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范文第1篇

1.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1.1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1.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1.3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2.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

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就笔者多年的研究,特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探讨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技巧。

2.1公共绿地

2.1.1路堤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2.1.2人工水系

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2.1.2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2.1.4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2.2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

由于居住区地域有限,且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常使绿地显得小而零碎。一幢长42m、宽12m,总占地面积为1527.5m2的楼房,其建筑占地504m2,它的建筑散水为88.96m2,水电气检查井为9.04m2,化粪池18m2,后三项地面附属建筑合计占地7.52%.合理绿化这7.52%的面积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解决这7.52%的面积绿化问题既可解决国家园林城市30%绿地标准中的25%.由此可见居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挖潜力,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区的环境治理也极有意义。

2.2.1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的处理

生硬的窨井、化类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常被认为是园中的一大败景,因为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通过微地形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中常采用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的植物景观进行遮盖处理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如果通过在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上置石或架空成微地形处理手法,则可使其与周围景致更加协调。

2.2.2园路

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2.2.3楼梯下部

楼梯下部空间一般比较狭小、阴暗潮湿,常常形成卫生死角,常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经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则可使这个角落形成一定的视觉景观。可采用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手法,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景观,配以彩色灯光照明,颇具写意韵味。也可使楼梯下的地形呈自然起伏,配置耐荫植物、园林设施,形成精巧的微型园林景观。

2.2.4中庭、天井

中庭、天井一般是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要使景观丰富而又不显得拥挤,可依不同的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结合建筑户型,在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营建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引水入户,使人更加贴近自然。如将地面处理成自然起伏,配上植物,可呈现自然风貌,充满野趣。

2.2.5楼宇之间

楼宇之间空间有限,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形成小土包,可代表自然界的山峰;也可形成主峰与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自然而然地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自然山野的微缩景观。把自然搬进家门可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自然之趣,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2.2.6绿地边沿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渗漏

1引言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中,卫生填埋无疑是占据了最大份额。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填埋工作大约就占到了70%,在发达国家的运用是极其频繁。比如说:1991年的英国和意大利在对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达到了总处理量90%左右,很多国家的环保局也都详细的制定了填埋场的设计、施工、检测等等标准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在此方面所运用的不广泛,尤其是在农村,毕竟农村尽管近几年发展形式很不错,但与城市条件相比较之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填埋工作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就会存在着某些问题,而其中,渗漏问题则是最为严峻的一种类型。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2.1生活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生活垃圾指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而产生的固体废物,和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种类。而目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综合利用、焚烧、卫生填埋和堆肥。

2.2生活垃圾的危害

首先垃圾会占用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严重影像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且还会破坏植被表面,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生活垃圾自身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或是疏漏就会使得其直接污染土壤和空气及水源;同时生活垃圾还包括大量的微生物,而这恰恰也是细菌、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从而会严重的危害的人体健康。

2.3卫生填埋概念及工作原理

卫生填埋又称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或“无害化处置”,指的是对城市垃圾和废物在卫生填埋场进行的填埋处置。其处理方法是为了有效的防止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达到了被处置废物与环境最大限度的隔绝。一般归为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

卫生填埋的工作原理就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等方式将垃圾埋入低下,经过长期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同时对气体、蝇虫等进行治理,从而将最大程度的降低生活垃圾所带来的危害。且根据我国农村地理条件等情况来看,卫生填埋法是相对于适合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在卫生填埋设计中包括地下水导排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环境监测设施等。而其中最易存在问题的环节就是在防渗系统和渗滤液系统中,一旦填埋场出现了渗漏问题,那么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物质等都会随空气和土壤等进入人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严重的危害。

3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渗漏问题的影响因素

3.1淋沥液面高度

在填埋体的淋沥液面高度对于卫生填埋场的稳定性影响很大,而我国的填埋场普遍都存在该现象,尤其是在农村等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和设施设备等都不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情况下,情况更是严峻。而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与国际“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导排系统,该导排系统应保证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内防渗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不超过30cm”的规定,都可以看出,淋沥的产生、收集和导排等都是卫生填埋渗漏问题的影响因素。

