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医学

高等医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医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医学

高等医学范文第1篇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级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传授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医学教育自然应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如必须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选编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讲课要求生动、精练并能因材施教等等。同时,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西藏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西特的高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质及西藏基础教育的特殊机制等因素决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办好西藏大学医学院。

一、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

大多数考入医学院校的藏族大学生由于其历史责任感、自尊心和家庭的期望等动力的驱使,学习普遍比较刻苦、用功,尤其是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及布置的作业等,学习成绩在藏汉混合班中多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少部分可进入优秀行列。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在于藏族学生多习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一点与藏族的思维方式有关。藏族偏重于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维,而对非直观的、理性的、抽象的事物学习和理解能力差一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与方法,少用或不用抽象的方法;多用实验、见习与实习的方法,减少理论讲授;多采用实物标本、教学录像、挂图、幻灯片、投影及现代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教具和手段,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藏民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文字——藏语,在目前西藏的教育模式中,藏语教学得到强化,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基本使用藏语授课,在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中,藏语文对藏族学生也常作为一门主科,加之藏语又是他们的母语,故近期考入中高等学府的藏族学生不仅能流利地说藏语口语,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书面文字使用能力。同时,西藏的大多数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而初中、尤其到高中阶段,除藏语文外,其余主要课程基本用汉语授课。所以,进入高校的藏族学生大多能熟练地应用藏汉两种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对在校学习和毕业后在区内工作极为有利。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对基础教育中双语教学的理解偏差或汉语教学力量薄弱等原因,汉语教学有所削弱,造成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主要是思维速度慢、接受和表达能力差。这样不仅给专业课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按全国学大纲的要求或盲目照搬区外其它高校的作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慢讲授速度,适当多写板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可通过增设汉语文课以及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加强汉语训练,提高其表达、理解能力。

另外,藏族大学生大多继承了民族的许多优点,如能歌善舞、待人纯朴热诚、有相当的幽默感、喜欢室外活动;同时,又能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健康愉快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

二、实践性强、能力要求高

现代医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就是实验医学。这一点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地体现,没有实验教学的医学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在我院前二学年开设的所有普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如生理、生化、解剖、组胚)、临床基础课(如病理、药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课既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和见习、实习完成的。所以,办高等医学教育离不开设施较为完备的实验室,离不开各学科或课程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材料、标本、药品等,诸如显微镜、电教器材、各种物理仪器、电生理仪器、化学试剂、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动物……

实验教学在第三、四学年的体现就是“临床见习”。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临床课,为了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常见疾病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常在上课期间到医院选择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期较长,如五年制本科的第五学年均为实习时间。另外,不同的专业其实习地点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毕业实习均在较大的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内容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大科为主,在一些小科或医技科室进行短期选择性实习,如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针灸科、心电图室、X光诊断室等。现在,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已挂牌正式成为我院的教学医院。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在与疾病斗争的各种手段与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临床的思维和行为,这实际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专业教育一直在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能力,这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恰恰相反,判断医学教育是否成功,不能单纯以学生的理论成绩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时的表现、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灵活运用。临床实习可以说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综合考查与锻炼。

医学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知识更新极快,光靠书本上所学的一点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医学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面促进其智能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困难,这也正是今后改革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在未来世界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具备竟争能力,又必须尽早做到这一点。

三、课程重、压力大

医科学生的辛苦是出名的,给人的印象总是书本又厚又大,整天急急匆匆忙着应付上课、做实验,穿着白大褂出入各实验室、医院各科病房或门诊。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甚至比别人看到的更苦更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在校学习四年期间(第五年临床实习)仅考试课就在三十门以上,还有近二十门考查课,且大部分专业课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师们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和进度,常常超负荷讲授,教学难度很大,更由于学生主要来源于区内,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在如此重的学业压力面前多数人只能疲于应付,不是死记硬背就是勉强跟着走。因此,医科学生的淘汰率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学生人学后在学习中有三个难过的“关”,也就是三类容易“卡壳”的课程:第一关是普遍基础课关,主要的课程有医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其内容与中学学过的理、化、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故一部分中学没学好这几门课的学生学习吃力一些。不过,即使原先基础差一些但入校后比较用功的同学这几门课大多能勉强过关;第二关是专业基础课关,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化学。这几门课与学生的基础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用功程度和能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由于一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上,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导致专业基础课成绩不佳。故这几门课不及格的同学人数往往超过第一关没有过的人数;第三关是语言关,主要课程是英语,这与西藏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薄弱甚至缺无关系殊深。众所周知,医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社会要求是相当高的,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招生时不但对总分有要求,对其中的外语成绩也往往有明确的限制,似乎仅次于外语学院的录取要求。但由于西藏的实际情况,英语成了许多同学尤其是藏族同学学习中的“拦路虎”,不及格的比例有时高的惊人,是三关中最难过的一关。

