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视频营销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范文第1篇

3~4分钟浓缩一种生活状态、一个人物的生活剪影,符合消费升级大趋势使得这类短视频有极强的扩散性。这些看起来颇“有调性”的短视频媒体也在商业价值上证明了自己。3月,“二更”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基石资本和真格基金。

“短视频是内容营销未来的标配”,二更CEO李明在一次主题为内容营销的会议上这样说道。目前其在全国20个城市拥有超过200家的影视团队,1000余名专业导演,年产量视频量3000条,平均单条视频播放量超300万。

盲目的崇拜某种媒介形式,往往引发泡沫。李明认为,在一个个短视频背后对应的整体的运营思路。没有精巧的设计、精准的用户触达,短视频也会成为像H5页面那样的鸡肋。“不过到底是鸡肋还是标配,就看你怎么去设计它”。

内容营销,恰逢其时的低成本流量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是12.8亿,视频用户达到了10.9亿,用户渗透率85%,这个数字仅次于社交用户,远超游戏、新闻等等其它领域。庞大的用户基数,意味着能够接触到用户的流量渠道更多,成本也更低。谷歌此前曾做过预测,说未来80%互联网内容会以视频形式来呈现。

2014年初,李明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深夜食堂”,此前他在人人网、美丽说、口袋购物做了7年产品经理。对于李明来说,2015年喜忧参半,在深夜食堂粉丝破千万后,行业竞争开始变得激烈,传统媒体亦加入了自媒体的竞争。另一边,资深媒体人丁丰在传统媒体从业20多年后于2013年选择了出走,投身移动端的视频内容生产,并在2014年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二更。2015年4月,李明以合伙人兼CEO的身份加入“二更”的“食堂君”,自此二更每晚推送5篇情感类治愈系鸡汤文。

之所以选在将地圈在“生活方式”这块内容上,李明解释,是同如今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升级有关。“过去更多出售的是产品或者是服务,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90后、95后、00后这些新兴受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强,从原来单纯地消费产品已经过渡到了消费文化上,“今天每一个人穿的每一款衣服、喝的每一瓶水,背后都代表着品牌,代表着对品牌价值的认同。”

“现在做内容营销恰逢其时”,李明认为,“内容营销是当下成本最低的流量,而且还是价值的洼地”,现在这个市场还不成熟,刚刚兴起,但相对传统媒体来说低门槛和灵活的形式也使其充满挑战。内容变身广告渠道,广告变成有价值的内容,在这个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际上挖掘的是内容的商业价值,而这个渠道现在90%商业价值是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它们的价值是被低估的,且是成本最低的渠道。“通过让你的广告变成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去铺到更多渠道上去做营销”。

短小精悍,多屏时代的传播利器

如今在北京成立了商业事业部的二更,将于下半年从母体剥离出来成立一家子公司。为什么这么看短好视频这个形式?李明回答,“就是因为在视频中体现你的品牌、体现你的产品比文字形式好很多,对于用户来说视频的接触程度更高,排斥程度更低。

对于短视频内容营销的优点,他归纳了以下几点:专业壁垒更高、品牌植入维度广、互动性强、传播渠道广。

短视频相较图文,同用户的接触程度更高,人们对于当中露出的品牌信息排斥程度则相对更低,符合当前人们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视频在表现形式上也就包含了人物、画面、场景、情节等等不同纬度,因此也使得品牌的精神、形象或者产品形态在植入时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同用户互动的场景。“我们现在发现市面上能够让用户参与起来的活动,影响面最广的其实就是视频”。

另一方面,短视频短小精悍的特性,又非常适合于多屏时代的传播,在传播渠道上更广了。例如之前传播度很广的事件营销冰桶挑战,从用户之后自发模仿录制视频,再到后来一些视频平台自己推出了相关歌曲、游戏等,产生的UGC和PGC形态更为多元。

信息表现形式的增加,则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团队协作,从编导、分镜、脚本、策划、摄像师、剪辑师再到音乐师,一个流畅的制作流程和充足的媒体资源则会使得效率更高。二更的制作流程是:首先按照客户主推的产品或者理念定制视频营销方案,包括确定是单个视频还是系列视频,每一节方案的团队、演员;其次配合视频确定投放渠道,从新媒体、传统媒体、线下的上千个渠道中选出契合品牌需求和受众人群的,确定报价即开始实施。

认识误区要避开,小心标配变鸡肋!

