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流产业 统计指标体系 框架设计
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9年3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加值为19965亿元,同比增长15.4%[1]。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是和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物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2][3],要想切实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就必须对整个产业的本底资料进行科学、持续的统计与整理,对整个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社会的认知程度等有明确的了解。本研究旨在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为主线,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合理分类,构建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为准确和全面地反映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规范物流产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现状
1.1 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情况
当前,关于物流产业的分类主要体现在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物流业属于生产业,其绝大部分统计数据都分散在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当中。关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与物流业有关的产业涉及到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连锁配送企业、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5]、物流咨询服务和物流广告服务、制造业中的流通加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的物流信息业和物流电信服务、金融业中的物流金融服务和物流保险服务。其中,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中只有连锁配送企业属于物流产业。流通加工业属于生产活动,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从制造业中细分出来,统计数据的取得具有相当难度。
1.2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情况
关于物流产业统计的指标,目前国内外专门对物流业发展情况作宏观研究的比较多,然而系统进行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少。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长期以来,物流业一直处于为各行业服务的地位,统计数据分散在各行业的统计中,加上统计操作中的实际困难,至今尚缺少全面系统地进行物流业的统计工作,现行的物流业的统计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在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的统计指标中有所反映。包括九个大类指标[6]:一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具体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二是物流业增加值,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仓储业增加值、贸易业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装业增加值、邮政业增加值;三是社会物流总额,具体包括农产品物流总额、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四是货运总量,具体包括铁路货运总量、公路货运总量、水运货运总量、民航货运总量;五是货运周转量,具体包括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民航周转量;六是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七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八是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业固定资产投资、配送、加工、包装业固定资产投资、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九是企业物流的基本情况指标,具体包括物流费用率、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仓储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管理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利息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包装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
第二方面是指在物流业管理工作实际中反映。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物流业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中。在这其中设计的指标基本是为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的,大多都是反映基本情况的一些指标,主要有物流企业的数量、社会物流总额、各行业的增加值等。这些指标多是零散的,为每一次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而临时设置的,并未系统持续的统计运用。
2 框架设计的思路
在物流产业形态中,其核心和基础是物流业的服务功能。因此,在设计物流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中,以物流业的功能为基础,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为主线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的指标体系框架。对物流产业而言,按照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类别和物流产业的特殊性,在每个功能的阶段设置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经济指标、科技指标、社会指标和绿色指标等6个类别的指标,各部分关系见表1。
3 框架的具体构成
依据上述设计原则和思路,进行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的具体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产业分类是基础,指标体系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首先设计物流产业统计分类体系框架,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整个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3.1 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框架
统计分类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整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物流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的综合体。因此,为了系统、全面反映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整个产业进行分类是进行相关统计工作的基础。物流产业分类体系,是指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和特殊性,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产业提供的功能为主线进行整个产业构成的行业分类。具体而言,物流产业可分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7个大类。
3.2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情况的指示器。通过一定的指标来描述和反映物流产业发展情况的数量特征。依照上述设计思路和产业分类的结果,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具体为一个由3个层次构成的指标体系群。
第一层次是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依照物流产业分类的结果,在上述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服务功能为主线,构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各具体产业的统计指标。这是一个全面、详细反映物流活动各具体行业的基本现状的统计指标体系,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统计的基础指标。
第二个层次是归属于部门统计的简要指标体系。在第一个层次所设计的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出反映物流产业各活动过程的简要统计指标体系,纳入到相应的部门统计中进行统计。例如,归属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的物流活动统计纳入交通运输统计中;归属铁道部门的纳入铁道部门统计中等等,以部门统计的形式反映整个物流产业的基本概况。
第三个层次反映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在简要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计体系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提出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关键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对整个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高度综合,通过关键的几个指标来反映物流产业活动的主要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总体情况。关键指标按照物流活动的阶段设计,每一个阶段具体包括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全产业的综合指标和支撑指标。
4 结论
目前关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探讨了很久,但是将物流产业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产业进行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目前尚不多见。从物流产业管理的角度和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关联发展来看,进行物流产业的统计研究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研究将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探讨了进行物流产业统计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的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包括物流产业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简要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等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群的指标体系构成框架。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和基础,同时也为物流产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J],chinawuliu.com.cn/cflp/newss/content1/200903/812_29163.html,2009年3月10日.
[2] 李卫东,刘延平.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6]:18-19.
[3] 刘延平,李卫东.物流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4] 孙敏炜,邵建利.建立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业流通,2007,20:17-19.
