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的今天,使城市交通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在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全局出发,重点做好公共交通规划,重视自行车交通规划和步行交通规划,更新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以求建设和谐、舒适、安全、低污染的交通社会。

1 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

1.1交通基础设施过度的集中建设和投资

自改革开发以来,各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国务院增加了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输业位居前列。但是过于集中的建设和投资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中过于集中的开发建设导致建设工地过多,交通堵塞严重,灰尘粉尘严重污染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二是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施工能力明显不足,赶工期、资金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1.2私家车出行迅速增长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全面开放和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轿车供应大增、价格大降,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导致私人轿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1.3 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形式。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过度的土地利用或利用不合理将难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目前,许多大中型城市的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发展不平衡: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满足不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公共交通的不充分发展也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或不足。

1.4 环境污染与交通事故频繁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私人交通的便利与国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汽车尾气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造成了气候变暖、酸雨等一系列无法弥补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交通噪音、震动、电磁波等严重困扰着广大城市居民。

2 绿色交通的概念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3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方法

3.1道路等级规划

在道路等级规划方面,我国的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四个等级,政府在城市规划以及投资方面都比较重视快速道和主干道。在绿色城交通规划的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根据公交优先原则,城市道路的分类应进一步细化。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按客、货运功能进行分类;根据各大城市旅游景观、开发区以及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设相应功能的专用主干道;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应增设相关专用道路等级保证其出行方式。

3.2公共交通规划

3.2.1 城市轨道交通(RailTransit)是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境、节能等特点。发展轨道交通是一条解决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化大都市基本都采取轨道交通的方式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包括纽约、巴黎、东京等。巴黎的轨道线网长度达到了750多公里,其运量的70%是靠轨道交通解决的;东京80%的交通都是靠轨道交通来解决的。因此在绿色城市交通规划中,我们首先应做好、做细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大型枢纽和轨道交通的换乘点,与周边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规划理念,形成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

3.2.2 迄今为止,公交系统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在进行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时,我们应紧密配合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慎重调整已有公交线路;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地布局变化,扩大公交线网的密度和公交站点的覆盖率,消除公交“盲点”,提高公交运行可靠性,方便市民出行;及时覆盖新建小区和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尽可能方便小区居民出行,避免客流向非公交出行方式转移。同时,公交线路规划需和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适当超前规划和布设公交线网,通过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此外,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也是为绿色交通规划的重点,根据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成功实践证明,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对于没有形成轨道交通成网的城市,作为过渡和补充是可行的,能持续和有效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2.3 自行车属于绿色的交通工具,方便、环保,是“零排放”的国际公认的绿色出行方式。我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自行车交通出行,提倡并鼓励以绿色交通著称的自行车交通出行。目前,北京已将自行车出行将纳入全市交通规划提上了日程。自行车交通规划需根据城市规模,充分考虑自行车适用的出行范围。在特大及大型城市,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自行车适合作为城市区域内短距离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时自行车交通也是与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中、小型城市,它适合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在自行车交通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行车出行安全,提倡自行车专用道与机动车道在空间上的分离,提高城市路网整体功能。其次,规划要为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换乘公共客运交通的市民创造良好条件,在中心城主要客流集散中心、公共客运交通中心站及换乘枢纽站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此外,还应与轨道线路规划的同步规划自行车停车场以及驻车换乘停车场(parkandride),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3.3 绿色步行交通出行规划

步行交通也是绿色交通的重要范畴,在一定范围内,步行交通也是与其他交通模式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出行需求,步行交通规划往往被忽视。在进行步行交通规划时,应围绕步行者的出行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市中心商业繁华的地区开辟步行街区,将机动车交通全分离出去;在人流车流繁忙地段规划高效安全的行人过街设施;人行道应与公共交通有机衔接;创造舒适吸引行人的步行环境。

3.4 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系统规划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候,我们还应该注重不同交通出行模式的协调,重视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建设,既要明确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功能分工,又要通过枢纽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势,实现各种交通模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缩短乘客总旅行时间,减小乘客换乘阻力。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得到了飞快增加。交通压力的增加与交通规划的滞后,使得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成为一些特大城市、大城市难以解决的顽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深层次问题也使城市交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只有绿色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出路。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规划;设计;对策;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e to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of city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city track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lso obtained the fast development. The design of the city rail transit project suc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desig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采取新的措施进行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稳定性不够