“二更是从一个传统的媒体环境转型到新媒体环境的一家成长中的公司。”

尽管从传统的广告营销、到数据营销再到如今的内容营销,营销成本逐渐降低,对于媒介环境的复杂性,李明和团队并没有忽视,“我们对媒体环境的定义,其实是融合性的媒体环境,对于营销模式来说也是一样。无论是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还是大数据营销模式,还是到今天的内容营销模式,其实都应该是融合的。”除了对于营销模式的升级,团队还是会注意在视频网站、电商平台等各种各样的新闻客户端、户外写字楼屏幕、电影屏幕等超过100个类型的屏幕进行覆盖。

李明表示,在同甲方客户接触的时候发现品牌商对于短视频内容营销,往往会陷入几个误区:

认为产品和品牌植入内容即视频营销,算是内容营销。“完全错了,其实这个跟软广,跟植入广告没有任何区别”,内容营销不是植入广告,而是把你的产品包装成内容,让内容植入产品。例如便携式运动摄像机,将各种各样运动达人的极限挑战,拍称视频做为营销内容,其原因是因为内容本身符合产品精神,或者说内容本身就是它的一部分。

为了创意而创意。所有的内容营销以及创意都是为了你的品牌精神去设计,不要为了抖机灵。不能给目标用户留下任何印象,就没有任何品牌价值,目标人群也不会认同品牌价值观的。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范文第2篇

这是56网探索“视频社交化”的一个具体案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56网副总裁李浩看来,这正是“视频社交化的巨大威力所在”。李浩认为,未来两年,抢占移动端用户覆盖和社交网站访问入口将成为视频行业两大最关键的战役。任何一家视频网站在这两场战役中取胜,都将有望重新定义行业格局。

“社交平台的用户对视频的需求量非常大,是视频的重要传播渠道,甚至有超过搜索引擎的趋势。56网一直把满足社交用户对视频的上传、存储、播放、分享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因此《中国好声音》可以在56网平台上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李浩解释说。

视频与社交融合的趋势不可避免,Facebook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就是证明。美国知名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在2012年多个月份的数据报告显示,以独立观看者数量衡量,Facebook已是仅次于YouTube和Vevo的美国第三大视频站点,Facebook和Youtube之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

包括在美国流行的社会化电视,也是在电视节目中添加进社交化的元素,允许用户对电视节目进行评论,与好友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同时也可以观看好友分享的电视节目。一家名为ClipSync的网站实现了在一个“房间”一起看电视的效果,同一个“房间”的用户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交流评论,俨然是网络版的“客厅”。不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亦或是电视端,视频内容与社交网络融合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短视频价值凸显

国外有一家类似微博的社交创业公司Keek,效仿微博发短信息的方式,允许用户上传和分享最长为36秒的短视频,这些视频既可以通过电脑摄像头拍摄也可以通过Keek的iOS或者 Android 移动应用拍摄,而且这些视频不仅可以在Keek的网络上分享同时还可以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平台上分享。这家网站已经获得了总额为550万美元的融资。

如今国内有几家视频网站仍鼓励UGC(用户上传和分享视频),例如在56网、优酷、或是土豆网上,很多用户会用手机或者摄像机拍摄一个故事或生活中的某些片段,呈现出来的形式可能是微电影、MV或者拍客视频,这些时长不足10分钟的视频通常被称作短视频。

李浩说,“相比于影视剧等长视频,短视频更便于用户观看、上传和分享。尤其在手机端,现阶段受到电信运营商流量资费的限制,用户一般对观看视频内容比较谨慎,而短视频可以降低用户的观看成本。同时短视频更适合用户在碎片化时间娱乐休闲。”

以《中国好声音》的传播为例,56网会在电视节目播放的第一时间将视频剪辑成用户感兴趣的短视频形式,并第一时间发送到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由于剪辑后的视频内容往往是整个节目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被用户转载和分享的概率很高。在网络视频应用中,短视频的观看次数已经超过了影视剧等长视频,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据DCCI数据显示,81.5%的网络视频用户观看过短视频,更有近六成视频用户是短视频的忠诚粉丝。

从另一个角度看,长视频以影视剧为主,有较高的版权费用。不少视频网站最初均是以长视频为主,花费巨资购买大量影视剧,然后免费播放给用户,这确实帮助视频网站获得了大量的用户。不过一来版权费用较高,二来影视剧视频特别强调高清,消耗大量的带宽资源,数据显示,网站获取短视频的成本还不到一集热播剧的千分之一;播放一集电视剧消耗的带宽是短视频的15倍以上,消耗的存储也在10倍以上。这必然要求视频网站加大宽带等基础设施投入。过高的成本压力让视频网站的发展不可持续。

速途网评论中心主编丁道师也表示,一些UGC模式的优秀短视频得到了观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只要各大视频网站能够建设合理的收益共享机制,能够使网站和视频制作者共赢,未来UGC模式的视频在中国大有可为,将会成为中国视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视频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商业化。李浩认为,从广告主的接受程度来看,长视频确实相较短视频更有优势,因为广告主还是延续了电视广告的思维,将长视频视为一种电视节目进行广告投放。对于短视频还缺乏信心。不过他认为,Youtube在2012年第三季度有超过80%的视频都已经有了贴片广告,而Youtube是一家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视频网站,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未来短视频的商业化没有问题。