[关键词]现代物流;煤矿;一体化;运输系统
[DOI]10.13939/ki.zgsc.2015.07.037
1 煤矿物料运输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井原有运输系统是各个区队的二级库从供应科一级库提取五天内区队所需物料,二级库管理员负责每天井下所需物料的装车、入井。
原有物料运输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管理弊端:
(1)运输系统复杂且运输路线长,运输效率低。各单位自己领料、装车、下井,无统一管理机构,无法及时定位矿车所处位置,用车单位有时要每个车场、每辆矿车逐一核对,效率极低;粉笔信息易被涂改,造成运输纠纷或矿车长期占用车场,不能正常周转,影响运输效率。
(2)专职下料员较多,人力资源浪费,劳动效率低。各单位下料员少则配一名,多则数名,主要服务于自己区队,矿井无法有效整合人力资源,造成劳力浪费。
(3)由于物资供应的周期性,各单位担心自己所需材料矿井无法及时供应,各自为政,到供应科超量领取物资,矿井规定最多存放五天使用的物资,个别单位领取十天甚至数月的物资,造成一方面自身物资积压,长期存放会锈蚀变质,另一方面其他单位急需而无法及时供应,无法有效整合矿井物流资源。
2 “一体化”物料运输送系统应用研究
2.1 “一体化”物料运输系统的内涵
针对交接单、矿车票等传统物料配送模式存在的种种不足,矿井借鉴现代物流理念,通过建立专门的物料配送队伍和相关配套措施,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全矿物料和矿车资源统一配置,提高矿车周转率,降低运营成本,减人提效,更好服务生产一线,从而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2.2 “一体化”物料运输系统的应用
矿井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由矿长、书记任组长,副矿长任副组长,相关区队、科室任组员,下设物料配送创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管科。利用研讨会、现场会、现场模拟、定点试验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对物料配送各个环节及井下九个车场、九个工作面逐头逐面分析,对物料装、运、卸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炼出“一体化”物料运输系统,并针对以前物料配送中无统一管理机构的现象,成立了专门的配送中心,全面负责矿井各项物料的分拣、装卸和配送工作。
2.2.1 再造流程
矿井以往的物料配送流程如下:区队有自己专门的下料员,负责每天所需物料的开单、审批、领取、装车;下料员提前一天将料单交给运输队,运输队负责物料下井;物料到达指定地点后,各车场把勾工在矿车单上登记,并通知用车单位接车;用车单位收到通知后,来到车场根据车上字迹找车、倒车,将矿车运至工作面卸车;最后空车归还给附近车场。
矿井针对原流程进行了优化再造,提炼出“一体化”物料运输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流程:入井物料配送、升井物料配送、周转物料配送,其中周转物料配送包括周转物料调入使用单位配送,周转物料调入物料周转站配送,物料周转站出库物料配送。
2.2.2 明确物料范围
矿井根据物料特点,明确物料装卸范围,理清各单位管理责任。
配送中心独立装卸的物料:
装:U型钢棚梁、腿,工字钢、道轨、各种型号管子,木柿、木靴、钎川、川杆、道板、劈子、长材料、背寨、竹笆、水泥、沙、石子等喷浆料,连接卡缆、连接板、锚网、钢梯、塑编网、砖、机电设备、工具(含风动工具)、电缆、钢丝绳、H架、油脂、抽放管、钻杆、液压单体柱、风门、加工自制物品等;
卸:U型钢棚梁、腿,工字钢、道轨;各区队升井的废劈子、废道板、废钢网、废钢丝绳短节、废胶带短接、废液压管、废竹笆、废塑编网、管子、机电设备、工具、电缆、钢丝绳、H架、液压单体柱、风门以及各车场提升上来的垃圾、矸石。
配送中心与区队共同装卸的物料:支架、综采运输机部件、采煤机部件、综掘机部件、多级泵、40kW以上的电机以及其他长、宽、高超过(1500mm×800mm×500mm)的物件。
2.2.3 分步实施
初步试行阶段。为54辆卡子车安装定位卡,实现了长材(木材、U型钢、工字钢、轻轨、管子等)的集中配送;井下物料超市投用,小型工具、其他材料由超市集中发放。
全面推进阶段。将337辆矿车全部装上了定位卡,实现了喷浆料(水泥、石子、沙)、木制品(木靴、川杆、道板、劈子、背寨、竹笆)、小支护材料(卡缆、锚网、塑编网、锚杆、锚固剂)的集中配送。
2.2.4 配套措施
为保证“一体化”物料运输系统的顺利实施,矿井采取了一系列配送措施,具体如下:
(1)进一步完善了矿井运输市场运行体系,依据用车单位当月完成的工程量,按照材料定额和装车定额测算矿车服务费作为用车单位的收入;以矿车管理系统自动统计矿车费用作为用车单位的支出,配送中心的收入。按照收入减支出核算各单位运输费结余,节超部分按照50%兑现。
(2)针对装车不满、运力浪费的现象,矿井科学测定了装车定额,为运输费考核提供依据,提升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矿井对物料捆绑、装车、固定等做了明确规定。
(3)为提高矿车运转效率,服务好生产一线,矿井对各单位用车时间做了明确规定。
(4)针对运输队矿车供应不及时的现象,矿井引入了理赔概念;针对区队接车、还车不及时的现象,矿井引入了延时费概念。
(5)针对以前物料配送中矿车无法准确定位、信息量大、手工不易统计的现象,矿井与重庆煤科院、矿大微星结合开发了矿车管理信息系统,将定位卡固定在矿车上,实现了网上查询、实时监控,严格考核,结算准确,管理规范。
3 运行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一体化”物料配送模式对矿井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1)优化了运转流程,提高了运输效率。矿车周转率从年初的0.67辆/天提高到1辆/天以上,到12月更是达到了1.31辆/天,提高了95.5%;矿车供应数从年初的5200辆提高到8000辆以上,到12月更是达到了8798辆,提高了69%。
(2)精简人员,优化流程,提高工效,降低运输成本。通过组建配送中心,使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从28人减至19人,员工效率提高了1/3,在保证物料正常配送的前提下,一年减少人工成本37.8万元;另外,精简人员、优化流程、提高工效,运输队职工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项目实施前人均工资水平3325元/月,实施后人均工资水平3894元/月,增加569元/月,提高17.1%。
参考文献:
[1] 申纲领.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柏祥.我国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J].物流技术,2000(6).
[3] 高更君,黄卫.现代物流中心的货物配送问题[J].南京:东南大学学报,2001(11):31-6.
[4] 汤希峰,余静.煤炭物流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4(10):16-18.
[5] 崔广彬.一体化物流网络布局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关键词:物联网;银行;货币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
JEL分类号:E58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5-0046-04
纵观国际文献,有关物联网在货币物流管理领域应用及系统设计的研究,除了欧美学者在物流管理文献中曾泛泛提及之外,并没有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物联网应用于我国现代银行的货币物流管理,以期为改进我国银行的货币物流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现存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我国货币物流管理现状及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现钞发行量最大的国家,流通中的M0余额与GDP比值约为12%,远远高出美国等货币电子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这给我国货币物流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我国的货币物流管理体系
