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范文第1篇

作为一份标准性的文件,商业计划书有着大同小异的架构。但是,有的商业计划书却能迅速抓住投资人目光,而有的计划书却只能以进入“回收站”作为使命的终结。客观的说,项目自身素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原因,但是,一个完美的、专业的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运转中并不适用。一份成功的商业计划书涵盖了潜在投资人对于融资项目所需了解的绝大信息,并且对于其中投资方通常关注的要点进行重点陈述分析。这样的商业计划书可以大大减少投资者在进入尽职调查之前的工作量,便于双方迅速进入后期实质运作。

不同的融资项目,由于项目性质不同、项目所处阶段不同等各种因素,投资人关注点会有所侧重。一般而言,项目的市场、产品、管理团队、风险、项目价值等方面是投资人评审项目的要点。

在下文中,笔者主要针对一份完善商业计划书必需的重点和创业人员在商业计划书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说明:

执行摘要

这一部分是投资人最先阅读的部分,却是在商业计划书写作中最后完成的部分,是对整个商业计划书精华的浓缩,旨在引起投资人的兴趣,有进一步探究项目详细的渴望。执行摘要的长度通常以2-3页为宜,内容力求精练有力,重点阐明公司的投资亮点,尤其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抢眼之处。一般,净现金流入、广泛的客户基础、市场快速增长的机会、背景丰厚的团队都是可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亮点。

产品和服务介绍

此部分主要是对公司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性能、技术特点、典型客户、盈利能力等的陈述,以及未来产品研发计划的介绍。在我们接触到的众多商业计划书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对于产品技术的介绍过于专业和生僻,占用了过多的篇幅。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业计划书的执笔者就是创业者本身,他们大多是技术出身,对于自有产品和技术有着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豪和亲近,所以经常进入“情不自禁”和“滔滔不绝”的情绪之中。而另一方面,投资人本质上是极为看重收益和回报的商人,而且他们多是经济或金融背景,对于技术方面的专业介绍也不是特别在行。他们更加认同市场对于公司产品的反映。所以,建议在产品和服务部分只需讲清楚公司的产品体系,向投资人展示公司产品线的完整和可持续发展,而将更多的笔墨放置在产品的盈利能力、典型客户、同类产品比较等内容的介绍上。

市场与竞争分析

与其他融资方式不同,风险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更多来源于未来的增长。所以,投资者对于项目所处的市场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视。在市场竞争部分,我们重点分析市场整体发展趋势、细分市场的容量、未来增长估计、主要的影响因素等。竞争分析主要包括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和自身的KSF分析等内容。对于市场容量的估算、未来增长的预测的数据最好是来源于中立第三方的调查或研究报告,避免自行估计。对于特殊市场,在预估时则力求保持客观中肯的态度,免有“自吹自擂”之嫌,令人不能信服。

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

拥有了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机遇,还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来配合,才能保证最后的成功。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要着力举证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在人员团队、资金、资源、渠道、合作各方面的配置。制定的实施计划要与计划书中其他章节保持一致性。例如,产品计划与产品服务中的未来研发一致,资金配置与资金使用计划一致,人员配置与人力资源规划一致等。

管理团队介绍

美商中经合的总裁刘宇环先生曾经说过:“就象做房地产位置是最重要的一样,做VC的三个要素就是:people,people,people。”风险投资家对于人的因素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看得至关重要。再好的计划若没有执行能力强大的团队也可能沦为美丽的泡影。对于初创企业,人的因素尤为重要。[Page]

对于管理团队的描述,除了常规介绍的整个团队的专业背景、学历水平、年龄分布,最重点的是核心团队的经历。一个稳定团结的核心团队可以帮助企业渡过种种难关,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核心团队的过往经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路径。所以,团队成员的成功创业经历对于赢取投资人的资金而言往往是极有份量的筹码。

