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垃圾填埋的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餐厨垃圾填埋 ; 焚烧 ; 厌氧发酵 ; 饲料和肥料化 ; 生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生活垃圾处理逐步形成了源头收集、中间运输和终端处置“一条龙”的完善体系。但是对于餐厨垃圾处理大规模应用的实例却不多,每日数量巨大的餐厨垃圾流入社会,一部分被不法商贩从餐厨垃圾里提取油脂,炼制地沟油,通过非正常途径回流到餐桌;另一部分被拉去喂猪,造成泔水猪泛滥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部分餐厨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进入污水管道,在管道内冷凝堵塞,并发酵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影响了污水管网的正常功能甚至引发下水道爆炸事故;随意堆放的餐厨垃圾更会招引蝇虫,产生异味。采用科学手段收集处理餐厨垃圾,保证收运处理系统正常化运行,是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速量化处的前提条件。

2 餐厨垃圾处理工艺的现状

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处理应用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

上海市现有用于处理餐厨垃圾的消化型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其基本技术是外加特殊菌种的动态好氧消化,采用间歇或连续方式搅拌,连续进料间歇出料(出料时间间隔长,1~2个月),反应温度45~500C,其实质是高消化率的堆肥技术,该技术过去主要用于处理污泥和高浓度废水,而针对餐厨垃圾的有关文献资料则较少。

3餐厨垃圾处理主要技术简介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填埋、焚烧、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直接烘干作饲料和微生物处理技术。下面对以上几种技术介绍如下:

3.1填埋处理技术

由于餐厨垃圾的高含水率、高有机物等特点,决定了餐厨垃圾直接用于填埋的可行性较低。餐厨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在国内尚无应用的实例,其主要优缺点如下:

其优点是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工艺相对较简单。

其缺点是占用大量土地,耗用大量征地等费用;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新建填埋场,进一步占用土地资源;餐厨垃圾的渗沥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形成不可逆的对周围大范围的大气及水土的二次污染;没有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人们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大前提下,填埋处理技术明显不适合我国餐厨垃圾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做详细介绍。但作为餐厨垃圾分选处理后不适宜生化处理的物料一种最终处理手段,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3.2焚烧处理技术

焚烧是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烯烧过程,焚烧处理量大,减容性好,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但由于餐厨垃圾70%以上为液体部分,热值较低,不适合用来焚烧处理。

与填埋技术一样,餐厨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在国内也没有应用的先例,其主要优缺点如下:优点是焚烧处理量大,减容性好;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缺点是对垃圾低位热值有一定要求;餐厨垃圾水分含量高会增加焚烧助燃齐的消耗,增加处理成本。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及餐厨垃圾收集分类程度的不同,我国餐厨垃圾与国外餐厨垃圾差异较大,其特点是热值低、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另外焚烧处理投资过高,国内外利用餐厨垃圾焚烧的应用经验极少,不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

3.3厌氧发酵处理技术

3.3. 1、厌氧发酵基本原理

厌氧发酵是无氧环境下有机质的自然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影响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厌氧条件、C/N、微量元素以及有毒物质的允许浓度等。

厌氧发酵是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自然界内广泛存在。厌氧微生物是一个统称,包括厌氧有机物分解菌(或称不产甲烷厌氧微生物)和产甲烷菌。在一个厌氧反应器内,有各种厌氧微生物存在,形成一个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相对应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完成有机物厌氧代谢过程。

3.3.2、厌氧发酵处理技术优缺点

其优点是具有高的有机负荷承担能力;能回收生物质能;不存在同源性的问题,有机物分解成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产品(甲烷)出路较好。

其缺点是工程投资较大;工艺较为复杂;产生的沼液量较大,处理难度大。

3.4饲料和肥料化技术

干燥制肥料或饲料技术,是经过预处理后,首先进行脱水,得到液体和固体两部分,液体是高油脂废水,宜先进行油水分离获得高附加值的油脂,然后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固体部可以采用高温堆肥的方式制成肥料,也可以烘干制成饲料。