过三关以后,随后的临床基础课、临床课虽然课程仍较重,但由于学生已基本适应学习的节奏,熟悉和掌握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包括应试能力均有提高,一般不会再出现太大的问题。

四、以人为核心

医学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人,且大多是躯体或心理不太健康的人。因此,在医学教育中,人是绝对的核心。特别是在旧的医学模式中,人的心理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医学中的人往往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关心的是人的躯体健康情况。为了这个目的就要了解人体的组成、结构,每个结构的功能,以及诸如为什么会发病?什么病?发病后有什么变化?全身还是局部?能否治疗?如何治等问题。因此,医学教育中常常把一个整体的人分解成局部的或某一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介绍给学生,大到肉眼可见的解剖学中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小到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学中的正常组织、细胞和病理学中异常的组织、细胞等;宏观如病人在患病后的症状和体征,微观如某些分子在机体内的化学变化或反应;普通象病从口入的道理,奇异象一些药物对人体的巨大作用等等无不说明人永远是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

当然文科教育也离不开人,一是内容也常以人为核心,但不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表现以人的精神、思维为线索,常反应人们情绪上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形态,即使有部分躯体描述,目的也多是烘托所谓的“主题”或为了更好地表现心理活动,特别是文学作品。而在政治、法律、历史等方面常说的决策、思维、权力、贡献、责任等概念也无不是抽象的,不能精确定量的人或人的某一方面。

另外,文人笔下人的年龄、性别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牵扯到爱情主题时,性别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医学中虽也关心人的年龄、性别,但在医学生或医生的实际操作或思维中常常忽略这些,心中似乎只有“病人”这个概念。女护士可以在给小伙子臀部打针时继续谈笑风生,外科的男大夫在手术室能面对的女病人作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因此,医生眼中的人几乎是“中性”的,所有到医院就诊的人无论男女老幼,不过是病人,是自己服务的对象而已。这决不是说学医的人都麻木不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和长期的职业习惯使然。

五、学制长、投入高、专业性强

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比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其它专业一般长一年或更多,如一般高教的本科学制多为四年,而医学本科至少五年,少数六年,个别八年。

与其它专业尤其文科教育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较高。其主要原因有(1)庞大的实验室群。在医学领域的所有学科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或实验设施,临床各学科的实验基地当然就是临床诊疗单位和部门,各基础学科的实验室还常有教学用和科研用实验室之分,尤其正规的高等医学院校大多有设备精良、造价昂贵的实验室,成为学校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一种象征。(2)日常教学消耗开支较大。医学教育中的水电、动物、药品、标本、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日常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学制较长,相应投人自然增加。(4)教材费用高。医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常用课本又厚又大,书费自然较高,如现在的内科和外科教材每本都在三十元以上。(5)见习、实习费用。一般高等医学院校都要建设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既使没有附属医院,也需要联系相应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每年给见习或实习医院交纳一定的费用,当然还有实习生的各种补贴。(6)高等教育还兼有科研功能,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多周期长、费用高。如开发一种新药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历经数年、十数年是很普通的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学教育投入高是由医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投入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医学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及课程种类繁多造成的。医学教育中的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科(课程)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解放初期分为医科、牙科和药科。后来根据世界及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已发展为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卫生学、卫生检验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化学、中医学、藏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而且随着医学和许多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教育的专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些专业虽然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和公共课),但差异和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让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综合性医院干妇产科或儿科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反之亦然。这样,医学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往往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以适合专业的要求,投入自然较高。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距教学需要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机能实验室,应尽快下大力气解决。