财务预测与融资方案

任何投资中,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情况总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地方。财务预测是对于商业计划书中的所有定性描述进行量化的一个系统过程。许多创业者,在技术方面是专家,而对于财务和融资却是门外汉。所以,往往提交出来的是一份数据粗糙,取舍随意,预测基础不合理的预测数据,难于取得投资人的认可。除了借助内部财务人员和财务预测软件的帮助外,也可以尝试寻求专业顾问人士的帮助。专业人员的经验可以保证整个财务预测体系的规范性、合理性、专业性。财务预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融资方案的设计和取舍,这对于在与投资人的直接谈判中至关重要。另一个投资人极为关注的方面就是融资后的资金使用计划。在通过前面资料了解到企业资金的缺口及来源后,投资人最想知道的就是企业是否有能力管好这笔资金。而一份详细、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能很好的减少投资人的顾虑。

风险控制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范文第2篇

1995年乔赢设立的红高粱快餐店曾因挑战麦当劳而获得巨大成功,CNN和CCTV对创始人乔赢有过专访,美国连锁协会会长苏珊女士也曾在内贸部官员的陪同下,考察北京红高粱三天。后因资金紧张企业非法集资,2000年乔赢被捕并获刑,2003年出狱后进行二次创业。昙花一现似的红高粱是短暂的,但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较好地反映了创业的一般过程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机会识别

1988年,乔赢在信息工程学院做哲学教官时,有个学生问他,中国为什么没有像麦当劳那样的快餐?为了找到答案,乔赢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麦当劳和有关快餐业的专业书籍,包括《麦当劳成功经营之道》。通过自己的研读和与学生的讨论,乔赢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快餐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是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随着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到来, 这种全新的快餐方式,必将大行其道,成为中国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于是他决定创办快餐企业。

决定创业以后,乔赢开始有意识地多接触一些生意人或经营方面的事情,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从1989年开始,他开始做兼职,领会了“请吃请喝,信息特多,一到关键,啥都不说”的商场规则,懂得了“从简入手,切忌贪多、贪大、贪快”的赚钱法则。之后,乔赢又利用假期去广州考察餐饮经营,承包朋友的酒店,以至最后出任郑州有名的亚细亚大酒店副总经理。经过几年的实战准备,乔赢不但懂得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法则,而且对餐饮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在餐饮业有了自己的人脉关系。悟出了“你想成为名人,你就要多读名人的书,多交名人朋友”的含义。

创办企业

1994年初,乔赢为了创办自己的快餐店――红高粱,辞去总经理的职务,进京实地考察麦当劳。半年后,他带着红高粱的创业计划书回到郑州,开始了选址、筹资、组建团队的工作。广泛的人脉关系和详细可行的商业计划书使他很快找到了开办快餐的最佳地点、所需的40万资金和优秀的团队,其中包括有30多年实战经验,并且是河南羊肉烩面配方持有人的专业人士。

1995年4月15日,郑州红高粱正式开业,取得了预想以外的成功。第一天的营业额为6600元,超出了当初预测值6000元,为全天准备的材料在仅仅3个小时内销售一空。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为24万,第二个月则猛增至68万元,远远超出了1.2万元的预测。在高峰期,顾客要排队等候15~20分钟。

巨大的成功使乔赢决定提前实施进军北京的计划。1996年2月16日,位于王府井麦当劳旁边的红高粱正式开业,在“红高粱挑战麦当劳”的宣传下,日销售额很快达到了3.5万元。红高粱在郑州和北京的成功使乔赢相信:自己的快餐店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成长管理

1996年6月,乔赢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决定在全国发展20家分店,为此乔赢投入了所有的资金,预付了400多万的租金押金。但是在约定的时间内,合作伙伴没能按照合同规定投入2,000万元的资金,为此红高粱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如果不继续投入资金,则先期投入的押金等付诸东流。在一些投资机构相续拒绝入资后,乔赢不得以向员工和一般市民集资,于是红高粱开始在薄冰上快速成长。1998年时红高粱已经步履蹒跚,负债上千万元,乔赢也因无法按期还款于1999年初被告上法庭,2000年正式被捕。