我国的货币发行与物流管理原则上遵循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管理制度(试行)》的规定,货币物流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行、地市二级分行和县支行分别设立人民银行总库、省分库(必要时设立重点库和后备库)、中心支库、县支库四级发行库,并辅以各个商业银行相应业务支持机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货币政策需要。进行货币的逐级发行和货币出入库、保存、调度和回笼等物流管理,并为货币发行相关政策提供统计信息和决策参考。
(二)我国的货币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库房和配套设施不足。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发行库1876个,库房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除上海、广东等个别地区做过金库立体化改造尝试外,各级金库均为平面库。这些库房基本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有20年历史,当时没有充分考虑物流管理的集约化、自动化和高效率要求。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现代化的激光导引车、智能化堆垛机、条形码阅读机、现金清分设备、身份识别工具等未得到普及应用。
第二,管理模式原始低效。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物流管理系统的实地调研发现。全国90%以上地区的货币发行和物流管理还处于手工机械管理阶段,各级库超过30%的管理资源消耗在发行券和回笼币管理中。在物流调度方面,主要运输工具为一般机械化运钞车;在出入库操作管理方面,自动化程度较低,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在各级发行库仓库核对、保管、统计方面,由库管理人员肉眼确认、手工点数,用传统帆布钱袋保管货币。信息统计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在发行物流管理决策方面,主要采取总库统筹、分库规划、中心支库自行调配和支库具体实施的传统模式进行。
第三,管理信息系统落后。商业银行的货币收付数据没有与人民银行的货币管理系统联网,使得人民银行不能实时获得货币需求的信息,无法对货币物流进行准确的监测与分析,导致货币库存与实际需求偏离较大。增加了货币的保管成本。二是货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分析、警示、处理功能,系统不能自动警示发行库相关币种短缺、长期积压库存或胀库。三是系统不能跨越地区调阅库存信息和就近调拨,难以整合信息,不能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细分管理。
二、物联网与现代货币物流管理
(一)基于物联网的货币物流管理改进思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提出,是通过部署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具有一定感知、计算和执行能力的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目标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通讯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体与网络的连接,随时随地获取物体信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点。应用于货币物流管理的物联网技术中,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货币物流管理的识别速度;激光扫描器可以加速货币数据的信息输入,对每个钱捆的信息采集、管理和追踪;货币储存系统上如果增加提示、预警功能,可以对长期积压、胀库等不同状态作出预警提示。
(二)货币物流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
1、主动式无线射频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该技术核心要件为智能芯片、标签天线、读写器以及后台支持In-temet接口系统。目前该技术在定位精度、信息采集准确和管理安全性方面,达到了与现有金库管理和货币物流调度管理所要求的水平。
2、其他硬件技术。
与本系统相关的其他主要硬件技术有:第一,条码技术,是现代化物流管理中计算机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的前端采集技术,包含条码的编码、标识符号设计、快速识别和计算机管理,具有输入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第二,激光扫描器,是一种远距离条码阅读设备,能实现条码自动扫描,操作方便,扫描精度较高。第三,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定位、导航服务,可以为物流车辆提供调度、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第四,新型货币管理支持硬件,在现代钱袋、钱箱及其他相关基础硬件上,采用成本低廉、高抗蚀、可回收、轻巧易折叠的环保型材料而研发出的经济安全的新型管理支持硬件。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
一、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且留守儿童监护人小学以下(含小学)学历者高达40%,还有相当多人不识字。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心理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向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变得孤僻、抑郁,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他们有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敏感、孤独、胆怯等。
2.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习基本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又处于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父母走了,老弱病残成了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还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承担各种家务劳动,减少了学习的时间。
3、家庭教育欠佳: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另外,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当遇到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给予正确指导,也容易误入歧途。加之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遇到人身侵害时往往是默默承受。
4、生活问题: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家长们出去打工也挣得不多,有时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孩子们在家中生活是极其节俭的。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这样的生活条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极不利的。另外,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5、社会关爱不足问题:留守儿童们得不到家庭温暖,更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因为农村的人际关系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孩子们只能靠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6、价值扭曲问题: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有的父母又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也提高,孩子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