六、课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

专业教学同中小学教学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医学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似乎更为严格和紧密,这是由医学科学中各学科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所决定的。医学从宏观上说是以人的整体正常或异常来做为研究对象的,而医学中的每一门学科则多是围绕人体的某一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是描述人体正常的形态与结构的;生理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相应机能的,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人体异常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药理学、微生物学等是研究这些药物或微生物与人体关系及作用机理的;临床各学科则是研究疾病的症状、体征、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一系列内容的……这些学科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其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从形态、结构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医学逐渐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即有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正由于医学教学所有的课程是围绕人体展开的,各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可避免,各门课之间既有横向联系,也有纵向交叉。所以在医学教育中既要处理好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又要尽量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使课程更好地联系起来,形成既有分工又能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性完美效果。

七、与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医学教育只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方面,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医学教育,尤其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医学教育自身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卫生事业的其他方面,因为医学教育培养的对象——医学生们正是将从事医学科学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

高等医学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67-02

中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目前中医药诊疗仍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西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中、西医又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周期短,而且大多安排在第3学年,既无前导课的预备知识,又无后续课的联系巩固,加上中医理论本来就抽象深奥,因此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易忘,对中医也就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偏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和探讨。

1、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认同感

现代医学是以实体结构为基础,借助科学实验,在形式逻辑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系统,偏重于将人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亚细胞与分子、基因水平,即向人体结构的微观方向深入,注重疾病的客观表现和局部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人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机升降为理论基础,运用类比、演绎、外揣等具体的思维方法,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的学科,其研究注重于从整体、从自然界的变化过程中来探讨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既重视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以及内在联系,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因此,两种医学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课程一般在3年级开设,学生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习惯将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相比较,对“心藏神,肾藏精”等中医理论感到不可思议,难以认同,并认为中医是“玄学”,甚至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其认同感相对较差。

通过导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医学的认同感,同时从中西医学不同的认知方式及其理论特点来分析中西医学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对“病”和“证”的认识,西医重视对病的研究,擅长对疾病从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及预后做出判断,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而中医重视证,重视不同个体在当下的整体状况,治疗更具灵活性、多样性,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三因制宜”等不同的治疗原则。此外,还可适当介绍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如青蒿素的研究开发成功,不仅是中药开发的突破和新途径,也是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实与成就的介绍,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认真学习《中医学》。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吃透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才有充分的依据、才有针对性。明确教材中哪些是必须讲授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区分对待基本教学内容与可选教学内容,分清要让学生了解、熟悉或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要求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其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对要求学生了解的就少讲授些。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选择性,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学内容组织的清晰程度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案是教师为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训练学生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为实现自己的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将特定时段的教学活动及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机组合、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教学实施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认真总结自己以前教学的经验教训或借鉴同事们的教学经验,在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认真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进行调整,合理组织,撰写清晰教案。

3、教学方法多样,技术手段先进

中医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如何使该门课程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是讲好这门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培养高素质学生必不可少。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挂图之外,多媒体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枯燥晦涩的中医理论通过图片、图表等尽量以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信息量。可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出适合西医院校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色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其直观性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譬如说,在讲到中医的阴阳五行、针灸经络的循行路线时,借图片的动态演示来阐明五行的关系和经络的循行,比一般的图形演示和讲解更能吸引同学们,帮助理解记忆。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可使学生对望诊及切诊尤其是中医特色“舌诊”及“脉诊”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易于掌握及理解,并将舌诊、脉诊的现代研究进展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以扩大知识面。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相关中药的图谱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中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4、加强中西医结合,结合临床采用病案分析法授课

西医院校毕业的同学大多数将会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因此在讲授中医学时结合西医相关知识,让同学们能体会到治疗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学生将来在临床上就会心中有数,显然更能适应临床需要,也能更好地推广,发展中医。如面神经麻痹,西医教材上仅区分中枢性、周围性,教学时若能将中医不同的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对临床显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可以结合中西医临床,来比较说明针灸治疗此病的优势。

