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组合作整合评价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魏书生的民主教育让人感到和谐;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合作学习”给人以人文和尊重感。班级管理、学习自动化真的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了,那种纯粹“灌输式”课堂认知方式和生硬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素质教育探索之路的绊脚石。基于此,实现“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和学科学习中的有效整合”就成了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两年多来,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迎着春风一路走来,竟有了些绿意!
1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班会、班委会、骨干学生座谈会,甚至从自己所教学科中挖掘合作精神并灌输给学生,让他们也从心里真正理解小组合作的含义,认可小组合作在他们的学科学习、个人成长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样先让学生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很强烈的合作意识,并达成共识,为后面的小组合作行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 组织得力的班团委并及时培养
我对班团委(共10名)的确定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试用和观察阶段。通过个人自荐申请和老师任命将上述职位暂时确定下来,试用一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我拿出足够精力来接触他们,以求最充分的了解,毫不草率。第二个阶段是竞选。凡是有意向的同学,都可在一个月后参加竞选。一旦竞选成功,所有学生便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管理中,无条件服从他们所执行的班规校纪,有意见可找班主任但不能顶撞他们。
3 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地搞好小组建设
3.1 小组的组建
以6人为一组,分为8小组。小组的组长由小组中竞选产生,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成绩的互补,性格的互补。将品德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总体基础均衡,有利于公平地开展小组竞争。并且每一小组的同学均为前后桌的顺序,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随时随地能进行,小组合作的意识在学生中生根发芽。
3.2 “双(学习、管理)自主”管理落实有力
3.2.1 小组组织的建立
首先投选组长。各小组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组规,组徽(标志)、帮扶对子、每名成员的责任,迅速展开小组文化建设。
3.2.2 小组的合作学习管理
分小组的课堂自主合作学习和课余合作监督学习。课堂上由组长掌握并调控合作学习情况,每名组员积极交流预习成果、积极发表探索意见、踊跃展示个人感悟探索,并将每天7节课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量化记录以备个人评价使用,突出的计入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班委亦根据分工对此也进行各个小组的监督,并将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班级量化记录以备小组评价使用。课余时间,小组内积极开展“对子”合作竞争活动。 即两个学习有差异的学生就近结成“对子”,“ 对子”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小组之间结成“联谊小组” 或“挑战小组”,在学习生活中团结协作,监督提醒,公平竞争。同时,小组作业在课余互查互督。
3.2.3 小组卫生管理
班内每人学生的卫生区域(包含区域内的公物安全)在室内外是固定的,班级值日组(值日组跟合作小组一体化)实行日轮流制,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主要是负责监督每位学生区域职责履行情况和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及擦黑板、倒垃圾。
3.2.4 小组纪律管理
每日都由副班长协同值日班委记录班级纪律情况(包括组内合作学习的纪律、自习纪律和集会纪律),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每周一班会,班长对一周内小组表现进行表扬和批评并公布量化结果,小组内同学表扬本组同学本周优点,自我批评不佳表现,表现好、坏突出者都由组长在“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中具体的如实填写,并根据组规进行小组量化记录。
4 切实有效的做好量化评价
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量化评价,重集体,轻个人,重奖轻罚。具体评价分五级:一级评价,组内评价。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量化记录,以“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为主要阵地,这是实现小组健康发展的抓手。二级评价,班委评价。各班委依据各自职责分工,用不同的标记对各小组进行全方位过程性评价。三级评价,教师评价。科任教师主要根据班级量化细则对学生及其各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表现给与量化,由学习委员根据各科课代表的记录专门负责。四级评价,班主任除了上一方面外,还要对小组日常学习、纪律、卫生、秩序、宿舍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抽查评价量化。五级评价,级部学生会每天都要根据学校和和级部的管理要求进行常规检查,这些检查结果最终都要加倍落实到小组成员身上并纳入小组量化管理中去。
评价结果的使用至关重要。对小组评价结果的使用是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整合学科学习和班级管理的关键,是对小组学校生活好坏的阶段性定位。没有这个使用,小组合作的学科学习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整合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不用说管理的自动化了。评价运用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过程性的,每月一次。即每月将所有的评价结果分出名次来,综合评价(1-组员学业平均成绩、2-学业进步成绩、3-卫生量化总分、宿舍管理总分、4-课堂合作总分、5-秩序量化总分、6-班集体特别贡献奖励分)名次靠前的小组可偕同本组成员随意挑选班内座次,在各种展示场合优先展示,用这种方式主要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永不懈怠;第二个层面是期末性质的,即每学期根据综合评价(内容也是6各方面)名次分配优秀指标(假设学校分配给班内39个指标,分配比例是8:7:5:5:4:4:3:3);同时根据量化评出的优胜小组(一般为前三名)及优胜小组产生出来的优秀班委、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约8名),这些先进个人和小组集体有资格在学期末家长会上为自己和个人赢得展示表现的机会,这是学生最向往的。这样,无论是过程性还是终结性使用,每名学生大都能在提高学业的基础上享受到一种成就感,极大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虽然以上工作是细碎的,但是,学生通过这种有机结合的尝试,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做事、学习的好习惯,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班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课堂秩序条理,班级氛围和谐融洽,班主任工作轻松,任课教师课堂授课任务达成度高,学生的能力、智力、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丁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0.06.