满足用户潜在需求

UGC内容确实不容易像《中国好声音》那样产生口碑效应,但在网上看视频仅仅满足了用户的娱乐需求,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视频网站需要寻找一个更大的视频内容传播平台,不仅让用户得到看视频的娱乐体验,更能满足用户潜在的沟通、互动、被关注等等的多元化需求。

除视频网站本身,传统的视频传播的渠道主要是搜索引擎,用户输入关键词,然后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视频。这也导致视频网站比较依赖搜索搜索引擎,在视频推广上还需要支付相当的成本。但是李浩认为,社交网站已成为视频网站继搜索引擎、网址导航之外重要的用户访问入口。视频与社交的不断融合是目前最重要的互联网趋势,56网通过与社交网站的深度融合,开辟了视频传播的另一条“光明大道”。

去年5月份,56网宣布携手人人网推出“分享+”计划,标志56网正式启动“视频社交化”战略。“分享+”计划旨在将56网和人人网账号互通,打通互通入口和渠道,让网友上传、分享视频的体验更加便捷,从而让56网进一步成为人人网用户观看、分享视频的首选。同时56网还和新浪微博、西祠胡同、凯迪社区等主流社交网站达成合作,从而构筑了视频分享和传播的大平台。

借助这个平台,56网很多优秀的自制内容,例如搞笑脱口秀节目《微博江湖》以及最近推出的校园综艺节目《人人那些事》,都实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被大量用户所追捧。同时56网还签约了很多拍客,并在2011年推出了“城事拍客”栏目,其中由拍客拍摄的众多视频,例如歼20、辽宁舰相关的视频都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56网还跟一些拍摄优秀视频内容的工作室合作,通过为他们的视频提供播放平台,并按照播放次数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分成,从而“招揽”了很多合作伙伴。

李浩表示:“56网花7年多的时间成功营造了UGC的氛围,娱乐、互动的网站属性非常鲜明。并且全面打造了用户原创内容的线上平台,覆盖一般意义上的用户原创内容、拍客和微电影,并且借助人人网的优势深入到大学校园,例如56城事拍客、56首映礼、56高校影像力等针对不同原创用户人群的平台。2013年,56网会继续加大精品UGC内容的挖掘力度,把最优质的UGC内容第一时间推荐给网友,同时让生产优质内容的用户获益,彻底改变一些人对UGC内容质量不高的认识。”

广告主的期待

一直以来,视频网站和电子商务企业都被认为是“烧钱大户”。李浩认为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他认为2013年,盈利将成为视频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通过将视频与社交的融合,提高用户规模和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为广告主提供更加精准的营销服务,这是56网选择的方向。视频网站“孤军作战”,虽然可以积累庞大的用户群,但是无法对用户进行细分。而社交网站往往能够掌握更多的用户信息,例如人人网实行实名制,可以了解到用户的性别、职业、年龄等个人信息,从而为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提供参考。

而且社交网络的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社交网络上,有共同爱好、品味、思想的人容易聚到一块儿,甚至形成熟人圈子,这些人往往对某种类别的产品有特别的偏好。此时广告主可以了解这些信息,通过制作视频广告或者开展互动活动来推广特定的产品,吸引这些用户的注意。

圈子式的传播有几何级增长的效应。某个用户看到某段品牌视频,会跟他的好友分享,而好友又会跟他的好友分享,这种传播的速率会越来越快。而且经由好友关系的传播往往更加精准,且好友之间的分享比一般的广告更具可信性和说服力。

56网和联想Yoga系列平板笔记本电脑合作了一期主题为“yoga style翻转全世界”的《微播江湖》节目,结合联想正在人人网展开的“Yoga Style翻转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巧妙的设计让联想Yoga平板笔记本在《微播江湖》中神秘现身。保证节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创意视频营销。数据显示,该期《微播江湖》的播放量已达到248万次,并在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上成为网友热门分享视频。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范文第3篇

任何一种流行和热点,都不是幸运和偶然。比如前年的粉丝经济、去年的段子手,以及最近的网红。每一波网络热点,每一波偶像更替,都源自代际审美的交替和网络文化的更迭。低配版“苏菲・玛索”papi酱的蹿红和上位点燃了大众和资本对“网红”的激情和期待,也是新一代网红走向前台的预告。

虽然我们在独立思考和技术创新上依然进步迟缓,但是在“玩概念”、“大忽悠”和“一起上”方面却世界领先。既然P2P和众筹眼看就要不行了,那就试试直播平台和网红经济吧。

资本圈在行动,营销圈也要动起来了。如果我们不想用资本圈精心包装的“网红经济”等这类热词来描述火热的网红现象,就用“网红营销术”这类更低调的词汇来畅想如何抓住正在风口的新一代网红,等待大风来。

