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科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研创新 转变 成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医疗产权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正处于市场的转型期,传统的医院经营方式必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将直接参与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牢牢地占据一定的份额,必须在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上有过硬的本领,争取在这一行业处于领头羊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上必须不断追求发展与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技术创新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对于加速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竞争力、实现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充分发挥与利用高等医科院校科技资源的优势,多开展研究交流活动
高等院校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源头,其开展科学研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良好的科研人才队伍;2 完善的基础学科建设;3 齐全的研究实验室。因此,医院要想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突破,就应该充分发挥与利用高等医科院校得无独厚的优势,组织集中校内多学科的人才、技术、条件优势,成立攻关联合体,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在现代医学大环境下,以医学遗传学为核心,组织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以肿瘤等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细胞因子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转基因实验动物体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等为主攻方向,依靠学科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实施“兵团”作战,在某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
为加强与高等医科院校的交流与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在新的领域创造成果,目前,部分医院与高等医科院校均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并被纳入附属单位。高校向医院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医院向其提供临床实践基地。医院可以从高校里吸取新技术、接纳新项目,直接投入临床实践应用,而医学院校又可以根据医院临床实践结果不断更新和完善新技术继而再反馈给医院,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向前发展。我院作为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每年都邀请苏大医学院的专家、教授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对我院广大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技术讲座以及临床实践指导。此外,医院渐渐注重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建立院际协作交流关系。通过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2增强创新意识,鼓励医院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并加强人才培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向前发展,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牢牢站稳,并且不断成长壮大,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这就明确要求科研人员要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和高度的创新压迫感,积极转变压力为动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如何进行创新?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渴望,争取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创造,有所发现。通过常规的技术操作,不断积累经验,寻找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新的成果技术去改善或完全取代现行的方法,继而使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步入更高、更新的台阶。在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敢于打破现状,追求新的突破,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现状,循蹈不前。其次,创新在人才。医院求创新、求发展,关键在于调动院内人才的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了鼓励全院广大医务人员不断搞科研,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医、教、研的整体水平,医院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机制。设立了“遂园工程”科研奖励基金,其中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奖励、科研立项奖励,医学新技术奖,设立医院新技术项目重点扶植基金等等。对于获得国家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除了国家给予的奖励外,医院另外给予奖励。对于承担国家各级纵向科研项目的人员,医院成立了科研项目奖励,并辅以科研项目的经费配套。此外,对于成绩显著的科技人员,积极推荐到各级各类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破格评聘高级技术职务,并给予配备助手和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激励措施更进一步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对高科技成果的重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3]。
医院发展,人才为本。在发挥人尽其才的同时,医院还需要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是医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前提。我院根据个人自愿、科室推荐、考核评估、择优录取等方法确定各级各类培养对象,通过外出研修、脱产学习、攻读硕博学位等途径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对列为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的培养对象和一年以上出国进修并按期回国的人员,医院专门设立了“人才培养基金”、“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3积极改善科研环境,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活动
在鼓励科研人员不断创新的同时,医院应该从基本着手,积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能让科研人员很舒适、很方便地研究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医院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科研环境支持。搞科研创新,除了凝聚科研人员巨大的精力之外,还需要医院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开展研究项目需求的仪器,建造专门的研究实验室,不断改善研究学习条件。此外,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研究活动能否坚持搞下去的关键所在。日本的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企业R&D经费在销售额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则企业难以生存。随着“科教兴国”口号的打响,国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这仍满足不了科技界迅速兴起的科技创新热潮对经费的需求。因此,在尽量争取国家、省厅、地市级各类技术发展基金支持外,医院应尽可能开展多渠道地进行筹资以满足研究项目经费的需求。如与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医院以技术产权入股,按照合作协议规定提取税后分成。
4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已经成为各大综合性医院亟待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对于新的科研成果,在一切条件都成熟时,应该积极将其转化为临床应用,而不是无限等待。主要是因为科研成果具有严格的时效性,即科研成果的有限寿命特征。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旧技术更替周期缩短,已有的科学技术作为商品的无形损耗加快,这就决定了作为商品的科技成果不能囤积,其价值随囤积的时间而减少。如果科技成果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推广应用的话,就将被淘汰[4]。倘若科学研究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的福利,那么研究就毫无价值,先前投入的人力、物力则是一种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性成果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独占性、垄断性、难以模仿性、甚至专利保护性等[5]。因此,将科研成果投入临床应用,将会给持有该项先进技术的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为医院带来创新性社会效益。对于医院以后病人的来源及知名度的提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业务收入的增多,使医院有能力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形成科研工作的连锁效应,从而使医院达到一个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医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体现在:1 科研基金项目明显增加,共承担大小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我院李晓忠主任承担的一项课题更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实现了医院在此方面零的突破;2 科技成果奖数量大大增多,医院共获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成果30余项;3 以医院作为主编单位专著、专利、增多,医院先后出版6部专著,专利一项,300多篇。
参考文献
1. 利华,徐群渊,李胜,等.医务人员创新意识的调查.中华
医院管理杂志,2001,(17):527-528.
