、纯纺、混纺,沈阳纺织厂制造生产的并条机,斜管经常出现堵塞,还有筒底乱条等问题,即使提高斜管的光滑度,还是会常出现堵塞现象,加上并条工序,使得纺织厂的纺织品生产受到制约,生产工序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技术人员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发现,棉条到斜管的轨迹是圆锥螺旋线,如果将直接斜管按轨迹变为曲线斜管,就会解决上述问题,使棉条不再堵塞斜管。依据此发现,结合动力学原理和微积分理论设计出了圆条盘,但在试制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螺旋曲线斜管在空间的设计成为难题,眼看夭折的创新,技术人员用两个螺旋形圈条盘顺利解决了棉条堵塞现象,即使高速运转,入条不会堵,出条也不会乱,效果显著。该创新技术圈条盘被广泛沿用至今。通过此例可看出,技术的创新需要结合数学、力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为基础,就不能发现棉条的运动轨迹对堵塞的影响,就不能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对该技术进行创新,如果没有实际的动手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的存在,自然无法完成对圈条盘技术的创新。因此,要想做好技术的创新,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累技术经验,提高创新技能,为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

2.3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创新要立足于实际,从实际出发,以实际生产需要为发展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既不唯书,也不唯上。因为创新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思维一旦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就无法完成创新工作。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尤其是技术的发展,总是随着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如果一味按照书本上的经验结论,很可能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这时,就应该立足实际,进行实际的试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包括输入、转化、输出三个环节,知识的输出是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是形成知识力量的过程,如果知识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转化,那么知识将无法体现其价值。因此,技术的创新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与运用,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行技能创新,通过试验总结经验,得出科学性结论,提高知识的附加价值,这些也是创新的本质所在。

2.4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脑中产生新颖思想的思维,是发现事物间新联系、新关系的思维过程,人类活动的成果都来自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和物化。创新思维需要知识做思维基础,但更需要的是洞察力、想象力、坚持不懈达成目标的精神。创新思维就是以观察为基础发挥想象,以丰富的想象力散发思维,结合知识基础,坚持不懈地为创新目标前行,这样才能为技术创新做出准备。发散创新思维虽然需要知识为基础,但绝不是决定条件,因此,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创新思维,以创造性思维完成技术创新。

在某纺织厂的生产过程中,工人们发现悬锭粗纱机在纺织制造时,粗纱定量存在较大差异,经过工人的细致观察,发现在粗纱机一二排条筒纺织完成后,三四排条筒还会剩下一些棉条,原因是后两排的棉条其意外伸长比前两排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人将四排条筒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定量差异大的问题得到解决。这项创新性的技术就是工人完成,由此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可能是创造者,这就需要依靠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力,坚持努力完成创新活动,而后定能取得实质性的创新成果。

3结论

我国的纺织企业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努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其中仍会有一些问题存在,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坚持不懈地进行纺织机械技术创新,保证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出新型优质产品,努力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永学纺织机械技术更新解析[J].知识经济,2013(1)

[2]李志军依靠技术创新促进纺织机械行业转型升级[J].中国国情国力,2013(11)

纺织品机械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很多生产常规纤维的企业在2011年订单已经排到了14年。其实这样的发展是不理智的,2011年的时候排下的订单,你怎么知道2014年时行情会变成怎样?从2012年开始,问题不就已经显现了吗。”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费丽雅认为,在2011年时,涤纶市场太过疯狂,很多行业外的人看到行情好也盲目投入。从2012年底到今年一季度,生产困境变得明显。到二季度时略微有所回升。大起大落对于整个行业和企业来说,都是没有益处的,应该保持长期的理性发展心态。从目前的纤维品类来看,绵纶发展比较稳定。

从现状来看,目前整个行业回归到一个理性的发展水平上是适当的,整体环境过于疯狂时,企业不可能将生产做到很精细,只会急于完成订单。回归理性以后,企业可以更多地思考技术提升,将发展之路走得更加精细。

那么,经过今年前三季度的发展,化纤行业及化纤机械行业是否已经出现回暖呢?

对此,费丽雅表示,总体来说,化纤机械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是峰谷皆有,但也并没有特别沉寂。和纺织行业的整体情况一样,不可能再如2011年前后发展那么疯狂,但是也不可能完全归零。随着纺织品用纤维的多样化,化纤行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本身要消耗现有的产能,还需要新投资;同时机械技术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化纤机械的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制造业水平制约行业发展

现阶段,我国纺机与国外的差距来自于制造业水平的整体差距,诸如稳定性差、使用期短、寿命短以及精细度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发展到了行业走向高端的时候,就更为明显。

国外企业的设备可能买后一年都不需要维修,但是国产设备这方面差距还比较大。这与我国整体工业、配套件的加工质量各方面都有关系。化纤产品想要走向高端,需要机械跟随走向高端,机械要高端,需要的则是中国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虽然目前我国纺机的整体技术水平正在进步提升,但是要将外国设备完全替代,还是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费丽雅解释说,从常规产品的品种上来说,基本上外国有的我们都有,但是可靠性就不一定了。化纤企业的老板如果手头有资金,还是愿意首选国外机械,因为在后期投入上会比国产设备节省很多费用。很多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投资平衡点,交替选择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因为高稳定性的设备也会使纤维产品的品质稳定。另外一些高端纤维也需要稳定性高精细化程度高的高端机械作为支持。

从个性化纤维产品来说,现在各家企业的技术改造及新上项目一般具备个性化差异化产品特点,企业已经普遍在追跟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差别化纤维带来的是对纺机设备更高的要求,设备水平不够,就无法生产高品质的特种纤维。

但是,高性能纤维暂时对于纺机来说还是量相对较小的品种,无法作为纺机企业的生存基础,能够成为企业生存基础的肯定还是一些量大面广的机械品种。高性能纤维用的设备需要一定发展时间,只有当高端纤维的下游市场需要真正打开,才成为化纤机械主流产品的之一。

费丽雅同时分析,我们的纺机生产在精细化和耐用度等方面,仍然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支撑。这制约了企业的创新,也阻碍了化纤机械的长远发展。

对化纤机械来说,技术研究做到工程应用就是个瓶颈,如果工程瓶颈解决不了,到产业化时,就会因消耗大而不能推广。同时,我国机械制造业自身的基础水平偏低也制约了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

新产品应用领域空间仍广

对于常规纤维设备来说,制造基础工业的落后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对于高性能纤维来讲,化纤工艺的研究就显得很重要。国外企业对于纤维机械的研究有一整套的研发程序,我国与国外公司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机械与纤维工艺的配合及融合度还不够。这种情况将会制约行业创新发展。费丽雅这样分析。

从中国纺机协会调研的情况来看,化纤机械在今年1~3月份时最为困难,到6月份时,数字显示有所回升。随着国家投资政策的回升,以及化纤行业曲线的发展,行业抛物线进入峰谷之后,曲线应该将会出现规律性提升。

而从市场空间来说,化纤的应用领域目前正在不断拓宽。从旅游鞋的鞋面到遮光窗帘布,这些产品都已经开始主要采用化纤纤维作为生产原料。因此,从应用领域来说,化纤纤维今后的发展空间是正在不断扩大的,而且发展前景也很好,市场空间仍然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