红高粱的快速成长期很短,甚至可以说刚开始就因为遇到了典型的资金问题而结束了。

挑战极限

创业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充满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正像上述案例所描述的那样,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机会识别、新企业创立和成长管理三个时期。寻找和提炼商机是创业的开始。所谓商机,即没有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或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前者称为机会驱动型商机,目前大多数的创业都是基于此种类型;后者称为资源驱动型商机,比如柳传志当年创办联想时并没有明确的商机,只是因为中科院的计算技术研究所冗员过多,而且又面临科研体制的改革,所长曾茂朝请他利用中科院的金字招牌、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众多的科研成果在市场中创出一片天地,所以才有最初卖旱冰鞋和电子表的故事。但是商机与科研成果不同,基于商机的产品或服务一定要有市场,而且能够获得财务上的回报,而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先进性。对商机进行分析的重点是盈利模式,即(1)自己要服务的对象是谁?(2)自己要为这个顾客群提供什么?(3)如何针对已经瞄准的顾客及其特定的需求提供足够好的商品或服务?(4)如何在上述活动中获得回报?

上述问题有了清晰或较为清晰的答案以后,创业者开始筹备设立企业,包括积攒经验、撰写完整的商业计划书、筹措资金、招募创业团队与核心员工等等。是否愿意为自己的信念承担风险、能否将设想付诸实践是区别创业者与空想者的试金石。可以说遇到或想到同样商机的人可能很多,但是肯为其付出时间和精力,最终将其转化为有形产品的人却不多,乔赢是其中的一个。

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新创企业就像一艘离开港口的小船,开始迎接市场风暴中的惊涛骇浪。如何选择航线、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应对各种危机成为不可回避的挑战。针对新创企业而言,常见的危机主要包括:管理危机、人才危机、技术危机和财务危机。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其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创业者及其团队应该从事必躬亲逐步转为合理的授权与监督,并开始建章立制,完善组织结构,但是不能适时改变管理模式的新创企业不在少数,形成侏儒式管理,最后导致企业危机。同样,无法培养或招聘到与组织规模相适应的各种人才、由于路经依存而使企业技术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筹措到企业快速成长所需的资金等同样是新创企业的致命软肋。

尤其是在我国,设立初期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而此时的企业既无资产又无足够的正现金流,因此既不适合于信贷融资,也不宜进行公募股权融资,只能选择私募股权融资――即接受创业投资。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创业投资产业发展缓慢。在上述案例中,除了本身问题以外,严重滞后的资本市场是迫使红高粱非法集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范文第3篇

创业咨询师人才需求巨大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15 万家民营企业,民企出生率不断上升,死亡率也很高。有60% 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85% 在10 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 年。专家分析,民营企业死亡率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老板未接受过系统的创业培训,不知道当老板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创业全靠运气。当下,人们创业热情高涨,自主创业已成为我国众多劳动者的谋生选择,但缺乏创业的技能和经验,创业服务的环境条件差,是造成我国许多创业者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的广大创业人群,尤其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地人员等创业群体,非常需要创业方面的支持服务。

创业咨询工作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有130 名来自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为100 多个市民创业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目前各地对创业咨询师的需求都很大。迄今已有300 多个城市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支持服务。“十五”期间全国有150 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十一五”期间计划培训200 万人,仅创业培训的后续支持就需要约15 万名全职创业咨询师。

创业咨询师做什么

创业咨询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组织开办培训班,讲授创业知识技能,帮助创业者避免创业的盲目性,提高创业成功率;

2.帮助创业者形成自己的创业项目构想,并对其未

来企业的产品、客户、市场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等作出明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

3.就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所涉及的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各种常见的问题提供咨询和解答;

4.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论证服务,指导开展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投资效益预测等;

5.为创业者分析和确定创业资金需求,协助完成创业融资所需的商业计划书,提供融资和引资方面的洽谈和对接服务等;

6.采用回访调查、后期支持和长期顾问等方式,协助创业者应对和解决创业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开办企业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我国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人员,除了分布在劳动保障系统的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外,还分布于一些市场创业服务机构。如一般咨询人员、开业指导人员、顾问、助理、培训讲师等。目前,这些职业一般都集中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这个行业从业者每月的收入从2000 元到数万元不等。