虽然我国实施了《城市规划法》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依据,由于约束性和强制性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性质、基本职能、发展方向和城市体系等重大问题的出现,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方案稳定性逐步下降。然而以城市发展建设进行宏观的原则为指导,是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认识不够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一项内容广泛、复杂的工作,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不仅包含交通策略的制定,而且还包含网络的规划,制式的选择以及实施层面的土地规划等整个过程。由于当前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理论特性认识不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缺乏战略层面和深度,从而造成规划的方案难以落实,造成当前城市交通面临严峻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存在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由于规划部门不同于设计单位,并且缺乏专业全面的工程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技术人员,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过于理想化,在进行实施时很难实现规划的思想。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除了规划不合理外,还存在在建设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产生影响。由于我国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政策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适应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特点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完整,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不能像城市总体规划那样具有明确的法律约束。从而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不合理。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具有前瞻性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引导着项目投资、居民居住、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城市的影响可以达到百年。甚至更长远,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站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1)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中,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面积将会快速地向外扩张,现在规划的轨道交通线将很难适应城市20年后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必须超前于城市的发展。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追随城市的发展。2)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应该全面考虑居民的出行方便。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英爱把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到现有的广大居民区,让老百姓出门500m左右就能进站上车。而且,还应该把城市轨道交通与新的居民区统筹规划,让更多的居民居住在城市轨道交通线附近,方便乘世地铁或轻轨列车出行。从而可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2)加强城市轨道法律法规的建设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需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保障。在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尽快制定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以及运营的法律法规,并且应该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章,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理顺各个规划之间的关系,完善相关的规划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线路应及时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一旦被批准,应该及时对线路进行勘察设计,这样不仅对提高线路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减少拆迁,降低建设成本。对于新城区,及时勘测设计,可以引导企业家和开发商的投资开发方向。对已经勘测设计的线路[4],可以根据运量和资金情况分步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世纪的交通不再是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应是满通需求的同时充分地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能够完整的解决交通问题,即解决文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使城市能够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传统的道路交通的路网规划的要求,还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应该适应城市的总体规划,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设计规划,而且还应该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立对城市交通的需求。

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将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如振动、噪声以及环境的污染等,从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否会对环境有影响。

全面考虑交通的协调性,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应该结合道路交通工具以及市际铁路等,做好交通衔接,从而保证市民的乘车方便性,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并且对发挥城市客运的整体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除具有运量大、快速的特点。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应该与城市的发展像协调,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不仅要解决当前出现的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促进城市的发展,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引导城市的发展。

(5)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处理好满足需求与引导发展的关系。 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一个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互动性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动力机制上,表现为“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对此体现得更加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刺激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站点分布特征的不同又影响土地开发的强度和利用模式,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率之间关系。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以及人口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个先进的、功能齐全的、运作有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对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方便群众出行、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影响深远。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应该进行科学的论证,并且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进行设计,从而设计出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并且能够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线路。

参考文献:

[1]王仕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存在问题及建议》铁道工程学报;2011(6):77--80

[2]何成才;高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探讨》科技信息;2009(8):128

[3]魏运;许双牛;冯爱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问题与方法探讨》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6):44--46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设计问题

前言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性,是一个城市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城市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各个城市也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建设进程,这也对城市道路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打造出舒适、功能性较强的城市道路,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道路人性化设计问题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在出行过程中对于城市道路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城市道路具有较强的使用功能,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观赏、舒适及便捷性等功能,这就对城市道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设计人员需要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对道路的实用性、安全性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兼顾到道路的舒适性、美观性和方便性的要求,从而打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当前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的是道路的功能性问题,并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来进行设计。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人性化设计上,需要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通过细部处理来有效的把握人们最深层次的需求,确保道路使人能够具有较好的舒适感和贴心的关怀。可以说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人性化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的最高境界,所以需要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对人性化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更好的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加快推动城市社会文明的进程。

2 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问题

2.1 城市生活性道路

城市生活性道路由于行为较多,而且主要以上下班交通为主,也存在着一些生活性出行,所以需要在设计时在更多的对人的需要进行考虑。由于城市生活性道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相关性,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公交优先原则。因此在设计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公交专用道进行具体规划。生活道路中自行车流也较大,人车同行作为其主要特征,这就需要在设计时需要具有宽敞的人行道及步行环境,而且为了确保交通安全,需要做好人车分离,而在干道级道路上尽可能做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而在支路上,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存在着混行的情况,则可以根据交通状况允许路边停车,行人可以利用平面过街的方式,以一幅路或是两幅路的形式进行布置。