二、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把这些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即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
如何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解决留守儿童区别于普通孩子的诸多问题,并逐步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让他们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着力探讨的问题。
三、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我校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切实抓好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些尝试。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4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有390人,有200人住在学校。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学校。是本地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天堂。
1、利用信息技术摸清留守儿童个人具体情况,对学生学籍进行有效管理。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育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等,并录入电脑,建立起留守儿童信息档案。2、成立班级QQ群,把凡是能上网的本班家长加入班级qq群,父母就可以通过在QQ群上聊天、写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沟通。让家长从QQ群上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思想动态等,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托管活动――孩子们放学后的快乐时光: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孩子们冲出教室,来到操场,来到校外,尽情享受他们的自由时光。校园内,有四、五人一起打羽毛球的,有在球场上奔跑着进行篮球比赛的,有打乒乓的,跳绳的,还有的在“新竹棋苑”、“新竹茶苑”和“新竹书苑”静静的下棋、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有的干脆就呆呆地坐在那儿,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教室里,有看电视的(我校也开通了“班班通”),有上网的;校园外,他们在老师和“知心姐姐”的带领下,玩泥巴,搞野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参考文献:
[1] 农村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J] 2006-6-6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现代物流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在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生产物流的发展历经了人工物流机械化物流自动化物流集成化物流智能化物流五个阶段。进入21世纪,自动化物流在各行各业里的应用逐渐广泛,技术也已逐步成熟,对于新世纪的机电一体化高素质人才,懂得现代生产物流技术知识和相关方面的职业能力,对今后求职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电气技术发展要求,期望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万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不现实的。各所院校正在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逐步修订新的教学方案。新的方案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重新设立其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核心课程。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作为技师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面临的改革,使得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更为合理。
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涵盖了PLC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步进电动机和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监控技术以及气动技术,传统的教学注重系统性,先把每门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从头到尾进行讲授,然后进入最后的独立课程设计。这种课程设置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结合。其理论繁杂、课程枯燥,在教学上很难体现出面向工作过程的特点。
虽然每门课程也有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实践内容系统单调,与社会实践脱轨,往往达不到工厂要求的职业水平。例如,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同学们热情高涨,对学习有较浓的兴趣,到最后也能把设计做出来,可是一旦到了工厂实习,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往往不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在学校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将其放到一旁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长久以往,学生就产生了依赖心态,缺乏了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看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思维和个人能力的发展。