3.2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主要来自于垃圾本身、发酵过程、浸泡而产生的废水。而渗滤液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非常之高,成分复杂,水质恶劣。而在农村环境中,由于技术比较落后,更新换代较慢,所以渗滤液的COD浓度高达几万,且附有高浓度的氨氮,从而就造成了渗滤液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一旦渗滤液系统没有及时更新或监测,就会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

4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渗漏方法

4.1完善渗滤液处理方法

⑴由于渗滤液水质复杂,因此再对其进行处理过程中也加大了难度。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完善的处理方法。如今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一是与农村污水合并处理,将其就近引入到污水处理厂中,与污水合并进行处理;二是采用渗滤液回灌技术,用适合该农村环境的放啊将卫生填埋场底部所收集到的渗滤液从其覆盖表面或下部重新灌入填埋场;三是直接由渗滤液处理厂处理,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生物法好物理化学法。

⑵处理工艺:一是活性炭吸附法,主要勇于去除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金属离子等,一般适用于水量和有机负荷的变化。该方法的管理简便,设备紧凑;二是化学氧化法,其方法可以分解渗滤液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能力。其中高级氧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处理渗滤液的工作中。

4.2合适选用防渗材料

目前防渗材料主要有天然防渗材料和人工防渗材料两种形式。人工防渗方法是使用防渗材料将卫生填埋场库区进行场底及边坡铺盖,使得填埋库区形成一个封闭的水系,并用防渗材料阻隔渗滤液的渗漏。目前常用的防渗材料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等。

⑴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层:该材料是一种高性能防渗材料,能随着一定的拉力而伸长变形,且适应一定的地基不均与沉降。具备较好的抗微生物侵蚀和抗化学腐蚀能力。同时对于外界温度、紫外线等气候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其特点是:机械强烈好、耐热性高、延伸率良好、抗紫外线。

⑵钠基膨润土防渗层:是一种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防水板材的防渗材料。将其铺在卫生填埋场的底部,形成一种防渗性能连续的防渗层,从而就可以起到渗滤液外渗的作用。

在农村环境中,比较建议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作为防渗材料,因为除了自身特点外,它还具备以下几个优势:防渗效果可靠,与膨润土板防渗能力相比,高出了4个数量级;在卫生填埋场的施工建设中,铺设该防渗层比较容易;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刺穿能力等性能都高于其他的防渗材料;接缝强度高,在运输过程和保存管理方面较方便;通过焊接与铺设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其渗漏污水量。因此使用该防渗材料能够有效的将其渗漏问题止于根本。

5结束语

为了能让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的更快,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是非常重要的,而针对农村环境和经济状况,就需要找到一种投资少、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然后充分利用农村本身的自然资源等,根据自身生活垃圾成分及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处理模式,从而有效的防止其卫生填埋场发生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杰,瞿想兰.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问题的探讨.《中国农业信息》.2013.

[2]代国忠,殷琨.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浆材配制与成墙工艺研究.《冰川冻土》.2011.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基于电学法无二次污染、操作易掌握和费用低等特点,提出了4种用于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检测的电学方法:电阻法、电流法、

>> 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中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垃圾填埋场建设中的防渗漏技术 垃圾填埋场设计研究 垃圾填埋场的蜕变 垃圾填埋场的新生 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方案的研究 新型节水热风阀衬层的研究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措施研究 浅谈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 浅谈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 影响填埋场中垃圾降解的因素 垃圾填埋场防渗技术的现状 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环境治理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COD检测方法比较 垃圾填埋场中矿化垃圾的应用分析 西安市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现状的调查研究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物化和生化法相结合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花都某垃圾填埋场区滤液渗漏处理及防治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的电学法检测研究 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的电学法检测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基于电学法无二次污染、操作易掌握和费用低等特点,提出了4种用于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检测的电学方法:电阻法、电流法、感应电势 差法和远距离参比电极感应法。其原理都是利用垃圾和土壤有一定的水分而具有的导电性,以及一般用作人工衬层(俗称土工膜)的高密度聚乙烯 绝缘材料。通过实验指出电阻法只能检测到是否有漏洞,不能判断漏洞的位置;电流法是一种一次性方法,只能判断一次是否有漏洞,也不能够定位 漏洞;感应电势差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远距离参比电极感应法的检测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电学;土工膜 中图分类号:X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04―0063―04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现状;发展方向