其优点是工艺简单;资源化程度较高、产品有农用价值,占地面积小。

其缺点是对有害有机物及重金属等的污染无法很好解决、无害化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餐厨垃圾同源性的问题,对其用作饲料存在一定的顾虑;处理过程不封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机肥料质量受餐厨垃圾成分制约很大,销路往往不早;堆肥处理品周期较长,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3.5物理干燥技术

物理干燥制肥料或饲料技术,是经过预处理后,首先进行脱水,得到液体和固体两部分。液体是高油脂废水,宜先进行油水分离获得高附加值的油脂,然后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固体部分主要采用物理手段将其高温加热,烘干处理,杀毒灭菌,除去盐分等,可以最终生成蛋白饲料添加剂。物理干燥处理后的餐厨垃圾饲用价值明显提高,既是良好的饲料原料,又方便回收油脂。目前西宁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宁波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苏州餐厨垃圾处理厂(100t/d)和无锡餐厨垃圾处理厂(100t/d)都应用物理干燥技术处理餐厨垃圾。

结语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物理干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几种,国外较为成熟、先进的处理设施主要分布在欧洲、韩国和日本,但是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外处理技术并不能成功地应用于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中。

我国目前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如物理干燥技术、高温堆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应用还不广泛,很多技术是和处理设施主要从欧洲、韩国和日本引进,但这些技术应用于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在前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以及产品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之处。这其中一是要保障进料的纯度,减少异物的含量,所以在提高分类收集的质量上要有一定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跃勇,任福民,汝宜红,等.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及理化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6(4):50-52.

[2]任连海,曹栩然.饮食业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233-238.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问题;处理方法;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日用消费品的普及,农村生活垃圾也是逐年增加。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农村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2东源县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及处理现状分析

2.1东源县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东源县全县区域面积4070km2,下辖21个乡镇,总人口52万人,按生活垃圾产生系数0.6kg/人·天来算,日产垃圾312吨,年产垃圾11.39万吨。

2.2东源县生活垃圾的特点

(1)总量少,变动性强

我县城镇人口规模小,绝大多数乡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不足20T,其产量和组分极容易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局部开发、集市贸易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强的波动。

(2)产生源分散

我县城镇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组分复杂,交通落后,不利收集。

(3)可资源化物质含量低

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低,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少、无机成分多,热值低,废品含量少。

(4)未经分类

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县生活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广。

2.3生活垃圾的危害

由于绝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医疗垃圾、废旧电池、报废灯管、农药包装等危险垃圾也被随意抛弃,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生产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潜在危害。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将严重污染水体。垃圾腐烂产生恶臭、滋生蚊虫、传播疾病,垃圾分解或焚烧释放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乱堆乱放的垃圾形成了景观污染,直接影响村庄环境、破坏居住环境。另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饮用水大多取自浅井,逐年增长和堆积的垃圾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水本身的分解,其渗滤液和有害化学物质转化和迁移,必然会对附近地区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资源造成污染,威胁到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4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情况

2.4.1分类收集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

分类收集是在垃圾产生源头按不同组分分类的一种收集方式。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为了取得最佳的效益,每种方式都对待处理的垃圾有最基本的技术要求。所以为了能对收运的垃圾采取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有必要首先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我县农村地域广大,交通落后,垃圾集中收运困难。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可就地分化处理掉一部分垃圾,当地无法处理的再集中收运处理,这就减少了垃圾的运输量;分类收集使各组分相互分离,增加纯度,方便对垃圾进行资源化、能源化、和综合利用。

(2)分类收集现状

现在我县在分类收集这方面除农村的厨余垃圾和可燃垃圾,有一部分分类收集用于喂养家禽和燃烧堆肥之外,其它基本上没有分类收集。也没有分类收集的设施,加上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对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的知识非常有限,垃圾分类收运作业不分类,以及主要以堆放和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2.4.2回收利用现状