因此,为了培养工学结合的综合性技术人才,避免以往的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面向工作过程的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物流系统是具有机、电、气集于一身的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性的特点,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课程与电工专业其他课程甚至非电工课程有密切的联系,相互渗透性很强。在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工程师与维修技术工的区别,有关学科不可讲解过深,以免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还应尽量避免涉及专业理论知识,以培训学生维护和检修为目的,教授学生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根据电气维修专业的不同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二是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学生当时掌握的知识基础作为参考依据,设计任务难易结合,使学生对这个任务产生浓厚兴趣,在做的过程中使他们感到游刃有余,在每一个任务中至少设置一个难点,使他们真正从学中做,做中学,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在学习中一切以学生为主导。要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三、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
1.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维修电工技师水平的相应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生产物流系统的维修与调试等相关知识。
TVT-3000E模块化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是由机械手装卸搬运系统单元、货物自动识别缓冲系统单元、堆垛系统单元、自动化仓库系统单元所组成。其主要完成货物的装配与搬运、货物的自动识别与缓冲传输、货物的堆垛以及货物的自动仓储。各部分结构、作用介绍如下:
一是机械手装卸搬运系统。该单元主要由型材桌体、操作面板、控制单元西门子S7-200型PLC、井式供料机、传送带、转盘输送机、气动机械手装配机、交流伺服四轴联动机械手搬运机等组成。实现货物的自动供给、自动传送,并使货物到达指定的位置,通过交流伺服四轴联动机械手搬运机将货物放入货物自动识别缓冲系统单元的带式传送机的始端。
二是货物自动识别缓冲系统。由直流电动机、电容传感器、颜色传感器、汽缸、型材基体、光电传感器组成,通过传感器等把货物分拣并由汽缸送入相应的斗式分选缓冲库,当缓冲库存放的货物达到10件时,出料汽缸将货物推出缓冲库。
三是堆垛系统。该单元主要由带式传送机、链式传送机、三相交流永磁同步机、变频调速系统、堆垛机、托盘供给器等组成。通过托盘自动供给机构可将托盘通过链条传送机构送入货物码垛区,实现对货物的交叉层叠码放。
四是自动化仓库系统。该单元主要由2组单元货格式仓库组成。单元货格式仓库由高层货架、具有位置控制闭环系统的巷道起重机、接送货物载货台、触摸屏等组成。巷道起重机由运行机构、起升机构、货物托盘机构组成。通过巷道起重机可使货物放入指定的库位,通过触摸屏可实现货物的随时任意存取。
通过以上课程学习,学生熟悉PLC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步进电动机和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技术以及气动技术,更进一步加强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设计
为了把设计工作任务与实际生产尽量紧密联系,设计思路如下:
(1)对物流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从事相关专业的内容,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
(2)通过校级间的互相交流,与对方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课改内容进行修订改正。
(3)通过走访校企合作企业,专访企业里的任务专家、学者,概括任务领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各种职业能力,见图1。
图1 企业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调查分析
在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课程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依照企业发展和技术革新规律,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将整个课程划分为7个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的学习情境,见下表。
表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包括:传感器控制、机械手装卸搬运系统工作过程、货物自动识别缓冲系统工作过程、堆垛系统单元工作过程、自动化仓库系统工作过程、N:N联网、设备维护与保养。这7个学习情境在设计知识点和技能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遵循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3.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往,该课程的讲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的。老师通过课堂讲授,把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学到的知识。这样,学生被动地接受,在思想里固化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当遇到新的问题或情况时,不会灵活解决。而新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扮演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用完成任务的形式去实施,将每一学习情境分成几个小任务。在学习过程开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再由学生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完成实施方案。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案是通过任务驱动法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及职业操作技能的。
图2 教学实施过程
4.考核
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电子演示文稿的方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交流。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将完成任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评价既要注意对技能和成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评价。而且既要有任务阶段性评价,又要有结论性评价,即整体项目设计与制作结果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要尽量突出以能力为本的考核方式。
四、小结
在毕业生就业后,我们在定期进行的企业回访问卷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可塑性,除此以外,还希望毕业生有责任心、有诚信,能吃苦耐劳,能与同事、上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培养的人才,既能加强职业技术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面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代生产物流培训系统”课程改革,借鉴引用了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了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培养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