2. 邢若齐,袁波.基金管理工作与科研发展.中国医院管理,
2001,(21):48.
3. 李堂林.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19):306-307.
4. 林玲,孙朵国,祝元元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管理,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华医学科研
管理杂志,2002,(15):28.
1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
医学科研档案是医院科技人员在从事与医学相关科学研究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最原始地记载了科学研究的详细和过程[1]。作为医学科学研究的载体,医学科研档案蕴含着大量的科研成果、科技专利、高新技术等科技信息,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无形资产。医学科研档案还是一种卫生资源,对科研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及使用价值的鉴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盘片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2]。加强对这一信息资源管理对医院领导决策科学化和医院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医院发展的特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档案不仅涉及医院本身历史发展的全貌,更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看病的医疗文书档案、病理切片资料、X线胶片、各种检查图文资料等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加强医院档案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两种不同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相同点,都是作为保管档案的一个载体。但是,科研档案管理不同于医院档案管理,因为两者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不同。
2医学科研档案的特点
综合来说,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①科研档案形成的周期较长,专业性强且学科突出。由于展开的医学科研工作需要形成的周期较长,因此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性过程,且涉及的材料与内容较多、范围广阔、覆盖面深。其次,医学科研档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课题需要分科管理档案,并设有相应的编码以对号入座。医学档案的分类也清晰且明显,通常分为大方向和小方向两种,大方向指的是一类学科,小方向则指的是三级学科。在分类时要保持各个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保持专题的完整性。②学科综合性强,项目协作多。医学科研研究特点本身也决定了其学科综合性强、项目协作多的特点。医学研究本身也是多学科内容的研究,大量创新科技不断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使许多重大课题不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所能完成,必须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联合攻关[3]。因此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载体具有形式多样、数量大、综合性强的特性。
3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学科研档案具有时间延续性长、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管理周期长的特点,因此,目前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相同状况,即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随时就会出现项目内容不全、资料混乱、归档时资料收集不完善等状况,这对以后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入库、查询等工作的展开带来困难,这些现状直接导致的是医学科研档案的质量下降、科研材料收集不全,且该现象在许多医院出现频繁。其间接影响了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效的开展。总结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医学科研课题材料分散不集中。由于科研课题材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立项到结题,往往要长时间地建立过程,其中总需要材料的不断积累。在建立和积累过程中常容易造成材料的流失。②医学科研资料不全欠完整。由于涉及时间长的因素,容易造成资料的遗失,导致医学科研资料不全欠完整性。③医学科研资料保管期长。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往往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在一份完整的医学科研档案从建档到归档设计时间需要几年的时间。④医学科研资料内容多覆盖面广。由于医学科研通常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协作而导致一份科研档案内容多、覆盖面广而不易于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HIS) 临床科学研究 电子病历(EMR)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230-02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集电子病历系统(EMR)、图像传输系统(PACS)、检验系统(RIS)等为一体的医疗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的完整体系,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临床工作并实现医疗信息智能化检索的综合体。HIS数据库存储了大量完整的包括患者诊断治疗、检验数据等在内的健康信息,其数据采集、检索功能可实现数据集合重组,完成信息的重现。临床科研是将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和科研工作,以解决医疗实践中所遇问题的数据统计分析操作。由于HIS所具备的数据采集、存储及检索功能,使之成为其它数据系统不可比拟的临床科学研究资源库和操作平台。因此,利用HIS辅助临床科研成为医疗信息界的重要课题。