新一代网红

关于新一代网红,我们依然没有完整而统一的定义。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79.9%的受访者认为网红是为了出名的年轻人,43.8%的受访者认为网红是通过整容和撒谎包装自己的骗子,40.5%的受访者则认为网红是搞粉丝营销、卖低劣产品的淘宝卖家。

剔除这份调查的“政治正确”和酸味,我们可以得出新一代“网红”的特点:第一,网红的主力群体是年轻人而不是明星;第二,他们不仅依靠颜值(“整容”)而且依靠内容(“包装”)成为网络名人;第三,他们不仅有吸粉和快速成长的能力(“粉丝营销”),而且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变现能力(“营销”、“卖产品”、“淘宝卖家”)。

看脸也看内在的“95后”年轻人接管了互联网。属于姚晨、小S和千禧一代的时代即将过去了,你曾经吐槽的“又放暑假的小学生”,你曾经不屑的二次元AB站和电竞miss,华丽丽地从非主流成为主流了。曾经的小学生们用拇指投票,让“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们和“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们有钱”的男子们成为新一代网络红人。

对那些依然不屑一顾的70后和80后们,在此要奉劝一句:papi酱和电竞女王Miss比你们曾经“捧红”的天仙妹妹和芙蓉姐姐不知道要高多少。无论是身高颜值,还是智商情商都是吊打的节奏。

在数年的等待之后,在网红的质量上,我们终于慢慢和国际接轨了。一向靠明星八卦和心灵鸡汤滋养的中国社交媒体,终于不再乏味无聊了,我们也有了低配版的“Maddi Bragg”和“Marcus Jones”在积累人气并快速吸粉的过程中,“内容”完胜了“名气”。天才小熊猫的幽默感和科技范,papi酱的美丽与智慧,张大奕的时尚品味和搭配指南,已经摆脱了“低露恶怪”的下半身恶趣味,褪去了“信主之后才发现”和“和老和尚聊天”的感和假正经,以个性和率真提供新鲜热闹的内容,影响甚至引领我们对科技、生活和时尚的看法和品味。

和以往单纯依靠接广告变现的网络明星不同,新一代网红在微信、淘宝、直播秀场、电竞游戏、短视频等5大主要网红平台都有各自成熟的玩法和变现能力。新一代网红不仅代表着“流量(关注度和粉丝群体)”,更代表着“影响力粉丝粘度和说服力)”。根据淘宝网的数据,淘宝上已经有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在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TOP 10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7家是网红店铺。

“特洛伊木马”

无论品牌如何吹嘘自己如何重视新生代消费群,如何强调针对他们的数字营销如何成功,效果都不尽人意。一向商业嗅觉灵敏的体育品牌,最先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以往,他们都是以体育明星作为营销“媒介”去影响消费者,而这对于95后的消费群体却不怎么管用了。为了拉近与在新一代消费者的距离,耐克勾搭上了谐星和网络明星Kevin Hart,而彪马请未了了超级网红势力“卡戴珊家族”的肯达尔・詹娜(Kendall Jenner)。

攻破新生代消费者的圣城,网红是品牌的“特洛伊木马”。

营销咨询机构Collective Bias一份全球调查显示,接近30%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网络红人(非明星博主和播客)”而非明星推荐和背书的产品。

除了超高的“信任度”,网红可以从“原生广告”和“内容营销”两个方面解决品牌在“流量”和“内容”上面临的挑战。

广告,无论是视频贴片还是朋友圈广告,都是品牌营销获取流量的主要渠道和常见方法。在缺乏高质量内容的情况下,付费流量是绝大多数品牌数字营销的“石油”和“天然气”。

但是广告的效果和性价比却在下降,优质流量的稀缺和竞争的加剧,正在让数字营销经历“能源危机”。一方面,获取优质流量的成本正在攀升,微信朋友圈核心城市的CPM成本约为180软妹币,天猫京东的优质广告位有钱也买不到。另一方面,即使获得了流量,转化率和ROI也不断走低。即使有程序化购买和营销自动化的加持,广告的点击率、下载率或者成单率等硬指标始终在千分之几点徘徊。

与此相成鲜明对比的是,业界盛传中国顶尖网红的转化率可以达到惊人的20%。这意味着,100次到达就有20个人会下单购买。要知道,即使天猫首页“坑位”加限时爆款的黄金组合也很少能达到10%的转化率。

对于一个学过小学数学的人来说,无论从流量获取还是转化率提升,网红都要比绝大多数倒流工具更加经济和有效。

在内容上,网红能帮助品牌制造新鲜有趣的内容。当代的网红已经不再是那些“大概八点二十发”的无脑明星,而是有着灵敏嗅觉和超强内容创造能力的自媒体和创意人。在过去,品牌需要以月为周期来规划和制作内容,质量高低完全依赖无数的乙方和丙方的水平和沟通。而现在,品牌只要找到靠谱的网红就可以以更低的预算和更可靠的质量生产内容。饮料品牌Dr.Pepper的#OneOfAKindLipSync活动推广,招来了Liane V、Hannah Stocking以及OPark等Vine、Instagram和YouTube上的网红,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营销内容。