东源县以村为单位基本没有废品回收站,只有很少一部分乡镇有废品回收站,农民回收的废旧物资无人来收,导致无人愿意再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率非常低。而部分以盈利性为主的个人回收利用就只回收那些经济回报率高的废品,相当一部分污染大、但回收效益小的废品,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废塑料等,就无法做到环境无害的回收利用。

2.5处理现状

我县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各方面都相当落后,资源化率极低,生活垃圾资源化方法也十分有限,基本以废品回收为主。我县大多村镇,没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河流池塘岸边;一些村镇,设置有生活垃圾收集点,但收集点为露天的,没有任何有效的密封、清洁措施,生活垃圾收集后也只是直接在离住宅区较远处堆放或进行简易填埋,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措施,对于周边人居环境,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危害;还有一些村镇,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至简易填埋场进行处理,但所谓的填埋场也只是由镇一级建设的简易填埋场,在技术、管理方面都达不到卫生填埋场的要求,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都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2.6处理能力

目前全县共有垃圾处理场3座,均采用简易填埋的处置方式,设计容量共38.6万立方米,年处置生活垃圾1.6万吨,这就意味着我县一年有8万多吨生活垃圾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向环境。

2.7存在的问题

东源县是全省第二大县,面积大,交通落后,运输成本高,导致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经费严重不足。另外农民环保意识差,收入相对较低,垃圾收费难于实现,治理资金不易筹集。

3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分析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四种方法。

3.1填埋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法,能处置各种类型的生活垃圾,是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

3.2堆肥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

3.3焚烧

焚烧就是将垃圾作为固体燃料送入焚烧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热量并留下固体残渣的过程。

3.4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生活垃圾进入环境之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

4几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

下表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技术参数,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本文介绍的几种处理技术都可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实用性,因此最终选择适当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很多因素都依赖于当地条件,一般应考虑:①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和性状;②处理能力和垃圾的减容率;③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④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⑤处理、运行及其它成本;⑥处理设备的易操作性和可靠性;⑦需要的配套设备和基础设施;⑧处理设备及排放装置对当地的总体影响

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限制因素

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不能简单套用现有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案。一是成本高。农民居住比市民分散得多,显然,包括垃圾桶、中转站以及运输车辆的使用,都很难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加大垃圾收集和运输成本。二是不符合农村的特点。农村人居住比较散,各村规模小,日均产生活垃圾量在几吨左右,垃圾产量太少,也不适合长距离运输进行集中处理。三是经济条件限制。经济承受能力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而农村一般存在经济承受能力弱、资金少等困难,如果将各个小城镇的垃圾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可能要增加几倍的成本,地方财力很难承受。

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及上述选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大致如下:①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强废品的回收利用;②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③合理选择天然的低洼地作为填埋场;④发展农户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⑤借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经验,总结、提炼、创新适合在农村推广普及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农村垃圾治理难度较大,单凭政府的推动显然不够,但仅凭农民自己去治理也不现实,因此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利用成熟工艺,发展专用新兴工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才能真正治理好农村垃圾问题。

结语

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是很重要的,农村生活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因此寻求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从上述几种处理方法来看,应选用卫生填埋法来处置我县的生活垃圾,但是卫生填埋存在土地占用量大、渗滤液处理困难且费用高、资源化利用不足、封场后维护监管期长,限制土地再生利用等问题,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没有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应继续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与实用性技术的研究,逐步改变现有垃圾单一卫生填埋的方式,向综合利用、处置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17.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高温焚烧;堆肥;处理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89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不断上升。生活垃圾处理的不当,不但浪费了潜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会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直接危害我们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在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城市不断实施和探索各种处理技术,为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和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在调研分析该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和对不同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与实施的建议。

1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分析

1.1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

辽宁省下辖14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沈阳、大连),17个县级市、19个县城、8个自治县。2012年辽宁经济增长9.5%,GDP总量达到2.48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七位。城镇的人口为2716多万,占62.10%;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超过1000万吨/年,人均垃圾日产量1.1公斤,每天需要的垃圾运输车辆就高达6576台次。其中沈阳市生活垃圾平均日产生量为7013吨,大连市主城区(含旅顺口区)现日产生活垃圾2000吨,正以5%的速度在逐年增加。目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初步达到85%;辽宁省范围内,普遍采取混合收集的形式收集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处理中以填埋为主,占总处理量的95%以上,焚烧占0.5%,堆肥占3.62%。

