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课程观

高中语文课程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课程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课程观

高中语文课程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语言文字应用;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30-01

经过总结与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议中“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基本上可以归纳到以下五个层面:跨学科学习与实践、阅读著作与交流、阅读与写作应用文、创设情境与语言口头应用、观察与创新。现简要论述一下前三个层面。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议

(一)跨学科学习与实践

课程目标: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一目标强调跨学科学习语文和对生活中语言的运用。相对应的教学建议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要落实这一目标,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标并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首先,跨学科学习语言文字,除语文老师之外,其他各科老师很难具备自觉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意识。其次,针对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一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并不是在课堂中。所以这一目标有些宽泛。因此,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之上,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应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传授并努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著作与交流

课程目标: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文字交流。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练习写作和口头交流。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有关问题,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这一目标强调阅读与交流,这是很明显的。因为阅读、交流与写作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各学科教材,甚至是其他同学的作文(主要用来找错),在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应用的浸染下,同学之间,课堂之上,创设情境开展适当的写作与口头交流,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特别强调文学名著的阅读。但是,高中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文学名著往往又是长篇巨著。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我想,语文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目,这些书,不要太长,但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应规范,优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是接受正确的语言文字应用浸染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分析语言文字的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但是,学生也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辨析语言的不当与错误。藉此,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与能力。通过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与演示文稿不是停留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更多的体现在技术层面。当然,在此过程中会牵涉到语言文字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纸本上解决。如果运用电脑则会增加技术难度。这些在计算机课上再学习可能更加方便一些。

(三)阅读与写作应用文

课程目标: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教学建议:阅读规范的应用文,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

阅读・鉴赏与应用・拓展是高中必修与选修课的两个目标。而阅读与写作应用文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目标。阅读与写作往往是一个整体。通过对应用文的写作,可以了解学习应用文准确、简明、得体的文风。使学生在这种文体的浸染中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写作应用文则更能体现语言文字的应用,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对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语言文字功底有良好作用。

二、结论

高中语文课程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 新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 有效性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教学范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教学具有无限的知识领域,是一种可提高个人全面素质的学习导向科目,对学生熟练学习其他科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特点激发出来,那么这样的教学则是失败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特征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1.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把班级中的学生看成是重点,而老师是“重点”的辅助工作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主置,通过言语和动作传达给学生已被关注的信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开发学生的特殊潜力,还会使学生产生被尊重感,进而学习尊重他人。这对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对社会人士及对亲朋好友的尊重,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对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作用。

2.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激发力和调动能力的学习方式,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有效教学的探究性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命令,将学生带入一个探究和试验的环境中。若是这种方式放在语文教学中,更会引起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并认真地学习。而这种学习的方式则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将学生引进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为学生设立一个新颖、独特的主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探究,并对探究结果加以总结,然后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总评与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获得很多相应的知识量,对事物的研究与考查也得到锻炼,这样不仅让学生更热爱探索精神,更明白同学之间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目标性

有效教学方式中的目标性非常重要,具有目标性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遵守活动规律的同时通过短时间、小精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成绩很重要,学生的知识和掌握程度、智力情感的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学习也同样重要。因此,明确的目标性可以使教师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正确目标为目的,并有效地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合理的目标性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4.应用性

有效教学方式的应用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多次应用,因此它的实用性比较强。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语文知识的意义,再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经验和情感方面的素养融为一体,并注重在活动中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这种应用方法不仅锻炼学生实践活动中发挥的能力,而且增强语文知识的认知,使学生有效地将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二、高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有效的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预期设定,是对课程目标的更深层次的优化。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方向和计划。因此,教师应该设定一个有效目标。这里的目标设定不是简单的备课过程,而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方案。这个方案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在设定目标之前,教师应该先对语文课程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定课程目标。最后,教师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从而制订出方案。系统的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为自己设定一个课程目标。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课程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使两个目标一起实现。

2.有效的问题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的问题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是太普通就是没有实用性,造成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的浪费。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这种厌学情绪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在有效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为学生设定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互相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换思想,由此提高文学素养。

3.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课堂常见的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语文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和教师有效互动。有效互动指学生可以自主地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在情境中展示个性,大胆提出想法,和教师交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仅是需要学生努力,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在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模式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来说,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课程观范文第3篇

一、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模式,加深合作探究程度

高中生的年龄大约在16-20岁左右,已形成相对独立的思维,对处于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会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加上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所以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升自我探究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启发、引导的辅助促进作用,强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桃子”。目前,高中语文中最为常见及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是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但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一是前移教学关口。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开展预习活动,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前掌握一些基础性知识,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教学中解决,增强学习活动中的针对性;二是设计探究思考题。在教学中,学生都是根据探究思考题开展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活动的,所以,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渗透在探究思考题中,帮助学生一步一步,逐渐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三是及时地给予点拨和启发。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及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和难点启发,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模式,可以调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大学生对学习投入的力度,提高学生思维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中语文素质化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扩大教学信息容量