1 国外临床科研运用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况
据文献报道,欧洲及北美等医学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已经将HIS广泛运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前瞻性临床实验、回顾性临床研究、以及药物临床验证等临床科研的各个方面。
Erwin P等利用HIS数据库信息对所在地区13,581名非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2型糖尿病风险分析(EMR-Based Risk),在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糖尿病高危因子进行筛选后,发现28%的患者符合至少上述一项;而51%的非电子病历基础风险的患者具有肥胖或2型糖尿病家族史,进一步的干预性糖尿病筛查显示两组人群的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5.9%和4.1%[1]。Russell A等利用HIS数据库对8101名美国Marshfield临床医学研究项目(Marshfield Clinic Personalized Medicine Research Project,PMRP)的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性筛查,发现首次PMRP调查中2型糖尿病诊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和44.4%[2]。表明HIS数据库对于较大数量标本的临床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Goldwein J等对其药物临床验证工作中使用HIS数据库和电子病历的经验作了详细的总结,并制定了药物临床验证中运用电子病历的工作指南。Goldwein J建议:一、成立由临床科研人员与信息管理人员组成的科研筹备小组,以保证科研数据信息化的合理性;二、确保工作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等均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三、数据库设计应采用精短的字段,避免描述性文字,以利数据资料的统计;四、采用标准化的结构和标准化的数据字段,以保证数据库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用;五、减少调查项的冗余,精炼的数据设计将提高工作效率;六、软件开发商的参与将有助于科研设计的优化[3]。由此可见,HIS的使用应该是一些大型临床科研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将其纳入整个研究的科研设计和资金预算是不可忽略的。
由于单个医院HIS数据库资料的局限性,当对某地区人群的健康相关情况进行研究时,将不可避免地需要该地区所属医院之间的信息协作。Trisha G等对此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认为多地区电子病历及HIS数据库共享涉及到法律、道德、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分析了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一、各医院所使用的HIS及数据库之间的差别,所造成的信息操作及存储媒介不同对信息协作带来的技术上的障碍;二、各医院管理部门对信息协作的理念差距所造成的人为性信息不对称;三、各医院信息保存的质量或完整性不同造成的协作不平衡;四、各地法律规范的限制,造成的信息交流环境不畅[4]。
Elizabeth C等与美国国家眼病研究所协作,对现有IVY电子病历系统(Alcon, Ltd., Fort Worth,TX)进行了临床科研适用性改进。在改进过程中,针对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以及两者之间的数据交叉运用均作了详细地设计。更可贵的是,在临床科研人员的参与下,其数据库结构、数据采集检索设计、以及不同研究阶段数据的转换均符合临床科研的规范,如数据采集过程中字段的规范化登录、双盲实验中字段的有条件显示等。虽然这样的设计还存在着通用性不强、设计成本过高等种种弊端,但其的运用对于科研设计流程的规范、科研数据误差的避免、以及科研的重复性检验,均是以往利用普通电子病历系统所不能匹敌的[5]。
由此可见,国外对于利用HIS数据库资源辅助临床科研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临床科研人员、医院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设计人员、甚至法律规范制定等几方面相互结合的完整体系。然而,尽管国内众多临床科研人员已经意识到HIS数据库对于临床科研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亦或多或少地采用了HIS数据库的数据信息,但总的局面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
2 国内临床科研运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各三甲医院均广泛开展了包括药物验证在内的大量的临床科研项目,后者对于数据对象数量的需求是极其庞大的。然而由于现阶段研究人员的科研设计理念、各医院管理理念以及HIS的功能缺陷等众多原因,国内临床研究对科研数据的利用仍停留在半手工化操作的阶段,这直接造成了研究周期及成本增加、科研数据可信性不强、研究可重复性差等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HIS系统数据库大量的临床信息由于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处于闲置状态,这又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2.1 临床研究科研设计理念