1.2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特征

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复杂,性质很不稳定。影响垃圾产生量、成分变化的因素很多,比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消费品数量与类别增加,相应垃圾产生量和成分都会增加;夏季瓜果梨桃大量上市,产生大量的易腐烂有机垃圾;公众成员对生活垃圾的认识与处理方式、道德观念等。总体来看,辽宁省居于北方,人均垃圾产量高于南方城市,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低于南方城市,无机成分尤其是煤灰、残土、建筑垃圾含量比例大大高于南方各城市;垃圾中的纸张、塑料等可燃物、可回收物的比例相对大;从垃圾组分来看,由于采取集中供暖、拆掉很多烟囱等原因,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煤灰等含量比例逐年下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有机垃圾的产量和比例明显上升。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

从国内外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践与探索中,可以总结出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种:卫生填埋、高温焚烧、堆肥。不同的城市与垃圾处理单位又在这三种主要处理方式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采用了更深入细致的处理技术。

2.1填埋与卫生填埋

填埋与卫生填埋是辽宁省各城市乃至国内外普遍采取的最主要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我国8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都是通过填埋处理掉。早期的垃圾填埋处理仅是单纯的填埋,选择废弃矿坑、沼泽、沟壑等地带,将生活垃简单堆放于此。这种单纯的填埋方式没有考虑到填埋气、渗滤液的处理等问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美国在此传统的做法上,首先提出并实施了卫生填埋法。卫生填埋法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和导气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填理,以及对填理气体、渗滤液等进行治理并达标排放的处理方法,它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在卫生填理过程中,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和时间,使垃圾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达到最终彻底分解的无害化目的。关于填埋气的处理问题,部分大型垃圾填埋场能够对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并用作发电等用途。

卫生填埋法的优点突出,主要有: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用于所有类型垃圾。但此法的缺点也较为突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以致选择新的垃圾填埋场困难,尤其对于土地紧张的大城市更显突出;该法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未妥善处理,会对土壤及地下水等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填埋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等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2.2焚烧

焚烧发电是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热处理,在800~1000℃的焚烧炉膛内,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转化为高温的燃烧气和少量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燃烧气可以作为热能用于发电并网运行或供暖,残渣可直接填埋。残渣体积为垃圾体积的5%~10%,残渣质量为原生垃圾质量的10%~25%。

焚烧法的突出优点是处理量大,减容量大,占地面积小,无害化彻底,而且能回收热能。但该项技术要求初期巨大的投资,并且要求炉内温度要控制在800℃~1000℃之内,进入垃圾焚烧炉的垃圾平均低位热值应不低于5000kJ/kg,如果温度或者焚烧时间不能保证,就会释放有害物质(如二噁英等),严重影响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另外如果缺少政府财政补贴和有机垃圾源的保证,都会导致焚烧项目中断或停用。

2.3堆肥

堆肥是通过生化处理达到垃圾无害化目的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我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堆肥处理适合于处理易腐烂、可降解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可以使其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可供施用的肥效物质,同时消除其环境污染,杀灭垃圾中的病菌,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特征,是处理有机垃圾最有效,最适宜的技术手段之一。从生活垃圾的种类中,堆肥法适合于厨余类有机物垃圾,通过常温或高温堆肥使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料,实现碳物质的自然循环。