1生活垃圾处理发展概况

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显示,截止至2005年底,我国垃圾填埋、堆肥和焚烧的无害化处理能力所占比例分别为82.4%、4.7%和12.9%。

在1990-2005年期间,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稍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80年代,人均垃圾产量为0.5~0.6kg/(人·d);90年代,垃圾产量为0.7~0.8kg/(人·d);21世纪初,垃圾产量预计为0.9~1.0kg/(人·d)。

从近1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垃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明显的,特别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开始逐步得到应用。例如,在近几年建设的许多填埋场中,为提高填埋场的防渗水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为防渗材料;为提高填埋作业效率,一些大型的填埋场采用了填埋压实机;一些城市如杭州、广州、深圳等的填埋场开始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利用。

垃圾焚烧处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深圳市于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150吨/日的垃圾焚烧炉,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国内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等都建设了较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厂,这些焚烧厂多为通过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关键技术或设备、按照较高污染控制标准来建设的现代化大型垃圾焚烧厂。

堆肥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使用最早也是在早期阶段使用最多的方式。堆肥处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统,大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场采用敞开式静态堆肥。“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相继开展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动态高温堆肥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当前,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从总体上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

2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变化

城市垃圾的构成特性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燃气率等因素有关。我国城市的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的构成及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大,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燃料结构差别大,因此,我国的垃圾成分随地域而变,即使是同一城市,一年四季垃圾成分差别也大。但总的趋势是垃圾中有机物成分在增加,大城市垃圾中有机物接近50%,中等城市垃圾中有机物为30%~40%;无机物在减少,大城市垃圾中无机物为30%~40%,中等城市垃圾中无机物为50%~60%;垃圾成分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城市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

垃圾中的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因此随着今后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随着城市燃气化率的不断普及,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垃圾的热值将进一步增加。

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垃圾的产量,也影响着城市垃圾的成分。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居民收人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包装产品的消费,以及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的消费不断增加。

包装废物的快速增长,是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垃圾中的废纸、金属、玻璃、塑料等绝大部分是使用后废弃的包装物。随着包装业的快速发展,商品包装形式越来越繁多,包装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很快,过分包装和豪华包装的产品比比皆是,这在大城市尤为突出。一次性的商品被广泛应用,增加了垃圾的产量。目前我国包装品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而其体积要构成家庭垃圾的30%以上。

3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3.1主要技术介绍

国内垃圾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法,另外还有热解、分选回收、综合处理方法。

3.1.1填埋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传统和最终处理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2005年,全国共建有356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90%(含简易填埋)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根据环保措施(主要有场底防渗、分层压实、每天覆盖、填埋气导排、渗沥液处理、虫害防治等)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填埋场大致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临时堆场)

基本上没有考虑环保措施,或仅有部分环保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严格来讲,目前我国仍有很大部分填埋场属于这个等级。这类生活垃圾填埋场为衰退型填埋场,在使用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准卫生填埋场)

有部分环保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然有比较齐全的环保措施,但不能全部达标。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沥水处理、每天覆盖等不符合卫生填埋场的技术规范。这类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卫生填埋场(无害化处理场)

既有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环保标准,为封闭型或生态型的填埋场。由于建设和运行费用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尚难以接受,管理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卫生填埋场目前在我国仍较少。

3.1.2焚烧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计数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国现有各类生活垃圾焚烧厂50多座,综合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应用的现状,大致可分为简易焚烧炉、国产化焚烧设施和综合型焚烧设施三类。

1、简易焚烧炉

简易焚烧炉工程规模较小,主要利用原有的煤窑或砖窑等改造而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往往缺乏基本的供风和烟气处理系统,工作条件差,生活垃圾无法得以充分燃烧、污染物也不能达标排放。这类焚烧炉在我国还有一定的市场,主要在一些中小城镇应用,由于不能满足环保标准和燃烧条件,正逐步予以取缔。

2、国产化焚烧设施

工程规模中等,生产及配套设施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设备为流化床焚烧炉,建设及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江苏、浙江等地已建成多座国产化生活垃圾焚烧厂,温州市东庄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排炉),绍兴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流化床),无锡市生益多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排炉)是其代表。