2.2 商业性道路

商业性道路对道路的通达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在商业性道路的两侧有一些大型的财物及娱乐场所,而且具有较多的行人,所以在商业性道路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人群的安全,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对于商业性道路在设计时,不需要设置过多的机动车道,通常以双向四车道为主,需要设置公交车站,而且在车站周围需要开辟人行过街通道。人车之间需要具有一定宽度的隔离,自行车也需要与人群进行隔离,这样相互之间的干扰才会减少,有利于行人的安全。

2.3 景观性道路

景观性道路多位于城市重点路段,对沿线的绿化景观较为强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主要景观和风貌。通常情况下景观性道路绿化率需要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且道路需要具有较高的宽度。景观性道路主要以行人休闲和休憩为主,所以需要在设计时设置较宽的人行道,将人行区域与开放式绿地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道路的两侧需要与自然条件有效的结合进行灵活布置,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需要具有较宽的隔离,在保留自行车道的同时,还要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的限制,在对道路进行布置时宜采用两幅路的形式。

3 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

当前城市汽车饱有量不断增加,在城市道路上小汽车已成为主流用车,当前城市交通道路上也主要以小型车和私家车为主。这就使原来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已无法与当前新形势的要求相适应,目前道路机动车道宽度的相关规定,不仅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机动车道的宽度缺乏合理性,从而导致车流拥挤现象的发生,对城市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道路的等级和功能来对机动车道进行细化,并针对道路的特点来重新设定车道的宽度,确保道路具有良好的通达性。

4 立交设计问题

在当前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由于交叉口出入交通量、地形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在对立交布置上还没有固定的几何型式。在对立交设计时需要因地制宜,从占地、拆迁、投资、环境保护、道路人性化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确保选择适宜的立交形式,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也不能因为过分对地形和环境条件进行迁就而降低技术标准和等级,这样势必会对立交的正常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

在具体城市公交设计时,需要以满足道路的功能作为首要前提,对地形地物等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在立交总体造型上采用协调法进行。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对立交所处环境的约束性进行强调,确保路线及匝道布置在其可供用地范围内,有效的减少立交主线、匝道布置与地形及地物之间的冲突,确保立交的总体形象能够与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性。

5 道路排水设计问题

城市道路的路面雨水一般也是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管纳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但是由于道路的施工,有可能导致部分山区城市原有的排水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分隔和破坏;针对于其上情况,可采用设置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跌水、涵洞等排水设施的方式来解决道路两侧坡面和地坪排水,以避免水毁现象发生。同时,道路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对景观、路线纵坡等带来的影响。

6 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问题

人们评价一个城市(城镇)的好坏,对城市道路的印象一般是首当其冲的。城市道路空间环境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要素,对其它意象要素起着串联和组合作用,是人们感知整个城市意象的渠道。清晰的城市结构为人们提供了形成城市整体意象的基础。因此必须在道路的空间尺度构成、沿街活动、建筑立面、绿化、街道小区等方面进行努力探索,以创造出独特的适合该城市的景观形象。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应注意避免对自然形态和城市景观的破坏。因修建道路而产生的深切坡、高填方都会极大地破坏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规划、设计人员应尽量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适应地形地貌特点,如横断面可采取错台式、阶梯式等,这样既节约了工程造价,又不致过分影响城市景观。

7 结束语

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加快设计理念的转变,使其能够与当前城市的具体规划要求相适应。在当前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反复进行技术和经济对比和优化,确保道路规划和道路设计方案的最优化,确保城市道路设计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纲.浅议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1.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交通影响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逐年递增,对物流的需求也再逐年递增,在城市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加快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流园区对于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的升级、改善物流投资环境、加快物流企业成长、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中,交通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着重就该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

交通影响分析,就是在开发项目立项之前,分析该工程项目对交通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进而确定保持交通服务水平不下降的对策;或者修改项目方案,以减小建设项目对交通负荷的影响。交通影响分析最早起源于美国,80 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对交通影响分析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分析方法与步骤、交通影响费的确定标准等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并于90年代初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交通影响分析的地位。我国对交通影响分析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的日益紧张,交通影响分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可。但是,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交通影响分析方面的研究虽然涉及了城市物流园区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问题,可大多还只是将其作为一般城市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笼统的探讨,并未能进行深入论述。对物流园区这一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目的,就是客观评价其对周边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程度,拟定和规划与其配套的道路交通改善措施,保证物流园区投入使用后,其周边道路系统的运行能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服务水平之上。

交通影响分析工作可分为拟建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基础、项目交通及背景交通量预测、交通影响分析评定、交通组织设计四大步骤。