但堆肥法也有其弱点致使这种技术在部分地区被废置。其一是城市垃圾大都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堆肥(特别是无预处理的静态堆肥)处理。理论上可以通过预分选处理将厨余类有机物分选出来,但一方面增加运行成本,另一方面难以保证堆肥产品的质量,此外单纯的厨余类有机物由于水分高,需要添加骨料才适宜进行堆肥,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发展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广大中小城市,低成本堆肥技术有广阔的市场,如静态仓式好氧堆肥技术。其二是产品肥效和成本与收益均不理想。堆肥中N、P、K混合含量通常都很低,很少有达到3%的,尤其在我国垃圾堆肥中的N、P、K含量均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如果采取厌氧发酵或高温堆肥,在加速堆肥的结果也需要大的设备投资大,但处理量小,环境卫生差,堆肥肥效和成本都无法和化肥竞争,导致产品销路不好。

2.4三种垃圾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总结

关于上述三种垃圾处理技术可以总结如表1所示。

3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用分析

辽宁省14个地级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常住人口数量、产生的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具有很大的差异,在选择垃圾处理技术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技术制宜、因财力状况制宜。在近几年的垃圾处理中,仍以卫生填埋为主,同时不同城市研究使用其他垃圾处理技术,满足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1沈阳、大连副省级城市的处理技术选择

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从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扩展、人口数量所带来的土地紧张、垃圾量产生逐年快速增长,这两个城市财力较为宽裕,要加大高温焚烧和有机垃圾堆肥技术的研发、投资和使用。沈阳市和大连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很大,并且随着集中供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城市的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煤灰等)比例下降,而有机垃圾比例快速提高,并且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在多个社区开展,在市民心中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后续的垃圾分类处理打下一定的基础。面对这样有利的形势,在提高老虎冲、大辛、毛茔子、金州区、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处理能力,还要提升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的效率。此外,两个城市为了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还要尽快调整和新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两市都要规划和建设专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场、高温焚烧处理场、可回收资源分拣中心等项目,积极吸引国内外社会企业参与生活垃圾项目的投资。

从政策和法规层面尽快出台和完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制度和文件,通过各种途径、媒体、讲座、宣传栏,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广为人心的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鼓励市民投入到垃圾分类中,为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使用提供垃圾源头上的保证。如果仍延续现在的垃圾混收混放行为,那高温焚烧需要的垃圾低热值、堆肥需要的有机垃圾仍然达不到要求,结果仍是以各种垃圾处理技术失败而告终。

3.2其他中小城市的处理技术选择

鞍山、锦州、营口、抚顺等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数量较多,这几个城市在做好卫生填埋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现有的高温焚烧、堆肥技术的经验,努力扩大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加大这两种技术的覆盖面,扩充两种技术的垃圾处理量。其他中小城市还应致力于建设好和管理好卫生填埋场,从财力状况而言填埋是省钱又有效的处理方式,而不应过多考虑堆肥和焚烧。在高温焚烧或堆肥技术选择上,各个城市间还应考虑共建共享性,如盘锦和营口市的两个垃圾处理场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共建一个大型综合处理场,这样能够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多方共赢局面。另外为了保证新技术在实现环保目标外要保证成本与收益的平衡,还需要各级政府在垃圾处理的财政资金方面给与保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的财政扶持,并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力争在短期内实现收缴。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吕洪涛.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4):3031.

[2]胡建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字] 垃圾渗滤液 北方城市 现状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X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63-2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较南方干旱,颗粒物是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垃圾填埋场在处理工程中要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选择方法。北方城市垃圾场垃圾填埋过程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填埋时会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体和大量的渗滤液,对空气和地下水会造成严重污染。我们要解决环境污染就要先了解污染的根源和性质,垃圾渗滤液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呢?