利用网红的社交账号直接进行品牌内容植入是最常见的“网红”营销术。这些被称为“卖照片”和“卖视频”的营销案例包括:WarbyParker让Instagram红人JavZombie佩戴自家品牌眼镜的照片,耐克让@_gabrielflores等极限运动网红佩戴Nike Fuel出镜,梅赛德斯一奔驰邀请YouTube红人Casey Neistat为粉丝制作了新款GLA 45 AMG介绍视频。当然,如果你没有产品可以植入,你也可邀请网络红人参观你的实验室或者来参加好玩的活动。比如,GE公司请了网络红人Marcus Johns和Jerome Jarre玩了一把“零重力”。

你如果觉得“卖图片”和“卖视频”的合作方式过于Low,也有高阶的玩法。比如,品牌与网红的合作尝试内容赞助和活动合作。除了花钱多,更要长点心。

可口可乐旗下的芬达联合三个Vine短视频网红Alli Cattt、Jason Mendez和MightyDuck,开了一个名为Fanta For The Funny的逗逼合集频道。这个频道除了汇集三大网红的逗逼视频,也向粉丝征集搞笑内容。

在与网红合作方面,时尚品牌往往更加得心应手。这大概是因为大约70%的都是女生,而且其中很多都是时尚达人。如果你经常关注国内外的时尚圈和社交媒体,或许听到过Target与Pinterest网红Joy Cho携手合作的新闻,或者是欧莱雅和美妆网红Blair Fowler联合举办的“Share Your L’Oreal V-Moment'’活动。

当然还有更勇敢的玩法。Kmart联合AlloyDigital共同推出了针对青少年的网络剧FirstDay,由网红Molly McAleer担纲,按照流行的说法,这是IP的玩法吧。信用卡公司CapitalOne则直接让Instagram的红人KimberlyGenevleve、Paul Octavious以及Zacha ryRose轮流接管了品牌的Instagram账户。

偷师网红

在合作之外,品牌也应该思考如何向网络学习营销术。每一个网红及其背后的团队都是创意大师和营销达人。

有个性才能出众,是品牌应该向网红学习的第一课。“集智慧和美丽于一身”的papi酱是有思想善吐槽的逗逼,6秒钟喜剧大师Bnttany Furlan是会折腾有情趣的自黑女,AlexLee很帅很天真,Nash Grier很搞很幽默,这些都是注意力稀缺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品牌来说,即使不能张扬个性,也要学会“说人话”和“做人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那些勇敢发声张扬个性的品牌,才会得到大众关注。

品牌向网红学习的第二课是内容营销。即使靠脸吃饭的网红也深知内容的重要性。在内容的相关性、原创性和一致性三个方面,网红值得大多数品牌学习。在这方面,只需要打开网红们的微信账号、YouTube频道或者Vine合集,自然就能领悟。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范文第4篇

营销核心:将用户的“痛点”和“卖点”相结合

影视营销很多情况下会走进一个误区:为了宣传而宣传,并没有认真地去探寻为什么宣传、向谁宣传。其实电视剧营销的思维模式和其他领域的营销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了解对谁说、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将用户的“痛点”和“卖点”相结合应该作为在营销层面的基本考量。在精准锁定核心用户后制定相应的媒介策略、沟通策略、执行策略才能找到影视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

Q:百思有很多优秀服务案例,像《父母爱情》《辣妈正传》都是有口皆碑的好作品,收视率和话题效应都非常好,百思作为营销宣传公司,如何确立营销思维模式与营销策略?

A:电视剧营销的思维模式和其他领域的营销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首先要分析这部电视剧特定的收视人群是什么,特性是什么,年龄是什么,从中发掘用户感兴趣的东西,用互联网思维来说就是“痛点”,不同电视剧的核心受众人群是不一样的,例如《父母爱情》的受众人群是稍年长一些的、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群:《辣妈正传》则主打都市时尚青年。精准锁定核心用户后有时还会发现额外的惊喜,我们称之为“六度空间”的影响:一个人可以影响身边的六个人,即通过核心用户辐射到其他用户。比方说《父母爱情》这部剧后来证明是阖家看的一部剧,很多父母带着20多岁的孩子一起看,甚至影响了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当然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切割出最有分量的人群,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部电视剧的愿望是好的,但同时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Q:确定目标受众之后如何制定相应的媒介策略与沟通策略?