三、交通影响分析的特点

城市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与一般性公共建筑的交通影响分析差异较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地性质差异。物流园区既是物流设施和资源集聚空间, 又是经济开发空间; ②交通量生成及产生机理复杂。物流园区涉及的经济要素多、市场主体多, 同时其与区域产业关联密切, 从而交通量产生机理十分复杂; ③交通影响范围不易确定。由于物流园区将是城市物流需求和供给的集聚地, 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 ④交通影响分析阀值无参考依据。由于物流园区的特殊性, 阀值不能简单规定; ⑤交通影响分析必须与物流园区的内外通道规划相结合。

城市物流园区的交通生成与许多因素有关, 但实质上, 对既定的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物流园区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与该项目交通生成量有关。城市物流园区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绝对交通量;二是吸引交通量。

1、绝对交通量特点

绝对交通量是城市物流园区内部条件所生成的交通量, 与物流园区项目自身的属性密切相关, 在区位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物流园区, 绝对交通量不同。城市物流园区产生的绝对交通量主要是内部进驻的各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运输车辆。

2、吸引交通量特点

吸引交通量是物流园区项目外部条件所生成的交通量。通常物流园区的可达性越好, 其产生的交通吸引就越多; 聚集经济程度越高, 其额外吸引的交通量越多。对物流园区来说, 吸引交通量主要由园区内企业职员的上下班集散及相关公务出行生成、周边区域社会闲散资源的吸引、物流需求客户的吸引等组成。吸引的交通方式主要为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 还有部分货车、小轿车等。公交站点的位置和出租车上下客的停靠会对道路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公交车有固定的停靠站, 只要组织好人流, 一般对道路交通干扰不大。而出租车、私家车、公务用车和部分货车是物流园区主要的吸引交通量, 会对园区周围道路交通产生一定影响。

四、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城市物流园区内部规划顺序为: 物流园区功能预测、物流园区用地规划、物流园区详细交通组织设计和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通过这 4 个子模块, 可以得到城市物流园区的初步规划方案。

1、物流园区功能预测

根据预测得出的物流园区货运量、交通量及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确定物流园区应该具备的功能及其数量、容量等特征, 主要包含物流设施规划和辅助设施规划两部分。物流设施规划主要对库存区、装卸平台和拣货区、进货暂存区、理货区等进行设施规划。辅助设施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不同而有所区别, 主要根据预测的交通量预测出各种设施所需的规模, 比如停车泊位数、生活区入住人口等指标, 为用地规划提供相关指标。

2、物流园区用地规划

物流园区用地规划主要包括用地布置规划和用地容量设计两部分。首先根据物流园区的物流运行流程, 通过分析物流园区内各个功能区的活动关系、作业空间关系等, 进行物流园区空间区域的布置规划, 也就是对各个单体进行合理的布置, 属于工程数学和系统分析的范畴, 国际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空间布置分析方法、系统或者软件, 比如 CRAFT ( 位置配置法) 、CORELAP ( 相互关系法) 、PLANET ( 分析评价法) 等。然后根据土地规划原则和方法, 利用功能预测的结果对物流园区内部的用地进行规划, 包括各类单体的用地面积、容积率、用地红线及机动车道路和步行道路系统的规划。

3、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

通过该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前3个步骤, 就得出了物流园区内部设施和设备规划的方案。但是物流园区作为一个新开发项目, 由此所诱发的新增交通需求会使物流园区周边地区的交通设施乃至整个路网的服务水平下降,而且物流园区开发, 建设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所以进行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是有必要的。

4、物流园区属性、区位分析

城市物流园区的属性和区位分析是交通影响分析的开始, 具体要分析其功能定位、交通区位条件、主要的路网及城市中远期规划对上述因素的影响。物流园区的属性主要决定其绝对交通量产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规模;而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决定其吸引交通量的规模和特征。对物流园区的交通影响分析来说,枢纽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和区域型物流园区无论从交通量的产生条件, 还是交通影响范围来说差异很大。一般而言, 枢纽型物流园区位于综合交通枢纽位置, 是多种方式联运的结点, 主要从事多种方式间以转运为特征的物流服务; 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主要位于城市工业、商业区域密集之地, 主要以城市配送为特征的物流服务; 而区域型物流园区主要位于城市间快速干道密集区域, 主要以快运为特征的物流服务。因而, 需要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 明确其交通产生特点和主要交通影响范围。