对比国外临床科研大量利用HIS数据库及电子病历的局面,国内临床科研对HIS仍处于被动使用的阶段。首先,在科研设计阶段,多数临床研究并未将HIS数据库及电子病历作为有机成分纳入设计之中,更不用提信息管理部门的介入,这样不但造成科研数据信息化缺乏合理性,并且可能由于沟通不畅,在科研实施过程中出现人为的HIS数据调取障碍;其次,多数临床科研仅将电子病历作为简单的查询系统,由于对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的认识不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检索不全或数据以偏概全的现象;第三、缺乏对临床科研中使用HIS的研究,从而导致缺乏对HIS运用的指导性规范,造成了科研实施过程中HIS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局面;第四、并未将电子病历系统和HIS数据真正作为科研信息的来源,即使许多临床研究的资料均出自于HIS数据库,但由于其HIS数据库理念不强,在获取数据后仍采取传统的科研思路,在其后的工作中亦不会意识到数据的实际来源,这与国外临床科研中明确表明其资料的电子病历来源的做法大相径庭。
因此,加强HIS数据库及电子病历对于临床科研辅助功能的研究应是目前国内医院信息界及临床科研人员所需关注的课题,临床科研人员对HIS运用理念的改变将有助于HIS在科研中的充分使用,促使国内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数据采集、以及科研实施的规范化发展。
2.2 医院对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医院对HIS信息库的管理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研究对数据库的利用效率。出于对患者隐私权及本单位医疗信息版权保护,以及信息管理成本等原因的考虑,多数医院对HIS信息库的开放处于限制或半限制状态,数据查询的管理执行多归于病案部门。由于病案室是直接服务于临床,并对病历质量负责的管理部门,因此目前多数医院信息库的作用仅限于病案质量完善、患者再次入院病史回顾查询、以及医疗纠纷证据保存等功能,而对于临床科研的支持并未考虑在内。
在上述医疗信息管理制度下,多数医院在进行临床研究选取病例时,还沿用着非电子信息化时期的病历调阅制度。临床研究者经授权调阅纸质病历,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手工摘录,这样不但工作量极大、而且造成检索信息不完全、数据摘录误差等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科研结果的质量。
少数采取半限制性开放医疗信息检索功能的医院,在各电脑终端实现了病案调阅功能,但由于其初衷是为临床医疗服务,因而,仅能调阅终端所处科室的医疗信息;而部分开放全数据库的医院也存在着按科室分类检索,从而出现信息重复、汇总困难等现象。更重要的是,出于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考虑,各医院对电脑终端均实行系统安全措施,屏蔽了系统外输出设置,这样即使在检索完全的情况下,对数据的摘录仍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
2.3 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缺陷
HIS是由美国asg公司最先于1999年开发的医院管理软件系统,而我国于2000年由某某医院最先引进数字化医院模式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软件开发能力,许多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等医院。然而,由于各医院对临床科研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此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2.3.1 数据库分离现象
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多数医院对于其信息化采取了随发展逐步完善的建设措施。因而,在此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新旧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突出的表现为数据库分离。一套完整的HIS必须由EMR、PACS、RIS等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组成,而要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这些子系统必须达到功能操作和数据存储两方面的整合。由于采取分批建设,多数医院并不能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完全统一,因此造成了EMR的诊断治疗数据、RIS的检验数据、以及PACS影像检查数据等分别存储于不同数据库的局面,而后者带来的直接矛盾是难以实现全面的数据检索。
完备的医疗信息库是临床科研选取研究对象的重要来源,由于后者采取流行病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因此对研究对象的筛选是开展研究的前提条件。临床科研的关键在于其科研设计的合理性,后者将关系到其结果的可信程度,而研究对象的筛选是科研设计的关键步骤。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筛选条件亦涉及到研究对象的诊断、治疗、临床检验及影像结果等几乎医疗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的用药种类、用药时间、检验数据的不同值段、影像资料中肿瘤的大小部位、手术部位、术后恢复情况等。更为重要的是,为实现科研设计的合理化,筛查常常以组合条件的形式出现,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用药人群、不同检验值段不同大小肿瘤等。
筛查条件转化为数据库技术即条件检索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或关键词组合查询,可便捷地提取出数据库中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资料。由于临床科研检索方式的特殊性,目前无论是病案查询系统,还是检验、影像查询系统仅提供了病案号、姓名、年龄、诊断等少量有限的检索字段,均难以实现按上述筛查条件的检索。符合通常惯例的措施是采用独立的数据库精确检索系统,设计合理的独立精确检索系统可提供几乎所有字段的查询,从而实现临床科研对的研究对象的筛选工作。而此类数据库精确检索系统是基于同一数据库来实现的。
基于多数医院HIS采用不同数据库分别存储不同子系统数据的模式,造成数据库分离的现状,上述检索操作将难以轻易完成。因而数据库分离常常成为临床科研系统实现的瓶颈。
2.3.2 电子病历功能不足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意义;方法