3、综合型焚烧设施

综合型焚烧技术设备,是指把引进技术设备与国产技术设备有机结合起来的垃圾焚烧系统。其关键技术和设备从国外引进,工程规模较大,生产及配套设施比较完整,建设及运行成本较高。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上海市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上海市浦东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是其代表。

3.1.3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但堆肥处理率并不高,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生活垃圾堆肥厂约70多座。在我国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大致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三类。

1、简易堆肥

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城市应用较多。

2、好氧堆肥

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

3、厌氧堆肥

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后,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堆肥,占地面积少于好氧堆肥。厌氧堆肥技术在欧洲有较多的应用实例,国内上海等地则还能够在实施项目。

3.1.4热解

热解法就是把有关固体废物(或液体废物)在无氧或少量氧的条件下加热至800~1000℃,获得高温气体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煤(焦油)再作化工原料,关于分解后剩余的以碳为主的残渣,可以作肥料、填坑物和固体燃料等。热解可在焚烧温度低的条件下,从有机物中直接回收燃料油、气,从资源化的角度论,热解比焚烧有利。

3.1.5分选回收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回收技术较为可靠,资源化效果较好,分选出的资源化物质可以直接回收利用,该技术是许多发达国家基于分类收集基础上的首选处理技术。该技术选址较为容易,但有一定的噪声、臭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回收技术环境可能存在分选效率低、经济效益不好的隐患,且分选后有较多残渣。

3.1.6综合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是在克服单一处理方法缺点的基础上,采用填埋、堆肥、焚烧、分选回收等两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去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从而避免和降低了因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此外,该种处理方式能彻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基本无二次污染。而资源的回收利用,正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是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并优化用多种管理、技术手段构筑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工程。综合处理技术内部各类单元处理技术根据应用的先后顺序,主要包括前处理、中间处理、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等四道工序。事实上,组成这四道工序的主要单元处理技术包括填埋、堆肥处理、焚烧、回收利用四类。

3.2应用情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由1990年的66座增加到2005年的471座,无害化处理量和处理率也分别由1990年的2122万t和2.3%,提高到2005年的256312万t和60.1%。

近年来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填埋、焚烧、堆肥三种方法,其中填埋法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法,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普遍采用;中、小城市采用堆肥技术较多,但处理规模较小,因堆肥销路等原因,有的已关闭;焚烧技术这几年在经济发达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

3.3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填埋场问题分析

大多数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1)设计理念比较落后,科技水平低,土地填埋利用率不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2)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缺乏有效的基础和边坡防渗措施;(3)由于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往往高达50~60%,导致渗滤液产量大、浓度高,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或能够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填埋场较少,地下水污染地表水的污染事故不断出现;(4)填埋气体处理与利用系统刚刚开始发展,现有填埋场多为敞开式排放或通过竖井排放,简易填埋场的填埋气仍处于无组织排放状态,不仅引起了温室效应,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也是产生恶臭的主要原因;(5)填埋场的封场一般都未进行生态恢复,由于缺乏封场和后续管理标准,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已经终场的生活垃圾堆体不能够合理地安全封场和持续维护。

3.3.2焚烧问题分析

(1)对热值低、水分高、成分复杂的生活垃圾适应性不好。引进的炉排炉一般适应处理国外成份相对简单、低位热值高(一般都在1600kcal/kg以上),水分含量低的生活垃圾;(2)工程投资大。据统计,目前国内利用国外先进焚烧技术建造的焚烧厂普遍建设工程投资大,折合吨工程投资约50~75万元,而引进技术,关键设备国内生产的吨工程投资约35~45万元,技术和设备全国产化的吨工程投资只要25~30万元;(3)运行成本高。据统计,我国目前运转基本正常的国外技术建造的焚烧厂的运行费用为180~300元/吨;(4)飞灰没得到安全处置。除个别高水平建设和管理的焚烧厂外,其余焚烧厂飞灰处置没得到足够重视,大多填埋处理或作为建筑材料利用,安全隐患大。