A:媒介策略的制定应结合受众的触媒习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有些制作公司在宣传时请两家公司分别负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为王,我认为这种做法有利有弊,甚至可以说是弊大于利。因为“两张皮”的宣传不能保持前端策略的统一性,也就是有两拨人和受众进行沟通,如果甲方掌握不好,就会产生信息偏差。所以百思提倡运用组合化的媒介策略进行营销。当然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新媒体,称传统媒体为老媒体,但必须认识到老媒体也有其优势和受众,新媒体与老媒体的良好组合才可以达成共振效果,这就是大整合营销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沟通策略要有一定深度,就以《辣妈正传》和《父母爱情》举例来说,两个作品有非常大的不同。《父母爱情》以情感打动人心,《辣妈正传》也有情感化的营销,但其传播因素比较多,包括许多有共鸣性的社会化的话题,如育儿经、婆媳关系、父母关系等。每个电视剧都要基于对作品的研究和用户的研究制定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去做营销。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整合营销的时代,整体的营销策略在不同的层面都要有策略的指引,这点是十分关键的。

Q:你如何看待影视营销对影视作品的影响?

A:营销之于电视剧产品的效果用“锦上添花”或“一锤定音”来形容都不够准确,最好的方式是保持两者的平衡。有人认为电视剧营销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这种认知的误区是觉得营销可有可无。也有人希望营销能“一锤定音”,但实际上营销不能对一个产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毕竟我们营销的是内容,内容为王的时代产品品质必须要有保障。我认为如今的电视剧营销已经成为电视剧产业链条闭环里面非常关键的一点,它能够助力电视剧在市场方面的占有率和口碑的提升,同时帮助制片公司进入业务循环模式。

创新案例:《辣妈正传》的粉丝营销和《造梦者》的Co-branding

影视营销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包括策略过程、创意过程和执行过程。策略过程是一个反复自我考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真、求实,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在这里面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而创意过程是创意人员比较享受的,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而执行的过程是痛大于快乐的过程,要考量每一个细节。和许多工作一样,创新是营销生命力和活力的来源,岳云飞谈到了百思传媒的微创新举措:粉丝营销、Co-branding和视觉营销。

Q:收视竞争的惨烈,也催生了营销手段的日新月异,公司在营销创新方面有何经典案例?

A:百思一直是创业团队,更是一个创新团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随着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创新,主要包括粉丝营销、Co-branding和视觉营销。

粉丝营销就比方说《辣妈正传》,当时正值孙俪拍完《甄执》产后复出,她的粉丝和关注度都是非常之高的。我们当时想了许多趣味性的互动话题,比如“娘娘生子,生的是阿哥”等和粉丝进行互动,争取做到从“娘娘”到辣妈无缝对接。粉丝营销就是基于我们用户营销最基本的营销模块之一,一旦把粉丝行为激活,就能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裂变化的效应。粉丝很容易由于喜爱一个明星参与到信息的二次元三次元甚至n次元的传播当中,孙俪将近百万的粉丝根据六度空间传播的原理,一层一层的人脉传递,有六次方数据的扩散,这个数据是非常庞大的。同时通过宣传,粉丝团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是一个共赢的事情。

另外我们建立了Co-branding的模式,在国外叫品牌联合营销,品牌和品牌之间利用互相的营销力进行助力营销,这方面的案例有《造梦者》和一个寝具品牌的联合营销。这两个品牌之间具有一定的联想度,资源整合起来成本是非常之低的,这家寝具品牌拥有质量非常好的枕头和睡眠床,当时为《造梦者》提供了将近100多万的实物赞助,作为我们微信摇一摇的互动礼品,同时在几千家线下终端店推送《造梦者》的信息。包括当时电视剧《二炮手》,我们和“潘苹果”合作,在平安夜的时候向媒体和观众赠送苹果,包括潘石屹老师也在微博上推送的这条信息,影响了许多微博大V和网友。这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进行联合营销的案例。

百思传媒其中的一个业务板块是在做企业服务的,我们有一些企业客户的资源,另外我们也有专门的商务合作团队,希望影视产品能借助传统产品及品牌,结合起来做营销推广。未来我们也希望成立Co-branding俱乐部,定期举行线下的交互活动和案例分享,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Q:你刚刚提到的视觉营销是不是和如今进入“读图时代”有关?

A:现在是一个内容为王时代,受众很难从海量信息里看到并阅读你想要传递的信息。互联网时代不仅仅依靠简单的文字了,从文字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甚至可以说进入了一个视频时代。在4G时代,短视频的播放速度和获取速度及获取方式都十分便捷,所以我们在基于以前的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强化了我们的视觉营销,用更多的视觉物料与手工漫画、趣味病毒式的图片和短视频、微电影来吸引受众。

行业趋势:大整合营销时代需要专业化大军团进行实效作战

从今年的播出环境来看,随着平台播出的多样化,观众的选择增多和收视竞争的激烈化,宣传营销将成为重中之重,电视剧已经从轻营销、重销售转向到营销与销售并重的阶段,从项目立项、生产、销售再到未来的营销推广,已经形成一个闭环模式。这就要求营销公司有足够多的兵力保证专业、细化、实效的营销推广。在观念转变方面,营销团队不仅要实现从传统的PR思维到互联网十思维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满足客户KPI指标的同时注重ROI(投入产出比)的数据。

Q: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你觉得在营销宣传领域会迎来怎样的变局或趋势?