病案分析法就是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的教学方法。利用病案分析法进行中医学的教学,较大幅度提高了中医学临床教学效果,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系统的回顾,以及对中医临床的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教师讲临床病案,他们对教师脱离临床实践照本宣科的讲解感到乏味。可见学生对临床实践感兴趣,对知识的应用感兴趣。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医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不失为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好方法。病案既可以是自己临床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前经典病案;既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这样的授课,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

5、注重教学艺术,营造学习氛围

教育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线”和“情感对流线”,“情感对流”促进“知识对流”,以情动人和以情为中介传授科学之理。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知识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教师通过责任、希望、赞扬和爱心去碰撞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与学习兴趣,并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动性,达到完美的教学环境,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当作剧场,把自己当成演员,注重教学氛围的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对本堂课要讲什么、学什么、掌握什么、如何学,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适时介入别具匠心的设疑和巧妙的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激起师生之间情绪的交流,进而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答,使学生从质疑到释疑,达到深化认识,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俄罗斯教育家(B)波拉夫采夫曾说过:“学校经常碰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存在缺点的现象。但我们认为,全部工作都取决于教师,一个知识渊博的、热爱自己工作、生机勃勃的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教学中教师自然流露出对中医学的热爱,将自己对学科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感受,随教学内容一道传递给学生,以拨动和引发他们的情感涟漪和共鸣。同时注意接受学生反馈的情感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

6、改革考试方法,重视临床考核

科学地考核评价,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以往的考试往往是一张卷子定成绩,考试题目一般均能在书上找到现成答案,学生依赖考前的突击记忆,养成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知识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改革后考试方式要适当调整,应加入考察学生的临床表现,参与的积极性和态度,对中医的感悟能力、应变能力、诊疗操作的规范性、创新精神等。笔者曾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试讲,结果计人平时成绩,同学们兴致很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印象深刻,多年后仍记忆犹新,避免满堂灌输式教法,教学效果很好。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和巩固。对西医院校学生进行《中医学》考核时,也可采取结合临床考核,让同学们到中医门诊、中医病房,针对具体的患者参与中医辨证治疗,这不仅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医辨证治疗的理解,从而也加深了对中医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避免学生对中医产生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从根本上改变学中医走过场、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对学生未来的医疗实践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是其他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临床技能,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任务。我国教育部门十分重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工作,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课程不仅是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基本要求和民族感情的需要,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全面正确的临床思维,尤其对全面认识人类生命现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丰富l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潘丰满,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80-81

[2]王华楠,毛兵,在比较联系中培养中医思维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4):15-16

高等医学范文第3篇

    1.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理解

    神经病学不同于其他的疾病研究,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外科、妇产科及眼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密切相关。神经病学的涉及范围很广,造成的原因也很多样,我们也无法具体的总结和列出神经病学的主要导致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

    2.神经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

    2.1神经病学的研究内容

    神经病学研究范围包括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如:血管性疾病(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性疾病及各种神经内科疑难杂症。

    2.2神经病学的症状体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其原因则包括感染、中毒、外伤、肿瘤、变性、通传因素、血管改变、代谢障碍、免疫异常、先天畸形等类型的疾病,神经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和行为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加以区别。

    3.高等医学中神经病学的基本分类

    3.1运动性失语症

    3.1.1基本症状体现

    运动性失语症是指患者的发音与构音功能正常,而言语的表达发生困难或不能,但能听懂别人的讲话,也就是不能说话,他的大脑某个区域可能受到一些伤害,并且阻碍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3.1.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可仔细倾听患者讲话,注意是否流利清楚,词汇是否丰富,要求其复述医生的讲话,这样能够很好的锻炼病患的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极大的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3.2命名性(失忆性)失语症

    3.2.1基本症状体现

    所谓的命名性失语症,俗称失忆,是指对人名或物名失去记忆,但对其用途和特点仍熟悉,并用描绘其特点的方式加以回答;当告知正确名字或名称后,可立即同意并叫出,但片刻后又忘掉。这种病情主要是使得患者的记性降低,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恢复,使得患者的与人交流能力得到破坏。