5、交通组织设计

对于一个物流园区来说, 其物流功能是否能够得到顺利的实现, 其物流流程是否顺畅和富有效率, 很大程度取决于物流园区内部的交通组织是否科学、合理。交通组织设计指在城市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为降低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对内外的人流、车流、停车场及出入口进行规划设计, 它既是交通影响分析的最终目的之一, 也是保障其物流运行效率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基本环节,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内部交通组织设计,但这里主要是在设施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各设施间物流量的大小,规划设计相应的交通标志和设施;②外部交通组织设计, 主要指物流园区与外部交通网络连接处的交通组织管理和设计, 包括出入口位置的选择、公交和出租车停靠点及停车场的设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的组织和路权的分配等。

五、结束语

加强对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中交通影响的研究,可以使城市交通的管理更加完善,深人系统地探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并建立起有关物流园区建设的理论体系, 对促进我国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涛.浅析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中交通影响[J].物流商论.2013(3):166-168.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通规划;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41-03

一、项目背景

交通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是最早引进国外先进的交通仿真分析软件,并用于实验教学的研究机构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国外交通仿真分析软件虽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始终存在着理论基础要求高、输入输出过程抽象、使用方法复杂等问题,并不适合理论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的本科学生。近两年交通工程系开展的毕业生调研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应该在本科阶段课程中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动手能力,而现有的实验工具有限、实验手段单一且使用不便。

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系统在教学中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3]。同时,国家对科技创新不断支持,越来越多的交通数据得以开放。因此,通过建设一套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把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交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作为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基础支撑。再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让学生充分认识交通数据的内容,并结合具体课程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分析,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开发“交通规划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目标,就是针对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设计一个高度图形化、形象化、综合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工具。学生能够利用这种虚拟实验教学工具,更加“简便和直观”地模拟交通工程专业课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供给分析、交通方案评价、交通状态分析、交通行为分析等),弥补现有的交通仿真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理论基础要求高、操作过于复杂、综合性不够等不足。通过开发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实验环境中及时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系统设计原则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规划:针对提升实验效率、提高实验质量的紧迫需求,充分考虑依托GIS技术,建立交通规划虚拟实验系统,为提升学院实验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2.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资源,实现资源的更高效、更规范、更安全、更可靠管理和共享;

3.应用主导:以技术和体制上的可行性为基础,采用主流成熟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可利用设备和设施。

三、系统功能

1.总体设计。本系统拟将出租车、公交车、定点数据等多源交通数据接入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数据平台,具体功能模块分为数据获取、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导出、作业提交、作业展示(见图1),系统功能流程见图2。

2.详细设计。

(1)数据获取。数据获取主要指获取两类数据:城市GIS数据和实验车辆数据。系统初始化后,根据实验需求,加载不同城市的GIS数据(见图3)和不同类型的实验车辆数据(见图4)。载入两类数据后,可以看到城市路网结构和车辆轨迹数据,为开展实验做好准备。

(2)数据展示。如上节所述,系统获取数据后,即在系统界面将数据以图形形式展示出来,可直观观察实验车辆与城市道路网络的空间形态。学生可设置多种条件查询道路网络的基本信息(见图5)、实验车辆信息、各时段车辆轨迹信息等。对于一些外部数据,例如从百度地图下载的兴趣点数据,学生可以将其编辑到GIS数据中,并进行自定义的分析。

(3)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交叉口评价、道路评价、路网评价。交叉口评价包含平均排队长度,交叉口拥挤度(见图6)。道路评价包含旅行时间、路段延误、平均速度、路段拥挤度等(见图7)。路网评价包含平均速度、拥堵路段比例、拥挤指数等(见图8)。除直接使用系统功能外,学生也可以直接调用原始实验车辆轨迹数据开展自行分析。

(4)数据导出。学生通过虚拟教学实验系统得到的结果,可以导出成电子表格。学生既可以将导出数据作为最终结果保存,也可以将导出数据作为研究的中间数据,继续深入挖掘。图9为导出结果示意图。

系统还提供一个内部网站模块,用于学生提交作业。网站分为三个权限: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员负责账户分配,按学籍号分配学生权限,学生按学籍号登录系统,提交作业。教师登陆后可在线浏览学生作业,对于优秀作业,可以公开,所有学生可以看到。同时设置师生交流区,可以针对作业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已成为国内大专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教育部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并计划分年度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本项目利用计算机系统把实验内容、理论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习者自身的思考融为一体,为交通规划实验教学提供有力工具,逐步实现交通规划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文福安.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