创业咨询管理亟待专业化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范文第4篇

“对赌”非赌博

对赌协议,是一个舶来品,英文名为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VAM,直译为汉语应该是“估值调整协议”,指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通常情况下,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能够达到协议所规定的一种额度,投资方在获得投资股份大幅增值的前提下,须向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支付一定数量的股份;反之,若被投资企业无法完成投资协议约定的经营指标,则须向投资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股份,以弥补其投资收益的不足。

对赌协议,本质上可看作期权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带有附加条件的价值评估方式。由于投资方和融资方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均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准确估值,因此,投资方往往倾向于在未来根据实际情况对投资条件加以调整。在引入中国时,该术语被不恰当地翻译为“对赌协议”,导致人们将其与“赌博”这个词汇联系起来,实际它与赌博并无实质关系。在价值估值调整执行中,价值估值调整与所谓“对赌”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赌场赌博中,不确定性是人为制造的,但估值调整中,参照事件是外在的,其不确定性都客观存在。对赌协议或条款在国外被认为是一种“make good”条款,相当于“信用确保”,在英文语境中这个条款不仅毫无贬义,甚至还有褒义的成分,然而在汉语的语境下,这个条款有一定的贬义,另外再加上国内尚未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明文规范,在PE投资行为中该条款往往被滥用,导致了公众对其负面看法居多。

对赌协议的内容需考虑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规划的预期进行设定。常见的对赌协议是基于企业未来经营绩效的不确定性而设定的与财务绩效有关的对赌协议,通常会涉及公司的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赎回补偿、企业行为、股票发行和管理层去向等条款,所约定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多个方面。所用筹码除了股份外,管理层和投资方还以董事会席位、二轮注资和期权认购权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赌。常见的对赌协议安排可见表1。签对赌协议的原因:信息不对称

在PE签署投资协议之前,通常会进行尽职调查。PE会认真研究分析企业所处行业、企业基本发展状况、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企业的商业计划书等等,在形成投资意向之后,利用自己的专业团队或者聘请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核查投资目标企业的家底,以防范投资失败的风险。显然,为了吸引PE而获得更大的融资额,企业通常会倾向于“包装”其商业计划书,包括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团队背景、企业成长性、融资安排等内容。如此,企业投资活动中融投资双方存在先天的信息不对称。在融资企业方“包装”描述企业美好前景和价值情况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外部投资方一般很难通过尽职调查及时全面地了解、判断投资对象企业的真实资产和盈利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投资后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具有控制权,被投资企业的业绩取决于控股股东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努力程度。

此外,对赌协议普遍运用于PE机构对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创业企业的投资活动之中。此类企业通常存在专利技术或者非专利技术入股的情形,这些无形资产往往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其价值由评估取得,而对专利技术或者非专利技术的估值在实践中一直是个难题。作为现金或实物出资方的PE机构一般会要求调整这些无形资产的估值,从而平衡不同类型资产出资的股权比例。

在上述情况下,为了解决未来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问题,投资方要求签对赌协议。对投资者来说,企业的价值不在于历史业绩,而在于未来收益能力;企业应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相对成熟的经营者,而且经营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对赌协议能够极度激发企业管理层的热情,提升企业价值。

对赌协议实际上是将投资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转换成了博弈能否成功行权的风险。只要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控制得当,对赌协议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和激励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的制度安排。但我们需要清晰认识,对赌协议实质上是风险防范的最后防线,是排在常规风险防范机制之后所作出的约束激励安排,不能视为一项投机工具,融资方失败就权当把企业卖掉,投资方失败还能拿到股份或者控制权。一旦沦为投机工具,对赌协议就失去了应有的激励意义。对赌协议的风险