在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是高中语文教学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受欢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丰富信息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针对教学内容补充丰富的教学信息,增加学生的真实感知。例如在开展《长江三峡》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生动演示巫峡的秀丽、瞿塘峡的雄伟和西陵峡的险峻,不仅丰富了教学信息,也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产生了情感共鸣。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三峡水电站的纪录片和数据,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长江三峡,并认识到三峡的重要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面需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于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不能用同一要求与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否则会打击到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边缘化。教师应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在实施分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三个环节开展实施:一是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和流程时,应兼顾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为各个程度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与自己能力相同或是略高一点的范围内开展学习,只要学生付出努力基本都可以达成学习目标。二是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出难度系数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对于优秀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以其精彩的回答为全班做思维导向。另一方面可以设计出较为简单的,只需稍加思考,甚至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提问后进生,增加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有效防止学习边缘化。三是在练习考核环节;教师可以制定出不同的练习标准和考核要求,如在练习时可以从数量上区别安排,在考核时,可采用AB卷分别考核优秀生和后进生,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在课堂中引入生动教学,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感知,促进教学活动更为深入、有效地开展。例如在进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我的志向,我的未来”等主题讨论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也可以布置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创设出对应的教学情境,不但提升学生的心理感知能力,也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引入和音乐辅助等方式,为教学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为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情感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22-01

在探讨高中语文新课改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如何学好语文进行一下总结,可总结三点如下:(1)打好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要重视语文课堂学习,夯实一字一词一句。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每一项活动。还要重视古诗文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是语文基础的重中之重;再次要求学生学会对课文进行速读、细读、研读,这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要求学生要学会有条有理地做笔记,坚持不懈地记日记,有感而发地写文章,这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2)树立大语文观,从生活中学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可以学到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从而丰富学生自己的语言,开阔自己的视野,启迪自己的思维。除了关注、思考社会生活外,还要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并学会从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觉丰富自己。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决定它是一门丰富多彩、情理并茂的课程。要从生活中,从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体味语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语文是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就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有助于知识的增长和思想的开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帮你丰富自己。在明确了以上如何学好高中语文的三点之后,我们再进一步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课改的实践经验。

1 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让教育境界走向高远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1)同行合作观。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2)师生平等和谐观。什么是平等和谐教育?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对高中语文教育而言,“平等和谐”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目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而高中语文教育本身(包括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民主养料必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从长远来说,民主平等教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高中语文教育的面向未来的使命―― 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3)全面评价观。有些人之所以将考试置于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是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确实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同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目前,我国学校的考试制度,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均具有明显的选拔性,对学校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是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那就是,考试除了甄别与挺拔,还应该有其他诸多目标:一是将知识性的和能力性的目标都纳入考试范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通过某些特长测验发挥个体评价的导向、调控作用。三是注重学生成长过程评价,使用“成长记录手册”,实现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①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比如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选择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考试就要研究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以及在考试中的体现等。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要用新的课程标准来全面评价教师工作和教学质量。应该把课堂教学的评价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通过对评价的改革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能力、情感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终身学习观。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较强的开展教育科研和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②学习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往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③学习新技能,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等等。

2 教学行为人本化,让个性和创意挥洒

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1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具体做法为:(1)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自由、充分的读书时间并不多,有些老师往往把学生读书当作一种摆设,学生还未来得及好好思考和咀嚼,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析讲解,结果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一知半解,或者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只能死记老师的分析,食而不化。(2)给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这是一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的极好形式,也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1中《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本文写作目的:作者鲁迅先生从悼念刘和珍这个角度切入,写她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写她的“微笑、和蔼”,实际上是以一当十,塑造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作者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他愤怒地控诉段祺瑞执政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流言,无比悲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在讲述完此文前提后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们在通读全文后会有感而发。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2 打通课内外,最大限度地拓展高中语文教学空间

毋庸置疑,课内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在课内获得,但课内不应是老师的“一统天下”,也不应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学生把生活的经验带进课内,通过“加油”,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趋于科学和完善,为此,我们要突破原有的语文教学格局,要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程教学 人文教育 实质以及现状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高中阶段的课程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就语文课程的有效开展来说,不仅是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课程,同时利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也是现阶段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就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有效开展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同时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人文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就人文教育来说,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高中语文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融入人文教育,总的来说,可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一)丰富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功能

从高中语文课程的传统教学定位来说,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利用语文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提高学生利用语文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将人文教育的指标融入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话,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和气质,同时还能通过相关专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丰富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和课程形式。

(二)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定的关键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相关评定标准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过去的人才市场中,人才是否优异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的;然而在现在的社会中,就算你的成绩优异,但是如果你的能力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还是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威胁。因此,从一层面进行有效考虑的话,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展开良好的人文教育,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全面的提高学生今后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二、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有效开展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叙述,我们已经了解到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开展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迫切性,那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文教育的良好进行呢?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与课程教材内容有关的人文题材,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等多种形式;其次,在课程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环节或者是课程继续进行的环节,通过多媒体软件的形式为整个课程教学进行加分,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的同时,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为接下来人文教育奠定相应的基础;然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太过依赖网络上现成的课件或者是资料,最好根据自己班级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件的内容进行全新的排版,从而使得整个多媒体软件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符合学生的口味和倾向。比如就《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宇宙的边疆”这一课程内容来说,在开始具体的人文教育之前,教师可以先选定一个关于人文教育的话题,比如太空垃圾以及外空间拓展等,然后教师再围绕主题开展相关的信息搜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凸显整个教学过程的主题,同时还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关怀。

(二)社会话题的有效引入

除了对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运用之外,还应对社会方面热点话题进行有效的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面对社会的时候,对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鉴于此,建议教师在利用语文课程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最好能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利用起来,从而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比如就《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窦娥冤”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来看,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社会上一些热点案件或者事件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整个社会现状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同时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提高而言也能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现阶段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尽量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对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争取保证相应人文教育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利用社会热点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正确的选材,争取在学生接受范围内开展相应的人文教学,为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做出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龙雨. 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顾俊. 试议钱穆人文教育思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