3.3.3堆肥问题分析

阻碍我国生活垃圾堆肥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因素,而是非技术的经济因素,这表现在:(1)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杂质含量高,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用复杂的分离过程导致产品成本高,没有政府的补贴,是很难运行下去的;(2)一般堆肥厂的粗堆肥产品只能作为土壤改良剂,其销路取决于堆肥厂所在地区封条件的适宜性,在粘性土壤地区,特别是南方的红黄粘土、砖红粘土、紫色土地区有较好的销路;(3)堆肥厂产品的经济服务半径一般较小。质量较差的粗堆肥产品一般只能就近销售,利用粗堆肥产品制造的复合肥,其销售也面临一般化肥和复合肥的竞争;(4)生活垃圾处理的连续性和堆肥产品销售季节性之间存在的固有盾,也会增加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和堆肥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虽然个别大型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和一些不定期地运行的、简易小型生活垃圾堆肥厂产品有销路,近几年国内建成的大多数堆肥厂,实际上均不能正常运行。

4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实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方向必须面对混合收集的、可回收物质含量和热值低、垃圾含水率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垃圾。远期(2015年后)可考虑实现了分类收集基础上的垃圾处理技术。

1、发展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才能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但是,这需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去考虑综合处理模式中各种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我国混合收集垃圾的特点,将生物处理技术作为填埋或焚烧的预处理技术,是解决我国垃圾处理难题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组合。近10年来,机械生活处理技术在欧洲作为填埋处理或焚烧处理的预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机械生物处理——卫生填埋、机械生物处理——焚烧发电等一些综合处理的趋势。

2、生活垃圾填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环保化、国产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填埋气导排技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得以普遍采用并不断完善,同时填埋气回收利用技术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验范围;(2)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上能做到每天覆土。覆盖材料除粘土外,新型替代覆盖材料的研制工作也取得进展,并在部分缺少覆盖土来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试点应用;(3)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开发出压实机等新一代的国产化填埋专用机具,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取得较好效果;(4)国产化人工合成防渗衬底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设置人工合成防渗衬底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不仅仅局限于个别示范工程;(5)生活垃圾渗滤水的处理技术多样化并取得实质性进展;(6)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好氧填埋技术,在部分示范工程中率先得到应用;(7)在大城市中,生活垃圾经过回收利用、堆肥、焚烧等方法处理后进入填埋场作最终处理。

3、生活垃圾堆肥技术机械化、国产化,堆肥产品高附加值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活垃圾堆肥厂的机械化水平和堆肥质量有明显提高;(2)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和碎玻璃等杂质的含量得到有效控制;(3)国产化有机复合肥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堆肥厂中生产有机复合肥和颗粒肥的比例将逐步提高;(4)采用机械化动态发酵工艺和利用有效菌种快速分解的新型堆肥技术,在部分城市得到应用并逐步推广;(5)由于具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将重新得到重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比例将逐步增加。

4、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国产化、环保化、资源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低位热值稳步提高,低热值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工艺进一步完善;(2)新一代国产成套生活垃圾焚烧设备的开发取得成功,并在部分中、小城市形成一定的市场。单台处理能力200t/d以下的生活垃圾焚烧设备将以国产化为主;(3)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二次污染特别是尾气的净化技术取得突破,同时人们对二恶英等污染物的关注程度愈加提高;(4)生活垃圾焚烧余热的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提高,焚烧发电将继续得到政府在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支持;(5)生活垃圾焚烧厂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由于国产化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将得到控制;(6)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将稳步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将逐步上升。未来几年内在部分城市将建成若干个和国外接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但在我国全面推广的条件尚不具备。

5、分类收集、分类处理逐步推行

生活垃圾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再生资源将逐步得到重视,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方式在我国大、中城市中逐步推行,主要途径如下:(1)对一次性物品的限制使用初见成效,同时产品包装行为进一步规范,过度包装逐步减少;(2)净菜进城工作逐步被市民认可,生活垃圾中易腐有机物的比例逐步下降;(3)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地方性法规将陆续出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将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与垃圾分类收集相适应,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将得到重视,垃圾分拣中心和资源化利用工厂等配套设施,将在一部分城市率先建成,许多城市会将此提到议事日程。生活垃圾中回收利用的比例将逐步增加,并带动废品回收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5结语

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抓好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尽量少产生垃圾,将已产生垃圾最大程度回收利用,再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制能等工程技术措施减容及进一步资源化,是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做法。

综合分析垃圾处理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所能达到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果等方面,卫生填埋、焚烧、堆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下,采用三种主要方法适当组合,能取得更大的环境效益。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工艺选择的总体思路是:巩固完善现有的卫生填埋技术,稳步发展焚烧处理技术,充分重视生物处理技术,探索和鼓励资源再利用和综合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均奇,施国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99-100.