对赌协议是对未来风险的一种安排与确认,它通过对未来不确定的企业价值进行对价上的调整,使参与各方分别放弃一定的自身利益对对方进行补偿或奖励。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融投资双方地位并不平等,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与创业企业融资难的当下,投资方一般处于强势地位。严格说,对赌协议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更多地可以理解为双赢或者双输。对于融资方来说,如果输,损失将更为沉重,约定的业绩目标不能达到,被投资企业将通过让渡约定股权等方式补偿投资者,控股股东极有可能因此而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其损失将是巨大的。对于投资方来说,如果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达到对赌协议的规定,投资者将能实现巨大的投资增值,双方皆大欢喜;如果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没有达到对赌协议的规定,融资方必须向投资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股份,投资方在获得股份后,可借此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但对PE这样的投资者来说,与业绩增长推动下的资本增值相比,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不是其投资的期望目标。本身来说,PE作为职业的投资机构一般不愿意通过对赌协议的履行而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和经营者,它也不可能将企业重新更换一个经营管理团队,可以想见,一个由于丧失控股权而严重挫败的原有管理团队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对赌协议的风险,往往来源于融投资者双方的不理性。当融资方在出让股权募资时,为了能获取更多资金,往往过分包装夸大公司的估值,同时又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而忽略了详细衡量和投资方要求的差距,以及内部或外部经济大环境的不可控变数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过于自信而忽视对控制权的重视。而且,过分的激励很可能导致融资方不理性,为了达到对赌协议所约定的业绩指标,控制股东或经营管理层冒进偏激,注重企业的短期业绩,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投资方而言,在业绩对赌时,也会顺势抬高业绩,无形中就形成了业绩泡沫,不切实的业绩目标将进一步放大企业本身不成熟的商业模式和错误的发展战略,从而把企业推向困境。一旦业绩不达标触及对赌协议条款,融资方往往不甘心履行协议放弃企业控制权,对赌纠纷由此而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投资方遇到对赌纠纷之时面临着法律风险,海富投资案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海富投资案这一典型案例。

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海富投资有限公司(“海富公司”)作为投资方与甘肃众星锌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甘肃世恒有色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世恒公司”)、世恒公司当时惟一的股东香港迪亚有限公司(“迪亚公司”)、迪亚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陆波,共同签订了《增资协议书》,约定海富公司以现金2000万元人民币对世恒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协议书》第七条第(二)项约定:世恒公司2008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世恒公司2008年实际净利润完不成3000万元,海富公司有权要求世恒公司予以补偿,如果世恒公司未能履行补偿义务,海富公司有权要求迪亚公司履行补偿义务。2009年12月30日,因世恒公司2008年度实际净利润仅为26858.13元,未达到《增资协议书》约定的该年度承诺净利润额。海富公司向法院提讼,请求判令世恒公司、迪亚公司、陆波向其支付补偿款1998.2095万元。

一、二审法院均完全否定对赌协议效力,最高法院在今年年初作出再审判决。最高法院再审判决明确了对于PE投资者与目标公司之间对赌条款效力的态度,即PE投资者与目标公司的对赌条款无效。并且,就认定无效的理由而言,最高法院纠正了二审判决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答》将海富公司的投资认定为名为投资实为借贷的法律适用错误,认为此类PE投资者与公司对赌条款的约定,实质损害了公司及其债权人利益,违反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八条关于企业利润分配的规定,构成《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据此认为该约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该立场体现了最高法院摒弃了二审法院依据对赌协议约定而将PE投资认定为“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简单机械的合同裁判方式,而是在肯定PE投资这一投资形式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公司、债权人、公司其他股东等各相关方权益,就对赌协议的效力作出判定。

同时,最高法院再审判决纠正了一、二审法院完全否定对赌协议效力的态度,肯定了当事人就股东迪亚公司对投资者海富公司的补偿承诺不损害公司及公司债权人利益,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有效的。该认定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对赌条款或利益估值条款其本身的合理性,也兼顾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于PE投资者与公司其他股东之间的对赌协议效力予以认可和肯定。