[2] 方明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小组学习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02.
关键词: 英语学习过程 自主化管理 11520
一、引言
经常听到英语老师这样说,既要抓学生背书,又要督促学生听写,还要指导学生做值日报告、学会合作,更要辅导学困生,等等,真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还有在实行学生英语学业的过程性评价时,某些老师一看就头大,什么都要评价,这不是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吗?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些工作真的都需要老师亲力亲为吗?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好的班主任在千头万绪的班级管理中,往往会明确一个观念“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要做”,实现班级的自主化管理,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只是那个在关键时刻支一招的指导者,班主任当的很潇洒,班级的各方面情况都良好。笔者由此得到启发,其实对于一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实现自主化管理,让学生来做事,班主任只起到统筹管理和指导的作用,实现英语学习过程的自主化管理。对此,笔者展开实践研究且初步建立一套自主化管理体系,命名为“11520自主化管理模式”。
二、英语学习过程管理现状调查
笔者对本校初中46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学习过程自主化管理情况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6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英语学习过程自主化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见下表(问卷调查表见附录一)。
从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且苦于没有一套理想的监管体系,希望可以从过程管理中解放出来。
三、11520自主化管理模式
1.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弗罗姆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自我实现及个人意义角度思考学习问题。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主张学习者积极、自发地学习,重视需要、动机、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经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2)主体性理论。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君子日三省乎己”,道出了自主化管理思想的真谛,强调了“己”,突出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凡为教者必须达到不期教。”以上观点都强调了教育管理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新课程标准。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魏书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魏书生提出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思想,即说明有多少事就有多少人管,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
2.“11520自主化管理”
(1)基本原则和目标:“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是管理的主体,教师是管理的指导者和最终决策者,教师在与不在、盯与不盯,学生都能把本学科该做的事做好,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2)管理基本单位:小组。
(3)小组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个人积分,小组推进。
(4)机构设置、管理内容及具体分工:
(5)个人分数统计流程:日记录、周汇总、月公示。
日记录:
负责人:组长指定。
日记录表格:
日记录加减分细则:
①举手发言五次加1分。
②违纪被教师点名一次减1分,对于讲脏话和对教师不敬的减3到5分。
③听写一次性过关(90分以上为过关)加2分,重默过关的加1分,没过关且不重默的减1分
④合作学习,根据合作情况加1-5分(教师决定)。
⑤卫生,不架椅子或乱丢垃圾减1分。
周汇总:
负责人:记录员和课代表。
周汇总表格:
月公示:
负责人:课代表和英语教师。
月公示表格:
(6)奖惩条例。
每周表现优秀的,发放彩虹卡(本校的一种表扬卡);每月表现优秀的,为本月的英语学习之星,上墙公示。每周表现不理想的,教师提醒组长帮助,对于每月表现不理想的,教师与其谈话,或者请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帮助该生。
一、主要做法:
1、完善《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建立值日长负责制,从纪律、卫生、仪表等全方面进行管理,设立班务日记,做到班级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2、思想方面的教育:(1)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人生能有几回搏”等为主题,以手抄报、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形式开展班队教育和各类比赛,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学会自信、自强;(2)进一步完善班级建设,增强班级成员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多为班干部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管理班级。(3)针对学生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厚,在家长会上进行教育,并一与家长保持较频繁的联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4)坚持校内外都讲普通话,提倡礼貌用语。(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集体的思想,形成一个“爱我班级”的好氛围。(6)注重礼仪教育,讲究仪表。
3、加强学习方面的管理:(1)提倡踏实,刻苦的学习精神,开展“勤能补拙”,“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日常教育,(2)改进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班会、黑板报、读书交流会等来介绍先进的学习方法,(3)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开辟展示台和生物角等,(4)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各有所长,(5)加强作业管理,成立学习小组,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自我管理自动化。
4、艺术方面:(1)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术等爱好兴趣,(2)我班有多名音乐、美术和体育的特长生,我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参加各项竞赛,(3)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5、体育、卫生和劳动方面:(1)认真上好第一堂体育课和做好两操,(2)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加强锻炼身体,(3)做好卫生工作,坚持每天“一大扫,二小扫”,(4)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帮助家长干适当的家务,(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制定班级的卫生奖惩制度。
二、取得的成效
1、营造了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新型班集体,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和家长更加全面了解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进行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体现教育平等,给每个学生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建立了民主管理班集体的运行机制,采取通过竞选轮换担任班干部的办法实施班级管理,学生在认真履行自己的班委职责的同时,锻炼了个人对集体的管理能力与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建立了学生个性发展档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关爱的焦点。给每个学生建立包括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学生个人发展纪实卡等内容的成长档案,从学生成长的轨迹中找到适合他的最佳教育方式。