    3.2.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令病人说出所示物品名称,不能回答时可以正确或错误名称告之,看其反应,反复的告知患者物品的名称和特点,帮助患者更加方便的记忆,从而也达到治疗的目的。

    3.2.3感觉性失语症

    (1)基本症状体现:感觉性的失语症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就是接受和分析语言的功能发生障碍。轻者仅能听懂简单生活用语,重者对任何言语不能理解,对于外界事物的变化没有一个很好的感知能力,不能及时的面对外界的情况作出一系列的应答和应对。

    (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检查时可让病人指出被告知的物品或执行简单的口述动作,如闭眼、张口等,观察其是否理解,对于执行的命令要有着代表性的意义,不能使得病人不能简单的理解物品的含义和执行。

    3.3失用症

    3.3.1基本症状体现

    失用症是丧失了正确地使用物件完成一系列有目的性动作的能力的总称。即在无肢体瘫痪或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的情况下,不能或不会按一定顺序正确完成上学的有目的的动作。

    3.3.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可观察患者的各种自发性动作,或将火柴、牙刷、柱子等置于手中,嘱作出用火柴点烟、刷牙、梳头等动作,观察能否正确完成。

    3.4失认症

    3.4.1基本症状体现

    各种感受通路正常,但不能通过感知认识熟悉的物体,如不能识别触摸到的物体(体觉失认症,即实体觉丧失);不能辩论看到的熟人,熟人对于患者来说就是陌生人,他们不能想起与朋友的记忆,并且不能辨认出对方的熟悉度,使得病患的病情更加的严重和难以控制。

    3.4.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可询问患者手指名称,嘱指出左右侧,有偏瘫者询问有无偏瘫,并了解其是否关心等,要将他们的基本情况都做一个了解,并且最大可能的锻炼他们的认人能力,时刻关注和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想法,做到最大可能的治好他们。

    4.高等医学中神经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1磁共振检查

    4.1.1涵义理解

    又称核磁共振,是近十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高强的外加磁场和附加脉。

    4.1.2特点比较

    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适用于年老体弱或过敏性体质不能做CT增强扫描者,并能在不改变的情况下,获得不同位置的断层图象。

    4.2脑超声波检查

    4.2.1基本原理理解

    其原理是应用超声诊断仪向人体发射频率在2000Hz以上、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密度的不同,引起其反射量也不相同,再经仪器接受显示,成为不同的图象。

    4.2.2特点分析研究

    可以检测心脏和大血客内血流方向,血流状态并可计算血流量,矿可用以测定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有无阻塞、狭窄以及供血情况,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大价值。

高等医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前言:根据教育部[2008]208号《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的指示精神,高等医学院校在以注重内涵和强化特色等基本原则下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性发展等,进行全面的探索改革,突出强调内涵,以使得院校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性较强的,并且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1、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要想确保制定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首先要确保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制度的完整性,还要能够不断地进行完善,并且有一定的执行力。高校应不断地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对质量监控组织进行结构优化,建立更加完善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形成一个二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此同时,依照学校和学院的具体方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质量监控的准绳以及教学评估检查等制度。除了按照以上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外,还应当不断地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推陈出新,还应当多多举办一些有利的活动,比如教师教学的经验研讨会、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会等,立足规范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方面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满足对教学质量、水平方面的要求。尤其要切合实际情况,对本专业一些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方面学习能力的方针策略进行修订。经常性地策划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或者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基本知识的支撑下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顺利毕业,而且成为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型人才。

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合理有特色专业课程

制定出一套合理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课程,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医学特色专业培养的重中之重,而且极具困难,要想使得教学改革能够有所突破就必须攻克这个难点。在培养检验专业特色人才的过程中,要以增强能力、全面发展为基本培养目标,有效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与特色专业模块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人文社科类、学科基础类以及专业类等课程。特色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课程:第一类,细胞形态实验课程,主要涵盖临床病理检查与排泄物等细胞检查等课程。第二类,仪器维护课程,主要涵盖医用物理学与医用电子学等课程。第三类,检验仪器课程和试剂营销课程模块,例如市场营销课程与人际交往课程等第四类,考验课程类,要有针对性的对英语、政治及相关专业进行教学。