医院科研工作作为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对于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尤其是解决临床疑难病症,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1]。故加强医院科研工作,尤其对于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在促进“科教兴院”方面意义非常。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实施过程的文字记录与实验依据,作为医院研发和开展新技术的重要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医院自有知识产权成功地转化。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统计工作,对于提高医院科研效率,推动医院整体发展意义重大[2]。本研究结合我院近年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统计分析中的经验,提出相应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在促进医院科研新项目申报中的价值
医院科研新项目申报作为医院科研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医院领导及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尤其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本院近年来申报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逐渐增多,且所获得的科研立项等级、数量和支助金额档次升高,以上指标作为医院科研事业发展的标志,在提高医院科研项目申报质量及水平,提升医院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有效地做好科研档案的统计管理在提升科研课题申报质量,促使课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科研档案统计管理能在医院科研项目的选题可行性方面提供参考价值[3]。其科研选题是科研立项的敲门砖,明确可行性及社会价值的科研选题,是科研项目是否获得立项的关键。有效的科研档案统计管理措施,有利于研究人员对本院既往或前期研究课题的了解,获得医院相关研究成果,了解本院研究条件及研究优势,为科研选题提供参考。
二、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价值
获得立项的科研课题多数研究周期在2到4年之间,某些重大项目或国家级项目研究周期更长。做好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所有数据、资料的归总,对于促使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成果获得、项目的顺利结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如中期检查报告、阶段性成果(阶段与专利等)以及项目变更情况及资料,本科项目参与人员的变更情况、项目研究内容的调整以及经费预算、使用情况等。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上材料作为项目必须材料,其对项目的完整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验收意义重大。其次,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在促进项目成果转化过程有积极促进意义。因医院科研成果形成均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其中最主要的是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总结,其中原始数据和资料作为第一手资料,在科研论文撰写中的作用无可取代。
三、医院科研档案统计管理措施
(一) 提高科研人员加强科研资料归档处理意识。针对科研资料与档案的统计管理意识是,科研人员针对科研档案科学认识及对档案管理结构充分信任的过程。对于医院科研项目,医院科研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另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则应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并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促使科研人员认识到对科研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统计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二)建立健全医院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可严格约束档案管理过程,进而确保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更好地发挥科研档案管理的价值。针对医院科研资料的管理,在制定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时需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科研能力及所立项项目档次,明确档案管理制度中工作人员职责,建立科研档案资料借阅保密制度,同时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便捷借阅档案资料的途径。
(三)明确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鉴于多数科研机构科研档案归档困难或不明确问题,为促进档案归档过程的有序性及重点突出,需明确医院档案管理范围,及时进行所需归档档案分类。
四、总结
医院科研声誉和能力是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知名度的重要组成方面,其作为临床实践、医学研究依据,并可为教学提供帮助。其中有效的科研档案统计管理,对于评价科研成果、衡量医院科技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项目名称: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统计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4RKX065 管理部门:潍坊市科学技术局,研究起止年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
【参考文献】
[1]谷士鹏.试析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黑龙江档案,2014,13(2):143.