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污染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填埋法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最好的方法,性价比高,经济适用性强,使得许多发达国家都以此来处理城市内部污染。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兴建垃圾填埋场,这些填埋场相比于古老的堆置场、露天焚烧等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在设计中针对填埋污染性气体和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施工管理方面,实行分区填埋,分层压实,定期覆土等方式。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理方法,它必然将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而现实中,垃圾填埋场不仅选址困难,而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和垃圾渗滤液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就容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并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健康。

一、垃圾填埋场常见的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垃圾填埋过程中因为大量的垃圾堆积,大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我们称之为填埋气。填埋气体主要包含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以及其他微量成分,这其中,甲烷气体又占主要成分,其原理类似于沼气池。二氧化碳和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据有关研究得出,甲烷对臭氧层的破坏性是二氧化碳的36倍,其导致的温室效应比之二氧化碳也更加强劲。此外,甲烷气体也是易燃易爆物,当其在大气中所占的成分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就特别容易引起火灾和各种安全事故。此外,填埋气体因为成分复杂,其中一些气体常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任意其逸散出去,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不便和隐患。

2.土地污染

垃圾填埋归根究底是一种地质处理方法,垃圾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白色垃圾、废旧电池这样的土壤难以“消化”的垃圾,它们若直接进入土壤层之中,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的威胁。这其中,又以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2005年的广东北江韶关段镉严重超标事件,2006年的湘江湖南株洲镉污染事故,2009年的湖南省浏阳市镉污染事件,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2011年山东渤海蓬莱油田漏油、2011年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2012年广西龙江河的镉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因为重金属污染所导致的,而且对周边居民大众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垃圾填埋场中大量的废旧干电池如果处理不妥当,重金属污染必然一触即发。

3.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污染极易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垃圾填埋场中主要的污水来自于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主要是微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由于渗滤液与土壤紧密结合,在土壤中流动,对于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它使水体中酚超标,重金属等影响生命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标,同时带有臭味。水体的污染,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也影响着该片地域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

二、防治方法

1.气体的净化采集

垃圾填埋气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沼气。现如今很多农村都由政府助资建立了沼气池,可见国家的沼气池相关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填埋过程对产生的沼气(甲烷)进行实时采集,既可以去除填埋气中的大量甲烷,又可以获得新的清洁能源,进行废物再利用。收集了其中最主要的沼气,剩下的气体在排出去之前惊行分段过滤净化,采用各种溶剂吸收或者中和,之后再排出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必然大大降低。

2.土地的分隔处理

垃圾填埋过程中,为防止对周边的地质产生危害,最后的办法就是隔离法,各国目前应用的也是此种方法。在填埋坑底部以及四周设置隔离层,采用各种防渗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止重金属物质渗透到土壤中。以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渗层,有的采用双防渗层,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垂直防渗可采用帷幕灌浆、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3.水体的净化分流

目前各地的废水处理厂都已经初具规模,垃圾填埋场可以借鉴废水处理厂的装备技术,开设另外废水处理流程,以此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此外,在做好内部净化的前提下,对于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水体也要做好相关工作,这在选址过程中就该确定好。对周边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分流疏导,尽量不从垃圾填埋场附近区域经过。同时,针对雨水天气,在填埋场周围设置独立的引流沟,防治雨水渗透到地下。

4.加强监督管理

垃圾填埋场对人民的生活相关性极大,管理者应当监督好各个流程的工作,确保不出大的纰漏,导致污染问题的发生。

结 论

总的来说,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与工业“三废”极其相似,在防治过程中可以多借鉴其他处理厂及企业的处理机制,尽量让废物得到最大化的再利用,落实好可持续发展观。做好相关防治措施,不仅有着客观的经济效益,于广大群众的生活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可谓一举数得。

参考文献:

[1]口壮太郎著,李国建,吴星五译,废弃物最终处置场的计划和建设,上海,同济大学 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