A:百思经过50多部作品的沉淀积累和初步研究,总结了一些方法,在电视剧营销层面我们认为现在主要有如下几个趋势:

电视剧已经从轻营销、重销售转向到营销与销售并重的阶段,从项目立项、生产、销售再到未来的营销推广,已经形成一个闭环模式。以前电视剧的出品方可能认为只要把电视剧卖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毕竟现在各家卫视的播出平台要面对收视的压力,制作方也越来越认识到制作电视剧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情,它不仅包括生产和销售,同时营销推广也要纳入考量之中。只有这样,出品链条才能不断完善,展开良好的循环,从项目立项、生产、销售再到未来的营销推广,形成一个闭环,最终能与项目合作伙伴、播出平台实现共赢。

Q:在传播碎片化的大格局下,影视营销如何实现传统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A: 2012-2013年是传播的时代,当时很注重PR(新闻)和所谓的新媒体营销,利用微博大号去做内容的,但传播思维不是营销思维,现在需要改变的一个思维模式就是: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去挖掘什么,如果用户的需要和我们的卖点是有结合的,我们就做二者结合式的营销,这是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新思维模式。另一个趋势是营销更加注重实效性,基于实效营销,我们更注重ROI(投入产出比)而不是只满足客户KPI的指标。满足KPI是任何一个公司首先要做到的契约精神与合约精神。这样的指标对于一个创新公司来说是最基本的。当下互联网思维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一方面我们的媒介组合要实效,另一方面要注重数据分析,不能说微博火我就做微博,微信火就做微信,只是凭借个人体验去制定策略。我们的执行过程里面要更实效化,也就是务实。

短视频营销的认识范文第5篇

2013年,从全球来看,移动广告增长超过75%,手机已经成为数字营销策略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中国,2013年也是移动互联网营销变化迅速的一年,这一年,百度、阿里、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投入巨大,开始介入移动广告平台,提供首页开屏等移动展示广告;大型的品牌广告主,尤其是汽车行业对于移动互联网营销重视加大,例如上海通用专门就移动广告商进行竞标。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改变更多的传统行业,广告、移动支付、本地生活服务、移动游戏这些新的应用将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2013年移动互联网营销回顾

1.用户眼球向移动端的聚集。群邑中国旗下移动营销公司邑智的一项调研报告称,66.7%的18至55岁中国城市受访者使用智能手机,其中33%的智能手机用户同时拥有平板电脑。华通明略和多盟的《智能手机App广告营销价值》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手机App广告的平均可见、扫视和关注高于一般PC Banner广告,其中关注的比例超过40%,是PC的2倍;App广告的平均注视时长接近1秒,是PC的6倍。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媒体接触习惯和接触方式。

2.移动社交。2013年微信达到了6亿用户,并先后推出5.0和5.1版本,新的版本开始区别服务号和公众号,并在最近开通了微信支付的功能。而互联网公司都在寻找颠覆微信的社交模式,例如基于缘分的社交应用见见、语音社交应用抬杠、陌生人交友应用微聚等等,还包括互联网巨头网易、阿里、新浪分别推出的易信、来往、微米等等。移动社交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整合应用的新入口。

3.从工具到营销和服务的转化。工具型应用是手机用户下载和使用最多的应用,甚至有很多应用拥有上亿的用户,但是应用如何商业化也是一个问题。2013年有几个工具开始改变这一局面,百度导航、高德地图在同一天宣布免费,转向工具免费,作为入口,整合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商业化模式。拥有3.8亿用户的有道词典则围绕翻译为中心,引入内容和功能,采取移动端信息瀑布流的方式,提供符合广大用户需求的内容,整合了《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财富中文网、《中国时报》等国际权威新闻媒体上的精品内容,让工具变成资讯和内容学习的平台,有道词典在此基础上也引入了原生内容营销和互动营销等广告模式。?