1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和特点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有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由定义可看出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性和有害性两个特点。

垃圾渗滤液有五个主要来源即自然降水、垃圾中的水分、地表径流、有机物分解生成的水分和地下水的反渗。由于降水和地表径流的水量最大,其对垃圾的淋溶是产生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垃圾的含水量接近50%时,每吨的垃圾会产生大约80公斤的渗滤液。渗滤液一般多是深颜色的,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并且伴有刺激性气味。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刺激性气味的污染。垃圾渗滤液存在着大量的氮磷物质,水分不能做到充分溶解,从而产生了很多的刺激物质产生恶臭的气味。其次是对水源的污染。人类的用水大量来自于地表和地下水,渗滤液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是其主要的污染形式。这种对水源的污染表现在有氧有机物的污染、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三个方面。最后就是对土壤的污染。渗滤液渗入土壤后会产生一些化学及生物反应,会增加农作物的重金属性和毒性,降低土壤的营养和产量,进一步会危害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我国北方各城市的环境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性,使得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存在着不同,但主要成分还是基本相同的。其中无机常量成分、重金属、溶解性有机物和稀有生物质是其主要成分。

2现阶段我国北方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使得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存在着不同,而北方城市由于东西地势的不同导致了生态环境上很大的差异化。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正确选择处理方法。近年来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在逐年加大,从《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再到《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都彰显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总方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城市垃圾的处理工作?首先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008年我国实施了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取代了1997年制定的控制标准(GB16889-1997)。新标准提高了对填埋场的选址和设计上的要求,增添了对一些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污水进入垃圾填埋场的要求,更是提出了经过处理并符合标准的垃圾焚烧物质可以进入填埋场的新标准。这一标准还对填埋场中垃圾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做出了严格的控制措施,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阶段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场外处理和场内处理,其中具体的处理技术包括生化处理法、回灌法、土地处理法和物化处理法等四种方法。

2.1生化处理法

该方法具有施工费用低廉、处理效率较高的特点,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生化处理法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净化的方法。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1)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厌氧微生物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废水净化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包括消耗能量少、污泥产生率低和抗毒能力高等,适合运用在处理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上。国外有些垃圾填埋场采用厌氧滤池处理渗滤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的COD去除率基本上能达到90%以上,但当垃圾处理量接近饱和时这种方法的效果就会显著下降。厌氧生物处理法有着不能去除氨氮成分和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缺点。有韩国学者研究表明,COD的去除率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增加会不断上升。这种方法处理后的渗滤液还不能直接向外界排放,只能是作为渗滤液在好氧处理以前的准备阶段。(2)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需氧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废水无害化的处理方法。上世纪末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运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经实践验证,这种方法能去除渗滤液中90%的BOD和80%以上的有机碳。北京的一些垃圾填埋场甚至能通过这种方法,使得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0%以上。当然好氧处理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渗滤液中磷含量过低、泡沫过多等问题都可能出现。

2.2物化处理法

物化顾名思义就是物理和化学的双重运用,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来去除渗滤液中的有害有机物和难溶物质,将渗滤液中难以降解的有机成分转化为容易降解的有机物,最终达到清除的目的。渗滤液的物化处理法具体工艺包括化学沉淀法、吹脱法、高级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膜法处理、混凝法、超声波法和电化等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着成本高的弊端,国内有些研发企业正在着重于降低成本的研究。这种方法多运用在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方面,不是现阶段的主流方法。

2.3土地处理法

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物化方法,是利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来分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来完成去除的方法。土地处理法有着成本低、方便操作和适合在开阔地带施工的优点。土壤中的植被和生物还可以利用渗滤液中的营养成分来优化地质,渗滤液中的重金属也会给土壤造成重大危害。土地处理法一般适用于荒地和山地,耕地中不能运用这种方法。

2.4回灌法

渗滤液的回灌法是指将垃圾底层的渗滤液取出再从垃圾填埋上层或下层灌入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利用土地的过滤作用来净化渗滤液的。回灌法是以上方法中最简便的,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是其主要优点。但它不能把渗滤液处理干净,而且其暴露性会污染空气,渗透性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回灌法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已在国际上的到广泛应用,欧洲和北美60%以上的国家都运用了这种方法。据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使渗滤液中的BOD5和CODcr分别降低了30-350mg/l和70-500mg/l。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运用这种方法,近些年已经广泛运用在各城市的垃圾填埋场。

现阶段南北方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虽然有较大区别,但这些方法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氨氮浓度过高,难降解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和水质可生化性较差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垃圾处理进程的加快。

3对北方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展望

先进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观鼓励和督促着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垃圾填埋处理这一新颖课题需要我们各代人共同努力来解决,做到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合。

(1)渗滤液的水质变化很大,BOD、COD等指标随着填埋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可生化性随着填埋时间的增长而降低。所以要根据各填埋场的建厂时间来确定渗滤液的成分和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填埋场;污水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ities, 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production i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and this brought great pollution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Land fil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recommendations and outlook.