由海富投资案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PE投资者在签订对赌协议时的风险。对赌条款不能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避免对目标公司对赌,尽量通过与目标公司管理层对赌、或与目标公司原股东对赌的方式,绕开将目标公司卷入对赌,从而避免相应协议被认定无效。对赌如何避免双输

对赌协议只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值调整的中性机制,原则上不存在对某一方更有利的倾向。对赌,是一把双刃剑,如何避免双输,是对赌中融投资双方均应该着重考虑的核心问题。

融资方应正确认识对赌协议的利弊,弄清楚对赌协议的本质及其潜在风险,认真分析企业的条件和实际需求,理性决策。企业可以优先选择风险较低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对赌协议的核心在于对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博弈双方应当对自身、对未来市场前景、对经营管理模式都有足够的了解和科学的判断。

融资方应当恰当准确评估自身价值,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盲目乐观,过分自信,对企业给予不切实际的高估值,尤其不能以市场最佳状态作为企业业绩的预测标准,做出高于常规的增长预期,甚至不切实现地承诺实现高速增长,轻率地签订对赌协议。合理方法是在在专业机构协助下,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上赢得投资方的认同让投资方明白其最大的收益还是在于企业的长期增长,同时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投资人未来能够带来的其他价值上,比如品牌、企业运作和管理经验、国际化经验、以往投资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把握好自己的原则和底限,要通过合理的协议安排锁定风险,以保证自身的对企业最低限度控股地位,与投资方多沟通,配合投资方做好尽职调查,公开透明地向投资方开放企业信息,使得投资方认真地进行尽职调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从长远发展中获益,更多地将双方利益与长远收益挂钩,使投资人在充分了解企业状况而不是仅凭对赌机制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与企业团队共同制定预期目标。

对于投资方来说,不能滥用对赌协议,不能将对赌协议视为风险锁定机制,而忽视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审慎决策与投资后的提供改善公司治理等增值服务。

要想实现双赢,应合理设计对赌条款。居于强势谈判地位的投资方不宜设置标准过高的对赌条款,对赌协议重要目的是给被投资企业带来激励效应,过分的激励会适得其反。PE投资为人所诟病的是过于关注短期效益和自身安全撤退,PE机构对此应当有所调整。融投资双方需要增强信息交换与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各自降低自己的期望,缩小双方在定价期望上的差距,谨慎合理作出业绩预测在对赌内容上预留一些弹性空间,可以约定一个浮动的弹性业绩标准。在PE退出方式方面,也可以弹性约定,可以放宽上市时间,也可以不将上市作为唯一退出方式,被投资企业如果不愿上市,可以允许被投资企业回购股份,柔性寻求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互相理解和共同承担。业绩目标应该有相对合理、细化的设定,尽量采取股权比例调整的手段,而不是现金补偿的手段,可以设定财务绩效、赎回补偿、企业行为、股票发行和管理层等多方面指标。

商业计划书常见的问题范文第5篇

(一)提升高校创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高校创业指导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对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等进行系统了解,对目前学生的创业需求进行分析,对创业指导涉及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掌握,对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其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等学校需要按照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适合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的普及必然会进一步唤醒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对创业指导工作有更多需求,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必将提高创业指导教师对创业学生的指导能力,促生更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推动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

通过培训,能够使受训者增加创业指导的知识,提升创业指导的能力,提高创业指导工作的热情。通过创业指导师素质的提高,帮助高等学校创业指导活动的开展,创业指导平台的建设,以及创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四)促进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

创业指导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成功创业,而且可以通过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唤醒,使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各种挑战,更加理解创业的艰辛,从而增强其对就业单位的理解和理性期待,通过学生主动就业观念的强化,提高其就业的概率;同时,创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创业成功率的大大提高,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就业难度,相对提高就业率。

二、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的构建

科学合理的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而且还是践行“以创业带动就业”,拉动中国GDP新一轮增长的有力保证。