[2]高伟伟,时钢.建立科学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机制初探.大家健康,2014,8(5):313-314.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 科研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21-01
医院图书馆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国内、外报刊、书籍、杂志及各种文献多如海洋。开展多方位、深层次的服务,特别是为医院重点科研项目服务,是医院图书馆工作的重头戏。
1 新技术给医院图书馆带来新的变化
1.1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产品日益增多,馆藏由过去的单一印刷品到兼收各种光盘版、网络版文献等。图书馆建设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之后,我馆的服务也必须同步改革。
1.2 信息服务向多样化发展。
由过去只办理书刊借阅,要逐步推出新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网络查询已成为读者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为重要科研项目进行数据检索、文献推送等服务。科研工作者可以方便、快捷、更多地获取所需要的科技信息。
1.3 医院科研人员每时每刻离不开医院图书馆这个巨大的外脑。
随着妇产医院的飞速发展,边缘科学不断产生,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日益加深。科研人员渴望医院图书馆员为之进行信息分类、筛选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希望能够及时得到浓缩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资料。
2 又好又快地为医院重要科研项目提供服务
2.1 大力建设与科研要求相适应的馆藏体系。
针对医院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的要求,做好全方位资料准备工作,这是为医院科研服务的基础。医院图书馆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加强重点学科的藏书建设,保证其学科资料的新颖性、实用性、多样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2.2 充分挖掘各种妇产科医学信息资源
为临床科研提供服务,单靠医院图书馆有限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在充分利用本图书馆资料的同时,还要依靠强大的网络,获得更多妇产科医学信息资源,各种标准专利数据库及光盘数据库等,这是医院图书馆为科研项目服务的重要保障。
2.3 大力提高馆员为科研项目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越是一流的图书馆,就越是要有一流的人才来驾驭。如果缺少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并且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根本谈不上高效为科研服好务。因此,急需各种方式加快人才培养,优化馆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尽快达到熟悉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知识、信息资源整合及开发利用的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妇产科医学基础知识。
2.4 促进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
医院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临床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科研价值,从而创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图书馆应加强情报研究,拓展信息调研及课题跟踪服务,减少实践过程中的盲目性。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并能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
3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
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逐渐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的今天,实现信息数字化必然成为医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解决“三化”建设问题的关键是资金。建议医院每年列支一部分;上级部门支持一部分;还可以通过实行股份制等方式解决一部分。
3.1 建设优良的网络环境
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更多医学科研信息为我所用。通过链接功能和网络搜索引擎设计、制作栏目齐全、功能完善的网页。除了设置本馆数据库资源、学科导航、其他资料链接等栏目外,还应该在页面上设立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直接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广泛利用公众网、医学研究机构、医疗信息机构及各地医院等已经建立的网络体系,增强网页的功能性。
3.2 强化馆藏的数字化
医院图书馆应逐步将馆藏资料实现数字化,将科研人员急用的资料放在实现数字化,并传送上网。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给用户使用,从而使图书馆所藏信息资源得以共知共用。这样有选择地开展数字化,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为科研项目服务。
3.3 广泛采访电子文献
为更好地满足科研项目的要求,及时为科研人员提供有针对性,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了依靠本馆现有资料以外,还应该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访力度。根据本院的业务要求,特别是科研项目的需要,大力搜集、筛选整理出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料,尽快补充电子文献。从原来单一的静态实体收藏向动态实体收藏与虚拟电子文献收藏并存转化,实现馆藏结构优化。通过有偿买入和授权等方式利用web资源建立虚拟馆藏,这必将弥补医院图书馆自身规模小和资金有限而影响科研项目进展的最佳策略。
科研人员还应随时与医院图书馆员沟通科研项目进展情况,提出下一步需要研讨的课题。只有馆员与科研人员团结一致,紧密配合,必将促进科研项目高质量高速度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