Key words: landfill; sewag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成分复杂,极难有一种经济又完善的处理方法,对其的处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使得城市垃圾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达到2.66亿吨,预计到2030年为4.09亿吨、2050年为5.28亿吨[1]。目前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堆积和填埋等。其中卫生填埋由于处理量大、成本低廉、技术成熟等优点被国内外应用广泛,占整个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87.5%[2]。但填埋场所产生的渗污水中的滤液(即污水)危害极大,它主要来源于降水及垃圾内部的内含水。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危害周边环境和污染地下水。因此对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问题。

渗污水中的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由于其水质水量的不稳定性,以及渗污水中的滤液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的萘、菲等毒性物质,所以渗污水中的滤液的处理非常困难。处理方法很多,按进程可分为预处理、主处理、深度处理。预处理有物理化学方法,主处理有生物方法,如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与好氧结合,土地处理等,深度处理有物理化学法和组合的方法。笔者对土地处理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污水处理渗污水中的滤液回灌处理方法发展的方向。

土地处理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处理填埋场渗污水中的滤液,常见的渗污水中的滤液土地处理方式有人工湿地和回灌两种。本文着重阐述回灌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

1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优化的土地处理方法,它利用了土壤及基质的快滤、吸附等功能净化废水,并通过植物对废水的吸收而增强净化的效果。在国外,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污水中的滤液在近十几年里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应用。美国纽约州Ithaca填埋场在l989年开始采用潜流式湿地处理垃圾渗污水中的滤液。挪威、加拿大、英国、斯洛文尼和波兰等许多国家都成功地应用了人工湿地系统上艺处理垃圾渗污水中的滤液。在国内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污水中的滤液的实例还比较少,较大规模应用的只有上海老港填埋场等。该技术对地域限制较少的中小城市和城镇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污水中的滤液的处具有较大的优势。

2 回灌处理技术

渗污水中的滤液回灌法是一种循环处理法,就是将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回灌、喷洒到填埋场,利用垃圾层和覆盖土壤层的净化作用来处理填埋场的渗污水中的滤液。大量的实验表明,渗污水中的滤液回灌处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减少污水中滤液水分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此外,回灌处理也可以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更能加快填埋场内垃圾降解的速度,提高甲烷的产量和产率,并可缩短填埋场的维护周期。

图1 垃圾填埋场中的水分循环示意图

2.1改善水质污水回灌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滤液会在垃圾填埋层的作用下得到一定的净化,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会大大降低,水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回灌不需要以其他的处理过程为前提,对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要求极低。经证实,在回灌处理后,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可去除95%以上,这对于改善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水体质量而言意义重大。

2.2缩短填埋场的维护周期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需要进行一个为期较长的维护阶段。要对填埋气和渗污水中的滤液进行定期的处理,保证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经过回灌处理的填埋场维护周期较短,而为经过回灌处理的填埋场一个周期可能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可能需要上百年,需要支付大量的维护费用,而经过回灌处理的填埋场则不需要较大的维护支出。

2.3可加速垃圾降解污水回灌可以增加垃圾层中的微生物,加速垃圾降解的速度,而且填埋场内环境潮湿,适于微生物存活。这样就加速了填埋场投入循环使用的速度,降低了填埋场对周围环境内的潜在威胁。

2.4可增加甲烷产量污水回灌处理,不但能在填埋场内构件起一个利于甲烷生产的环境,加快垃圾生产甲烷的速度,同时大量有机物的生产和降解也增加了填埋场内的甲烷含量。总的来说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回灌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所生产的甲烷要比没有经过回灌处理的垃圾填埋场生产的甲烷多出至少两倍。