二、针对学生特色专业方向进行分组培养特色人才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专业讲座以及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学习并参与实践,以达到让学生深刻认知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应培养目标。根据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性格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依照个人意愿加入相应的特色专业方向兴趣小组。当然这种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小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想加入细胞形态小组就必须要心细,有耐心,而且能够有甘愿奉献的精神;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的计算机、数理方面的知识;高等医学检验技术自然也需要有一定的器材进行试验、检验等,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如果想加入考驗小组,就要求本身具有理想远大,有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报名参加。

三、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高等医科学校的学生需要在短短几年的有限时间将相关特色专业的课程的学习全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本的理论基础侧重于使用性的要求,专业知识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特色专业方向的技能。

2.有一部分本校学生的学习指导浇水综合方面的素质不够达标,甚至一些院校教师人数不够充足,而聘请的外来教师难以有效的进行管理。所以要对外校聘用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等,加强管理。对本校的指导教师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3.由于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公开出版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极端匮乏,因此教师们可以根据平时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教材编写。

4.由于实训基地建设中所投入的具体费用不足的客观原因,实训的基地建设很难按时完成,另外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难度。为了使实训基地能够顺利建成,以及降低管理难度,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与整改工作。

高等医学范文第5篇

1 我国医学院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制度不严

在高校扩招以及合并办学之后,很多医学院校在设备的管理工作上出现了松弛的迹象。针对于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没有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对于医学院校的设备部门来说,其不仅要负责院级的设备管理工作,同时也要负责学院二级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尤其是小专业科室与临床学院。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如退税、免税申报以及大型设备论证等程序仍然处于不够规范的状况,这些都将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失控的现象。

1.2 维修管理制度滞后

虽然,针对于设备来说,很多医学院都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就设备的维修机构来说,其却成为了部分医学院管理中的盲区,管理制度滞后。很多医学院就算建立了设设备维修机构,其制度也很难及时的修订与补充。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规章制度与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并不适应,不仅在职责上难以界定,且可操作性也较差[1]。

1.3 设备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率低下

针对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很多医学院校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并没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能力与长远需求,盲目的追求设备的高档化,不惜投入巨资,毫无计划的购置先进的设备,这其中很多都并非医学院教学、科研过程中所实际需求的,使用效率极低。另外,由于大量的经费投入到了新设备的购置上,很多在用的旧设备根本得不到及时的保养与维修,相应的功能过早丧失,提前进入了淘汰的行列之中,这必然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2 完善医学院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体制

针对于医学院的设备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的采购与招投标、大型设备的购置与审批计划、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设备的领用、保管以及调配、设备的报废与报损、设备使用状况信息的收集以及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2]。针对于设备的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各个科室必须根据医学院整体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状况来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与完善,以此来让管理的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来开展设备的管理工作。

2.2 整合现有设备,物尽其用

要想让设备闲置浪费现象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就必须通过召开座谈会、网络等形式,来切实的加强与长期使用设备人员的联系,以致随时能够获取各处设备使用信息的效果(具体来说,这些信息主要包含了设备数量、使用效益、使用时段等),从而实现对全校设备的动态管理。相信,只要实现了这种动态管理的模式,医学院内的那些即将闲置或即将报废的设备,其所存在的利用价值必然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做到物尽其用。

2.3 建立健全合理的维修体系和维修流程

显然,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始终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于设备的使用是在正确合理的前提下进行的,那么设备的维修次数必然会减少许多。当然,如果我们对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保养或维修,也能够为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有利的保障。因此,针对于医学院来说,其应该建立起一种“使用与维修相结合”的设备管理办法与维修办法。针对于全校的设备,学校始终都应该处于全面掌握的状态。另外,相应维修管理人员一旦接收到维修申请单后,应该根据报修设备的详细信息来及时安排合理的维修工作,从而让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得到有力的保证。

2.4 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在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将计算机网络引入到其中。显然,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设备的管理将进一步促进医学院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以及群体化。首先,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其次,通过网络,设备管理部门可以与相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的联系,能够随时获取各处设备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全校设备的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