5、通过集体的引导,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为有思想、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他们成为了关心身边的事,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总之,我班在实施“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本学期在学校开展的“三项常规竞赛”的同一年段中占了一半以上名列第一;(2)在学校组织的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中也取得了较好成果:(3)我班的不少学生在县、校级以上各项竞赛中取得了喜人成绩:庄梦丹同学在县第5届少儿卡拉OK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第1名;叶慧慧、张蓓蓓、林代斌、苏雨柔、叶志刚、王进坤同学在县第四届体育运动会中分获了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2个,第五、六、七名各1个;苏星星在县“小学生实验操作比赛”中获三等奖;苏星星、陈学臻在县“致**年的信”作文比赛中分获二、三等奖;苏星星、陈学臻在县“小学生学法守法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在学校开展的科技节、艺术节活动中我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艺术班”;另外在学校组织的“无限创意作文”、“大读写三级竞赛”、“小制作比赛”、“手抄报比赛”、“美术作品比赛”等都获得好成绩。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思路
对这学期的工作总结中,我发现我的工作还有许多没有做到细处,致使班级的管理在有些方面还停留在表面,班集体的有些奋斗目标还没有实现,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中努力:
1、班主任应该在高尚的情操和完整的人格,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要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较为明快的决断力,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学识才能。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探讨
1.前言
“数字化校园”以数字信息化为出发点和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信息的储备、获取及管理,从而实现为教育、科研、技术服务、教学、管理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提供途径和来源,拓展信息服务渠道,让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供一种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1]。说的更通俗与具体一点就是,由学校的信息设备如信息中心宽带接入Internet,在每一间教室和办公室及其他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计算机,根据条件确定配备数量,通过校内局域网接入Inrernet,实现网上软硬件资源共享,充分结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为建设开放式的校园网络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做好准备。
2.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一些注意事项细则
在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网之前,必须要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建设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细则如下:
2.1 首先要确定校园资源的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资源的数字化贯穿着始终,它是一条主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资源数字化的标准程度直接跟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相联系,前者是后者深刻的反映,它也代表着小雨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水平。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要把现有的非数字化的资源整合、处理成数字化资源,新的资源经过数字化以后要重新加入数据库中,这就必然要求建立一个共同的体制和机制,将数字资源进行集成。
2.2 确定数字信息的标准化
无规矩,无标准,不成方圆。在建设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过程中,要充分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并且严格遵守,尤其是公共信息的标准。各个部门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也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才能让各个部门建设好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交流与共享。
2.3 确定应用系统的一体化
为了便于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建立,应用系统何露的分布和构架,需要制定应用系统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发放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统一固定数字化校园管理榜首协调管理。
2.4 广泛应用和实践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服务的发展与完善
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一个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与规模。随着信息服务、教学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增值服务和其他拓展性的服务的出现,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功能、供需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也相互冲突[3]。这就要求相应的硬件系统跟上软件系统的节奏。而软件系统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与研发,软硬件系统设施需要不断的发展。
3.“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及模式
数字校园网的建设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层次而逐步展开的,它的一般规律是由硬到软,由下到上,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在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数字化校园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核心的。它是层次化结构中最内层最中心的位置,而外层在它更为里层的前提下提供进一步的功能服务。依据他们不同的功能划分,我们可以把数字校园分析五个层次,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可依次表示为:
第一层是“虚拟化大学”:校园数字化以后,它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功能,在这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各个学校可根据自己本校的特征,找到它与数字化资源最佳的结合点,与其他学校可以互通有无,充分利用。
第二层是“信息服务系统”: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充当校内外用户最主要的一个应用界面,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后勤咨询、电子商务、信息查询等各种各样的服务。学校对学生们的档案规整也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信息平台,整理他们的资料。其他如班级课表查询,个人成绩查询,选修课公选等等[4]。
最中间一层是“应用支撑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由自动化系统,行政管理信息体态,网络教学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构成,这些系统支撑着整个数字化校园的网络系统,是最为核心的支持系统。
第四层是:“网络基本服务”:这一层担任的功能是提供数字流动服务的软件基础,油电子邮件、身份认证、问卷传输、目录服务、信息等各个项目。
最里面的一层是:“校园网络基础”:它作为各个高校数字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里面最简单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设备组成。
4.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各项功能运用
数字化校园网络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全面而整体的网络体系,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用户管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数字图书馆、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非常方便与省时省力。
4.1 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在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里面,我们可以通过www服务、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开发和举办活动的平台。
4.2 为教学需求提供渠道