2.5减少渗污水中的滤液水量污水作为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液体,其成分多数以水为主。回灌处理就是利用潜在的土地蒸发作用来削减污水中的水分含量,也减少污水总量和处理规模出了深层土壤,地表的植物也可以加速污水中水分的蒸发。在一些降雨量大、梅雨季节较长的地区,回灌处理也无法平衡大量的污水,但是较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相比,回灌处理的实际效果和经济特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2.6对加速填埋场沉降在垃圾填埋场进行污水的回灌处理,既能够增大填埋场沉降的总体幅度,又可以加快起沉降速率,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填埋层沉降断裂的危险。实践证明经过污水回灌处理的填埋场,沉降总幅度可以高达填埋场高度的20%,而没有经过回灌处理的填埋场只能达到8%。

3污水回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填埋气体的处理问题

回灌处理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填埋气体能否及时导出,如果不能及时导出而积累与垃圾层中就会减少过水面积,阻碍微生物同污水的接触,导致稳定化进程停滞,也可能诱发安全问题。所以说对于采用污水回灌技术的垃圾填埋场而言,填埋气导出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3.2回灌频率和密度的问题

在负荷相同的条件下,回灌的频率一定要掌握好,回灌频率多在八到十六小时一次。通常我们为了使污水在表面分布均匀都采用喷洒回灌的方式,均匀的喷洒可以调整不同区域的稳定化进程,逐渐使稳定的步伐整齐划一,但是大面积的喷洒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而不进行大面积喷洒,不同区域的稳定化程度就会参差不齐,加大了回灌处理的难度。所以回灌处理的方式还有待研究。

3.3回灌方式和回灌量的问题

美国某大学环境工程系知名教授对垃圾填埋场的污水回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垃圾填埋层早期呈现产酸反应,在采用喷洒回灌方案时务必要掌握好喷洒方式和喷洒量,宜少不宜多,可随着填埋层进入产气阶段而逐渐增加。但是要记住,回灌负荷并不是无限度的,水力负荷过大时污水会积与地表,导致微生物无法附着于垃圾表面,容易发生短流问题。所以说在选择回灌量时一定要参考填埋场的最佳运行负荷,这个负荷值的衡量可以以填埋场的产气量为标准。另外,垃圾所处的位置不同变化的阶段也会有所差异,对回灌处理产生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为了保证喷洒处理的效果,可将产甲烷的垃圾层中排除的污水回喷到产酸的垃圾层中,然后再将产酸区产生的污水回喷到稳定化程度高的垃圾层区循环往复。这种污水循环回喷的处理不但可以加速污染物质的分解,还可以加快垃圾层稳定化的进程。

4 其它处理方法的研究

4.1 高浓度氨氮处理技术

高浓度氨氮处理技术是目前为止应用相对比较多的主要是氨吹脱和生物脱氨技术。氨吹脱技术主要是以空气作为吹脱介质,并以效率不高的吹脱设备作为吹脱的方式。因此,新型的高效吹脱装置的开发和脱氨尾气的妥善处理成为了今后污水处理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

4.2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对于“老化”的污水,由于生物处理技术基本无效,所以应该采用以物化为主的深度处理技术处理。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深度氧化法,如臭氧氧化、臭氧+光催化氧化、臭氧催化氧化和膜处理技术等。

深度氧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反应器的研制,以提高单位能耗的处理效率,降低反应的能量输入,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使填埋场的污水达到相应排放标准[3]。

结语

填埋场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关注,不断有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但由于填埋场污水的特殊性,仍有大量问题有待深入研究。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实现填埋场污水的零排放已经成为了现实。今后渗透、反渗透、超滤等先进的技术将在填埋场污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多种技术结合使用也将成为填埋场污水处理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晓岚.城市垃级处理与可持续发展.长沙大学学报[J].2001,15(4):36-40

[2]颜丽辉,吴银彪.城市生活垃极处理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中国环保产业[J].2003,(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