4.移动营销的本地化。2013年传统互联网巨头入场圈地,聚焦移动端广告的价值探索与挖掘,带来品牌企业预算向移动的转移。然而,除这些大品牌之外,很多本地化的企业也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全球相关机构预测到2015年,近70%的移动广告支出将为本地化广告,而中小企业的数字广告支出将从传统网络广告转向移动广告。移动互联网本身具备的个性化和位置化等优势得以体现出来,本地化营销为移动互联网营销带来了一个更加长尾的市场。

5.多屏整合与互动。从腾讯将聚赢移动广告平台业务接入广点通,到搜狐推出精准营销系统“汇算”,将搜狐旗下的PC资源、客户端在内的App资源、手机搜狐网在内的Wap资源全面整合,以及优酷土豆、爱奇艺大力发端移动端的视频贴片广告等等,移动端广告的争夺成为传统互联网公司的重中之重。同时利用手机与电视等进行互动也成为很多品牌尝试的领域,诸如电视媒体利用二维码与移动终端进行交互,移动终端把纸媒广告变成动态广告,甚至借助音频识别把App与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等关联起来,例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以及跨年晚会,就基于其推出的与电视互动的移动社交应用“呼啦”,开创了手机与电视、线上与线下互动娱乐的模式,改变了电视单向传播的缺陷。

6.移动电商的发展。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越来越习惯手机购物,这也给移动电商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带来的移动支付变革,让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助推,移动端广告的转化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013年“双11”,手机淘宝完成了53亿元的交易额,阿里巴巴正在全力以来往为中心布局移动互联网。同时,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移动电商都获得了融资,如导购平台明星衣橱、抹茶美妆、女性穿衣搭配时尚社区穿衣助手等等。消费者开始养成移动端的购物习惯,结合消费者生活形态的电商移动营销也成为热点。

7.可穿戴智能设备兴起。从智能手表到手环到健康智能可佩戴设备等,2013年可穿戴市场迅速崛起,如360智能手环,盛大旗下的果壳智能手表,37移动健康提供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血压计硬件,创新工场投资和提供的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糖护科技等等,量化自我的市场中,将带来新的广告和营销机会,可穿戴市场不仅可以解决消费者自我量化的需求,同时也是数据库和个性化精准营销的基础。

8.移动广告平台开始差异化竞争。原生广告、插屏广告、透屏广告等新广告形式的出现,各个广告平台也在尝试新的广告形式和技术,以形成差异化,例如多盟率先在行业内推出插屏、开屏、积分墙及富媒体广告;移动广告平台也受到投资商的青睐,道有道、TalkingData、有米传媒、亿动广告传媒等都得到了新的投资,这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并重视移动营销带来的效果。

2014年移动互联网营销展望

1. 4G的推出加速移动互联网营销。中国移动在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表示,到2014年年底,预计全国超过340个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使用中国移动的4G服务。4G将会迎来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变革,4G给用户带来的更好的消费体验,将有效地激发用户需求,改变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使用上的行为习惯,随时随地下载App、用手机看视频、玩联网游戏、移动购物等高流量消耗行为的门槛将不断降低。一些新的依托于4G的展现广告形式和技术等都将成为下一波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发力点。

2.移动视频广告将占移动广告的主导地位。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部分智能手机都能录制高清视频,创建视频的成本在不断地下降,为视频广告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优酷土豆、爱奇艺已经有30%以上的流量来自移动客户端;新浪视频在2013年年底宣布推出10秒的短视频战略,为广告主提供更加全面的视频营销解决方案,共同创造更高效的网络视频商业模式;腾讯在2014年将大力投入推广8秒的“微视”业务,这些信号都将推动移动视频广告的发展。

3.移动实时竞价广告的提升。在桌面广告中,实时竞价广告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从全球的数据来看,预计到2014年,移动实时竞价广告将会占到移动广告购买总量的45%,推特收购MoPub后(MoPub是早期移动实时竞价技术的领导者),移动实时竞价已经成为2013年的主流AdExchanger。在移动端,广告主会把实时竞价广告看作是取得规模效应的最好的方式。

4.原生性移动内容营销的兴起。移动端由于屏幕小,因此广告需要注重如何有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内容营销会兴起,与移动互联网上相关应用匹配的内容,可能延展成为原生营销服务。品牌要创造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的内容,这意味着要使用移动友好型格式、更短和可行的文章,以及考虑你的受众将使用什么设备来访问你的内容。

5.O2O的深化。2013年“双11”,天猫应用高德地图与银泰的合作,掀起了O2O的新浪潮,O2O将不再停留在概念和试水层面,而是步入深度发展的阶段。所有依托于线下渠道的品牌,位置和移动互联网的链接将会更加充分,而户外广告、促销、终端体验也都会由于移动互联网而改变,零售商也会开始建立各种自动式移动服务的应用,而移动营销公司如何提供基于O2O的解决方案将是品牌所看重的。

6.移动的大数据和精准化营销。在新的一年,如何切割更加细分的数据成为移动营销关注的要点,从大众到精众化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趋势,而这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移动化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基于移动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会流行,而移动大数据的商业智能挖掘成为品牌都会关注的领域。

7.以移动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会越来越多。移动营销已经不再是孤立,所有的企业都会思考如何将移动纳入整个营销的体系,2013年通用汽车的举措已经说明这一点,数字营销也需要新的体系和理论的支撑,精准的身份与特征识别、与消费者的即时对话、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成为移动营销的关键词,而移动化客户关系管理也成为新的话题。