教师们通过网络系统对自己的教学可以进行创新,将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当的置换成网络课程,让学生有效的结合课堂学习知识和网络课程知识,更有利于吸收和扩展及加深,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和自信心。通过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进行分组分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侧重点的内容,通过网络追踪给学生,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
4.3 学校管理信息化
对学校的教务系统进行改革,实现教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不同途径,从数据库、电子读物、数字图书馆、电子课件等系统里面分别放置和管理信息,再通过网络这个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和URP系统,减少资源的重复投资和信息繁杂五章的现象发生。
5.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是每一个学校面临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会促进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使得这二者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氛围,网络信息时代也将会充斥他们的生活、学西和教学工作中,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信心。当然,也为更好的利用现有的不同院校之间资源和相互间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本文在最后也强烈呼吁各个高等院校,把握机遇,积极学习和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体系,利用它好好为教学、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本人的学识和研究还相当有限,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指出,给予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赵秀敏.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2011(12).
[2]牛贺峰.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1(05).
[3]张小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9).
关键词:高职;学分制;弹性学制;教学管理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引入学分制及弹性学制,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重视对人才个性化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复合型能力的要求。但事实上,高职院校当前所实施的教学管理模式与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的要求相去甚远,进而对其发展有所限制。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引导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两者同步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适应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要求
第一,引入基于学分制的教务管理平台,适应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在高职院校全面落实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过程中,必须基于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教学管理提供平台支持,开发包括教学计划、排课管理、资源配置、选课记录、信息查询、成绩查询等在内的多个环节的专用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第二,从师资力量的配备入手,适应教学管理内容的变革。简单地说,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生素质水平的培养与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公共选修课程,侧重开设覆盖文、史、哲、艺、语等在内的系统化专业课程,引入专业师资力量满足课程开设的要求。同时,在教学管理体系中应当引入教师挂牌讲课的竞争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在学分制支持下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的。第三,引入弹性学制,对教学管理中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创新发展。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通过引入弹性学制,为学生提前或延迟毕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并拓展课程选修范围,体现学生选课环节的弹性特点,在课程内容方面也需通过改进教学大纲,力求为高职院校学生选择个性化的课程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完善策略分析
第一,遵循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要求,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以学分制、弹性学制相关文件精神为纲领,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开展实况,深入规范包括选课、考试、重修、延毕、学籍等各个环节的实施细则与规范,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同时促进学生、教师双方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第二,在教学管理中引入“导师”机制,为学生对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提供方便。从弹性学制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可以为每个班级配备3名左右的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对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免学生因个人选课过于盲目或随意而出现成绩偏差、学习效果不佳的状况。同时,导师的指导还能使学生对学分制的认识更深入,态度更端正,为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第三,在对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构建“学分”与“学分绩点平均值”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在弹性学制教学管理理念下,教师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在于学生“60分及格万岁”的固有思想,在学习中体现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尝试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结合高职院校各个院系与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对学分进行科学认定,将学分是否达到要求作为决定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重要标准;二是引入学分绩点平均值评定工作,以一定时间段内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奖学金、评优评先等重大决策的考核依据,以促使学生摆脱“60分及格万岁”的思想,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主动且积极地争取个人成绩与能力的提高。第四,以平台方式实现学分制与教育管理系统的结合,促进选课环节的落实。高职院校在尝试实现弹性学制教学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可投入资金购置基于学分制功能的教务管理系统,解决学分制模式下教学管理在信息、场地介绍、资源介绍、评价介绍及二次补选或重选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弹性学制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积极践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道路,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人才培养、选课指导等各个环节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针对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模式下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研究,提出可与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协同发展的教学管理思路及完善策略,以期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培养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胡先富.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适应性教学改革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156-158.
[2]赵居礼,刘向红.基于学分制制定高职教学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2):5-8.
[3]施伟萍.创新驱动背景下高职德育学分制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