(一)经典创业模型对创业要素的界定

蒂蒙斯的创业模型将创业的要素归结为创业团队、商机和资源,威克姆(Wickham)模型则将创业因素定义为机会、创业者、资源和组织,萨尔曼(Sahlman)模型的创业因素包括人和资源、环境、机会和交易行为,国际劳工组织将成功创办小企业的关键因素总结为动机和决心、能力、想法和市场、资源以及创业者五个方面。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创业的核心要素应该包括人的要素、机会的要素和资源的要素,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在中国创业指导中起着统驭的作用,而市场是项目产生和据以存在的根本,只有销售能够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因此,态度和市场应该是创业要素的基本构成部分。

(二)大学生创业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大学生是中国最富有也是最贫穷的创业青年。其拥有大量的时间、充沛的精力、丰富的创业知识、先进的创业理念,从这一点上说,大学生是中国最富有的创业群体;但是,大学生没有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了解身边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又是最贫穷的创业青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会对其他群体的成功创业有一定激励和促进作用,不但可以在其他创业群体中树立创业典型,大学生创业成功也有利于良好创业环境形成,从而对其他群体的创业成功有一定帮助。因此,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指导重点和解决对策,必将有利于对全体创业者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笔者在多年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中的观察,以及多次的各种层次创业大赛的评委经历,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上的困惑

理念上的困惑表现为要不要创业的问题。具体来说:很多大学生在接触了创业概念,学习了相应的创业课程之后,其对创业的理解或看法,可能会跟其家长、同学的讨论结果不一致,与其从小学习的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发生一定冲突。于是对要不要去创业的事情感觉迷茫,对自己是否能够创业成功心存疑虑,因此不敢贸然下手,从而迟疑不决、错失不少商机。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此类问题,高校教师可以采用创业动机诊断、创业者特征测评、创业技能测试等方法分析学生的创业素质,对其是否适合创业进行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项目的选择

项目选择上的困惑表现为创办的项目类别、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以及项目的持续性等方面。在解决了理念上的问题之后,准创业者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选择和确定创业项目,即创业项目的筛选与定位问题——其产生的一些创业想法是否能够实施,可否成为自己未来的创业项目,如何来识别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如何对未来的创业项目进行描述,如何分析创业项目的风险等是学生们经常困惑和咨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创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询问的方式,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从宏观环境入手,对学生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进行分析,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否长期持续地给创业者带来收益;进而进行中观环境的分析,可以运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创业项目所在行业的现有竞争者、未来可能进入的竞争者,创业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情况等,对创业项目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可以继续分析项目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判断其进入时机;并结合创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分析项目可能性;最后,结合创业项目的市场情况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其分析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学生一起对创业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

3.创业资源的分析和整合

在创业所需资源上,大学生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不知道需要哪些资源、以及从何处筹集这些资源等方面。很多拟创业的大学生虽然能够分析出创业大致需要的资源类别,但是对于创业项目需要的不同资源的特征,以及详细的资源项目,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对于从哪里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虽然从各种场合得到的信息中有所了解,但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可能的资源筹集渠道又缺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创业指导教师帮学生一起进行创业资源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创业所需的详细资源以及具体的资源项目,向学生提供创业资金计算的方法,以及资金筹集的可能渠道,和学生共同探讨创业资源的使用方法,以便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创业市场的调研和营销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所以,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时面临的第四大困惑是不了解项目可能存在的市场,缺乏适合的市场调查方法,不会设计规范的调查问卷,对于回收的调查问卷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使用,对于创业企业未来的营销方案没有思路,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心里没底。常见的表现是,不知道团队应该卖什么,怎么卖,以及准备卖给谁,能够卖多少,不了解如何细分市场,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因此,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设置调查问卷,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选择合理的营销方式开展市场营销工作,使创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走向市场、实现销售,以收回现金进入再生产过程。

5.创业计划的编制

创业计划不但是创业者对创业项目全局性的战略思考,是创业团队成员理清思路形成共识的手段,也是创业企业的象征和代表,是创业者与企业外部的组织及人员进行良好沟通的媒介,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重要措施,更是其对外融资的主要工具。在校大学生创业基本都是首次的创业尝试,因此,尽管会对其创业项目进行思考,但是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即便是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对于创业计划的编制也不甚了解,不熟悉其编制方法。虽然网上可以找到标准版的商业计划书的格式,但是对于每部分内容的具体操作以及在编制时的注意事项却知之不多,需要创业指导教师依靠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针对创业计划书各个部分编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可能考虑齐全,理性看待拟创业项目,规避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取得期望的收益。

(三)适合中国高校的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基于对经典创业模型的研究,以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笔者构建了适合我国高校现状的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简称为APREM模式,见图1。其中:

(1)Attitude态度。态度观念的转变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处于统驭的地位,积极的创业态度和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对于创业成功和学生的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Project创业项目。主要包括企业想法的来源——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对现存问题的解决以及对资源的利用等,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通过商业机会的识别——如通过价值链分析和市场结构分析等,从众多的企业想法中辨识出真正适合的商业机会,并对可以形成创业项目的商业机会进行描述。

(3)Resource创业资源。利用PROFIT模型,讨论创业所需的物质(physical)、组织(Organizational)、财务(Financial)、智力(intellectual/human)、技术(Techological)和声誉(Reputational)资源,鉴于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资金筹集的难度较大,可以将培训重点放在财务资源上,侧重于资金的计算和筹集。

(4)Entrepreneur创业团队。包括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创业团队的组建包括核心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创业者评价,以及团队创业成员的构成、优劣势等;团队运作主要依据5P模型——任何团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purpose)、有明确的计划(plan)、有适合的人选(people强调理念)、有明确的定位(place)、和适当的授权(power),对团队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5)Market市场。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二是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前者用于甄别企业想法的可行性,后者用来保障企业生命的持久性。运用APREM培训模式,通过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可以重点提升高校教师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学生态度的观察和辨析、创业商机的产生和识别、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创业市场的调研和营销、创业资源的整合和使用等,帮助其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业成功。

三、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的方式方法

大部分高校负责创业指导工作的老师,没有创业经历,对于创业的研究也不深入,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其有一个运作创业项目的经历,切身体验创业过程,并通过思考、以及对创业指导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对创业活动有所感悟。因此,高校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可以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项目引领”是指培训过程中以参训学员(高校教师)的团队项目为主线,由参训学员以团队项目为核心,根据培训内容对项目进行推演。“任务驱动”是指每一个模块的培训中学员都是带着任务开始,通过学习和对项目的推演,在模块结束时完成该部分相应的推演内容。学员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的实施过程中,在每一个模块需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作为项目参与者对团队项目进行逐步推演——对项目进行选择、论证(市场分析)及实施(资源及团队组建),使参训学员掌握创业知识,了解创业流程;二是作为创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重点掌握指导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指导能力。培训师扮演教练的角色,将每个模块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及指导方法进行梳理,使参训者能够在日后的创业指导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下,通过学员团队作为项目的参与者,亲自完成项目的逐步推演,可以使参训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丰富创业经历、了解创业流程、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参训学员对团队项目不断论证和完善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团队观点的分享,以及培训师的现场指导,提高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创业指导能力。

(二)参与式培训方法

创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创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创业者及其指导者能够对以上学科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因此,传统的课堂教育方法很难满足需求,需要创新创业指导的培训模式。笔者认为,创业指导的培训应该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使受训者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分享、讨论、推演等,加深对相应内容的理解,以将其熟练地运用在工作中。创业指导师培训的参与式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推演法、新创企业课堂的现场学习法和实地观测法。

(1)头脑风暴是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产生想法的技术方法。在创业团队产生创业项目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来保证团队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

(2)小组讨论法是培训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就某一特定的题目自由交流知识、想法和观点。学员进行项目推演的时候更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项目推演法是团队成员针对团队项目按照创办企业的思路进行逐步推演。这是项目引领制采用的核心方法。

(4)新创企业课堂法是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亲临创业第一现场,通过参观新创办的学生企业,和创业者进行座谈的方式,对创业企业面临的困难或者竞争优势进行思考判断,在观察和问答之间对创业活动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